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合集下载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定义表示状态的谓词 TABLE(x) EMPTY(y) AT(y,z) HOLDS(y,w) ON(w,x)
定义表示动作的谓词
GOTO(x,y) AT(robot, x) -AT(robot, x) +AT(robot, y) PICK-UP(x) ON(box, x) ∧TABLE(x) ∧AT(robot, x) ∧EMPTY(robot) -EMPTY(robot) ∧ON(box, x) +HOLDS(robot, box) SET-DOWN(x) AT(robot, x) ∧TABLE(x) ∧HOLDS(robot, box) -HOLDS(robot, box) +EMPTY(robot) ∧ON(box, x)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谓词公式(定义) 可按下述规则得到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1)单个谓词是合式公式,成为原子谓词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都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x是任一个体变元,则 (∀x)A和(∃x)A也都是合式公式。
TABLE(a) TABLE(b)
GOTO(x,y)
AT(robot, b) HOLDS(robot, box)
TABLE(a) TABLE(b)
SET-DOWN(x)
AT(robot, b) EMPTY(robot)
ON(box, b) TABLE(a) TABLE(b)
GOTO(x, y)
AT(robot, c) EMPTY(robot)
• 在谓词中,如果每个个体都是常量,变 元或者函数,则称为一阶谓词。如果变 元本身又是一阶谓词,则称为二阶谓 词。…

第三章知识表示

第三章知识表示
8
3.3
知识表示方法的分类
• 叙述性表示:主要用来描述事实性知识,它将知识与控制分开,把知识 的使用方法,即控制部分留给计算机程序,是一种静态的描述方法。 它的特点是:严密性强、易于模块化、具有推理的完备性;但推理效 率较低,推理过程不透明,不易理解。 • 过程性表示:主要用来描述规则性知识和控制结构知识,即将知识与控 制(推理)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的描述方法。其优点是推理过程直 接、明晰,有利于模块化,易于表达启发性知识和默认推理知识,实 现效率高,缺点是不够严格,知识间有交互重叠,灵活性差。 两种表示方法各有利弊,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 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在大部分情况下位于独立的两个模块,但推理机制强 烈关联于相应的知识表示方式。
14
(4) 谓词和函数间的关系
(x)(y)(z )(Smaller ( x, y ) Smaller ( y, z ) Smaller ( x, z ) 盘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x)(s)(Free( x, s) (y )ON ( x, y, s))
s下,x是空顶必知s下无y在x上。 (x)(y )(s)(Legal ( x, y, s) Free( x, s ) Free( y, s) Disk ( x) Smaller ( x, y ))
Robotable b
10
逻辑表示法
定义谓词 – 状态 – 操作 状态 –TABLE (x): x是桌子。 –EMPTY (y): y手中是空的。 –AT(y, z): y在z的附近。 – HOLDS(y, w): y拿着w。 – ON(w,x): w在x桌面上。 问题的初始状态: AT (robot, c) EMPTY (robot) ON (box, a) TABLE (a) TABLE (b) 问题的目标状态: AT (robot, c) EMPTY (robot) ON (box, b) TABLE (a) TABLE (b)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一、代数式1、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n,-1,2n+500,abc。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3、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4、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常数项的次数为0。

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注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7、代数式书写规范:(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中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2)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4)若运算结果为加减的式子,当后面有单位时,要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二、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2)运用加法交换律,把同类项交换位置后结合在一起;(3)利用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三、去括号的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加减的步骤:(1)列出代数式;(2)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人工智能基础 第3章 知识表示

人工智能基础 第3章 知识表示
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就是将人类知识形式化或者模型化。
选择知识表示方法的原则有
(1)充分表示领域知识
(2)有利于对知识的利用
(3)便于对知识的组织、 维护与管理。
(4)便于理解与实现。
3.2 知识表示方法
3.2.1 逻辑表示法
逻辑本身根据复杂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高阶逻辑。为了避免运算的歧义,命 题逻辑还定义了不同的连接词和操作符的优先级关系,例如非(┐)具有最高优先级。逻辑连接符根据真值 表运算组合命题的真假值,真值表如表 3-1 所示。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是人工智能领域使用最早的、最 广泛的知识表示方式。
4. 不确定性事实的产生式表示
不确定性事实一般用四元组表示:(对象, 属性,值,置信度)或者(关系,对象 1, 对象 2,置信度)。
1. 确定性规则的产生式表示
确定性规则的产生式表示的基本形 式为:IF P THEN Q 或者 P → Q。
3. 确定性事实的产生式表示
确定性事实一般用三元组表示:(对象,属 性,值)或者(关系,对象 1,对象 2)。
3.2 知识表示方法
3.2.5 状态空间表示法
状态空间(state space)是利用状态变量和操作符号表示系统或问题的有关知识的符号体系。状态空间可以 用一个四元组表示: (S,O,S0,G)
例如,操作序列 O1,...,Ok 使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如图 3-6所示
3.2 知识表示方法
3.2.5 状态空间表示法
3.2 知识表示方法
3.2.3 框架表示法
在一个用框架表示知识的系统中,一般含有多个框架,一个框架一般含有多个不同槽、不同侧面,分别用不同的框架名、槽名 及侧面名表示。对于框架、槽或侧面,都可以为其附加上一些说明性的信息,一般是一些约束条件,用于指出什么值才能填入槽 和侧面中去。

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识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微粒的性质性质:①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②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③微粒之间有间隙,气体微粒间间隙较大易被压缩,液体、固体微粒间间隙较小不易被压缩; 注意:改变间隙,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2 82 原子核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5)三决定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练习: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原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2--注意: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离子:H+(氢离子) K+(钾离子) Na+(钠离子) Ag+(银离子) NH4+(铵根离子)Mg2+(镁离子) Ca2+(钙离子) Cu2+(铜离子) Zn2+(锌离子) Ba2+(钡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Al3+(铝离子)F-(氟离子) Cl-(氯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O2-(氧离子) S2-(硫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3.相对原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高考数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直线和方程1.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两种常见的表示方法:一般式和斜截式。

一般式是Ax+By+C=0,斜截式是y=kx+b。

2. 直线的性质直线有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斜率是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是与x轴的夹角。

3.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与x轴的交点是y=0处的x坐标,与y轴的交点是x=0处的y坐标。

第二节函数及其性质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为y=f(x)。

2. 函数的性质函数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常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等。

4.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极值、奇偶性等来描述。

第三节数列和级数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序列,可以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的通用表达式。

3. 级数的概念级数是数列的和的概念,可以是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

4. 级数的性质级数有收敛和发散的性质,可以通过极限的概念来分析级数的和是否存在。

第四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取对数、指数等运算的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用图像法或者代数法来解决。

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解二次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4. 不等式组不等式组是由多个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可以用图像法、代数法来解决。

结尾总结高考数学第三章主要涉及直线和方程、函数及其性质、数列和级数、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高考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金星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其后后粒子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双重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一般来讲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零碎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市场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构成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十多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半径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刺足,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多少,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斯维恰河余因子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联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显然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恰恰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若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万萨县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横向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四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回顾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软弱存在的,各种星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中子星的相互作用。

高一上数学第3章知识点

高一上数学第3章知识点

高一上数学第3章知识点一、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及基本运算
集合的表示和分类
二、集合的性质和运算
集合的相等和包含关系
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De Morgan定律
三、集合的扩展
空集、全集
子集和幂集
基数和集合的运算法则
四、集合的应用
集合的应用于概率论、逻辑学等领域集合的应用于问题求解和决策分析
五、集合的表示和解读
集合的列表法、描述法和图形法Venn图的绘制和解读
符号法表示集合运算
六、集合的分类和特殊集合
空集、单集、有限集和无限集
可数集、不可数集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的概念
七、集合的应用于数的整除性质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整除性质的应用于带余除法和约分
八、集合的应用于几何中的关系
点、线、面的关系
角的特殊关系和性质
集合的应用于证明几何中的问题
九、集合的应用于函数关系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函数的分类和性质
集合的应用于函数的求解和图像的绘制
十、集合的应用于方程和不等式
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集
集合的运算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集合的应用于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题
十一、集合的应用于统计和概率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集合表示
概率的集合表示和计算方法
集合的应用于统计和概率的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高一上数学第3章知识点的内容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学习该章节时,请注意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和其他数学领域中。

祝你学习进步!。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研究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了解运动的描述对我们认识物理世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点的运动描述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指的是物体的质量集中在一个点上,没有大小和形状。

在质点的运动中,我们通常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1.位置的描述位置是指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以参考物为依据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常见的参考物有地面、坐标轴、天花板等。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其中横坐标表示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纵坐标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2.速度的描述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在数学上,速度可以用速度矢量来表示,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速度矢量的大小则等于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反映了速度的增加或减小。

加速度矢量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表述。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如果质点的速度恒定不变,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保持不变,所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恒定的。

3.加速度的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

质点的加速度为零意味着质点在匀速运动状态下。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需要引入从静止到运动以及改变速度方向的情况。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如果加速度恒定不变,那么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互为,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③同时性④瞬时性⑤矢量性:(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不在于方向例I,Φ)⑥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效果,好像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积累引起一些变化)⑦积累性:时间积累I=ΔP 空间积累W=ΔEK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描述单位图示示意图)测量:测力计单位:N注:同一题中选同一标度5. 力的分类:(注: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②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推力、浮力……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④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方法:整体、隔离)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出就不存在了,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和弱相互作用(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严格的说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k=tan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当[)90,0∈α时,0≥k ; 当()180,90∈α时,0<k ; 当 90=α时,k 不存在。

例.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30°,直线l 1⊥l 2,求直线l 1和l解:k 1=tan30°=33∵l 1⊥l 2 ∴ k 1·k 2 =—1 ∴k 2 =—3例:直线053=-+y x 的倾斜角是( )A.120°B.150°C.60° ②过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设直线 l 1经过点A(m ,1)、B(—3,4),直线 l 2经过点C(1,m )、D(—1,m +1), 当(1) l 1/ / l 2 (2) l 1⊥l 1时分别求出m 的值※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高二上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二上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二上数学第三章知识点一、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可以用斜截式、一般式和点斜式表示。

1. 斜截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形式为:y = kx + b,在直线已知截距b和斜率k 的情况下使用。

其中,k代表斜率,b代表与y轴的截距。

2. 一般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的形式为:Ax + By + C = 0,在直线已知A、B和C的情况下使用。

其中,A、B和C为常数。

3. 点斜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的形式为:y - y₁ = k(x - x₁),在已知直线上的一点(x₁, y₁)和斜率k的情况下使用。

二、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1. 向量的表示向量通常使用小写字母加上箭头来表示,例如:→a。

向量还可以使用坐标表示法和行列式表示法。

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 向量的加法: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结果向量。

- 向量的减法: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结果向量。

- 向量的数乘:将向量的每个分量都乘以一个常数得到结果向量。

- 向量的点乘: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乘再相加得到一个数。

3. 向量的性质向量具有多种性质,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数乘结合律、数量积的交换律和分配律等。

三、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主要涉及到直线和图形的性质。

1. 直线的性质直线的性质包括垂直、平行和相交等。

- 垂直: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 平行: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的斜率相等。

- 相交:当两条直线不平行且不重合时,它们相交。

2. 圆的性质圆由圆心和半径确定,具有多种性质。

- 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度,其角度等于所对弧的一半。

- 弧长:圆的弧长与圆心角度数成正比,弧长等于圆心角的度数除以360度再乘以圆的周长。

- 正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和内切圆的半径之比约等于1.155。

四、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关系,它将某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七年级数学第3章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第3章知识点

一、分数的定义
1、分数是一种表示进度、比例、分母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分式、比例,用于表示其中一整体中不同部分的大小关系。

2、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其中,分子表示被除的数,分母表示除数,两者的乘积表示被除的数除以除数的结果,称为商。

3、分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四种,即:
(1)分数加减法:分子同被加减的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2)分数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分数除法: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4、分数的加减乘除有有一定的原则:分子在加减乘除时要与分母同步,分母在加减乘除时要保持不变。

二、分数的分类
1、全分数:在1以下的分数叫做全分数,如:3/5,2/7等。

2、真分数:在1以上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如:6/5,8/9等。

3、假分数:大于1的真分数叫做假分数,如:7/5,9/4等。

4、共分数:相同的分子分母的分数叫做共分数,如:2/7,4/14等。

三、分数的应用
1、民众常用分数来表示一定数量的货物或者物品的一部分,如:2/5
表示总共五份中的两份;3/7表示总共七份中的三份。

2、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混合数的比例,如:3/7的混合数表示总量中有三分之七是其一种成分,其余四分之三是另一种成分。

第3章 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表示
例如:动物识别系统——识别虎、金钱豹、斑马、长颈 鹿、鸵鸟、企鹅、信天翁等七种动物的产生式系统。
14
第三章 知识表示 2.3.3 产生式系统的例子 ——动物识别系统
• 规则库:
r1: IF 该动物有毛发 THEN 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r2: IF 该动物有奶 THEN 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r3: IF 该动物有羽毛 THEN 该动物是鸟
r4: IF 该动物会飞 AND 会下蛋 THEN 该动物是鸟 r5: IF 该动物吃肉 THEN 该动物是食肉动物 r6: IF 该动物有犬齿 AND 有爪 AND 眼盯前方 THEN 该动物是食肉动物 r7: IF 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AND 有蹄 THEN 该动物是有蹄类动物
r 8: IF 该动物是哺乳动物 AND 是反刍动物
• 综合数据库 : 该动物身上有:暗斑点,长脖子,长腿,奶,蹄,哺乳动物
(2)分别用r3,r4,r5,r6综合数据库中的已知事实进行匹配, 均不成功。 r7匹配成功,执行r7 。 • 综合数据库:
该动物身上有:暗斑点,长脖子,长腿,奶,蹄,哺乳动物,有蹄类动物
(3)r11匹配成功,并推出 “该动物是长颈鹿” 。
<产生式>::=<前提> <结论> <前 提>::=<简单条件>|<复合条件> <结 论>::=<事实>|<操作> <复合条件>::=<简单条件>AND<简单条件>[AND<简单条件>… |<简单条件>OR<简单条件>[OR<简单条件>… <操 作>::=<操作名>[(<变元>,…)] 符号“::=”表示“定义为”;符号“|”表示“或者是”; 符号“[ ]”表示“可缺省”。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第三章知识点整理3.1 重力1.力1) 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 力的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A对B的作用同时B也对A产生作用,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因此是矢量。

4)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如何表示一个力?①力的图示:可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可以粗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表示力的图示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标度;②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按照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当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该统一。

2.重力1) 概念: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特点: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对于形状规则且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对于薄板型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3.2 弹力1.概念: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和直接接触。

3.弹力的方向:1) 压力和支持力: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于接触面;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③点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圆心。

人工智能第三章知识与知识表示

人工智能第三章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人类的智能活动过程主要是一个获得并运用知识 的过程,知识是智能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机具有 智能,使它能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就必须使它 具有知识。但知识是需要用适当的模式表示出来 才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去的,因此关于知识的表示 问题就成为人工智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二、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的特点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3.3 产生式表示法
“产生式”这一术语是由美国数学家波斯特(E.POST) 在1943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根据串代替规则提出了一 种称为波斯特机的计算机模型,模型中的每条规则称 为一个产生式。 1972年纽厄尔和西蒙在研究人类知识模型中开发了基 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一般来说,在选择知识表示方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充分表示领域知识 确定一个知识表示模式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它能否充分地表示 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领域的知识。为此,需要深入地了解领 域知识的特点以及每一种表示模式的特征,以便做到“对症下 药”。例如,在医疗诊断领域中,其知识一般具有经验性、因果 性的特点,适合于用产生式表示法进行表示;而在设计类(如机 械产品设计)领域中,由于一个部件一般由多个子部件组成,部 件与子部件既有相同的属性又有不同的属性,即它们既有共性又 有个性,因而在进行知识表示时,应该把这个特点反映出来,此 时单用产生式模式来表示就不能反映出知识间的这种结构关系, 这就需要把框架表示法与产生式表示法结合起来。
第3章 知识与知识表示 3.2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一、表示知识的方法

最新三章知识与知识表示

最新三章知识与知识表示

3.1.3知识的分类
策略(广度优先、深度优先、启发式搜 索等)、求解策略(求第一个解、全部 解、严格解、最优解等)、限制策略 (规定推理的限度或求解路径的长度) 等等。关于表达控制信息的方式,按表 达形式级别的高低可分为三大类,即策 略控制级(较高级)、语句控制级(中 级)及实现控制级(较低级)。
(4)由经验引起的不确定性
3.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知识是可以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如 语言、文字、图形、神经元网络等,正是 由于知识的这一特性,所以它才能被存储 并得以传播。
3.1.3知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划分,可得到不 同的分类方法:
若就知识的作用域来划分,可分为常识性 知识和领域知识。
因此,当已有的知识表示方法不能适应面 临的问题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新的 知识表示方法知识表示的目的是为了将相关的领域
知识方便地在计算机内存储,而利 用则是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求 解现实问题。所谓推理就是根据问 题的已知事实,利用存储在计算机 内的知识推出新的事实(结论)或 执行某个操作过程。
ing) (x)(man(x)love(x,labour))
3.1.3知识的分类
知识是否完整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及 可信任性,是智能系统的基础。它可以 是一组产生式规则也可以是语义网络等。 控制性知识又称为深层知识或者元知识, 它是关于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 求解的知识,因此又称为关于知识的知 识。例如问题求解中的推理策略(正向 推理、逆向推理)、信息传播策略(如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搜索
3.1.4知识的表示
知识的表示方法又称为知识表示技术,知识 表示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符号表示法和 连接机制表示法。其中符号表示法用各种包 含具体含义的符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次 序组合起来表示知识。连接机制表示法是一 种相对于符号表示法而言的一种隐式表示法。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天气和人类活动: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人们的生活、生产、交通、旅游、军事等;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知识点二:天气预报图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二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尾,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__级〕〔级〕〔级〕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单位记作“℃〞,读作摄氏度。

观测次数:一天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8时、14 时、20时、2 时进行。

(3)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上下与空气中所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表示。

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级别越低。

空气质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压的上下、风力的大小;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生活中,人们比拟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3、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4、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3物态变化3.1温度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实验研究:人们对冷热的感觉研究过程:拿三只喝水的杯子,一只浩大部分杯冷水,另一只浩大部分杯温水,还有一只浩大部分杯热水(不要太热),按冷、温、热的次序摆列好。

把一只手的食指放到热水里,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到冷水里,十几秒钟后,同时取出两手指并立刻放到温水里。

这时你会感觉到从冷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指感觉水是热的,而从热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指感觉水是冷的。

你究竟依据哪只手指的感觉来确立这杯水是热的仍是冷的呢?研究概括:①此实验告诉我们,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

②即便在感觉正确的状况下,也只好是大体地进行差别,没法知道冷热的正确程度。

在冷热相差不大的状况下,凭人的感觉就划分不开了。

点拨:①实验中水不可以太多,不然简单溢出;热水不可以太热,免得烫伤手指。

②实验中两手指要同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后再同时快速浸入温水中。

2、温度物理学中往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物体较热,我们说它的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平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类判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是不行靠的,要正确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

注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比如: 0℃的水与 0℃的冰对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3、温度计( 1)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结构:以下图。

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是酒精,有的是水银,有的是煤油。

液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其体积的变化也越大。

为了使必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显然,液体温度计在设计时,下端有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上部是平均的毛细管,正是这根细管把必定体积的变化显示的很清楚,因此将温度的变化也能显然的表现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的玻璃璧很薄,这是为了使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液体能很快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MAN(x)→LOVE(x, labour))
l 例2 自然数都是大于零的整数。 XX是自然数 XX大于零 XX是整数
所有整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XX是偶数 XX是奇数
偶数除以2是整数。 函数s(x)表示x的二分之一
定义谓词 N(x): x是自然数 GZ(x): x大于零 I(x): x是整数 E(x): x是偶数 O(x): x是奇数
FATHER(老李,小李) FATHER(小李,小小李) GRANDFATHER(老李,小小李)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个体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元,还可 以是函数
Greater(x,5) Greater(sin(x), 5) Greater(5, 10)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谓词中变元的个数称为谓词的元数 P(x1, x2, …, xn) – n元谓词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l 知识表示方法
Ø 事实 用含有与,或,非的谓词公式表示 雪是白色的。
white(snow) Ø 规则
用蕴含式表示 如果x,那么y x→y Ø 针对原子命题,定义谓词,确定语义,复杂命题用谓 词公式表示。
l 例1 刘欢比他父亲出名。XX比XX出名 高扬是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 序。XX是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 XX喜欢XX 人人爱劳动。 XX是人 XX爱XX
ON(box, b) TABLE(a) TABLE(b)
l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的特点 Ø 自然性 – 对人来说自然 Ø 明确性 – 语义明确 Ø 精确性 – 表示确定性知识 Ø 严密性 – 有理论基础 Ø 灵活性 – 知识与程序分离 Ø 模块性 – 规则之间联系松散 Ø 容易实现 – Prolog语言 Ø 不能表示不确定性的知识 – 表达能力差
• 在谓词中,如果每个个体都是常量,变 元或者函数,则称为一阶谓词。如果变 元本身又是一阶谓词,则称为二阶谓 词。…
• 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成为个体域。 • 个体常量,个体变元和函数统称为项。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复杂的命题用命题及运算符构成的公式来表示 - 谓词公式。 ┐非 ∧ 合取 ∨ 析取 → 蕴含,条件 ↔ 双条件,当切仅当 优先级: ┐, ∧, ∨, →, ↔
AT(robot, c) EMPTY(robot)
ON(box, a) TABLE(a) TABLE(b)
GOTO(x, y)
AT(robot, a) EMPTY(robot)
ON(box, a) TABLE(a) TABLE(b)
PICK-UP(x)
AT(robot, a) HOLDS(robot, box)
TABLE(a) TABLE(b)
GOTO(x,y)
AT(robot, b) HOLDS(robot, box)
TABLE(a) TABLE(b)
SET-DOWN(x)
AT(robot, b) EMPTY(robot)
ON(box, b) TABLE(a) TABLE(b)
GOTO(x, y)
AT(robot, c) EMPTY(robot)
{Z} {B, B, M}
{D} {L} {B} {M} {M} {M} {B} {M} {B}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Ø 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 – 带回溯的产生式系统 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既可以对综合数据库添 加新的内容,又可以删除或者修改老内容的产 生式系统称为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
Ø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 规则的使用次序是无关紧要的。
{a, b, c} {a, b, c, a×b, b×c, a×c} IF {a, b, c} THEN {a, b, c, a×b} IF {a, b, c} THEN {a, b, c, b×c} IF {a, b, c} THEN {a, b, c, a×c }
Ø 组合爆炸 Ø 效率低
产生式表示法
l 用产生式很容易描述事实,规则(因果关系) 以及它们的不确定性程度
l 事实表达 事实为命题(陈述句),描述事物的属性,事 物之间的关系,场景,动作等 可以用三元组,或四元组,…等来表示 (对象,属性,值)(Li Age 35) (Snow Color White)
l 产生式表示法的特点 Ø 自然性 Ø 模块性 Ø 有效性 Ø 一致性 – 所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形式
Ø 效率不高 Ø 不能表示具有结构性的知识
框架表示法
l 框架理论 明斯基(Minsky)提出的。 l 框架
框架由框架名及槽组成,槽由槽名,值 及侧面组成。 l 框架型和框架实例
框架名 <槽名1> <侧面11> <侧面111>…<侧面11k1 > …… <侧面1n1> <侧面11n1>…<侧面1n1k1 > …… P55例2.23
雪是白色的。 如果大雁向南飞,则冬天就要来临了。 如果一个单词是名/懂兼类,并且其左边是“的”,则 应取名词词性。
l 知识的特性 Ø相对正确性 Ø不确定性 ü由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 ü由模糊性引起的不确定性 ü由不完全性引起的不确定性 ü由经验性引起的不确定性 Ø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l 知识的分类 Ø 按作用范围分 ü 常识性知识 ü 领域性知识 Ø 按作用 ü 事实性知识 ü 过程性知识 ü 控制性知识 Ø 按确定性分 ü 确定性知识 ü 不确定性知识
定义谓词: BIGGER(x,y) x比y出名 COMPUTER(x) x是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 LIKE(x,y) x喜欢y LOVE(x,y) x爱y MAN(x) x是人
定义函数:father()
BIGGER(Liuhuan, father(Liuhuan))
COMPUTER(Gaoyang)∧~LIKE(Gaoyang, programming)
P∧Q → R
命题逻辑的缺点:无法描述命题的内部 结构,从而无法描述不同命题之间的结 构共性。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命题用谓词表示 • 谓词(谓词逻辑中命题的表达方式)
分成两部分:谓词名和个体,个体表示对象, 概念或者事物,谓词名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个体所具有的性质,状态,或者个体的动作行 为。
命题逻辑
• 命题:具有真假意义的语句。 • 在命题逻辑中,原子命题用符号表示。
(命题常量,命题变元) • 复杂命题通过原子命题之间的逻辑运算
来表达 – 命题公式 。
与 ( ∧ ),或 ( ∨ ),非 ( ¬ ),→ 逻辑蕴含
命题逻辑
P-老李是小李的父亲,Q-小李是小小李 的父亲,R-老李是小小李的爷爷
l 知识的表示 Ø 对知识进行表示的过程就是把知识编码成某种
数据结构的过程。
Ø 两大类表示法:符号表示法,连接机制表示法。 Ø 按控制性知识的组织方式分:说明性表示,过
程性表示。
Ø 选择知识表示法时要考虑的因素 ü 充分表示领域知识 ü 有利于对知识的利用 ü 便于对知识的组织,维护与管理 ü 便于理解与实现
P40产生式系统的基本过程
产生式系统的控制策略 不可撤回方式(相当于深度优先搜 索) 试探性方式(回溯,图搜索)
产生式按照推理方向分类 正向推理 – 数据驱动方式 逆向推理 – 目标驱动方式 双向推理
l 产生式系统的分类 按规则库及综合数据库的性质及特征, 分为: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可分解的 产生式系统,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
与一阶谓词逻辑中的蕴涵(→)不同
l 产生式系统 把一组产生式规则放在一起,让它们互 相配合,协同作用,一个产生式生成的 结论可以供另一个产生式作为事实使用, 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系统称为产 生式系统。
控制系统
规则库
综合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初始条件,用户交互过程中输 入的中间证据,推理过程中的中间结论,最 终结论 事实的集合 规则库:产生式规则的集合,是产生式系统 的核心
(∀x)(N(x)→GZ(x) ∧I(x)) (∀x)(I(x) →E(x)∨O(x)) (∀x) (E(x)→I(s(x)))
l 例3.2 c
a
b
初始状态: 机器人在c处 机器人手是空的 盒子在a桌子上
终止状态: 机器人在c处 机器人手是空的 盒子在b桌子上
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的控制 移动机器人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 机器人拿起旁边桌上的盒子; 机器人把手中的盒子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可交换产生式系统的性质: (1)RS为可应用于Dbi的规则集合,则应用其 中某个规则R后,变成DBi+1,RS仍然适用; (2)使用规则序列r1, r2, …,rk,得到综合数据 库DBk,改变次序后,仍然可以得到DBk; (3)若Dbi满足目标条件,则应用RS中的任意 规则,得到Dbi+1仍然满足目标条件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PQ TT TF FT FF
┐P P∧Q P ∨ Q P→Q P↔Q
FT
T
T
T
FF
T
F
F
TF
T
T
F
TF
F
T
T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谓词公式中还可以包含量词 ∃ 存在量词 ∀ 全称量词 (∃x)P(x) (∀x)P(x)
(∀x)(∀y)(∀z)(Father(x,y) ∧Father(y,z) →Grandfather(x,z)) 量词的辖域,约束变元,自由变元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谓词公式(定义) 可按下述规则得到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1)单个谓词是合式公式,成为原子谓词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都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x是任一个体变元,则 (∀x)A和(∃x)A也都是合式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