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学法指导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及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百态人生——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建议及设计【课标要求】小说: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皆选自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彩章节。
其中《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迭起,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写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范进中举》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小说用艺术夸张手法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出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的传统思想:礼贤下士。
《刘姥姥进大观园》借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的展现了不同人物各具情态的笑,以“喜”写“悲”,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人文要素: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语文要素:熟练运用小说要素分析方法,来分析鉴赏小说;抓住小说主线,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性格形成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艺术特点。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小说的情节、人物有一定的概括欣赏能力。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5.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其中,将
“”与“”对比,歌颂
了,抒发
了的豪情壮志。
6.“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7.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参考答案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国风》《离骚》文学才华文采
3.D
4.D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往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6.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7.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
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单位: 平罗第七中学姓名:王文林日期:2019、12
微课设计单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
1.有层次。
如“了解或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提升情感……。
”
2.可操作可测量。
如“了解”—能够再认、能够回忆等。
“理解”—能够举例,能够比喻,能够比较区分,
能够在新情境中判断,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等。
27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学法指导
第六单元学法指导单元梳理单元重点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用法。
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3.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增长历史知识,审视和关照现实。
4.感受和理解历史人物特殊的思想情感,从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
5.熟读并背诵诗词,鉴赏并比较其风格差异,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
篇目聚焦《陈涉世家》写法:文学技法写历史人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语言:简洁生动,饱含感情,表现力强。
感情:对抗争精神的歌颂。
《隆中对》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层次清晰。
语言:精练。
《出师表》写法:融议论、叙事、抒情于一体。
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感情:尽忠、鞠躬尽瘁。
《词五首》写法:对比、虚实结合、衬托、用典。
语言:或豪放,或婉约。
文学常识一、关于史传文学。
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创造《史记》这部伟大著作,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典范,而其中的人物传记也开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传记文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不仅为文言小说,也为宋元以后兴起的通俗白话小说所吸收和发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词”的有关常识。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称为“词”“诗余”“长短句”等。
与诗相比,词的句式长短不一,能更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词有标题和词牌,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调的名称。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依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一、说教材《智取生辰纲》列入部编版中考上册第六单元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其创作总体上呈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因而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斗智,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生我教学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
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三、说教学设想由于语言的时间差距,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课前必须让学生反复自主阅读文章。
为了让学生透彻全面理解杨志失陷生辰纲的原因,还必须把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内容印发给学生,从中找到其性格上的弱点,也就找到了他失陷生辰纲的原因之一。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接触过小说,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定能整体把握。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本文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词组: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句型的用法;
3.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主要的生词及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第三节教学准备
1. 备好所需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
3. 确保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齐全。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节课堂小结
1.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文主要人物分析 教案
2.教师简要讲解,提醒本单元的学习探究要点。
三、教学新课(一)教学第21课: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教师简介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名子安,一说名耳。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作品简介:《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体裁简介: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介绍单元课文总况,让学生心里有数。
讲解单元学习探究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丰富学生的常识积累。
发展(8-11段):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设计诱官军。
高潮(12段):杨志无奈买白酒。
结局(13段):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14段):吴用智取的谜底。
4.出示如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5.分析人物形象(仅分析代表性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小结,教师做小结。
)(1)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刚愎自用(2)众好汉:精诚团结、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智取成功6.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烘托气氛;(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3)3.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要求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句子,边读边体会。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的核心要素。
环境描写起衬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知识拓展,学以致用。
以下三文大体上按第一篇文章的教学流程进行阅读欣赏,此不赘述。
(2)课件展示表二,学生跳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填表。
(3)教师小结:通过上述两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对所有人的毒害,范进中举前无人问津,一旦中举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病态的社会现实情况。
4.人物形象探究:(1)示例:胡屠户: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56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一、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 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段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松树林 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 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呢?
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 套,等杨志来钻。
合(作语探段究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
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失意───得志───幻灭”
合作探究
杨 志
精明能干 小心谨慎
刚愎自用 急功近利 粗暴蛮横
合作探究
精诚团结
众 好 足智多谋 汉 随机应变
疑难解析
疑难解析
文章描写了两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 两组性格鲜明的人物,且善于从错综复 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了 本文精巧的构思。
疑难解析 “智“的结构图解
合作探究
1.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 脑汁,文中许多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 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 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 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 来活动。
作品简介 《水浒传》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 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 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 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 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 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 独立成章。
四大名著
作品简介
青面兽杨志
《水浒传》中与杨志 有关的故事情节: 1.杨志失花石纲丢官; 2.汴京城杨志卖刀; 3.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4.杨志比武获重用; 5.杨志押送生辰纲; 6.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出师表优秀教案》
《出师表》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说教法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6.课时安排:3课时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九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第6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4、分析陈涉的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5、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6、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时间:3课时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训练技术手段:PPT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导入,板书标题,出示课堂目标(PPT)1、话题导入;2、板书标题;3、出示课堂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知识;(2)、掌握生难字音,熟读课文;(3)、结合注释弄清重点字词句子的意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1、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资料自主学习掌握:史马迁、史记与故事背景。
2、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与记忆,教师指导督促。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1、学法指导: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请教同学的方法认清字词;2、分组初读,相互纠正字音与节奏;3、重点句子练读,教师指导与强调;4、学生读,达到熟练的程度;5、齐读进行巩固;四、第三次先学后教1、学法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释,采用圈点勾画方式把握字词及重点句子的意义;2、分组合作探究,记忆重点词义的意义;五、当堂训练熟读课文,巩固注释中字词的意义。
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课堂目标。
1、翻译课文,加深对重点字词的把握;2、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与默写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学法指导:读第一段,根据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的翻译课文,并把疑难处标记出来,试总结第一段的内容。
1、学生分小组进行翻译并合作探究,提出疑难并交流解决;2、就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释疑;3、抽生准确翻译第一段,教师指导并明确;4、学生对第一段进行小结;三、以后段落的翻译与小结步骤与第一段一致,教师指导与巡视。
四、当堂训练1、请学生翻译自认为重点的句子;2、学生翻译并熟记教师指出的重点句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最后一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岑参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历来必考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了解边塞诗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
B、朗读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古典文化修养,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掌握朗读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学情我所带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基础有差异。
这一班是我在初二年级接的,学生的情商很高,就是成绩有点儿低,比同年级要低六七分。
因而在备课时,尤其是在古诗文鉴赏方面,我对本班的要求要低一些。
三、说教法和学法1、我在教学时,介绍了边塞诗的内容与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特色。
3、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采用范读,集体读,个人读。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4.提问法:以提问的方式把全诗讲析内容带出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通过想象与联想,深切体验诗人的离愁别绪。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由巜读唐诗》的音乐导入,将学生带入学习唐诗的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从题目入手,寻找所给的信息,然后将诗歌分成前后两部分,找出过渡句。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阅读(二)《水浒传》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二)《水浒传》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对《水浒传》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对《水浒传》进行有效阅读。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本《水浒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齐唱《好汉歌》。
同学们,歌曲把我们带进了《水浒传》的世界,《水浒传》讲了很多好汉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好汉?(生答)要想了解更多的好汉,请进入本节课学习:出示课题:《水浒传》【设计意图】通过豪放澎湃的《好汉歌》,引导学生进入《水浒传》的情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学习活动(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施耐庵,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
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多媒体显示)2.时代背景《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在位皇帝徽宗终日不理朝政。
蔡京、高俅等奸臣把持朝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多媒体显示)【设计意图】走进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学方法,促阅读任务一:借目录,知梗概1.我们怎样能快速了解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呢?看目录。
不信,请看屏幕!2.出示前五回目录,学生分组读(男生读人物,女生读事件)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六回九纹龙翦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官寺3.思考:男生读到是什么?女生读到什么?人事【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就是先把书读薄。
《水浒传》是100回的章回体小说,几十万字,此环节所授的读书法,可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随意组合章节进行阅读,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本书阅读的畏难情绪,又能快速了解这部书的故事梗概。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第六单元 三顾茅庐
24*三顾茅庐设计说明《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章节,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此文在刻画人物时,描写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应当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并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际写作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熟悉字词,读通课文。
2.简要概括小说内容,梳理情节脉络。
3.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4.感受中华传统礼仪之美,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小说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2.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三国演义》。
2.影音素材:电视剧《三国演义》(1984年版)。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陈寿在《三国志》中用寥寥数语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之事,但小说《三国演义》却把它演绎得生动曲折、趣味横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胄.(zhòu)沔.(miǎn)璋.(zhāng)殆.(dài)吴会.(kuài)拜谒.(yè)愧赧.(nǎn)鹤氅.(chǎng)bǐ(鄙)贱存xù(恤) ɡuān(纶)巾如雷ɡuàn(贯)耳dān(箪)食壶浆顿开茅sè(塞)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因羞惭而脸红:愧赧爱惜,体恤:存恤用箪盛饭,用壶盛浆:箪食壶浆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如雷贯耳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经世奇才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形容求贤心切:思贤如渴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顿开茅塞3.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段 Leabharlann 读”古贤”事迹(4课时)核心任务:绘制四篇课文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和行文思路的思维导图。
一、学习任务 1.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出师表》思维导图“基础积累”部分。 2.根据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完成《出师表》思维导图“文章思路”部分。 3.根据思维导图归纳方法,先自主完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文言“基础积累”和“文章思路”部分的思维导图,然后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并完善本组负责篇目的“基础积累”和“文章思路”思维导图。 4. 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用3-5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二、学习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选 1名展示员、1名记录员和 1名打分员,以“思 维导图评价量表”和本组成员建议为依据,对其他组思维导图进行打分,并 提出补充建议。 2.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好的古诗文学习能力,能够通过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来阅读古诗文作品。在本单元的学习 中,教师应注重诵读教学,通过学法点拨,自主探究,精 讲巧练等方式更好的让学生感知作品思想内涵,获得情感 启迪与熏陶。九年级学生在鉴赏古诗文艺术美,情感美方 面可能更多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有法可依,学习效 果才有保障,因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是必要的。教学中注重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 习惯,激发起他们古诗文的浓厚学习兴趣。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养成读思结合的良 好习惯。(重点)
3
文化自信目标:深人文本,通过分析事件、言行,理解人物;了解古人的政 治、军事生活,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难点)
4
审美创造目标: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把握古诗文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 审美创造能力。(难点)
第三课段 品读“古贤英雄“形象(3课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精品教案(含反思)
杨志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知识点覆盖全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认识。 文中所体现的智取情节,在现代来看属于违法行为,是极不可 取之行为,因此,需要向学生阐述大量背景知识。由于受教学课时
目标导学三 :感受文本“白话”语言特征,深刻理解《水游传》地位 探宄:《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为何著名?有人说,因为它是白话 语体成熟的标志;有人说,它创造出了一部英雄传奇;还有人说,仅以它高超的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就担得起名著二字了。同学们,请就本文所得,说说你们的意 见。 明确: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本文中诸多文句 ,与现在的白话无异,如“ 众 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或夹杂着一些方言词,
见,改为 “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
松林里休息。为防止遭劫,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充分体现了 杨志的精明、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2)杨志对待下属,“轻则痛骂,重则藤条 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又体现了杨志粗暴蛮横、
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
— — 明确: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蹈 中计 失纲。
2.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线索也穿插其中,结合题目,说说这条线索是
什么。
明确:暴吴智取生辰纲。定计 施计 劫纲。
【学法指导】
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
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探究:为什么本文会同时拥有两条线索?请说说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及如
21 智取生辰纲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
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研究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对学术现状的分析这学期,我在九年级班当语文老师。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高,独立探究和合作能力也不好。
大多数学生过去都是善于接受的研究者。
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这学期的情况人教版(人教版)最新版是九年级语文(全卷)上册教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
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课设计了四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总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2.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上的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句。
(2)在第一课时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层次脉络。
(3)重点学习文章第一段。
(三)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第二课时的重难点是:背诵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表述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之一,即广开言路。
二、说教法(一)班情分析九年级四班是典型的“活跃分子”,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氛围很浓,可谓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这只是外在的表象。
实则90%的学生懒病很重,只有10%的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搜集、熟读课文等活动用心。
(二)学情分析九四班学生:1.近50%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拼音胡乱写,错别字较多,字迹潦草难辨,作文语意零乱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唐雎不辱使命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训练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学法指导1.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排演课本剧,培养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解决办法: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的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古代服饰,《我的一九一九》电影光盘。
师生互动设计1.排练课本剧。
2.讲故事比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明确目标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疏通和整体把握上,初步领悟《战国策》说理周密、笔锋犀利的语言风格。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讨论揣摩文 章在筛选材料、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把握不同文章的艺术特色。如《曹刿论战》记事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巧妙设喻,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愚公移山》人物 语言富有个性特征;《关雎》《蒹葭》运用反复手法,一唱三叹等。
范文导引 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 (一考生)
后天就要离开这座相处了三年的建筑,离开我的初中生活。 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失落落的,谁也无心学习,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书本搬回家了, 我们相互赠言,情意绵绵。记得三年前就是这么相互留言告别了六年的小学时代。大家虽然只是简简 单单地写下几句话,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又如原样 发生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该不会又像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我们就真的不再见面了吗? 初一,倔强而单纯,每天老老实实地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捧着课本假装 用功;初二,疯狂而自信,开始悄悄喜欢一些明星,开始注意那些长得帅气些的男生;初三,心事重 重,多愁善感,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真正努力学习,偷偷地谋划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淡定地说以 后一定去这儿那儿。 这么充实而精彩的三年,这么顽固而倔强的三年,这么温暖而难忘的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那些可贵的天真与单纯,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些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谈理想的日子,那些寻找 阳光自己温暖自己的日子,那些冷得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日子,那些身在教室而心在校外只能满心无奈 的日子,那些呆在一起就算天塌下来也得先疯一阵再说的日子,那些望着被窗户的边框勾勒出正方形 天空生出无边幻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4.学会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在理解作品原有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汲取民族智慧,客观地评价作 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的局限性,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 首逝去的岁月,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 多“驿站”,每一个“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对 这三年来的人生轨迹来一番回顾吧。
人物:邹忌:关心国事,娴于辞令。齐王:开明有为,闻过则喜,广开言路。
讽谏特点:设喻说理。
妻私我—→宫妇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愚公移山》
情节:决心移山——争得支持——驳斥智叟——感动上天。
人物:愚公:迎难而上,有毅力,踏实肯干、不愚。智叟:自作聪明,不智。
刻画人物方法:对比、烘托。
阅读建议 1.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距离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因此学习时首先要努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借
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 读代练,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注意积累重点字词、优美语句,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增强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这次作文,可以写的很多。因此,首先要精心选材。要认真思考,总结三年的初中生活,选取自 己感受最深,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情来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地抒情、议论,不能空洞地 说教或苍白地抒情。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突破创新:
一是要“实”:让人觉得写的是真人真事,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这样才有动人的基础。 二是要“细”:让情节在细微的变化中显出生趣,让人物在细小的动作中展示性情。 三是要“新”:要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内容来;叙事的角度要 新,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来写,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还可以用日记、书信、随笔等形式在体裁上创 新。 总之,做到了以上几点,文章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地方,语言再生动、形象、优美些,就一定是一 篇佳作。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第六单元 学法指导
单元梳理 单元重点
1.继续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够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3.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对作品进行鉴赏与评析。能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认识能力。 5.通过阅读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了解有关的文化、历史常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都是我怎么也保护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东西,都是三年来在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和即将告别时想说 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它们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又一幕幕很快地就要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小丫头;如今,我已经不再是明知有 过逆反却始终不肯承认过错的小丫头;我早已长成一个明是非、有理想的中学生。三年来,所有的 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在这个繁盛 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
再见,我的初中生涯!
简析:深情款款忆往昔,稚气老练二合一。文章取题为“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却不是停留在 告别“仪式”上,而是深情款款地与读者回忆在过去三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并集中于第三段的概括 回忆。其实这正是回忆性散文写作的常用方法之一,更主要的是抒情,抒写对三年初中生活的留恋与 难忘。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稚气十足的女孩子的真实的思想,她的成长的历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 前,让我们感到可贵,值得珍惜。文章又显得老成,从最后三段中不难看出,作者在综合语用方面又 很老练,很见基本功。所以这也是一篇不错的一类考场作文。
篇目聚焦
《曹刿论战》
内容:①战前准备:取信于民;②战时:抓住时机。
情节:论战——指挥作战——论战
(战前)
(战后)
文言句式:夫战,勇气也。
人物:曹刿:远谋。鲁庄公:虚心纳谏。
记叙:详————略————详
(战前准备)(战争经过)(取胜的原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结构: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道理——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诗经〉两首》
《关雎》Biblioteka “兴”的表现手法。结构形式:重章复唱。
统摄全诗的语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写景抒情:蒹葭——伊人。
虚实结合:实——小舟、河流;虚——伊人。
表达主题: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文学常识 一、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三语文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实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 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 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 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 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名著简介。 《左传》之称《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722 年以后二百多年的许多 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 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善于描写战争,也善于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言论汇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它共 12 策, 33 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其写作特点是长于说 事,喜欢夸张渲染,常用巧妙生动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部书既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列子》,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 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 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 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拘,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 的规律。唐朝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 篇)、雅(105 篇)、颂(40 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 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 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 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三年的时光里,有成长的愉悦,也有探求的欣喜;有成功的幸福,也有 失败的酸涩;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也有学校、班级的温暖。所有这些,都那么令人难忘;所有这 些,又都会成为记忆中美丽的珍宝。
因此,这次作文的选材也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可以写初中的“人”。你的同桌、你的朋友、你的老 师、你的校长,都可以成为你文中的主人公,写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写出他们的言谈举止,只要真 实、生动,都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以写初中的“事”。你可以写三年来碰到的最高兴或不愉快的事 情,可以写三年来同学、师生之间的逸闻趣事,可以写一次郊游、一次演出等等。还可以写初中的 “情”。三年来,你和同学同窗共读;三年来,你和老师朝夕相处。因此,你可以用笔来抒写三年的浓 浓情谊。你还可以写初中的“景”。三年中,教室、实验室、操场,甚至是路旁的小树下,都曾留下你 的身影,也留下了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也都可以成为你很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