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_17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一、中考考点分析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2、重点理解并掌握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3、运用有关资料叙述亚洲及欧洲的人文环境;二、教材分析从本章开始,将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很重要,知道分析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
具体而言,要着重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对分析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已较为熟悉,且大部分拥有了一定的读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复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通过采取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本节知识进行复习,期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2)、重点理解并掌握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3)、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课堂自我展示的形式进行复习;采用方法主要有:读图探究法、表格法、比较归纳法等。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六、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二)学、议——快乐自学、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任务二:说出亚、欧洲的地形特点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任务一:亚、欧洲的地理位置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1)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其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经纬度位置(2)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3)欧洲地理位置: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任务二:亚、欧洲的地形特点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1)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任务三:亚、欧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1)亚洲的气候特点大陆性强季风气候显著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2)欧洲气候特点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任务四:亚、欧洲的河流特点1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1)亚洲河流特点 2 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大河—长江(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湄公河(是亚洲流经过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2) 欧洲河流特点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3 航运价值高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1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1)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2 人口分布不均匀3 多为发展中国家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欧洲的人口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三)、演——课堂展示(四)、评——教师总结、疏通思路(五)、练——一课一练、达标测评(2012年长沙市)1、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 )A.非洲B.北美洲C.欧洲D.亚洲(2011年长沙)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A 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 B 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C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 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2010年怀化)3、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A 河姆河、多瑙河 B 长江、莱茵河 C 湄公河、多瑙河 D 锡尔河、莱茵河(2010年黄石)4、下列大洲中,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是()A 欧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南美洲(2011年哈尔滨)5、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A 四面临海 B 降水丰富 C 河流湍急 D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012年长沙市) 2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欧洲西部略图(1)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带,西临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两块重要的大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地球的知识,对大陆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比较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块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两块大陆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表和地图。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一

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来历,能够说出亚洲、欧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二)难点:1.区时的计算。
2.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的日期变化。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大洲?它与哪一个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亚洲,欧洲)这节课就来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及与陆地上相连的大洲——欧洲。
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来历,能够说出亚洲、欧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换算。
(回顾复习)1.看轮廓认大洲:2.看图指图:在图上指出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3.看图回答:从东西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__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__半球。
(二)自学指导认真自读课本P3-4,完成下列各题:(时间:5分钟)1.全球分_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度,时间相差___小时。
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_____度,合为一个时区。
2.什么是地方时?中时区(零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3.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_____区的区时。
4.完成教材P4的活动题1、2。
(三) 检测自学1.国际日期变更线是()A.180°经线B. 0°经线C. 0°纬线D.今天和昨天分界线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乘客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元旦,这架飞机是()A.自东十二区飞向西十二区B.自西十二区飞向东十二区C.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D.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3.北京时间是指()A.东八区的区时B. 北京当地时间C. 116°E的地方时D. 120°W的地方时4.当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4日上午8:00,伦敦时间是()A.2011年2月4日零点B. 2011年2月4日23点C. 2011年2月5日零点D. 2011年2月4日16:00(五)课堂作业《优化设计》:P2-3(只做选择题)(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2.亚洲大陆3.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4学会换算不同时区的时间:地方时、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地理位置)》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地理位置3.能根据地图资料分析欧洲的三大地理位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2.亚洲的地理位置3.欧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温习旧知】今天我们将进入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活动填图:请在下面部分世界地图中将六大洲的名称填入对应的位置。
——抽学生上黑板填图。
【课堂导入】(过渡)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国家,但是,你对于亚洲有多少了解呢?——学生畅言自己的认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视频。
——播放视频。
(板书)一、“亚细亚”与“欧罗巴”(过渡)同学们知道亚洲和欧洲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讲述名字起源: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之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居住地以西的地区称之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随着“亚细亚”与“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称呼也逐渐成了亚洲和欧洲的名称。
(过渡)知道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就要进入两个大洲的学习了,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得先明确,区域地理究竟在学些什么东西。
——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都是先要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再来了解那里有些什么。
其中,在哪里,就是学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而哪里有什么则会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别展开。
(板书)区域地理——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情况(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理位子,那么,怎么样去确定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呢?我们借助这些好吃的水果来学习。
活动1:请在众多水果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并描述其位置。
——学生小组内讲述位置,然后老师以荔枝作为例子,抽一位学生来讲荔枝的位置,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
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三、欧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北纬 度~北纬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 度~东经 度之间
全部位于 球,绝大部分位于 球。
(2)海陆位置
北临 洋,西临 洋,南临海,西南隔 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 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四、面积
1、亚洲的面积
2、欧洲的面积
板书 亚洲及欧洲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地理:1.1 亚洲及欧洲 第1课时 教案1(湘教版七下)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知道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先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个人批注
作业:填充图册P1—2。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形图:老师边指图边深情地朗诵导言部分,引入第一章“认识大洲”。
提问: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由这一问题的回答引入到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学习内容中。板书:Biblioteka 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讲授新课:
提问:洲界线的图例是怎样的?请学生在图1-1中找到亚欧两洲的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然后介绍亚洲(Asia)、欧洲(Europe)的名称的由来和亚欧大陆。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教学内容: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位置、面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4、欧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亚洲和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计算能力。
(3)运用地图,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比较、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一个?它包括哪些大洲?(学生回答)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它包括亚洲和欧洲.(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大洲,首先从亚洲和欧洲开始。
二、新课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洲与欧洲名称的由来讲解:亚洲: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把居住地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1.1亚洲与欧洲(第一课时)教案 (3)

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亚洲气候特点分布和成因教具课件学法教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与欧洲复杂的气候特点 2.成因1.类型及分布教学过程时间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联系本地气候特点,复习世界气候类型,引入新课交流回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亚洲气候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几种?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有何共同特征?课后活动:教师提问:雅库次克与孟买气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读图指出气候类型说出名称读图分析讨论纬度因素乌兰巴托与哈尔滨气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
活动:读非洲气候图,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海陆位置读图分析交流学生讨论:略展示交流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指图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总结:亚洲九种气候类型中有三种是季风气候,这是亚洲气候的特点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因此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活动题教师小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到黑板指图说气候类型名称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读图气候类型呈带状作南北对称分布巩固提升让学生做同步做题交流答案自主构建课堂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受夏季风强弱影响,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易发生旱涝灾害。
回顾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湘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8b11d02524de518974b7d4e.png)
亚洲及欧洲新课导入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死海、喜马拉雅山脉、伦敦、阿尔卑斯山脉等)学习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这是我们居住的大陆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有着我们的家园亚洲和风景秀美的欧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习导学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那么,让我们走进亚欧大陆,认识一下亚洲和欧洲。
培养自学能力互动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探究一:“亚细亚”和“欧罗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3.亚洲的地理位置读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探究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 教案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位置特点;教学难点:掌握亚洲的地形特点;教学过程: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课题 1.1亚洲及欧洲(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亚洲、欧洲地形特征,总结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特点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落实方式(方法或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多媒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学习学习目标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亚细亚”和“欧罗巴”(8分钟)(1)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海陆位置: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40°N与北极圈之间,北、西、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区时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向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分别减一天、加一天。
学习任务(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8分钟)(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四、合作与探究:(10分钟)五、小结:(3分钟)六、当堂检测:(5分钟)七、小组评价(1分钟)1、课件出示:阅读课本P2——P3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亚洲的经度范围?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的纬度范围?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濒临哪些大洋和大洲?(2)完成P3活动题: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3)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北京位于哪个区时?日界线是哪一条线?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1、课件出示内容:阅读P4——P5,解决以下问题:(1)在图6-3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 预习并认真听课② 及时完成作业③ 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
课题 1.1亚洲及欧洲(1)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亚洲、欧洲地形特征,总结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特点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多媒体播放《亚洲雄风》歌
曲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
同学习学习目标
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亚细亚”和“欧罗巴”(8分钟)
(1)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海陆位置: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40°N与北极圈之间,北、西、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1、课件出示:
阅读课本P2——P3内容解决以
下问题:
(1)亚洲的经度范围?东西半
球中哪个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的纬度
范围?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
球?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濒临哪些
大洋和大洲?
(2)完成P3活动题:描述欧洲
的地理位置
(3)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北京
位于哪个区时?日界线是哪一
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
观察,多思考,让学生从
地图中掌握知识,从而逐
渐重视地图在地理学习
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彼此
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解决难题
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自
己在答题过程中总结出
亚洲地形特征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彼此
交流,解决问题
(2)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
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向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分别减一天、加一天。
学习任务(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8分钟)(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四、合作与探究:
(10分钟)
五、小结:(3分钟)
六、当堂检测:(5分钟)
七、小组评价(1分钟)
八、作业:(1分钟)
九、板书设计:条线?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
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解决疑
难问题
1、课件出示内容:
阅读P4——P5,解决以下问题:
(1)在图6-3中找出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
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
等主要地形区。
找出亚洲主要以
那几种地形为主?
(2)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
要分布在哪里?
(3)亚洲地势有何特点?
(4)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5)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
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解决疑
难问题
1、课件展示下列问题,小组讨
论
(1)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某地的
地理位置?
(2)完成P5活动题:填表对比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根据板书,总结知识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二、亚洲、欧洲地形特点
课件出示题目
练习册
第二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二、亚洲、欧洲地形特点
教师点拨解决难题
举一反三,总结出类似题
目的答题方法
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检测本课知识点,巩固知
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