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鱼身上长白毛
鱼身上有白点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在养殖的过程中,会看到,鱼的身上莫名其妙的生出许多白色的斑点,不知道这样的病是怎么得的,那么鱼身上长白毛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情况是鱼得了白点病了。
白点病的高发季应该多发生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者冬季突然降温的时候,因为白点的病因有一项就是因为水温的骤变而引起的,水温太低,极容易引起白点病的发生。
鱼身上有白点可能是鱼患有白点病,这种病是由鱼体外寄生虫引起的。
患病原因:水温过低、水质差、鱼饮食营养不均衡体质差等。
治疗方法:第一、可以将水温升至28-30℃左右,并在水中放入消炎药物进行消炎。
第二、使用太阳晒过的水给鱼换水,每次换水温度不超过1°C。
白点病如果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引起罗汉鱼的死亡的,初期如果发现罗汉鱼身上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斑,可以通过“老三样”升温、换水、下盐来进行治疗。
高水温是白点的最大克星,通常白点在水温达到28度的时候就存活不下来了。
通过升温如果白点还是存在,那么单纯的使用老三样对它已经是没有任何效果了,因为白点已经适应了你的水温,所以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就是,在发现罗汉鱼得了白点病进行升温的时候,要狠下心把水温提高3度,骤升的水温会抑制住白点病,如果进行缓慢的升温,则会使白点逐渐适应你的水温,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在升温的同时进行下盐,以1M缸为例可以下500g的盐。
然后在配合换水进行治疗。
严重的白点病需要进行用药,可以使用的药有黄粉、白点净和甲基蓝。
白点净使用的最多,因为它的药性比较强,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量来用,1M的缸滴15滴左右就够了,如果用药太多容易引起罗汉鱼中毒。
在治疗完成后鱼缸内的温度不要一下子降回原来的温度,要缓慢的降温,让罗汉鱼慢慢的适应原来的温度。
以上是关于白点病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观赏鱼的白点病症状和治疗
观赏鱼的白点病症状和治疗白点病。
主要症状,在病鱼的全身遍布白点,像撒上白粉般,严重时就像在鱼身上覆上一层乳白色的膜。
发病原因,是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所致。
主要防治措施: 1用0.1~0.2ppm硝酸亚汞全池遍洒;2用500ppm硫酸铜和 500ppm硫酸镁全池遍洒。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
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
病程一般5~10天。
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
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不过金鱼是冷水性鱼,如果提高水温到28度,对金鱼不好,所以不建议升温,只能用药。
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也可以直接到鱼市买专治白点病的鱼药,如白点净,效果比较好 . 治疗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cmx55cmx45cm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症状:(A)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破离。
(B)鱼体发痒,并且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
(C)鳃部大量寄生,增加黏液分泌,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地图鱼白点病
地图鱼白点病
地图鱼白点病是地图鱼常见病中的一种,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之内。
发生地图鱼白点病多和水温有极大关系,饲养中及时关注水温变化极为重要。
在处理地图鱼白点病之前,对能促发引起白点病的病因和能治疗的方案等大概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地图鱼白点病,又名是一种小瓜虫病。
会直接深入到皮肤细胞,进行无性繁殖。
一般患病的地图鱼会出现体表、鳍条、鳃上等不同部位可见小白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患病地图鱼身上会出现如同覆盖的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会影响到生命,所以在发现地图鱼身上有白点时就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出现地图鱼身上长白点,也就是地图鱼白点病状况时,可很据症状的不同进行及时跟进。
发现初期,可进行老三样,升温到30℃左右,换部分水,再添加适量专用盐。
如果长期进行地图鱼混养的鱼友,更为需要注意,地图鱼白点病虽不难治疗,一旦混养,被互传染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在地图鱼白点病的后期中,情况越发严重时。
可以采取药物治疗,选用白点净入缸,或为亚甲蓝入缸治疗等,按药剂用量使用。
白点病属于是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主要的一点小瓜虫不耐高温,最好建议使用升温等方法促使白点病从鱼体表面脱落。
总的来说,地图鱼白点病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方面也会更容易些。
养鱼的时候发现鱼身上长白色絮状物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养鱼的时候发现鱼身上长白色絮状物是什么病?如何防治?我们在养鱼的时候,毕竟鱼是不会说话的,哪里不舒服也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养的时候多多观察。
今天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有时候鱼身上会长白色的东西,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要如何去防治这种疾病?今天就整理了这种情况的防治措施给大家,具体详情如下:鱼鱼身上长的白色絮状物,其实是一种病。
叫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或棉花症,是淡水鱼常见的真菌类鱼病之一。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时,鱼体会很脆弱,逐渐到衰老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很容易引发爆发性死亡。
在鱼的养殖过程中主要原因是因为水质不好而导致,一般病发期在冬季和早春。
鱼类在冬季常常引发此种病,患病的鱼,我们肉眼可见伤口处的肌肉组织红肿,并且会长出一丝丝絮毛状的菌丝,其颜色是白色或是灰白色。
鱼一旦得此种病就会显得烦躁、食欲不振、游动失常、消瘦到死亡。
当这种菌丝附在鱼体上就会依靠汲取鱼体内的营养成分来扩大自己,从而加重了细菌感染伤口,使体表皮肤坏死。
还有一就是在捕捞搬运时不小心擦伤皮肤,或是寄生虫寄生破坏鱼的鳃和体表,再者就是水温过低,造成冻伤鱼的皮肤,易导致白毛病菌侵入鱼体。
水霉病适合在15mdash;mdash;25℃的水温中生长,只需3mdash;mdash;5天的时间就会繁殖成密集的菌丝体。
鱼首先,发现少数鱼染上水霉病,一定要隔离出来单独治疗,对原池或原缸水进行换水、杀虫菌。
接着,判断患病鱼的症状发展到何种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症状较轻,仅是游动迟缓、食欲减退,外伤因割碰而起,就可以升温到28mdash;32℃+每天换水20%+下盐千分之五。
注意:升温、加盐不能杀死病菌,但却能起到抑制的作用。
待鱼静养后缓和过来,也就自然痊愈。
(2)症状中等,外伤是因虫菌而起,出现轻度外伤与少量发白,则可用二氧化氯等杀菌剂杀菌+亚甲基蓝等外伤用药+千分之五的盐。
(3)症状严重,伤口溃烂较深,可用黄粉或者高锰酸钾或者庆大霉素等直接涂抹+千分之五的盐+杀虫菌剂。
鱼的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养鱼的朋友可能都遇过,其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
发病原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预防:在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
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
症状和病变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1、苗种下池前要用3%-5%食盐洗浴5-8分钟2、彻底清塘消毒,苗种运输过程时要小心以防止操作受伤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隔2天在用一次2、内服参必康+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商品:霉菌净【主要成份】水杨酸、二硫氰基甲烷【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液体【产品特征】本品利用有机硫和水杨酸的消毒防腐作用,配以增效剂而制成的复合制剂,对细菌、真菌产生强烈的杀毒作用,本品溶液呈淡黄色,有角质增生作用,能促进皮肤增生作用,能促进皮肤的生长。
在体表细菌,通过本药作用,可软化角质层。
角质层脱落时也将菌丝同时脱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用用途】1. 对水体中由各种原因引起体表创伤、出血、霉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2. 对水体中引起鳜鱼、鳗鱼、甲鱼、四大家鱼、鲤鱼及各种海水鱼类水霉、鳃霉、打印、烂鳃、烂眼等的细菌、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3. 对水体中引起虾、蟹等甲壳类的腐壳、鳃霉、肢霉、黑白斑等的细菌、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4. 水质过肥引起的青苔、绿藻有很强的杀灭作用;5. 对水体中的纤毛虫也有杀灭作用。
【用法用量】1. 杀灭细菌、真菌:按50mL//米水深,适量配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严重时可按100mL/亩/米水深,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水霉病怎么预防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水霉病怎么预防
概述:鱼身上有白霜一样的东西,说明是得了水霉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致病菌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水霉菌,它通常会从鱼儿的伤口处侵入,慢慢长出菌丝,也就是白色的絮状物,不仅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还会降低其食欲,时间长了还会危及其生命,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的东西,说明是得了水霉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致病菌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水霉菌,它通常会从鱼儿的伤口处侵入,慢慢长出菌丝,也就是白色的絮状物,不仅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还会降低其食欲,时间长了还会危及其生命,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
二、鱼水霉病怎么预防
1、定期换水:想要预防水霉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换水。
通常日常饲养过程中,每五到七天就要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不能换太多,一般换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最多不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免对鱼儿造成太大的刺激。
2、保持水温:上面已经说过,水霉病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因此通过提高水温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水温要保持在20℃左右,可以用加热棒来进行控温,从而避免温度过低。
3、避免受伤:水霉菌会通过伤口入侵鱼儿,因此日常饲养过程中,只要不让它受伤,一般也不会得病。
如果鱼儿打架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以免相互咬伤。
如果缸内有锋利的物体,最好拿出来。
鱼身上有白毛,怎么办?
鱼身上有白毛,怎么办?水霉病由水霉感染引进的疾病叫水霉病,又叫肤霉病,对淡水鱼类从卵至成鱼均可危害,是继发性鱼病,也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光源不足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
早期水霉:收鳍,收尾,上鳍,下鳍,尾巴末端有白雾状的东西,并且开始溃烂!严重水霉:鱼全身会被棉絮一样的东西包裹,身体开始溃烂!发病原因:1)新缸!新水!水不够老,水质不好!生化系统还没建立!2)买鱼后,运输途中鱼只造成擦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水霉菌趁虚而入!3)生化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大量换水!4)换水的时候温度跟缸里的温度不一致(应该高于鱼缸一度),换水速度过快,过急,水直接冲到鱼身!造成PH值聚变,导致直接刺激鱼的身体,破坏保护黏液!最好用细管子,一般换一桶水需要15-25分钟。
5)用外寄药过量,破坏保护黏液,鱼皮肤直接接触到细菌!6)水过老,不经常换水!水霉病不是很好治疗,所以大家每天多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鱼,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病已经无法控制再想方法治疗,这样什么都晚了,就算治好了鱼的身体不会在有原来自然的花纹了!治疗方法:1、水霉和烧鳍等病老三样就可以解决,停食,换水,下盐,温度30度左右就可以,一米缸下盐一大把就可以先提高水温加大氧气,能不下药还是不下药,下药时活性碳要请出!这个方法在水质好,硝化细菌等有宜菌非常稳定而且鱼病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使用的,反之可能会加重病情!2、用土霉素,用手将药片碾碎(没有颗粒为止),倒入缸中。
3天后换水补药。
一般一周左右下两次药就好了,然后进入正常管理。
3、用棉签把白毛擦拭掉,然后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和消灭水霉菌。
鱼身上长白毛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看到鱼尾巴出现白色的东西,那就是水霉病,又叫白毛病。
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
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引起水霉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鱼缸里水温较低,甚至低于20℃,所以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水的温度。
这种病是水质太差引起的,要加强换水。
水温也应高一些。
也可能是霉菌的滋生,一般来说受伤的鱼比较容易被霉菌感染,感染后就会形成白色的丝状或者絮状物,甚至有的鱼是黑色的斑块。
可以在水里添加一些抗霉菌生长的药物,或者加一些盐在水里,抑制霉菌生长。
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
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H-2特灭菌+大粒盐少许+水温31度药浴。
土霉素100L水5片药浴每天换水1/3补药。
大粒盐(3克/升)+31度2天换水不愿浓度。
多次用药才可痊。
养鱼先养水,只有把水养好了,鱼才不容易得病。
想养鱼应该要把水养好再养鱼。
鱼儿身上长白毛是得了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真菌病的一种,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鱼体表面而产生的,目前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得了此病的鱼儿通常鱼体表面会形成灰白色像棉絮状的覆盖物,初春和晚冬最容易患病,真菌一般从身体开始,慢慢向四周扩散,伤害到鱼儿的嘴巴、鱼鳍、腮和眼睛,最终导致鱼儿的死亡。
大家一定要记住,任何鱼的白点病只要是把水温提高到32度左右,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痊愈,就不需要在下任何的药物了,包括白点净,这不单单是药量上掌握不住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有些疾病根本不是白点,胡乱的下药的话,本身就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把鱼儿给药死了。
鱼病小课堂:体表白毛
鱼病小课堂:体表白毛体表白毛金鱼体表长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长度较长的绒毛状白毛,主要是因为鱼体受伤之后,水霉菌在伤口上营腐生生活所引致的,外露的白毛是水霉菌的菌丝;其次是长度非常短的茸毛状白毛,这是因为寄生虫大量密集地寄生所导致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治疗上,可以采用浓度为3%的盐水作短时间浸泡;或者直接用食盐或粗盐涂抹在长有白毛的地方;甚至是参考治疗肌肉腐烂的简单手术操作也可以。
只不过要进行简单的手术操作的话,就要有针对性地把药物换成碘酒。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药物进行消毒清理,在操作过程当中也是不允许药物流进鱼鳃的,完成操作之后也同样需要用清水把残留的药物冲洗干净,才能把鱼放回清水当中进行调养。
顺便一提,水霉菌是营腐生生活的,也就是说,只有腐烂的肌肉组织才适合它们的生长繁殖。
所以,在进行手术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腐烂的肌肉组织彻底地清理干净,然后再用药物进行消毒。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其次,采用五倍子、北芪等中药辅助治疗,可以对伤口起到收敛、生肌的作用,从而阻断水霉菌的营养来源。
针对第二种情况,可以采取的治疗手段,最简单的办法同样也是3%浓度的盐水短时间浸泡;或者直接在患处涂抹盐巴;也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
但是因为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因为鱼鳃被腐蚀而造成死鱼事故的发生,所以,浓度必须要严格控制。
考虑到普通家庭很难具备计量的能力,所以,在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的时候,就只能凭借经验来进行了。
一般来说,把高锰酸钾溶液调成浅粉红色是比较适宜的,也就是说要使用像红酒一样颜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病鱼的浸泡治疗。
浸泡时间的长短很难定义,需要根据温度及金鱼的体质状况而灵活掌握:温度高则浸泡的时间短;温度低则浸泡的时间长;在鱼的体质理想的情况下多浸泡;如果鱼的体质虚弱就要少浸泡。
但总的来说,浸泡时间都应该控制在15至30分钟之内,相对而言,这样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如果能够取得青蒿素进行治疗,那是最好不过的。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 用什么药最好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最好
鱼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运输中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随后被水霉菌侵入而引起的。
那么,鱼水霉病怎么治用疗,什么药最好呢?
一、鱼水霉病的症状表现
鱼得了水霉病后,病鱼体表有棉絮状的白毛(菌丝),肉眼可见。
水霉菌附着后,繁殖很快,使鱼体粘液分泌增多,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最后衰弱而死亡.我省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此病,尤以早春和冬末水温在15-20°C时更为严重。
二、鱼得了水霉病用什么药治疗
鱼得了水霉病,可以用杀菌水配合亚甲蓝,同时还要加少量的粗盐,一般三到五天就能见效,期间每天要换一半的水,换水后还要补充药物。
如果鱼儿的病情比较重,需要投放孔雀石绿等药效更强的药物,但一定要注意用量,而且隔2-4个小时后就要大量换水,不能长时间浸泡。
三、鱼水霉病防治要点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水深3尺的,每亩用生石灰300斤,调匀后全池泼洒。
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若鱼体受伤,可用8-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0.5-0.6%的食盐水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洗后放养。
也可用烟茎和叶切碎煎成浓缩液,每立方米水加入浓缩液2~4毫升,把受伤的鱼浸洗半小时后放养。
(2)发病严重时,每亩鱼池可用菖蒲6一10斤,捣烂后取浓汁,加入食盐1-2斤.人尿4-10斤,进行金池泼洒。
(3)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各加400克;或用一万五千分之一的孔雀绿浸洗病鱼1~5分钟。
(4)用分析纯甲醛溶液(其含量为36%);每立方米池水15毫升,或工业用甲醛液,每立方米池水20-30毫升,进行全池泼洒,可消灭病原体。
热带鱼养殖身上长白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热带鱼养殖身上长白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在热带鱼养殖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鱼儿身上长出了白毛,这可让不少鱼友感到担忧和困惑。
其实,热带鱼身上长白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现象,通常被称为“水霉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热带鱼身上长白毛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热带鱼身上长白毛的原因1、水质不佳水质是影响热带鱼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鱼缸中的水长期不更换,水中积累了大量的废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就会导致水质恶化。
在这种恶劣的水环境中,热带鱼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水霉病,表现为身上长白毛。
2、水温变化过大热带鱼对水温的要求通常比较严格,适宜的水温范围一般在 24 28 摄氏度之间。
如果水温突然大幅度变化,例如在换水时加入了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水,会使热带鱼受到刺激,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水霉病。
3、鱼体受伤在养殖过程中,热带鱼可能会因为相互争斗、刮擦鱼缸装饰物或者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鱼体表面一旦有了伤口,水霉菌就会趁机侵入,在伤口处生长繁殖,形成白毛状的菌丝。
4、养殖密度过大如果鱼缸内热带鱼的养殖密度过高,鱼群之间的活动空间受限,容易相互碰撞和摩擦,导致鱼体受伤。
同时,高密度的养殖也会使水质更容易恶化,增加鱼群感染疾病的风险。
5、营养不良缺乏营养的热带鱼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难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长期投喂单一的饲料或者饲料质量不佳,都可能导致热带鱼营养不良,从而增加患上水霉病的可能性。
二、热带鱼身上长白毛的治疗方法1、改善水质首先,要立即对鱼缸中的水进行更换,一般更换1/3 1/2 的水为宜。
同时,加强过滤系统的运行,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水质测试剂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酸碱度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热带鱼的生存要求。
2、调整水温将水温稳定在热带鱼适宜的范围内,并尽量避免水温的大幅波动。
可以使用加热棒来精确控制水温,如果是因为水温过低导致的水霉病,可以适当提高水温到 28 30 摄氏度,因为较高的水温有助于抑制水霉菌的生长。
鱼身上长白毛怎么回事
对于养殖的人员来说,有时候会见鱼身上长白毛导致鱼死亡,从而给自己的鱼塘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水霉病,因为其症状主要是长白毛,所以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这是一种较常见的鱼病。
引起这种病症的主人原因是鱼体受伤,比如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鱼儿之间打架咬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鱼体长出“白毛”,整体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这种病鱼刚开始时是看不出什么异常症状的,当养殖人员发现鱼体长“白毛”时,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这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很快会腐烂,快者几个小时就会导致鱼儿死亡。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杀菌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对于养殖者来说,鱼身上出现白毛病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所以它也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使用专门治疗白毛病的相关药物,这类药有很多,使用方便,用法与量都有说明。
2、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返利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当然了,方法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养殖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与支持。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过几天鱼儿就死了,求大神支支招,谢谢了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过几天鱼儿就死了,求大神支支招,谢谢了鱼缸里的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过几天鱼儿就死了,求大神支支招,谢谢了答:"鱼身上长的一层白色絮状物”是属于真菌引起的疾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
水霉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可一旦爆发起来确实很不好对付。
发病原因:这是由于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面板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面板,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白色棉絮状菌丝。
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由于白色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惠巨集的特灭菌和百分之一的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提高水温到32度,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治疗中可将病鱼放人治疗缸中进行药浴,治疗缸中加人100-250ppm的尔马林中,治疗时间约0.5-1小时,注意观察病鱼的状况,一旦发现鱼只浮头或是串出水面要立即终止治疗。
治疗中你会看见鱼身上的絮状物会渐渐的脱落,治疗结束后将鱼放回换掉大部分老水的原缸中,视鱼只的情况隔天或是隔两天再重复前面的治疗,直至痊愈。
金鱼身上长了好多白色的絮状物,怎么办这种情况是得了水霉病,最适宜的药物是孔雀石绿。
20ppm浸泡5分钟,反复多次一般能治愈。
鱼缸里和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水也很混用什么药以下供参考口丝虫(白云病)症状;病鱼鳃和体表附有一层乳白色的黏液,呈云雾状,鳃丝淡红色,皮肤发炎,无光泽,呼吸困难游动无力,逐渐消瘦,常造成大量死亡。
白毛病的鱼怎么治疗
如何发现我们的鱼儿得了水霉病,就是鱼身上长出白毛,就是鱼得了水霉病,我们怎么来处理水霉病呢?我们常用的药物有:高锰酸钾,维生素C片,白点灵,步骤如下:方法一:单独浸泡如果鱼缸中的观赏鱼不是因为温差过大和水质污染严重,没有整缸爆发水霉病。
只是由于某个鱼儿的身体虚弱而患上水霉,我们可以采用此法。
用大红色的高锰酸钾水浸泡鱼体五分钟,然后把水倒掉。
用原缸水或者经过晾晒的新水,每三百斤水加入十二片土霉素浸泡两天。
然后观察病鱼身体上白毛的情况,如果有继续生长迹象,高锰酸钾再来一遍,继续放在土霉素水中浸泡。
再两天后,换水三分之一,同时加入前次药量一半的土霉素。
基本上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方法二:整缸治疗当我们发现鱼缸中的鱼儿,有三只或者更多的数量患上了水霉病。
养鱼老道建议大家,请勿怀疑,直接全缸下药,因为水霉病的传染速度是相当快的,三天之内可以让你鱼缸里的鱼儿死得干干净净。
在三十年前,水霉病被称为观赏鱼不治之症,养鱼老道也曾因为此病死过整缸的观赏鱼。
所以,一旦发现此病有传染迹象,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坚决整缸治疗。
方法三:白点灵主要成分:苯扎溴铵性状:本品为无色质淡黄颜色澄清液体,振摇时发生多量泡沫。
药理作用:苯扎溴铵通过所带的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基团生成电价键,电价键在细胞膜上产生应力导致溶菌作用和细胞死亡。
还能透过细胞膜进入微生物体内导致微生物代谢异常只是细胞死亡。
适应症:本品主要为甲鱼龟白点病的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
它对甲鱼龟在各生长阶段患的白点病均有显著疗效,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用法用量:用法:将本品200ml对200公斤水稀释后均匀泼洒。
用量:预防:本品(200ml)可用于温室1--1.5亩(1米水深)。
外糖2-3亩水面(1米水深),连续使用治病愈。
注意事项:1,养殖对象幼苗期应谨慎用药,标签上未说明的养殖对象,需做安全试验后方可使用。
2.本品说明用量为实际用量,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加大或减少用量,以免造成要害或影响治疗。
硫醚沙星、水杨酸治疗鱼身上水霉(白毛病)不好用,试试这法子!
硫醚沙星、水杨酸治疗鱼身上水霉(白毛病)不好用,试试这法子!近期又一波冷空气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降温,受双拉尼娜事件影响,广东部分地区水温都已低于20度!今年的冬天会来的更早,而且更冷!每年在水温降低时,让养殖户最头疼的病害就是“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
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和网囊霉属的一些种类引起。
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长毛了,当你看到鱼身上白毛时,已经证明这个病得了很久了。
(患水霉病的草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患病鱼典型症状为上浮、漫游及离群独游,肉眼可见患病鱼体表似灰白色棉毛状,并出现焦躁不安,常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
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
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
发生水霉病的原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寄生虫感染,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的皮肤受伤,伤口被霉菌孢子侵入而感染。
另外秋冬季塘水过于清瘦,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也易感染上水霉病。
没有在水霉菌繁殖旺盛的季节定期杀灭水体水霉孢子,水霉大量繁殖引发水霉病。
(患水霉病的鲈鱼)如何防治水霉病由前面的发病原因可知,要想在低温季节少得水霉,有效预防的办法有以下几条:1、水温:提高水温,办法有搭盖保温棚、适当提高水位、烧锅炉等等。
只要水温足够高,就不会有水霉病,因此,在实践中,请根据鱼的品种、池塘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从水温上预防水霉病。
2、盐度:根据鱼的品种,在冬季低温来临前,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
这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预防办法!3、防止机械损伤:拉网抓鱼、换池等操作时,尽量减少鱼体损伤。
进行这些操作后,水体要及时消毒,帮助鱼体伤口尽快愈合。
4、有虫早杀:秋天是寄生虫的高发季节,指环虫、小瓜虫、车轮虫、锚头蚤、纤毛虫等等,各类寄生虫在秋天都是极度活跃期。
鱼白毛病怎么治疗 鱼白毛病的症状
鱼白毛病怎么治疗鱼白毛病的症状
如果鱼体表面或鳍条上长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叫白毛病。
这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
下面我们说说鱼白毛病怎么治疗。
鱼白毛病的病因
是由水霉菌寄生在鱼体上所引起的一种病。
鱼白毛病的症状
水霉菌是从鱼体破伤处侵入,寄生在表皮组织中,逐渐侵入肌肉,蔓延至肌肉组织间隙巾,靠吸收机体营养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致使逐渐衰弱,行动迟缓,最后溃烂不久即可死亡。
鱼白毛病的防治
(1)预防。
鱼池用生石灰清塘,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捕劳、注意
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2)治疗。
用0.1%-1%的孔雀石绿溶液涂抹伤口,人面积可用400-500ppm等量食盐和碳酸氢钠全池遍洒,或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连续两次,见白色菌丝转为褐色,表示菌已被杀死。
也可用1%高锰酸钾或食盐涂抹患处,注意勿使药液流入鳃部。
鱼身上长白色絮状物怎么治
养殖的人员有时会发现鱼身上长了白色的絮状物质,过不了多久鱼就会出现死亡,那为了防止其死亡,养殖人员应该怎么给鱼进行治疗呢?
1、全缸缓慢升温至30℃,加强过滤,爆氧,下大盐,适当换水三分之一(新水要晾晒过,注意要和鱼缸水等温),下黄粉。
情况不严重的尽量别乱用外寄药等等,以防病情恶化。
2、升温爆氧,用杀灭水霉菌、霉菌等的特效药物——次甲基蓝,与盐、小苏打配成混合液,对病鱼进行药浴,或清洗鱼缸鱼池,药物有效时间较长。
3、病鱼停食隔离静养几天,用粗盐温水洗净伤口,除去毛状物,涂上红药水,再用土霉素药浴。
再将土霉素粉下缸,3天后换水补药,一般一周左右下两次药就有效果,病愈后进入正常管理。
4、隔离病鱼,用棉签把白毛擦拭掉,然后用小苏打和盐水混合液药浴,或用高锰酸钾和盐水混合后浸泡病鱼20-30分钟杀菌。
5、保持水温恒定且适宜,避免长期低温;适当增加光照,例如用一盏15
瓦的紫外线杀菌灯逐日映照数小时,可有用的抑止和消灭水霉菌。
6、养鱼先养水,养鱼要细心。
及时清除缸中残留的饵料,加强过滤,保持水质良好。
平时多观察观赏鱼的健康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7、规范换水。
换水时避免大幅度换水、水流速度过大和水温的突然降低等等。
最好用细管子,一般换一桶水需要20分钟左右。
以上就是关于该病治疗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图鱼常见病都有哪些
地图鱼常见病都有哪些
地图鱼常见病有哪些,地图鱼在观赏鱼种类中是一种饲养成活率很高的鱼了,但这主要还是要看饲养者的饲养方式,要是饲养的用心些,那么就会收获一缸健康漂亮的地图鱼;如果不用心,那地图鱼同样也会生病,今天波奇网就来说说因为饲养不当引起的地图鱼常见病都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地图鱼常见病气泡病,虽然气泡病的病发几率不高,但也是地图鱼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
症状表现就是地图鱼身上会有很多的小气泡,主要发生在地图鱼胸鳍、腹鳍、腹部这些地方。
随后就是白点病了,白点病是地图鱼常见病之一,白点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
患有此病的地图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尾鳍和尾巴处有明显的残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衍生到尾鳍根处,引发更严重的病症。
掉磷病,掉磷也是地图鱼常见病的一种,掉磷的症状想必大家都知道,导致地图鱼掉磷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饲养者操作不当、地图鱼之间打架、受惊吓或者是喂食不当这都有可能,不同的原因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上就是地图鱼常见病,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地图鱼常见病不是很多,主要都是由于饲养方式不当所引起的,所以饲养者在饲养的
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地图鱼鱼鳍上有白点怎么办
地图鱼鱼鳍上有白点怎么办
地图鱼鱼鳍上有白点是白点病导致的,可以通过提高水温或者红药水来治疗。
治疗白点病的方法:
1、可利用白点虫不耐高温的方法,提高水温到30度,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它们自鱼体表面脱落后,换水即可。
2、红药水治疗,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注意不要使用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治疗,这两种药物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
患有白点病的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
地图鱼在患白点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地图鱼主人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健康。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鱼身上长白毛
地图鱼常见病也很常见,多和饲养中不注意水质水温有极大关系。
如果发生地图鱼身上长白毛,这是一种水霉病病原体,有水霉和绵霉感染引起的病症。
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病情的迅速加重。
所以,治疗需治本。
地图鱼身上长白毛是一种外观极易辨别的症状,发生在地图鱼身上不同部位出现似乎白色绵毛状物,或称为是白毛病、生毛。
有一种是地图鱼身上长白点,两者完全不同,很容易分辨开。
白点病多是由于水温导致的病发症,而白毛病多是由于水质引起。
出现地图鱼身上长白毛,切记一定注意及时观察症状。
鱼病初期,地图鱼会出现体质瘦弱,表现焦躁不安,游动失常,随着病情加剧,出现在地图鱼病患处腐烂加剧,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初期症状不注意观察,到后期药浴的治疗,多数在运气。
同时,地图鱼身上长白毛,在地图鱼混养中表现最为担心。
由于地图鱼身上长白毛影响较大,需要对整个专用水族箱进行整体消毒处理,可使用灭菌灵等,患病的地图鱼需要立即隔离,防止感染。
可采取的治疗方法:水温保持升温到30℃左右,24小时过滤加强,添加适量专用盐;药浴采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或为呋喃西粉+痢特灵溶液药浴。
总的说地图鱼身上长白毛,病情发展较为棘手,已经几乎成为治疗的最难点。
平时多注意换水,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