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化学科粤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科粤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科粤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二、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绕核运动。

2.元素和符号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用符号表示。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公式表示化学反应。

四、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离子及其化学式如氢离子(H+)、氧化铁(Fe2O3)等。

五、氧化还原与化学能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和化学能的转化。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如铁和氧化铁之间的反应。

六、酸、碱和盐1.酸的定义和特性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酸味、酸性反应和腐蚀性。

2.碱的定义和特性碱是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苦味、碱性反应和刺激性。

3.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七、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可塑性和金属光泽等特性。

2.常见的金属及其应用如铁、铜、铝等在建筑、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八、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大多不具备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差、脆性等。

2.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应用如氮、氧、硅等在化肥、空气净化、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九、溶液与溶剂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2.溶解度和浓度溶解度是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数量,浓度是单位溶剂中溶质占有的比例。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6、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 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1.1社会生活与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锥形瓶、烧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教学总结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教学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复习总结提纲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粤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

粤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

粤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在粤教版九年级上,我们将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大家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

一、化学的基本原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将学习到的化学基本原理主要有元素周期表和电子结构、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化学键和化合价的概念等。

1. 元素周期表和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属性和规律。

另外,电子结构是指一个原子中电子的排布方式,它对元素的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学习电子结构,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非常重要。

在本单元中,我们会学习到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性,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分布等。

3. 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键是连接原子之间的力,它决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在本单元中,我们会学习到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以及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分子和离子的性质。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化合能力,它对于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会学习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与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通过学习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了解各种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2.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性质有所不同,通过了解它们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最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梳理汇总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1.1社会生活与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原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Mg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前面的数字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Ca2+、Al3+等阴离子:Cl-、S2‑等⒋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阴离子:质子数②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或活泼金属与原子团之间、或原子团与原子团之间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6.有关离子的小结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⑶常见原子团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NH4+铵根离子。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3、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14、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常见的原子团:SO 42— CO 32— NO 3— OH — MnO 4- MnO 42- ClO 3- PO 43— HCO 3— NH 4+15、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 O 2 点燃 CO 2 磷产生大量白烟4P + 5O 2 点燃 2P 2O 5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 O 2 点燃 SO 2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O 2 点燃2MgO 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 3O 4) 3Fe+2O 2点燃Fe 3O 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6、(1)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 MnO2 2H 2O + O 2↑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2KClO 3MnO22KCl+3O 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A )、固液不加热型(B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17、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 、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 、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18、燃烧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19、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0、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21、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化合物: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H2O CuO CO2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 HNO3碱NaOH Ca(OH)2 KOH盐NaCl CuSO4 Na2CO32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23、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化学反应: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敬仰父亲)体积比2 :1质量比1 :8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4、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5、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 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6、(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7、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8、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高温CaO+CO2↑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9、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