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理论(中)【圣才出品】
2. 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在考察货币的作用时,采取了
和现金交易数量说不同的角度。剑桥方程式有许多形式,最常用的是: M KPR
式中,M 为货币数量,也就是所谓现金余额,P 为一般物价水平,K 是 R 中以货币形式持
有比例,R 为“真实资源”,在不同的形式中有不同的含义,有时代表财富存量,有时代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8.1 复习笔记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1. 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 1911 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 作。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 PT 式中,M 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 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 为交易中各 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 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交换,因此,货币在一 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交易方程式中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 币总值,双方必然相等。
能够全部实现。一种商品的超额供给为其他商品的超额需求所抵消,通过价格调整,最后全 部市场都出清。
(3)资本市场 在古典理论中,利率也是一个实际值,是由资金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共同决定的,通过 利率的调整,储蓄实现向投资的顺利转化。如图 8-2 所示,SS 代表资本的供给,表示利率 越高,储蓄人愿意提供的资本越多。II 代表资本的需求,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所以 II 线向右下方倾斜。
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概括如下:
劳动力市场
N
d
W P
N
s
W P
决定充分就业量
N*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货币理论(中)(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八章货币理论(中)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所以PTMV费雪认为其中V和在长期内都不受M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所以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2)现金余额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剑桥方程式中最常用的是:M=k×P×R,其中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资源”。
由于R与k的外生性,现金余额说的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
(3)两个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R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M=kPT,同时MV=PT,于是k=1/V,所以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
但两个方程式又有很大区别,交易说着重分析支出流,而余额说是存量分析,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2.如何理解古典学派的两分法?答: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
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所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商业银行(章节练习))【圣才出品】
第四章商业银行一、概念题1.商业性贷款理论[中财1997研]答:商业性贷款理论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论的重要代表。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是应注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是因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由于存款是外生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组为贷款的抵押,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自偿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
其缺陷是忽视了活期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而且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是相对的。
2.呆账贷款答:呆帐贷款是按一国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
我国财政部规定下列贷款为呆账贷款:(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贷款本金逾期二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决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三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7)其他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3.中间业务答:中间业务是指那些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也称作无风险业务。
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
承兑业务也可归入这一类。
4.利率敏感性资产[东北财大2001研]答: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到期的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重新定价的资产,即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产,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和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等,同时从广义上来看,还应包括其未来现金流会随着市场利率而改变的各项资金项目。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7~8章)【圣才出品】
第7章货币理论(中)一、选择题1.在下列()市场中,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浙江工商大学2012研]A.无效市场B.弱式有效市场C.半强式有效市场D.强式有效市场【答案】D【解析】A项,无效市场是人们依靠自己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并与影响价格的内在规律和价值规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的发展。
B项,弱式的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只包含股价的历史信息,这实际上等同于宣判技术分析无法击败市场。
C项,半强式的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包含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市场信息,包括股票价格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
包括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但是内幕消息能带来超额收益。
D项,强式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包含所有有关信息,不仅包含可公开得到的信息,还包含私人信息,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都无效。
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以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
2.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浙江财经学院2011研]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D.实际利率论【答案】D【解析】实际利率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它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
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A项,马克思的利率论强调平均利润和借贷资本供求;B项,流动偏好论强调货币因素;C项,可贷资金论综合考虑了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3.下列不是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动机的是()。
A.谨慎动机B.所得动机C.业务动机D.偏好动机【答案】D【解析】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货币理论(上))【圣才出品】
第6章货币理论(上)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1994年以前中国主要的银行信贷需求的有()。
A.企业的商业性信贷需求B.个人的消费信贷需求C.地方政府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D.中央政府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答案】B【解析】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消费信贷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我国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
中国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个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因此我国的消费信贷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下列因素中,是增加准备金的因素的有()。
A.财政部持有现金B.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C.政府债券D.流通中的存货【答案】C【解析】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因素包括联储信用(由政府债券、贷款、在途票据、联储其他资产构成)、黄金存量、特别提款权账户和财政部发行通货;减少准备金的因素有财政部持有现金、财政部在联储的存款、其他在联储银行的存款(除存款机构外)、联储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以及流通中通货。
3.下列选项中,不是影响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的有()。
A.公众的流动性偏好B.利率C.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D.借入资金的成本【答案】A【解析】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①利率。
市场利率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市场利率上升,表明银行运用闲置资金能够获取更高收益,这倾向于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
②贷款的投资机会。
当经济处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时,企业资金需求量上升,投资机会增多,从而促使银行减少超额储备,增加贷款发放。
③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
如果银行能随时向中央银行或其他机构方便地借入资金,并且成本不会出现意外的大幅度波动。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笔记和习题详解——才聪学习网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章货币制度和利率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金融市场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商业银行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中央银行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货币理论(上)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货币理论(中)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货币理论(下)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看部分内容货币制度和利率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核心考点】考点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见表1-1)表1-1 货币的产生2货币的本质特征(见表1-2)表1-2 货币的本质特征3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但其存在形式由最初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发展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考点二、货币的职能(见表1-3)表1-3 货币的职能考点三、货币制度和货币层次1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见表1-4)表1-4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2货币制度的演变(见表1-5)表1-5货币制度的演变3货币层次的划分(见表1-6)表1-6 货币层次的划分考点四、利息和利率。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中央银行(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五章中央银行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答: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央银行是存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从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央银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做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就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财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威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正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贷款的要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期限延长了。
商业银行如果仅用自己吸收的存款来提供放款,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将吸收的存款过多地提供贷款,又会削弱银行的清偿能力,有使银行发生挤兑和破产的可能。
于是就有必要适当集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在有的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银行的“后台”,能够在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时,给予贷款支持,这个“后台”非中央银行莫属。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第4章中央银行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货币政策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在我国,紧缩型货币政策常表现为压缩贷款规模B.非调节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听之任之C.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息率下降,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D.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宜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E.选择货币政策要适应一定国家的社会制度【答案】ACD【解析】非调节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选择货币政策要适应一定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而定。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货币供给机制中,中央银行承担着通过信用创造货币的职能B.在货币供给机制中,中央银行承担着通过信用扩张,创造派生存款的职能C.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商业银行承担着通过信用创造货币的职能D.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商业银行承担着信用扩张,创造派生存款的职能E.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答案】ADE【解析】在货币供给机制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能。
其中,中央银行承担着通过信用创造货币的职能;商业银行承担着信用扩张,创造派生存款的职能。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3.在一个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
A.产出下降和本国货币升值B.产出上升和本国货币贬值C.产出上升和本国货币升值D.产出下降和本国货币贬值【答案】A【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产出下降;利率的上升同时导致资本流入增加,国际收支顺差,本币升值。
4.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有()。
A.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B.在国债市场上买入国债C.直接为财政部提供贷款D.为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答案】ABD【解析】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①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②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③购买政府部门(财政部)的债券。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3~4章)【圣才出品】
第3章商业银行一、选择题1.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稽核。
A.证监会B.银保监会C.中国银行业协会D.中国人民银行【答案】D【解析】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稽核。
金融机构用于拆出的资金只限于交足准备金、留足5%备付金、归还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票据清算、先支后收等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要。
严禁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参与同业拆借活动。
2.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几类。
A.单一银行制B.复合银行制C.总分行制D.横向分布制【答案】AC【解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两大类:①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只有一个单独的银行机构,不设分支机构。
②总分行制。
总分行制是在总行之下设有多层次的分支机构。
3.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借款业务的有()。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同业拆借C.发行金融债券D.未分配利润E.吸收存款【答案】ABC【解析】借款业务通常被称为“主动性负债”,是商行的负债业务,构成了商行的部分资金来源,商行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未分配利润属于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不属于借款业务。
4.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是()。
A.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B.作用猛烈C.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D.对松紧信用较公平E.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答案】ACD【解析】存款准备金的优点是: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一个工具;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③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
而作用猛烈和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是其缺点。
二、判断题1.抵押贷款的条件,是必须以借款人本人具有法定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物。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货币理论(上)(章节练习))【圣才出品】
第七章货币理论(上)一、概念题1.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
一般用M b 表示基础货币,C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 表示银行存款准备金。
其公式是:b M C R=+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的数额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
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论存款转化为现金,还是现金转化为存款,基础货币都不变。
这是因为当存款转化为现金时,银行要用现有存款准备来支付这笔提款,因此存款准备减少了,其减少量等于现金的增加量,从而基础货币保持不变。
相反,当流通中的一部分现金转化为存款时,如果银行不把增加的存款放贷出去,那么银行存款准备就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于流通中现金的减少量,从而基础货币不变。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与货币供给(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
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
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
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3.货币创造[厦门大学1998研]答:货币创造又称“信用创造”。
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货币理论(上精品资料
第7章 货币理论(上)本章思考题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的财政收支。
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
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
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
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
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3)财政部购买黄金;(4)财政部发行通货;(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理论(下精品资料
第9章货币理论(下)本章思考题1.你是如何理解通货膨胀这一概念的?答: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即:(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同样,也不能把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价格下跌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贴上通货膨胀的标签。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说0.5%,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
不过,能够冠以“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2.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NP平减指数各有何优缺点?答:(1)消费物价指数(CPI)。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其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较为频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消费中的居民消费这一部分,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品质的改善,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2)批发物价指数(WPI)。
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其优点是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缺点是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最终消费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
因而,在用它判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
(3)GNP平减指数。
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其优点是范围广泛,除了居民消费品外,还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等,因此能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收集,需要对不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因此公布次数不如消费指数频密。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3.1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概述1.资金的融通(1)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任何一个经济社会,总是由家庭住户、企业和政府机构这几种基本经济单位组成的。
每一种经济单位又都有自己的预算结构。
政府从税收取得收入,同时为履行政府职能而进行各种开支。
在某一个时期内,总有一部分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增加,或由于缺乏适当的消费和投资机会,或为了预防不测,或是为了将来需要而积累,因而处于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状态,这类单位称之为盈余单位。
又有一些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减少、或由于消费超前、或由于进行额外投资、或由于发生意外事故等,因而处于总收入不敷总支出的境地,这类经济单位则称之为赤字单位。
(2)资金的融通在经济生活中,盈余单位有多余的资金,而它们又并不想在当前作进一步的开支;而赤字单位想作更多的开支,但又缺少资金,计划不能实现。
这些矛盾的不断出现而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人类经济生活的进步和不断发展。
如果各种经济单位,任何时候都要满足收支恰好相等的条件,就不会有当代经济的发展。
这就需要有某种机制,来使盈余单位多余的资金转移到赤字单位。
资金在这两类单位之间实现有偿的调动,这就是资金的融通,即“金融”,或称之为资金余缺调剂的信贷活动。
金融流转的实质就是储蓄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的转移。
金融体系介入形成金融市场机制,极大地推动了这个转移过程。
对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转具有重大意义。
2.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调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融通;另一种是间接融通。
(1)直接融通由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
(2)间接融通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无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这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称为间接融通。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商业银行
第4章商业银行本章思考题1.比较分析单元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
答:〔1〕单元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以美国为代表。
单元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从经济上防止垄断,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单元银行制使银行扎根于当地经济,不会把资金调走,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
③便于银行家与当地工商业者建立密切关系,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单元银行制的缺点是:①不利于汇总结算。
单元银行制不利于资金在不同地点的划拨,只能通过银行之间的划拨来进行,从而使成本提高。
②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分支行的分支机构保留的准备金可以少得多,总行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调节。
单元制银行需要保留更多的无收益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的情况。
③不利于从地理上消除风险。
单元制的银行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当地经济陷人衰退时,银行不能通过资金在地理上的划拨,减少风险。
④不利于银行规模扩大,享有"规模经济"。
〔2〕分支银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国内以至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的银行制度。
分支银行制的优点是:①便于资金在银行的分支行间进行划拨,有利于汇兑结算。
②在现金准备的运用上,各分支行间可以相互协调,从而提高压资金使用效率。
③由于放款与投资分散于各地,符合风险分散的原则,银行安全性大大提高。
④银行规模可以按业务发展扩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分支银行制的缺点是:①容易产生垄断,从而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②由于是分级管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决策传递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效率不高。
③当地经济发生困难时,银行容易把当地分支行的资金转移到他处,从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稳定与发展。
2.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方针既具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三性方针",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①盈利性。
盈利是银行经营的基本目的,能否盈利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所在。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第一篇: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第一篇死记篇第一章货币§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M1、M2、M3、M4),§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利息与利率§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第三章金融市场§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第四章商业银行§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充当二线准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作用)§4.3商业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原则(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内部风险)、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考纲没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贷款,贷款的5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4.4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交易帐户(可转让提款单、股金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贷款承诺与信贷限额,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银行信贷,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金融租赁与经营租赁,资产分配原则,5/6“C”原则,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期限匹配与期限不匹配,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互换交易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新增章,必然会出一道大题!)§5.1其他金融机构概述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5.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与区别,投资银行(各种定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保风险和保险,保险的基本特点,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机构经营的险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5.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方式、行为目标、融资准则、业务对象、信用创造差别),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分类{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农业政策性银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6.1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6.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表6-1),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原则(新增点,垄断发行、发行准备、供应弹性)§6.3中央银行与货币扩张机制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量(M,数学公式)§6.4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新增点)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体系安全性目标、公平竞争目标、政策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预防性管理(金融机构的注册管理、资金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理、业务领域限制、贷款业务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援助}第二篇理论篇第七章货币需求§7.1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宏观和微观层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收入、信用的发达程度、利率、消费倾向、心理预期、资产选择等)§7.2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用途,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新增点,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其他变量)§7.3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MV=PT),现金余额说(M=kPY)},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M1+M2=L1(Y)+L2(i)=L(Y,i)},凯恩斯学派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平方根公式”,数学公式)、惠伦模型(考纲上没有,数学公式)、托宾模型(资产选择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现代货币数量说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说的区别,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总财富(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rb,re,1/p×dp/dt,w,Y/p,u),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对现代货币数量说的表述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第八章货币供给§8.1存款的创造与收缩原理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创造与收缩货币存款的过程,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并且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创造派生存款的两个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8.2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现金漏损、超额准备和活期存款转变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d=1/(rd+rt•t+e+c’)},货币乘数{m=(1+ c’)/(rd+rt•t+e+c’)}§8.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结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会计恒等式,财政收支变化(政府通过增税或是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将不会改变基础货币大小;但是如果靠发行货币或是由中央银行融资将会增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和资产负债情况、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状况、技术和制度因素},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影响超额准备率的因素,影响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8.4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考纲上没有)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卡甘分析,乔顿分析§8.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知识点冲销,已调整的基础货币,非借入准备金,自由准备金,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九章货币政策§9.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和矛盾)§9.2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永久性准备金调节和临时性准备金调节)],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导、窗口指导(新增点)]}§9.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间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r→I→E→Y,机制!传导过程的两个障碍(“流动性陷阱”、投资缺乏利率弹性)},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E→I→Y,机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点与缺陷),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效果指标(图9-2)§9.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外在时滞)、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其他因素},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考纲上没有,“相机抉择”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应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起来使用)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1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涵义,爬行式、温和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公开性通货膨胀和隐蔽性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GN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缺口§10.2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长的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图10-1)、货币学派的理论、两种理论的比较},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图10-2,解释“滞胀”),混合性通货膨胀(图9.3),结构性通货膨胀{难点!需求移动论、不平衡增长模型、劳动供给理论、斯堪的纳维亚模型[π=πW+α S(λE-λS),对象是小国开放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0.3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促进论(菲利普斯曲线,促进论的5点理由)、促退论(促退论的5点理由)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中性论(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适应性预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卢卡斯的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第三阶段},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影响收入再分配)§10.4通货膨胀的治理需求政策、收入政策(工资“指数化”),供给政策,结构调整(微观财政和微观货币政策)§10.5通货紧缩理论(新增点)通货紧缩,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第十一章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11.1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涵义,金融抑制的根源(经济的分割性与内源性融资、政府过多干预、信贷管制),金融抑制的手段(规定利率上限、高估本币、金融管理),金融抑制的表现(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抑制的后果(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11.2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涵义,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促进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M/P)d=L(Y,I/Y,D-P*)},金融深化的内容,金融深化论的理论贡献和影响,金融深化的教训,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新增点)§11.3中国的金融改革(了解)§11.4金融创新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战略的创新(征服策略、变革策略、合并策略)、金融工具的创新[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Q项条例、欧洲美圆、银行商业票据、可转让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隔日回购安排、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浮动利率工具、远期和期货交易、金融期权)、技术创新、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影响(正面和反面),金融创新的理论(新增点,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第二篇:国际金融学(姜波克)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M1、M2、M3、M4),§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利息与利率§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第三章金融市场§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第四章商业银行§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充当二线准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作用)§4.3商业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原则(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内部风险)、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考纲没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贷款,贷款的5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4.4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交易帐户(可转让提款单、股金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贷款承诺与信贷限额,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银行信贷,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金融租赁与经营租赁,资产分配原则,5/6“C”原则,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期限匹配与期限不匹配,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互换交易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新增章,必然会出一道大题!)§5.1其他金融机构概述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5.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与区别,投资银行(各种定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保风险和保险,保险的基本特点,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机构经营的险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5.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方式、行为目标、融资准则、业务对象、信用创造差别),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分类{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农业政策性银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6.1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6.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表6-1),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原则(新增点,垄断发行、发行准备、供应弹性)§6.3中央银行与货币扩张机制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量(M,数学公式)§6.4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新增点)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体系安全性目标、公平竞争目标、政策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预防性管理(金融机构的注册管理、资金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理、业务领域限制、贷款业务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援助}第二篇理论篇第七章货币需求§7.1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宏观和微观层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收入、信用的发达程度、利率、消费倾向、心理预期、资产选择等)§7.2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用途,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新增点,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其他变量)§7.3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MV=PT),现金余额说(M=kPY)},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M1+M2=L1(Y)+L2(i)=L(Y,i)},凯恩斯学派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平方根公式”,数学公式)、惠伦模型(考纲上没有,数学公式)、托宾模型(资产选择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现代货币数量说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说的区别,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总财富(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rb,re,1/p×dp/dt,w,。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价值的货币形式,这也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1)简单的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
各部落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本身的消费需求外,还把多余的产品拿去交换。
由于当时社会尚未出现大分工,这种交换只是个别的,带有偶然性质。
(2)扩大的价值形式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某一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比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的价值表现更完整、更充分。
(3)一般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种商品上得到表现,这种商品即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它拒绝任何其他商品与之并列。
它拥有特殊的地位,任何一种商品只要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成功,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便转化为价值。
(4)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执行着货币的职能,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工具。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这是为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结论。
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货币制度中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金银双本位B.金银平行本位C.金币本位D.金汇兑本位【答案】A【解析】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并行流通时,市场上的商品就出现了金银两重价格,而这两重价格随金银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动而变动。
为了克服由此造成的紊乱,很多国家用法律规定了金币与银币的比价。
但金银市场比价并不会由于法定比例的确定而不再发生变化。
于是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之间可能会出现差异,价值被高估的货币渐渐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挥作用。
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
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B.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C.两者相互促进D.银行信用因优越于商业信用可以取而代之E.在一定条件下,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答案】ABCE【解析】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这种形式里是不存在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
假如没有银行信用存在,一个企业是否提供商业信用,必然要考虑在没有货款收入的情况下自己的企业能否继续周转;有了银行信用,则会考虑可否依据延期付款的承诺从银行取得贷款,如果可能,商业信用即可提供。
3.美式期权是指期权的执行时间()。
A.只能在到期日B.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C.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D.不能随意改变【答案】C【解析】期权又分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按照美式期权,买方可以在期权的有效期内任何时间行使权利或者放弃行使权利;按照欧式期权,期权买方只可以在合约到期时行使权利。
4.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以下属于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是()。
A.中期优先股B.损失准备C.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D.可转换债券【答案】C【解析】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分为两级:①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包括购买抵押服务权、购买信用卡关系等;②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理论(中精品资料
第8章货币理论(中)本章思考题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所以费雪认为其中V和在长期内都不受M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所以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2)现金余额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剑桥方程式中最常用的是:M=k×P×R,其中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资源”。
由于R与k的外生性,现金余额说的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
(3)两个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R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M=kPT,同时MV=PT,于是k=1/V,所以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
但两个方程式又有很大区别,交易说着重分析支出流,而余额说是存量分析,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2.如何理解古典学派的两分法?答: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
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所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思考题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瞧出,货币首先就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 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她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就是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就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
货币就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
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她一切商品直接交换。
货币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就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
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就是表现在金银上,还就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就是一种表面现象。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与手段,这就就是货币的本质。
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商品交换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
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
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她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
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就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就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
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瞧,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就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就是阶级与剥削产生的根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就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就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在表现与衡量其她一切商品与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就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 Page 3-----------------------(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职能就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5)世界货币。
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就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就是商品生产与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
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就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就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就是其她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答:货币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确定货币币材就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择什么样的本位币币材就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度。
这就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并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
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与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
规定货币单位及等分,货币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通货的铸造就是指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
本位币就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
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出售者与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同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行熔化,并且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可向政府指定的单位超差兑换。
辅币就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而且铸币收人归国家所有,作为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3)金准备制度。
金准备制度就就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黄金储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4.简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就是什么?答:(1)金本位制就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就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
它就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这样,金币数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并保证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
第二,金币与价值符号(辅币与银行券)同时流通并可自由兑换,既节约了大量黄金,又保证了价值符号的稳定,从而稳定了货币流通。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黄金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并起着世界货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外汇汇率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国家为纸币或银行券规定含金量,对黄金的兑换也作出了限制,规定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达到一定限度后才可向银行兑换黄金。
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的黄金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 Page 4----------------------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
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
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都取消了金币的流通,而代之以价值符号,这样就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货币流通不如金币本位制时稳定。
(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金本位制的崩溃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①黄金的藏量与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与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
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
尽管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与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②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就是相对的。
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
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就是相对的。
③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6.什么就是货币流通规律?答:货币流通就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T)、商品价格(P)与货币流通速度(V)的规律。
若以M代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则货币流PT通规律可以表述为:M= 。
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于一切发生商品交V换的地方。
7.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答:货币就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
因此,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
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 Page 5-----------------------第2章信用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答:银行信用就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它就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就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资本类型上瞧,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就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从属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阶段,而就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
正就是有了这一特点,银行信用才能够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因为银行信用能聚集社会上的游资,如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与社会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
此外,由于银行信用就是以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单方向性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