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

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

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讨论: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经济人口环境因素(一)成本因素古典区位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

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沿海城市成为廉价劳动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以充分的展现。

这些劳动力不仅工资需求小,对福利要求更是低得让外资欣喜若狂。

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血汗工厂”大行其道,“合理合法”。

对外资有足够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讲,劳动力需求旺盛,劳动力优势就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了。

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外,中国的交易成本也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问题。

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搜寻商品市场、雇佣劳动力、谈判合同成本时,外商直接投资趋向于成本低的地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体系较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这也是跨国公司选择中国投资原因。

(二)市场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开放了,市场经济道路让中国对各类先进商品的需求迅速放大。

对这个人口最大国来说,许许多多的中高档商品生产力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需求刚刚进入初期。

因此,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这是吸引跨国集团来华的巨大原因。

而在当时,中国生产许多商品的能力还很差,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高。

跨国企业在极度饥渴的中国市场中,可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狠狠切下一块。

(三)集群效应集聚效应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集聚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的外部性以及规模和范围经济。

一个区域之所以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特定的服务设施和熟练劳动力,具有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及大量产业的集中等。

而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都是外商所期盼的。

技术自然环境(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秩序、文化环境等都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是经济学者和产业观察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撤资或者减少投资。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动因分析1.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回报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而且经济结构调整也给一些传统产业和行业带来了挑战。

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了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

2.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是一些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不再具备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撤资或者减少投资。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使得它们原本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不再明显,从而选择了撤资或者调整投资策略。

4. 政策环境不确定中国的政策环境一直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些跨国公司认为在中国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包括政策调整、税收政策、人民币汇率等因素都对它们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影响,因此选择了撤资或者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创新能力面对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跨国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增强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2. 转变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跨国公司需要转变经营模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合资、合作、收购等,以更好地获取市场份额,并降低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摘要:据报告,全球五百强跨国公司当中,已有四百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二千多个投资项目,而且随着中国逐步开放,在今后几年内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

众所周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回报,因此它们的每一分钱都要投在能够得到最大收益的地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缘何会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呢?这固然与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其向国外转移资本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

以下我就中国的经济活动区位条件分析一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关键词:跨国公司、投资、资源、经济发展、市场、政策、产权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它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

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就是因为具备有很多优势,才能吸引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

一、中国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

东部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海上分布6500多个岛屿。

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浅海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

大陆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等。

这些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巩固海防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的地带。

我国西北内陆伸入亚洲腹地,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陆上和中亚、西亚、欧洲连接的桥梁。

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

当东方朝阳已升临大地的时侯,西部仍是星斗满天。

这广大的幅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涌入我国。

目前我国是吸引跨国公司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据此,主要从近几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数据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机,并结合我国比较优势为后续引进外资提供一些建议,提高外资利用力。

标签: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动机1 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发展初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畸形格局。

据统计,改革开放前五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仅达41.04亿美元,但自90年代后取得了飞速发展。

截止201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262.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5.43亿美元,占比31.32%;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9.95亿美元,占比22.96%;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9.69亿美元,占比11.85%。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给我国带来贸易顺差,引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渐失劳动力成本廉价的比较优势;此外,对待外资企业方面的一些超国民待遇渐少。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机应该减弱,减少对华得直接投資。

然而,事实却并非这样。

从我国近几年实际利用FDI来看,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额10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额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2015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额1262.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1%,相比2010年增长了19.4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吸引了本文的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备受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给跨国公司自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参考。

1.市场规模萎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行业市场饱和,市场规模逐渐萎缩,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减少在华投资。

2.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租赁费用、能源成本等也在增加,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3.政策限制中国政府对一些领域施加了更为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投资受限,甚至撤资退出。

4.风险因素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担心政治风险、汇率波动、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其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选择撤资退出。

5.品牌形象和质量问题在中国市场上,有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品质或品牌形象受到质疑,这可能导致销售下滑,无法满足预期利润,从而选择撤资。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应对策略1.调整战略对于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战略,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2.降低成本对于成本上升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升级以及寻找更便宜的生产地来降低成本,以维持盈利能力。

3.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对于政策限制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积极了解政策动向,与政府沟通合作,以及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4.规避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布局、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保险等措施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5.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以提升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成本、政策、风险以及品牌形象和质量等因素。

在应对策略上,跨国公司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战略,降低成本,积极应对政策变化,规避市场风险以及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华进行直接投资。

在过去几十年,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形式已经经历了多次演变,这些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非常保守,只允许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华进行投资。

这一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是制约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足和政治考虑,中国政府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外资进入的规模和领域,避免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冲击。

然而,由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逐渐对外开放,外国投资者的境内投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次,在中国加入WTO后,为了全面实施WTO承诺和加强对外开放,中国开始出台更为积极的外商投资政策,将外国投资者准入的方式进一步放宽。

除了依然采用合资与外国企业一起投资的方式外,中国还引入了外商独资企业的形式,即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独自投资或发起设立企业。

这种新的企业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活力和技术更新。

随后,受制于国际贸易发展和竞争,经过综合考虑和探讨,中国又出台了更便利的外商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外资准入领域。

除了依然支持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外,中国还正式批准了外商投资简易程序。

这种程序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和运营更加轻松和灵活,进一步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互利合作。

最近,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渐成熟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行程,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形式再次发生了变化。

对于那些着眼于中国价值链上下游整体发展的跨国公司而言,除了一般的合资投资、独资投资或合作投资,专业化投资此时也受到了关注。

专业化投资最突出的形式就是通过对资产收购实现。

透过收购中国企业,在得到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生产要素和制造经验,更可以利用该企业与国内乃至全球其他企业的商业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商业效果。

总而言之,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由最初的合资合作到如今的独资或资产收购,不断变化的实质是中国在不断推进开放进程,创造更多、更好、更开放的投资环境,由此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撤资是指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一种退股操作。

撤资的动因可能有多种,包括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经营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等。

本文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市场变化市场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发现市场份额增长缓慢,无法满足预期收益。

一些行业可能面临过剩产能和价格战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外国投资者的动力。

对策:1. 选择适合的市场: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包括市场的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等,避免进入不适合的市场。

2. 注重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调整经营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二、政策变化政策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政府对外资的政策经常变化,有时可能限制外资的进入或经营自由度,给跨国公司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对策:1. 关注政策动向: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2. 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成本等也在不断上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压力。

对策:1. 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2.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缓解成本压力。

四、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是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中国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对策: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研发创新:通过研发创新,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生活中成为一种“现象”、一个“热点”,是有其必然性的,而这种必然性是由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在此,我们可以从外资企业和中方企业两个方面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机。

(一)外资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1.进行全球资源整合,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延伸至中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政府管制放松、运输成本降低等条件的推动下,产业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联动性增强,表现出全球化竞争格局。

就跨国公司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某一单一价值活动的竞争,还包括上、下游各环节价值活动全方位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就需通过对全球分支机构的整合或扩张,将过去缺乏协调的母子公司结构变成协调一致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即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组织。

2.寻求并开拓中困市场,获得销售渠道。

国内市场的有限性迫使跨国公司将目光转向海外,开拓国外市场,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或其他市场的出口。

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高层领导都清楚地意识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相适应,中国市场日趋活跃和快速成长。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市场远未饱和,特别是某些产业,由于在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潜在需求有待挖掘。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收购本土企业能够迅速得到这些销售渠道,为他们节约大量新建销售渠道的时间,在竞争中抢占有利时机。

3.获得并整合生产能力,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之下,跨国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可以有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宏观经济目标。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现象逐渐增多。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动因分析1. 产业升级和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产业开始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产业升级和转移。

有些企业可能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者因为在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而决定撤资。

2. 法律法规不确定性中国的法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法律法规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决定撤资。

对于一些外商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法律规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3. 市场准入障碍在一些行业中,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准入限制,这可能会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

市场准入障碍可能会导致外商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 经济周期波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重组,一些公司可能会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可能影响到外商投资者的决策。

5. 品牌与产品定位调整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企业整体战略调整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品牌和产品定位的调整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在中国的撤资行为。

以上动因只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一部分原因,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撤资动因。

针对这些动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二、对策建议1. 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减少市场准入障碍。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

2.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商投资政策的宣传,向外商投资者展示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开放态度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分析——以IBM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分析——以IBM公司为例

扫一扫看全文2018年第17期□林嘉伦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分析摘要: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一政策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更具影响力,引起了更多跨国公司的关注,更多的投资资金流入中国。

在十九大中,“一带一路”被确立为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中国股票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持续提高,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

在开放的历程中,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原因也在持续转变。

就此展开分析,并以IBM 公司在中国投资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投资原因;IBM 公司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7-002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79文献标志码:A(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以IBM 公司为例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17.0181背景概述根据数据资料记载,2015年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1262.67亿美元,2016年为1260.01亿美元,虽有回落,但幅度不大,并仍处于高额值。

2000年后,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始终高达90%以上。

在如此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为何跨国公司仍然坚持对中国产业进行投资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并以IBM 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2数据分析数据往往是分析原因最直观的因素,因此以下将由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来展开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原因的分析。

下列引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网。

2.1按方式分———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依据数据统计,中国在2016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中,68%都为外商企业直接投资,24%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7%为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仅1%为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

这一数据表明,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为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投资。

2.2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额查阅并整理数据后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中,排前三名的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9399个,比例为33.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31个,比例为16.60%;制造业4013个,比例为14.38%。

外资投资中国的动因分析

外资投资中国的动因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投资。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500强就已经有四百多家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基地。

抛开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性来讲,我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2、低廉的原材料价格;3、优惠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支持;4、投资最大的市场可以规避贸易壁垒。

5、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与周边国家和谐的关系;6、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7、日益增强的中国国际影响力;8、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本国难以发展而转向中国;9、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因本国政策限制而被迫向中国转移。

抛开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性和资本的掠夺性来讲,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口人才的双重优势,仍然可以称之为廉价的原材料价格,继续前进的吸引外资政策,等就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额在中国十几年来只涨不退的原因.。

一、中国拥有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价格低廉且劳动力市场巨大。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消息,2006年第二季度,对全国99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99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47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6.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126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8.9%。

从总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

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2.6%、31.5%和65.9%。

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二、中国有低廉的原材料价格的优势。

由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条件和发达国家的“剪刀差”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都比较低廉。

我们中国也不类外。

2005年,由于钢铁和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北美市场的亏损也不断加大,寻找更低廉的原材料供应市场是通用当务之急,亚洲市场因此成为首选。

跨国投资的新动态、动因及在我国的发展

跨国投资的新动态、动因及在我国的发展

跨国投资的新动态、动因及在我国的发展一、跨国投资的新动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国投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差异化的新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跨国投资方向日益多元化传统上,跨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之间,如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区。

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跨国投资呈现出地域更加广泛、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如近年来中国公司的跨国投资地区不仅包括北美和欧洲,还涉及到广大的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

2. 差异化的跨国投资形式除了传统的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采用合资、联营、并购等多元化的跨国投资形式。

这些形式不仅有利于降低风险,还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3. 以"中国制造"为基础的跨国投资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因此,以“中国制造”为基础的跨国投资日益增加。

特别是一些深耕细作的中国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声誉,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4. 制度环境的变化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投资合作不断加强,制度环境的变化也对跨国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最近美国通过了税改法案,对跨国企业回流本土提供了更多利益,这将引发更多的注资美国的行为。

5. 技术革新的推动技术革新是跨国投资发展的催化剂之一,各类公司在跨国投资中采用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推动了跨国投资的变革。

二、跨国投资的动因跨国投资具有多重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获取市场优势各企业跨越国界,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各种投资活动,主要就是为了获取市场优势。

用跨国投资的方式积极触及、渗透市场,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2. 降低生产成本跨国投资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如企业在外资依托的地区开展生产和销售,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3. 获得资源优势一些原材料较少、富有某些特殊资源的国家,对于外来投资者是具有吸引力的。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及相关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及相关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及相关理论导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成为了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国公司投资的动因是其行为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关乎跨国公司投资的效果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投资的动因以及相关理论,以加深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

一、跨国公司投资动因的分类跨国公司投资动因的复杂性使得其难以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跨国公司投资动因分为经济动因、战略动因和政治动因。

1. 经济动因经济动因是跨国公司投资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济动因的核心。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投资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和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例如,某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在发达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以获得高效率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实现利润最大化。

2. 战略动因战略动因是指跨国公司投资是为了实现公司长期战略目标。

跨国公司通过投资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拓展新的市场或增强公司竞争力。

跨国公司可能会选择在新兴市场投资,以追求高增长和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投资来获取关键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以提升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3. 政治动因政治动因指的是跨国公司投资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会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动因包括政府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要求等。

政治动因还可以包括跨国公司投资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例如,政府可能会鼓励外国投资来提升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

二、跨国公司投资动因的理论解释为了更好地解释跨国公司投资的动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以下是其中一些经典的理论解释:1.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投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当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时,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来实现资源和风险的优化配置。

跨国公司在华RD动因和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RD动因和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R&D的动因和影响摘要研究与开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而中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增加,其对我国的经济也形成了多重效应。

本文综合国内关于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的理论研究,对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从事R&D 投资的内、外部动因,分析了其在行业及区域分布上的特点,并提出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战略对中国政府和高科技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R&D;中国;区位选择;研发国际化目录引言 (1)一.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概况 (2)二. 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的动因分析 (3)(一).外部动因 (3)1.中国融入其研发全球化价值链体系中,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3)2.人才和研发资源 (3)3.中国具有极富潜力的庞大市场 (4)(二).内部动因 (4)1.支持在华机构的生产和销售 (4)2.加入WTO以后,中国法律和外商投资政策法规等制度环境将不断完善,为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业务以及进行战略调整提供了非常好的体制环境 (4)3.降低研发成本 (5)4. 建立技术竞争优势 (5)三. 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的分布 (5)(一). R&D 活动的一般区位要求 (6)(二). 北京与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在华R&D 机构的集中地 (6)(三). 西部城市成为跨国公司R&D 投资的新热点 (6)四.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对我国的影响 (7)(一).积极影响 (7)1、加快了在中国的产业重组,提高了市场的机动度 (7)2、加快了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速度,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 (7)3、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了产业集群,加速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形 (7)4、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8)5、促进了中国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 (8)(二).消极影响 (8)1.抑制我国技术创新和企业的逆向技术转移。

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摘要: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到位,来华发展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调控带来的积极效果,加之中国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外商在华投资升温是其必然。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停滞不前,而中国经济一支独秀。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实现跨国投资战略的全球化、系统化的跨国公司自然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一最具前景的市场。

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投资策略的最根本的因素。

关键词:市场,资源,政策,世界格局,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

尤其90年代以来,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

中国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而且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2004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是2003年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金额为535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

那么,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我总结出下几点原因。

一、市场(一)中国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对成熟和饱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相对较小,而中国经济近10年来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表明,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7%。

中国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跨国公司自然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一最具前景的市场。

(二)消费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周期,而且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经济运行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03年起一直呈现加快增长的走势,消费需求处于平稳上升的情况。

甚至在2009年,全年社会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万亿元,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独资企业,以便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开拓业务。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却选择在中国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对策方面,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一、动因分析1.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从而选择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

2.成本压力加剧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外资企业因此在中国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剧。

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

3.政策法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有些新政策可能对外资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限制外资企业的合资比例、取消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也是一些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之一。

4.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外资企业发现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市场份额和利润收缩,因此选择撤资。

5.环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避免环境问题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1.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前,应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此,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

2.优化生产管理面对中国市场的成本压力,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寻求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3.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是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跨国公司应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策略,确保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姓名摘要: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把地球整合成了一个“地球村”,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和亚洲第一经济体,也成为了各个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益的必争之地。

在这之中有着诸多的原因关键词环境市场正文多年来,中国这个拥有10多亿消费进的大市场一直吸引着跨国公司源源不断地来华投资,它们把中国看作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未来市场,即使是在实现赢利的希望逐年减弱后,也没有停止向这个理想中的天堂注入资金,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增加了外国公司本已很高的期望。

目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

那么,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动因是什么。

中国(一)环境中国投资环境总体是好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各级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着比本土企业更优惠的发展条件。

现如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入世也已10年,中国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在发展中更注重科学性、协调性。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着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不但有政府的支持,还有中国市场那独有的庞大市场。

中国拥有十亿人以上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

中国最早得跨国企业之一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消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1. (xingming)wenzhangming(shu)。

出版社从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

由于合资双方在利益和文化上的差异,加之对中国市场由陌生到熟悉,政策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现在更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或者通过增资扩股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以便分享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知识库等战略资源。

经过多年谈判,阿尔卡特以“50%加1股”的模式控股上海贝尔,随即对公司进行改组改造,将其纳入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1]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1]

物流081 李金丹0805000608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体系目标的重中之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对于日益发展且不断壮大的跨国公司具有四点象征意义,即:中国市场意味着跨国公司昔日市场的回归;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战略上的必争之地;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的新支点。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济增长市场成本政策目前,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多家在华投资并设立了分支机构,累计设立各种分支机构3000多家。

近年来,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策略逐渐由劳动密集的研发生产型转变。

为了寻求在中国长期发展,将本地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安排,加强了人才本地化,产品研发本地化,全方位,深层次地推动本地化进程。

在经济增长的地区谋求发展是跨国公司迫切的愿望,而中国是极少数以较高速度保持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市场机制逐步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诱惑从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向可略见一斑:19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国际投资发展迅猛,特别是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1996年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额比1995年增长1/3,达129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在世界总额中比重上升到37%。

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吸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650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2/3,而中国当年吸收到外资约占流向南亚、东亚、东南亚总投资的58%。

自1992年以来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吸收国、在世界上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吸收国的中国,对任何谋求利润增长的跨国公司都产生了难以抵御的诱惑。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演变及原因标题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形势发展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直接投资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形势发展及原因,以期为今后的投资提供参考。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模式也在逐渐变化。

在最初的时候,跨国公司主要采用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此派生出了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

但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独资企业和收购企业等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

标题二:合资企业在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中的优势和劣势合资企业是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最先采用的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本土企业能够提供政策优惠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跨国公司则能够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但是合资企业也有其劣势,比如管理层之间的合作难度,以及合资企业在经营方向和产品规划方面可能出现意见不一致等问题。

标题三:独资企业在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中的优势和劣势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华开设独资企业。

与合资企业相比,独资企业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完全掌握经营业务的方向和规划,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但是,独资企业也面临着成本高、缺乏技术配套等问题。

标题四:收购企业在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中的优势和劣势对于一些跨国公司而言,选择收购现有企业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

这么做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同时还能够快速获得本地品牌和市场份额。

但是,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面临文化和人才融合等方面的困难。

标题五:中国政府政策在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中的作用中国政府的政策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形式和步伐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的外商投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方式。

同时,在投资后,中国政府的政策也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比如鼓励高科技产业、推广绿色能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摘要: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到位,来华发展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调控带来的积极效果,加之中国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外商在华投资升温是其必然。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停滞不前,而中国经济一支独秀。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实现跨国投资战略的全球化、系统化的跨国公司自然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一最具前景的市场。

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投资策略的最根本的因素。

关键词:市场,资源,政策,世界格局,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

尤其90年代以来,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

中国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而且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2004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是2003年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金额为535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

那么,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我总结出下几点原因。

一、市场(一)中国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对成熟和饱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相对较小,而中国经济近10年来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表明,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7%。

中国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跨国公司自然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一最具前景的市场。

(二)消费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周期,而且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经济运行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03年起一直呈现加快增长的走势,消费需求处于平稳上升的情况。

甚至在2009年,全年社会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万亿元,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

由此可见,我国的消费水平日益增长,消费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金公司日前完成的《成长中的中国消费———中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分析》报告认为,根据近十年来各国消费增长的状况和修订后中国的消费量及增速,保守估计中国可能在五到七年内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费国,而在十三到十六年内会取代日本第二大居民消费国的地位。

由此可见巨大的消费毫无疑问是吸引外资来华投资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二、资源(一)、廉价劳动力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排在前面,而在美国每小时工资约为16美元,在墨西哥约为4美元,在中国约为0.5美元。

所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是吸引大量外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原因之一。

在华设厂投资,利用当地人力资源,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节省了劳动力方面的投资。

对于一些人口数量并不庞大的国家来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很好的运作起来,因此,利用中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发展产业是明智之举。

(二)、自然资源以往东道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外国企业利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资源加以利用。

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政策环境(一)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中国适应世贸组织要求修订了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制订了促进外商投资的新政策,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行政环境在内的投资软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入世,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在中国的实施有了可能。

因此面临中国入世前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开始重新考虑中国在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定位,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或策略,把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二)政策和法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政府对外资控股型投资企业的限制逐步放宽,为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业务以及进行战略调整提供了合适的体制环境。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资的政策由超国民待遇与限制并举向国民待遇转变。

这为跨国公司业务整合及战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

根据中央权力机构制定的外资政策,1994年我国实行新税制以后,所得税优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通常所说的“免二减三”政策;二是对设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特殊地区的外商投资业,分别按照15%或24%征收企业所得税。

外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税收优惠和激励主要包括:第一,鼓励外商投资企业,10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二,民族自治地方的外商投资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第三,基础设施类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第四,鼓励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第五,合理简化外资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程序。

而地方政府往往在此基础上再行优惠,如:1、土地使用优惠引资国的区位优势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相对丰裕和便宜,这对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而我国地方的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措施有很多:第一,延长土地使用年限。

例如,1981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将土地使用分为六大类,最长的商品住宅用地使用期为50年,最短的为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期限为20年。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将土地使用期最长年限延长至60年。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外商土地最长使用权更是延至70年。

第二,降低土地使用费。

中国沿海地区的土地使用费为每年每平方米几十至几百元不等。

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地价相当便宜。

如:内蒙古自治区1991年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批准的建设期内,免缴土地使用费,对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等外资企业,从开业年度起免缴土地使用费7-15年。

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规定,凡外国投资者在广西开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除桂林市繁华地段外,一律免征土地使用费。

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按每年每平方米不超过1元人民币征收。

2、地方税费优惠除了国家规定的对外资实行的优惠税收政策之外,各地在地方税和规费上也竞相优惠。

一是在国家规定的减免税政策之外,在提供更优惠的政策。

例如,1986年珠海经济特区规定,对于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技术先进或产品出口的外资企业,减免按1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

同时对技术先进的企业在按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再延长三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是减免地方税。

如厦门经济特区于1983年、海南省于1988年规定,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一律免征地方所得税。

3、服务优惠对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服务,这些优惠服务主要表现在:降低外资进入的费用,缩短外资进入的时间。

例如:珠海市规定,简化外资申报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即使审批外商投资企业的协议、合同、章程,属于本市全县范围内的,在收到文字之日起1个月内批复。

对外商投资申请需要批复和解决的其他事宜,一般在10天内作出答复。

汕头经济特区规定,经济发展局在接受外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之日起,一般项目应在一周内作出答复。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如果资料齐备,在特区权限内的一切手续应在10天内办妥。

许多地方还将有关企业管理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办事效率比对内资企业高得多,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商投资实行一站式服务,其开发区管委会干脆挂牌名为“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

由上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外资政策的内容上,地方政府主要在四个层面上施加影响和进行利益表达:一是税收优惠和激励,包括所得税优惠、进出口权和关税优惠;二是企业外汇平衡,即外汇留成和外汇调剂制;三是投资限制,包括放开投资领域、扩大投资方式和放宽股比限制;四是外资政策的地区倾斜和产业倾斜。

四、中国市场化程度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由于尚不清楚中国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故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状况,很难获得竞争的主动权;而如今通过对中国市场十几年的认识和了解,跨国公司也基本具备了对中国市场的驾驭能力。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可以基于WTO这一平台,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进而从整体上积极主动地将中国市场竞争纳入到其整体战略规划中来,而不必像以前简单地凭技术或资金去追求一点一事的零散业务和利润。

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新近发布了《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这是继2003、2005年发布的第三份反映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专业报告。

2008报告测算出2004~2006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分别为73.3%、78.3%和77.7%,与2001-2003年的测算结果相比,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著有成效。

五、国内企业大整合中国国内产业面临大整合的局面为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

由于历史和政策等非经济因素,中国的资本配置存在严重的“资本分散”与“资本重叠”并行的结构性问题,导致有限的资本投入没有用在“刀刃”上,形成众多的经济瓶颈和产业盲点,造成结构性的过剩,许多行业诸如冰箱、彩电、PC、啤酒、汽车等都将进行产业整合和竞争格局的重新分配。

根据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简森的理论,解决行业过剩能力需要有一个企业退出机制。

然而企业主动退出一个“微利”行业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常见。

更多的“企业退出”是藉外在的市场并购得以实现的,而并购正是解决中国资本配置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诸多非经济因素的逐渐消失,跨国公司凭据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无疑将成为产业重组中的主要力量之一。

六、世界格局——经济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年来,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结合自身情况,大刀阔斧地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在逆境中赢得了宝贵的增长,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少发展中国家采取降息、减税、扩大财政开支等不同形式的经济刺激政策,扩大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以及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方面收效显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经济体。

因此,中国的发展前途向好,在华投资是极具前景的。

中国市场环境对外资跨国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七、社会环境稳定东道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稳定性也是决定跨国企业是否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的政治局势是否稳定对于吸引跨国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有专家通过对不同变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政治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公司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