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让学生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让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新课改理念中,提倡在教学时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要求在课堂上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去,使其各方面思维能协调和谐的发展。如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教材中设有“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求新知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 心动
人的行为是受情感支配的,数学课上让学生心动,就是要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情景,能使其萌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热情。如在教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时,先让学生看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很快回答,但大多数会不令人满意,这时我说,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结果这节课同学们参与的认真、投入,这就是心动的原因。也可用幽默亲切的语言,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使得有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像石头一样激起学生内心探求知识的涟漪,从而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怦然心动。
2 眼动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双眼动起来。主要是教具演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教具更形象,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设计教材,在形象直观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如在认识图形时,可以用小棒等教具动手做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等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很直观的了解了这些图形的边及他们的特点。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等都能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变亮起来。但是要注意,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把观察与思维、猜想、想象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比较提高观察的效果。
3 手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的双手在动作和思维之间弹奏起和谐美妙的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摆,拼,画,制作,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提供给学生动手的好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过程。如观察物体中的对称,通过让孩子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等,让孩子发现生活中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从而引出对称轴。
实践证明,学生总是对课堂上的各种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满足其心理需求,放手让学生去摆弄、敲击“琴键”,将有利于加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在操作中有所发现,使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4 口动
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到起来时,他们往往希望无拘无束的充分展示自己。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激发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之后,要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提供畅所欲言的氛围,以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的主动、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手段,尽量使学生的手、眼、心、口等方面“动”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