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摘要】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出生后1个月内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及行为异常等[1]。由于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脑瘫患儿四肢表现得最为直观和充分,故目前的康复训练多注重四肢异常姿势的纠正及异常反射模式的
控制。脑瘫作为一种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患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的巨大负担。本文旨在对脑瘫康复运动治疗方法进行概括。
【关键词】脑瘫;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37-02
1 神经发育疗法
1.1 bobath疗法 ba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治疗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神经学家karel bobath在四十年代共同创立,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本世纪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如儿童脑性瘫痪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1.2 vojta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经多年研究创立的治疗发,主要通过刺激脑瘫患儿身上特定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发射型腹爬和反射性翻身二种反射运动模式。治疗时反射压迫刺激诱发部位,对呼吸功能差或体质弱的患儿不太适合,剧烈哭闹引起声音嘶
哑,青紫发作,对家长的心理压力使得患儿不能使用vojta疗法进行治疗,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1.3 rood法又称多种感觉刺激疗法,由美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最大特点是强调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根据人体的发育顺序,利用运动来诱发出有目的的反应。此法治疗中有四个内容,即皮肤刺激、负重、运动、按人体发育顺序诱导出运动的控制。临床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合用。
1.4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由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和内科医师hermankabat博士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把与功能有关的运动组合起来,以最大阻力和牵张技术通过近端较强肌肉力量的扩散作用促进较弱的肌肉力量。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躯干和肢体的螺旋对角线,助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1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语言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
1.5 temple fey法利用原始反射运动,通过被动运动和被动姿势体位,使之发展成基本的主动运动模式。这些主动运动模式一旦掌握。可为进一步发展交替的爬行运动,甚至高级的步行运动奠定基础。
1.6 domandelacato法主张促进脑瘫的全面发育,将儿童整个生理发育划分为6个功能区,即运动、语言、手工操作、视觉和触觉等。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训练强度大,平均训练7h/d,重症病例可延长至14h/d,每次训练需要3-5人为一个患儿服务。
1.7 感觉统合治疗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躯体,对不同的感觉通路而来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输入信号进行解释、联系和统一。鲍秀兰认为这种认知过程的缺乏时知觉有问题,这些处理过程的问题引发运动计划和运动控制的困难。患儿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性、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控制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仅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脑瘫患儿通过训练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断获得心理上的快乐体验,所以说感觉统合训练运用在脑瘫的治疗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 引导式教育治疗法引导式教育治疗法由匈牙利andras peto 教授创立。又称peto法,是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通过引导者与功能障碍者之间复杂的整体活动,诱发功能障碍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形成和恢复。它是一种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综合体系,教育的目的是以有效功能代替原来的功能障碍,帮助患儿建立健全人格,建立生活能力,建立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重视儿童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变化,即智能、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能力等得以提高,进而又促进功能障碍的改善,最终使患儿回归社会。引导式教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以娱乐性、节律性和意向性为患儿提供目的的意识,激发他们的
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训练任务具体、目的明确直接。实践证明:采用了引导式教育方法训练时,患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能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训练任务,效果显著。赵鹏等研究表明: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它的方法就是以脑瘫患儿为中心。而不是临床医疗的工作方式,能让儿童感觉自己是成功的。实践证明,采用引导式教育方法训练时患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果显著,儿童喜欢也需要这种学习方式。
1.9 上田敏法上田法是上田先生在临床研究时间中产生的,是从去掉手足和躯体的过紧张为目的手法。他认为去掉末梢过紧张,异常姿势自然会消除,而出现小儿自然地运动发育姿势。
1.10 phelp技术是由美国的骨科医师phelps创立的。通过运用被动运动、半组式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条件反射运动、松弛运动、平衡运动、交替运动、四肢运动、协调性运动、松弛后活动控制、按摩、日常生活运动、综合性活动和休息等15种治疗方法,对瘫痪肌群进行重点训练。
1.11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又称为强迫使用疗法或强制性治疗,是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技术,限制使用健侧的同时强化使用患侧之一,提高自发地使用患侧肢体和阻止发声忽略患侧的意识。近年来用于偏瘫型脑瘫的康复并显示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亚丽,主编.实用小儿脑瘫康复医学[m].济南: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9,3:18.
[2] 沈亚萍.脑瘫5例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3.
[3] 卢珊.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j].广西医学,2007,29(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