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5.3和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3和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和倍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建立了倍的概念,并会用倍的知识解决两类有关倍的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但生活中经常遇到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入手解决,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倍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和倍问题。

教学工具1、教学课件。

2、导学卡。

3、教师作图工具:三角尺。

4、学生作图工具:三角尺、铅笔、橡皮。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的两个量,方便找到解题的思路。

2、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自主探究新知,学会优选最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准确表示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和倍应用题中的和与份数和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课件出示课题,提问:1、你们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吗?(和倍问题)2、看到这个学习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和倍问题?怎样解决和倍问题?)板书:“是什么、怎样解决。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2个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产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我们先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你认为和倍问题是什么问题?(2)、学生交流、课件展示。

①、找“和”。

②、找“倍”。

③、找“1倍、几倍、和”。

④、和、倍在同一题中出现。

(摆一摆)(3)小结:有一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这种问题就叫和倍问题。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图片,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和”、“倍”,让学生理解1倍、几倍的含义。

)2、自主探究,解决和倍问题。

(1)、谁遇到过这种和倍问题,你能说说吗?(2)、学生说题,教师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题目板书。

(3)、分析题意。

(完整版)和倍和差倍教案

(完整版)和倍和差倍教案

和差倍问题课前引入:甲乙乙比甲多几份?乙是甲的几倍?1.线段图:使用等长的线段份数,一段表示一份2.比如:小明是一份,小新是四份,画出线段图课前小练习:(1)贝贝每天吃3个馒头,图老师每天吃9个馒头,那么,图老师是贝贝的__________倍。

(2)图老师后来胖了,每天比贝贝多吃三份,请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如果又胖了,那么应该是几倍呢?模块一:和倍问题和倍问题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王牌例题1知识要点1.法宝:线段图2.三步法:找1倍,画线段,做除法3.1倍量=数量÷数量代表的倍数对应练习: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2.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压岁钱数是小明的3倍。

小红和小明分别有压岁钱多少元?王牌例题2:1.警察叔叔一个月共开出了87张罚单,这些罚单有两种:一种是违章停车,另一种是闯红灯,其中违章停车的数量比较多,是闯红灯的3倍还多3张,请问这个月违章停车的罚单有多少张?2.警察叔叔一个月共开出了87张罚单,这些罚单有两种:一种是违章停车,另一种是闯红灯,其中违章停车的数量比较多,是闯红灯的3倍还少1张,请问这个月违章停车的罚单有多少张?知识要点1.只处理整倍问题2.非整倍问题:多减少加3.有多用波浪线;有少用虚线。

对应练习:1.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的多少本书。

2.甲桶中有油25千克,乙桶中有油17千克,从乙桶中倒出多少千克油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油的5倍?王牌例题3小宁有圆珠笔芯30支,小青有圆珠笔芯15支,问小青把多少支圆珠笔芯给小宁后,小宁的圆柱笔芯支数是小青的8倍?对应练习:1.红红有邮票80张,佳佳有邮票60张,要使红红的邮票张数是佳佳的四倍,那么佳佳必须给红红多少张邮票?2.甲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王牌例题4小明、小丽和小强三个小朋友,一共搜集了220张邮票,如果小丽搜集的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小强搜集的张数是小丽的2倍,那么小明,小丽,小强分别搜集到了多少张?对应练习1. 为美化校园,学校买来松树、柏树、樟树共250棵,松树的棵树比柏树的2倍多3棵,樟树比柏树少5棵。

教案和倍、差倍问题

教案和倍、差倍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A册第六讲和倍、差倍问题教学内容:和倍、差倍问题教学目的:1、在倍的基础上理解和倍和差倍的意思。

2、熟练运用和倍和差倍的公式解决问题。

3、能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根据题目意思画出线段图。

2、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清楚数量关系。

2、能找出两个数的和或者差以及倍数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PPT教学建议:本讲知识是新授课,在教学时要注意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倍差倍的意思,教会学会画线段图,能准确的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段图列出算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举事例,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建议:复习,例1-例4为第一次课;例5-例8为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四基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又见面了,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倍的认识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跟倍有关的知识——和倍、差倍问题。

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上节课的知识,看大家有没有忘记。

(放PPT,四基导入,并请同学回答问题)看来大家对倍的知识还很熟练,接下来我们看到今天的新内容,首先看第一题。

精例分析例1、小精灵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精灵的4倍,小精灵有几岁?妈妈有几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题目,并且说一说,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信息?生:小精灵和妈妈的年龄和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精灵的4倍。

师:非常好,还记得之前我们怎么做的吗?生:小精灵是1倍量,妈妈是4倍量,加起来是5倍量。

和是40岁,可以求出1倍量。

师:真不错,能列出算式吗?生:40+ (1+4) =8 (岁),8W=32 (岁)。

生:还可以是40-8=32 (岁)。

师:大家说的都是正确的,习惯用哪一种方式就用哪一种,这类题型,大家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领悟思想构建数模师小结:像这样,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统称为和倍问题,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两数和+ (倍数+1) =1倍量师:你们学会了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下面的练习,看看哪位同学算的最快最准。

1.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1.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1.2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倍”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操作,让学生体会到了“倍”的含义。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三册第1.2节《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包括:1. 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2. 学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 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学生能够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品的排列规律。

(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旁边都有2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香蕉?)2. 讲解“倍”的概念:教师通过PPT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 学习用除法计算倍数: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如:12÷4=3,12是4的3倍。

4. 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个篮子里有18个橘子,把这些橘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5. 课堂练习:教师发放学习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卡片上的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流答案。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板书“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下面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答案:8÷2=4,15÷5=3,20÷4=5。

(1)一个箱子里有24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答案:24÷4=6,每个小朋友能得到6个苹果。

三年级下册《和倍问题》时教案

三年级下册《和倍问题》时教案

第3课时和倍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2、过程与方法:熟悉掌握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理解和倍应用题中各和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嘟嘟遇到一个难题,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只知道和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怎样求这样的题目,我相信大家学完今天的课程,你会发现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例题1】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思路导航】为了便于理解题意,我们画图来分析,由图可知,如果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一份,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这样的3份,两种书的总本数就是这样的1+3=4份。

举一反三1.圆圆和芳芳共有图书84本,芳芳的图书本数是圆圆的3倍,他们各有图书多少本2、甲乙两个油桶共有240千克,如果把乙桶的油注入甲桶40千克后,这是甲桶存油量正好时候乙桶的3倍,那么甲桶、乙桶原来存油多少千克【例题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倍。

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思路导航】如果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1份,三种树的总棵数是这样的1+3+4=8份。

举一反三1.李大伯养鸡、鸭、鹅共960只,养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养鸭的只数是鹅的4倍。

鸡、鸭、鹅各养了多少只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360,已知甲是乙的3倍,丙是乙的2倍。

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3.商店有铅笔、钢笔、圆珠笔共560支,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的3倍,铅笔的支数与圆珠笔的支数同样多。

铅笔、钢笔和圆珠笔各有多少支【例题3】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思路导航】如果杨树少种20棵,那么柳树和杨树的总棵数是216-20=196(棵),这里杨树的棵数恰好是柳树的3倍。

和倍问题教案

和倍问题教案

[教学要求]需求点:初步掌握"几倍求和、求差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方法。

知识点联系点:利用已有的方法分析,学习已知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用两次)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

通过比较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生长点:在已有数形结合方法的引导下学习用枝状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橘子●●●●○○○○○○○○○○○○-苹果------问: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6倍”这道题呢?要想用它组成一道题,你能给它补充一个条件吗?[设计意图]复习倍数关系,为解答例题难点(求倍数和)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用"小卡车上装了5台电视机,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6倍",编题。

预设:1、小卡车上装了5台电视机,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6倍,两辆车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2、小卡车上装了5台电视机,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6倍,大卡车比小卡车多装多少台电视?[意图]通过学生自编应用题,让学生从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中自己导出尝试题。

这为学生掌握尝试题的结构,以及解答尝试题又做了进一步铺垫。

三、进行新课1、.出示自编题:小卡车上装了6台电视机,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是小卡车上的5倍,两辆车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2、分析题用你喜欢的方式分析这道实际问题?并列式计算预设:画实物图,画示意,画线段图,枝状图,文字说明(1)展示解题过程,分析思路、方法。

预设:展示自己的思路图,同时说明自己的思路A、实物图、示意图解题,同学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师总结: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便于思考。

B、线段图(解决先求倍数和再求总数方法)①分两部分运算的方法②合并倍数的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小卡车上的电视机台数是一倍数,大卡车上的电视机是小卡车上的6倍,两部分合起来就是7倍(份),一倍是5台,7倍就是7个5.)③师总结:更加简洁,发现了第二种方法3、引导分析出枝状图①引导分析问:他的思考过程说得清楚吗?谁能把图和题一起,说一说怎样分析实际问题。

第一讲和倍问题教案教材编目_小学数学浙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讲和倍问题教案教材编目_小学数学浙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

应用问题《和倍问题1》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P28,P29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背景:这节课学生主要学习a+a×b两步复合应用题,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量关系,并初步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先整理信息,分析关系,再列式计算,最后回顾检验。

这种解题方法将对学生日后解决多步复合应用题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目标:1、经历体验、概括的过程,掌握两初步学会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能正确解答两步复合计算应用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整理信息、分析关系——列式解答——回顾与检验。

教学关键:借助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正逢金秋时节,你们看小猴子们也正在忙呢。

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黄桃摘了86千克,摘得的水蜜桃的质量是黄桃的2倍。

)2、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生:黄桃和水蜜桃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桃和水蜜桃相差多少千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把题目中的信息整理一下:师:题目已知什么?(生:已知黄桃摘了86千克,摘得的水蜜桃的质量是黄桃的2倍。

)师:水蜜桃该怎么画?生:要画这样的2份师:为什么要画这样的2份?(生:看关键句,摘得的水蜜桃的质量是黄桃的2倍。

说明把黄桃的质量看作1份,水蜜桃有这样的2份师评:很好,能抓住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

师:求的是(生:黄桃和水蜜桃一共摘了多少千克?)2、师:你能列式解答吗?试一试386+386×2=386+772=1158(千克)(1)师:有这样2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生1:第一种先求出水蜜桃的质量,再加上黄桃的质量=总质量生2:第二种把黄桃的质量看作1份,水蜜桃有这样的2份,先求出一共是几份,再拿每份386千克×3份=总质量师:能不能直接列成386×3生:不能,因为题目中总共3份没有直接告诉你,所以必须先列式求出来。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引导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倍数的概念,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学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

3. 学习解决和倍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学会解决和倍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倍数。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倍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数的几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和倍问题。

5.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倍数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例题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2.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用于直观展示倍数的概念。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计算和应用题,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倍数概念,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

2. 第二课时: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引入和倍问题。

3. 第三课时:解决和倍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9页至第40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除法和乘法来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的概念,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除法和乘法来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的概念,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除法和乘法来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7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相差几个?”2. 讲解:讲解和倍、差倍问题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来解释和倍、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两个数的和是12,一个数是4,那么另一个数是8。

如果两个数的差是3,一个数是9,那么另一个数是6。

3. 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解决一些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如“两个数的和是15,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是多少?”4. 应用: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小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华一些糖果后,他们两个人一共有了16个糖果,小华得到了多少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例:12 + 4 = 16,另一个数是 16 4 = 12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一个数,求另一个数例:9 3 = 6,另一个数是 9 6 = 3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39页至第40页的相关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章:引入倍数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1.2 教学内容:引入倍数的定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几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乘法与倍数的关系。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计算器、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求倍数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乘法求倍数的方法。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三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乘法与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关系。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使用计算器、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四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与倍数的关系。

三年级和倍问题教案

三年级和倍问题教案

三年级和倍问题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的倍数问题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解决三年级的倍数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准确地识别和解决倍数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什么是倍数。

解释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没有余数。

2. 举例说明倍数的概念,例如:2、4、6、8是2的倍数,3、6、9、12是3的倍数等。

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倍数问题,要求他们用口算的方式解决。

例如:找出10的倍数,找出5的倍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提醒他们可以利用除法,看是否能够整除。

3.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例如:班级里有30个学生,老师要把他们分成几组,每组有5个学生。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倍数问题,例如:找出100的倍数,找出7的倍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解决倍数问题。

提醒他们倍数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

3. 给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一辆公交车每30分钟发一次车,学生需要计算出一天内公交车发车的次数。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

例如:找出50的倍数,找出9的倍数等。

2. 逐个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倍数的概念和解决倍数问题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2. 练习题和解答。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解决练习题的准确性。

3. 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他们对倍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倍数问题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例如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10讲:和倍问题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10讲:和倍问题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今天到底要学什么呢?【探究新知,引入新课:之前我们学习了乘法,对于倍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和倍问题可能还有点困难。

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到和对应的是几份量】【板书课题:和倍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4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2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讲解重点:首先学会找1倍数,把数量少的故事书看做1份量,那么科技书就是4份量,合起来5份对应的总量就是两种书的总数,可以求出1倍数,再求几倍数就容易了。

师:请一个同学起来读题,谁自告奋勇?生:老师,我来!〈生读题〉师:读得很好,声音很洪亮,咬字也很清晰。

那读完题后,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要我们求的是什么?生: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4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2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师:那我们该怎么思考呢?〈学生小组讨论〉师:你们思考一下,怎么用线段图表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数量关系?生:不知道。

师:哪种书比较少呢?生:故事书。

师:对,那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故事书的数量是一份,相应地科技书的数量怎么用线段表示?是几份呢?生:故事书2倍长度的线段,是2份。

师:这位同学的思维真是敏捷,请坐。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画出线段图。

〈学生画图〉〈ppt出示〉师:我们再看题目中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4本。

师:很好,这位同学找到了这个信息,那我们这个线段图上怎么表示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总数呢?生:就是上下两条线段合起来是144。

师:那144对应的是几份呢?生:3份。

师:好的,也就是说3份量对应的是144本书,故事书是其中的1份,科技书是其中的2份,对吗?生:对。

师:那知道3份的量对应的是144,怎么求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故事书的数量怎么求?生:144÷3=48〈本〉师:很好,那我们怎么求科技书的数量呢?生1:144-48=96〈本〉生2:还可以是48×2=96〈本〉师:非常好。

5.3和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3和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3和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

2. 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 和倍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解题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和倍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解题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倍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和倍问题的概念。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解释和倍问题的性质。

3. 讲解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讲解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示范解题步骤。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倍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和倍问题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这一部分。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

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

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

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应用题复习(一)已知几个数的和与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称之为和倍问题。

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可以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在具体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先求出倍数,再去解答题中提出的问题。

和÷(倍数+1)=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或和-1倍数=几倍数例1、学校图书室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共24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

学校图书室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题中是把()看作1倍数,那么()的本数就是3个1倍数,科技书与故事书的共240本就是()个1倍数,因此可以先求()的本数,用()方法计算;再求()的本数。

试一试:1、某专业户养鸡、鸭共480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这个专业户养鸡、鸭各多少只?2、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27个,其中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倍。

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各多少个?3、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3倍。

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上?4、副食店中白糖的千克数正好是红糖的5倍,已知白糖和红糖共有180千克。

副食店有白糖、红糖各多少千克?5、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3倍。

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例2、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从乙桶倒入多少千克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分析与解答:存在倍数关系的是现在甲桶的千克数和现在乙桶的千克数,从乙桶往甲桶内倒油,两桶内油的总千克数是不变的。

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

题中是把现在的()当作1倍数,现在的()是5倍数,两桶的总千克数是()倍数,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求出两桶油的总千克数,从而求出现在的乙桶和现在的甲桶的千克数,再和原来的作比较就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了。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倍问题的意义及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和倍问题的概念。

2. 掌握求解和倍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和倍问题的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和倍问题相关教学素材、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和倍问题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和倍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和倍问题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进行解答。

6. 总结拓展:学生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9. 评价与反馈:学生互评、自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改进:根据评价与反馈,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倍问题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直观教学: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量关系。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和倍问题的理解。

和倍问题教案一

和倍问题教案一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的两个量,以便于更快捷地找到解题思路。

2、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和倍应用题中和与份数和的对应关系。

【教法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知识:求一倍数三年共有男生45人,是本班女生人数的3倍,本班有女生多少人?45÷3=15(人)答:四年级本班有女生15人。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更难一点的求一倍数的题目,“和倍问题”三、知识点拨: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以及这两个(或几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或向个)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1、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倍数+1)=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和-1倍数2、解题方略: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以达到正确、迅速求解的目的。

三、新知识探究:简单的和倍问题:例1:学校将360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思路详解】1、我们首先要审题,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这道是有两个已知条件,第一个已知条件是“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两个数的和是360;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要求的问题是“二、三年级两个班各分得多少本图书?”2、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我们找到解题的途径,从“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这个条件中可以知道,是把二年级的图书本数看着1倍数,所以我们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二年级班的图书本数,,“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我们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三年级的图书本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和倍问题
1、你能迅速填出它们的答案吗?
(1)甲是乙的4倍,甲乙的和是()倍
(2)小明有5张卡片,小红是小明的2倍,小红和小明一共()张。

(3)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存粮的2倍,丙仓存粮是甲仓的3倍,丙仓存粮是乙仓的()倍。

(4)师傅生产的零件比徒弟多2倍,师傅生产的零件是徒弟的()倍。

2、想一想,画一画,你能发现有什么特征?
(1)小明一共有36本课外书,其中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故事书,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李华买了12本练习奔和方格本,练习本是方格本的3倍,练习本,方格本各买了多少本?
例1、学校图书室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共24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

学校图书室买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
试一试:
1、某专业户养鸡、鸭共480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这个
专业户养鸡、鸭各多少只?
2、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27个,其中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倍。

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各多少个?
3、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的本数是二
年级的3倍。

二、三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上?
4、副食店中白糖的千克数正好是红糖的5倍,已知白糖和红糖共
有180千克。

副食店有白糖、红糖各多少千克?
5、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3倍。

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例2、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从乙桶倒入多少千克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
试一试:
1、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

哥哥给弟弟多少本
后,弟弟的课外书本数是哥哥的2倍?
2、小华有笔30枝,小明有笔15只,问小明给几枝给小华后,小
华的枝数是小明的8倍?
3、甲桶有油150千克,乙桶有油90千克,要使甲桶油是乙桶的3
倍,需要从乙桶中倒入多少千克到甲桶?
4、甲、乙两个油桶共有油160千克,如果把乙桶中的油注入甲桶20千克,这时甲桶的油等于乙桶油的3倍。

甲、乙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5、小明有书18本,小芳有书8本,现在又买来16本,怎样分配
才能使小明的本数是小芳的2倍?
6、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的水以每分钟2
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
倍?
7、第一车间有工人45人,第二车间有工人36人,从第一车间调
多少人到第二车间,第二车间的人数就是第一车间的8倍?
8、中年级有72人参加义务劳动,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
倍,两个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
9、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540千克,苹果是梨的一半,两种水果
各运来多少千克?
10、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
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11、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
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