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办学理念及解读
学校办学理念及解读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品德优秀、身心健康、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一、我们学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
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
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
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去抓。
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其中,积极实施“健康第一”的战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三、让孩子快乐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把握孩子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孩子在学习中满足情趣、探究新奇,发现奥妙、顿悟新知,掌握技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实现创造,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达到乐学、好学、会学、活学;教师要实施爱的教育,“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尊重”,“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用童眼看世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是校内校外,都要把学生当“孩子”,形成充满关爱、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科学减负,发展素质、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培养特长,面向未来,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创造空间,让学生自主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快乐发展。
学校办学思想内涵解读
学校办学思想内涵解读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2006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我们把这十六个字作为学校的基本办学思想,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干部和教职工开展工作,也就是要求全体干部和教师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精心培育人才。
在2009年1月,我把这十六个字的办学思想,竖立在了教学楼的楼顶上,从学校江汉大道经过的人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这十六个鲜红的大字映衬在蓝天下,成了学校一道对外宣传学校思想文化的风景。
以人为本在学校里,每一位领导和教职工应该确信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只有立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和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动机的激活,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和管理情境,在融合各种教育和管理力量中,促进全体学生和每位教师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学有专长、人格健全、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基础扎实、敬业爱生、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学校。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培养学生自主和谐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自主和谐持续发展。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育学有专长、人格健全、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强调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
二是以教师发展为保障: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教师的工作价值通过学生的成长发展来实现,学生的成长发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和谐发展。
学校坚持双向育人的思想,在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同时,着力构筑人才高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
简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依据
简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依据一、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学校的个性化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办学理念确立之前,学校的管理活动、教育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一种自在的被动参与状态;而办学理念确立后,学校各种生命的可能性将进入一种自觉的主动筹划状态中,学校管理战略的设计、组织结构的重建、校园文化的建设、办学特色的形成、教育策略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将成为一种有具体目标、有组织管理、有行动计划的集体行为。
学校办学理念的研究可以激起实践者追问教育理论的激情,可以触动实践者对自己日常视而不见的教育行为的审慎反思,能够影响学校所有人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于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价值追求,是校长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学校师生认同的,稳定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用来指导学校教育行为、指引学校发展方略的教育哲学,是指导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的灵魂。
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
它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关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是校长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学校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反复的积淀、选择、提炼和发展,为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文化凝聚的结晶。
枝江一中经过思考、提炼,形成了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学校要为学生一生的自主、和谐、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宽城区实验小学学是一所优质学校,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
校长的办学理念
校长的办学理念宋子荣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教育改革的指导者和教育理论的实践者。
而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没有科学理念的办学行为是盲目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校长的办学理念被教师认同,内化为全体教师理想和行为的共同愿景,就会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
因此,任何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一、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人是教育中最核心、最能动的要素,学校教育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方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求校长在办学中重视、关怀和尊重人,一切基于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
1.校长要善于激发和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校长对学校兴旺发达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必须有一个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领导集体。
领导班子的建设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质量,因此,校长要用共同的事业激励一班人并为之孜孜以求,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他们平等相处。
在生活上多给予实质性的关心;在工作上要多给予有效的支持和信任,出现问题要给予理解,并敢于承担责任;在管理上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做到大事在教工代表大会基础上集体商定,小事常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决策讲民主,执行时讲服从和纪律,使班子成员成为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
班子集体成为目标一致、运转协调、优质高效的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2.学校领导要以教师为本,激发广大教师热爱事业、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对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这种需要往往不是靠严格管理、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能够解决的,靠什么呢?第一,尊重教师、依靠教师。
校长尊重和依靠教师不是见面点头问声“好”,而是要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认可他们的劳动,以平等的地位尊重教师的人格。
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心声,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营造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实行民主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什么是学校文化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体系、行为规范和传统习俗等,它反映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和精神面貌。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因学校的类型、地域、历史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下面以某中学的学校文化为例,来详细介绍学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1.核心价值观:某中学秉承“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这一价值观强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和谐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
2.办学理念:某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行为规范:某中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行为规范,包括学生的着装规范、礼仪规范、学习纪律等。
学校要求学生遵守这些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4.传统习俗:某中学有一些特定的传统习俗,如每年的校庆活动、毕业典礼等。
这些习俗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学校精神,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文化的特点1.积极向上:某中学的学校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追求卓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团结合作:某中学的学校文化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校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和协作。
3.人文关怀:某中学的学校文化注重人文关怀。
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4.社会责任:某中学的学校文化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葛洲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濠江区葛洲学校“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学习、探索、进取、奉献教风:敬业、严谨、高效、创优学风:活泼、主动、勤学、进取一、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
”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学校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不良品德,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以德为先这对师生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学校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团结:团结是和谐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团结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勤奋:勤奋语出韩愈的《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各学校三风一训的内容大全推荐
各学校三风⼀训的内容⼤全推荐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三风⼀训各不相同、各有特⾊,都有⾃⼰的主张与安排,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各学校三风⼀训的内容及理解推荐吧。
学校三风⼀训⼤全⼀1、校训:笃⾏厚德崇善尚美诠释:“笃⾏“,《礼记·儒⾏》:“儒有博学⽽不穷,笃⾏⽽不倦。
”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合⼀”。
“厚德”出⾃《周易》: “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
意谓:⼤地的⽓势厚实和顺,君⼦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崇善尚美:崇尚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灵、美好的⼈⽣、美好的⽣活、美好的世界,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笃⾏厚德崇善尚美”,意在勉励师⽣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真美,践⾏⾼尚⼈格,不断完善⾃我,做⼀个⾼尚的⼈,⼀个有品味的⼈。
2、校风:励志博学求真崇⾼诠释: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
学习是⼀个艰⾟的探索过程,没有远⼤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倡导学⽣在学习中明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标。
博学:"博学"源⾃《论语.雍也》:"君⼦博学于⽂,约之以礼。
""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
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博⼤"⽆以⾄"精深"。
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
师⽣均应抱定终⾝学习的理念, “活到⽼,学到⽼”。
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真”,道德的真谛在于“善”,艺术的真谛在于“美”。
求真,即在于⿎励师⽣不满⾜于已有的⼀知半解,通过不懈地探索,揭⽰⼤千世界中事物的本源,寻求真理,学会⽤理性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
崇⾼: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认为崇⾼是“伟⼤⼼灵的回声”,是真纯的情感,伟⼤的精神,⾼尚的⾏为,神圣的使命,⼈类共同崇尚的美德。
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探析
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探析学校精神文化是指独具特色、熏陶人心、发扬光大的学校文化与精神,包括学校的价值观、理念、传统、风格和氛围等方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关乎学校的形象与声誉,而且关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实际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内涵和功能两个方面谈谈学校精神文化。
一、内涵学校精神文化包含以下内容:1.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集合了学校所有教育者共同信奉和积淀下来的道德观、人生观、历史观等方面的观念。
学校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传统学校精神文化中的传统,包括学校的历史、荣誉、业绩等方面的积淀。
学校的传统能够激励和引领在校师生,帮助他们形成团结、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
3. 风格学校精神文化中的风格是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校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形象与声誉。
4. 氛围学校精神文化中的氛围包括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氛围、教学环境的氛围等方面。
良好的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出正能量的气息。
以上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
它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传统、风格、氛围贯串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和精神。
二、功能学校精神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学校精神文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文化能够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办学模式在公众中得到认同和肯定,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 统一校内人士思想学校精神文化能够将每个在校师生统一起来,让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和理念,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3.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精神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保障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4. 增强学校的社会形象学校精神文化可以为学校增加社会认同度,消除社会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增强学校的社会形象与声誉。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勤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勤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观点,是校长鉴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办妥学校”的深层次思虑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计原由、生计动力、生计希望的有机组成。
叶圣陶以前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调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今世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行,品行生成思想。
”因而可知,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中心不不过教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后成为社会的实用之才。
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获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需学生进步了,就是获得了优秀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记。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升道德涵养,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睦。
学校教育工作一直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如何的人;经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修养,学会办理各种基本关系。
经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加活动中思想感情获得熏陶,精神生活获得充分,道德境地获得升华。
教育教课质量关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升教育教课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与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相比,校园精神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发展变化过程来看,校园精神文化相对稳定,规律性强;从发挥作用的形式来看,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潜层渗透,化育大于训导的特点;从存在形式来看,校园精神文化内化于校园人的文化素质中,是校园人普遍具有的精神特点,并通过文字形式、制度形式、活动形式、环境形式或校园人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形式表现出来。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诸层面中最深层最本质最复杂的内核,因此,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概念学校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全部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
学校精神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群体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伦观的总体表现。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个学校的发展,必定要有他自身学校文化的发展定位,那么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线,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新的历史时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中,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应当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富有学校自身个性的特点,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
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
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途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校将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力争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特色:注重细节形成习惯养成品格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做起,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高尚的品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是对我校全体师生提出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吻合,号召全体师生无论在身体、心理方面都要健康、快乐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学校的长远愿景是:小纪一小全体师生,都成为“勤奋学习习惯好,快乐生活心态棒,健康发展求全面”的高素质的幸福的人。
校训:诚信向善尚美求真诚信:诚实乃为人之本,守信方可求得久远。
只有明礼诚信,诚以待人,才会使生活充满和谐;只有言行一致,务实求真,才会让人生浸润幸福。
向善:即朝着“善”的境界,不断追求,直到永远。
就是勉励广大师生积善心,行善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追求人格、学识、行为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使我们的道德达到至臻至善的完美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尚美:就是追求真、善。
世界上的一切事理,凡真的、善的,必定是美的。
美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这里所指为人文之美,即通过熏陶浸染,促进学生形成审美的人生态度,自觉追求并达到真善的境界。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办学理念
段柳小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
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
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谐有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是指秩序,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活动有序进行;“和谐”则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
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
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段柳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学校文化精神及三风一训解读
学校文化精神及三风一训解读1、学校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精心营造文化氛围,全力创建文化品牌。
(1)核心理念:感恩、成长、卓越、魅力阐释:心怀感恩,快乐成长,追求卓越,绽放魅力。
感恩:爱己爱人,铭记恩泽,凡善乐为,知恩图报。
成长: 兼容差别,优化组合,师生互助,积极向上。
卓越:善思善学,更优更强,精细管理,务实高效。
魅力:平等友爱,和睦融洽,外美内谦,厚德载物。
(2)校训:规矩方圆之至也“遵规守矩,以身作则”是全体师生的基本原则和行动纲领。
(3)校风:养习修德博学远志养习修德:养成习惯,点滴做起,修身养性,追求高尚。
博学远志:勤奋学习,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志向远大。
(4)教风:激扬生命陶冶心灵陶冶心灵: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快乐成长。
激扬生命:以生为本,激发潜能,勇于创新,和谐发展。
(5)学风:学贵心悟德贵慎独学贵心悟:勤于求知,乐于探索,善于感悟,敢于创新。
德贵慎独:慎思善行,举止文明,严于律己,规范自我。
2、“楹联文化”作为学校的品牌特色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引领学生欣赏、写作楹联正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文化特色的体现,也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品位的一条特色之路。
结合我校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将楹联文化与感恩教育相互融合,通过布置室内外墙体楹联文化,组织学生围绕感恩文化创作楹联,举办手抄报等形式来展示楹联教育成果。
并把楹联教育和文化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学校楹联文化建设,让楹联文化在我校真正落地生根,力争实现“楹联飘香,书声琅琅”的校园景象,着力打造“楹联教育”品牌示范学校。
解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解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汕大医学院网络中心黄少敏中国自古素有“画龙点睛”的说法。
这一说法启示出:如果把高等学校比作一条龙,那么,校训就是龙的眼睛。
诚然,对于任何一所一流的高等学府来说,大师、学子、自然山水、人工建筑乃至地理生态环境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可以拿北京大学作个例证,倘若没有那一批批声名远播的大师、一群素质高强的学子传承学术;倘若没有如烟如梦的未名湖、古香古色的红楼装点校园;倘若不是背靠底蕴深厚和精神血脉悠长的京城文化,它还会拥有独特的“王者气度”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一所一流高等学府的生命力、感召力和感染力,与这个学府独具特色的校训绝对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
北京大学的气派、风度、魅力,不是向来就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血肉相关吗?校训乃是大学校园区别于厂房、商店、民间住宅的精神表征。
透过校训,我们可以直观到一所大学育人的思想、兴校的智慧、存在的品格、发展的理念。
同时,校训还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凝聚、现实浓缩和理想展示,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献身科学、引领人文的心路历程,浓缩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呕心沥血、含辛茹苦、艰难创业的丰功伟绩,展示着一群又一群的学人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
一座缺失校训的大学,即使拥有再高峻挺拔的大楼也会成为僵硬的框架,即使拥有再广大众多的员工也都会变得无精打采。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校训对于激励学生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11月通过立项审核,步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6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1年4月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获广东省名牌专业;2003年与汕头大学一起通过国家“211工程”整体验收;2005年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211工程”整体验收。
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理念
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理念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办学理念:培养现代文明和谐人“文明+和谐”特色理念的解读“文明”代表着每一个学生的礼仪水平。
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无论校内、校外,都能时时、事事做到文明。
“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团结互助,最终达到融洽、幸福。
“文明+和谐”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德,然后德促德,德教德,德强德,并把和谐贯穿始终。
从而在这种学习、生活氛围中得到师长和同伴的理解、关爱和激励。
并最终使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全面的发展。
校训:文明和谐、全面发展“文明和谐”导训师生言行,即:举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举止得体,文化修养有一定的底蕴。
启示师生做人做事真诚、诚朴、坦诚、诚信、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导引师生汇融群体,亲善宽和,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合作学习,相互帮助。
“全面发展”导训发展方向,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校风:敢于竞争、富于创新、善于协作、乐于奉献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学校师生要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只有敢于竞争、富于创新,学校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协作精神,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要学会奉献,爱学校、爱学生、爱老师、爱同学,爱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教风:勤勉、敬业、爱生、进取勤勉是努力不懈,要求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奋耕耘;对学习刻苦努力,百折不挠,勤学不辍。
敬业是修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育工作,以获取更大成绩。
爱生是奉献,爱生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成人、成才,直至成功。
爱生才能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
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学生,其关键在于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最终靠的还是学校逐年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会形成长久的持续释放的强大发展动力。
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这些学校发展的力量。
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实践、完善这个重要的办学思想——办学就是要培育一种精神力量。
在名校林立、万帆竞发的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拓视野,闯路子,办特色,创名牌,总希望有一种精神力量能不断净化教师的心灵,养育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使每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培育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首先要从培育教师的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开始。
只有教师的精神和专业素质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始终坚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尚的师德、顽强的作风,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又是队伍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开拓创新,凭着自己的“锐气、正气、大气”,靠着自己的“理想、智慧、汗水”,去铸就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
一所名校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称,它代表一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代表一种崇高的精神作风,它是“奉献、敬业、负责、自律、创新”的精神的化身。
一所名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靠的是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
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从严明的纪律中来,从严格的管理中来,从勤奋刻苦的精神中来。
2010年12月,我在上海学习了十多天,与一大批校友相见,他们都谈到当年在枝江一中学习时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勤奋、刻苦。
几十年来,我们一中人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精神作风,并为社会各界公认和称道。
这种精神作风是枝江一中虽历经风雨,仍屡创辉煌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根本。
枝江一中学生学业的成功靠的就是勤奋、刻苦,靠的就是踏实、努力。
我在师生中倡导“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育,领导苦抓”的“四苦”精神。
倡导“四苦”精神,就是倡导广大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用勤奋这根红线贯穿始终,统率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艰苦磨砺,顽强拼搏,奋发进取,从而得到持续发展,成就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精神品格是处在教学过程最前沿的,教师虚伪、自私、俗气,学生就会反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对教师的考核又是很困难的,因为教书育人是一份“良心”工作。
所以办好学校,就必须让教师向往高尚的东西,就必须净化教师的心灵、养育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拒绝利的诱惑,让教师远离铜臭,注重净化校内人际关系,提倡“同事之交淡如水”,努力使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简单化、纯洁化。
我们还要拒绝庸俗,抖掉身上的俗气,让教师远离社会不正之风,坚守道德底线。
一所誉满社会的名校是靠精神站立的。
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
当精神站立起来时,所有的努力都变成自觉、自动和自发。
一所学校精神培育要循序渐进。
学校精神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生长,需要一个播种、发芽、生根、出苗,然后慢慢长大再开花、结果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幻想一朝一夕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那些临时突破的东西,最多只能是显性的标语口号,而隐性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等才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总之,高品质的学校精神是一个优质教育品牌的内核和象征,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作为一名决心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校长,必须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只有培育出了学校精神,一所名校才真正形成。
那我们学校应该培养教师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想应该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敬业乐业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敬业乐业精神的民族。
宋代大儒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敬业乐业的精神基础是责任心,一个尽职尽责的人,从容而不浮躁,充实而不空虚。
一个尽职尽责的人,会对自己对学校负责,会自然、自觉地去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
一个尽职尽责的人,才值得信任与委以重任。
“敬业”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敬。
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首先应当对教师专业有清晰而独特的了解和认识,怀有强烈的尊严感,方能建立起坚定的专业信念,也才能对社会的各种评价做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
“敬业”还需“乐业”。
“乐业”就是教师对自己专业工作表现得兴趣盎然、心甘情愿。
一个人一旦投入教师专业,就需不为物欲左右,不为名利所动,做到淡泊明志,宁静有为,由“敬业乐业”而获得人生之乐。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
我们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干好。
爱岗敬业,不仅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能力,一份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尽到职责。
(二)勤学进取精神。
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学科互相渗透,知识更新加快,人类知识量飞速增长。
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人民教师,要具有努力开拓进取精神。
教师必须具有科学家的强烈的求知精神,认真读书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从人类生活和科学发展中吸取一切优秀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这样,才能满足不断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应当是学习者。
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也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进取精神是指人们因受时代情境感染、活动刺激、言行激励而呈现的渴望进步的情绪,它既是自我选择、扬弃与接纳的思想碰撞过程,也是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思想孕育、萌动和生长的过程。
乐观、要强、奉献、不满足、有胆识都是进取品质的重要特点,它是人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特征。
教师要时时有进取精神,要有毅力,在不断进取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开拓创新精神。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
创新是进步的标志和动力,又是进步的过程和成果。
而创新精神则是在高度事业心和强烈责任感的思想沃土上长出、绽放的精神花朵。
只有那些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人,不懈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追求的人,才会有这种精神;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囿于固有阵地,永远在原地踏步。
创新精神是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勇于开拓,是创新精神的土壤;老气横秋,无所作为,互不服气,彼此指责,是创新精神的麻醉剂。
创新精神是总体素质的一种体现。
创新不只是“想”出来的,主要是“做”出来的;也不是仅靠着一般意义上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创新的重要含义就是超出,没有较高甚至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是难以超出的。
创新精神是竞争力乃至生命力的体现。
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总是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缺乏竞争力就要落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生命现象;新陈代谢,推陈出新,说的是生命规律。
这里面最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那个“新”字!逻辑是如此之简明: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领域是如此,在文化领域是如此,在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
“教育即创造”是人们公认的原理。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
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教师的专业工作,不允许教师墨守陈规,也不允许教师一味地固执于个人经验,而要求教师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四)无私奉献精神。
当前社会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但是,这并不妨碍无私奉献精神的发扬光大。
因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植根于民众中间的一种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人类正义的事业作出无私的奉献。
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并无共产主义信念,甚至可能是有产阶级的一员,但这未影响其为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
今天,虽说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社会主义根基并未动摇,群众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密相联,这就为弘扬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无私奉献作为一种道德境界并非人们难以企及的。
应当看到,无私奉献精神与共产主义道德不是相同的境界。
因此,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并非要求全社会的成员都达到共产主义的道德水平。
从广义上说,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既包括共产主义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人道主义的奉献精神,也包括基于朴素爱心和同情的奉献精神,以及平凡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
我们所弘扬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是总目标、总要求,针对不同的群众,对其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分层次的。
人心都具有向善的一面,“人人皆可为尧舜”。
应当看到,人心都有两面性,既有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与追求,又有社会义务责任感。
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问题,往往只会表现出其中的一面。
或自私自利之心占上风,或作出无私的奉献。
因此,弘扬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舆论与教育的正确引导,既肯定人们各自的既得利益,又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并使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心向上、向善的一面。
只要引导得当,无私奉献精神就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工作是非常细致、艰巨和复杂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是任何量化的手段所无法准确计算的,这必然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保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的表现,就是教师尽可能淡化功利思想,不斤斤计较物质享受,不迷恋于世俗浮华,不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一切以“育人”为上,全心全意,把知识、智慧、爱心、时间乃至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五)负责参与精神。
教师的角色职能决定了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参与精神。
负责精神所指有二,一是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对每个工作环节一丝不苟,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认真负责,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倍加爱护,不可随意淘汰放弃;二是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发展,捍卫民族文化,伸张社会正义,力辟歪论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