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字幕翻译中网络词汇现象的归化异化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你好,李焕英》作为2021年中国新年档的爆款电影,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受到了宽广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将电影引入国际市场时,字幕翻译成为了必不行少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对的分析,以期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沟通中实现最佳的传达效果。

所谓归化与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所实行的不同策略。

归化是指将源语文化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以便读者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实现与目标读者的文化共鸣。

异化则是指译者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不加删减地展示给目标读者,让其感受和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既与翻译标准有关,也与目标观众的接受程度有关。

在《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中,出现了许多充盈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例如春节、宴会、中医等。

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国内观众而言或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就显得陌生。

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选择实行何种翻译策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一些常见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归化翻译。

比如将中国春节翻译为Chinese New Year,将中医翻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并且与观众的文化背景产生共鸣,有助于提供一个亲近的观影体验。

但这也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丢失原味,使得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原作中奇特的中国元素。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元素,可以选择进行异化翻译或者添加注释。

比如将宴会这个词翻译为banquet或者feast,而不是直接使用晚宴这一常见译法。

这样的翻译策略能够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并且激发观众对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增加文化沟通的目标。

但这也可能增加观众的理解难度,使得观众在接受新颖感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在实际的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往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英语字幕翻译的归化及异化

英语字幕翻译的归化及异化

本科学年论文英文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届别2015届班级2011英语三班学生姓名毛婧霞学号11指导教师王道水职称讲师二O一四年六月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商务英语方向)班级2011英语三班学生姓名毛婧霞学号11 指导老师王道水论文题目英语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评分内容分值评分标准得分中文摘要5% 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叙述流畅,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英文摘要5% 翻译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定格式。

关键词5% 提炼准确,书写规范。

目录5% 根据文章内容自动生成,字体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选题5%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难度适中,能基于个人能力独立完成。

调研论证20% 能够根据选题要求提出调研实施方案或论点的论证体系,具有独立深入社会调查研究,阅读文献、收集信息、并分析整理各类信息,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综合分析30% 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题进行分析,论文观点鲜明、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论据充分,逻辑性强。

有自己的一定见解或较强的现实意义,观点有一定新意。

论文结构10% 整体结构合理,有逻辑性,文章中心突出,文题相符,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论文表达10%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文笔流畅,图表清楚。

论文格式5% 格式规范,达到规定篇幅要求,评分指导教师评语(需在论文的份量、内容、表达和书写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选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给予评价):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NG ENGLISH SUBTITLESbyMao JingxiaClass 3, Grade 2011(No.11)Supervisor: Wang DaoshuiJune 2014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浅析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浅析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网络流行语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它涉及到网络文化的翻译,其中包括网络流行语、网络文化符号、网络文化梗等。

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翻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

归化是指翻译者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目标语言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以便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归化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但也可能会损失原文的文化内涵。

异化是指翻译者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保留下来,而不是转化为目标语言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异化翻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但也可能会使读者难以理解原文。

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翻译者应根据原文的文化内涵、目标语言文化的文化差异以及读者的理解能力来决定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影视字幕翻译论文:从中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分析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中文摘要】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影视作品的译制和传播不仅为加强各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对两种翻译策略的称谓。

按照Schuttleworth和Cowie编写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

为了处理好源语文化和文化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译者通常需要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

本文通过对中外影视剧的分析来解读和探讨字幕翻译是如何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的具体翻译过程,作者得出结论,为了完成其具体翻译,在字幕翻译中应根据作者的意图、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因素等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运用。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影视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中,选取恰当的实例加以解释或说明。

所选例子均经过认真思考和筛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避免主观和个人随感性的论述。

本研究中的实例为笔者本人在观看时根据屏幕下的中文或英文字幕如实记录而成,未经个人的改动,所选影视作品均来自官方机构正式发行或播出的译制作品。

本研究侧重对所采集的语料进行辨证性的分析和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比单凭感性抽取一些实例更具有说服力。

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

这一章分为三小节。

第一节论述了影视翻译在国外的研究情况、成果及代表人物。

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些值得我国学者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

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

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龙源期刊网 /doc/c115289104.html,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取向呈现探讨作者:刘依聪贾欣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以英译版《甄嬛传》(Empresses in the Palace)为素材,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导向,从词和句的翻译、翻译的文化缺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发现任何翻译实践都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

《甄嬛传》汉英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由于文化的复杂性,目的语无法完全传达源语的涵义,因此翻译中语义损失和文化缺省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汉英字幕翻译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两种策略,最终达到归化与异化动态的统一。

关键词:甄嬛传;字幕翻译;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1.研究动机由于海外影视作品进入中国早于中国影视剧走向海外,此前多数影视字幕翻译实践和影视字幕翻译研究,如《老友记》、《摩登家庭》是基于英汉翻译的。

相比之下,汉英字幕翻译研究较少。

《甄嬛传》作为承载着厚重传统文化的文化载体,台词中含有大量中华文化特有的元素,具有高度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价值。

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了归化异化概念,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路。

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是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让源语靠近译入语;字幕翻译的异化策略是以源语为中心,让译入语观众靠近原作。

笔者试从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着手,对英译版《甄嬛传》进行个例分析,以期能对汉英字幕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2.字幕翻译概说笔者认为字幕具有空间性和及时性及瞬时性所以字幕翻译不宜太拗口晦涩,要以口语为主,便于观众理解。

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是目的语观众,考虑到字幕的特点、源语跟目的语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所以字幕翻译一般以目的语为中心,具有简明、口语化的特征。

3.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探究——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探究——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探究——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探究——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引言:随着电影的全球化发展,字幕翻译作为将电影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扮演着连接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作用。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工作者常常面临的两种策略。

本文将以美国剧情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为例,探讨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一、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即将源语文化融入到目标语文化中,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中的归化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适应当地口语习惯电影中的对话方式多为口语化,通过使用当地口语表达方式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比如原句中的“Alright, you got it”被翻译为“行了,你懂了”,使用了更符合中国人口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观众更容易理解并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1.2 保留文化细节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文化细节,例如节日、食物等。

在翻译时,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电影中的文化信息,翻译者会保留这些文化细节,用目标语进行解释或注释。

比如原句“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中的“what she's having”意为“她点的东西”,翻译时保留了这一细节:“我就要她吃的那个”。

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即将源语文化保留在译文中,强调跨文化的差异性,让观众感受到原本的文化风情。

电影《我在雨中等你》中的异化翻译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留习语和俚语电影中常常会涉及到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之间有所差异。

异化翻译策略会尽可能保持原文中的习语和俚语,用一种更适合本土观众的方式呈现。

比如原句中的“You're pulling my leg”翻译为“你在开玩笑吧”,保留了原文中的习语,但使用了更符合中国观众习惯的表达方式。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导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际的特点,因此其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一、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翻译策略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表达方式等尽量保留在目标语言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1. 保留源语言元素的文化内涵电影是一种充满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

以《功夫熊猫》中的“Dragon Warrior”(龙战士)为例,如果直译为“龙战士”,可能会使观众误解为龙和战士之间的角色,无法体现这个称号的特殊意义。

因此,在归化翻译策略下,字幕翻译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翻译为“至尊宝”或“神龙大侠”等,更好地传达了“龙战士”这个称号所蕴含的神秘和尊贵。

2. 保持源语言情感及笑点的传达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注重情感和喜剧元素的传达。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持源语言中的情感及笑点,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

以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为例,“In Zootopia, anyone can be anything!”(在动物城,每个人都能成为任何事!),这句台词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将其翻译为“在疯狂动物城,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在动物城,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等,更好地传达了源语言中的情感和电影的主题。

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异化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源语言的特色,而不向目标语言靠拢。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味道和情感色彩。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导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文电影在中国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庞大,因此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显得尤为重要。

在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都是常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探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归化是指将译文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环境中,使其更加符合目标语观众的习惯和理解。

异化则是指将译文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尽量不改变其风格和结构。

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二、归化与异化的比较1. 语言选择:归化:在语言选择上,归化更倾向于使用目标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异化:异化则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不刻意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2. 文化标识:归化:归化的汉译更注重突出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并将其融入到目标语社会的文化背景中。

异化:异化的汉译更注重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和独特性,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魅力。

3. 口语化程度:归化:归化倾向于将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调整至符合目标语言口语习惯,使观众更能融入电影情节。

异化:异化则更强调保留原文中的口语表达,将观众引入原文对话的氛围中。

三、归化与异化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的应用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汉译目的和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具体应用如下:1. 归化的应用:(1)选择与观众习惯相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电影内容更易理解。

(2)调整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以便观众更好地投入电影情节。

(3)将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转换,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背景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 异化的应用:(1)保留原文中的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独特性。

(2)适当保留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不过分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作者:田岩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尝试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英语字幕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化因素对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归化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以避免文化因素的缺失,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异化与归化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是一种文化的移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美剧剧集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传播。

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美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字幕翻译因为保留原有的声道,能真实地展现影片的风貌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当然,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它能够跟上影片引进的速度,从而能够把最新的好片、大片最快地呈现给国内观众,也是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此,字幕翻译才倍受青睐,日益受到影视爱好者和语言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美剧《生活大爆炸》在中国广受欢迎,其字幕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归化和异化都是电影字幕翻译中经常使用的基本策略。

《生活大爆炸》的汉译字幕大量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尽量使汉语观众与英语观众达到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成功地让中国观众欣赏到美式幽默,了解美国文化。

二、异化与归化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

影视翻译专家钱绍昌教授(2000)指出:“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

”[5]因此,对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多层次的观众群也对中文字幕翻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美剧作品中,源语语篇中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它们为译语文化所不知、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

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现状、反思与展望

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现状、反思与展望

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现状、反思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的现状,反思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将揭示当前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挑战与机遇,以期为字幕翻译实践的改进和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随后,我们将回顾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结合新技术和方法,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改进和创新字幕翻译研究。

我们将展望未来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字幕翻译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的现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网络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形式,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网络字幕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技术和社会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网络时代字幕翻译研究方法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字幕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角度,而网络时代的字幕翻译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例如,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机器翻译和自动字幕生成,以及运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分析字幕翻译在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成为主流。

随着大数据和语料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大规模的字幕翻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字幕翻译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字幕翻译的规律、特点和问题,为字幕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跨学科合作成为重要趋势。

网络字幕翻译涉及语言学、文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跨学科合作成为研究网络字幕翻译的重要趋势。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极速扩张,以及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使得电影字幕翻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你好,李焕英》作为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备受瞩目。

本文将通过对《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采用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对于观影体验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归化与异化策略。

归化策略指的是将外国文化因素翻译成接受国语境下的译文,使之在语言、文化上与接受国的读者或观众更加贴近。

而异化策略则追求保留源文化的特色,让接受国的读者或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源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你好,李焕英》的字幕翻译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巧妙运用。

首先,归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观众的理解和亲近感。

比如,在影片中出现的“吃翔”,字幕翻译将其翻译成了“eat shit”,这样的翻译策略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理解和共鸣。

而在剧情中李焕英骑电动车撞倒树和郑小芳的对话中,“扁平”一词也被翻译成了“flatten”,这样的归化策略使得观众能立刻理解李焕英的遭遇,并且增加了喜剧效果。

然而,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保留原文的文化氛围和特色,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源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影片中,李焕英使用的一句台词“你好才是真的好,中国人办事,一切都靠关系”,字幕翻译将其翻译成了“Hello is always a good thing, Chinese rely onconnections for everythin g”,这样的异化策略保留了中文中“关系”的特殊含义,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巧妙运用,《你好,李焕英》的字幕翻译既考虑到了观众的理解和亲近感,又保留了源文化的特色。

这不仅增加了观影体验的流畅性,也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

字幕翻译作为电影传播中重要的一环,既需要尊重原著文化,又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

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体育新闻标题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2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3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4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5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6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7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8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9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10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11 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积极作用12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4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15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8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9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20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21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22 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艺术与道德的结合分析23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4 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25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26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27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28 东西方生命观的交融--《春江花月夜》与《再回湖畔》的比较研究29 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文化视觉下的中英文诗歌30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31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32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33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34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夜访吸血鬼》中路易的行为活动35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ntainer Metaphors36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37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38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39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40 美好象征与无情现实--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双重意象41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42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4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4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称呼语的影响45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46 约翰•欧内斯特•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47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4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49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50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51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 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52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53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54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55 《苏菲的选择》中的人性分析56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57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58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59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60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61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62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63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64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65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66 On Foreign Language l earning Motivation and Teacher’s Role to Promote6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68 中国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差异比较69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艺术特色70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71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72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73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74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75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76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77 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研究78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79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80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81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82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83 从中美家庭差异看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84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85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6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87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88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89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90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91 《野性的呼唤》和《老人与海》的对比研究92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93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94 中西广告语中隐喻比较研究95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96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97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98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99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100 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01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102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10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104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105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06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107 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108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09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10 翻译腔成因浅探111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112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1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4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15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116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117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118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119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20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121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22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123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24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女性的“物化”现象125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126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127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28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无助与反叛12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130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131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32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133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134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13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The Portrait of a La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36 汉语中英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影响137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38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39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140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141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142 论性别歧视143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44 异化的美国梦:小说《教父》的主题解读145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46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147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148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149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50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51 文字之乐——浅析广告中的双关152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153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154 “反偶像的偶像”乔治奥威尔155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56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57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158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59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文化异同160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161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62 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163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164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65 Error Analysi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166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67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168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169 论翻译的艺术170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171 超市价格策略的比较172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17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174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175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176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177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178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79 《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180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181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82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183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84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185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186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187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88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189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90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191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192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193 从释意学理论看中英口译194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195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196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197 美国吸血鬼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以《吸血鬼编年史》、《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为例198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199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200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层次也不断提高。

英文电影在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人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字幕的翻译是电影本身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也成为了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 归化异化电影字幕翻译电影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而且受众较多的文化形态。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渠道。

由于语言差异,大部分观众只能通过字幕翻译才能从听觉上、视觉上个方位地把握外语电影的内容,欣赏其魅力。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那么电影字幕翻译自然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英语电影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涌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Forest Gump 《阿甘正传》、KongFu Panda 《功夫熊猫》、Mu Lan 《花木兰》、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

这些电影在中国同样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入,那么这些电影之所以会这样成功,除了有丰富的电影情节和特效之外,精彩地道的字幕翻译也是它们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在谈电影字幕翻译具体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的字幕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

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

而字幕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电影中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

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作者:郭小菡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12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各国影视娱乐作品大量传播。

影视字幕翻译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直译,对于其文化内涵的表述也有较高的要求。

另外,基于字幕的瞬时性、无注性等特点,字幕翻译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本文选取了电影中的几处典型台词,旨在阐述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对于不同语境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影视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97-0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书籍和影像作品被大量地引入中国,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观众们对字幕的精确度、感染力等要求越来越高,有关电影字幕的翻译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爱好者们的关注,字幕翻译也因此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观众们在观看精彩的影视作品的同时,准确的翻译字幕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获取影片的信息,更真切地欣赏到独特的异域文化。

正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幕翻译不仅应完成语言层面上的直译,更多的还是语言背后的文化传递。

因此,完成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成功转述是处理好字幕翻译的核心任务。

一、影视字幕翻译概况西方原版电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既形象生动,又能让观众们更好地体验异域的风土人情。

准确的字幕翻译在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翻译实践的新领域,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但又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1.种类通常,影视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

语内字幕翻译是在同一种语言之内,用一种形式去解释另一种形式。

比如普通话和闽南语都属于汉语的范畴,用普通话来解释闽南语就属于语内翻译,;同时,同一种语言话语和文本之间的转换也属于语内翻译。

语际字幕翻译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互相解释的过程,比如用中文来解释英语,或者用英语来解释中文。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

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浅析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国内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然而,电影的国际传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字幕翻译问题。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翻译形式,是将电影内容和对话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字。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本文以最近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探讨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及其效果。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根据具体翻译目标和文化差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化差异,使其更符合译入文化的习惯。

异化策略则是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尽量保持译文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国情调。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合理运用可以使电影更好地传递语言、文化和情感。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的喜剧电影,以家庭情感为纽带,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和普遍的价值观。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内容和角色情感,更好地融入其中。

例如,在电影中,李焕英的妈妈经常称呼李焕英为“儿子”,而在字幕翻译中将其翻译为“孩子”。

这样的翻译方式更贴近观众的习惯,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牵挂。

另一方面,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保留原文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色彩,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地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具有异国情调的特色。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和乡亲们的交流中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方言,这些特点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通过使用拼音、注释等方式将方言保留下来,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作的口音和情感色彩,同时增加了一些异国情调的韵味。

然而,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

具体采用哪种策略要根据具体翻译目标和受众进行决策。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标识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选择使用归化策略进行翻译。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王宁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习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简短又生动形象的短语或句子,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

现如今,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经贸等方面,文化交流也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习语的翻译与传播尤为重要。

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差异,中西方习语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使读者能够更加明晰习语翻译时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归化异化习语翻译随着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若习语翻译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误解。

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语言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偏差。

近年来,习语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翻译英汉习语时主要采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尤金·奈达提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①(郭建中,2000)。

我国学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分为两派,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归化法,以梁实秋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异化法。

本文将主要探究英汉习语互译时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并且也将重点对归化异化的优缺点进行评析。

目前人们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越来越重视,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习语的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英汉习语翻译现状的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习语翻译策略,有效地提高英汉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一.文献综述为了世界各国文化能够良好传播,习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归化异化策略是英汉习语翻译时所采用的的主要策略。

本章将简述对归化异化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学者英汉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一)归化与异化定义归化与异化最早是由韦努蒂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

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

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引言: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传播方式,既是文化的传递工具,也是沟通跨文化世界的桥梁。

在国际化的语境下,如何使电影字幕翻译更好地呈现出原作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成为探究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探讨其中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1.1 归化翻译理论归化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时尽量融入目标语文化,使译文更贴近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归化翻译重视的是传达信息和实现沟通,期望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接受翻译效果。

1.2 异化翻译理论异化翻译理论则提议尽量保留原作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将目标语读者置于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中。

通过突破读者对于翻译文本的习惯性理解模式,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原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功夫熊猫》电影及其字幕翻译分析2.1 电影翻译的背景和重要性《功夫熊猫》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动画电影,凭借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奇特的文化元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电影字幕翻译对于它的国际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既保留原作的文化特征,又使得外国观众易于理解,成为了翻译者面临的挑战。

2.2 归化与异化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在详尽的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可以依据情景和剧情进行灵活运用。

对于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话语和动作,翻译者可以接受归化翻译,利用一种更贴近目标语文化的方式进行表达。

比如,“功夫”这个词在西方观众中的认知度较高,可以直接翻译成“Kung Fu”,而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诠释。

而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元素或奇特的表达方式,翻译者可以利用异化翻译,通过滞留或注释来保留原作的风格和内涵。

2.3 归化与异化在角色形象塑造中的运用《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熊猫宝宝”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颜色。

在字幕翻译中,可以接受归化翻译的方式,将它直接翻译为“Po”,以便外国观众更容易发音和理解。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本文尝试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英语字幕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化因素对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归化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以避免文化因素的缺失,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标签: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异化与归化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是一种文化的移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美剧剧集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传播。

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美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字幕翻译因为保留原有的声道,能真实地展现影片的风貌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当然,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它能够跟上影片引进的速度,从而能够把最新的好片、大片最快地呈现给国内观众,也是其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此,字幕翻译才倍受青睐,日益受到影视爱好者和语言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美剧《生活大爆炸》在中国广受欢迎,其字幕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归化和异化都是电影字幕翻译中经常使用的基本策略。

《生活大爆炸》的汉译字幕大量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尽量使汉语观众与英语观众达到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成功地让中国观众欣赏到美式幽默,了解美国文化。

二、异化与归化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

影视翻译专家钱绍昌教授(2000)指出:“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

”[5]因此,对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多层次的观众群也对中文字幕翻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美剧作品中,源语语篇中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它们为译语文化所不知、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

对于这些文化词语的处理,翻译时有两种策略,即异化和归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当代字幕翻译中网络词汇现象的归化异化分析学生姓名:杨洋学号:G1*******院(系):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入学时间:二○○八年九月导师姓名:王晓璐职称/学位:讲师/硕士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论文(设计)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五月安徽大学教务处“当代字幕翻译中网络词汇现象的归化异化分析”文献综述1. 引言自1905年法国皮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电影已伴随人类文明史走过了100多年。

电影诞生虽只有百年,却发展迅速,百年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大戏——精彩纷呈。

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艺术形式,电影不仅仅承载着制作者的艺术创想,而且随着它风靡全球的强劲势头,电影早已变成了一种文化载体。

在科技进步,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电影这种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互相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本身就从根源上决定了在这种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必将存在理解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字幕这种在观看原声电影过程中通常必备的要素便承担了传达解释缩小这种困难的角色。

好的字幕翻译能够使得人们在观影时快速了解电影内容而且还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所以如何提高字幕翻译的水平就成了一个新兴的课题。

本课题将借助翻译理论中归化异化的理论,以各电影字幕为范例,着重分析新时代下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网络词汇运用的现象。

以找出在什么情形下翻译者倾向于运用网络词汇,以及运用网络词汇会在观影过程中有何效果。

2.归化异化的研究进展与现状(1)归化异化研究的发展自古以来,我国的翻译界就一直存在着对立的两派之争,从古代的“质”派与“文”派之争,发展到近现代的“直译”与“意译”之争。

近现代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入,两派便又有了新的称呼——归化派与异化派。

但是归化与异化并不等同鱼意译与直译,确切的说应该是意译与直译的延伸。

归化和异化包含了深刻的文化, 文学乃至政治的内涵。

而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最早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当时他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归化、异化这两个概念,而只是提出了两种翻译途径。

施莱尔马赫在一篇关于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中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一是译者可以‘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另一种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李文革,2004:254),前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异化。

后一种方法就是归化。

“施莱尔马赫认为,译者只能沿着一条途径前进,否则,如果将两者混而为一,即会出现无法预见的后果。

作者与读者便极有可能永远无法走在一起.而且他本人还是‘赞成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方法”。

进入近代,美国杰出语言学家,翻译家奈达率先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虽没有明确提出归化异化两个概念,但却依然被认为是归化译法的代表人物。

而归化异化这对名词最早出现在劳伦斯·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一书中(qtd. in Schaffner 1995:4)。

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使得归化异化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韦努蒂认为选择归化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 强制文化具有排外性和强制性。

用在翻译中是指强势文化为实现对弱势文化的殖民统治, 重组原语文化的语言及文化特点, 使之符合强势文化的规范。

而异化策略则是对强势文化实行殖民文化统治的反抗手段, 竭力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让译文读者领略异域风情, 感受独特魅力。

在实际实践中韦努蒂是倾向于异化的,被认为是异化译法的代表人物。

(2)归化异化研究的现状从刘英凯的“归化翻译的歧”一文开始, 中国译坛归化与异化的对话进入了高潮阶段。

而后刘艳丽, 杨自俭对归化与异化的中外文来源及其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

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归化与异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有的承继奈达的读者中心论的观点, 认为读者的反应就是译文的终点, 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文化传达更应该是以读者为第一优先考虑。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一书中认为,“译文实际是原文+ 原文文化背景+ 译文+ 译文文化背景+ 原作者的气质和风格+ 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合体。

”而翻译成功与否只能由读者来检验。

也就是说读者是所有以上的因素的综合衡量者。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使译文读者看得懂。

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 其中就包括文化效应。

也有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正在缩小, 各民族的交往日益繁盛, 世界上出现了全球通用语言, 像“ISO 9001. ISO 9002”这一类词语正为各民族人们所接受。

而且随着交往的深入即使以前不为人所熟悉的词语也会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3.归化异化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1)电影字幕翻译的分类电影字幕翻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字幕翻译可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

前者主要负责把话语转换成了文本,与此同时,说话的方式(Mode)发生改变,而语言本身并没有改变。

语际字幕翻译是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把源语译为目的语,并将目的语同步显示在屏幕或图片下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通过欣赏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不同的风俗文化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有时也把这种字幕翻译称为“对角字幕翻译”(Diagon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

(Gottlieb H,1994)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为语际字幕翻译。

从内容上看,鉴于原文本的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电影的字幕翻译可分为显性电影字幕翻译和隐性电影字幕翻译。

从形式上看,字幕翻译可以是双语影视字幕,字幕的形式分为两行,一行为源语字幕,另一行为译语字幕。

另外,字幕翻译也可以是单语影视字幕,其特点是只显示出一种语言。

(刘靖之,1991)电影字幕翻译也根据电影作品的类别而进行划分,如纪录片、公益片、故事片等。

(2)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异化的运用当代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文化符号的转化过程。

译者的责任不仅仅是将两种语言简单转化,而且还要传达电影中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消除文化隔阂和冲突。

这对于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运用的两种基本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策略,在翻译时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就会运用。

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对于电影的传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影走近平常人家。

电影字幕翻译也开始平民化,随着大量字幕爱好者的加入,电影字幕翻译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

一方面作为电影本身来说,随着网络等科技的发展,源文化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元素。

体现在电影里就是台词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和概念,这对于电影字幕翻译者来说提出了不大不小的挑战。

究竟是忠于原作还是运用手法处理使得观众更加易于明白,使得译者很是头疼。

另一方面,作为中文来说,也一直处于开放状态,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词汇也不断地涌入。

作为新兴观众来说,对于这些词汇是非常熟悉的。

所以自然而然地,电影字幕翻译中便出现了很多网络词汇。

网络词汇本身的低位十分尴尬,并没有被学术界接收。

所以电影字幕中出现网络词汇这一现象便使得业界出现争论。

其实这也属于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交叉运用的一种手法。

所以对于这一新现象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分析。

找出在什么场合和语境下更适合运用网络词汇,以达到更好的观影效果。

4.总结电影字幕的翻译并没有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业界也没有给出一套完整严谨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凭着电影爱好者的不断摸索,电影字幕翻译在效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伴随着归化异化手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电影字幕翻译在新时代出现了一些以前未预见到的新现象——网络词汇的运用。

并且在字幕翻译中地位日益重要。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研究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规律,以便于日后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更好更规范的运用这些词汇。

参考文献[1] 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 Nida, Eugene.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3]Shutt Leworth,Mark and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Translation Studies[M].1997. Manchesten St.Jerome Publishing.[4] Albrecht Neubert, Gregory [M]. Shreve. 1992. Translation As Tex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5] Nida, Eugene [A]. L anguage, Culture and T 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 reign L 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1993.[6]Venufi,L.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A].Baker,M.&Mhnkj.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l:240—244[7]Schleierlmacher [A].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mlation[A].In R.SehuIte &J.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 from Dryden[c].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36—54[8]Gottlieb H.Subtitling:Diagonal Translation[J].In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1994(02).[9]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0]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刘英凯. 归化翻译的歧路[J ]. 现代外语, 1987, (2).[12]陈丽莉. 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 ]. 中国科技翻译, 1999, (5) : 43-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