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浅析艺术创作中“情”与“理”的关系

义 的艺术创 作 , 任何 艺术 的发展 , 其根本
都是各种形 态的契合体 , 艺术 的创作过程 也就 是对现 实 的审美认识 与对 审美认识 的表现 过程 。 在 艺术创 作 中 , 如何将 自身 的情感通 过艺术方式表达 出来 , 怎样 将“ 情” 与“ 理” 完美 结合 , 是 艺术创作和探 索中的一个重 要问题 。
偶, 打动不 了观者 , 引起不 了共 鸣, 也没有
生 动感 人 可 言 了。
结语
在创作过程 中, 各种艺术实践 的手法
运用都是理性的反射, 艺术 家 由此 寻 找 自
与精神 面貌 的不 同, 也会使其在接受艺术
家感 情传递 的过程 中产 生不 同的心理 感 受。很 多人 在欣 赏达理 解其情感 和精 神。创作 中选择
感 兴趣 的题 材 , 融合 自身的情感 , 可 以集 成传 统 的手法 , 学 习借 鉴 , 也可 以在创作
过 程 中匠心独运地使 用创 新 的方 法打破
常规。 艺术风格 的形成是 艺术家 成熟 的 标 志, 同时也是展现艺术家 自身特 点和个
① 王宏 建. 艺 术概 论. 文 化 艺 术 出版 社
2 0 1 0 .
唐朝 以胖 为美, 我们可 以从 当时的美术作 品中发现这 一审美倾 向, 如, 周防的《 簪花
仕 女 图》 中人 物都是身 体丰 盈, 作 品用 笔 细腻 、 简约 。而到后来 的清朝 直至如今 ,
人 情感 的重要部分 。创作 者 内心 的复杂
1 . 艺 术 接 受 的 过 程 空 间性 差 异
二、 创作 之“ 理”
在 艺术创作 中, 接 受者 一方面进行着 不 自觉 的再 创作 , 另一方面 , 创作 者需要
艺术创作中理智与情感的变奏分析-艺术创作论文-艺术论文

艺术创作中理智与情感的变奏分析-艺术创作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艺术创作是高度个性,极为复杂的精神劳动。
艺术创作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和冲突,艺术家则总是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时而情感占据上风,时而理智压倒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的不断的较衡中,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的精彩,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艺术作品的几近完美,情感的升华和创造者智慧的传达。
关键词:艺术创作;理智;情感;艺术艺术是一种意象化的活动和审美传达的过程,它来源于生活,不但是社会生活中人的体验、反映与创造,还是高于生活的。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词句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同样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①”可见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艺术创作也不是无所秉承和无所顾忌,它也是需要利用规律和技巧来更好的表达出所想所向,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与加工。
一、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艺术尽管有的时候令人难以捉摸,很深奥,却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艺术就像人心,有的时候会不符合逻辑。
正因为情感的作用,艺术才显得如此丰富。
《毛诗序》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书法理论中有“ 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②。
”情感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必备的特性之一。
春暖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花残月缺使人产生惆怅的情感。
人们带着希望与绝望,欢乐与愉快,爱怜与厌恶的不同心情去反映所闻所见和发现。
这种反映,反映了社会生活,反映了多彩缤纷的自然,就必然会带有感情。
情感是艺术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也是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必备特性之一。
中国艺术创作中自古便有“情”的存在,处处有“情”的表达。
“寄情于景”更是许多艺术作品在创作中的一种手法。
理智与感性的艺术平衡

理智与感性的艺术平衡在人类的生活中,理智和感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属性,然而,这两者的平衡却是创造艺术的基石。
理智代表着人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而感性则表达着情感和直觉。
在艺术创作中,这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引领着人们进入美的世界。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而这个触动往往源自创作者的感性表达。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作品,都需要倾注创作者的情感和直觉。
感性的表达使作品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度,能够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
例如,梵高的《星夜》中,他运用了丰富多彩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与痛苦。
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会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冲击,与梵高产生共鸣。
然而,单纯的感性表达也会导致作品缺乏内在的力量和思考。
这时,理智的作用进入了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给予作品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理智能够帮助艺术家思考作品的结构、主题和表达方式。
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反思,艺术家能够将个人感性的表达与大众思考的需求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普适性和影响力。
例如,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数学和逻辑来构建作品的结构和和谐感,使音乐旋律更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理智与感性的平衡需要艺术家的自觉和努力。
艺术家们需要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自己的情感和直觉,并通过创作将其转化为作品的形式。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保持理智的思考和反思,审视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的要求。
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同时发挥自己左脑和右脑的思维能力,寻找平衡。
只有在理智与感性的相互作用下,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和进步。
对于观众来说,理智与感性的平衡也是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关键。
在欣赏作品时,观众需要用感性的心灵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需要用理性的思考去解读作品的含义和目的。
通过理性的思维和分析,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在思想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理智和感性相互结合,使观众与艺术作品形成了更加深入的对话。
综上所述,理智与感性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寄情于理的意思

寄情于理的意思
寄情于理,也叫做寓情于理,是一种将情感与理性相互融合的表达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情感与理性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
通过具体的审美形象,如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相互交织的表达方式,来揭示具有深刻意蕴的主题。
这种方式用富有思辨的力量引人深思,让人在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理性的启示和思考。
寄情于理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理性的表达。
它要求作者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要注重理性思维的运用,让情感与理性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读者在情感体验上得到满足,更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寄情于理的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
例如,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人物和情节,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刻意蕴。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色彩、线条、形态等元素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在文化传承中,寄情于理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寄情于理是一种将情感与理性相互融合的表达方式,它不仅能够让读者在情感体验上得到满足,更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寄情于理的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刻意蕴。
绘画艺术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探析

绘画艺术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探析摘要:在绘画艺术中,一幅幅动人的画作来源于感性与理性情感的交织。
感性使得作品有了灵魂,理性给了作品以恰当的表达方式,艺术在这感性加理性的思索中不断地成长、升华。
本文主要介绍绘画艺术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绘画;艺术;感性;理性;情感;Abstract: In the art of painting, depicting the moving paintings from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emotions intertwined. Sensibility makes the work with the soul, the rational to work in an appropriate way, art continues to grow, sublimation emotional plus rational think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emotional content in the art of painting.Keywords painting; art; emotional; reason; emotion;引言艺术世界更多需要的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入和哲学沉思。
西方近代美学家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暗示了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的理念或精神赋予了它。
,中国艺术的真实观,要求的是艺术家情感真诚以及艺术描写对象与人情感的相符合。
在艺术创作中,绘画技巧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表现,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
“情感”本身就是人的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
因此,绘画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把内在情感呈现出来以供观众感受和认识的形式。
1、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艺术是一种情感系统, 正是产生优美形式的温床” , 这是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对艺术的定义。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创造出来的语言,它能够传递出人们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艺术作品往往是一种具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表达。
今天,我想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
首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直接驱动着作品的灵魂。
一个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经验、情感以及观察和思考,将内在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情感会被转化为作品的形式,进而作品传递出来,观众们感受到的就是这种情感。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他在创作时都是以自己的天地为参照的,他的作品背后透露出的是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这种敬畏是一种内在的情感。
因此,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由艺术家自身的经验和感受所驱动,感受的深度和个人特点会导致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艺术家眼里饱含着不同的情感。
其次,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是其内在价值的体现。
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现实和人生本质思考的结果。
比如,小说《百年孤独》中哥伦比亚镇的设定,反映出作者马尔克斯的反对美国对拉美的霸权和强加的现代化理念。
同样,来自贝聿铭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就传递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思考和对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的权衡。
因此,艺术作品中的思想与内在价值是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呈现而体现出来的。
然后,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往往是相互交织的。
如同一座雕塑之于金属、石头和石膏,一幅绘画之于颜料和画布,艺术家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需要使这些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支持和融合。
因此,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是相互交织的。
艺术家的情感驱动着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而思想又深刻地塑造着艺术家的情感,使创作充满着生命和活力。
最后,在探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是在其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上,也在于其行使的功能和效果。
比如,在国画中,绘制的不仅是物象,还有表现形态、表现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内在价值。
艺术家通过描绘出的万物形象和气韵,引人情感、启人思考,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活动。
理智与情感理智与感性的碰撞与平衡

理智与情感理智与感性的碰撞与平衡理智与情感:理智与感性的碰撞与平衡人类作为情感与理性并存的生物,无论是在个体生活还是社会互动中,都面临着理智与感性的碰撞与平衡。
理智与情感之间的较量和融合,既是个体内心的较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理智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并阐述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一、理性与感性的界限理性和感性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理性是指通过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来处理问题,追求客观、精确和合理。
而感性则强调对情感、直觉和直观经验的依赖,更注重主观感受和审美价值。
在一般情况下,理性和感性并无严格的界限,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二、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在日常生活中,理性和感性常常产生碰撞。
在面临抉择时,理性倾向于依靠事实、数据和逻辑来判断和决策,而感性则依赖于直觉、情感和人际关系等。
例如,在选购商品时,理性会让我们侧重于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客观指标,而感性则会让我们更关注产品的外观、品牌、口碑等主观感受。
这种碰撞常常使人左右为难,难以做出明确的选择。
三、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平衡理智与情感,是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明确感性的主导地位,合理利用理性。
感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需求,倾听内心需求是满足自身情感的前提。
而理性则可以给予人类智慧的引导,辅助合理决策。
其次,保持平衡是关键。
既不偏激地追求纯粹的理智,也不盲目地沉溺于感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释放相辅相成。
最后,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以及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更好地实现理智与感性的平衡。
四、理智与情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不同领域,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有着各自的应用方式。
在科学研究领域,理性的思维和分析是基础。
科学家需要依靠理性处理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并做出科学推理。
然而,感性的灵感和直观也是科学创新的源泉,它们常常在科学家的思考过程中发挥作用。
感性与理性在文学中的冲突

感性与理性在文学中的冲突文学是一种美学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创作者的感性和理性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感性和理性往往处于一种冲突之中,这一冲突反映了创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不同理解。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交互作用,也是文学生动不息的源泉。
感性是文学灵魂的体现,它是文学创作的根本,也是创新和突破的源泉。
感性可以使诗人的灵魂达到与自然界一体的状态,启发诗人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感性启发诗人的创作,使人们更加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也更能唤起读者对于诗歌内容的共鸣。
感性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它赋予文学作品深厚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然而,感性并非完全可以代替理性。
理性的体现是在文学创作时作为一种研究和思考的工具,理性思维与创造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呈现文学作品。
理性的思考可以使创作者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数字性。
理性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涵盖更多层次的内容,使作品更加细腻和深刻。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并不只是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对抗,更是理性思维和感性创作的压力和撮合。
在文学创作中,把握好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创作者思考的难点。
古咏名《君子之交淡如水》流传至今,恰是因为古时人历经劫难后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最后明白人的本质其实很朴素,没有必要時刻保持高压状态,或像现代社会那样利令智昏。
恰恰是这一朴素的内心状态,最能资磁恰当的目睹事件发生的真实状态,无需层层遮掩,使人的思考更加深入。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感性和理性相辅相成,两者的平衡关系的落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以情感为先导,在创造的过程中把握感觉,挖掘情感,用心感受。
第二,理性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作用,理性的思考可以为感性创作的突破提供思维的指导。
第三,要在作品中灵活运用感性和理性,结合创作者自身情感和时代特点,创造更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是文学生动不息的源泉,在感性和理性的互动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理智与情感对艺术构思的作用

理智与情感对艺术构思的作用1 理智与情感:艺术构思的两个方面艺术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方式之一。
不同于科学的严谨和逻辑,艺术更倾向于借助情感和感性手段来构建作品,并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然而,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却不仅仅是情感倾泻,同时需要理智的思考和策略。
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都是艺术构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互动作用,才能创造出有力的艺术作品。
2 理智:艺术构思的基础理智是指我们基于推理、逻辑和经验的思考能力。
艺术构思需要理智的考量和策略,才能确保作品的逻辑合理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绘画中,一幅作品的色彩搭配、构图和造型需要考虑到色彩理论、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知识,才能创造出形象美观且真实可信的画面。
又如,在音乐中,作曲家需要考虑到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相互作用,才能造就出和谐的曲子。
理智的思考并不是简单地依赖规则和技巧,更需要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构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从科学和技术中获得灵感和理念,运用创新思维把它们应用到艺术作品中。
艺术作品通过理智的思考,并结合艺术家想表达的信息,创造出完整且有意义的作品。
3 情感:艺术构思的灵魂情感是艺术构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家通过情感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的表达渠道有很多,可以是色彩、音乐、形象、文学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一位画家的作品,不仅仅是靠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更需要表现出自己对艺术的热情和内心情感。
这样的作品才会掀起更深层次和广泛的共鸣,使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后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
4 理智与情感的互动作用理智和情感是艺术构思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作用,才能营造出表达深度和意义的艺术作品。
在构思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智和情感互相补充。
理智的思考可以完善从情感中发掘出的灵感,更好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而情感的表达,也可以为理性思考提供新的方向和灵感,并使构思的过程更富有创造力。
在实际操作中,艺术家需要结合理智和情感,在艺术作品中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

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在创作中,情感和理性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时候相对矛盾的方面。
情感是创作的力量源泉,它能够赋予作品情感共鸣和生命力。
然而,过于情绪化的表达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逻辑混乱,使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是一项重要的技巧,本文将就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进行探讨。
一、认清创作目标与受众需求在进行创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标和作品的受众需求。
如果创作的目标是要传达某种理性的思想或者提供客观的信息,那么在表达时应该以理性为重,用客观的语言进行描述。
而如果创作的目标是要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那么情感的表达和渲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创作中常用的情感表达工具,可以有效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但使用修辞手法时需注意不要过度夸张,以免影响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表达情感时,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夸张的形容词等手法,来营造氛围和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在表达理性思考时,可以运用事实、数据、逻辑等的有力支撑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三、整体结构的把控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性并非完全分离,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整篇作品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让情感与理性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结核心观点并引发情感共鸣,然后逐一展开分论点,最后再回到总结,并再次唤起情感。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情感与理性可以相互呼应,达到平衡的效果。
四、审慎选择词语和语气创作中的词语和语气选择对情感与理性的表达至关重要。
在表达情感时,词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动词,以及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带有过于主观情感的词汇,以免给读者留下片面或者极端的印象。
在表达理性思考时,应该选择一些客观中性的词汇,用冷静的语气进行陈述,以避免过度渲染情感而影响读者对理性观点的接受。
五、借鉴经典作品和多角度思考为了更好地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典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器乐演奏中二度创造的理智因素与感情因素浅析

器乐演奏中二度创造的理智因素与感情因素浅析在器乐演奏中,二度创造是指音乐家在演奏过程中对乐曲进行创新和演绎,使其具有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表达。
二度创造既包括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也融入了情感的投入和体验。
理性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既有交融又有独立存在的因素。
在器乐演奏中,理智因素体现为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和分析。
音乐家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调性、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涵和意义。
理智的分析也使其能够更好地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和演奏的技巧要求,保持演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理性的思考还能够帮助音乐家确定自己的表演目标和风格,为二度创造提供指导。
与理智因素相对应的是感情因素,它体现了音乐家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投入和体验。
在演奏过程中,音乐家通过对乐曲的情感理解和体验,使自己产生共鸣并传达给观众。
音乐家的个人情感和表达能力在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和有感染力。
感情因素最直接地影响着音乐演奏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使演奏变得更加真实和动人。
在二度创造中,理智因素和感情因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指导和支持着情感的投入和表达,而情感的投入和表达又使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更加深入和充实。
当音乐家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时,他们的演奏会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
在理智因素和感情因素中,音乐家需要保持平衡和适度。
过分强调理性,可能使演奏过于机械和呆板,缺乏情感的表达和生动性;过分强调感情,可能导致演奏的不稳定和不准确,影响音乐作品的原始意图。
音乐家需要在演奏中找到理性和感情的平衡点,既能够理解和传达作品的内涵,又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论绘画艺术作品创作中理性的重要性

论绘画艺术作品创作中理性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1-11-17T08:52:39.68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18期作者:钟冉[导读] 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确实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理性在艺术创造性中的作用。
钟冉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摘要: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确实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理性在艺术创造性中的作用。
正如感性思维是科学创造性中的实在因素一样,理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创造中的实在因素。
抬高感性而忽视理性,与抬高理性而压抑感性一样都是偏颇的。
感性和理性在艺术的创造性中都发挥着必要的作用。
关键词:理性感性塞尚梵高希腊艺术某些流派认为艺术便是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暴露人在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认为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
他们认为这样便是真正的艺术和自由。
真的是这样吗?艺术仅仅是简单的情感宣泄吗?事实上艺术很多时候像一只漫游的轻舟,徘徊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两岸之间,它总是不拒绝任何一方而完满地拥有双方,而艺术家在创造过程需要两者的辅佐,左右逢源。
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确实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理性在艺术创造性中的作用。
正如感性思维是科学创造性中的实在因素一样,理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创造中的实在因素。
一、非理性笔触与理性尽管近现代不乏非理性思潮、创作现象的强烈冲击,但是它们都没有对理性形成根本性的颠覆。
可以说,非理性背后,隐藏着对于理性的召唤和复归心态。
非理性现象的有趣之点是,几乎每一个高扬非理性旗帜的艺术家在思维形态上都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人类的理性崇拜一直决定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观念、价值判断乃至审美判断。
理性崇拜衍化在艺术方面,表现为一方面人以理性为法则创造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人以理性为标准衡量艺术作品。
无论从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来看,理性崇拜形成了对艺术价值的客观影响和调节机制。
无论是西方17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还是近现代的标举非理性主义大旗的艺术,其实均是理性崇拜的不同方式。
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

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情感与理性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情感带来创作的灵感和共鸣,而理性则给予作品逻辑和思考的深度。
如何平衡这两者的表达,是每位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创作中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情感和理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情感和理性的概念。
情感是人类内心感受和情绪的表达,是对事物和经历的主观体验。
情感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情绪上的共振。
而理性则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分析问题,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决策。
理性给作品带来了逻辑和思考的深度,让读者产生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二、创作中表达情感的方法1. 描述细腻的情感:通过用词和叙述方式,准确表达创作者所希望传达的情感。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产生共鸣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利用人物和情节:构建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让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够展现出情感的表达。
情节的设置和发展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来推动和衬托。
3. 表达身临其境的细节:通过创造丰富的细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存在。
通过动词、形容词等词语的选择,创造具体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三、创作中表达理性的方法1. 逻辑思维和推理:在表达理性观点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事实和观点进行合理解释和论证。
可以运用因果关系、归纳和演绎等推理方式,使观点更加严密和有说服力。
2. 深入研究和阐释:在探讨复杂的问题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了解,可以为作品提供理性的基础和支撑。
3. 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在表达理性观点时,需要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
使用专业术语和具体的事实数据,能够增加作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四、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表达1. 主题与情感的关联:在创作时,需要确保情感表达与作品主题相一致。
情感不应过于主观和盲目,而是要有目的地服务于主题,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丰富作品内涵。
2. 对称式结构: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可以采用对称式结构,使情感和理性的表达在整个作品中呈现相对平衡的状态。
论西方艺术作品中的理性与感情

一、西方艺术中的理性与感情当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通常会谈论的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作者的日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
任何一个优秀艺术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可言的,并不是凭空捏造或者任意涂画的。
看似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幅绘画或一座雕塑作品,也都是作者经过了头脑运作所表达出来的“特定的个性”。
(一)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理性因素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法”,其数的和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几何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学术各界学派的发展中,理性概念除解决数学问题之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宗教、哲学、神学、艺术学等。
这种严谨的理性思维在艺术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出现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上。
《创世纪》这件绘画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5月创作的壁画,历时四年多,现珍藏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礼拜堂。
《创世纪》绘画作品中的《创造亚当》是整幅天顶画中最让人为之震撼的一处,它并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的场景,而是画出了一个瞬间,这个瞬间是双方手指的花火即将触碰的瞬间:上帝从右边天空徐徐飞来,将手指靠近亚当,亚当的手指也相向地朝上帝指去,就像沙漠遇到泉水一样,瞬间将灵魂传递过去。
就是这个神奇的瞬间,将人类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产生的不仅是奇妙感,更多的是敬畏感,是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和谐感。
亚当的体格是非常健硕丰满的,符合当时人类理性认识的体格特征。
画面背景没有过多修饰,灵魂与肉体的对比、创世的记载全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
理性的对比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态度是其绘画严谨性的必要因素,这也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权威性。
可以看出理性的力量在于其反驳“命题”的能力,而艺术的理性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米开朗基罗从小就生活在意大利,年幼时其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暴躁脾气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怀疑和惧怕。
小时候米开朗基罗还曾因偷偷绘画而遭到父亲的毒打等。
论艺术创作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第33卷第3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09月论艺术创作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关系刘溢铭(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天津300171)摘要:艺术,记录历史、传递情感、开启智慧。
自古以来,艺术便伴随人类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创作,需要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介绍了艺术创作中感性与理性思维的概念,试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创作;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62(2020)03-0035-03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源于一次艺术概论课的讨论,老师让我们就一段采访歌手李健的视频进行讨论,李健的观点是:创作大部分是理性主导,只有引起你灵感的那一点是感性的。
这一点笔者姑且同意,但有一些其他的看法。
艺术创作既要有感情抒发也要有理性构思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感性的冲动和冲动后的冷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究竟谁更重要一些,笔者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1既有观点1.1艺术创作中理性思维主导型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说明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件事在两百年前就没有争议。
不过究竟是谁的分量会重一点呢,就一般情况来说是理性占据主导的,例如作曲家,见风轻云淡,天高雾远而灵光乍现,哼出一段旋律,感性的阶段结束了,之后琢磨和声、节奏、旋律、歌词,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写出一个还不错的作品,这就是理性作用的过程;又或如一个诗人,依旧见到风轻云淡,天高雾远而灵光乍现,欲吟诗一首。
首联脱口而出,颔联细细思考,颈联琢磨不得,回去再写。
找一个安静地方研究研究对仗,琢磨琢磨平仄,好了,颈联和尾联都有了,一首律诗就此面世。
由此可见,大多数情况,艺术创作是理性主导的。
1.2艺术创作中感性思维主导型也是有人认同感性是可以主导创作的。
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柯罗认为只有感情才是艺术的全部。
他说,“我虽然细心的追求和模仿自然,但却一刻没有失去抓住感动我心灵的霎那。
艺术与创意知识:艺术创作与美感的理性分析

艺术与创意知识:艺术创作与美感的理性分析艺术创作与美感的理性分析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创造力深受人们的青睐。
艺术作品是自由创意的产物,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体现生命的意义,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性和认知。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世界,从而构思出一幅有价值的作品。
因此,艺术的创作过程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需要理性的分析与评价。
本文将从理性的角度探讨艺术创作的美感及其重要性。
一、艺术的美感及其特征美感是指人们在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兴奋和享受。
美感是在主体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一种身心统一的感觉。
艺术创作中的美感,不仅来自画面的色彩、造型、结构,还来自艺术家对人生、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艺术的美感具有以下特征:1.主观性美感是由人体验和产生的,因此具有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同样一幅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的美感,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以更好地展现。
2.客观性艺术作品的美感,不仅是主观的,还具有客观性。
即艺术作品具有其自身的美感特征和规律。
这些特征和规律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描述出来,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方式。
3.意蕴性艺术作品的美感,不只是直接的视觉和听觉愉悦,还有内在的意蕴和情感共鸣。
这种内在的意蕴,需要读者自行解读和理解,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感悟。
4.历史性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不同时间段的艺术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
二、理性分析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性很高、多样性很强的活动。
但是,这种自由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进行复杂的决策和思考,要考虑到对象的外在特征、内在意义、受众的情感需求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分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理性分析能够帮助艺术家提升创作技能理性思维是区别于感性思维的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更加科学、系统化、全面化,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的思考方式。
好的艺术都是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

好的艺术都是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而表演是一种创造,感情和理智都是参加这种艺术创造的行为。
在钢琴演奏艺术中,甚至在所有的艺术表演中,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特点是:在表演过程中把深刻的创作热情与镇静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结合起来,关于这点,费鲁乔·布索尼在1898年写于柏林的《钢琴家守则》上提到:“当你被热情迷醉时,永远不要过分使用自己的精力,否则演奏就会出现污点,并使你永远不能将它们洗干净。
”纵观本世纪伟大的钢琴大师,李赫特尔,霍洛维兹,怪杰古尔德,无一不是奉行感情与理智相统一的美学原则的。
这样的演奏才是力求真与美的交融,力求它们的高度和谐的综合,而没有片面的毛病。
音乐的本质内容,决定了在演奏中感情与理智需要统一。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前年,《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用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乐调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
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已有的领域。
并且还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燥、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可以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
为了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在演奏中,我们注入大量的感情因素是必然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提法作狭隘的理解,把感情仅仅看成是某种抽象的感情形式,我们必须看到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而这些正需要我们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分析。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千百年来的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积累起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以及曲式结构等表现方式。
《理性与情感:对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

《理性与情感:对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理性与情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智过程。
理性代表了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等冷静的思考方式,而情感则涉及到个体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和直观的感受。
这两个因素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呈现出对立的状态,然而它们也能够互相影响和融合,共同对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理性与情感:对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为题,探讨理性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理性与情感在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并探讨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冲突。
接着我们会进一步探讨理性如何在构建逻辑思维和揭示人物心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对情感进行引导和平衡;同时也会探讨情感在描写人物形象和传达作者主题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此外,我们还将着重研究神奇实幻主义文学作品中理性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启示与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理性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关系并强调它们互相补充和综合的价值,并提供关于如何认识和体验理性与情感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对立与统一进行深入分析,加深读者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揭示它们对于文学作品创造力和阅读体验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探讨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理性与情感相互影响和融合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促使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世界中理性和情感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
2. 理性与情感中的对立与统一2.1 理性与情感的定义理性和情感是人类思维和情绪活动两个重要方面。
理性主要指基于逻辑推理、经验和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追求真理和合理性;而情感则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情绪以及主观体验,包括喜悦、愤怒、悲伤等丰富多样的情感状态。
2.2 文学作品中理性与情感的表现形式和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理性与情感往往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表达。
从角色塑造到故事发展,作家通过对人物思维和行为描写、语言运用等手法,将理性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理性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理性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理性与情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性是人们思考问题时所依靠的逻辑和分析能力,而情感则是人类感受世界的心理状态。
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理性能够对情感进行理智的评估和分析。
人们常常面临着情感的冲动,这些情感常常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
例如,当我们因愤怒而失去理智时,很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
而此时,理性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通过冷静地评估情感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然而,情感也不是只有消极的一面,它还能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激励。
情感的投入使理性的活动更有深度和意义。
当我们感到兴奋和充满激情时,理性思考可以更加富有创造力,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需要理性的分析和理解,同时也需要情感的投入,才能产生更加丰富和有力的作品。
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我们的社交互动中。
理性使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言论,而情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共情他人。
在争议和冲突中,理性是一把沉稳的尺子,可以帮助我们审视问题的本质,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而情感则使我们具备更好的沟通技巧和情感智慧,帮助我们建立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人际关系。
不可否认,理性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惑。
有时,情感的冲动和理性的思考之间产生了冲突。
我们经常面临抉择,是顺从理性的逻辑思维还是追随情感的冲动?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平衡。
过分依赖理性,可能使我们变得冷漠和难以表达真实感受;而过分依赖情感,则可能导致决策的主观性,失去理性的维度。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锻炼理性和情感的平衡,使它们能够和谐地共存。
理性与情感的相互支持和调节,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
最后,理性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受到个体特质、文化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艺术概论论文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班级:08环艺2班姓名:许路伟学号:080180112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是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推动力,情感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真诚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
情感本质上是活动的情感,与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所构成的运动结构,在情感和理性的交叉作用下,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所熟知的众多杰出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心灵震撼的不胜枚举,艺术作品本身就凝聚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从作品入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品横空出世的过程,感受和理解艺术家一开始的创作冲动。
同时,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我们在感受艺术品透射的强烈情感的同时又在细心抽离着艺术家表达情感的理性技法。
应该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混杂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元素,只是由于艺术家不同的性格和表达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偏重有所不同而已。
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说明它本身具有某种情趣,这是艺术家赋予它的。
它所代言的不只是一幅画面或是一篇文字,而是这些物质媒介背后的精神内涵。
艺术家是拥有情感的,他们的人生阅历、意识形态、知识结构、情感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无不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一件艺术品必然是这很多个坐标的交点,而情感,正是表达这些的开始。
艺术家因为对事物或生活有了强烈的感触才激发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冲动,这对一件艺术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难以想象,没有任何情感出发点的作品如何抒发感情,抒发何种感情,进而去感染观众?情感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重要。
情感的出现首先需要艺术家对于生活要有敏锐的观察,这里的“观察”并不是指对所有的事物东张西望,而是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
罗丹说:“上帝把雕塑放在了大理石里,我只不过把它拿出来而已。
”这句话阐释了他的另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理解,世界是物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
概
论
论
文
艺
术
创
作
中
情
感
与
理
性
的
关
系
班级:08环艺2班
姓名:***
学号:*********
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是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推动力,情感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真诚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
情感本质上是活动的情感,与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所构成的运动结构,在情感和理性的交叉作用下,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所熟知的众多杰出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心灵震撼的不胜枚举,艺术作品本身就凝聚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从作品入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品横空出世的过程,感受和理解艺术家一开始的创作冲动。
同时,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我们在感受艺术品透射的强烈情感的同时又在细心抽离着艺术家表达情感的理性技法。
应该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混杂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元素,只是由于艺术家不同的性格和表达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偏重有所不同而已。
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说明它本身具有某种情趣,这是艺术家赋予它的。
它所代言的不只是一幅画面或是一篇文字,而是这些物质媒介背后的精神内涵。
艺术家是拥有情感的,他们的人生阅历、意识形态、知识结构、情感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无不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一件艺术品必然是这很多个坐标的交点,而情感,正是表达这些的开始。
艺术家因为对事物或生活有了强烈的感触才激发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冲动,这对一件艺术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难以想象,没有任何情感出发点的作品如何抒发感情,抒发何种感情,进而去感染观众?情感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重要。
情感的出现首先需要艺术家对于生活要有敏锐的观察,这里的“观察”并不是指对所有的事物东张西望,而是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
罗丹说:“上帝把雕塑放在了大理石里,我只不过把它拿出来而已。
”这句话阐释了他的另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理解,世界是物质的。
也就是说,艺术家的情感也全部来源于物质生活,他们需要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进行升华、具象创作,使其再次呈现并感染观众。
这就客观上要求艺术家对于生活要有更强烈的感知能力。
我认为,在观察生活方面拥有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精度,并能将其化作强烈的感受的人都可以称为艺术的天才,这并不是对于这些人的礼赞,而是这些人的确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创作天赋,有了情感作保障,再加入一定的理性成分和创作技法,艺术品将会感动观众。
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并为之所动,这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应该做到的。
在浩大的艺术宝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管是绘画、诗歌、还是舞蹈、戏剧都是如此。
在世界美术史中,梵高是一朵奇葩。
他的作品中燃烧的色彩和转动的笔触准确生动的表达了他的情感,从他的画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同样,他本身也是在用生命去创作的。
蓝色和黄色把他的病态的生活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笔下的向日葵就像他自己一样灿烂火热,最后,他用一发子弹结束了自己三十七岁的生命,也和向日葵一样花谢枝折。
他是个极度感性的人,从他的用色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教条的束缚,画笔和颜料只是他挥洒心情的工具,我们无法说梵高不成功,甚至有人嫉妒他可以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而作为艺术家,梵高向我们诠释了情感对于艺术品的重要性。
在中国,徐渭也是这样的人,或许中国画的写意风格更利于抒发情感,以至于齐白石先生都感慨说道“愿做青藤门下犬。
”情感对于艺术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李白的诗是音乐型的,杜甫的诗是建筑型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越写越好的文学家和诗
人并不多,他们是但丁、哥德、杜甫……杜诗之“工”名满天下,可见杜甫“诗圣”的称号来自于过硬的基本功和对诗歌创作理性的思考,“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体现了杜甫的创作精神,这与李白的创作方式大相径庭。
我个人认为唐朝有两个大才子,一个是王勃,一个是李白。
前者的著名作品也多是蒙头大睡后,挥毫即成。
但“文本天成”一词却不仅仅是为王勃李白等人专造。
杜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也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性成分在其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感性的同时杜甫丝毫也没有放掉严谨的格律,而李白正好反之。
在李白的诗歌中,观众们感受到的是道家的思维方式,而杜甫却有着儒家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两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性格,进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
绘画艺术中的感性和理性的对比似乎更为强烈,古典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冷抽象与热抽象……但是即使是泼洒艺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不是随意地泼洒,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画面构图的理性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从印象派绘画开始,绘画艺术中的形就不是唯一重要的了,甚至是可以被抛弃的部分。
艺术家的情感表达越来越自由,这样诞生了毕加索的《厄尔尼卡》、蒙克的《呐喊》等一批世界名画,毕加索说:“我十四岁时就可以画得和安格尔一样了,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学着像一个孩子一样画画。
”我们在《厄尔尼卡》中感受得到毕加索对于战争的愤怒,同时,我们又在赞叹他解析公牛时的那份理性。
可见,哪怕是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的时刻,他们也能表现出情感和理性不同的侧重,这两点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同等重要。
一方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充满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情感也是客观的艺术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艺术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也就同时来自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从客观方面讲,艺术形象的情感因素就是艺术对象情感因素的反映。
艺术是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重点反映对象的。
这样,人的情感也就不能不反映在艺术形象之中。
但是,艺术形象的情感又是艺术家赋予它的。
艺术家没有不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写自己的对象的。
在同一件作品中,理性是基础,情感是上层建筑。
有情感的作品才有可能上乘,不理性的作品却难以表达情感。
用奥斯卡的名言说:“不是艺术模仿了生活,而是生活模仿了艺术。
”——这是艺术家的话语。
情感与理性正是这种关系:“不是情感淹没了理性,而是理性诉说了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