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0-09T14:36:05.5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王立君王军军沈婕[导读] 溶栓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天津市 300193;
2.天津市河西区河西医院天津市 300202;
3.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天津市 300193
摘要:溶栓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溶栓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突发病,主要病因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危害大,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事件[2]。临床主要采用再灌注治疗来开通患者堵塞的血管,挽救心肌,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3-7]。其中药物溶栓治疗简单方便,是临床采用的主要灌注治疗方式。有研究表明院前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与院内溶栓相比,院前溶栓治疗的早期死亡率降低 17%,尤其是发病时间小于120分钟的[8]。患者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第一代溶栓药物
1.1 尿激酶
作为第一代溶栓药物的典型代表,尿激酶可以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有效转化为具有活动的纤溶酶,从而促进患者血栓溶解。尿激酶没有致热原性和抗原性,并且价格低廉,因此在临床溶栓治疗中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9]。李颖等选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代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有4例患者出现出血性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0]。
1.2 链激酶
链激酶是一种抗原性蛋白质,它不直接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二是通过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进行有效结合形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进行间接激活,促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向纤溶酶进行转化[11]。相比尿激酶来说,链激酶的溶栓效果更加显著。于荣华等以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链激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特异性较差,同样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12]。
2 第二代溶栓药物
2.1 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属于无抗原性糖蛋白,可以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进行有效结合来对跟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进行激活,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这种作用比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更加显著,因此阿替普酶具有比尿激酶和链激酶更显著的疗效。关艳辉以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阿替普酶和重组连接酶的溶栓效果,结果显示在溶栓2h后,重组链激酶的血管再通率为44.2%,阿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为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2.2 尿激酶原
尿激酶原始尿激酶的前体,其本身对对纤维蛋白没有很强的亲和力,其对纤维蛋白进行选择性溶解的机制为当纤维蛋白与尿激酶原结合时,会去除血液中的尿激酶原抑制因子,激活尿激酶原活性,进而促使跟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转化为纤溶酶。王丽英等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激酶原和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3 第三代溶栓药物
3.1 瑞替普酶
瑞替普酶是阿替普酶的区域缺失性突变体。相比阿替普酶,它降低了与肝脏的清除受体结合力,但是保留了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作用。在应用过程中采用静脉推注给药方式,操作更加方便。李淑娟等分别采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显示瑞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为83.06%,阿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为82.09%,尿激酶的血管再通率为54.12%,其中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血管再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3.2 替奈普酶
替奈普没是由阿替普酶的三倍体变异而成,相比阿替普酶它对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能力和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溶栓后颅内出血方面没有明显改善。Panduranga等以中东国家65家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链激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链激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6]。
4 结束语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溶栓药物的快速发展保障了溶栓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三代溶栓药物中的典型药物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溶栓药物。但是不同的溶栓药物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
参考文献:
[1]郭儒雅,武阳丰,赵威,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28-132.
[2]宋炳慧,王书清,贾珊珊,等. 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066-1068.
[3]王文龙.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J]. 河北医学,2016,22(7):1162-1163.
[4]张永江.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91-192.
[5]王爱萍.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81-1083.
[6]王震.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J]. 中外医疗,2016,35(9):136-137.
[7]武国霞,柳军伟,江军花,等.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1-4.
[8]Armstrong PW,Gershlick AH,Goldstein P,et al. Fibrinolysis orprimary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2013,368(15):1379-1387.
[9]原巧灵.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4):2158-2161.
[10]李颖. 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40例[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6):163-164.
[11]王海波.rPA与尿激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溶栓效果比较[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983-985.
[12]于荣华.尿激酶、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23-24.
[13]关艳辉.急诊应用不同溶栓药物治疗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109-110.
[14]王丽英,王国军,张彦玲,等.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2015,28(5):107-109.
[15]李淑娟,谢秀峰,陈凤英.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8):952-954.
[16]Panduranga P,Al-Zakwani I,Sulaiman K,et al. Clinical profile and mortality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ceiv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the Middle East[J]. Heart Views,2012,13(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