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旅游行业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行业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威胁。
在如何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旅游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如何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民俗文化古迹与景点保护民俗文化的关键之一是保护民俗文化古迹与景点。
许多地方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如传统村落、古老庙宇、传统手工艺品等。
旅游行业可以通过资助修复和保护这些古迹与景点,使其能够继续展示当地的独特文化魅力。
此外,旅游行业还可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倡导尊重和保护当地民俗文化。
二、促进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体验旅游行业应该通过提供与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相关的体验活动来促进其传承。
这可以包括民俗表演、传统乐器演奏、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
旅游者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增进对其的认同感和尊重。
同时,这样的体验活动也能够提供经济收益,促进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培养当地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为了实现民俗文化传统的长久延续,旅游行业需要与当地教育机构和社区合作,培养当地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民俗文化传统的讲座和培训班,邀请当地长者和传统艺术家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旅游行业还可以推动在学校课堂上增加相关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当地的民俗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倡导可持续旅游和文化交流可持续旅游是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旅游行业可以通过倡导可持续旅游实践,降低对当地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不良影响,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有效方式。
通过鼓励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互动和碰撞,可以推动当地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体一致认同,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保留,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日渐一体化的今天,保护与传承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民族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源泉,没有民族文化,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地区旅游业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样,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就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
一、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诚如美国著名学者弗克斯(Fox)所言:“旅游业像一把火,它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屋。
”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必须树立“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设计者要明确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开发建设道路、商业设施时,不能破坏民族风貌的标志性地貌、地形,要全力保护原始民居建筑,宗教活动场所,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更要充分保护非物质文化,尊重当地的民族生产、生活习惯。
在保护中开发。
诚然,旅游开发也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了许多冲击和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决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名来限制民族旅游业发展的行为。
保护不是保守,更不是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
我们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应多发掘一些优良的、高尚的、易于教化和传播的风俗。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把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特性、行为偏好的文化广泛传播和推广。
二、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和主体(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对旅游开发的民族地区,首先要保护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如民居,水系、道路等;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要是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习俗礼仪节庆、传统手技艺和与自然及宇宙相关的知识及实践等等。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与传承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座国家文化的丰碑,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的根基。
把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宝藏去发掘,是对自身文化的汲取和丰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二、现代生态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保护1.政策和法律保护国家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保护,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比如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保护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本身的保护,也是对后代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的保护。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承非遗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一些医学大师会通过口述、示范等方式把医学技艺传授给后辈,不断保留和发扬传统医学。
与此同时,非遗在社会传播方面的体现也变得日益重要。
例如耳熟能详的春联、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它们在传播中融合着不同的文化形式,也成为许多文化活动的焦点,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引入到了现代社会中。
3.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应该相互合作,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例如,龙头山的护龙工程,就是一项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的具有创意的工程。
将龙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将其与生态保护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促进了整体的生态保护,也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融合1.科技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得年轻人对它更加感兴趣,并用富有创意性的方式融入到新的文化形式之中,比如在现代游戏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它走向年轻人。
2.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活动,如文化讲座、文化交流等等,促进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交流,逐步传承这样的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它凝聚着历史、民俗、艺术、哲学等诸多方面的智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它帮助我们记住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指引。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2.文化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生态的平衡。
3.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等,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旅游、手工艺、影视等产业的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传统习俗和技艺逐渐消失。
2.文化全球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强势输入,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冲击,使得一些传统价值观和习俗被边缘化。
3.资源流失:一些传统技艺和知识因为缺乏传承而流失,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
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政策支持1.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保护。
2.政策扶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如提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
3.人才培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社会参与1.公众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民间组织参与: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个人共同参与的局面。
3.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保护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
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
然而,旅游的兴起也带来了对目的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
如何平衡旅游的发展与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讨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介绍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文化冲击、游客数量过多、环境破坏等问题。
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二、平衡发展与保护的挑战2.1 保护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影响。
游客的涌入使得文化遗产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传承当地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往往会导致当地文化的演化和改变。
因为一方面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会对当地文化进行改编,以适应市场需求。
然而,这种文化的商业化往往导致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承困难。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原生态的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平衡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策略3.1 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为了平衡旅游的发展与文化的保护,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
通过规划限制游客数量、时间和线路,降低对当地文化遗产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游客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
3.2 加强文化教育与培训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应加强文化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设文化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并传承给下一代。
同时,对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3 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为了更好地平衡发展与保护,地方政府应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是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保护。
通过限制旅游业的规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将部分收益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保护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价值。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地方受到破坏,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
因此,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维护其生态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生态价值。
传统文化常被视为一种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
可以说,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
中国传统孕育了许多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如中医、茶文化、文人墨客赏花诗等等。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各种自然景色也是普遍出现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尊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加速,这些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重视,是维护生态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保障。
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国民也应该紧密团结起来,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 增加生态文化教育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培养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珍视资源的思想和行为。
3. 推广传统文化产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传统文化产品的推广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产品在形式、内容和价值上都能为现代人提供不少启示,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获得更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4.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它却是不断变化的。
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传承创新”。
要发挥传统文化在绿色生态、低碳环保中的积极作用,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过分改变。
要根据现代健康、环保、实用的需求加以发扬光大。
三、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体现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文化自信上。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活化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活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民俗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习惯,包括民间信仰、节庆活动、地方风俗等等。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与传统民俗文化有关的活动逐渐减少,但要想让这些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进行保护和活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民俗文化保护的意义1、弘扬文化传统民间文化是中国久远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各种新兴文化媒介已经慢慢地取代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传承民俗文化和庆典活动,就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2、丰富文化内涵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不多,但保护它就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华夏儿女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
3、促进地方社会和谐民俗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有助于增加地方文化的内涵和色彩,丰富地方社会文化建设,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进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建设。
二、民俗文化保护的方法1、开展民俗文化调查研究针对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取详细的民间知识和传统习惯礼仪,以及传统庆典活动等信息。
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保护和活化传统文化提供重要信息和数据支持。
2、倡导民俗文化传承在当下社会,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我们以倡导为主,让年轻人了解、爱上这些传统民俗文化。
在校园中就可以加强传统文化与名胜古迹教育,希望能够在年轻人中培养爱好者,推动民间文化更深入的普及与传承。
3、举办民俗文化庆典活动在现今活动的大热背景下,各种庆典文化活动的组织已经成为了一项当代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举办各种传统庆典文化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推广和宣传民俗文化,进一步让保护和活化民俗文化成为一种更坚实和可信赖的文化温床。
三、对民间文化与当代文化传承的思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传统民俗文化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在异化的市场经济中,传统文化似乎较难获得发挥的空间,而现代公共空间及相关场所则成为活化民俗文化的最佳选择。
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
旅游管理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承载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旅游管理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期唤起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之意识。
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前提,也是旅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旅游景点开发中,我们应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掌握遗产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内涵。
其次,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最后,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破坏、盗窃和非法贸易等行为。
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传承,只有通过传承才能真正使文化遗产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旅游管理在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学术机构等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加强教育与培训,推动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
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提升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球性的事务,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推动。
旅游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国际间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其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国际合作项目,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最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展览活动,推动各国文化遗产的互鉴与传播。
四、引导旅游行为的文明和自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需要旅游管理的举措,还需要广大游客的积极参与和自觉遵守。
旅游管理中,我们应引导游客形成文明旅游的意识和行为。
首先,加强旅游宣传和教育,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意识。
其次,制定合理的游客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引导游客尊重文化遗产,不破坏或污损文物。
生态旅游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生态旅游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一、生态旅游的定义与意义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意义首先在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避免因旅游业开发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其次在于以生态旅游为媒介,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遗产的涵义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环境中形成、产生和传承下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式,包括旅游文化景点、文化建筑、文物古迹、民间艺术等等。
三、生态旅游与文化遗产的关系生态旅游与文化遗产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承文化遗产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投资建设旅游设施、文化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设施,挖掘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展览等等。
四、文化遗产保护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1.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生态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2. 旅游规划:在生态旅游的旅游规划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发挥其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3. 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保留历史建筑,对开展的旅游活动进行全面的文化考察和展示。
4. 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中引入文化遗产元素,结合文化遗产的故事和历史,设计出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景区、博物馆和研究中心等。
五、文化遗产传承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1. 旅游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教育,培养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意识,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共识。
2. 研究与开发:挖掘和开发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形成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线路和服务。
3. 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人才队伍,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保护和传承互动合作的组合。
4. 文化节日:加强文化节日的作用,在传承中注重表现的阐释和发展,增加文化节日的顺应性和市场性。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活动来推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开发与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保护。
一、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消费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的制作与销售,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与传统的结晶。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 增加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因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前往旅游,这样就能够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防止文化遗产的流失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可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防止其流失。
2. 保护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友谊和互信。
文化传承和保护?
文化传承和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需要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我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三个关键点,带您一起了解文化传承和保护。
一、什么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一种文化从一代人传递到另一代人的过程。
它包括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习俗、知识等方面。
文化传承能够使得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内,感受到同一种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1.文化教育,让人们了解文化文化教育是我们将文化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
通过文化教育,我们可以让人们了解文化的内容和意义,使他们能够认识和理解文化的传统和价值。
当人们了解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便更容易验证和继承。
2.文化产业,创造文化价值文化的传承有时需要借助于经济的力量。
文化产业是一种将文化价值融入到商业化运营中的方式。
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为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二、文化保护的必要性文化保护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特定的措施和方法,使得文化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
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在于,保持文化的持续和完整性,避免文化的消失和破坏。
1.文物修复,保护文化资产文物修复是文化保护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对于受到损坏的文物,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修复和保护是重要的手段。
这样可以保护文物本身的完整性,也保护了文化资产的价值。
2.文化法律,保障文化权益文化法律是指一种针对文化保护的法律条款和规范。
文化法律可以保障文化的权益,保证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
文化法律也可以保证人们能够合理地使用和传承文化,让文化成为我们的共同财富。
三、文化传承和保护需要我们做什么?文化传承和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面列举一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1.将文化传承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和传承文化,让文化得以重生乃至传承。
2.保护文化资产保护文化资产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参观文化景点、购买文化产品等方式,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保护。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 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是两个独立但互相影响的领域,它们的有机结合对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的局面。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意义1. 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活动。
其核心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倡低碳、绿色、循环的旅游方式。
2. 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它通过吸引游客到自然景区观光、户外运动等方式,增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1. 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义与范围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的遗产进行保护、研究和传承的活动。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2.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对于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三、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传统村落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开发传统村落,能够保护村落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同时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2.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旅游开放相结合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保护区内合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能够吸引游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物种,将人们的保护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相结合许多世界遗产地都是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而获得认定。
为了保护这些遗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结合可持续旅游的理念进行开发。
旅游活动要注意对遗产地的尊重和保护,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旅业,即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旅游活动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产业。
它包括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多种形式。
那作为现如今非常火的一个行业,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关系如何呢?接下来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一、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包括了历史遗迹、建筑艺术、民间风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而文旅业的发展就需要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
此外,通过文旅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保护和修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工作的顺利完成。
至此,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皆会因此得到新生。
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文旅业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直接体验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参观故宫可以了解皇家文化,游览古镇可以体验地方民俗,观看京剧可以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等。
而这些亲身的体验要比单纯的文字和图片更能深入人心,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而,文旅业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习惯。
譬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抑或是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以提供给旅客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四、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启蒙方面文旅业不仅是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是教育和文化启蒙的平台。
因此,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更能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形式的教育更具吸引力,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自身对文化自信的坚定。
五、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文旅业的发展应当注重可持续性,确保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以传承民
俗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在这种旅游中,文化保护和传承显得尤
为重要。
首先,文化保护是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基础。
保护民俗文化遗
产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支持。
民俗文化遗产可以是某个民族的服饰、习俗、传统建筑等等。
在保
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保护。
比如,在景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物品管理,防止文物被盗或破坏;或者制定合理的旅游行程,不要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以免对民
俗文化造成潜在危害。
其次,传承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使命。
传承不仅是
将某种文化延续下去,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再创造和发展。
在民俗文
化生态旅游中,应该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民俗文化,
了解其历史、形成背景和内涵。
同样,也要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
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来,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意义,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
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商
业化和文化侵略。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传承文化,而非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
在此背景下,旅游开发者应该注重社会
效益,尊重当地居民和文化遗产,尽量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避
免对文化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文化保护和传承是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
化侵略,努力将旅游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统一起来,促进当地社
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生态旅游如何与当地文化保护相结合
生态旅游如何与当地文化保护相结合在当今社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人们渴望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然而,如何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实现对当地文化的有效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
而当地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历史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忽视了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文化的失真、异化甚至消失,这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要实现生态旅游与当地文化保护的结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这包括其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明白其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珍贵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风格和节日庆典。
对于这些文化元素,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赏和体验,而应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参与他们的生活,以及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当地文化的精髓。
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地居民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他们对于保护自己的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其具备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文化的能力。
比如,可以开展导游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向游客介绍和传播当地文化;进行手工艺培训,使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还可以开展经营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的文化。
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的特点和需求。
避免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保持当地文化的原汁原味。
比如,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可以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风格,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相融合。
旅游业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与作用
旅游业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与作用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除了为人们带来休闲和娱乐的机会,还起到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与作用。
一、激发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理解旅游业作为连接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桥梁,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的机会。
当人们前往一个新的地方旅游时,他们将会面临着新的文化体验,包括传统风俗、艺术表演、历史建筑等。
通过旅游,人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这些文化遗产,还可以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旅游业的存在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理解。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民俗村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和传统,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尊重。
二、促进文化保护的资金来源旅游业的繁荣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许多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这些游客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将一部分旅游收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他们可以投资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设施和人员培训,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和管理。
此外,旅游业的繁荣还可以为当地的手工艺品和传统工艺品提供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旅游业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已有的文化遗产,还可以帮助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参与到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中,比如学习民族舞蹈、参与手工艺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帮助当地居民传承和弘扬他们的传统文化。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提供了平台。
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和吸引人的文化产品。
这种创新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吸引力。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这一关系。
一、传统农耕文化与生态环境农村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传统农耕文化,这是农耕社会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包括耕种技术、农事节令、民俗习惯等。
这些传统文化保留着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依赖,人们通过丰富的农耕文化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二、文化传承与生态技术创新农村文化传承激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与尊重,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
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智慧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推动了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景观保护传统农村文化是农村景观的灵魂,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农村景观。
而农村景观的保护又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景观本身就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通过保护农村景观,我们不仅可以保留传统文化,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四、文化传承与农村生态旅游农村文化传承是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村落、古老庙宇、民俗节庆等文化元素吸引着游客前来感受农村风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而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
五、农业文化与农产品品质农村文化传承对农产品的品质有着深远影响。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人们注重自然生态种植,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理念延续至今,推动了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
六、文化传承与生态意识培养文化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引导。
通过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我们可以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与尊重,树立生态意识,推动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
七、文化传承与生态民俗活动传统的农耕节令、农事习俗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再现和发扬。
通过开展各类生态民俗活动,人们可以重新认识和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促进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关爱。
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
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求增加,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为导向的一种旅游方式。
而文化传承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类的历史与精神文化。
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本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为主导的旅游,将旅游者带到自然环境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这种旅游方式的强调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保护,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能够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其次,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的历史。
本地文化历史的了解对于文化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态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引导游客对本地文化历史进行深入了解,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接受和传承这种文化。
此外,生态旅游还可以推广本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业,而生态旅游又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生态旅游推广了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进而可以推广本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从而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生态旅游还可以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好的支持。
文化传承需要更好的支持手段,而生态旅游可以为文化传承带来更好的支持,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些文化,获得更好的体验。
因此,在生态旅游的支持下,文化传承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旅游方式的强调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保护,可以使生态旅游在文化传承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历史的宝藏,保护和传承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态旅游中注重文化传承,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利用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保护与利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热门之一。
而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文化保护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生态旅游的特点生态旅游指的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这种旅游方式注重游客的自然体验和环境保护,追求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境界。
生态旅游的内容通常包括探险、户外运动、自然保护等方面。
二、文化保护在生态旅游中的意义1、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生态旅游需要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特色。
因此,文化保护的意义就突显出来。
而且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体现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保持自然环境的纯净性生态旅游重在体验自然、领略自然之美,所以环境保护成为了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保护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因为传统的文化遗存通常可以促进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包括餐饮、住宿、娱乐等。
3、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生态旅游注重游客的自然体验和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体验,因此在生态旅游中,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体验感受。
同时,也将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合理结构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三、文化利用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利用可以让游客更好地认识、了解、体验目的地的文化历史,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从而感受到更加鲜明的旅游纪念价值。
另一方面,文化利用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稳定和安定等方面。
四、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旅游的文化保护与利用?1、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文化元素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为旅游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2、强化管理,完善政策法规,鼓励有专业知识和热情的文化学者或从业人员介入文化旅游规划和管理过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稳健发展;3、注重提升文化旅游体验,继承、创新或扩大传统文化遗存的内容,提高游客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4、建立文化旅游平台,为文化旅游提供综合服务,同时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升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文化旅游如何促进非遗保护传承
文化旅游如何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满足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严峻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文化旅游的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化旅游能够为非遗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过去,许多非遗项目仅在特定的地域和社区内传承,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而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各地纷纷将非遗项目纳入旅游线路和景点中。
游客们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亲身观赏到非遗技艺的展示,如传统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戏曲表演等。
例如,在一些古镇古村,游客可以看到民间艺人现场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如木雕、竹编、刺绣等,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表演。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传承动力。
文化旅游能够为非遗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为非遗项目的传承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当非遗项目能够通过旅游市场获得经济回报时,就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之中。
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文化旅游的推广,打开了市场销路,不仅传承者的收入增加了,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
此外,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可以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改善传承条件、开展培训活动、收集整理资料等。
文化旅游能够激发公众对非遗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当游客在旅游中接触到非遗项目,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往往会被深深吸引,并产生对非遗保护的责任感。
这种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比单纯的宣传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例如,游客在参观非遗博物馆、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后,会对非遗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播非遗知识,支持非遗保护工作。
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促使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俗生态旅游的定义,并以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为例,从旅游展演的崭新视角,以“生态”为主题,解读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对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效应。
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开发理念,使其既体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又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旅游展演民俗生态旅游文化保护
一、旅游展演
“旅游展演”借鉴“艺术表演”和“舞台真实”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等。
旅游地文化的展演实际上是对社会态度和社会协商的展示,围绕这些展演的各种话语展示了人们对于认同、政治和社会的态度。
所以,从旅游展演的视角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俗生态旅游
1.民俗的概念。
高丙中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书中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化的生活文化和文化生活。
陶立蟠在《民俗学概论》中认为: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
我们可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情趣
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
2.民俗生态旅游的概念。
由民俗的概念可以知道,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旅游是“人们通过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活动”。
而民俗旅游从性质上说就是文化旅游的一种。
三、天龙屯堡古镇开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 2.天龙屯堡古镇的文化特征。
“明代古风,江淮余韵”8个字是天龙屯堡演绎的文化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语言、建筑、服饰、娱乐(地戏)、饮食习俗等几个方面。
语言:屯堡人的语言经过六百年变迁而未被贵州本土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着自己的江淮母语特征,发音中翘舌音和儿化音很明显,日常口语对话中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和言旨话,显得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建筑:屯堡村寨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并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式样,以石头营造的防御式民居构成了当地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服饰:屯堡妇女独特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坚持古朴俊俏的“凤阳汉装”,长衣大袖、系青丝腰带、穿鞋尖翘起的单钩风头绣花鞋,拔“苦发”,挽圆髻,别银钗玉簪,完整地保存了江淮古风。
地戏:是屯堡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民俗奇观,它与屯堡人亦兵亦农的生
活紧密相连,是屯堡人情感的张扬与寄托。
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的面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饮食:屯堡人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如鸡辣子、腊肉血豆腐、油炸山药块和松糕、枣子糖等。
四、旅游展演视角下的天龙屯堡民俗文化生态旅游
1.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持。
贵州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发展经济而不遗余力挖掘传统文化,由此恢复了许多中断或消失的民俗文化。
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作为激活民间传统文化的“偶然的因素”,许多被遗忘的、消失了的传统习俗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以再生。
2.民族认同感得以凸显和加强。
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给予社区居民更多的机会接触“他者”,通过与“他者”的对比和向“他者”展演自身的文化,认知了自我文化的价值,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的自我认同意识,增加了相互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社区文化由“自在”状态转为“自觉”状态。
正月的天龙屯堡,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值得世人的关注。
3.催生文化和资源保护意识。
文化和资源保护,离不开社区居民。
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地区中的居民,对自身的文化有了自觉意识。
他们对于那些原本在自己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致,开始学习用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逐渐意识到景观保持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4.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得以拓展。
很多人担心虽然通过具体的规划和良好的管理,民俗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对古老文化的保护,但往往会使当地的生活方式逐渐退化,变成了一种商业化的、廉价的、简单
的自我模拟。
但是,从旅游展演的角度来说,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生命力,并不会轻易消失。
无论人类如何选择生活方式,世界如何快速发生变化,传统将一直伴随人类世代延续。
而且,人们为应对旅游的冲击,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和解析,从而形成一些新的传统,拓展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应充分尊重社区的自我选择,相信社区有能力保护自身文化。
五、总结
“旅游展演”视角下的民俗生态旅游并未使原生文化的真实性丧失。
在旅游业的开发中, 形形色色的文化被搬上了舞台。
但我们注意到, 这些文化的基本形式并没有变。
最关键的是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民族情怀和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没有变。
反而通过展演的形式, 许多文化产品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出现了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格局。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应从多方面来看待“旅游展演”和民俗生态旅游的问题。
总之, 要积极地看待旅游展演视角下的民俗生态旅游问题, 把它看作是动态的, 而不是静态的。
这样, 我们就可以开发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特征的、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同时, 还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做出新的思考。
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文化本身的保护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陶立瑜.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