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学1

合集下载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 粮堆导热性是由粮粒本身和孔隙中空气两部分物质导热性综合表 现。通惯用1小时内经过1立方米(长、宽、高均1米)体积粮食, 使其表层与底层温度相差1℃所需热量,即粮食导热系数来反应。
• 粮堆导热系数很小,约在0.117-0.234千卡/米·小时·℃,是热 不良导体。
• 导热不良,有利保持粮堆低温,对储备有利
13/157
分级表
14/157
自动分级与储备关系
• 增加了扦样检验粮情麻烦 • 杂质多部位空隙度小,湿热不易扩散,杀虫时这
些部位药剂渗透困难 • 利用自动分级这一性质,能够进行粮食清理和筛

15/157
孔隙度和密度
• 概念 • 影响孔隙度大小原因 • 孔隙度与储粮关系
16/157
孔隙度与密度概念
• 油料安全水分数值比禾谷类粮食低,因为油料水分
在环境温、湿度处于一定条件下,粮食水分与大 气湿度水汽压相等,粮食对水汽吸附和解吸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水分含量不增不减,这时粮食水分称 为“平衡水分”。
粮食平衡水分数值是伴随温度,相对湿度和粮食 种类进行改变
• 在温度不变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加,粮食平衡水分增加;
12/157
不一样入库方法自动分级
• 人工入粮,因为倒粮部位多,自动分级不显著
• 房式仓采取机械入粮,饱满粮粒和沉重杂质多聚集于机头落下粮 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粮食含有较多瘪粒和较多轻浮杂质, 形成带状杂质区
• 立筒仓、浅园仓入粮,粮食由高向下落,落差较大,自动分级显 著。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杂质多集中于落点 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7/157
影响粮食散落原因
• 粮粒形状与表面状态 • 水分 • 杂质
8/157

粮油储藏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粮油储藏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实验一 粮食呼吸强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呼吸作用是粮食在储藏期间的重要生理作用,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粮食,其呼吸强度与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剧烈的呼吸作用不仅消耗储粮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导致粮堆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粮食的呼吸作用,对于安全储粮,保持储粮品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呼吸作用时常用的生理指标是“呼吸强度”,它表示粮食在储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通常以每100g 干物质在24h 内放出二氧化碳毫克数或吸收氧的毫克数来表示。

测定呼吸强度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基准,可分为两大类,测定气体体积变化的检压法和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滴定法、比色法等。

简易法属于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滴定法。

本实验要求学会用简易法测定粮食的呼吸强度,为判断储粮稳定性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用纱布将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包好,并且悬挂在带有金属钩的橡皮塞下面,把橡皮塞盖在盛有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的广口瓶上,并且要塞紧。

橡皮塞上装有干燥管,干燥管内装有色钠石灰,其作用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氧源源不断地进入广口瓶,以利于广口瓶内样品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有色钠石灰的干燥管 2—橡皮塞 3—小钩4—盛有样品的纱布袋 5—广口瓶 6—0.05N 氢氧化钡溶液经24h 后,瓶内待测样品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钡和水,反应式如下:O H BaCO CO OH Ba 2322)(+→+拔去橡皮塞,滴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瓶中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式如下:O H O BaC O C H OH Ba 2424222)(+→+此外,再做一个空白实验为对照,其内只加定量的氢氧化钡,不放样品,经24h 后用同样的方法滴定。

空白滴定与样品滴定所用草酸量之差,即代表样品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毫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500mL 广口瓶4个,用橡皮塞塞紧,塞下悬挂金属勾;2.干燥管4支;3. 5OmL 酸式滴定管1支;4. 25mL 大肚吸量管1支,5mL 移液管1支;5. 洗耳球一个;6. 小漏斗一个;7. 0.05mol/L 氢氧化钡溶液;8. 标准草酸溶液(2.8636克/升);9. 有色钠石灰;10. 酚酞指示剂。

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虫就是利用低温对害虫的影响。

(3)电离辐射防治。

主要辐射源有X射线、r射线和电子束。

(4)机械除虫。

5、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植物本身的抗虫性,以虫治虫,利用微生物防治。

八粮情检测应用技术基础知识1、类型:(1)计算机、测温主机、测控分机、分线器(采集器)、测温电缆。

(2)计算机、测温主机、测控分机、测温电缆。

(3)计算机、测控分机、分线器(采集器)、测温电缆。

2、工作原理:是把传感器所感应到的信号变化,通过测温电缆、分线器(采集器)、测温主机传到主控机房的计算机上,保管人员在主控机房的计算机上可以随时观察到粮堆内外温湿度变化情况。

3、主要技术要求:(1)系统功能要求:粮情检测功能,智能分析功能,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数据显示功能,数据打印功能,报警功能,自动控制功能,故障诊断功能,网络功能和扩充功能。

(2)硬件技术要求:计算机、元器件要求、测温电缆要求、通信电缆和电源电缆要求、抗干扰要求、防护要求、安全要求、防爆要求、工艺要求。

(3)软件技术要求: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

第五节安全知识一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一)安全生产的定义和内容1、安全生产: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和财产安全。

2、概念区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险,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3、安全生产的意义: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4、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劳动保护的任务:(1)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消除工伤事故。

(2)积极开展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搞好劳逸结合,保证职工精力充沛。

(4)根据妇女生理特点,对劳动妇女进行特殊保护。

6、劳动保护的方法:(1)加强领导,综合管理。

(2)贯彻法规,加强法制。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4)加强安全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5)提高劳动保护的科技含量。

(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43、48条。

粮油储藏学知识点

粮油储藏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强迫休眠:成熟而脱离植株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2吸湿滞后现象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种子解吸等温浅和吸附等温浅并不重合,而解吸等温成滞后于吸附等温浅。

3粮食平衡水分: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解吸和吸附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4有氧呼吸:粮油籽粒在外界氧气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氧化,最后生成氧化产物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5空调与气调:空调——只改变空气温度和湿度,而不改变空气气体成分比例,气调:改变原有空气的组成成分或调节气体成分的配比,并将一定的气体成分维持在一定局限范围内的过程。

6静止角:粮粒自由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内聚力小,形成一个圆锥体,则圆锥体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称——7通风通路比:从管道中泄出的气流,穿过粮堆,然后到达粮面,气流在粮堆中运行的最长通路与最短通路之比称之为通风通路比8安全水分:65%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粮食平衡水分称9水分转移: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存在一起时,由于高水分粮部位水蒸气分压高,而向低水分区域扩散,最后导致高水分粮水分逐渐降低而低水分粮的水分逐渐开高,10呼吸基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消耗的物质称11自动分级:粮食在移动或受到振动时,同类型粮粒或同类型的杂质在粮堆中聚集,使粮堆组成成分发生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之为自动分级12吸湿等温线:粮食平衡水分是空气相对湿度的函数,在温度为一定值时,代表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之为吸湿等温浅。

13粮食平衡水分: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吸附和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就称之为平衡水分14湿热扩散:粮食水分朝着热流移动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湿热扩散15结露与露点; 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温度突然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变成为饱和状态,水分开始从空气中凝结出来,凝聚在粮食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结露。

结露时的温度称之为露点。

16呼吸作用: 粮食籽粒内部的营养成分,在多酶系统和外界氧气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最后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就称之为粮食的呼吸作用17后熟作用: 后熟期间,粮食的种用品质、工艺品质逐步改善的过程称之为后熟作用18粮堆发热: 粮堆温度不正常的升高现象称之为粮堆发热19、散落性:粮食不受阻挡自由下落时具有向四周流散形成锥体的性质。

粮油储藏知识

粮油储藏知识

粮油储藏知识1.什么是储藏稳定性?储藏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粮油在储藏过程中,能保持品质不降低、干物质不发生损耗的特性称为储藏稳定性。

影响粮食和油料储藏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粮食和油料本身的特点、特性,如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理变化等。

另一类是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储藏条件等。

2.粮堆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为什么要研究粮堆的物理性质?粮堆的物理性质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吸附性、导热性和气流性。

粮堆的物理性质是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食的储藏品质,而且它与粮食的清理、干燥、通风、气调以及粮仓设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什么是粮食散落性?粮食是一种散粒体,内聚力很小,粮粒在自然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粮粒的移动性和重力作用,粮粒会向四周滑落形成一个圆锥体,这种特性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4.散落性与粮油储藏的关系?(1)根据散落性的大小可判断粮油储藏的稳定状态。

(2)散落性有利粮油装卸运输。

(3)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4)散落性使仓壁产生侧压力。

5.什么是粮食的静止角?静止角与散落性大小的关系怎样?粮粒在自然下落时形成圆锥型粮堆,其锥面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静止角。

其大小与散落性的大小成反比。

6.什么是粮食的自动分级在粮食移动和散落过程中,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会自然集中在同一区域,导致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7.自动分级与粮油储藏有什么关系?如何防止自动分级?自动分级对于储粮安全有利有弊,具体表现如下:(1)自动分级影响储粮安全。

(2)自动分级影响熏蒸效果。

(3)自动分级影响机械通风效果。

(4)自动分级影响扦样准确性。

(5)利用自动分级可清理粮食和油料。

为了防止粮食产生自动分级,在粮食入库前,要将粮食晒干、除去杂质、不饱满粒和不完整粒,使粮食基本达到纯净和整齐一致;入库时尽量降低粮食落点高度和分散落点,边入库边挖角捞边,当日初步平整粮面,使用输送机进粮时,采用布料器,力求粮食散落均匀等。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总8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储藏学复习思考题

粮油储藏学复习思考题

作业习题《粮油储藏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粮油的概念是什么?2.试论粮油储藏的意义和任务。

3.现代粮食储藏技术有哪些?4.粮油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1.试述粮堆的组成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2.什么是粮食的散落性?静止角?自流角?影响粮食散落性的因素有哪些?散落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如何?3.什么是自动分级?其成因是什么?试述房式仓、立筒库、浅圆仓进仓时自动分级的现象、后果及防范措施。

4.什么叫孔隙度?密度?容重?比重?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孔隙度与储藏的关系。

5.什么是导热性?粮堆的热导率?影响粮堆热导率的因素有哪些?粮食导热性与储藏的关系怎样?6.什么是粮食的热容量?导温系数?试述它们与粮食储藏的关系?7.水分13%和17%的小麦热容量各是多少?8.什么是吸附作用?吸附性?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9.什么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10.影响粮食吸附的因素有哪些?气体吸附与粮食储藏的关系怎样?11. 什么是吸湿性?粮食具有吸湿性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开尔文公式分析吸附与解吸的条件。

12. 什么是水分活度?试述水分活度的意义。

13.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各是什么?运用B. E. T方程解释粮食吸湿等温线。

14. 什么是吸附滞后现象?滞后环?试分析吸附滞后现象形成的原因。

该现象对粮食储藏工作有何指导意义?15. 什么是粮食平衡水分?试分析影响粮食平衡水分的因素及其在储藏实践中的意义?16. 什么叫湿热扩散?水分再分配(布)?各自的成因是什么?试述影响粮堆中水分扩散的因素及其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17. 试分析储粮气流运动的一般规律、影响储粮气流的因素。

谈谈储粮气流与粮油储藏的关系。

第二章粮食的生理性质1.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类型?影响粮堆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试述呼吸作用与储藏的关系。

2.什么是呼吸强度?呼吸商?3.什么叫粮食的临界水分?安全水分?禾谷类粮食的安全水分是如何确定的?4.什么是粮食的休眠?休眠有哪几种类型?试分析粮油籽粒休眠的机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

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

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粮油储藏学资料

粮油储藏学资料

粮油储藏学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平衡水分:2.吸湿等温线:3.呼吸作用:4.自动分级:5.通路比:6.制冷:7.水分再分布:8.发热:9.呼吸强度:10.气调:二、填空(共30分,每空1分)1.国际上规定用 ?????????作为制冷剂代号,CHF2CI, CF2CI2分别为??????? ?和???????? 制冷剂。

2.地下仓的内贴防潮层是指???????? 库的???????? 部位,这个部位的结??????????????????????? 构从里到外依次排列顺序是???????? ?、???????? 、???????? ?和???????? 。

3.根据气调储藏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将气调储藏分为 ?????????和???????? 两大类。

当采用缺氧储藏时,氧含量在2%以下时,需维持???????? 小时,或氧气含量在4%时,维持???????? ?天以上,都能使害虫逐渐死亡。

4.机械通风储粮,为了保证通风的均匀性,一般通风降温的通路比保证???????? 范围之内,通风降水的通路比应保证???????? 以下。

变截面等静压均匀送风系统,管道从开始端至末端截面面积逐渐???????? ,为了保证每个出风口以风量相同应使???????? 相等。

为了达到充分的降温及降水效果通风储粮通风形式分别采用???????? 式和???????? 式,存气箱通风必须采用???????? 式,从通风均匀性来评价???????? 通风系统均匀性最好,因工程造价较高,此系统仅在???????? ?时广泛使用,为了降低通风阻力,立筒仓通风管道常采用???????? 布置。

5.储藏期间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主要是指 ??????????、???????? ?和???????? •的变化,通常以???????? 、 ??????????和 ?????????•作为碳水化合物的品质变化指标,来评价粮食品质好与坏,脂肪的变化常以???????? 作为储藏期间粮食脂肪变化的灵敏指标。

粮油储藏学实验指导书

粮油储藏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粮食呼吸强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呼吸作用是粮食在储藏期间的重要生理作用,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粮食,其呼吸强度与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剧烈的呼吸作用不仅消耗储粮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导致粮堆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粮食的呼吸作用,对于安全储粮,保持储粮品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呼吸作用时常用的生理指标是“呼吸强度”,它表示粮食在储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通常以每100g 干物质在24h 内放出二氧化碳毫克数或吸收氧的毫克数来表示。

测定呼吸强度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基准,可分为两大类,测定气体体积变化的检压法和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滴定法、比色法等。

简易法属于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滴定法。

本实验要求学会用简易法测定粮食的呼吸强度,为判断储粮稳定性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用纱布将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包好,并且悬挂在带有金属钩的橡皮塞下面,把橡皮塞盖在盛有定量氢氧化钡溶液的广口瓶上,并且要塞紧。

橡皮塞上装有干燥管,干燥管内装有色钠石灰,其作用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氧源源不断地进入广口瓶,以利于广口瓶内样品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有色钠石灰的干燥管 2—橡皮塞 3—小钩4—盛有样品的纱布袋 5—广口瓶 6—0.05N 氢氧化钡溶液经24h 后,瓶内待测样品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钡和水,反应式如下:O H BaCO CO OH Ba 2322)(+→+拔去橡皮塞,滴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瓶中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式如下:O H O BaC O C H OH Ba 2424222)(+→+此外,再做一个空白实验为对照,其内只加定量的氢氧化钡,不放样品,经24h 后用同样的方法滴定。

空白滴定与样品滴定所用草酸量之差,即代表样品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毫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500mL 广口瓶4个,用橡皮塞塞紧,塞下悬挂金属勾;2.干燥管4支;3. 5OmL 酸式滴定管1支;4. 25mL 大肚吸量管1支,5mL 移液管1支;5. 洗耳球一个;6. 小漏斗一个;7. 0.05mol/L 氢氧化钡溶液;8. 标准草酸溶液(2.8636克/升);9. 有色钠石灰;10. 酚酞指示剂。

粮油储藏学

粮油储藏学

粮油储藏学粮油储藏是基本的粮油生产的最终过程。

储藏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粮油的质量和供应量,也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供应。

因此,粮油储藏工作不容忽视。

粮油的储藏,从储藏质量的角度分为好、中、差三种质量,其中好的储藏要求粮油保存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条件下;中的储藏要求在较差的环境中耐久;差的储藏只要粮油基本能够维持至少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粮油储藏的实施首先要考虑的是储藏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为此,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和管理:1、储藏应选择通风、干燥、避光、逯光、避雨等条件合适的地方,以防止粮油发霉变质;2、储藏室的温度湿度要求较低,最理想是温度在5-20℃,湿度在60%以下;3、储藏室应定期进行粗查,应把粮油按着大小和出厂日期进行摆放,以便快速检查,确保粮油的质量;4、定期检查储藏室的温湿度,以确保粮油的保质期;5、粮油储藏应定期进行清理,以确保粮油的质量;6、要及时处理储藏室发生的火灾、漏水、爆炸等意外情况。

储藏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储藏室中应禁止吸烟,以防止粮油着火;2、粮油的灌装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防止粮油变质;3、储藏室内禁止放置易燃物,以防火灾发生;4、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储藏时间管理,以防止粮油过期流失;5、不同种类的粮油要分开储藏,以防止变质混污;6、应定期检查粮油的储藏质量,以确保储藏的质量和安全性。

粮油的储藏是有标准的,严格执行标准可以有效地防止粮油变质流失。

以上是粮油储藏学的一般知识,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储藏,就能确保粮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粮油储备也要有一定的规模,以便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社会的粮油供应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粮油的储藏质量,应进一步加强粮油储藏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储藏环境,完善储藏管理制度,加强粮油的粒度防护和营养保护,以及防止偷盗和损坏等。

同时,还要对今后的储藏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资源,实施更加系统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粮油存储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粮油贮藏保鲜091201

粮油贮藏保鲜091201

粮堆通风 什么是储粮通风? 粮堆通风的原理是什么? 储粮机械通风的目的有哪些?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储粮机械通风是怎样分类的? 粮堆通风的送风形式分为几种?适用场合各是什么? 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各有何使用特点? 什么是通路比?如何确定? 如何布置风道?确定风道的间距? 什么是单位通风量?如何确定? 什么是动压、静压和全压 什么是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和粮层阻力? 什么是风道的开孔率? 如何确定通风降温的开始与结束? 如何确定通风降水的开始与结束? 什么是调质通风?
《粮油储藏学》作业 绪论 粮食的概念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范围是什么? 粮油储藏目的是什么? 在现代粮食储藏中有哪些技术? 粮油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章 粮食的物理性质 什么是粮食的散落性?如何定量表示? 影响粮食散落性的因素有哪些? 粮食散落性与储粮关系如何? 自动分级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不同仓型的自动分级现象。 自动分级与储粮关系如何? 如何减缓自动分级现象? 什么是粮堆的孔隙度?如何计算? 粮食的孔隙度与储粮有何关系?
第三章粮食的化学组成及品质变化 简述粮食的化学组成与分布。 粮食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粮食的德生理活性物质有哪些? 粮食的品质包括哪些? 储藏期间粮食的营养成分变化有哪些? 储藏期间粮食的食用品质变化如何?


第四章粮食储藏生态体系
什么是生态及生态系统? 储粮生态体系的组成有哪些? 储粮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储粮中的“三温”指的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 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粮温的年变化规律有哪些?
么?




气调储藏 什么是气调? 气调的类型有哪些? 气调的方法有哪些? 气调储藏的特点有哪些? 粮堆密封材料如何选用? 如何检查保证粮堆气密性? 塑料帐幕如何制作? 粮堆密封的方法有几种? 什么是“双低”储粮? “双低”储粮的原理是什么? “三低”储粮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三低”储粮的顺序应如何确定?

粮油贮加基础知识2020.02.02

粮油贮加基础知识2020.02.02
2.为了防止贮粮在后熟期中发生异常变化,在新粮入库前,除使粮食充分干燥外,入库 后应加强通风和保持适当的温度,加快后熟过程的完成。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勤检查, 经常翻动粮堆,散温散湿,防止发热霉变。完成后熟后,保持低温干燥环境,使粮食处 于休眠状态,以达到长期安全贮藏的目的。
3.在贮藏中要创造条件,延缓陈化速度。 4.必须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控制贮粮环境条件(如:降低粮食水分含量、减少氧气、降 低温度等),抑制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以保证贮粮安全。 5.防止油脂酸败的基本措施是:干燥、清洁、低温、密闭、避光。在油品中添加抗氧化 剂,也是防止酸败的方法之一。 6.贮粮工作中,利用熏蒸剂防治粮食害虫仍是主要的措施。然而,各种熏蒸剂对人体均 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超量时应及时采取去毒处理。我国常用的 熏蒸剂有溴甲烷、磷化铝和氯化苦。
谢谢!
三、腹白度和爆腰率
粮油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预防措施
(一)呼吸作用
(二)后熟
(三)陈化
一、粮食的生理作用及其品质变化
二、微生物引起的品质变化 三、脂肪氧化酸败引起的品质变化
四、其他因素引起的品质变化
预防措施
1.正常贮藏的粮食,应保持低温、干燥,使粮食处于微弱的有氧呼 吸状态,才有利于保持粮食的种用和食用品质。农来自品贮藏加工出品人:刘英彦
2020.01.01
第一章 粮油产品的贮藏 与加工
第一节主要粮油产品的贮藏
目 录
CONTENTS
01 粮 油 产 品 的 形 态 结 构 稻谷、小麦、玉米、 大豆
粮油产品的贮藏特点 02
稻谷、大米、小麦、面粉、 玉米、大豆、花生等
粮油产品的贮藏
03
稻谷、大米、小麦、面粉、 玉米、大豆、花生等

《粮油储藏学》课程教学大纲

《粮油储藏学》课程教学大纲

《粮油储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1120317课程名称:粮油储藏学课程英文名称: Grain and Oil Storage课程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昆虫学学分:5.0总学时:78 (其中理论学时:78 实验学时:0)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藏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粮食的物理、生理、生化特性及储粮生态体系等储藏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温控、干燥和气控等储藏技术措施,以增强储藏稳定性,减少损耗,延缓陈化。

同时,对国内外粮油储藏新技术有较全面了解,初步具备粮油储藏科技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粮油储藏科学研究范围,粮油储藏的意义与任务,粮油储藏科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粮油储藏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要求:了解粮油储藏的意义和任务,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了解粮油储藏科学的现状与展望。

2、教学重点粮油储藏学的学习内容。

3、教学难点粮油储藏科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1、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热特性,粮食的吸附特性。

要求:掌握粮堆的各种物理性质,重点掌握粮堆水分、温度特性,以达到防止粮堆发生不良变化的目的。

2、教学重点粮食的导热性,粮食的吸湿性。

3、教学难点粮堆的湿热扩散。

第二章粮食的生理性质1、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粮食及油料的呼吸作用,粮食和油料的休眠,粮食的后熟作用,种子活力。

要求:掌握粮食的生命活动规律,掌握储藏期间粮食生理特征的变化,为控制其生理过程并增强储藏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2、教学重点粮食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陈化作用。

3、教学难点种子活力。

第三章粮食及油料的化学成分及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1、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粮食及油料的化学组成,粮食及油料的品质,粮油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储粮品质控制指标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储藏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强迫休眠
吸湿滞后现象
粮食平衡水分
有氧呼吸
空调与气调
静止角
通风通路比
安全水分
水分转移
呼吸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气调储粮技术根据实施途径不同,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氮气储粮为
气调技术,该技术根据实施方法不同,分别为法法法,此技术根本目的是减少粮堆内的含量。

2粮粒对气体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这类吸附的特点是(1)、(2)、
(3)、(4)、(5)、这类吸附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速度及吸附量
3导致粮堆内湿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粮堆内存在,湿热扩散最终导致的结
果是高温区域的向低温区域.严重时在低温区域会导致粮堆内水分。

4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根据仓房形式不同,可将通风技术分为通风技术、通风技术和通风技术.通风气流穿过粮堆时造成的阻力损失与和
成正比,与反比.存气箱通风主要使用于仓型, 存气箱通风时必须采用通风形式和辅助手段。

5地下土洞库的仓顶结构有内贴和外贴之分,内贴结构分为四层他们从里到外分
别为层层层和层。

三绘图与分析(第1题10分、共计20分)
1 制冷系统中除了四大主要设备之外,为了提高制冷运行效果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平稳性,还经常增加一些辅助设备,这些辅助设备有哪些,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2 绘制单管通风系统图,并简要阐述该通风系统的特点和通风注意事项。

四简答题(1、2题每题7分、3、4题每题8分、共计30分)
1储藏期间碳水化合物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日常管理中常用什么指标来进行检测。

2土堤仓露天储粮过程中经常在冬季遇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3 湿热扩散与储粮稳定性有何关系,储藏过程中如何防止湿热扩散现象发生。

4.新仓四合一技术包括哪四项技术,它们之间有何依赖关系。

粮油储藏学试卷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熟而脱离植株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2.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种子解吸等温浅和吸附等温浅并不重合,而解吸等温成滞后于吸附等温浅,这种现象称——
3.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粮食解吸和吸附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粮食水分含量称——
4.粮油籽粒在外界氧气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氧化,最后生成氧化产物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称——
5.空调——只改变空气温度和湿度,而不改变空气气体成分比例,气调——相反。

6.粮粒自由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内聚力小,形成一个圆锥体,则圆锥体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称自流角
7 从管道中泄出的气流,穿过粮堆,然后到达粮面,气流在粮堆中运行的最长通路与最短通路之比称之为通风通路比
8 65%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粮食平衡水分称——
9 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存在一起时,由于高水分粮部位水蒸气分压高,而向低水分区域扩散,最后导致高水分粮水分逐渐降低而低水分粮的水分逐渐开高,这种现象称——
10 呼吸过程中被氧化消耗的物质称——
二、填空题
1.人工气调、生物降氧、人工、钢瓶充氮、制氮机、分子筛富氮、氧气。

2.没有电子转移、可吸附也可解吸、可形成多分子吸附层、随温度升高吸附速度下降;越易液化的气体越易被吸附、下降。

3.温差、粮食水分、转移、结露。

4.房式仓、立筒仓、浅圆仓、穿过粮堆的风速、粮堆厚度、孙隙度成房式仓、负压、人工。

5.吸湿层、防潮层、连结层、壳体。

三、简述题:
1.辅助设备有
(1)油过滤器作用是过滤从压缩机喷出来的润滑油
(2)储液器作用是储备制冷剂液体以备系统负荷大时使用。

(3)过滤干燥器作用是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和干燥制冷剂中的水分,防止冰塞现象发生
(4)气夜分离器作用是分离制冷剂液体,防止湿压缩现象发生
(5)………
2.特点
(1)可以采用正压通风也可采用负压通风。

(2)移动方便,安装简单。

(3)非常适合处理局部粮食发热。

注意事项:
通风时必须保持仓内空气流通,否则降温除湿效果会下降
上层发热易采用正压通风,中下层发热易采用负压通风。

四、简答题
1.碳水化合物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由多糖水解成低分子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外界氧气和内部一系列氧化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成
CO2和H2O并释入出能量,根据糖类变化的特点储藏期间,常用
(1)非还原糖含量作为品质变化指
(2)淀粉——碘——兰值
(3)淀粉糊化温度或淀粉粘度等。

2.气调储藏分为两大类及(1)生物降氧(2)人工气调,
其中生物降氧包括:a自然缺氧储藏b微生物降氧
人工气调其中包括:a充氮储藏 b充CO2储藏 c真空储藏等
3.湿热扩散往往造成粮堆局部粮食水分开高,然后给该部位的粮食呼吸及该部位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最终很容易导致该部位发热、霉变,防止湿热扩散最好的办法,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消除浪堆内温差存在,只要不存在温差,湿热扩散现象就不可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