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
对于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老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从现在得到的信息看,今年中考历史涉及范围仍然很广,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重庆历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一共涉及48课的内容,识
记量大。尤其是面对开卷考试这样的形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已不现实,但如果不记忆又无法适应考试,毕竟“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避免学生手“懒”的弊病,尽可能让学生多记忆,力求复习收到实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校都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复习方式、方法和策略。
历史中考复习一般分三轮,即基础知识梳理、专题复习、综合复习及练习。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安排八周时间,大概20课时。每节课复习2-3课内容为宜,内容的选择,建议以主题或是相关联知识为依据。专题复习大概安排三周时间,综合复习及练习安排两周时间。
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的是如何进行三轮复习中的第一轮复习,即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个环节我们从本周开始,大概需要八周时间。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转变观念,纠正误区
提及开卷考试,不少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开卷考就是翻书抄,答案在教材或资料中都能找到,因此就没必要记忆,抄得多就考得好。所以,历史中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我们都清楚,开卷考试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中考的要求和水平,更不是要弱化历史学科考试的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正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但靠说教改变学生的观念,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在正式复习前,我们以开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套中考试题,让学生对开卷考试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到开卷考试绝不等于抄书比赛。也会体会到,如果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考试时,头脑空空,思考空空,连抄书都无从下手,导致试题答案不准确,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试卷,更谈不上取得好成
绩了。从而转变学生观念,使学生明白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的重要性。
二、充分准备,保驾护航
要搞好复习,教材和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首先要求学生尽可能找齐教材,准备好资料。其次是依据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将不属于考试范围的课目折起来,或是用钉书机钉起来,以方便学生学习,也可以在考试是减少翻书的盲目性。
三、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综观历年历史试卷,其立足点就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所以,要搞好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夯实基础,也就是依据教材,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落实。
首先,深研〈〈历史考试大纲》,对照〈〈大纲》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将基础知识分为识记、理解与运用三个层次,从而对教材有个更好的把握,既方便学生分层次进行掌握,也更有针对性。
其次,充分利用好教材,落实好基础知识。这个环节是复习的重点,鉴于学科特点,必须在课堂完成这一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每堂课先明确本堂课复习的课目,课目在教材的页码,属于第几主题,主题名称叫什么,主题中心内容是什么。以九年级下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这部分内容安排一节课,包含10-12课, 共3课内容,位于教材的60-80页,属于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本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的基本进程。
接着展示本堂复习内容目标,使学生对复习内容和要达成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这会提高复习效果。以九年级下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学习目标展示为:识记慕尼黑会议的时间、与会国、内容,二战爆发的重大进程:德国进攻波兰、德国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柏林战役、德国法西斯投降、日本法西斯投降等。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和意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能运用战争留给我们的教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然后,依据这个复习目标,结合手中的资料,让学生将涉及的知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用彩笔在书上进行知识的勾划。这个过程老师不能闲着,应当在教室巡看,发现学生勾划不准确,要及时指正,也方便学生询问。
勾划的同时要务必做好两点:一是标注出勾划的是什么内容,二是标注上A (识记)、B (理解)、C (运用),分别表示该知识点的掌握层次。勾划标注完后,给学生留出一点质疑的时间,以解决勾划中的疑I可,力图使知识的梳理收到最好的效果。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学生背诵,主要由小组来督促,组长检查组员,课代表检查组长,老师随时对所有学生进行抽检,做到层层落实。当然这个环节也是不太容易操作好的,主要障碍就是时间的限制。为避免课堂的枯燥,也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背诵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当堂练,当堂讲。发现问题,马上弥补。
本轮复习,采用“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复习之初,通过“从整体着眼”,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教材。具体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先读目录,分清教材上相应考点属于哪一主题,每个主题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主题有哪几篇课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所谓“从局部入手”,就是在每节课复习前,要求学生从微观上掌握每个知识点。学生详读每篇课文,注意每课有哪些子目,每个子目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子目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文字资料、表格和注解。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哪些历史信息。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在识记中,抓小放大。就是对课本上标明的或是隐含的第一、最、标志着、转折(转折点)等零散而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比如什么是什么、什么成为什么等等的内容,要强化记忆。仍以九年级下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1939年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识记时要细心,重大失败;尽可能忠于教材,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对于一些历史专用术语、名词,不仅要求学生识记,还要书写,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实现准确答题的目的。而教材上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容,像影响、意义、内容等,就不要用太多时间去背,记住标题,做到熟悉就行,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目知道到何处去找就行了。这样有所侧重,才能体现开卷考试的复习特点,学生对于那些老师要求背诵的知识也就会更重视,少一些抵触。
再一个就是练习的选择,一是量不能大,以多数学生能在5、6分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