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_金学松

合集下载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现象分析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现象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轮轨
塑性 变形 滚动 接触疲劳
U 1 .2 U 6 1 1 0 4 . 0 9 T 1 2 34 20.1 33 3 3 :B 2
Ab t a t Th y c lp e o n fr lig c n a tftg he la d r i s se ae d s rb d,a d t i a s sa d e o uin sr c e tpia h n me ao ln o tc aiueo w e n al y tm r e ci e o f n herc u e v l t s n o a e q ai tv l ay e c od n o t oma in a d lc t n o he o r u la iey a l z d a c ri g t hef r to n o ai t m n whe lri.T e iv siai n t e r l n ona tft e t n o f e/al h n e t t g on o h l g c tc ai o i u g c urn n s me r i o c ri g i o al y ln s i hia i nr d c d,a d nu lrc e ut g r i g te itr cin o e lr i s se n Ch n s wa i e n C n sito u e n n eia r s lsr a d n h n ea t wh e/al y tms i ia i l e o f gv n.T e n me ia e ut r b ie yc c a in wi n h r i e r he — i n in lr l n o tc .T e h w h t ie h u rc r s swe e o t n d b a u to t No — et a t o y o tr e d me so a l gc n t h y s o ta l l a l l h zn h f o i a t e man c u e ei u ln o tc ai e o e lr i s se r o —e s n b eprflso e lr i a d c ta ge o al h i a s so s ro sr l g c n tftg t wh e/ al y tmsa e n n r ao a l o e wh e al n a l r i f o i a u f he i f / n n f i i a.Alo te f rh rrs a c s i h e d i I uu e ae idime n Ch n s h u te e rhe n te f l n te f tr r n c d. e i 1 Ke r s y wo d  ̄ motv i e;Ra l y v h ce;W he lr i;Plsi f r a in; ho i o a tf ig iwa e il e/ al a tc deo m to nng c nt c at ue

滚动接触疲劳短裂纹扩展机制及预防研究

滚动接触疲劳短裂纹扩展机制及预防研究

滚动接触疲劳短裂纹扩展机制及预防研究曹世豪;李煦;文良华;江晓禹【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无摩擦、纯滚动、全滑动三种运行状态下,研究钢轨表面短裂纹的疲劳断裂机制,并分析轮轨间摩擦因数对接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接触的疲劳裂纹为张开型和滑开型同时存在的复合型裂纹,裂纹发生张开型破坏的最危险位置在接触斑边缘的位置;随着裂纹角度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KⅠ增加而KⅡ减小,其中60°裂纹的扩展速率最快;摩擦力的存在明显加剧了裂纹扩展速率,且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加而增大.对钢轨表面预防性打磨周期进行预测时,以60°裂纹为基准的预测结果偏安全.【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4(039)007【总页数】8页(P44-50,76)【关键词】轮轨接触;疲劳;短裂纹;摩擦因数;裂纹角度【作者】曹世豪;李煦;文良华;江晓禹【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7.1轮轨接触疲劳是指轮轨接触过程中,由于车轮对钢轨的循环力作用,使得接触区钢轨表面或次表面形成微裂纹,随后微裂纹扩展,导致钢轨表面大块剥离,甚至发生断裂[1]。

随着铁路客货运量的增大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轮轨接触疲劳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高速重载线路,直接危害行车安全。

例如,2000年10月17日,英国的一列高速列车在从伦敦的King’s Cross 开往Leeds 的途中,由于曲线外侧钢轨的断裂造成4 人死亡70 人受伤的重大事故[2];2002年12月广深线曲线半径为1 000 m的上股钢轨,先后有两处由踏面斜裂纹导致的钢轨横向断裂[3]。

世界各国对轮轨接触疲劳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关于产生机制则说法不一。

CRH2动车组拖车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分析

CRH2动车组拖车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分析

CRH2动车组拖车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分析一、概述CRH2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一种高速动车组列车,它采用了直流传动、气动制动和通信信号一体化控制技术,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安全性。

在CRH2动车组中,拖车车轮是承载列车重量和传递牵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轮在运行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容易出现疲劳破损,影响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对CRH2拖车车轮滚动接触疲劳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原理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指车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复的载荷和挤压作用而产生的疲劳破坏现象。

当列车行驶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接触面承受了动态载荷,并伴随着滚动和滑动摩擦。

这种接触面的疲劳破坏会导致车轮的表面裂纹和断裂,从而影响列车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分析方法1.数值模拟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车轮受力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车轮在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和疲劳寿命。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有效预测车轮的疲劳破坏情况,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2.实验测试分析:通过实验测试,采集车轮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温度和位移等数据,对车轮的疲劳破坏进行监测和分析。

实验测试可以全面了解车轮的实际工作状态,为疲劳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3.材料力学分析:对车轮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确定其硬度、强度、韧性等参数,评估车轮在滚动接触疲劳下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

材料力学分析是车轮疲劳分析的基础和关键。

五、疲劳分析结论与建议通过CRH2拖车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车轮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等特殊工况下,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疲劳裂纹,存在一定的疲劳破坏风险。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及时对车轮进行检查和更换,避免因车轮疲劳破损引发的安全事故。

2.优化车轮材料和工艺,提高车轮的抗疲劳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疲劳破坏风险。

3.优化列车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减少车轮的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提高列车的安全和稳定性。

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_金学松

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_金学松

第26卷增刊II V ol.26 Sup.II 工程力学2009年12 月Dec. 2009 ENGINEERING MECHANICS 8 文章编号:1000-4750(2009)Sup.II-0008-15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金学松1,2,郭俊1,肖新标1,温泽峰1,周仲荣1(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2. 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8)摘 要:介绍了全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和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规划。

列举了高速铁路在过去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几次重大脱轨事故和引起脱轨事故的原因。

详细讨论了关系到高速列车安全问题研究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含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条件下车辆/线路耦合动态行为分析建模和数值方法,以及在复杂状态下安全评估和分析方法。

这里所指的复杂状态是指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车辆和轨道系统某些部件发生故障和失效、或遭到强横风和旋风的袭击、或地震发生的情况。

阐述了现有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如果使用它们能够有效准确地对高速列车/线路耦合动态行为和在复杂环境下高速运动时进行可靠地安全评估和分析,需要对这些模型在空间耦合范围、频率影响范围的建模进行扩大,结构重要连接件的线性建模考虑由非线性建模代替,从正常工作状态到非正常状态进行建模改进。

并提出高速列车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高速列车;轨道;安全运行;脱轨;动力学行为;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图法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STUDY ON RUNNING SAFETY OFHIGH SPEED TRAINS*JIN Xue-song1,2, GUO Jun1 , XIAO Xin-biao1 , WEN Ze-feng1 , ZHOU Zhong-rong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ction Pow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China;2. Traff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8,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s in the world and the detailed plans of high 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A few serious derailment accidents of high speed trains in the world are lis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us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paper emphasizes a few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oretical evaluation for high speed train safety operation, which arise from the 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performance for such a large-scaled system under high speed operation and abnormality. The abnormality indicates the failure of some key components in the trains or the tracks, or the trains passing through strong cross-wind and cyclone, and earthquake occurring when the trains runn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of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ir numerical methods for railway vehicles coupled with tracks. These model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safety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s running in the abnormal situation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odels includes the spatial modeling extension of the coupled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zed frequency range, replacing the linear models by the nonlinear models for the key links between the components, such as suspension systems of the vehicles, the fastening systems of the tracks, etc., introducing failure models for ———————————————收稿日期:2009-04-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210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714702);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Z2006-049, 2008J001-A)作者简介:*金学松(1956-),男,江苏人,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轮轨关系研究(E-mail: xsjin@);郭俊(1972-),男,四川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轮轨摩擦磨损的研究(E-mail: guojun@);肖新标(1978-),男,广东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车辆轨道结构动力学、噪声方面的研究(E-mail: xinbiaoxiao@);温泽峰(1976-),男,广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车辆轨道结构强度、滚动接触力学研究(E-mail: zfwen@);周仲荣(1966-),男,浙江人,教授,博士,长江学者,从事微动磨损研究(E-mail: zrzhou@).工 程 力 学 9some parts, and boundary modeling for cross-winds, tornados and earthquakes. The study on the running safety of high speed trains in operation is indicated.Key words: high-speed train; railway track; safety operation; derailment; dynamic behavior; coupling dynamicsmodel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以及我国未来高速铁路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现代化高速铁路——东海新干线,运营速度为210km/h ―230km/h 。

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及疲劳损伤研究

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及疲劳损伤研究

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及疲劳损伤研究一、本文概述《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及疲劳损伤研究》是一篇针对轮轨系统滚动接触行为及其引发的弹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问题的综合性研究文章。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弹塑性力学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疲劳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

文章将系统介绍轮轨滚动接触的基本理论,分析弹塑性变形对轮轨接触性能的影响,探讨疲劳损伤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轮轨设计和维护策略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提高轮轨系统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和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是理解轮轨系统动力学行为以及预测轮轨疲劳损伤的关键。

本章节将深入探讨轮轨滚动接触的弹塑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在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由于轮轨材料的弹塑性特性,接触区域内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十分复杂。

为了准确描述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引入弹塑性力学理论,该理论能够综合考虑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在弹塑性分析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特性。

当应力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时,材料发生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之间遵循胡克定律;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需要考虑材料的塑性流动和硬化行为。

对于轮轨滚动接触问题,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这些方法能够考虑轮轨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接触条件等多种因素,从而得到接触区域内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以及轮轨之间的接触力等关键信息。

在弹塑性分析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疲劳特性。

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逐渐产生损伤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

对于轮轨材料,疲劳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失效模式,因此,在弹塑性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材料的疲劳特性,预测轮轨的疲劳寿命和疲劳损伤分布。

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引入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数值方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以及疲劳损伤等问题,为轮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姓名:金学松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机车车辆指导教师:沈志云19990901西南交通火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滚动接触理论是轮轨关系研究的基础。

由于轮轨关系研究十分复杂,其老E;I题没有得到完善解决丽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因而导致用现有的轮轨滚动接触理论不能完善解决轮轨关系研究巾的疑难问题。

纵观滚动接触理论与轮轨作用之关系的研究,大约分三个方面:a)理论研究;b)试验研究:C)应用研究。

本文的第~章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了详细论述,并列出了大约150多篇有关这方面或与之有关的研究文献。

明确了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根据第一章的介绍,本文的第二章列出目前常用于车辆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典型Hertz型轮轨蠕滑率/力计算模型,从理论上对它们作了详细推导,利用实际轮对/轨道滚动接触过程中可能出现蠕滑率值,计算了轮对和轨道之间的蠕滑力。

并在数值上将这几个模型的轮轨力结果与Kalker的精确理论(CONTACT)的结果作了比较。

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方面重新评价了它们在轮轨力计算分析方面的优缺点。

供车辆动力学研究人员参考。

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也叫做精确理论)于90年代初完成,到目前为止是最完善的精确理论。

由于其理论的复杂性和数值实现速度慢,因而在铁路工业界未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章详细讨论了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在轮轨滚动接触中的应用。

非Hertz接触分析主要体现在轮轨实际变形前接触斑处的法向间隙在计算分析中得到考虑,而不是按Hertz理论那样用轮轨接触斑处的主曲率半径作为确定接触斑形状的依据。

为此,修改了CONTACT程序的输入和输出部分,将轮轨接触几何计算和CONTACT计算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本章并全面地分析了轮对运动、轮对/轨道滚动接触蠕滑率和蠕滑力之关系,得到了大量的有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的计算结果。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近年来,铁路轨道车辆以其高速、质量可靠性、效率高等优势,在国内外是广泛使用的铁路运输工具。

然而,随着铁路车辆运行里程的延长,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成了制约铁路车辆安全运行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铁路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理解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需要对轮轨接触滚动疲劳过程进行研究。

针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过程中,相关因素如车辆参数、轮轨接触参数,以及车辆运行条件等要素,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

其次,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观测技术也是轨固专家所关心的话题。

轨车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观测技术,目前主要包括桥头照相技术、X射线技术、高分辨率原位探伤技术、车轮内侧探伤技术以及超声波技术等,以及基于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研究者们不断尝试这些技术,以便更好地观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

此外,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防治技术也是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

当前,针对铁路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人员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抗疲劳裂纹车轮、新型密封件、新型尺寸等设计及材料,并基于滚动接触疲劳参数、磨耗参数、温度参数等,开发出了防治疲劳裂纹的新型控制系统。

目前,这些抗疲劳裂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的铁路车辆运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需要深入研究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机制,并尝试新型材料和新型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车轮抗疲劳性能,减少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发生,并研究发展进一步的抗疲劳裂纹防治技术,为确保铁路车辆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铁路车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已经有了相关认识,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完善,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来推动铁路车辆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的发展。

轮轨弹性接触问题的研究

轮轨弹性接触问题的研究

轮轨弹性接触问题的研究——机车讲座有感在机车专业知识讲座的学习过程中,对张老师所研究的课题颇感兴趣,课后对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了收集,对此做以总结及延伸。

轮轨弹性接触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轮轨的粘着问题,轮轨的磨耗问题,脱轨、噪声问题。

其中,轮轨的磨耗问题包括轮轨的接触疲劳问题和轮轨的波浪形磨耗问题。

一、轮轨的粘着问题具有弹性的钢质车轮在弹性的钢轨上以速度v运行时,在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间会产生一种极为复杂的物理现象,车轮与钢轨承受着垂直载荷和纵横切向载荷。

纵向载荷主要来自牵引及制动。

稳态前进的非动力轮在不制动时,其纵向切向力平衡轴承阻力和蛇行时的惯性力。

无论是动力轮对或从动轮对都存在着纵向切向力,它导致了轮轨纵向相对运动的速度差。

(一)黏着区和滑动区传统理论认为钢轮相对钢轨滚动时,接触面是一种干摩擦的黏着状态,除非制动或牵引力大于黏着能力才会转人完全滑动的摩擦状态。

现代研究表明,由于车轮和钢轨都是弹性体,滚动时轮轨间的切向力将在接触斑面上形成两个性质不同的区域:粘着区和滑动区。

切向力小时主要为豁着区;随着切向力加大,滑动区扩大,黏着区缩小。

当切向力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只剩下滑动区,轮子在钢轨上开始明显滑动。

(二)蠕滑与蠕滑率由于粘滑区的存在,轮周上接触质点的水平速度与轨头上对应质点相对轮心的水平速度并不相同,存在着一个微小的滑动,称为蠕滑。

宏观上轮周速度与轮心的水平速度并不一致。

以同样的转速走行在硬质路面和沙地上的两辆自行车,其前进速度并不一样,也是这种道理。

当车轮受到横向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微小的横向移动。

(三)蠕滑力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纵向蠕滑试验,蠕滑率与切向力的关系曲线是有差别的。

清洁轮轨接触面条件下获得的蠕滑率与蠕滑力关系与Kalker的理论曲线相近,天气干燥、潮湿等因素都会影响切向力的大小。

实际上过去所谓的牵引力、砧着力、制动力、切向力的概念在本质上都是蠕滑力。

在小蠕滑下,蠕滑力与蠕滑率成线性关系。

轮对运动状态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

轮对运动状态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


ξ 2L,R
=
(
1 v0
)(
y&
+
rL,Rφ&w
+
(l0
m
∆L,R
)
φ& v0
−ψ w )L,
R
)





(1)
ξ 3L, R
=( 1 v0
)(ψ&
cos(δ L,R
±φ) mω0
sin δ L,R )

踏面 轮对
Zz
ω0
o 轮对中心
轮缘
φ y
Abstract: The contact geometry parameters and rigid creepages of wheelset and track in rolling contact are analyzed. The rolling contact theory of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bodies with non-Hertz form i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normal pressure and tangential traction on the contact surface of wheels and rails in rolling contact. Various motion states of the wheelset relative to a tangent track are considered. Taking the normal pressure and tangential traction on the contact surface as prescribed boundary condition, the fields of stress, strain and elastic displacement in the bodies of wheel and rail are calculated with Bossinesq-Cerruti force/displacement formulae and Gaussian quadratare. The results ar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strength design of wheel and rail systems.

随机轮轨力作用下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仿真_王建西

随机轮轨力作用下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仿真_王建西

1
轮轨力分布特征
2
2. 1
钢轨接触斑应力 - 应变数值模拟
荷载计算模型 轮轨接触表面接触压力和接触斑的大小按 H er tz
列车作用在钢轨上的轮轨力受到车辆、 轨道和轨 下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具有随机性, 决定了列车作用在钢轨上力的随机性。因此 , 钢轨受 力不能用单一确定性数学表达式, 应该分析其幅值和 频率特性。 由于不确知轮轨力分布形式, 而轮轨力的频数直 方图类似正态分布, 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轮轨 力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采用国家标 准 GB/ T 4882- 2001 中非参数检验 Epps - Pully 方法 对轮轨力进行正态分布假设检验 。 Epps - P ully 检验 是一种无方向检验, 对多种 备择假设有较高 的功效。
Simulation of Predicting RCF Crack Initiation Life of Rails under Random Wheel rail Forces
WANG Jian - x i1, 2 , XU Yu - de2 , L IAN Song - liang 2 , F ANG Yong - ming 2
( 1. Sch ool of Civil Engin eering, Shijiazhu ang T iedao U n iversit y, Shi jiazh uan g 050043, China; 2. K ey Laborat ory of R oad an d T raff ic Engineerin g of t he M inist ry of Educat ion, Tongji U ni versit y, Shanghai 201804, China)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近年来,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摩擦接触磨损问题成为铁路技术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所发生疲劳裂纹正在威胁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方面研究工作陆续地开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供参考:一、研究背景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发生,不仅影响到轨道车辆的抗侧滑能力,而且会对轨道、轨枕结构强度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随着高速高磨损的铁路运营,其发生率正在不断地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因此,完善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机理、开发先进多重抗疲劳性能的轮轨表面工艺和对策,对提高其安全可靠性、拓展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轮轨磨损在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由于钢轨表面有缺陷,瞬时荷载和温度变化使车轮接触钢轨表面形成晶界运动,从而使轮钢轨表面得到摩擦磨损和热影响。

经过长期拖耗磨损,钢轨表面会发生深度较大的局部磨损,可能会对轮轨滚动接触的安全造成威胁,使轨体结构强度受到损害,出现疲劳裂纹。

三、轮轨表面工艺近年来,多种新型轮轨表面工艺在铁路车辆车轮钢轨滚动接触的防疲劳“痕迹”中得到应用,其中包括双头带凸痕、碳化氢处理等。

这些工艺有效地提高了钢轨滚动接触表面硬度,减少了拖耗磨损、改善了被动防侧滑性能。

另外,近些年来也开发出一系列低疲劳有力效果的轮轨抗疲劳表面处理工艺,如激光熔覆复合材料密封表面、碳化氢残余应力消除及表面微细化等。

四、研究综述(1)曹平等[1]实验研究了车轮钢轨摩擦-拖耗机理,以及滑移速率、滑移量和初始偏心度对车轮-钢轨发生拖耗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车轮钢轨的的拖耗数学模型。

(2)王国鹏等[2]对现有的车轮钢轨接触面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测,并以晶界转移及拖耗性能为評價指標,比较分析了不同车轮钢轨表面处理工艺。

(3)刘万国等[3]利用有限元材料损伤模型,模拟了不同车轮钢轨表面微结构的拖耗分布与破坏模式,为车轮钢轨表面的可持久性设计提供了科学依。

MS110 轮胎路面力学与轮轨接触力学(负责人:危银涛、金学松、罗文波)

MS110 轮胎路面力学与轮轨接触力学(负责人:危银涛、金学松、罗文波)

青岛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湘潭大学 长安大学
罗文波 赵 鑫
墙报 8 月 15 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一层大宴会厅 A MS110-0112-P MS110-0586-P MS110-0886-P 15:15 16:30 MS110-1035-P MS110-1343-P MS110-2653-P MS110-3288-P 杨永宝 李浩天 梁冠群 刘 哲 吸声材料降低轮胎噪声的实验研究 一种高架式有轨电车的动态仿真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轮胎载荷算法 考虑一阶剪切的三维各向异性轮胎环模型 与自由振动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的轮胎/道路耦合噪声初步研究 基于有限元二次开发的轮胎-冰面牵引力模 型仿真建模计算和研究 炭黑填充橡胶动态力学性能的非对称 Cole-Cole 曲线 清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湘潭大学 墙 交 报 流
MS110 轮胎路面力学与轮轨接触力学(负责人:危银涛、金学松、罗文波) 8 月 15 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四层 VIP Room 4-3
时间 13:30 13:45 14:00 14:15 14:30 14:45 15:00 15:15 编号 MS110-1689-O MS110-2883-O MS110-2592-O MS110-3056-O MS110-3245-O MS110-1928-O MS110-3525-O 报告人 赵 张 李 鑫 军 霞 报告题目 多条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瞬态扩展模 拟研究 轮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基于变摩擦系数的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的 数值实现 轮对旋转效应与结构柔性对轮轨力的影响 轮轨振动问题有限元梁模型及二维连续体 模型的比较研究 钢轨硬度对疲劳裂纹萌生和磨耗的影响研究 车轮磨耗对高速列车动态脱轨过程影响研究 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江苏大学 同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金学松 危银涛 主持人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新方法曲线通过验证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新方法曲线通过验证

点个数大于 1,如图 3 所示,那么其他极值点有可
能成为潜在的轮轨接触点。
图 1 轮轨接触几何计算插值法
在如图 1 所示的轮对坐标系 Oxyz 和轨道坐标 系 Ox'y'z'中,为进一步判断、确认轮轨间是否还存 在另外的接触点,即是否发生了多点接触,须对得
到的轮轨间插值距离进一步处理。
如图 2 所示,以道岔区轮/岔接触为例,设 dzi 为 上述迭代求得左右各一个接触点后的第 i 个值点的
由于该轮轨多点接触计算与判定方法涉及到 了与轮轨法向力有关的轮轨弹性压缩量,而曲线通 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轮对横移量下轮轨接触 状态,因此本文将这种方法应用在车辆小半径曲线 动态通过计算中,并对其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 验证。
1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判定方法
轮 轨 多 点 接 触 新 方 法 ——迹 线 极 值 法 由 两 部 分组成。第 1 部分是在车轮踏面离散点、轮对横移 量以及摇头和侧滚角基础上,由迹线法[7]获得车轮 踏面上可能的轮轨接触点迹线;将这些迹线点向钢 轨顶面插值(图 1),并通过调整轮对侧滚角以获得第 1 个接触点;该部分为常规方法,具体可参照文献 [8]。第 2 部分为获得其他可能的轮轨接触点计算和 判定方法,简述如下。
摘要:建立包含多点接触轮对振动方程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轮轨多点接触计算和判定新方法—迹线极值法进行 车辆曲线通过验证,给出曲线通过接触点在车轮踏面上位置、轮轨接触点数和轮轨法向力。结果表明,迹线极值法能够解决 轮轨多点接触问题并获得准确的轮轨多点接触几何参数和系统振动特性;当发生轮缘根部和轮缘两点接触时,采用多点接触 方法得到的结果比采用单点接触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可信,当不发生轮缘根部和轮缘两点同时接触时,多点接触法与单 点接触法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与新用车轮踏面相比,测试得到的磨耗后车轮踏面在其名义直径位置凹陷区域附近容易 形成踏面两点接触。证实了轮轨多点接触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轮轨多点接触 动态曲线通过 轮缘接触 踏面磨耗 中图分类号:U211

基于LAMMPS的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仿真分析

基于LAMMPS的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仿真分析

摘要随着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滚动接触引起的疲劳损伤已成为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关键问题。

因此,研究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一种新颖的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非局部理论,建立了轮轨滚动接触离散模型,研究了滚动接触过程中轮轨裂纹的扩展情况。

首先,通过LAMMPS软件建立了近场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滚动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变化;然后,在不考虑裂纹面接触情况下,计算了预制表面裂纹在整个动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预测了下一步扩展裂纹尖端的状态,得到了瞬态下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Crack-Tip Open Displacement, CTOD)与滑开位移(Crack-Tip Slip Displacement, CTSD);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初始裂纹角度、长度、载荷、运行速度、滑差率等因素对裂纹瞬态扩展行为的影响;最后,在考虑裂纹面接触的情况下模拟了裂纹扩展行为,通过施加移动赫兹载荷得到了裂纹扩展路径,比较了不同因素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论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 在接触斑两侧边缘位置接触应力最大,接触斑两侧形成的最大应力值不同,与运行方向相同的一侧应力值较大;对于竖直裂纹,在整个裂纹中靠近尖端的1/4附近产生了严重的挤压作用,该位置是一个应力集中点;整个滚动接触过程中,竖直裂纹经历了两次“张开—闭合”过程。

(2) 表面裂纹扩展模式主要受裂纹本身形貌的影响;随裂纹角度增大,扩展模式由张开型主导变为滑开型主导,45o裂纹最容易往材料深层扩展;裂纹长度增加也会增加裂纹滑开扩展的主导作用,且长裂纹更容易往材料深层扩展;载荷增加会明显加剧裂纹扩展;速度小于100m/s时,CTSD随速度增加而减小,大于100m/s后又会增大;列车往复运行会加剧裂纹的扩展,且使小角度裂纹更易转向表面形成材料剥离,平行裂纹会对原裂纹尖端位移产生抑制作用。

次表层裂纹两端扩展行为不同,一端往表面扩展,另一端往深层扩展。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_沈志云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_沈志云

第22卷,第2期 中国铁道科学Vol .22N o .2 2001年4月 CHINA RAILWAY SCIENCEApril ,2001 文章编号:1001-4632(2001)02-0001-14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沈志云,张卫华,金学松,曾 京,张立民(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Kalker 三维弹性体非Her tz 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所介绍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轮轨关系的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轮轨; 高速; 滚动接触; 蠕滑率/力; 粘着; 脱轨; 波浪型磨损 中图分类号:U21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10-30 作者简介:沈志云(1929—),男,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338150) *本文英文稿已于1999年6月在莫斯科国际重载会议(IHHA '99)上发表。

1 引 言 轮轨系统是列车行走的关键零部件。

列车的牵引、制动、脱轨安全、磨耗和疲劳问题与轮轨滚动接触表面行为有紧密地联系。

由于接触力学和摩擦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轮轨滚动接触的力学行为的了解已经超出K .L .Johnson 、J .J .Kalker 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现在人们能够建立轮轨蠕滑率/力数学模型来满足机车车辆动力学数值仿真的要求。

但许多实际问题,象脱轨、粘着、磨耗和疲劳等问题需要结合许多基础性的学科才能得到解决,其研究关系见图1。

如何结合实际来研究和解决轮轨接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上也具有较高难度。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控制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控制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控制一、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概述高速列车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速、高效、环保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区域承受着巨大的载荷和复杂的应力状态,这导致轮轨材料出现疲劳失效,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1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定义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是指在列车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轮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随着时间的累积,微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失效的现象。

1.2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轮轨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直接影响轮轨的疲劳寿命。

- 列车运行速度: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越高,轮轨接触应力越大,疲劳失效的风险也越高。

- 轮轨接触应力:轮轨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对疲劳失效有直接影响。

- 轮轨几何形状:轮轨的几何形状,如轮缘高度、轮轨截面形状等,会影响接触应力的分布。

- 轨道结构和轨道基础:轨道结构的刚度、轨道基础的稳定性等也会影响轮轨接触应力。

1.3 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控制目标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控制目标主要包括:- 提高轮轨材料的疲劳寿命,延长轮轨的使用寿命。

- 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减少疲劳失效的风险。

- 优化轮轨几何形状,改善轮轨接触应力的分布。

- 改善轨道结构和轨道基础,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控制技术2.1 轮轨材料性能的优化轮轨材料性能的优化是控制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疲劳失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进材料的化学成分、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等方法,可以提高轮轨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硬度,从而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2.2 轮轨接触应力的控制轮轨接触应力的控制是减少疲劳失效风险的关键。

通过优化列车运行速度、调整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等措施,可以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减少疲劳损伤。

高转速、不同法向载荷条件下车轮与钢轨间的滚动摩擦磨损及损伤行为

高转速、不同法向载荷条件下车轮与钢轨间的滚动摩擦磨损及损伤行为

高转速、不同法向载荷条件下车轮与钢轨间的滚动摩擦磨损及损伤行为黄洁;周琰;彭金方;蔡振兵;金学松;朱旻昊【期刊名称】《机械工程材料》【年(卷),期】2016(040)006【摘要】利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转速不同法向载荷(2000,5000,8000 N)条件下,车轮与钢轨(以下简称轮、轨)试样间的滚动摩擦磨损和损伤行为。

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增大,轮、轨试样间滚动摩擦稳定阶段的摩擦因数以及轮、轨试样的磨损量、塑性变形层厚度均逐渐增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轮试样的磨损量大于轨试样的磨损量;轮、轨试样的表面损伤皆表现为典型的滚动接触疲劳特征,并且轮试样的疲劳损伤更严重,表面更易萌生裂纹。

【总页数】5页(P88-92)【作者】黄洁;周琰;彭金方;蔡振兵;金学松;朱旻昊【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7.3【相关文献】1.车轮材料对轮轨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J], 王文健;汪洪;刘启跃2.4种成分车轮钢与U71Mn钢轨钢间的磨损行为 [J], 刘吉华;陈水友;刘启跃3.磷酸盐缓冲液中Ti6Al4V合金在不同法向载荷下的摩擦腐蚀行为 [J], R.YAZDI;H.M.GHASEMI; M.ABEDINI; C.WANG; A.NEVILLE4.不同法向载荷下环氧树脂喷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J], 杨芳儿;张万坤;王遵圣;郝茂德;姚爱国;郑晓华5.磷酸盐缓冲液中Ti6Al4V合金在不同法向载荷下的摩擦腐蚀行为 [J],R.YAZDI;H.M.GHASEMI;M.ABEDINI;C.WANG;A.NEVILLE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轨道振动对轮轨接触压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轨道振动对轮轨接触压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轨道振动对轮轨接触压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金学松;邬平波
【期刊名称】《铁道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轮轨滚动接触振动是产生轮轨噪音、波浪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的主要原因。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全尺寸滚振试验台和原形尺寸单轮对试验装置进行轮轨滚动接触振动对轮轨需滑力影响的试验现象,确定了影响轮轨滚动接触正压力的主要因素。

分析中采用了“集中质量法”对用来模拟轮轨关系的轮/轮物理模型进行了离散,论/轮接触表面的法向变形满足Hertz接触条件。

【总页数】1页(P23)
【作者】金学松;邬平波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0.111
【相关文献】
1.轨道刚度对高速轮轨系统振动噪声的影响 [J], 徐志胜;翟婉明;王其昌
2.轮轨运行状态对轮轨噪声及振动的影响分析 [J], 王自励
3.基于柔性轮轨模型的车轮谐波磨耗对高速轮轨系统振动影响的仿真研究 [J], 胡晓依;侯银庆;宋志坤;成棣;侯茂锐
4.钢轨打磨处理对轮轨型面匹配及轨道振动响应特征影响 [J], 肖乾;高雪山;昌超
5.地铁轮轨耦合不平顺激励对轨道振动影响分析 [J], 马蒙;李明航;谭新宇;曲翔宇;张厚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轮轨关系研究中的力学问题

轮轨关系研究中的力学问题

第 27 卷第 4 期
金学松等: 轮轨关系研究中的力学问题
409
益增多, 耗能大, 空气污染和噪声日趋严重, 航空运输 成本居高不下。而铁路运输的长处又重新被人们认 识。 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现代化高速铁 1964 年 10 月, 路— — —东海新干线, 运营速度为 210 km/h ~ 230 km/h。 这条高速线在几十年的运营中, 吸引了东京至 大 阪 列车运行时间误差低于 1 分钟, 耗能为汽 90% 的乘客, [1] 车的 1/5, 无废气排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 此, 铁路运输尤其高速铁路运输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 重视。近 20 年来, 一些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相继修建了 高速铁 路。现 在 世 界 高 速 铁 路 总 里 程 超 过 5 000 公 [3] [4] 里 。铁路运输另一个发展方向是, 货物重载 。在 高速客运取得成功不久, 世界许多国家发展铁路重载 运输技术。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三 国进行了大规模路网合理化改造和建设, 消除运营壁 垒, 完成一体化进程, 同时开始发展以提高轴重、 加大 列车编组数量为特征的重载技术。通过开行重载单元 列车, 提高运输能力, 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从 1980 年到 1999 年, 重载运输成本降低了 65% , 铁路 货运 在 全 部 货 运 市 场 占 有 份 额 从 37 . 5% 增 加 到 事 故 率 降 低 了 64% 。 40 . 3% , 2000 年 增 加 到 41% , 劳动生产率逐 1973 年澳大利亚采用重载运输技术后, 年提高, 成本逐年下降。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燃油 消耗下降 43% , 每 100 万吨矿石运输所需人力从 30 人 下降到 5 人, 劳动生产率高达 6 000 万吨公里 / 人, 居世 界之首。澳大利亚 BHP 公司开行了总达 99 734 吨重 载列车, 用 8 台机车牵引 682 辆运煤敞车, 全长达 7 300 创造了重载列车世界之最。南非也是采用重载运 m, 输技术的国家之一。其他国家, 如瑞典、 巴西、 挪威、 俄 罗斯和印度在重载铁路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快 速进展。由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迅速, 人口密度剧增, 许多大城市拥挤不堪。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大城市积极 发展轨道交通, 有效缓解许多国家大中城市交通拥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3 卷第 2 期 2 0 0 1 年 4月
铁 道 学 报 JO U RN A L O F T HE CHIN A R AI LW A Y SO CIET Y
V o l. 23 N o. 2 April 2001
文章编号 : 1001-8360( 2001) 02-009217
[11~ 13 ]
1 轮轨滚动接触基本理论的研究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实际是研究轮轨之间相互 反复作用过程中 , 轮轨接触表面和其体内材料疲劳破 坏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无论是理想的均匀轮轨材 料 , 还是带缺陷的轮轨材料 , 它们的力学行为是随轮轨 之间作用力的形式和重复作用的时间而变化的 。 如果 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力学模型和有效的数值方法 , 来 确定轮轨之间作用力的形式和轮轨相对运动之关系 , 并且能考虑到轮轨的真实几何型面、 真实的边界条件 、 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摩擦接触边界条件 (如表面粗糙 度 、不连续的接触表面和温度等 ) , 那么就为解决轮轨 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理论上提供有效的方法。 但这是 相当困难的 , 目前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 ,借助于弹性半 空间理论和 Coulom b 摩擦定律所建立的一系列轮轨 滚动接触蠕滑理论模型 , 已经满足车辆动力学仿真的 要求 , 但不适合用来分析和求解轮轨滚动接触疲劳 问题。 90 年代初 , Kal ker 利用经典弹性力学的余能变 分原理 , 建立了三维弹性体非赫兹理论模型 [6 ] , 即 δ C= δ {∑ [ a= 1, 2 [ 5]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of wheel / rail and its advanced research progress
JIN Xue -song , SHEN Zhi-yun
( Nat ional Traction Power Labo rat ory, South w es t Jiaot ong U niversi t y, Ch engd u 610031, China)
第 2期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93
“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 59338150)”和 “ 轮 轨接触表 面波浪型磨损和 滚动接触疲劳的研 究 ( 59935100)” 的资助 ,全面开展了轮轨关系的理论和试 验研究。据笔者调查和不完全统计 , 近 10年来 , 涉及到 该领域研究内容的文章超过 400多篇 。 将其归纳起来 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 三维弹塑性滚动 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 ,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 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 , 以及轮轨新材料 的研究 。
T a= 1, 2 V
a
T L g λ (L εσ) d T c
∫ [ 2 dεD dε~ g ~ (L λ ε] dA -∫ d p dud A } L p )d
db T du ]dV +
T c
1
A
c
c
ca
( 2)
T
c
A
pa
s. t. d ε = L( Δ) du , du = du x ∈ Aau 式中 , dε 、 db 、d σ和 du 分别表示应变 、 应力、 体积力和 -分别为给定的面力和位移的增 位移的增量 ; d p 和 du 量 ; D 为应力应变关系矩阵 ; λ和 ~ 为控制的参变量 ; λ 带下标 c 的量表示在接触区内的相应物理量 ; g 和 ~ g 表示流动势函数 , 其意义为 : 在物体内表示材料的塑性 流动势面 ,与塑性应变增量各分量有确定的关系 , 在接 触斑内是接触摩擦滑动势函数 , 反映接触质点对滑动 方向。 L( Δ) 为 6 × 3 微分算子矩阵 。 式 ( 2 )在列状态方程的控制下 f ( duc , ~ λ )+ ~ v= 0 x ∈ Aac T~ ~ ~ v λ= 0, ~ v ,λ ≥ 0 f ( dε ,λ )+ v = 0 x ∈ Aa T v λ= 0, v , λ ≥ 0
Abstract : Ro lli ng co ntact f atig ue of w heel and rail system is v ery serio us due to the fi erce actio n bet ween w heel and rail. So f ar , there i s no a ny g ood m ethod to be used to resist i t completely , t he m echa ni sm s of som e phenom ena o f the rolling co ntact f atig ue a re not understoo d yet. Ro lli ng contact f atig ue of wheel and rail no t o nly increases the cost of t racks and vehicles but also th reat en the runni ng saf ety o f railw ay vehicles di rectl y. In thi s paper , t he research prog ress of the ro lli ng co ntact fa ti gue of w heel and rail sy st em are review ed i n detail. T he theo ri es of three-di mensio nal elasti c-plasti c bodies in rolli ng co nt act and thei r numerical m ethods, the numerical methods t o a naly ze mechanisms of the ro lli ng contact f atig ue of w heel / rail and i ts af fecting facto rs, the test result s and t he dev elo pments of wheel /rai l mat erials are di scussed. The m ore than 100 im po rtant science papers publi shed i n recent t en years a re mentio ned. And al so the di recti on o f the further research o n the rolli ng contact of w heel and rail sy st em in the f ut ure i s i ndicated. Keywords: railw ay; v ehicle; w heel / rail; ro lli ng contact; fa tig ue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一直是铁路工业中难以解决的 老问题 。 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措施来阻止和减少它 的危害 , 如研制轮轨新材料 、优化轮轨型面匹配以减少 轮轨接触应力 、以及改善轨道和车辆结构性能来减少 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等 , 但效果不显著。 随着铁路客货 运量的增大和列车速度的提高 ,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所 造成的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 , 尤其是高速 、重载线路 , 情况十分严重 。 它不仅大大增加铁路的运营成本 , 而且 直接危害行车安全 。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主 要为轮轨接触表面剥离 、压溃、龟裂、 波浪形磨损 、轮缘
。 在这些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中 ,考虑了非经
[ 14] [ 16]
典的摩擦接触定律
, 接触表面温度的影响
[17 ]
[15 ]
, 接触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接触冲击大变形 , 但都没有 考虑到接触物体之间滚动行为和由于滚动引起的接触 斑质点对间相对滑动量的改变。 钟万勰利用参变量变 分原理和有限元二次规划法求解了三维弹塑性接触问 题 [18 ]。 他的带参变量三维弹塑性接触系统总势能可表 示为 C= { [2d εD d ε∑∫ 1
S ∫1 2
V
a
ijhk
σij σ hk d Va +
u p dS ] ∫A i i
au

A
ac
[h pz + ( Wf - u′ f) pf] d S } ≤ 0
s. t. d= 0, δ b= 0 ( 1) 式中 , C 表示接触系统余能 ; W ≤ 0 表示系统余能的变 C 分小于等于 0, 接触系统的余能可取得极大值 ; Sijhk 为 弹性常数张量的分量 ; σ ij 为体内应力张量的分量 ; Va ( a -i 分别为接触物 = 1, 2)表示接触物体的体积 ; Aau和 u 体的已知位移边界的面积和位移 ; pi 为边界上的作用 力 ; Aac为接触区域 ; p z 和 pf为接触区上的法向压力和 切向作用力密度 ; h 为接触物体在接触斑处的法向间 隙 ; u′ f为接触物体在接触斑处的质点对间在前时刻的 弹性位移差 ; Wf为质点对间的刚性位移差。显然 , 如式 ( 1 )直接应用于轮轨滚动接触分析 , 则轮轨的边界条 件得到考虑。 为了提高数值分析速度 , Kalker 将轮轨
视为两个弹性半空间 , 忽略轮轨支撑条件的影响 , 并利 用弹性半空间理论中的力 /位 移公式和作用集法及数 学规划法求得了式 ( 1 )的数值解。 其数值结果比任何 赫兹理论的结果精确。 许多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理论的 数值结果 ,进行了轮轨滚动接触强度分析 , 得到了满意 的结果 [7~ 9 ]。 为了使式 ( 1 )适合求解轮轨之间产生共 形滚动接触问题 (轮缘接触 ) ,李自力和 Kal ker 修改了 式 ( 1 ) [ 10] , 其数值结果说明了按集中接触和共形接触 两种方式处理轮缘接触时数值结果的差异 。 到目前为止 , 人们利用有限元、杂交元和边界元方 法建立了弹塑性接触理论模型 , 确定了有效的数值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