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肿瘤模型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建立一种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防有重大的意义。
其中小鼠肿瘤模型具有生长周期快、易获得、易操作等优点被基础实验研究所广泛采用,如何选择和建立一个合适的小鼠肿瘤模型对肿瘤的整个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肿瘤,动物模型,小鼠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对肿瘤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
建立一个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困难,但可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
1.实验动物的选择可用作肿瘤模型的动物有很多,小鼠肿瘤模型作为其中一种常用模型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优点。
(1)易获得,常用的肿瘤模型小鼠通常采用SPF级小鼠,SPF级小鼠一般医学院校及研究所都能买到。
(2)生长周期短,一般小鼠肿瘤模型两周左右就能长大,能大大缩短实验周期。
(3)易操作,小鼠的动物实验操作一般简便,因此可适当增加组内样本数量,使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
2.理想的建立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1)肿瘤生长的过程应与人类肿瘤生长过程相似,做到尽可能复制出与人类肿瘤相同的模型。
(2)制作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
(3)动物模型的重复性要好,要能满足实验的多次重复试验结果稳定性好。
(4)采用的建模方法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无危害或危害较小。
3.肿瘤来源的选择现在世界上保有近500种的动物移植瘤,但常用于筛药的不到40种,多数为小鼠肿瘤,其次是大鼠和仓鼠移植瘤,包括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P1534淋巴白血病,艾氏腹水瘤,Friehd病毒白血病,肉瘤180,白血病P388,Lewis肺癌,腺癌755,白血病615,Walker-256,吉田肉瘤,肉瘤45,Liol淋巴瘤,Dunning 白血病,Wagner癌肉瘤,白血病L5170Y,P1798淋巴肉瘤,LPC-1浆细胞瘤,淋巴瘤8,B16或Cloadman黑色素瘤,Ridaway骨肉瘤,Gardner 淋巴肉瘤,肉瘤37,P315白血病,Mur hy-sturm淋巴肉瘤,Jensen肉瘤,Geurin氏癌,仓鼠十二指肠腺癌和人体肉瘤HSL第1代杂交鼠移植。
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与流程技术
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与流程技术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构建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抗肿瘤药物疗效以及筛选新型抗癌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类器官方法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方法和应用与流程技术。
一、方法步骤:1.动物准备:选取适合实验的小鼠品系,例如BALB/c小鼠。
保持小鼠在特定病原体自由的环境中,并确保小鼠的体质健康。
2.细胞培养:选取适合实验的人胃癌细胞系,如AGS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
细胞密度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为2x106/mL。
3.移植瘤模型建立:将培养好的人胃癌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选择皮下注射或脾脏注射两种方式。
注射剂量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为2x106细胞/只。
4.实验观察: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和肿瘤生长情况。
通常,肿瘤移植3-4周后可以显现,并进一步生长。
5. 终点实验: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一般直径达到 1.5-2.0 cm,可以进行终点实验,如活检、药物治疗等。
二、应用与流程技术:正常免疫小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胃癌发病机制研究:通过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过程,分析胃癌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2.药物疗效评估:可以用该模型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给予小鼠不同的药物处理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分析药物的抗癌效果。
3.新药筛选:利用该模型可以筛选新型抗癌药物。
给予小鼠待测药物处理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评估新药的抗癌效果。
4.分子机制研究:可以在该模型中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探索胃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该方法通过种植人胃癌细胞到小鼠体内,构建了一种近似真实的胃癌模型。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细胞培养的质量,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该模型的应用与流程技术,可以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并筛选新型抗癌药物,对胃癌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erastin处理小鼠的方法
erastin处理小鼠的方法Erastin是一种特定的小鼠模型处理方法,用于研究凋亡和肿瘤形成的机制。
在这种处理方法中,Erastin作为一种药物被用于治疗小鼠体内的癌症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的铁代谢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Erastin的处理方法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小鼠模型:首先,使用适当的方法建立小鼠的肿瘤模型。
这可以通过注射癌细胞到小鼠体内来实现。
2. Erastin溶液制备:准备Erastin的溶液。
Erastin可以通过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来制备溶液。
适当的溶剂通常是生理盐水、纯净水等。
3. 小鼠处理:将制备好的Erastin溶液通过适度的途径(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给予小鼠处理。
剂量和给药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和小鼠身体状况来确定。
4. 治疗观察:观察小鼠在Erastin处理后的反应和行为变化。
注意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食欲、活动能力等指标,以评估Erastin的处理效果。
5.组织取样:在特定时间点,如处理后1天、3天、7天,从小鼠体内取出特定的组织样本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选择肿瘤组织、肝脏组织等。
6. 分子分析: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分析小鼠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
可以使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
7.病理学分析:将处理后的组织样本逐步处理,如固定、切片、染色等,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8. 数据分析:对于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如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使用适当的统计工具,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评估Erastin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Erastin处理小鼠的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从建立小鼠模型到药物处理,再到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的分析,最后得出Erastin治疗效果的评价。
这种方法为研究肿瘤凋亡和癌症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进行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肿瘤是机体自身与外界施加因素之间对立平衡,外界因素的干扰逐渐被机体所转化和接纳,从而形成肿瘤。
因此,任何影响正常机体内外环境和施加因素的条件均可改变肿瘤形成的起始、进展和结局。
本文就几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不同模型特点和选择进行评价。
标签:肿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人类疾病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为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人体作为实验对象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且很多的实验方法在道义上也受到限制。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材料。
借助于动物模型来间接研究一些疾病的发病全过程,从而更方便、更有效、更全面的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也避免了人体实验造成的伤害。
目前已展现出大量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本文做一综述。
1 小鼠肿瘤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建立方法1.1 自发性小鼠肿瘤模型自发性肿瘤是指实验动物在自然情况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而发生的肿瘤。
其发病特征和人类肿瘤很相似,所以对人类肿瘤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自发肿瘤的产生可提供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若自发性肿瘤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则更接近于人体肿瘤的真实状态。
然而,与人类疾病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并不多,且样本数量有限,而且,在自然状态下,细胞癌变的概率较低,故很难得到条件满足、数量足够的动物模型,所以该法在研究中很少使用。
1.2 诱发性小鼠肿瘤模型人为地运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特定组织或器官,从而产生相应肿瘤,这就是诱发性动物肿瘤模型。
给药途径和诱导剂的不同,导致最后生成的肿瘤的类型有差异,其成瘤率也不一样。
化学诱导的肿瘤属实验动物的原发肿瘤,其发病机制及肿瘤生长环境接近于人体原发肿瘤,建立方法相对简单,实验重复性好,因此目前运用较为广泛。
但该方法诱导周期仍较长,成瘤率与移植法相比也有一定差距[1-2]。
小鼠抗肿瘤实验报告
肿瘤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小鼠抗肿瘤实验模型,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SPF级C57BL/6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XX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药物:抗肿瘤药物XX,由XX制药公司提供。
3. 实验仪器:小鼠抗肿瘤实验模型、显微镜、细胞培养箱、CO2培养箱、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4. 实验方法:(1)构建肿瘤模型:采用皮下注射法,将S180肿瘤细胞悬液注入小鼠腋下,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
(2)分组与给药: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以下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B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低剂量实验组,给予低剂量抗肿瘤药物;D组:高剂量实验组,给予高剂量抗肿瘤药物。
(3)观察指标:1)肿瘤体积:每周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2)体重:每周测量小鼠体重;3)生存率: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天数;4)肿瘤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5)肿瘤微环境:检测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情况。
1. 肿瘤体积:经过4周实验,各实验组肿瘤体积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且高剂量实验组肿瘤体积最小。
2. 体重:各实验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生存率: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生存率最高,达80%,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4. 肿瘤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5. 肿瘤微环境:高剂量实验组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
####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抗肿瘤实验模型,观察了新型抗肿瘤药物XX在不同剂量下的抗肿瘤效果。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实验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实验标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1)深入研究淋巴瘤发病机理;(2)评价治疗药物;(3)建立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条件及肿瘤特点。
实验方法皮下种植法实验方法原理采用SCID 小鼠皮下接种107细胞可成功地建立人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移植瘤模型,成瘤率70%,肿瘤的组织学表现类似于人DLBCL。
实验材料SPF 级SCID 小鼠试剂、试剂盒RPMI 1640培养液青霉素谷氨酰胺链霉素CD19 APC抗体CD20 PE抗体CD24 PE抗体山羊抗兔IgG FITC仪器、耗材流式细胞仪离心机水浴培养瓶冰箱注射器离心管封口膜微量移液器实验步骤一、细胞培养1. SUDHL-4为人GCB 样DLBCL细胞株。
将初始密度为2.5× 105 /ml 细胞置于含10% FBS、100 U /ml 青霉素、100 μg /ml 链霉素、30 μg /ml 谷氨酰胺的RPMI1640 培养液的T25 细胞培养瓶中,在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
2. 待2-3 d 第1 次传代后,转入T75 细胞培养瓶,以后根据细胞生长情况适时移入T150 细胞培养瓶。
二、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的制备1. 取对数生长期的SUDHL-4 细胞,用无血清PBS 漂洗2 遍后,于PBS /2% FBS 中制成细胞悬液( 1 ×107 /ml) 。
2. 根据说明书建议的适宜浓度加入相应抗体,4℃避光孵育15 min;若需胞内染色,则先采用1% 多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然后用破膜剂( 0.25% Saponin) 处理,同时加抗体进行染色,4℃避光孵育过夜。
3. 细胞用PBS /2% FBS 漂洗1遍,悬于200 μl PBS 待测。
4. 流式细胞仪检测时每份样品均测定3 × 105细胞,用FlowJo 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这些肿瘤免疫小鼠模型,别说你不知道
这些肿瘤免疫小鼠模型,别说你不知道订阅号APExBIO要说当今社会哪种癌症治疗手段最火热,癌症免疫疗法(Cancer Immunotherapy)当之无愧。
科学家们热衷于从免疫系统着手消灭肿瘤细胞。
自美国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其开创性的癌症治疗方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后,更是为癌症的免疫治疗增添了热度。
虽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建立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免疫活性小鼠模型仍是一个重大挑战。
免疫疗法的临床前研究需要具有完整功能免疫系统的体内模型。
当前的临床前免疫治疗小鼠模型包括同源肿瘤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和人源化肿瘤模型,本文将浅谈这几种模型。
一、同源肿瘤模型▲同源肿瘤模型(Syngeneic tumor models)。
利用在体外生长和扩增的鼠肿瘤细胞系,将其注射(通常皮下或原位)到免疫活性(Immune-competent)宿主中。
这是最早出现和最常使用的临床前模型。
同源肿瘤模型是将永生化的小鼠肿瘤细胞系接种到近交品系小鼠中形成的同种移植模型。
肿瘤细胞系可以是自发性的、致癌物诱导的或转基因的。
受体小鼠拥有完整的鼠源免疫系统,具有完全的免疫活性(immuno-competent),且该免疫系统与同种移植肿瘤组织相容。
▲常见的同源肿瘤小鼠模型整理(包括鼠肿瘤细胞系、癌症类型、鼠宿主和使用的药物)同源模型易于建立,且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可以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抗PDL-1,抗PD-1,抗-CTLA-4)等药物来评估荷瘤小鼠中肿瘤免疫疗法的效果。
同源细胞系可以在实验室中轻松培养和大量扩增,这种模型价格低廉,操作起来相当简单且重复性强。
同系模型的另一个优点是宿主的免疫系统是正常的,这可能最大化模拟肿瘤微环境的真实生活情况。
缺点是移植的小鼠组织可能无法完全代表临床情况下人类肿瘤的复杂性。
肿瘤正位小鼠模型建立
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1]Animals: male BALB/c-nu/nu nude mice(5 weeks old; weight, 17 to 20 g; 49 mice in 4 batches), 种植肿瘤后,喂软食物及提高食物蛋白含量。
Cells:1.所有样品来自同一患者(左舌部分化良好鳞状细胞癌伴左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组织。
2.新鲜淋巴结转移灶置于含10%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中,仔细移除肿瘤囊外结缔组织,将肿瘤组织切成1*1*1mm3小块(刚过106个,保证99%的细胞能存活)。
3.从获得组织到种植要在2h之内。
Surgical procedures:2%氯胺酮腹腔麻醉;小鼠舌部1%碘棉球消毒;切口2mm深、2mm长于舌部middle third right margin;肿瘤样品(1 mm3)种植于舌部肌肉;缝合;均由一个人操作,操作时间7-10min/只;密切观察。
后续工作:每只老鼠切下2-3个淋巴结;每个淋巴结切成两半,一半用于HE染色,一半继续注入小鼠舌部;肿瘤生长时间为4w/批;总共种植4次。
种植肿瘤生长转移观察:种植肿瘤后4w,断颈,称重,解剖;舌、淋巴结、肺组织浸于10%福尔马林;石蜡包埋;3-4ul切片厚度;HE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3-5个区域,有一切片观察到转移肿瘤细胞则可认为此淋巴结有转移。
免疫组化染色:为了确定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来自人,用mouse monoclonal IgG2a cytokeratin (SC-6258;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Santa Cruz, CA)1:100稀释,其中阳性对照用患者原始肿瘤细胞,阴性对照使用同样肿瘤细胞但不使用一抗。
小鼠状况:种植后前两周状态良好,之后进食困难,采用处理后食物喂养,第四周时,小鼠体重没有显著性减少(P>0.05),没有恶病质死亡小鼠。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是癌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以及评估新的抗癌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肿瘤模型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移植方法、化学物质诱导方法和遗传工程方法。
一、人工移植方法:1.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物肿瘤组织或细胞株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通过裸鼠或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建立人类肿瘤模型。
当细胞或组织取出并经过相关处理后,通过给小鼠注射或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研究人类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2.移植人体肿瘤片段。
3.使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如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等,可以接受外源组织移植而不会引发排斥反应。
二、化学物质诱导方法:1.化学物质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给予小鼠致癌物质或诱导剂来诱发肿瘤发生。
2.应遵循相关伦理原则使用易获得且时间成本低的致癌物质。
3.诱导剂可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小鼠,如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4.对于使用化学物质诱导的肿瘤模型,需要在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对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和血液检测,以评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三、遗传工程方法:1.遗传工程方法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特定肿瘤相关基因引入小鼠体内,例如,通过敲除或激活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等,产生特定类型的肿瘤模型。
2.通过基因敲除、敲入或点突变技术,可改变小鼠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模拟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确定小鼠肿瘤模型建立成功后1.观察和检测小鼠是否出现明显的肿瘤体积增大和质地变硬等症状。
2.定期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肿瘤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
3.使用体重表、肿瘤质量表等测量工具定期测量肿瘤体积,以评估肿瘤生长速度。
4.进行组织学检测,通过活体组织活检或解剖后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肿瘤种类和分级。
5.对肿瘤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肿瘤的分子特征。
总结:建立和鉴定小鼠肿瘤模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完整)小鼠肿瘤模型
肿瘤模型我们一般常用的就是小鼠模型和人肿瘤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皮下模型,另外还有腹水(或者尾静脉注射)以及原位模型,其他的模型很少用,就不提他们了。
小鼠模型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S180、EAC、H22等为代表的,他们的宿主小鼠多选用KM,可产生腹水,也可在皮下成瘤。
多以腹水传代,实验时抽取腹水,经过一定稀释后皮下接种构建模型,接踵后第二天开始给药,给药7到10天,接种10天后结束试验,剥取肿瘤称瘤重.1。
关于构建瘤种可以用体外细胞株培养后,用PBS悬浮至1~3×106/0。
1ml/mouse,i.p接种即可,最好用6号左右的针头,就是常用的2ml一次性注射的针头.2. 关于腹水传代观察到第一代的种鼠肚子较大后(一般约8~9天左右),可以传代,传代时取1ml注射器,用2ml注射器的针头,种鼠腹部消毒后直接将针头插入抽取腹水即可,注意不要把针头插得很深,尽量浅一点,还可以把老鼠拎起来,利用重力,让腹水集中在某处便于抽取,一般抽个0.5ml就可以了,不用离心,直接用PBS3~6倍稀释后,接种到新的老鼠腹腔,腹水颜色为白色或者略有发黄都是正常的,但是血性腹水说明不好,需要注意调整,第二代以后,尽量6~7天的时候传代,不要等的时间太久,否则腹水容易血性。
三代后可用于试验。
3. 关于接种进行试验这个时候抽取的腹水需要量比较多,一般需要处死种鼠后,小心地用消毒眼科剪刀镊子剥开腹部皮肤,注意不要弄破肌肉,然后,用镊子(最好是哪种前面有倒勾的镊子,学名好像是唇型镊)拎起腹部的肌肉,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然后用玻璃滴管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腹水。
然后进过一定的稀释后,接种到小鼠的腋下.关于稀释量,各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好摸索一下,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计数,但是要用台盼兰染色后计活细胞数。
接种部位在小鼠腋下,但是不要深入到腋窝里面,会给以后的操作带来麻烦。
接种时的进针处离接种处远一点,让针头在皮下多走一段,不容易污染。
小鼠肺癌模型
小鼠肺癌模型
小鼠肺癌模型
小鼠肺癌模型
将小鼠平放,与左右侧腋下中部以碘伏消毒并备皮,剪开膈肌,沿 两侧肋骨剪开胸腔暴露肺脏、心脏
首先观察肺脏是否存在出血或充血,其次观察是否存在水肿或 气肿,剪开上下俩端气管,将部分肺组织置在离心管中,注入 PBS缓冲液并密封标记,随后存放在冰箱中
取部分肺组织进行常规组织石蜡包埋步骤,最后进行HE 染色
小鼠肺癌模型
4、 病理学报告:形态与原代体外细胞形态相似 ,程 长梭形 ,核幼稚 ,细胞核深染 ,核异型性明显 ,排列
杂乱紧密 ,与邻近肺组织特征完全不同
5、 评估肺癌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学 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肺癌小鼠模型进行评估
-
谢
谢
小鼠肺癌模型
小鼠肺癌模型
目录
小鼠肺癌模型
1、 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SPF) 级 C57BL/6 小鼠 ,6 ~8 周 ,雌 性 ,体重约 22 g ,共10只。实验 动物使用的 3R原则给予人道主义 关怀
1
2、 体内移植肺癌细胞:将 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注射到 小鼠体内,形成移植瘤模型
2
小鼠肺癌模型
3、 实验方法 细胞复苏 1、 将水浴锅预热至37℃,准备好干净的一次性PE手套,置于含 10%血清、 1%双抗的 DMEM/HIGHGLUCOSE 基础培养基中 2、 将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放入PE手套中,迅速没入水浴锅,摇晃冻存管加速溶解,以1 分钟内全部溶解为宜 3、 在超净台中将复苏好的细胞液加入到装有新鲜培养基的离心管内,1200rpm/min 离 心3分钟,离心完毕去掉上清 4、 用适量与细胞对映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接入到无菌容器中(培养瓶或培养皿), 补充培养基到适宜,放入培养箱培养 5、每天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每 2 天换液处理,约每 3 d 进行消化传代一次。细胞汇 合率达 80%进行传代培养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介绍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介绍自发或诱导肿瘤模型都带有相当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产生的肿瘤类型、特征也经常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成熟,对小鼠进行遗传修饰—包括转入新基因、删除基因、基因替换等成为可能。
研究发现,在小鼠上过表达某些致癌基因或者敲除某些抑癌基因可以导致小鼠易发肿瘤。
于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研发各类小鼠肿瘤模型的工作越来越多。
比如 p53 基因敲除的小鼠,纯合体一般在 3、4 个月内发生各类肿瘤,杂合体在6 个月之后也多发肿瘤。
组织特异性地敲除 Pten 基因,则导致这种特定的组织中高发肿瘤。
过表达 Ras、Myc 等这些癌基因的转基因鼠也易发各种肿瘤。
人们可以把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的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如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方法复现在小鼠基因组上,验证这种突变的致癌作用,以及探寻该种基因突变驱动的肿瘤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基因修饰小鼠模型(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model, GEMM)产生的肿瘤也可以移植到相同遗传背景的其它小鼠体内,建立异体移植瘤模型,这被称为 GDA(GEM-derived allograft)模型。
这里有个非常好的栗子:GEM 肿瘤模型的例子即KPC(LSL-KrasG12D/+; LSL-Trp53R172H/+; Pdx-1-Cre)小鼠。
KrasG12D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Kras 基因的活化突变体,Trp53R172H则是 p53 基因的突变体。
在这两个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之间插入 loxp-Stop-loxp 序列,然后将这两个基因构件转入小鼠基因组,制作出双转基因小鼠。
由于「Stop」序列的存在,这两个基因并不会被转录。
当双转基因小鼠再与Pdx-Cre 小鼠配在一起,Pdx 驱动表达元件使Cre 重组酶得以在胰腺组织特异表达,切除一对loxp 之间的「Stop」序列,KrasG12D和Trp53G12D基因开始表达,其结果是小鼠在2、3 个月内几乎都有胰腺肿瘤发生,并有肿瘤转移现象。
裸鼠成瘤标准
裸鼠成瘤标准
白色小鼠可以作为模型来研究肿瘤,常用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和兔子。
小鼠肿瘤模型是肿瘤生物学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在小鼠瘤模型的建立方面有很多研究。
一般情况下,小鼠瘤模型的制备包括移植法和致瘤剂法两种。
移植法最常使用是小鼠和兔子细胞培养成瘤。
将细胞培养成瘤,然后移植到裸鼠皮下或者腹腔。
致瘤剂法是用致瘤剂,如甲苯胺咪唑(MTT),甲硝唑(MNU),敌敌畏(DMBA)等制备瘤体或者瘤细胞,然后将致瘤物质直接注入裸鼠的体内或者皮下。
拥有肿瘤模型的裸鼠都需要特殊的照顾,特别是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确保裸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可以接受治疗。
另外,给裸鼠提供正常的饲养环境也非常重要,建立金标准的超净舍,保证裸鼠不受外界紫外线,空气,土壤和食物等致病因素的影响,以维持健康状态。
小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小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医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
而它的应用在医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小鼠模型是什么?小鼠模型是使用小鼠进行特定实验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因为小鼠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相似。
小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各种疾病,包括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等。
更重要的是,小鼠模型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
二、小鼠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小鼠在肿瘤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化疗研究中,使用小鼠模型可以判断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毒性等问题。
同时,我们通过小鼠体内的肿瘤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些模型对于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也很有价值。
三、小鼠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使用小鼠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例如,小鼠可以被用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和环境相关的成因。
同时,小鼠模型还可以用来测试新的治疗策略,以找到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
四、小鼠模型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小鼠作为一个全身系统相对简单的哺乳动物,在研究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时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因此,小鼠也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中。
小鼠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和神经电生理学变化。
同时,小鼠模型还可以用来研究新型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机制。
五、小鼠模型的缺点和争议虽然小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争议。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小鼠与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在人类中不可转化。
此外,小鼠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对于某些需要大规模实验的研究,费用可能过高。
虽然小鼠模型存在一些争议,但它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仍然非常显著。
小鼠模型不仅可以揭示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而且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实验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实验标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1)深入研究淋巴瘤发病机理;(2)评价治疗药物;(3)建立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条件及肿瘤特点。
实验方法皮下种植法实验方法原理采用SCID 小鼠皮下接种107细胞可成功地建立人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移植瘤模型,成瘤率70%,肿瘤的组织学表现类似于人DLBCL。
实验材料SPF 级SCID 小鼠试剂、试剂盒RPMI 1640培养液青霉素谷氨酰胺链霉素CD19 APC抗体CD20 PE抗体CD24 PE抗体山羊抗兔IgG FITC仪器、耗材流式细胞仪离心机水浴培养瓶冰箱注射器离心管封口膜微量移液器实验步骤一、细胞培养1. SUDHL-4为人GCB 样DLBCL细胞株。
将初始密度为2.5× 105 /ml 细胞置于含10% FBS、100 U /ml 青霉素、100 μg /ml 链霉素、30 μg /ml 谷氨酰胺的RPMI1640 培养液的T25 细胞培养瓶中,在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
2. 待2-3 d 第1 次传代后,转入T75 细胞培养瓶,以后根据细胞生长情况适时移入T150 细胞培养瓶。
二、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的制备1. 取对数生长期的SUDHL-4 细胞,用无血清PBS 漂洗2 遍后,于PBS /2% FBS 中制成细胞悬液( 1 ×107 /ml) 。
2. 根据说明书建议的适宜浓度加入相应抗体,4℃避光孵育15 min;若需胞内染色,则先采用1% 多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然后用破膜剂( 0.25% Saponin) 处理,同时加抗体进行染色,4℃避光孵育过夜。
3. 细胞用PBS /2% FBS 漂洗1遍,悬于200 μl PBS 待测。
4. 流式细胞仪检测时每份样品均测定3 × 105细胞,用FlowJo 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病理肿瘤实验报告
病理肿瘤实验报告病理肿瘤实验是对于肿瘤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我们选用的是小鼠的肿瘤模型,通过肿瘤移植的方式观察小鼠体内肿瘤的发展和生长。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机制,以及寻找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中我们选用的是癌细胞株,将其制成悬液。
选用的小鼠是BALB/C小鼠,体重为18-20g。
实验所需的药品包括缅因,0.9%生理盐水。
2. 小鼠移植手术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将癌细胞悬液注射到实验组小鼠皮下,对照组小鼠注射0.9%生理盐水。
每只小鼠注射0.2ml的悬液/盐水。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和健康状况在注射前观察和检查,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观察在注射后的第7、14、21天和28天,对肿瘤进行测量和观察。
通过肿瘤大小的增加和质地的变化来评估肿瘤生长和发展的情况。
同时也观察到了小鼠体内的转移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注射后第7天,实验组小鼠的皮下明显出现了可触及的肿块,对照组小鼠皮下无异常。
在实验组小鼠中,肿瘤生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到第28天,实验组小鼠的肿瘤有明显的质地硬化和溃疡的情况,而对照组小鼠在皮下未出现肿块。
在观察小鼠的转移情况时,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注射后的第21天,体内出现了明显的转移灶,其中从肿瘤移植处向淋巴结、肝脏、卵巢等组织扩散。
这显示了癌细胞的侵犯能力和转移能力很强,同时也提示着肿瘤的治疗对于预防肿瘤转移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肿瘤在小鼠体内的发展和生长过程中的大致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癌细胞对于组织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确实很强。
同时,也可以看出肿瘤治疗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针对肿瘤的特点,开发出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并加强癌症的预防措施。
我们的实验结果将为肿瘤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小鼠模型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第一部分人源化小鼠模型简介 (2)第二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概述 (4)第三部分小鼠模型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6)第四部分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9)第五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模型的应用 (11)第六部分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15)第七部分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17)第八部分结论与展望 (21)第一部分人源化小鼠模型简介人源化小鼠模型是近年来在癌症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实验工具。
这类模型通过将人类细胞或基因移植到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从而构建出具有人类特征的疾病模型,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它们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或其祖细胞的恶性增殖。
这些肿瘤通常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精准的人体模型来模拟其生物学特性。
人源化小鼠模型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免疫缺陷小鼠:为了确保人类细胞在小鼠体内能够存活并正常生长,研究人员通常选择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宿主。
常用的免疫缺陷小鼠品系有 NOD/SCID(非氧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SG ( NOD.Cg-Prkdcscid Il2rgtm1Wjl/SzJ)和 NOG( NOD/Shi-scidIl2rgtm1Yok+/+)等,这些小鼠缺乏 T、B 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功能性免疫细胞,降低了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2.人类细胞移植:研究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骨髓移植,即将人的造血干细胞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注入免疫缺陷小鼠的骨髓腔内,使其分化为各种血液细胞。
此外,还可以通过尾静脉注射将人类细胞输送到小鼠体内,实现全身性的分布。
3.人类细胞与小鼠组织的相互作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人类细胞不仅可以在小鼠体内增殖和分化,还能与小鼠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人类特征的肿瘤组织。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癌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大疾病,而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由于癌症的病发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对于防治癌症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依靠动物模型研究。
小鼠肿瘤模型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和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注射人类肿瘤细胞后,小鼠可呈现人体肿瘤组织细胞移植的特性。
相对于人体肿瘤实验和传统的肿瘤细胞培养,小鼠肿瘤模型的优异之处在于能够创造肿瘤微环境,仿真人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以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常见的评价手段。
一、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1.1 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以人类肿瘤细胞在裸鼠或小鼠体内移植后的肿瘤实体为基础,分为无血液供应的固体肿瘤模型和有血液供应的血液源性肿瘤模型两种。
在移植人类肿瘤细胞时,要确保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同时条件控制的严谨性也是建立模型成功的关键。
以草甸欧豆荚腺癌细胞(A549)为例,在室温下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在热水浴中加温2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将细胞恢复在人工营养的体外环境中培养至稳定生长。
然后注射生长正常的A549细胞到裸鼠的皮下尽处,便成为一个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
1.2 化学诱导肿瘤模型化学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注射某些化学物质来诱导荷尔蒙依赖性肿瘤,可以有效地模拟荷尔蒙依赖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及其恶化过程。
在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膀胱癌时,过程如下:将DMN溶于苏木精中,经过研磨混合后注射大鼠,每次剂量控制在4-25mg/kg,2个月后检查其膀胱肿瘤的形成情况。
化学物质注射后,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DMN会引起膀胱癌。
1.3 基因敲除技术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目前最为先进的小鼠肿瘤模型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
通过选择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并在小鼠体内干扰其功能,从而让小鼠形成癌症。
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一种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时被广泛用于其基因干扰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肿瘤模型
肿瘤模型我们一般常用的就是小鼠模型和人肿瘤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皮下模型,另外还有腹水(或者尾静脉注射)以及原位模型,其他的模型很少用,就不提他们了。
小鼠模型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S180、EAC、H22等为代表的,他们的宿主小鼠多选用KM,可产生腹水,也可在皮下成瘤。
多以腹水传代,实验时抽取腹水,经过一定稀释后皮下接种构建模型,接踵后第二天开始给药,给药7到10天,接种10天后结束试验,剥取肿瘤称瘤重。
1. 关于构建瘤种
可以用体外细胞株培养后,用PBS悬浮至1~3×106/0.1ml/mouse,i.p接种即可,最好用6号左右的针头,就是常用的2ml一次性注射的针头。
2. 关于腹水传代
观察到第一代的种鼠肚子较大后(一般约8~9天左右),可以传代,传代时取1ml 注射器,用2ml注射器的针头,种鼠腹部消毒后直接将针头插入抽取腹水即可,注意不要把针头插得很深,尽量浅一点,还可以把老鼠拎起来,利用重力,让腹水集中在某处便于抽取,一般抽个0.5ml就可以了,不用离心,直接用PBS3~6倍稀释后,接种到新的老鼠腹腔,腹水颜色为白色或者略有发黄都是正常的,但是血性腹水说明不好,需要注意调整,第二代以后,尽量6~7天的时候传代,不要等的时间太久,否则腹水容易血性。
三代后可用于试验。
3. 关于接种进行试验
这个时候抽取的腹水需要量比较多,一般需要处死种鼠后,小心地用消毒眼科剪刀镊子剥开腹部皮肤,注意不要弄破肌肉,然后,用镊子(最好是哪种前面有倒勾的镊子,学名好像是唇型镊)拎起腹部的肌肉,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然后用玻璃滴管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腹水。
然后进过一定的稀释后,接种到小鼠的腋下。
关于稀释量,各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好摸索一下,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计数,但是要用台盼兰染色后计活细胞数。
接种部位在小鼠腋下,但是不要深入到腋窝里面,会给以后的操作带来麻烦。
接种时的进针处离接种处远一点,让针头在皮下多走一段,不容易污染。
有的人接种的时候喜欢针头向上用力,紧贴着表皮往里走,然后注射的时候感觉阻力较大,打出来的皮丘又紧又圆,这样的接种,会使肿瘤与皮肤严重粘连,不利于最后肿瘤的剥取。
也不要紧靠肌肉,肿瘤会与肌肉严重粘连。
应该在两者之间,进针的感觉轻松自如,针头很自由,虽然打出来的肿瘤不会很圆很漂亮,但是相对好剥取一些。
4. 关于观测指标
主要是按时称体重,试验结束后剥取肿瘤称瘤重。
因为出瘤已经是接种后的第6天左右了,第10天就结束时间,瘤体积的数据意义就不大。
小鼠肿瘤很难剥,这是没有办法的,只能耐心,没有太好的办法,剥多了以后,手上会掌握一些巧力,有一些帮助,但是我们还是很头痛小鼠肿瘤试验结束。
肿瘤组织周围经常会有一些血窦的形成,弄破后会有血和黄色的液体流出,正常的,但是剥瘤子的时候不要把它弄破,会严重影响瘤重。
按照SFDA的规定,平均瘤重小于1g,或
者单个瘤重小于200mg,认为肿瘤生长不良,试验作废。
小鼠模型第二类是以lewis肺癌、B16为代表的,他们的宿主多为C57。
不产生腹水,只能皮下生长。
多用插块法或者匀浆法传代和接种做试验。
有一种做法也是接种后第二天开始给药,还有一种做法是接种三天后给药,接种后两周结束试验,剥取肿瘤称重。
1. 关于瘤种构建
体外细胞株,培养后PBS悬浮至1~3×106/0.1ml/site,接种至小鼠腋下,即可。
2. 关于传代与接种
剥取肿瘤,在PBS中取出肿瘤表面包膜和中心的坏死部分,剪刀剪成小块,小块大小以套管针的针口为标准。
用镊子将小块从针头处塞进18~20号的套管针,接种至小鼠腋下,用套管针中间的实体针将瘤块推出即可。
还可以在上述肿瘤组织剪成小块后,用玻璃匀浆器匀浆后,200目筛网过滤,收集滤液,活细胞计数,PBS稀释后用注射器接种,稀释量也需要各个实验室自己摸索。
也是三代后可用于试验。
3. 关于观测指标
可以在出瘤后测量瘤体积,但是主要还是考察瘤重。
小鼠模型第三类是以P388、L1210为代表的白血病模型。
宿主为DBA2,也有人用C57与DBA2的F1代传代,DBA2用于试验,但是我们两种宿主都传过代,没有发现有什么区别。
他们能形成腹水,一般不用于皮下接种试验,平时多用腹水传代,实验时多用腹腔接种或尾静脉接种考察生存时间。
也是接种后第二天开始给药
这个就不细说了,很多可以参考第一类,主要几点就是,他们的腹水都是血性的。
另外,腹水量也不多,有的时候可以先注射一到两毫升的PBS后,再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