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20-22章)【圣才出品】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 参考答案 第20章(免费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20章 参考答案1、解答: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经常帐户的顺差和逆差,以及资本帐户的顺差和逆差。
当然,这两个项目也可能出现平衡,但这种情况大多是偶然的。
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 表示,即: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 – 净资本流出或者BP = nx - F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手指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手指差额为零,即BP=0。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理解:个人和企业必须为其在国外的购买而支付。
如果一个人的花费大于他个人的收入,他的赤字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或借款来支持。
与此相类似,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经常帐户赤字,即国外的花费比它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多,那么这一赤字就需要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从国外借款来支持。
而这种资产出售或借款意味着该国出现了资产盈余。
因此,任何经常帐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
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 > 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 < 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2、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给发生变化,则均衡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给达到先的平衡。
从一般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资等。
3、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o y c i g x mc a b ym m y β=+++-=+=+,,,oi g x m 为常数,b 为边际消费倾向,β为边际进口倾向。
则1()1o y a m i g x bβ=-++++- 所以11g yK g b β∂==∂+-4、解答:假定国内经济已经实现平衡,也就是在下面的图1—68中,国内经济已处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A ,但A 点却并不在BP 曲线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一、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答:(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 MV =)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 kY 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b e p M f r r r w y u P=,,,,,式中,M 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答: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是由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
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卢卡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ˆy y P P λ*=+-式中,参数>0γ,ˆP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卢卡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ˆP P=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平时(即ˆ>P P ),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在长期,则总供给曲线为y y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以小注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的或具有重复性的习题(3)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的说明(4)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和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的内容,添加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的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的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的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的理解该节内容的较新发展对宏观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的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的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的范围.(4)对第二十二章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的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的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较新的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12.2 重难点解读一、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说明:由于本章涉及到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点非常少,本章内容并非各类考试考查的重点,纵观各高校考试很少涉及本章内容,故对于本章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即可。
本章无相应的章节习题。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本章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尤其是结合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出题已经成了近年来众多高校命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分值较大的论述题。
所以,建议大家多留意热点经济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并经常思考经济政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学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 /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圣才出品】
却很昂贵。钻石与水的悖论最早出现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里,也称为价值
悖论。
(2)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
定的。①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即 P
MU
。对于水
而言,水源是充足的,其消费量虽大,而边际效用却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由于钻
解:(1)市场的总需求函数为: QD 10028 2P 2800 200P ,市场的总供给函数
为:
QS 1040P 20 200 400P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有 QS QD ,即有:
200 400P 2800 200P 解得:均衡价格 P 5 。 将 P 5 代入总需求函数或总供给函数,可得均衡交易量 Q 1800 。 (2)当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 3 元销售税时,则 Pd Ps 3 。市场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三、水和钻石的悖论
钻石用处小但价格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试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3 / 4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 2006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0 研;山东大学 2011 研]
答:(1)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
四、两种商品都是劣等品的证明
证明:若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只购买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可能都是劣等品。[南 开大学 2003 研;中央财经大学 801 经济学 2007 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研;中南大 学 2011 研]
4 / 4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政府征税的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公式为:e XY=(ΔQ X/ΔP Y)·(P Y/Q X)。
利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小可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表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表明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如果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表明两种商品不相关。
2.显示偏好原理(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答:显示偏好原理提供了消费者最优化模型施加在消费者行为上的约束,如果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原理,则能“构建”出可能产生这种选择的偏好。
一般而言,显示偏好原理包括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X和Y不同,那么,Y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而显示偏好强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且X与Y不同,则Y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
其中,显示偏好强公理是使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与经济模型中的消费者选择相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
3.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答: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又称为最小最大或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形式是W (u1,…,u n)=min{u1,…,u n},其中W是社会福利,u i是指第i个人的效用,这一福利函数说明配置的社会福利唯一地由境况最差的经济行为人的福利决定——这个经济行为人的效用最小。
该函数也体现了罗尔斯对社会福利的看法:政府应当关注经济中那些情况最差的人的生活水平。
4.第三级价格歧视(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答:第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失业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8.1 本章框架结构图失业的描述 失业的分类自然失业率 失业原因的经济学解释失业 失业及相关概念古典失业理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工资刚性的原因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8.2 重难点解读一、失业的描述1.失业及相关概念 通货膨胀的描述 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失业的定义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的定义,“失业(unemployment)”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限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才能认定一个人为失业者。
(2)相关概念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即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2.失业的分类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流动的成本引起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可以看作是摩擦性失业较为极端的形式。
(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繁荣时期下降。
除了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带图详解完整版第二十章习题答案(18)
⾼鸿业主编《西⽅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带图详解完整版第⼆⼗章习题答案(18)第⼆⼗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的产量可以表⽰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成⼈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产函数把⼀个经济中的产出与⽣产要素的投⼊及技术状况联系在⼀起。
设宏观⽣产函数可以表⽰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的劳动量和投⼊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个描述投⼊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资本作为⼀种单独的投⼊写进⽣产函数。
所谓⼈⼒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上的获取收⼊的潜在能⼒的价值,它包括天⽣的能⼒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资本作为⼀种单独投⼊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均资本,y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增长率,δ为折旧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圣才出品】
Y 向递减规律。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数学角度分析: MPC lim C dC ,从数学角度看, MPC 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 Y 0 Y dY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1 本章框架结构图
大萧条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简 单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国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民
收
经济学家的挑战。有关大萧条的基本事实如表 13-1 所示。 表 13-1 大萧条的经济统计
从表 13-1 可以看出,在“大萧条”期间,社会产出水平大幅度下降,失业率增加,经 济陷入紧缩状态。
2.大萧条广受关注的原因 大萧条之所以受到经济学家和经济历史学家的关注,其原因在于: (1)大萧条极大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者永久地改变了政治世界和经济 世界。 (2)大萧条是世界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 20 世纪里所经历的最严重的经济滑坡, 而且全球经济活动衰退的原因和结果的性质仍旧被激烈地争论着。
(4)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事件还会再次发生吗?” (5)有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历,政府在所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很大程度地增加 了,导致了政府和私人部门关系发生根本而长期的变化。在宏观经济范围内,稳定政策的现 代取向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经历中发展而来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线。
图 21-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2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涉及跨期消费的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U c1,c2 或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于是,理
性消费者的问题是在跨期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
maxU c1, c2
s.t.c1
2.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1)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首次提出,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 着消费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总是尽量按照他的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随 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进而调整消费。如果消 费者的行为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变消费,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 走的。 (3)如果消费遵循随机游走方式,那么决策者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政策行为的预期来 影响消费。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如何进行跨
期选择的理论模型,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限制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
蓄方面的选择。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
3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跨期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 1 r ,实际利率的上升将会使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线发
生转动,从而改变跨期最优消费选择。
图 21-3 真实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利率上升) 如图 21-3 所示,原有的跨期预算约束线为 AB ,利率的上升会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初 始禀赋点( y1,y2 )点顺时针旋转到 AB ,变得更陡峭,从而影响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消费 决策。随着利率的上升,最优消费组合由 E0 点移动到 E1 点,即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消 费增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引论)【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20.1 本章框架结构图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演变
经济周期的解释
乘数—加速数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20.2 重难点解读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指经济的总量,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的程度。
(1)总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总产量。
(2)人均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
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图形分析中,纵轴都用y 表示)。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而生产要素的增加可分为资本增加和劳动增加。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 AF N K = ①
式中,Y 、N 和K 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表示经济的技术状况,又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①式可得: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 式中,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②式可以整理为:
N K MP MP Y A N K Y Y Y A ∆∆=⨯∆+⨯∆+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 ⎪ ⎪⎝⎭⎝⎭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
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因此,表达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
N MP N Y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
表达式K MP K Y
⨯是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资本份额,并记其为β。
方程③可写为: Y N K A Y N K A
αβ∆∆∆∆=⨯+⨯+ ④ 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由方程式④可得:
A Y N K A Y N K
αβ∆∆∆∆=−⨯−⨯ ⑤ ⑤式表示,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由于这一原因,表达式A A
∆有时被称为索洛余量,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可设想这种商品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5)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s 为储蓄率。
2.模型推导
(1)索洛模型中的生产
在索洛模型中,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 生产函数)进行分析。
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C-D 生产函数的函数形式为:
()1=Y F K N K N αα−=,
由C-D 生产函数,可得:
=Y K N K N F N N N N N ⎛⎫⎛⎫⎛⎫= ⎪ ⎪ ⎪⎝⎭⎝⎭⎝⎭
, 用y 表示人均产量,即Y y N =,k 表示人均资本,即K k N
=,则生产函数可简化为: ()y f k k α==
如图20-1所示,生产函数()y f k =体现了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出也不断增加,但增加量越来越小。
图20-1 人均生产函数
(2)索洛模型中的消费和储蓄
当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就处于稳定状态。
结合生产函数()y f k k α==,要使人均产出不变,人均资本应保持不变。
人均资本受到储蓄(形成新资本)和必需的投资(使得资本数额损耗)两种因素的影响。
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
一方面资本用于配备新工人,即nk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是恒定的;一方面资本用于资本的折旧,即k δ,其中δ表示折旧率,为外生的。
因此,必需的投资为()n k δ+。
根据分析,可得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sf k n k δ∆=−+
该式即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n k δ+称为资本广化;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3.稳态分析
(1)稳态的含义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即k 和y 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2)稳态的条件
当()()sf k n k δ<+时,k ∆<0,人均资本量减少;
当()()sf k n k δ>+时,k ∆>0,人均资本量增加,被称为资本深化;
当()()sf k n k δ=+时,k ∆=0,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
因此,要实现稳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sf k n k δ=+
如图20-2所示,无论经济体的初始人均资本存量是多少,最终都会收敛到A k ,人均资
本存量保持不变,将该点称为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即图20-2中的A 点。
图20-2 经济增长的稳态
稳态意味着人均收入y 和人均资本k 的值固定,但由于经济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为n ,所以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并且增长率均为n ,即
Y N K n Y N K
∆∆∆===,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
4.储蓄率与经济增长
(1)在稳定状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及增长速度
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由y k α=和()sy n k δ=+可得:
11A s k n αδ−⎛⎫= ⎪+⎝⎭
1A s y n ααδ−⎛⎫= ⎪+⎝⎭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
相反,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
当经济处于稳态时,
k 和y 都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率为n 。
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仅靠物资资本积累并不能够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这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
键结论。
(2)储蓄率的增加
图20-3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如图20-3所示,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
假定经济活动主体一次性把储蓄率从s提高到S',形成新的稳态为C'。
可以看出,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
即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换句话来说,提高储蓄率将带来短期增长,但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图20-4 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