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说课课件ppt
设计意图 减小学生对农业的陌生感, 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 入课堂
导入 热身
一.农业概述 1.概念 2.分类 3.区位 位置(where) 因素(why)
教学方法 谈话式讲授
设计意图
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案例探 究铺垫知识基础。
导入 热身 环节一
自主学习:从不同的材料分析影响南山荔枝分布 的不同区位因素。
“一亩田”是专业的、供应,查询实时更新的价格信息,并可以直接参与交 易下单,通过地图定位,查看距离最近的供求信息。
思考:材料中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
导入 热身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农业新闻材料,引 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 变化。
导入 热身 环节一
材料5:反映出的区位因素是技___术__、___交__通___
荔枝“天生娇气”,不易保存,因此品质下降很 快,货架寿命极短。作为国有大型农场,南山西 丽果场拥有完善的采后加工设施和冷库,加之专 业的物流运输队伍通过飞机、货船等运往日本、 欧盟等国家地区,为“南山荔枝”打开了通往世 界的道路。
课标
学情
自一然、区教位学因目素标
教材
结构:承上启下 内容:呼应课标
教学 目标
学情
课标
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变化
自一然、区教位学因目素标
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布局
教材
教学 目标
课标
知识: 零散的农业知识
学情 能力:可认知、推理和自
学,不知分析思路 情意:陌生,缺乏农业理念
C.交通运输题的便型捷丰富,D.由城易市居到民难收入增加
自四然、区板位书因、素亮点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覃塘毛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了解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加强课堂讲解,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分类。
2.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查看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组织课后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如下:
1.针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覃塘毛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标题为“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覃塘毛尖说课稿”。本章节是农业地理部分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认识,又为后续学习农业发展策略打下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以覃塘毛尖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对农业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说,我会通过讲授和概念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分析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能够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2)讲授环节:通过讲解和概念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主要区位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3)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能够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归纳总结环节: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尊重。
三、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这些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说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评分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我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1、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念,推动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作为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条件和趋势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进而为我们分析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方法;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2.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PPT;2. 教学素材: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自主探究(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思考。
2. 课堂讲授(25分钟)(1)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例如土地、气候、水资源、交通、市场等。
(2)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例如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要求逐渐降低,农业生产向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片平原地区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等。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数据和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例如土地资源的减少导致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适应和调整等。
3. 提问互动(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例如:你觉得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简要概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
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个课题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当中的一个内容。
本课时主要讲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实行说课。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所以,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局部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本节课内容主题是农业,高一1班为珍珠班,都来自于农村地区,对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很理解,生源地又不同,分别来自兰州地区、舟曲、临潭、卓尼。
生源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存有明显差异,人人都能够参与。
3.教学三维目标本课题依据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农业区位的概念;记住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b.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不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水平。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目标确定之后,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将此确定为难点的原因是这个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4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重点与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
主要采用了图导图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总结归纳法四、设计思想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五、教学程序:教学纲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以朱总理提出的“三农”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②社会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2、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幅地理景观图,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1.1.1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1.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1.1.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1.3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三、教学内容3.1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3.1.2 社会经济因素:介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对农业的影响。
3.1.3 技术因素: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1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2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5.2.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展开编写,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结构进行编写,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6.1.2 地图和图表6.1.3 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6.2.1 笔记本和笔6.2.2 地图和图表6.2.3 调查表和研究报告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7.1.1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7.1.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7.1.3 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7.2 讲解知识点7.2.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會经济因素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地图和数据分析法:运用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农业的各类因素;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案例进行讲解;4.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5. 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六、案例分析: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1. 通过地图展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2. 分析影响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水资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销售渠道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设施、运输成本、物流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1. 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有关,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本节讲述回答了产业区位因素的两个问题: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入手,进而讲述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最后讲述农业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两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活动教学,在课后设计了“自学窗”。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
新课改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省说课大赛一等奖)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以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将农业区位的学习落实到具体详实的区域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科特色明显,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本校高一绝大多数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生产活动知之甚少,虽然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关键问题的设定,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思维过程,培养学习能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1、通过对库尔勒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分析,归纳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方法,增强区域认知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够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农业的发展、变化。
4、通过案例分析,能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政策。
5、通过对家乡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地理实践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
慕岩教师选择“农业区位因素〃一节进展了交流。
会后我们以本课题的说课稿为载体,对“案例教学〃进展了深入的学习和深刻的反思。
近几年,银川市的各学校积极开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实践。
以下的说课稿主要结合“先教后学,以教诲学(学生不能学一一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一一针对学生的问题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根底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总体的影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农业区位进展选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为了到达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能够分析各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程度,农业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最终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
这一局部内容以必修1内容为根底,又为必修3的学习奠定根底。
这一章涉及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人类最根本的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严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表达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
本章内容从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
本节包括三局部内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的根底,是本节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正文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为题,呈现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呈现中例举了大量的朱例。
说课稿农业区位因素
说课稿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农业区位因素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农业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之一,是本书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应用价值较高,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这部分知识是为学习工业、交通区位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判断某材料图片中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探讨,感受不同的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体会地理学习的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总结归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3、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基础,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会判断某材料图片中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难点:结合图表材料,分析出相关区位因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说学情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2、生活经验:学生们居住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是农产品的消费者。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三、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分析3、总结归纳法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内容主要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的规划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2)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要农民综合考虑每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
技能目标:(1)学会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2)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寻找和运用资料,对家乡农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巩固基本理论,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农业区位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二、说教法主要利用寻思—-点拨式教学模式:1、实例导思(利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的启发);2、引议释疑(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点拨提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使学生思路开通,学习顺利进行)4、综合运用(如何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学法案例探究式学法: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利用选择图片中哪些属于农业来复习农业的概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教材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节课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农业区位因素内容又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及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记住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分析和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因地制宜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等,理解和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逐步建立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幅图的差异和原因引出农业区位概念: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设问:那么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读图分析]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有四块地,准备分别发展乳牛、花卉、小麦和水果生产,从影响农业类型的区位因素考虑,应该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逐字稿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是X号考生!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中第一部分的知识。
本节知识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 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问题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说课课件ppt
导入 热身 环节一 环节二
共同寻找:小组讨论判断下列农业现象的主导因 素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新疆哈密瓜特别甜; 3.深圳郊区的光明农场生产牛奶、肉类等农产品; 4.冬季,在北京能吃到海南的蔬菜; 5.江西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 6.河套平原能发展灌溉农业。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导入 热身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巩固升华
1.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种植葡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体验自主探究的过 程,训练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理念。
自二然、区教位法因学素法
1. 理念:
引导、帮助
学生
教师
促进
2. 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自三然、区教位学因过素程 课时安排
自一然、区教位学因目素标
1. 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变化 2. 难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布局
突破 策略
从本土品牌农产品“南山荔枝”的案例入手, 在同一主题的材料中进行各因素的分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主体地位。
自一然、区教位学因目素标
3.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结合材料,能判断出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和变化;
提出问题:为何南山荔枝农业分布 独具地理特色?
设计意图 减小学生对农业的陌生感, 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 入课堂
导入 热身
一.农业概述 1.概念 2.分类 3.区位 位置(设计意图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problem-solving ability。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各小组的观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重点知识点。
3.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章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这些都是由农业区位因素所决定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区位因素,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农业技术进步等。
4.运用实例阐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分析案例,总结本小组的观点。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3-2-1农业区位因素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3-2-1农业区位因素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范例。
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2、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
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农业区位因素,才能理解和掌握农业的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也是高考中简答题分析题的答题要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农业方面的知识体验很少。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生,应该说学习农业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当前的现实是,农村的孩子对待农业也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
对于这种现状,作为教师,不用着急讲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先丰富学生的农业知识,尤其是各种作物的习性。
2、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
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目标导学法、实例导思法、引议释疑法、点拨破难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
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说教法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
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业的概念,接着说:“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图片法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之前的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也与本节课联系紧密。
环节二:新课讲授在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含“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的变化”四个知
识点。
1.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含义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后可以知道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我会顺势提问: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农业区位因素我会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
【地形】(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
【土壤】(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
【市场】(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
【交通】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回答完后,我会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学生易于理解,体现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农业区位的选择【活动探究法】全班学生分为三大活动小组,分别完成课本43页的三个活动题,讨论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