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教材例题引起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一道教材例题引起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目标下,最基本的还是应该重视对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也是实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物理思想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和实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关键。我以高中新课标教材《物理选修-3-4》为例,分别对新教材例题的研究;新教材概念的深入挖掘;新教材插图的充分利用,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重视教材例题习题

我们虽然总是在提素质教育,可真正教学时,很容易让学生陷入题海当中。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潜力,以课本为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实现让学生可以从教材走出去,也可以从容走回来。教材例题是编委从大量习题中精选出来的,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应该从例题出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想这也是给学生减负的好方法。笔者最近和学生曾经讨论一道习题,感受颇丰。原题是这样的。“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讽刺没有见识的人,现有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都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大些

b.水井中青蛙觉得井口大些

c.晴天的夜晚,枯井中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晴天的夜晚,水井中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学生们开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而我在备课时想尽量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后来我发现如果从教材一道例题出发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教材原题是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 如图(a)所示,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 如图(b)所示,c、b两点相距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这是一道很常规的习题,学生很容易入手,当时讲的时候学生也普遍接受。现在我换一个角思维问题。

第一步按着题中所说开始c点看不到a,a也看不到c。现在倒入液体后,a能看到c,c也能看到a(光路可逆)这相当于倒入液体后增大了c的视野。对比刚才的习题,水中的青蛙应该会比枯井中的青蛙看到更多的星星。学生们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观点。

第二步自己画光路图。如图b所示。细实线为折射光线,粗实线为没有倒入液体时对应的光线。这时最好引入视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水中的青蛙看井口小了(视角变小了)第三步例题中的c点是一个定点,如果c点可以水平移动的话,那视野就更开阔了。马上联系教科书的一道课后习题。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坦克内部开了一个孔。假定坦克的壁厚20cm,

孔的直径为12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1.52的玻璃,厚度与坦克的壁厚相同(如图c所示,俯视图)。坦克内的人通过这块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为多大?

这也是一道非常经典的问题,学习了前面的观点学生很容易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我这样由教科书入手,不同角度理解,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重视教科书的概念和定义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在自然界,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人们要认识、解释、改造和利用自然,就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寻求其规律。这些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严密语言就是物理概念,让学生必须明白物理概念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物理情景,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其能从身边诸多现象中发现其本质,总结归纳出概念。教材中的概念是全体教材编为大量工作的结果,智慧的结晶。说到概念,我们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教科书上的概念并不十分重视,就是一味的做题。结果造成题是做了不少,可概念还没有理解到位。我们应该重视每一概念,理解它的含义。举个例子,比方说新课标下折射的概念,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我想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发生折射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介质光速不同,折射并不只是简单理解为光要发生

偏折。如果概念理解到位了,当处理“光垂直进入到第二种介质时叫不叫折射”这样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插图资源

课本知识是教材编委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而教材中的插图所孕含的信息,为我们挖掘教材提供了很大的创意空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绘图者精心创作图画,使教材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显示出整体的美感。现行的物理教材每章节都配有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外延,对学生的观察、思考、描述表说、书写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好的效应。举一个例子。比如我处理机械波那一章时,那一章开始的插图叫《水波通过桥洞时发生衍射》,很多学生都不注意。等我讲完了衍射那一节时,我让学生重新看这个插图,让学生思考怎么就衍射了。大家最后总结出相当于以桥洞为圆心,对应一列列波,桥洞后阴影区明显减少。等学完了惠更斯原理,我又让学生体会理解在“任意波面得各点都可以看做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学生理解的很好。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