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乾姜6g【用法】水煎服【主治】1.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乾呕、咳喘、脉浮等。
【方义体会】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乾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
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乾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
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
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水饮爲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
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爲主症者,均可投之。
【临床应用】1、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
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2、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乾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3、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4、治疗流行感胃、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5、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
诊见:顔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乾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入口。
余断爲痰饮犯肺,久病伤脾。
“喘”、“肿”爲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
二诊.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时过一周,其父代述,患儿已癒。
6、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爲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爲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後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墓本消失,後养息半月出院。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寒邪侵入人体后,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 ,形成瘀血。
火热
火热邪气侵入人体后,可引发小青龙汤证患者出 现热象表现,如口干、口渴、便秘等症状。
03
中医治疗
小青龙汤的组成与功效
组成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等中药组成。
功效
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可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恶 寒发热、无汗咳嗽、咳喘痰多、痰饮喘咳等症。
心理调适
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有助于康复。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小青龙汤中含有多种中草药,孕妇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不宜长期服用
小青龙汤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不能长期服用,以免产生副 作用。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对小青龙汤中的某些成分过敏的现象,应立即 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THANKS
若患者体质强壮且治疗得当,病情可能会较快 痊愈。
02
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侵袭
01
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入人体经络、脏腑等,导致气血瘀
滞,引发小青龙汤证。
正气不足
02
人体正气虚弱,抵御外邪能力不足,易受邪气侵袭,引发小青
龙汤证。
饮食不当
03
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痰湿
内生,蕴久化热,引发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的治疗原则
原则
以解表散寒与温肺化饮为治疗原则,以调节人体免疫力为辅 。
适用人群
适用于外感风寒、体质偏寒的人群,以及有咳喘痰多、痰饮 喘咳等症状的患者。
小青龙汤加减应用
加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应用。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
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名方名解之小青龙汤一、[希恕方解]希恕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关。
彼处小便不利而表邪不解,此条承接上文,病因心下有水气,虽见无汗而用麻黄汤之类解表剂却无效,非但表邪难解,发汗剂激动里水,变证百出:里有水饮,逆于上则干呕;表证未解则发热;水饮冲逆于肺则咳;里有水饮气化失司,水津不布则渴;水流肠间,水谷不别则下利;气逆上冲,与水气相合上逆则噎;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小便蓄积膀胱而少腹满;水气破肺而喘。
小青龙汤可治因心下有水气而引起的各种或然症状。
关于方后加减法,恐非仲景原意。
举例来说“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此证中的渴,是由于水饮阻滞,气化失司,水津难于布散而致,而栝楼根可治津液亡失的燥渴,而不可治水不化气的渴。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更难说通,本方是“伤来表不解”,去掉麻黄,何以解表?故本方加减法不应相信。
本方以麻黄、芍药、甘草解表,其他药物均为温中祛饮药,五味子可镇咳,机理就在于其性收敛,可祛水止咳。
半夏祛饮,细辛、干姜温中祛饮,,里饮一去,麻桂解表作用才可得以施展。
本方所治饮为寒饮,多见口舌不甚干渴,渴者多由于服麻黄汤类发汗剂之后,激动“里饮”而见变证。
若口舌干燥为温热伤津所致,则细辛、干姜.半夏等药过于温燥,一定慎用。
临床上老年人痰喘,咳吐白色泡沫痰,用小青龙汤机会较多,若兼烦躁,可加石膏。
二、[李培生方解]李氏认为:小青龙汤属表证未解,而心下挟有水饮,所谓皮毛为肺之合,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 ,外寒内饮,相互纠缠不解,以表不解而喘咳为主证,故用小青龙汤外开肌腠,内化寒饮。
方中麻桂并用,但麻黄药量较轻,配以芍药、炙甘草,发汗之力亦轻,用意在于不欲专于外发,而欲取其内散,故取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得以开展宣通气道,温化寒饮。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小青龙汤证contents •引言•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小青龙汤证的分类和表现•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护目录01引言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教学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组织本次课程。
针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课程背景1课程目标和目的23掌握小青龙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熟悉小青龙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小青龙汤证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
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理。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小青龙汤证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02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中的风邪侵袭,多表现为外风邪气,侵入人体后引起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风邪侵袭寒邪外袭,致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恶寒、无汗、身痛、咳嗽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表寒里饮证。
寒邪束表六淫邪气与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人体正气受损,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恶寒发热症状。
无汗咳喘寒邪束表,人体毛孔闭塞,导致无汗、咳喘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无汗咳喘症状。
寒邪外袭与小青龙汤证咳吐清涎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吐清涎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宣肺气、化水饮、止咳嗽。
心下满闷水饮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出现心下满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化水饮、和脾胃,缓解心下满闷等症状。
水饮内停与小青龙汤证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若肺失宣降,则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可导致水饮停聚而出现小青龙汤证。
肺失宣降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引发小青龙汤证。
脾虚生湿脏腑失调与小青龙汤证03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风寒邪气风寒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11-06
目录
• 概述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概述
小青龙汤证的起源
小青龙汤证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小青龙汤方 剂。
小青龙汤证是中医理论中一种以咳喘为主症的疾病,因其症状类似于小青龙在水 中的动作而得名。
肺炎
03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症状相似,但肺炎通常有高热、胸痛等症状
,咳嗽、咳痰较严重。
小青龙汤证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症 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支气 管炎症表现。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咳 痰等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 、肺炎等。
舌苔白滑或黄腻,舌质可能偏 红。
实验室检查可能伴有白细胞增 多等炎症反应表现。
案例三
• 总结词: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 详细描述: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后 ,医生怀疑是心脏疾病。但通过中医辨证,发现该患者还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诊断为小青龙汤证 。医生开具小青龙汤方剂,并配合其他中医疗法。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患者的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有所 缓解,但咳嗽、咳痰等症状仍未改善。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心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进行治疗。这个案例表明,医生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 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小青龙汤证的临床应用实例
总结词
小青龙汤证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可以用于治疗多 种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可以有效 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
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
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
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
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
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
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
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淡、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小青龙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炙) 甘草桂枝半夏细辛各9g 上8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
(主治)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白,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
副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脉弦细、细滑。
(临证加减)1.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蜜炙麻黄15g,桂枝9g,干姜9g,制半夏30g,细辛6-9g,白芍30g,甘草9— 15g。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苏子、白芥子各9g,莱菔子30女;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生石膏各30g,淡鲜竹沥30ml,象贝9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白天服2次,临睡前服前1次,必要时两煎并工次顿服。
服完2、3剂病情趋向稳定,逐渐减本方剂量,加入益气固体,补肾纳气之品,以资调理,巩固疗效。
有关细辛用量,历代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
但余用到9g无此弊,认为这可能与配适量甘草制之而缓毒。
2.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喘:药用麻黄、干姜各3—9g,桂枝3~12g,细辛2—6g,五味子、半夏各4—9g,白芍、炙甘草各3 —6g。
随症加减,每日工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禁酒;出现呕吐、腹泻、眩晕者停药;孕妇及肝功能不良者禁服;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年老体弱者慎用麻黄。
3。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治喘:30例均属肺寒伏饮型。
病程最短6年,最长40余年。
[四川中医,1996,《12,:3s]4.肺寒饮重,背部冷甚如掌大者,加重干姜之用量;口渴烦躁,咳剧面赤,舌苔黄,痰黏稠而色转黄者,邪从里化热,当轻用姜、辛,加生石膏、黄芩、前胡等清热之品。
5。
黄昏咳喘阵作,宜加盐水炒知母、黄柏;五更咳喘频作,可加黛蛤散、桑叶、菊花,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使寒从外解,火得内平;大便秘结者,酌加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
小青龙汤的6大辨证要点和临床利弊
小青龙汤的6大辨证要点和临床利弊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
张仲景用它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而应该指出,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往往会发生问题,反而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几个环节:一、辨气色小青龙证,为水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气,而使心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行涩,而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我们管它叫做“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水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水斑”。
二、辨脉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里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日久,其脉见沉,沉主水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寸濡弱无力,是为心肾先虚,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三、辨舌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惟阳气受损以后,则舌色淡嫩,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
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口舌感凉而为辨。
五、辨咳喘小青龙证在咳喘方面,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
一种是咳重而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指咳嗽为重,而气喘反微的证情。
另一种是喘重而咳轻,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而咳嗽为轻的证情。
第三种是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
关于小青龙汤证的诠释
小青龙汤证,是指中医中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性发热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热、恶寒、卧床不起、汗出不畅、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
下面我将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简要的诠释。
小青龙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黄芩、赤石脂、陈皮、生姜、炙甘草等。
该方剂主要适用于急性发热型疾病,如伤寒、流感等,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咽降火等。
小青龙汤证作为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病情特征和症状表现,可按中医理论归为热毒病证范畴,多见于年轻人。
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口渴、口干、流涕、咳嗽等,同时伴有高热、胸满、呼吸急促、汗出不畅、恶心呕吐等。
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在中医治疗上主要思路是通过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咽降火等方法使患者的体温下降,祛除邪热,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在药物治疗上,可采用小青龙汤、银翘散、三黄清等中药处方,同时辅以卧床休息、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等综合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小青龙汤证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在治疗时应注意采用中医治疗的思路和方法,辅以综合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健康。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条文字眼伤寒表不解、水气、干呕、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咳逆,倚息不得卧。
二、组成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方解1、麻黄、桂枝:太阳表邪,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甚至包括广义太阳病,有时无流鼻涕、无汗等证,但是只要有广义太阳表证一个症状都可以运用)。
2、芍药、炙甘草:酸甘除水饮,同时缓急迫。
3、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咳喘的核心成分,化太阴水饮。
(其他方剂如射干麻黄与厚朴麻黄汤都含有这几味药物),夏、姜、细,三味药辛散水饮,五味子收敛,一散一收,相辅相成。
4、从药证上理解本方(1)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太阳表郁证,恶寒发热,咳嗽,流清鼻涕等;(2)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太阳寒湿水饮证:咳嗽咳痰,白清稀,流清稀鼻涕,中耳流清稀脓液,迎风流泪,(3)芍药甘草:咳嗽,咳喘,急迫,持续性,剧烈性(4)桂枝甘草汤:温阳化饮温通。
(5)麻黄甘草汤:宣表邪利水消肿。
(6)甘草干姜汤:温散化水饮的基础方子总之本方既有太阳表实(或叫表郁)的症状恶寒,不出汗,脉浮紧,同时又有太阴痰湿水饮分泌过多:咳嗽,喘息,泡沫痰,痰延清稀,中耳脓液清稀,关节腔积液等。
四、辨证要点1、表郁不解(有点型的和不典型的,比如只有背心冷,四肢沉重)加上太阴寒湿水饮分泌过多表现(痰液清稀,脓液清稀,唾液清稀)2、六经辨证:太阳太阴痰饮引起的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等病证。
3、刘渡舟望诊经验:水色(黑)、水斑(黑色)、泡沫样痰、舌苔水滑、脉弦或流水样鼻涕。
4、脉浮紧数或是浮弱5、腹诊:心下部抵抗逐渐增强,腹部比较软,心下有水气,尿量减少;五、病机辨证太阳伏邪,太阴水饮证。
六、临床运用1、狭义太阳表实合并太阴痰饮证(有麻桂提示有太阳表实证或是伏邪),表现为咳嗽,咳喘,流鼻涕,打喷嚏等或是伏邪表现为只有背心冷,关节肿大,四肢沉重。
小青龙汤的证治
小青龙汤的证治小青龙汤临床常用于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等病症,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谨守病机、圆机活法,将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宽,临床对证属外寒内饮、寒饮内停、寒凝蔽阻等引起的各类病症,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小青龙汤治证李老认为小青龙汤既可治外寒内饮证,亦可治疗寒饮内停和寒凝蔽阻等证引起的各类病症,不论外感、内伤、新感、宿疾均可应用,涉及疾病如咳嗽、哮喘、冠心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肾衰、痛经、鼻炎等等。
小青龙汤方中麻黄发越肾中阳气,解寒凝;细辛起肾阳,专走少阴而扶阳; 桂枝通阳;半夏、干姜、甘草等辛甘温之品亦助阳气而散寒;五味子、白芍防其辛散太过而伤阴。
全方合用使阳气从肾通过三焦膀胱布达全身腠理毫毛,充斥全身,则阴霾自散。
临床运用本方重在辨证识证,李老恒以脉象为辨证指征,参合四诊资料。
水饮为患其脉多弦,兼有寒邪则多弦紧或沉弦拘(拘脉为脉不舒缓)。
下面从治疗外寒内饮、寒饮内停和寒凝蔽阻三方面论述李老的经验。
外寒内饮《伤寒论》中涉及小青龙汤方证的条文有两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又云: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两条方证的病机均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用于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水饮,外寒引动内饮而导致的咳喘诸症,临床大多数医生都能把握此证。
寒饮内停李老强调学经典要善于发现原文之外的内容,举一反三,知常达变。
寒饮射肺可致咳喘,下走肠道可致下利,内停可致小便不利少腹满,而寒饮凌心则可引起心悸、惊怵、胸闷、胸痛等症。
水饮停聚,阻遏阳气敷布,清阳不升,头失清阳之奉养则头晕,在上之清窍失养则目昏、流涕、耳失聪; 清阳不能实四肢而四肢无力。
诸多见症均为寒饮内停所致,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此时当采温阳化饮散寒之法,方用小青龙汤,使阳气布达、阴霾自散。
水饮内停为患,临床辨证以脉象为主,还可参考刘渡舟教授在其《伤寒临证指要》一书中提出的从气色、脉、舌、痰涎等处入手: 患者面色可见水色、水斑、水环; 其舌多淡,舌苔多水滑; 痰涎清稀,落地化水,或痰稠如蛋清,冷如凉粉。
咳嗽的治疗:小青龙汤证(经方医案)
咳嗽的治疗:小青龙汤证(经方医案)
夏某,女,32岁,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
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
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亦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
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
处方: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茯苓四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胸闷、吐痰减少,继服六剂,咳嗽明显减轻,再继服两周咳平,他症也随消。
按语:治疗结束时,胡老又强调了一下外寒内饮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在讲解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等方证时已反复强调,即本例也是这样:表有寒邪,里有水饮,水饮停于里,剌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强宣其表,激动里饮,变证百出;若单利其水,则引邪入里,等于闭门揖寇,引狼入室。
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水逐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本洽疗方中用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发汗以驱外邪,半夏、干姜、五味子、茯苓逐寒以袪里饮,故表解里饮去,则咳自止。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张志明(住五洲大药房)初诊(十月十八日)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净麻黄(钱半)川桂枝(钱半)大白芍(二钱)生甘草(一钱)北细辛(钱半)五味子(钱半)干姜(钱半)姜半夏(三钱)【按】张君志明为余之好友,尝患疔毒。
自以西药治之,增剧,因就余以中药治愈,乃叹中药之神。
自后恙无大小,每必垂询,顾余以事冗,居恒外出,致常相左。
某晨,君又贲临,曰:咳嗽小恙耳,何中医久治不差?并出方相示,则清水豆卷、冬桑叶、前胡、杏仁、赤苓、枳壳、桔梗、竹茹、牛蒡,贝母、瓜蒌皮、冬瓜子、枇杷叶之属。
因询之曰:君于夏月尝习游泳乎?曰:然。
君之咳遇寒则增剧乎?曰:然。
余乃慰之曰:此证甚易,一剂可愈,幸毋为虑。
因书上方与之。
越二日,来告日:咳瘥矣。
即为书下方调理焉。
二诊(十月二十)。
咳已全愈,但觉微喘耳,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夫药味以稀为贵。
净麻黄(六分)光杏仁(三钱)甘草(八分)余屡用本方治咳,皆有奇效。
顾必审其咳而属干水气者,然后用之,非以之尽治诸咳也。
水气者何?言邪气之属于水者也。
如本案张君因习游泳而得水气,其一例也。
又如多进果品冷饮,而得水气,其二例也。
又如远行冒雨露,因得水气,其三例也。
更如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其四例也。
凡此种水气之咳,本汤皆能优治之。
顾药量又有轻重之分。
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
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
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因此四者协力合作,犹一药然,吾师用五味尝多至三钱,切勿畏其酸收。
其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否则,轻用或省除之,奏效如一。
要之小青龙证。
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初可勿拘,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
遑论其它或喘或渴或利或噎哉?此皆经验之谈,不必泥于书本者也。
本年夏,友好多人皆习游泳,耽之不倦,虽雨天不已,一月前后,十九患咳,余悉以本汤加减愈之。
小青龙汤加减证治
小青龙汤加减证治小青龙汤:麻黄6克、生白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半夏9克、五味子6克、干姜6克。
适应病症: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状有怕冷,发热,不渴,没有汗,有浮肿。
身体有疼痛和沉重感,胸口有痞闷感,干呕,咳喘。
对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小儿百日咳以及后遗症、肺炎、流感、浮肿、关节炎等皆有效果。
小青龙汤加减方:如果嘴里发渴,拿掉半夏,加天花粉10克。
如果有腹泻,拿掉麻黄,加芫花6克。
如果有噎嗝,拿掉麻黄,加制附子9克;严重的加丁香5克、柿蒂9克、旋覆花10克。
如果排尿不顺利,小腹胀,拿掉麻黄,加茯苓20克。
如果喘比较严重,拿掉麻黄,加杏仁12克。
一、常年咳嗽:病因:咳嗽受寒而引起,每年都发作,发作的时候,喘息胸闷,痰多,泡沫清稀,咳嗽时心跳厉害,畏寒怕冷,舌淡苔白,属于肺有寒饮,肾阳不足。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9克、桂枝6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6克、干姜5克、甘草6克、瓜篓仁9克、枳实9克、制附子6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二、受寒感冒引发的咳喘和浮肿。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克、生白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半夏9克、五味子6克、干姜6克,如果小便排便困难加茯苓20克,如果发烧加生石膏30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发作,天气变暖就好转些。
身体怕冷,喘气较急,痰清稀,痰颜色发白,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
在中医上属于寒饮伤肺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干姜6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五付之后,即可见效。
之后,用金匮肾气丸配合后愛暖参茶,补脾肾阳气。
四、咳嗽明显的受寒感冒:用小青龙汤配合感冒软胶囊。
一般两付即可见效。
五、小儿咳嗽日久:小儿咳嗽日久,是如果因受寒感冒而引起,口水较多,想吃饭还吃不下去,咳嗽较多,咳嗽时有干呕。
聂惠民《伤寒论》小青龙汤证
聂惠民《伤寒论》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的效方。
本方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味组成。
哮喘辨证属寒实者(又名冷哮),首先可考虑用本方治疗。
症见喘息气促,喉中有哮鸣声或水鸡声,咯痰色白清稀,或多泡沫,胸膈胀闷,面色晦滞,口不渴或口干不欲饮,舌苔薄白或白腻,舌面滑润,脉弦滑或浮紧等。
临床可辨证加减,如在喘而无热的情况下,可去桂枝、白芍;汗出较多时,可去桂留芍,以敛阴和营;冷哮患者素体阳虚,或由于病情演变,阴盛阳微,尤其是肾阳亏虚,摄纳失职,在治疗时既要温肺平喘,又要扶阳益肾。
遇到此等病例,除喘息气促更为明显外,多有精神萎靡,怕冷、肢体不温,面色苍白或晦暗,口唇发紫,汗出涔涔,舌质胖嫩,脉细无力或不浮反沉等。
可于小青龙方中加附子以温肾祛寒。
祛痰降气对治喘来说至关重要,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半夏为化痰饮要药。
如咳喘气逆、痰涎壅盛,《韩氏医通》中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是祛痰降气的好方子,常与小青龙汤配合使用。
小青龙汤中,麻黄是宣肺平喘的主药,生者发散力大,宜先煎去沫,水炙则表散力缓,若不须表散,可用蜜炙。
至于剂量,成人一般生麻黄可用6~9克,炙麻黄9克左右,个别病例酌情增加,小儿剂量可参照成人剂量酌减。
[提要]太阳伤寒兼内饮的证治。
[原文]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提要]补充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及药后寒去欲解的机转。
[阐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病机的概括。
“发热”一症代表了“表不解”,而恶寒、无汗、身疼痛等伤寒表实证自在言外。
心下部原有寒饮之邪内停,即所谓“心下有水气”。
寒饮扰胃,胃气上逆则呕;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嗽。
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故有众或见症:水饮不化,津液不滋,则渴,但不欲饮水;水走肠,清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滞气,气机失畅,则噎;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甚或少腹胀满;寒饮迫肺,肺气上逆,则喘。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肺炎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相似,但肺炎常伴有高热 、气促等症状,且肺部啰音较重。
小青龙汤证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支气管哮 喘常伴有夜间发作性呼气困难、喘息声等症 状,且对激素治疗有效。
05
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期治疗
以控制症状、消除炎症为主,推荐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 疗。
慢性期治疗
以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为主,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 疗方法。
注意事项与建议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青龙汤,以免出现药物 过敏或不良反应。
患者在饮食上应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建议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
06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 抵抗力,预防感冒。
小青龙汤证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病因 • 症状 • 检查与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康复
01
简介
定义与分类
01
小青龙汤证是指由于外邪袭表、内伏寒饮,或因误治、失治所导致的痰饮咳喘 等病症。
02
小青龙汤证在中医临床中属于外寒内饮证的范畴,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以及痰涎壅盛等。
04
检查与诊断
医学检查
01
实验室检查
血液、尿液、大便常规检查,以及相关的生化检查,能够初步了解病
情和身体状况。
02
影像学检查
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03
心电图检查
对于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心血管疾病。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306人已访问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行水发汗《仲景》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噎,或喘,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短气不得卧。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属太阳表证。
仲景书中,凡有里证兼表证者,则以表不解三字该之。
内有水饮,则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干呕而噎。
水寒射肺,故咳而喘。
水停则气不化,津不生,故渴。
水渍肠间,故下利。
水蓄下焦,故小便不利而少腹满。
短气者,气促不能相续,与喘不同,有实有虚、有表有里,此为水停心下,亦令短气。
水气内渍,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
金匮云: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又云:膈上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丹溪治许白云脾疼腹痛而短气,大吐下之,二十日吐胶痰一桶而安。
麻黄去节。
桂枝、芍药酒炒。
细辛、甘草炙。
干姜三两。
半夏、五味子半升。
渴去半夏,加花粉。
半夏温燥,花粉苦寒,去热生津。
喘去麻黄,加杏仁。
喘为气逆,麻黄发阳,杏仁降气。
形肿,亦去麻黄。
喘呼形肿,水气标本之病,故并去之。
噎去麻黄,加附子。
经曰:水寒相搏则噎,附子温经散寒。
小便秘,去麻黄,加茯苓。
便秘,忌发汗宜渗利。
此足太阳药也。
表不解,故以麻黄发汗为君,桂枝甘草佐之,解表为佐。
咳喘,肺气逆也,故用芍药酸寒,五味酸温以收之。
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发汗以散邪水,收敛以固真水。
水停心下则肾燥,细辛干姜辛温,能润肾而行水。
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细辛又为少阴肾经表药。
半夏辛温,能收逆气,散水饮,为使也。
外发汗,内行水,则表里之邪散矣!此证为水寒相搏而伤肺,若寒从外出,而水不内消,必贻异日之患。
金匮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小青龙汤并主之。
程郊倩曰:水气之渴与白虎汤中之渴,不特寒热有殊,亦且燥湿各异。
金匮云:先渴后呕者,水停心下,小青龙汤主之,不治渴而专治水,水去而渴自止矣。
李时珍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证
痰
量多;
的
特
❖白色泡沫样,落地成水,
征
或鸡蛋白样、半透明。
〔5〕下虚者忌用:
用之动冲气; 假设下虚而喘甚,可改 用茯苓桂枝五味干姜细辛汤。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外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以水饮为主。 具有表实证的病机和主证。 不管哪种情况,均须结合主证进行分析判断。 “渴〞较“不渴〞示里饮更甚。
〔三〕鉴 别
鉴别1:
兼里热——
大青龙汤证 具有表
不汗出解而烦躁 Nhomakorabea表
实证的
病机和
小青龙汤证 主证。
兼里饮——
咳喘呕
化 饮
鉴别2:
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小青龙汤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四〕应 用
1、哮喘、流感、过敏性鼻炎;
2、无 表 证亦可用
〔1〕解表化饮,以化饮为主;
〔2〕方中虽有麻桂,但取麻 黄平喘,以桂枝降冲逆。
有的病人因水气外溢可见面部眼睑浮肿,或下肢浮肿心跳。
医案选录:
黄某,男,74岁,香港同胞,业医。 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2月。 自诉有20余年慢支、肺气肿病史,近2月 咳嗽气喘加重,在香港多家医院治疗,服 西药无效而来就诊。入院时咳嗽气促较甚, 痰稀白量多,不能平卧,夜间因咳喘难眠, 呕吐,纳差,大便干结,唇甲轻度发绀, 舌淡,苔白腻滑,脉浮略数。
原文仅提到咳喘,从临床上来看,寒饮射肺,每每伴有痰多。
〔1〕水色:
寒饮患者,面色可见青紫 或黧黑,唇色紫暗,为水寒郁 遏阳气。
〔2〕水斑:
有些患者因寒饮阻滞,营 卫气血运行不利,面部出现 对称性色素沉着。
〔3〕水气:
有的病人因水气外溢可 见面部眼睑浮肿,或下肢浮 肿心跳。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小青龙汤人一、药物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二、核心方证分泌物多而清稀、咳喘、心下痞/振水音三、关于小青龙汤的解释心下水气的表现:自觉:心下部闷胀,后背发冷如掌大(大概限于第6-10胸椎之间)、后背浇凉水、眼袋重、咳嗽前的咽痒、面色黧黑、黑眼圈、皮肤薄嫩处呈青灰色而惨淡无华…他觉:心下抵抗较明显、振水音、心下悸动。
大塚敬节经验,握拳用指背或中指第二关节,又或中指无名指指尖轻扣取验。
仍不能清楚听到振水音时,则使病人憋一口气以鼓其心下部,然后呼气以驰之,而趁此用指尖轻叩上腹部,即能听到当初听不到的振水音。
清稀分泌物:唾多、流口水、水样鼻涕、水样痰液、婆娑的眼泪、清凉的胃液、稀薄的白带、耳道流稀脓、水泄、自汗。
水气上冲具体表现:(1)①水色: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呈青暗;②水斑:散见额、颊、鼻梁、唇周及下颌处类似“色素沉着”的黑斑;③水貌:指面部虚浮、眼睑微肿;④水苔:水滑苔,舌质正常,若阳虚则胖大淡嫩;⑤水脉:脉弦/紧。
(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
(3)冬季/夜间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
(4)其他: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
本方证一般无汗出,但在“咳逆倚息不得卧”“胸痹”的情况下,可以见到汗出,另外张育清也有用本方加麻黄根10g治疗一“动则汗出浸衣”的案例。
麻黄、桂枝非为表证而设,本方证即使没有恶寒、发热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核心方证、患者状态不虚,无麻黄禁忌症,就可以用本方。
四、体质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口不干渴,畏寒,分泌物清稀量多,多伴有尿量减少。
苔白水滑或浮腻,舌质多正常,脉紧/弦。
小青龙汤证的寒热兼证
小青龙汤证的寒热兼证小青龙汤证兼内热的表现是脉浮、烦躁。
如《金匮要略》曰:“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汤证兼内热脉浮、烦躁者,张仲景的治法是加石膏清热。
有如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脉浮烦躁者用石膏清热一样。
兼内热的表现是脉浮、烦躁,那么兼内寒的表现就应与之相反,应是脉沉、安静。
兼内寒者应加附子温里。
有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脉沉内寒用附子温里一样。
这个判断是经过临床验证得出来的。
医案举例:女童8岁半,几天前咳嗽,发低热,服小青龙汤一剂热退,仍偶咳。
几天后复发热,咳嗽加重,自服小青龙汤一剂,热不退、咳不减;服柴胡口服液亦无效。
刻诊:满面潮红,无汗,不恶寒,无烦躁,精神如常,咽不疼,不欲饮水,腹软不胀,舌淡红苔白,脉数而沉、尺脉沉弱。
测腋下体温39℃。
处方:小青龙汤加附子麻黄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细辛3g 干姜6g 五味子6g 苏子10g 炙甘草10g 附子6g3剂水煎服,日一剂。
每剂药用水5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3次温服。
服药一剂,热除,咳嗽明显减轻。
诊断思路:满面潮红,是翕翕发热。
翕翕发热是阳气怫郁在表。
阳气怫郁在表应当脉浮,脉反沉是里阳不足。
无烦躁是邪热未入里。
不欲饮水是脾胃阳气不足。
咳逆是胸肺有水气。
脉数是阴气虚。
胸肺有水气需要外宣发散水气,且又满面潮红,这是阳气怫郁在表不得外越。
阳气怫郁者法当发汗,但是脉沉,不欲饮水是阴寒的表现,需要温里助阳。
故以小青龙汤宣肺发汗化饮,加附子温里助阳。
由此总结: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是表有邪气合并心下有饮又兼有内热,故表现为脉浮、烦躁。
如果脉沉无烦躁又不欲饮水者,则是表有邪气合并心下有饮又兼有内寒。
所以,翕翕发热、咳逆、无烦躁、不恶寒、不欲饮水、脉数而沉者,是表有邪气、心下有饮并兼有内寒,可与小青龙加附子汤。
这里有一个难点是“不恶寒”。
不恶寒怎么确定兼有内寒阳虚,需要用附子温里助阳呢?这是根据其脉沉、无烦躁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不论哪种情况,均须结合主 证进行分析判断。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9
(二)治疗
解表化饮,温化寒饮。 以小青龙汤为主方。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0
细辛干 姜法夏
散寒化饮 止 呕 肺胃寒饮证。 仲景每每姜 辛五味相配, 一收一散, 则喘止。
五味子——敛肺止咳 麻桂芍——解 表 和 营卫 炙甘草——补中和药
小青龙汤证
17
3、除原文脉证之外, 结合临床, 在望诊方面,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8
(1)水色:
寒饮患者,面色可见青紫或 黧黑,唇色紫暗,为水寒郁遏阳 气。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9
(2)水斑:
有些患者因寒饮阻滞,营卫 气血运行不利,面部出现对称性 色素沉着。
小青龙汤证
主 证
次 证
2013-8-11
6
此外,条文中尚列有三 个证是本条文中的难点。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7
药
不 渴 ( 41 ) 或 渴
症状 病性 (寒证) “渴”较 “不渴” 示里饮 更甚。
前
症状
水饮内停, 气不化津 渴而不欲 饮,不多 饮
小青龙汤证
2013-8-11
8
药
服汤已渴
里饮已解 ,病情向愈; 过服辛温 之品,化热 伤津。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5
辨证:水饮素蓄,风寒外束; 治则:散寒蠲饮,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桂枝各10克,干姜、炙甘 草各6克,细辛3克,五味子、法夏、 白芍、北杏仁各12克,苏子15克。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6
谢谢你的支持,再见!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7
22
(5)下虚者忌用:
用之动冲气; 若下虚而喘甚,可改用茯苓 桂枝五味干姜细辛汤。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3
(6)本条侧重寒饮之证治,但水 饮日久化热,成寒热错杂、虚实 相间者亦不少。以烦躁,痰胶粘 难以吐出、色黄,苔黄白腻可据。 宜仲景小青龙汤加石膏或加鱼腥 草、天竺黄、桑白皮等。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4
医案选录:
黄某,男,74岁,香港同胞,业医。 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2月。 自诉有20余年慢支、肺气肿病史,近2月 咳嗽气喘加重,在香港多家医院治疗,服 西药无效而来就诊。入院时咳嗽气促较甚, 痰稀白量多,不能平卧,夜间因咳喘难眠, 呕吐,纳差,大便干结,唇甲轻度发绀, 舌淡,苔白腻滑,脉浮略数。
小青龙汤证
3
原文40、41条提要: 太阳伤寒兼里饮证证治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4
(一)分 析
伤寒表不解—— 表实证仍在 心下有水气—— 素有里饮 外寒引动内饮, 水寒相搏,以 水饮为主。
病 机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5
犯胃——干呕
水 饮
犯肺——咳喘
趋于肠—— 或下利 停蓄下焦—— 或小便不利 阻碍气机—— 或噎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1
(三)鉴 别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2
鉴别1:
兼里热——
大青龙汤证 具有表 实证的 病机和 主证。 不汗出 而烦躁 解 表
小青龙汤证
兼里饮——
咳喘呕
化 饮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3
鉴别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小青龙汤
咳喘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4
(四)应 用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5
1、哮喘、流感、过敏性鼻炎;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6
(1)解表化饮,以化饮为主;
2、无 表 证亦可用
(2)方中虽有麻桂,但取麻 黄平喘,以桂枝降冲逆。 从《金匮· 痰饮病篇》, 仲景用本方治溢饮、支饮咳 喘不得卧可据。
2013-8-11
小பைடு நூலகம்龙汤证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1
原文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 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 主之。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
原文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服药已渴者,此寒去 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013-8-11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0
(3)水气:
有的病人因水气外溢可见面 部眼睑浮肿,或下肢浮肿心跳。
2013-8-11
小青龙汤证
21
(4)痰多:
原文仅提到咳喘,从临床上来看, 寒饮射肺,每每伴有痰多。
痰 的 特 征 量多;
白色泡沫样,落地成水, 或鸡蛋白样、半透明。
2013-8-11
小青龙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