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论语教案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并理解其含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2. 复制好《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引导学生谈谈对《论语》的了解,并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二、学习《论语》十则(30分钟)1. 教师出示《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篇章;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并向整个班级分享;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享内容,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
三、思考与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每则经典语录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写出一段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并展示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点评;2.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论语》剩余的篇章;2.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思考和拓展。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论语》的深入思考。
但是,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了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学习,可能会有其他经典语录被忽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七年级语文《论语》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论语》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能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选文。
2. 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2. 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论语》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解决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难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学习《论语》中关于孝道、礼仪、交友等方面的论述。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了解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对比现代社会,探讨《论语》中的思想在今天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过程1. 让学生通过阅读选文,了解《论语》中关于孝道、礼仪、交友等方面的论述。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感悟。
3.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思想在今天的实际意义。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论语》中孝道、礼仪、交友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论语》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全本,加深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课题:《论语》十则课时:两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明确字义:愠、罔、殆、谓、哉、焉等。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并在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基础上背诵及默写课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1、字词。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2、语句。
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并准确表达每则语录,学习古人可贵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为人处事等。
三、教学难点在理解字词,懂得翻译的基础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
问1:还差哪一篇课文没有讲呢?(让同学生回答《论语》)问2:没错。
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问3:对,就是文言文。
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厉害着呢!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
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二)集体通读,整体感知以领读的方式,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则一则地读,读完继续下一教学环节。
(三)孔子及《论语》简介好的,课文读完了,不过,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初中论语教学教案
初中论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背诵《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 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
2.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能进行翻译和背诵。
3. 学会如何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省略句等。
2. 理解《论语》中的哲理,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如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介绍,《论语》的翻译和注释等。
2. 学生提前阅读《论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引导学生关注《论语》的价值,引发对课程的思考。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论语》,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3. 课堂讨论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论语》的心得。
b.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4. 课堂讲解a. 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b.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哲理,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 课堂实践a.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
b. 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论语》中经典语句的理解。
6. 课堂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学生背诵《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从《论语》中汲取智慧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价值,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2022-01-14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论语》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论语教案初中
论语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的基本意思,把握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警句和格言来启迪思考和指导行为。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论语》十则。
2.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文言文句子。
2.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警句和格言。
教学准备:1. 《论语》十则的文本。
2. 《论语》译文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孔子及其思想,强调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注释。
2. 学生总结每则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对《论语》十则进行逐则讲解,重点解释文言文句子和关键词语。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则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感悟。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五、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十则,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自主背诵《论语》十则,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十则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学生反思如何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准确抄写《论语》十则,注意字迹工整和格式规范。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和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论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片段。
(2)理解《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如“仁爱”、“忠诚”、“礼仪”等。
(3)学会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论语》中的经典片段。
(2)掌握《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3)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论语》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2)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概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论语》的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
2. 学生准备:预习《论语》中的经典片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论语》经典片段。
(2)引发学生对《论语》中思想的思考,例如“仁爱”、“忠诚”等。
2. 新课内容:(1)讲解《论语》中的经典片段,如“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解释片段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如“礼仪”、“孝道”等。
3. 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论语》中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论语》中的思想展现出来。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明确字义:愠、罔、殆、谓、哉、焉等。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并在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基础上背诵及默写课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1、字词。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2、语句。
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并准确表达每则语录,学习古人可贵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为人处事等。
三、教学难点在理解字词,懂得翻译的基础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
问1:还差哪一篇课文没有讲呢?(让同学生回答《论语》)问2:没错。
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问3:对,就是文言文。
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厉害着呢!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
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二)集体通读,整体感知以领读的方式,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则一则地读,读完继续下一教学环节。
(三)孔子及《论语》简介好的,课文读完了,不过,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四)精读课文,分则讲解《论语》十则的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语录体,对吧?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语录体吗?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论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2)理解《论语》中孔子的主要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
(3)学会分析《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的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向他人介绍《论语》中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2)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
(3)学会分析《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理解《论语》中的深刻哲理。
(2)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论语》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中的哲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思想。
5. 案例分析:教师举例分析《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2. 写一篇关于《论语》学习心得的文章。
3. 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论语》中的一个思想,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2.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中孔子的主要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能够分析《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并运用于写作和日常交流中。
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为政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掌握《论语》中的相关名句和典故;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为政才能。
二、教学重点:1. 《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相关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名句和典故,阐述“为政才能”的重要性;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并探究其含义和启示,例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中的“为政篇”的背景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典故,例如:“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和典故对于“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论语》中的“为政篇”的主要思想和对于自己的启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根据《论语》中的名句和典故,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不同的政治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为政才能”的重要性,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为政才能”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中“为政篇”的读后感;2. 探究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史书和其他哲学著作,深化对“为政才能”的理解,并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句和典故,引导学生探究“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论语十二章》试讲稿和教案 教师编面试初中语文七年级
《论语十二章》试讲稿(附配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理解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孔子的人格魅力,体会孔子开阔的胸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循环的深刻哲理,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比赛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PK大赛,(“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哪些)以此引出课题《论语》。
四、初读1.作家作品介绍:孔子,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主要创作了《论语》、“六艺”等著作。
2.教师范读,体会语气、语调和停顿3.指名表演读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本文的学习方法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什么叫温故?(温书,已经读过的书)2.“而”的意思和用法是什么呢?(是承接和转折,属于虚词,没有实际意义)3.这一句重点强调了什么?(复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4.孔子的这一思想有什么精髓呢?(他认为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罔是什么意思?(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殆是什么意思?(有害)3.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4这句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应当结合,才能有收获)5.你平时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呢?(边学习,边思考,同时进行)六、品读本文论述的思想中,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的收获最大?为什么?七、小结作业作业:搜集《论语》其他篇章中的名言警句,制作成读书卡在班会上交流展览。
《论语十二章》试讲稿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试讲初中语文的……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论语十二章》,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1【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七年级语文《论语》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论语》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名句;(2)理解《论语》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的内容;(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不同;(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介绍:孔子及其弟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 《论语》名句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3. 重点词语和句式讲解:以、乎、与、夫等词语的用法,判断句、疑问句等句式;4. 儒家思想概述: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名句;(2)理解《论语》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理解;(2)儒家思想的深度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论语》中的奥秘;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特点;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儒家文化的魅力;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名句,理解大意;3. 讲解重点: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式,解释儒家核心思想;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论语》知识点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
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
3、师生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
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七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