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学案1(长春版八年级下)

《三顾茅庐》学案1(长春版八年级下)
三()茅庐()()起伏
青翠()滴秀丽()人
群雄()争茅塞()开
3.认真读第三自然段填空。
()的山冈()的卧龙()的松林
()的溪流()的竹林()的景色
4.体现刘备真心与诚心的词语有:
轻轻的敲门、、、等
5.诸葛亮用妙计试探刘备:
一课时
【研读.赏析】
一、组内、全班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评议。(文字或图片)
二、交流刘备的真心与诚心,诸葛亮的妙计试探。(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课文)
1.找一找,读一读,填一填,刘备的真心与诚心:
1)轻敲柴门——真心
2)不达目的不罢休——()心
3)斥责张飞——()心
2.找一找,读一读,填一填,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
3)聊天——()
三、看文中的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中的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提示: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比作,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4.1)再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背。
2运用所给关联词总结)
三顾茅庐
学习内容
8、三顾茅庐
周次/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预习.导入】
1.课前你计划用什么方法了解《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将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下来。(读原著的这一章节最好)。
我采用的方法是:。
故事概括:
2.读读课文,填填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三顾茅庐》 (六)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三顾茅庐》 (六)

《三顾茅庐》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学习重点: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难点: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学习步骤:一、初读课文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二、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思考:(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抄写在下面。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

2、预设交流:A:“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

(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什么?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D: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E、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三、探究张飞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A、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四、拓展延伸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三顾茅庐》说课稿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三顾茅庐》说课稿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某某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20课,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X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某某版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最后一课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

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知识与能力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

感悟X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尚可,加之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因此,我采用以下教法:阅读复述法起到整体感知的作用启发引导法引领学生在品评人物、探究文旨。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2018春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三顾茅庐

2018春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评”的能力;3.研究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读、说说、写写、评评等方式感受刘备诚心诚意的求贤态度;2.分辨课文的详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 通过对本课的接触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在听、说、读、写、评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制作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我们的课文就是选择《三国演义》。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课文导读:1.一读,初步了解课文——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第2_3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第2_3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

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

(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

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三顾茅庐》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确实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20课,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实立长春版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最后一课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名篇,所以可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根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

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知识与能力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

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衬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素质是比拟高的,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尚可,加之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X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 1.X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难点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某某人,祖籍某某。

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

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X反曹”倾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二、研读课文.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拜谒(y≠刨蹋╧ng z ng)呕心(u)寰宇(hu€醤)荷锄(h? 杖藜(l€恚?篡逆(cu€鄋)猝定(c? 斡旋(w€颍?匡扶(ku ng)朔风(shu€颍? 邂逅(_i€?h€騯)不省(_ ng)慵懒(y ng)千仞(r€鑞)不栖(q )乐躬耕(l? 熟谙(n)薰沐(_ n)鄙悃(k n)悒怏(y€?y€鄋g)荏苒(r n r n)揲蓍(sh€?sh )愧赧(n n)存恤(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三、作业.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二、作业.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第三课时一、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二、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三、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板书设计三顾茅庐罗贯中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足智多谋。

关于《三顾茅庐》教案3篇

关于《三顾茅庐》教案3篇

关于《三顾茅庐》教案3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

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

板书:三顾矛庐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

)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engfen)辅(fufu)晌(_iangshang)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切入感知课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9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以题目为切入点,训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3、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1、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重点)2、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难点)【教学活动设计】一、悬念导入,激兴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为我们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宏伟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纷争、矛盾,叙述了三国时期群英聚集,风云天下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文眼,构情节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2、速读课文,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解析题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小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使其答应出山。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质疑:刘备是如何做到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的呢?(诚心)文本探究(一)刘备之“诚”1、自读课文,思考: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2、诸葛亮答应出山,只是因为刘备诚心吗?刘备的身上还有什么特质是让诸葛亮欣赏,愿意跟随的呢?3、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4、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师生互评。

明确:(1)拜访次数?(2)充分信任(3)下马步行(4)等候醒来(5)批评张飞刘备:有雄心壮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威望,有号召力,气度宽宏小结:正是刘备集这些优秀的特质于一身,才能在诚心的拜访后求得大贤。

(二)诸葛亮之“贤”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这样,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个群英荟萃的年代,诸葛亮能够脱颖而出,使得刘备三顾茅庐,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明确:雄才伟略、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淡泊名利四、总结归纳,谈收获从两个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总结: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五、课后练笔,促提升请同学们以《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教案设计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教案设计长春版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刘备的坚韧不拔和诸葛亮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产生兴趣,对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5.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忠诚、坚韧不拔、有远见
-诸葛亮:智慧、隐忍、有抱负
6.课后作业:
-分析其他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5.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分析其他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板书设计
1.课文基本信息:
-课文标题:《三顾茅庐》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
-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
2.课文内容概括:
-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该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体谅、尊重、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 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国演义》故事,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3. 掌握阅读策略,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如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

4. 能够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和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文化内涵,如忠诚、仁爱、智谋、勇敢等。

2. 难点: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不熟悉,以及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够。

三、教学过程1. 情境感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和展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顾茅庐。

2. 入门技能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人物传记中的三顾茅庐部分,学生主要任务是了解刘备在当时的处境,以及他在面临苦难的境遇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和智慧。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组演绎三顾茅庐的经典情节,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糜竺等角色,通过自己的表演和体验理解人物的内心,进一步感恩和敬佩他们的精神和品质。

4. 拓展阅读: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红楼梦》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

5.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主题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弱点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

2. 对于学生的阅读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 在学习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本节课着重以《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三顾茅庐为切入点,通过阅读、情感体验和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刘备等人物的处境和性格特点,并通过演绎情节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三顾茅庐》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习《三顾茅庐》既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道德价值观的熏陶。

本文介绍了一份《三顾茅庐》教案,适用于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三顾茅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总结出《三顾茅庐》所传递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3.能够对《三顾茅庐》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三顾茅庐》的情节,掌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后所传递的哲理。

2.帮助学生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审视《三顾茅庐》。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领悟到《三顾茅庐》所描述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2.从文化角度上,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阐述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1)展示茅庐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文艺作品中茅庐的象征意义。

(2)引入课文《三顾茅庐》2.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三顾茅庐》。

(2)学生讨论《三顾茅庐》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学生试图描述茅庐的外形特点以及其象征意义。

(4)学生思考《三顾茅庐》所传递的哲学和人生价值观。

3.文化探究(1)学生学习《三顾茅庐》的文化背景。

(2)学生探究《三顾茅庐》中的文化内涵。

(3)学生尝试理解故事中文化符号的含义。

4.语言分析(1)学生对《三顾茅庐》中的语言进行分析。

(2)学生分析《三顾茅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衬等,并尝试从其语言中领会到故事所要传递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三顾茅庐》的背景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探究和讨论。

3.视觉法: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顾茅庐》的文化内涵。

《三顾茅庐》学案1(长春版八年级下)

《三顾茅庐》学案1(长春版八年级下)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提示: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比作,前半句是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4.1)再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背。
2)运用本段中的“来到只见”仿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练习填空:(运用所给关联词总结)
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五、齐读对联: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六、写只言片语的感悟:将来如果我作了某公司的董事长(或——)是这样去招聘人才的:
学`优中я考),网
三()茅庐()()起伏
青翠()滴秀丽()人
群雄()争茅塞()开
3.认真读第三自然段填空。
()的山冈()的卧龙()的松林
()的溪流()的竹林()的景色
4.体现刘备真心与诚心的词语有:
轻轻的敲门、、、等
5.诸葛亮用妙计试探刘备:
一课时
【研读.赏析】
一、组内、全班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评议。(文字或图片)
三顾茅庐
学习内容
8、三顾茅庐
周次/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预习.导入】
1.课前你计划用什么方法了解《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将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下来。(读原著的这一章节最好)。
我采用的方法是:。
故事概括:
2.读读课文,填填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二、交流刘备的真心与诚心,诸葛亮的妙计试探。(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课文)
1.找一找,读一读,填一填,刘备的真心与诚心:
1)轻敲柴门——真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案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案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X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X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X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

(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X州平的一番话?X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X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X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X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

(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X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X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
葛亮的描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
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

“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熟悉课文。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并抄写生字,标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这首诗是写谁的呢?--诸葛亮
二、整体感知
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刘备、诸葛亮、张飞
2.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四个: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探究刘备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明确: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3.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明确: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

(4)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5)斥责张飞
4.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四、拓展
1.关于刘备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60年,出生于涿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吕布投靠刘备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绍
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刘、孙分占荆州
219年,进位汉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兴兵伐吴
223年,殁于白帝城
(2)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

2.关于刘备有哪些主要情节?
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白帝城托孤、葭萌关收马超、伐林送徐庶、计夺天荡山、伐吴殒命
3.刘备有哪些性格特点?
喜欢结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

五、作业
阅读与刘备有关的重要情节。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刘备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交流阅读心得。

二、探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明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3.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4.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一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

5.课文中刘备的哪些带有比喻修辞的语言表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明确:
(1)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6.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7.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诸葛亮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

三、拓展
1.关于诸葛亮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出山辅刘备。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发明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2)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2.关于诸葛亮有哪些主要情节?
隆中对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智算华容道、遗计杀魏延、骂死王朗、造木流牛马、五丈原禳星、死诸葛走生仲达、挥泪斩马谡
3.诸葛亮有哪些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才能过人。

忠心耿耿、感恩图报。

法纪严明、严于律己。

四、作业
1.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重要情节。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诸葛亮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