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cd8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5.png)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简单的磁现象教案简单的磁现象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互相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老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区分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
板书:第一节2.进展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展探究。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老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局部吸引铁的才能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说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老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局部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局部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3027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0.png)
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3.理解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4.掌握磁场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现象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磁性现象。
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的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磁性物质包括铁、钴、镍等金属,以及一些合金和氧化物等。
磁现象的特性磁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发生磁化,即在物质内部产生磁矩;2.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磁场对带电粒子有作用;3.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发生磁滞现象,即磁化和去磁化的过程不完全重合。
2. 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是指物质周围存在的一种物理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
磁场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磁场是矢量场,具有方向和大小;2.磁场是无源场,即不存在磁荷;3.磁场是旋转场,即磁场线不断旋转。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表示,磁感线是指在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磁场线方向相同的线。
磁感线的密度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磁感线的形状表示磁场的方向。
3.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洛伦兹力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是通过洛伦兹力来实现的。
洛伦兹力是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其大小和方向由以下公式给出:F⃗=q(v⃗×B⃗⃗)其中,F⃗为洛伦兹力,q为带电粒子的电荷量,v⃗为带电粒子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螺旋线运动。
4. 磁场的应用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来实现电能转换的装置。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电磁铁电磁铁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产生磁力的装置。
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铁芯上的铁磁体产生磁化,从而实现吸附或释放物体的目的。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7699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c.png)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的两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磁铁的基本性质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现象。
五、教学准备1. 磁铁、铁钉、铁片等实验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二、磁铁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极,即N极和S极。
2. 让学生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观察吸引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 让学生用磁铁相互靠近,观察排斥和吸引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2.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铁钉、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巩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应用,如磁卡、磁盘、磁悬浮列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0c5074cf84b9d528ea7a51.png)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1课时简单的磁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什么是磁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磁化现象。
教具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种季节,小明的爸爸有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就是他家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但两种种子在外表面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的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怎么把它们很快分离?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机灵的小明很快利用一些铁屑和一块磁铁就把种子和杂草的种子分离开来?你能说出他是怎么做的吗?其中所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从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几个磁概念活动1:如图所示为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铜棒,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活动2: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补充。
总结:将它们分别靠近磁铁,看能否被吸引,能够被吸引的为铁棒,不能够被吸引的为铜棒。
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这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活动3:让学生将磁铁靠近玻璃板上的铁屑,说出你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并阐明这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活动4: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归纳总结:(1)磁体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磁体上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为北极(N极)、指南的为南极(S极)。
(3)磁体具有南北指向性。
知识拓宽: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 教案一
![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 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24967b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2.png)
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磁体和非磁体。
3. 能够说明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重点:
1. 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分。
2. 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难点:
1. 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准备:
1. 实验:磁性检测实验器材。
2. 实物:磁体、非磁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和非磁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被磁铁吸引,而有些物体却不会被吸引。
2. 磁性检测实验(10分钟)
将准备好的磁性检测实验器材逐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讨论这些实验器材
中哪些是磁体,哪些是非磁体,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
3. 讨论(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别,并触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区别。
4. 磁体的磁性来源(15分钟)
讲解磁体的磁性来源,即磁体中微小的分子和原子团簇具有磁性,它们正负极呈现出
一定规则的排列。
通过描绘磁体内部微观结构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磁体的磁性来源。
5. 小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再次强调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物体是否是磁体。
同时,概述磁体的磁性来源。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867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b.png)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5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174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0.png)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磁现象是物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具有独特的吸引和排斥性。
九年级物理教科书对磁现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磁铁和磁性物质2.磁场和磁力线3.磁场的电流规律4.电磁铁5.磁感线和磁场强度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什么是磁性物质、怎样把非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
2.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及特性。
3.熟悉磁场的电流规律,学会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学会电磁铁的制作及其应用。
5.掌握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往往觉得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明显区别,难以理解向铁条中加入电流后磁铁变成了强磁体的原理。
2.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磁铁和磁性物质1.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基本的磁性物质知识。
2.让学生动手制作磁铁、磁性弹簧等实验器材,感受磁性物质的独特吸引和排斥性。
2. 磁场和磁力线1.通过实验观察呈垂直状态的针对一个固定点的力矢,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
2.通过示例演示磁力线的绘制及其特性,让学生深入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关系。
3. 磁场的电流规律1.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电流通过导线和螺线时产生的磁场,初步了解电流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霍尔效应和电磁板的制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 电磁铁1.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2.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电磁铁的强磁性特征,与普通磁铁进行对比。
5.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1.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绘制规律及其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2.让学生演练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磁性物质和磁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科学地解释磁现象背后的原理,感受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分,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ef674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4.png)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3. 知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 学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磁现象、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磁感线在描述磁场中的应用。
3. 地磁场的存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2. 地磁场的南北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现象:(1)让学生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磁极间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磁性的特点,了解磁体的磁性强弱。
(3)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学习磁场:(1)引导学生认识磁场,解释磁场的概念。
(2)学生动手实践,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讲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了解地磁场:(1)介绍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存在。
(2)讲解地磁场的南北极,引导学生认识地磁场的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磁现象的广泛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磁感线时,对于磁感线的方向规定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b74cb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磁现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a.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模拟等方式,讲解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b.介绍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c.运用安培环路定律和右手螺旋法则,分析磁场分布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d.讲解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针对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磁场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磁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针对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3.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活动设计: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c.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4eaf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2.png)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性的概念,知道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磁现象的认知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磁现象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性的概念:磁体、磁性材料2. 磁极:N极、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化:磁化的过程、磁化的方法4. 磁现象的应用:磁铁、磁悬浮、磁性材料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性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现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现象。
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磁铁、铁钉、铁片等磁性材料。
2.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磁铁、铁钉等。
3. 课件、教学图片、视频等。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磁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磁性的概念,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课堂讲解】1. 讲解磁性的概念,介绍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2.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
3. 讲解磁化的过程,演示实验。
【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铁钉等磁性材料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磁化铁钉,观察磁化效果。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磁现象应用实例,如磁悬浮、磁性玩具等。
六、教学环节:【课堂讲解】1.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
2. 讲解磁化的过程,演示实验。
【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化过程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磁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038044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8.png)
磁现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 了解地磁场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1.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1. 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 铁屑。
3. 磁感线模型。
4. 地磁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的故事引入磁现象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磁体的性质:a. 吸铁性: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b. 指向性:磁体具有指向南北的特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a.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b. 磁场强度: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4. 地磁场的性质:a. 地磁场:地球表面存在的一种磁场。
b. 地磁南北极: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极不完全重合。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磁体吸铁性实验:展示磁体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3. 磁场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模型展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学习单:总结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概念。
2. 思考题: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什么作用?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磁体吸铁性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phenomena。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对地磁场有一定的理解。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c4e6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a.png)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学会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性实验,观察和描述磁铁的性质。
3. 能够运用磁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磁体的认识1. 磁体的定义2. 磁体的分类3. 磁体的性质第2课时:磁极的性质1. 磁极的定义2. 磁极的性质3. 磁极的相互作用第3课时:磁性的判断1. 磁性的定义2. 磁性的判断方法3. 磁性的强弱第4课时:磁铁的运用1. 磁铁的吸附作用2. 磁铁的应用实例3. 磁铁的局限性第5课时:磁现象的探索1. 磁现象的实验观察2. 磁现象的解释3. 磁现象的生活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磁体的认识2. 磁极的性质3. 磁性的判断方法4. 磁铁的运用5. 磁现象的探索难点:1. 磁极的相互作用2. 磁性的强弱判断3. 磁现象的生活应用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磁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学生能理解磁极的定义、性质和相互作用。
3. 学生能运用磁性的判断方法判断磁性物质的强弱。
4. 学生能列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磁现象并解释相关现象。
六、教学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器材、PPT等。
2. 学具:每人一个磁铁、铁屑、实验记录本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内容:a. 磁体的认识:讲解磁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bc81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8.png)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极、磁性、磁力等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现象实验,观察并描述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能够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指南针。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现象。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现象的观察。
2. 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磁铁的排斥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制作简易指南针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材料:1. 磁铁2. 铁钉、铁片等铁质物品3. 指南针4. 实验记录表格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磁铁的基本性质:介绍磁铁的定义、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和磁性。
3. 磁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磁铁的应用:介绍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指南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能够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磁铁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磁铁,如永久磁铁、电磁铁等,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多样性。
2. 磁铁的原理:简要介绍磁铁的工作原理,如磁铁的分子结构、磁畴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磁铁的应用实例:介绍磁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0b44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b.png)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本章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磁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例题讲解4、教师总结: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5、布置作业磁现象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高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7f6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8.png)
高中物理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3. 能够解释和应用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 磁场的形成和特性。
3.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磁体和磁场的性质。
3. 磁场的产生和检测。
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磁体和磁场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磁体和磁场的性质,以及磁场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磁体和探测磁场,加深他们的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磁力传感器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展示。
2. 实验器材:磁体、磁场探测器等。
3. 教辅材料:磁现象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和报告内容。
2. 练习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积极性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8a2a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能够判断磁体的极性,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让学生能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2. 磁体的性质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现象,掌握磁体的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磁体的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磁体的性质的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来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准确回答磁现象相关问题,能正确判断磁体的极性,能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d8c3a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第一篇:《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磁现象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熟练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灵活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准确理解磁场是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的一种物质,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识别几种常见磁场的分布特点,会画出其磁场的分布。
将电场和磁场的研究方法类比,培养学生结合旧知识创新的能力。
情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且能够基本运用所学来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A、安培定则的主要内容:右手握住导线,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右手弯曲方向与电流环绕方向一致,拇指指向是磁场方向。
B、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C、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D、磁感线的主要特点:从N极出发回到S极形成闭合曲线;不中断、不相交;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A、安培定则的运用。
B、磁场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安培定则判定电流磁场。
四、教学材料1.教学举例导入材料: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运用了磁场。
揭示材料:磁悬浮列车、磁盘、脑磁图检测强化材料:分析常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延伸材料: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检测材料:画出磁体和电流周围的磁场 2.教学工具磁铁、奥斯特演示实验装置、导线、粉笔、黑板、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1.回顾:师:在初中同学们就学习过磁场,学习了磁体的特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磁体的哪些特性呢,磁体有几个磁极,磁极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生:两个,南极和北极。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师:磁体是不是每个部位磁性都一样的,如果不是磁体的磁性是怎样分布的呢?生:磁体各部分强弱不同,磁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几乎为零。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1a71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6.png)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磁现象》篇1【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由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课件演示)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477c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1.png)
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3.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4.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磁现象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产生和表示;3.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4.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磁现象的概念,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过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步:引出磁场的概念1.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出磁场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一个磁铁,让他们观察并发表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演示中磁铁对于铁钉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是否有一定的范围,从而引出磁场的概念。
第三步: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1.介绍磁力线的定义和特点,即磁场中的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连续曲线。
2.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磁力线的概念。
3.引入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磁通量与磁力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1.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包括磁力线的密集程度代表磁场强度、磁力线趋于封闭和不会相交等特点。
2.引入磁场的表示方法,例如使用磁力线图、磁场图等方式表示磁场的分布情况。
第五步: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即在磁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如用磁铁靠近线圈时,灯泡亮起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磁现象和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报告、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检测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设备:磁铁、线圈、铁钉等;2.实验材料: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综合应用磁现象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磁现象
主备:杨生军副备:袁存彪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由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探究,演示
【实验器材】演示实验: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
学生实验: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一、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二、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磁体上指北方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磁体上指南方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三、磁化
1.定义: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2.磁现象的应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