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新教材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中案例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浅显的看法,以期能够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意义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情境创设者,教学方向的指导者,学生分析研究的组织者,案例学习的点评者,真正起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案例情境的体验者,案例分析、讨论的研究者,真正起到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者作用。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教”与“学”都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进行探索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二)推动学生地理思维。学生抓住案例的核心内容,探索地理的本质特征,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有利用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四)体现教与学的统一。师生互动,教学同步。学生进入问题

情境,使用案例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探究性案例,对思考问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己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作能力。

4、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

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5、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过程

1、注意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其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开放体系。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

2、课堂上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

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内容扩展。分析案例的过程一般老师都调控组织得较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挖掘案例所反映的原理。但一定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概括、总结、提升和扩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突破案例自身的限制,以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如以长江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让学生掌握从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人文因素等角度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海河、恒河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分析海河,恒河的洪涝问题,治理措施等。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例:关于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如案例:隆昌县古宇湖有一大片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了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成大型休闲旅游度假村,消息传出,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希望将来可以到度假村工作。但也有人为该湿地的命运担忧,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吴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角色的

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实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案例与普遍原理的有机结合

案例毕竟是对某一事件的叙述,其展现的信息对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对地理事物可能缺乏整体的说明,使学生在某一案例上形成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做到案例与普遍原理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在选编案例的时候,应先明确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原理,尽量

去选择较全面的案例;另外,教师要重视案例讨论后的小结。教师的小结虽然不是一种权威性的结论,但在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案例中基本原理的概括与提取,往往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使其认识进一步趋于完整、深化。

2.正确认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在地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组织者。课前,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初步安排好讨论中分析案例的顺序,并对讨论中所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估计;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尤其要注意讨论的效率,尽可能按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

(2)引导者。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关键要在于教师的引导程度。要当好引导者,教师必须完全掌握案例中所展示的全部事实和更详细的相关材料,深入研究教学参考书的建议,以保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接触案例中的疑点,启发学生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尽可能让学生发言和做出决定。特别是在讨论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继续思考和改进观点,使其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协调者。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尽量让学生个人或小组保证有相应的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出现不同意见、争论的时候,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需要在不同意见间进行协调,促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观点,对各种意见进行选择,并逐步达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