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基本意思。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传统诗歌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大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把握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书籍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现实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课文朗读:让学生依次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跟读分析:引导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或难句,确保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
1.课文讲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大声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情感认识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
情感认识能力。

2.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悟。

五、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部分内容,并写一篇感想。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基本语法,包括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家庭成员和日常用品的词汇。具体包括:
1.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结构,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进行交流。
2.学习并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如: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 teacher, student等家庭成员和日常用品的词汇。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交际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4.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增强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合作,敢于开口。
4.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态度,但部分学生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词汇教学: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新词汇。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词汇,提高记忆效果。
-通过词汇游戏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4.听说训练:
-播放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

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案

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案

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案第四单元⾳诗⾳画我的祖国教学⽬标: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难点:能够流畅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法与学法:教学⽅式:借组多媒体展⽰⾳画、运⽤对⽐、感受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模唱法。

学情分析:⼋年级的学⽣有⼀定的⾳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也有⼀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钢琴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乐章《沃尔塔⽡河》部分⾳乐主题填词⽽成的合唱曲。

林华所填写的这⾸歌词,概括了《沃尔塔⽡河》所描绘的⼤部分⾳乐内容。

这⾸歌词犹如⼀⾸叙事诗,它⽤赞美的语⾔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们的共同⼼声和真挚感情。

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学⽣听着⾳乐⾛进教室,然后师⽣问好。

⼆:情景导⼊:设计意图(沃尔塔⽡河的美丽图⽚,能吸引学⽣的眼球,同时背景⾳乐为《沃尔塔⽡河》但学⽣不知情,这样就能让⾳乐提前在学⽣的脑海⾥留下⼀定印象)1、直接欣赏⼀组我沃尔塔⽡河的风光图⽚然后提问?刚才所看到的景⾊有什么特点?是哪⼀条河流?2、通过介绍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河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同时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

三:新课教学:(⼀)、学唱旋律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速度?(2)、彩⾊标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2、模唱《我的祖国》的第⼀句旋律。

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的发声,纠正她们的问题。

3、模唱第⼆句旋律。

这个环节将处理学⽣低⾳的演唱。

(⾳⾼落下,但声⾳的位置不变)4、模唱第三部分旋律。

5、完整哼唱第⼀乐段。

6、再⼀次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转调的概念。

7、模唱第⼆段旋律。

同时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8、完整哼唱全曲旋律。

《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教案(多篇)

《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教案(多篇)

《第四单元写作 学习缩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掌握缩写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缩写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与阅读中,培养从语言材料中快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缩写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有句幽默的小品语言“浓缩的都是精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缩写。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缩写。

二、什么是缩写缩写,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

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提高把握文章要点、思路的能力,还能培养概括、综合能力。

能力。

这则《凡卡》的缩写是否达到要求这则《凡卡》的缩写是否达到要求小说写九岁的男孩子凡卡被送到城里的鞋匠铺子里当学徒,在铺子里他被老板和老板娘毒打,被其他工匠们侮弄,吃不好,穿不暖,整天做活,饱受欺凌。

凡卡十分想念乡下的爷爷,想念乡下的生活。

凡卡十分想念乡下的爷爷,想念乡下的生活。

他偷偷给爷爷写信,他偷偷给爷爷写信,他偷偷给爷爷写信,求爷爷带他回求爷爷带他回家。

信投进了邮筒,信封上却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

家。

信投进了邮筒,信封上却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

三、怎样进行缩写第一,紧扣中心。

要认真阅读原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第一,紧扣中心。

要认真阅读原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 ,突出原文的要点。

出原文的要点。

第二,高度概括。

要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确定取舍和详略。

恰当概括文意或摘取原句,使内容更集中,表达更简练。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会本单元要求的交际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

(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荷叶母亲》、《万年牢》和《尊严》。

2. 生字词:根据课文,筛选出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并进行分类整理。

3. 交际口语: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本单元的交际口语话题,并进行情景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3)交际口语的表达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内涵的挖掘与情感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合作学习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感恩的价值观。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安排8课时,分别为:1. 第一课时:学习《古诗两首》2. 第二课时:学习《荷叶母亲》3. 第三课时:学习《万年牢》4. 第四课时:学习《尊严》5. 第五课时:生字词复习与测试6. 第六课时:交际口语练习7. 第七课时:课文内容复习与测试8. 第八课时:总结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习作 我和_过一天》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习作 我和_过一天》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过一天》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我和__过一天》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自己和某个人或事物过一天的经历为题材,进行写作。

部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习作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选材不当,缺乏新意;2. 叙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3. 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进行写作;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选材的合理性和创新性;2.叙述的清晰性和逻辑性;3.表达的准确性和用词的恰当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选择习作题材;2.实例分析:通过讲解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借鉴和提高;4.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题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2.收集一批优秀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3.准备写作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题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讲解范文,引导学生关注选材、叙述、表达等方面的要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一篇习作。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做朋友》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做朋友》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案四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激发结交朋友的兴趣,能在新环境中主动结交朋友,知道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3.消除害羞感,增强交际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怎么认识、结交朋友。

教学难点:消除害羞感,热情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一)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者口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谜语,都是猜我们班的同学的,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指名提问: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猜中是这两位同学呢?(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外貌性别体形特征年龄性格师:想必有些同学并没有猜出这两位同学是谁,今天我们就敞开了心扉,相互介绍自己,试试结交新朋友,好吗?二、指导表演,交流评价(一)小组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相互介绍自己的情况(名字、兴趣、爱好等),可以一起约着下课玩耍。

教师注意喜要适时评议,强调交朋友时,要注意说普通话,态度要真诚大方、有礼貌。

答话时要热情、友好。

(二)分组汇报,做出评价。

选几位学生上台描述一下和自己有过交流的搭档(长相、兴趣、年龄等等)。

全体参与进行平价。

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准确中肯地评价,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

三、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实践(一)让学生到座位上去结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或者创设在校园里认识其他班级同学的情境。

(二)教师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和小客人如何交朋友呢?四、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结交朋友,如小区里的小朋友等,随时汇报情况。

五、口语变际范文(操场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拍皮球,有两个小女孩想加入)丫丫:拍皮球真好玩,可惜我们没有!奇奇:这好办,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啊!(奇奇指着那三个小朋友)丫丫:可是我们不认识他们呢!奇奇: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啊!走!(丫丫和奇奇走到三个拍皮球的小朋友那儿)奇奇:你们好,我是- (2)班的奇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4 这月我当家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4 这月我当家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4 这月我当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有关“这月我当家”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这月我当家”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本月当家相关的数学问题。

2. 讲解: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应用:讲解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收支、分配家务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本月当家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6.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这月我当家2. 重点知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练习、应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分数除法的题目。

2. 结合本月当家过程,尝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2. 在讲解分数除法应用时,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可能性》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可能性》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在列出抛硬币可能性的列表时,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
(3)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难点在于将概率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概率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例如在探讨可能性问题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总体较好。但在课后,我收到一些学生的提问,表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的前几分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强调文字描述、画图和列表等表示方法的应用,如抛硬币的可能性用文字描述为“出现正面或反面”,用画图表示为正反两面,用列表表示为{正面 Nhomakorabea反面}。
(3)概率的初步认识:关注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即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如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5。
2.教学难点
(1)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判断一个事件的可能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抛硬币游戏中,出现正面或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个案例展示了可能性在游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预测结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识别,以及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导入新课部分,以抛硬币和掷骰子为例,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这说明从生活实际出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2.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辨析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词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研究1. 集体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默读,注意标注生字词并查找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做简要分享。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练1. 师生互动练: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

2. 小组讨论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下自己对课文中寓意的感悟和思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 主题活动一 认识我们的小手 (教案)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 主题活动一 认识我们的小手 (教案)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第四单元主题活动一认识我们的小手——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手部健康。

2. 培养学生对手部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手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手的结构和功能。

2. 手部的保健知识。

3. 手工制作:手影、手指画、手链等。

4. 手的诗歌、故事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手部健康。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手部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说说手的特点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手的神奇之处。

3. 活动一:手影游戏。

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做手影,观察手影的形状,发挥想象力,编故事。

4. 活动二:手指画。

让学生用手指沾上颜料,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体验手指画的乐趣。

5. 活动三:手链制作。

教学生用彩色绳子编织手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活动四:手的诗歌、故事欣赏。

让学生欣赏关于手的诗歌和故事,感受手的美好。

7. 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强调保护手部健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手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如按摩、递水等,感受手的温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手部健康。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能感受到手的美好,对手产生热爱之情。

4. 学生在家庭中能用自己的手为家人做小事,传递温暖。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3. 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读篇章页内容谈体会。

2.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齐读课题两遍 1.《猫》4.生自由读课文。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5.①用“屏、折”2个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出示课件,师指名读后生齐读)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贪玩)6.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7.结合关键词,感受“更可爱”子,将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哪里是一只猫啊,这分明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啊!6.学生比较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的不同。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根据出示一组小猫各具情态的图片读。

)活动意图:此板块抓住中心词“古怪”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

5.作业设计:必做: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应内容选做:小练笔6.板书设计:13.猫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活动意图: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1.作业设计:必做:自己喜欢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选做:初步了解母鸡的习性。

2.板书设计: 14.母鸡6.板书设计14.母鸡6.板书设计:15.白鹅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6.板书设计: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的名称,也可抒情或直接点题。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学习内容,巩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文,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态度和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复习诗歌《小河流》•复习年画《祥龙抬头》•复习故事《饿了的小鸟》•掌握诗歌和年画的相关知识点,深入理解故事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PPT•学生课本•相关诗歌、年画和故事宣传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第四单元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诗歌《小河流》(10分钟)教师出示诗歌《小河流》宣传画,引导学生回忆这首诗歌的内容,并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教师适当地加入相关声音和动作,加深课文的形象化理解。

三、复习年画《祥龙抬头》(10分钟)教师出示年画《祥龙抬头》宣传画,引导学生回忆年画的制作和饰品图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年画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年画的相关知识点。

四、复习故事《饿了的小鸟》(20分钟)1.教师出示故事宣传画,提问学生“故事的主人公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解读故事,帮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概念和谋篇布局。

3.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如“小鸟的救赎是人类的救赎”等。

五、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巩固相关知识点。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复习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年画、故事等表现形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态度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喜爱学习。

《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案)
4.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加深对反复跳跃记号的理解和运用;
5.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含有反复跳跃记号的简单乐段,提高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反复跳跃记号的学习,提高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和理解;
2.强化音乐表现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反复跳跃记号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3.增进音乐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反复跳跃记号,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本节课我们将围绕音乐知识中的反复跳跃记号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包括:
1.认识反复跳跃记号,了解其在乐谱中的作用;
2.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反复跳跃记号,如D.C.、D.S.、Coda等;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方法,能够在实际演奏中灵活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基本概念。反复跳跃记号是乐谱中表示重复演奏某一部分的符号,如D.C.、D.S.等。它在乐曲中起到连接和重复的作用,是音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乐曲,展示反复跳跃记号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再如,在小组合作创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反复跳跃记号组合,以突破创作难点。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创作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应用反复跳跃记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听音乐时,是否注意过乐谱中的一些特殊符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复跳跃记号的奥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算器、投影仪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操练: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研究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探讨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第四单元《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教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教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教案)第四单元: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概念,能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比较大小并分类。

2.能够通过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计算小数的大小。

3.发现小数数位顺序表与分数表达式的关系。

4.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小数相互比较的例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比较大小并分类。

3.学生能够通过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计算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小数抽屉卡片。

2.民工的工资收入表。

3.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已经学了小数,那么小数可以有一个排序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个表就是用来比较大小和分类的。

2.讲解(1)小数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十万分位、……例如:0.15=0.1500(不写末尾的零可简化,但同样的数位顺序要一致)。

(2)数位的大小【板书】:万分位>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个位,同一位上,数值大的数排在前面。

【提示】:小数点的右侧从大到小依次是个位、十分位、百分位……以此类推,所以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排列也就是从小数点的右侧开始排列的。

(3)小数的分类【板书】:大小数:大于或等于1的小数叫做大小数,例如:1.23。

小于1的小数叫做小数,例如:0.41。

精度数:小数点后数字个数相同的小数,叫做精度数,例如:0.23、0.6584。

近似数:小数点后数字位数不同的小数,叫做近似数,例如:0.12345和0.13。

(4)小数的比较【板书】:小数数位顺序表每列数相同,但每列有不同的数位,一般要进行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拓展、整理后,再进行大小比较。

即:比较时,将小数数位顺序表用横线分成数段,从左到右,依次比较数段的大小,直到数的大小可以确定,为为止(进行“补零”操作)。

【提示】:即: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就是从左到右依次比较小数点后的数,直到数值大小可以确定位置为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自己最感人的地方背下来。

(4)积累好词佳句,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野生动物的了解。

(5)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默读、赛读、分角色读等,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用普通话交谈,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有很多种鸟类,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

(2)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给予热情的帮助。

(3)懂得看问题、看事物,要注意观察,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脑。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坐井观天》《寒号鸟》。

2. 语文园地四。

3.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4. 习作:写观察日记。

5. 日积月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词语,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好词佳句,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野生动物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学具:字典、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生字、词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32~33页例1和“做一做”,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类推迁移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课件、立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创设情景】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个人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想进一步地了解老师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复习铺垫的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创造小数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小数世界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1、认识一位小数今天的学习,我们借助一样学具~米尺,大家认识它吗?现在我们把它搬到大屏幕上!(出示米尺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教学例1。

教师提问:一起来数数,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学生一起数,得出结论(10份)。

提问: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一份是多长?学生观察后回答:1分米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提问: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教师强调0.1米表示的意思:(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0.1米)想一想:0.1米的长度和米的长度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相等的关系)由此得出:米=0.1米(2)这样的3份是几分米?(这样的3份是3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提问:谁能说说0.3米表示什么意思?同样,可以得出:米=0.3米(3)这样的7份又是多长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桥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在柏林 1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12 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惊慌、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呻吟”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着力渲染环境;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走近人物,感受形象。

3.情感与价值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阅读短篇小说关注三要素。

1.情感渲染。

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这样,对于“老汉伟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了。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

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3.读、法、写相结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们课堂上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感悟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如果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进行读写训练。

2.备课中所设计的几个教学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13 穷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汹、涌”等生字,理解“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倾听、探望、忐忑不安、自作自受、湿淋淋”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感受穷人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感受渔民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海风、海浪、钟声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穷人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勤劳探望生病的西蒙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善良忐忑不安的心情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关心他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世界经典名片魅力永恒。

1.开篇谈话,以激活学生生活储备中的幸福体验为引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2.面题发问,以引导学生通过审题预测课文内容,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明确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从题目开始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3.安排学生反复读书,连读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要求。

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明白,甚至读出整体印象,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提高读书效果。

4.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来整体有序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既切合课文特点,也渗透类似课文的学法指导,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不足之处] 1.本节课一开始调动学生的感情不够,浪费了时间,学生学得很被动,分析原因发现是课前没有充分预习,没有充分处理好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2.课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迫于时间关系,怕耽误课堂进度,教师自己驾驭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不够,所以,课堂回答问题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

3.平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大声读书的学习习惯,回答问题口齿清楚的习惯,课堂积极发言、大胆举手的习惯等,更主要的是自己平时的教育督促不够。

14 在柏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理解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查看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在柏林老妇人一、二、三一、二、三小姑娘嗤笑、傻笑老兵狠狠扫一眼、开口静→战争的残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世界名篇震撼人心。

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想要完全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其带给人们的伤害是一件困难的事。

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没有立刻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然后交流战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借助学生已有的感受,逐步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课文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练、深刻,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几处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最后回归到对课文题目的探讨,品味文章的主旨,感受小说的写作技法。

整个课堂游刃有余,层次分明。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引导学生对小说技法的体会较少。

另外,由于学生缺乏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感受,因此在理解课文人物的语言上只停留在表面,也难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重点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难点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

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

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