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养生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摘要《庄子》内篇涵盖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部分,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在《庄子》中,“道”是最高的概念。

虽然《庄子》内篇对“道”的直接描述很少,但毫无疑问,庄子所有的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并最终回归于“道”。

这是《庄子》内篇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将这七篇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虽然这七篇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除了“道”,这一重要概念外,“逍遥”、“自然”、“安命”、“物化”等也是其中的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由“道”而来,是庄子为了更好地阐述“道”所使用,它们和“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构筑了庄子思想的来源,使庄子思想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

逍遥游的直入云天之境大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物化论使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新的看法,不再一味地拘泥于封闭的过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论文中,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

社会哲学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为政治国两方面,对“安命”、“与君处”、“治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命哲学主要阐述庄子的生死观,由于庄子是依“道”而发,而“道”是任自然的,所以庄子的生死观也就是随顺自然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不必乐生悲死,生不足喜,死亦不足忧,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和流转。

庄子将肉身留在无奈、可悲的世间,精神却任逍遥在与造化者游的自由国度。

沉重的肉身无法飞翔,将庄子困在尘世;而飘逸的精神却让庄子悠闲自适得神游在“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撕裂”的人生,也是一种庄子式的升华人生!庄子的思想让人觉得庄子似乎是一个冷酷、孤傲的人。

但是透过庄子的这层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性情中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人。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
(《庄子 ·逍遥游》)般气息,培养每日精进之精 全的形体,更重要的是扩大自己的精神空间、拓展自
j8
----------------------- Page 2-----------------------
文学漫谈
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大干世界五光十色,人们面 (“缘督以为经”) ,只有采用如此隐士修养之方
对着金钱、权力、名誉、声色、犬马等诸多诱惑,正 式才能真正 “保全生,养天年”。
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 陈鼓应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是充满悲剧意
----------------------- Page 1-----------------------
巾外文艺 ‰
辨析 《庄子 ·养生主》的养生观
张郑波
摘要:庄子在 《养生主》中借用了一连串的寓言故事来阐释其养生之道,核心观点是 缘‘‘督以为经”,标准是 “保
“缘督以为经”,那又该如何理解这五个字呢?郭象 也就吻合养生之道了。
日: “顺中以为常也。” 成玄英疏日: “缘,顺 (二)养神与形
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 庄子借 “泽雉逍遥 自在”来说明 “养神”乃养生
忘物,不为外物所累,追求逍遥自得。养神的要领在

、 养生之道
于 “蓄神”,即养精蓄锐、韬光养晦,保持宁静的心
在 《养生主》中庄子谈到 “秦失吊老聃”一事: (二)养生观是一种精神素养和生活理念
老聃死了,他的好友秦失来吊,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养生之道,其实应该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种和谐、恬淡、无限及 自然的境界。在陈鼓应看来, 意》)。
“庄子的 游‘心’就是心灵的自由活动,而心灵自由 庄子在 《达生》篇中,表达了 “形全精复”的理

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

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
点是认 为无 为是管 理 国家社会 的最 好办 法 的话 , 么庄子 讲无 为的重 点则 是认 为无 为是养 生活 身的 那 根 本途径 。
由于无 为对 精神 养生 十分 重要 , 以庄 子对 与无 为养 生相 关 的概 念逐 一作 出解释 , 对 它们 之 所 并 间的相互 关 系和对养 生 的意义 作 出精 辟 的论述 。在 《 刻意 》 中 , 篇 庄子说 : 心不忧 乐 , 之至 也 ; 而 “ 德 一
养神 的关 键是 做到无 为 真性 , 为才 能保持 真性 ; 无 保持 真性 , 就是 符合 自然之 道 ; 合 自然之道 , 符 则是 精 神养生 的根本 要求 。
老子讲 无 为 , 主要 是从 自然无 为而 生万 物及 国家社会 的无 为而 治方 面去讲 的。庄子 继承 和发展 老 子 的思想 , 讲无 为 时 , 在 更将 无 为 的思想 运 用 于精 神养 生 , 强调 无 为是 精 神养 生 的重要 法 则 。在 《 意》 中 , 子说 :纯粹 而不杂 , 刻 篇 庄 “ 静一 而不 变 , 而无 为 , 而 以天行 , 养神 之道 也 。认 为 纯粹而 淡 动 此 ” 不混 杂 , 专一 而不 改变 , 泊而无 为 , 着 自然 而行 动 , 淡 顺 是精 神养 生 的基本 法 则 。为什 么 精神 养 生要
气 不能袭 , 故其 德全 而神不 亏 。”《 意》放下一 切就显 得平 凡单纯 , (刻 ) 平凡单 纯 的显 现就是 恬淡 , 凡 平
单 纯 而又恬 淡 , 患不 能进 入 , 气不 能侵 袭 , 而 能保持完 备 的天赋 并使 精神 不致 亏损 。可见 , 忧 邪 从 这 几 个方 面互相 关联 , 是精 神养生所 不 可或缺 的 。 都 无 为养生 各个 方 面内容必 须统 一起 来 , 果只 是做 到某个 方 面而 忽视 了其 它方 面 , 如 都不符 合无 为 真性养 生 的要求 , 可能 达到精 神养 生 的 目的。庄子 将只 知其 一不 知其 它 的人分 为五 种 : 一 种 不 第 是 山谷之 士 。这 种人 在思想 意志上严 格要求 自己 , 在行 为上力求 做 到品行 高 尚, 超脱 现实 . 处处表 现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篇一:庄子养生主读后感】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著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

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

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我觉得儒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

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篇二:庄子养生主读后感】今天读完了《庄子》之《养生主》篇。

本篇虽短,却让我思索回味良久。

《养生主》全篇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说明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

全篇分为六层。

第一层讲人生有限,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不应以搏求善名而为善,而应当抛却繁杂外物,“缘督以为经”,秉承事物中虚之道,即追求内心的自然之道。

第二层通过疱丁解牛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然后以“以无厚入有閒”,方能游刃有余。

《庄子》养生观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体育保健的价值分析

《庄子》养生观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体育保健的价值分析
导意义。本文主要 通过文献分析 法,阐释这种 养生思想的 内涵 ,以总结其 对现代 保健 思想注入 的新 内涵 以及 与现代保健活动的 密切联 系。并得 出结论 :传 统养生 学对群 众 身心健 康 以及 体育 学科 建设有 着重 大
作用和深远影响。
关键 词 :庄子 ;养生文化 ;保健思想 ;现代体 育保健 文章 编 号 :1 0 0 4—8 7 9 0( 2 0 1 3 )0 2— 0 0 2 5—0 2 中 图分 类 号 :G 8 0—0 5
柳 迪 ,李树玖
7 1 0 0 6 2 ) ( 陕西师 范大 学,陕西 西安
摘 要 :《 庄子》 哲 学倡 导顺应 自然、天人 合一 ,通过 内外兼修 的方式 ,构 建 了体 系完备 的养 生文化 。在 现代 社会 ,庄子的养生思想不仅符合现代群 众对健 康的 需求 ,而且对现代 体 育保 健事业 具有 多方面的指
文 献 标 识 码 :A
T he An a l y s i s o f Re g i me n Co n c e p t i o n s i n Zh u a n g z i a n d i t s Va l u e f o Mo d e r n S p o r t s He a l t h Ca r e
L i u D i ,L i S h u— j i u
( S h a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a n 7 1 0 0 6 2 ,S h a n x i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Z h u a n g z i ' s p h i l o s o p h y a d v o c a t e s t h a t h u ma n s s h o u l d o b e y t h e l a w o f n a t u r e nd a ma k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wi t h i t . Wi t h t h e me t h o d s o f i n t e ma l nd a e x t e na r l ma i n t e n a n c e ,i t b u i l d s t h e c o mp l e t e s y s t e m o f r e g i me n c u l t u r e . No w a d a y s ,t h e c lt u u r e n o t o n l y me e t s t h e p e o p l e ’S h e lt a h r e q u i r e me n t ,b u t ls a o h a s a g r e a t d i v e si r t y o f i n s t r u c t i v e s i g n i i f c nc a e s i n mo d e m u n d e r t a k i n g f o s p o t s h e lt a h .Ma i n l y hr t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w a y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ly a s i s ,t h e t e x t e x p l a i n s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f o hi t s r e g i me n c u l t u r e nd a a i ms t a s u mmi n g u p t h e n e w t h e o ie r s o n t h e c o n t e mp o r a r y h e lt a h t h o u g h t s i n t o wh i c h i s n e w l y i n f u s e d .F u t r h e r mo r e,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r e l a t e s c l o s e l y w i t h r e c e n t h e lt a h p r o t e c -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F i n ll a y ,t h i s p a p e r d r a w s a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t r a d i t i o n l a h e lt a h p r e s e r v i n g ma k e s a d i f e r e n c e a n d h a s a p r o f o u n d i n l f u e n c e f o r t h e ma s s e s o f p h y s i c l a a n d me n t a l h e a l t h a n d he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s p o ts r d i s c i p l i n e . Ke y wo r d s:Z h u n  ̄i a ;R e g i me n c u l t u r e ;He lt a h ho t u g h t s ;Mo d e m s p o t r s h e lt a h

由摄生到卫生之经——论老庄的养生思想

由摄生到卫生之经——论老庄的养生思想

由摄生到卫生之经——论老庄的养生思想付粉鸽【摘要】老庄哲学包含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从"道"的自然品性出发,老庄确立了自然而然的养生原则,反对人为的"益生""厚生"之举.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而养神又是养生的关键,在形神兼养的基础上,老庄主张以神立形,以德塑形.为了达到形神兼养、以神立形的养生目标,在坚持自然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老庄提出了知足长足,以"无"求全和专气致柔的具体养生方法.【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41)002【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老庄;自然;养形;养神;气【作者】付粉鸽【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3.5老庄对生命有着深深的关切,与儒家重视生命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不同,老庄从生命的自然本性出发,首先肯定自然生命存在的价值,且以自然生命的保全和维护作为生命的基本追求。

因此,老庄重视对生命的保养,从老子的“摄生”[1](《老子》第50章)到庄子的“卫生之经”[2](《庄子·庚桑楚》),老庄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养生思想。

一、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老庄认为生命是自然现象,是“道”化生的产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老子》第42章)。

“道”凝铸和贯穿于生命始终,依道而行,才可保身全生,“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1](《老子》第52章)。

“道”的品性是生命的最高原则,也是养生的最高原则。

老子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1](《老子》第10章),庄子有“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2](《庄子·庚桑楚》),此处的“抱一”即抱道,指形神合一,生命不离于道。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2017年(第7卷)第08期民族传统体育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何如养生”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庄子的养生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熟知的《庖丁解牛》,看似是与《卖油翁》《百步穿杨》等故事讲一样,讲述“孰能生巧”的道理,实则《庖丁解牛》中蕴含了庄子的养生智慧,为大众日常养生实践指明了方向。

《庖丁解牛》和养生有关吗?是否牵强?的确,《庖丁解牛》和养生密不可分。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必然与养生有关。

最后一段,梁惠王感慨曰“善哉!吾闻厄丁之言,得养生焉” [1]。

再者,《养生主》的开头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天年”。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以庖丁为梁惠王宰牛为喻,通过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的养生见解。

本文阐述《庖丁解牛》中庄子的养生智慧,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

1 养生之要在于“重道”《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经典。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虚静”等养生观念。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几乎每一篇都涉及到了养生的内容,其特点是借助寓言故事,阐发生命本来的价值和意义。

在《庖丁解牛》开篇,庖丁就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意思是庖丁喜欢追求自然的大道,已超越了技巧层面,到了得心用手的、极其纯熟的程度。

所谓的道,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他与众不同之处,所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硬割断筋肉的;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砍断骨头的,而迄今为止庖丁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庄子的养生思想及其启示

庄子的养生思想及其启示

庄子的养生思想及其启示作者:吴朋政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0期文章通过对《庄子》相关文本的解读来介绍庄子的养生思想,此外作者还通过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论述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谈了庄子的养生思想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

养生,狭义的理解,就是让身体更健康,延长寿命,现在社会弥漫的关于养生的各种流行观点就属于这种;广义的理解,养生除了让身体更健康,延长寿命以外,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的养生观点无疑是身体与精神并重的。

当然对于身体或者说是物质方面的养生来说,庄子更侧重于精神上的自由。

关于身体方面如何养生,最常见的观点就是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营养丰富,注重身体锻炼,也就是要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种观点现在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君不见现今世界各国都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乐此不疲,各个国家都注重国内生产总值有多高,却很少关心居民生活的是否幸福;每个人都汲汲于富贵,习惯以富裕程度的高低论英雄,说现今的世界是一个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代的东方,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所谓的“安贫”的思想,也就是主张一个人的生活只需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即可,即能吃饱就足矣,在此之上没必要再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和其他各种欲望,因此人应该过一种朴素的生活,如儒家所谓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认为吃粗茶淡饭,喝凉水,枕着手肘睡觉,也是很快乐的。

关于这一点儒道两家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如庄子说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逍遥游》)这里庄子借许由之口说像鹪鹩、偃鼠等动物只要一根树枝一口水就足够生活了,因此人也是一样,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又何必去追求拥有天下呢?反过来就算你拥有天下,你也只能日食三餐,你用得了那么多的财富吗?可见庄子的养生思想的基础首先就是主张对于身体只需满足其基本需求即可,企图遍尝天下的美食美酒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只是徒然,因为欲壑难填,你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所以人应反其道而行,努力去降低自己的欲望。

庄子养生思想的生命哲学指向

庄子养生思想的生命哲学指向

灵 困境 。庄 子 养 生 思 想 为这 一 矛 盾 的 解 决提 供 了独 特 的视 角 ,彰 显 了原 始 道 家 智 慧 。 在 当代 功 利 主 义 、 消 费
主 义和 物 质 主 义 大行 其 道 的 背景 下 ,其 价 值 更 加 凸 显 , 是 解 决 人 们 辛 苦 困境 的 一 剂 良 药 , 看似 “ 滑 ” 实 圆 ,
贵 也 不 以 昧 养 而 伤 害 身 体 。 即使 是 贫 贱 也 不 以 利 禄 束 缚 形 体 。[他 追 求 一 种 自然 生 活 状 态 ,一 种 生 命 的 本来 形 态 。 即 2 1 “ 和 ” “ 乐 ” 的 状 态 。 那 么 何 谓 天 呢 ? “ 马 四 足 ,是 谓 天 ;落 马首 ,穿 牛 鼻 ,是 谓 人 。 (秋 水 》 “ ”是 一 种 天 、 天 牛 ” 《 ) 天

般 性 意 义人 手 阐 发 了 生命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价 值 和意 义 .通 过 透 视社 会环 境 中漠 视 生命 形象 的行 为 .为 当 下社 会模 式 生命 、彰 显
外 物 、短 视 拘 泥 的 价 值选 择 提 供 了重 要 的反 思 进 路 。


尊 生 :宗 天 尚性 的生 命 本 体 观
是 “ 至道 ” 。在 庄 子 的 养 生 思 想 中 ,尊 生 是 其 生命 本 体 观 ,卫 生是 其 生命 实践 观 , 达 生是 其 生 命 境 界观 。 【 关键 词 1庄 子 养生 生命 哲 学
[ 中图分类号]B 2 . ( 23 5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3 6 (0 2 7 0 3 — 4 00 7 2 2 1 )0 — 04 0
l庄子生命哲学从人的生命的一般性意义人手阐发了生命本来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透视社会环境中漠视生命形象的行为为当下社会模式生命彰显外物短视拘泥的价值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反思进路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

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修身与养生的思考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庄子的著作中,他对于人的修身与养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内外合一的养生观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外合一的养生观。

他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庄子提倡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只有内在的修养才能真正影响到外在的健康,而外在的养生方法只是辅助手段。

二、自然无为的修身方法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然无为的修身方法。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要以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自然一样,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生的目的。

三、心境的调整与养生庄子强调人们的心境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的心境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和养生效果。

庄子提倡人们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和宁静,不要过于焦虑和烦躁。

他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说道:“心安则身静,身静则神定,神定则道得。

”可见,庄子非常重视心境的调整和养生效果。

四、修身与养生的方法庄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身与养生的方法。

首先,他主张人们要保持适度的锻炼和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他强调人们要注重饮食的调理,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健康。

此外,庄子还主张人们要注重精神的修养,通过修炼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五、庄子的养生思想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庄子的修身与养生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庄子的养生观强调内外合一,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和意识,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养生方法,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内在的修养,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庄子 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庄子 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又是一年夏至到。

此时的庄子已到天命之年,他和蔺且来到了他一直崇尚的楚越之地,楚越淳朴的民风,山清水秀的景观都令庄子深深的着迷。

一天晚饭后,蔺且陪同庄子在离住处不远的田埂上散步。

两边水田里尚未成熟的水稻散发而出阵阵清香,微风一吹,清香随着风势飘散在空气中,使人感觉呼吸的转瞬之间,那股稻香味已经沁入五脏六腑中,顿觉神清气爽。

田埂两边三三两两的孩童们正在捕捉萤火虫,孩童们嬉闹声,稻田里蛙鸣声加上周围乘凉人的笑声使乡村静谧的夜晚陡添了诸多生气和活力。

看到庄子的心情很好,精神头也足,蔺且就想和老师开个玩笑,蔺且说:“道家代表人物杨朱提倡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如果有人需要老师奉献身体的某个部分,老师您会如何应对?”庄子静默了一会儿,问道:“你说说老子为何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蔺且想了想,不太肯定的说:“老子赞同贵身思想,他希望人们重视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像爱惜自己那样珍惜别人的生命,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动荡。

老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君主能够像爱惜自己那样爱惜天下苍生,能够像爱惜自己那样治理天下,这样的君主,老百姓也能够放心的把身家性命连同天下托付给他。

”庄子赞赏地点点头:“理解的不错,这些天来我俩一直在讨论有关生命的问题:从生命存在的意义到生命的起源;思考是屈服于世俗的各种成见还是要超脱于世俗的羁绊;思考天地万物的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思考天地万物之前的无的状态为何会消灭;思考生命的起源是否是道毁灭的源泉。

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相对不错的解决之道,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生命的养护问题,养生是不是生命存在的主要目标?养生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彭祖那样的长寿呢?还是实现万物休养,使万物能够遵循天道自然存续、自然承接,使天地万物得以永恒存在?”蔺且知道楚越之旅激发了庄子的思想灵感,有关生命的思考又将上升到新的层次。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作者:王会儒赵桂林袁辉陈矗石曙光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8期摘要: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

该文以《庖丁解牛》为例阐述庄子的养生智慧,旨在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认为《庖丁解牛》通过寓言故事,巧妙地表达了庄子养生之要在于“重道”、在于“养心”、在于“顺应社会”的要点;尊重规律,超然物外,护持心中的一片净土,就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庖丁解牛》庄子养生智慧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3(b)-0221-03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何如养生”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庄子的养生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熟知的《庖丁解牛》,看似是与《卖油翁》《百步穿杨》等故事讲一样,讲述“孰能生巧”的道理,实则《庖丁解牛》中蕴含了庄子的养生智慧,为大众日常养生实践指明了方向。

《庖丁解牛》和养生有关吗?是否牵强?的确,《庖丁解牛》和养生密不可分。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必然与养生有关。

最后一段,梁惠王感慨曰“善哉!吾闻厄丁之言,得养生焉” [1]。

再者,《养生主》的开头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天年”。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以庖丁为梁惠王宰牛为喻,通过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的养生见解。

本文阐述《庖丁解牛》中庄子的养生智慧,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

1 养生之要在于“重道”《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经典。

少私 清静 寡欲 乐观 庄子的养生思想

少私 清静 寡欲 乐观 庄子的养生思想

少私清静寡欲乐观庄子的养生思想庄子,本名庄周,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84岁寿终,可以说是古代的老寿星。

他终生不仕,一直过着贫困生活,有时甚至以编织草鞋为生。

他的哲学著作《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

庄子主张“无为”,顺其自然,同时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他的长寿和养生经验与他的哲学观念是紧密相联的。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

他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少私、清静、寡欲、乐观。

他生活艰辛,“衣大布而补之”,有时借米糊口。

对这些他都抱无所谓的态度。

他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

他不但不哭,反而坐在尸体旁边,敲着瓦盆唱起来。

惠子指责他为什么不哭而歌,他坦然地回答说:“开始我也很悲痛,后来仔细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又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呢?原来人是由气即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变化而来,气聚成形,气散则死。

现在人的形体已死,又将变成非生命的物质了,故以鼓盆而歌,欢送和庆祝我的妻子重新回归自然。

”这番话未必全对,但庄子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却是值得提倡的。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可以学习庄子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来对待。

少私庄子认为私心是百病之根。

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才能胸怀大志,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利禄,才会知足常乐,坦荡乐观;陶铸先生所言“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是这个道理。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他认为,人难以脱离世俗的制囿,人对物欲的“私心”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

人一旦被“私心”掌握,就会失去正常人的心态,变得贪得无厌,就必然会伤身害命。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态,“无为而治”,没有私欲那么邪气就不能侵入,就不会形劳精亏导致积劳成疾。

他认为只有心底坦荡,气定神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知足常乐才能益寿延年。

清静庄子认为“忘我、无欲”,是保持平静心态的基础,也是身心健康的前提。

只有做到气定神闲,无欲无求,养护好精神,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无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终日内心惶惶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造成免疫力下降,必然会百病丛生。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庄子 生活 于战国时代 的乱世 ,虽然做过 一段 时间管漆 园 的小吏 ,但 一生 的生活与 平 民百 姓无异 。娶 妻生 子 ,靠 微薄薪俸 、招 几个学 生 、编草鞋 甚至 借贷艰 难 地维持 生计 。如 果说 与一 般人有 所不 同的话 , 那 就是庄 子还是一 个博览群 书 的读 书人 ,天 赋有领 悟玄奥哲 理 的智 慧 ,又特别 尊崇老 子 ,信 奉清静无 为 的人生哲 学 。他 以精 神 自由 ,“ 遥于 天地之 间而 心意 自得 ” ( 庄子 ・ 王》 逍 《 让 )为人 生最 高的境 界 。作 为
作 者 简 介 张 尚仁 ,广 东行政 学 院教 授 、云 南大 学 特 聘博 士 生导 师 ( 东 广 州 ,5 0 5 。 广 尽年 ” 天年 ” 全生” 、“ 、“ ,也就 是养生来 论述 的 。比如 ,作 为其全部 学说基 础 的道论 ,庄子 说 :“ 不能说其 志者 ,养其 寿命 者 ,皆非 通道者也 ” (盗 跖》 。 《 )就是说 ,凡是 不能让 自己的心 情快乐 , 并 以此保养寿命 的人 .都不是通晓大道 的人 。又如 ,“ 无为 ”是道 家 的基 本主张 ,“ 至乐活身 ,唯无为几
《 庄子 》3 3篇 ,以 《 逍遥 游》 开篇 ,表 明其认 为 人生 以精 神 自由为 理想境 界 。次 篇 《 齐物 论》 ,意
在 建 立 人 生 境 界 的 哲 学 基 础 。这 两 篇 成 为 人 们 研 究 庄 子 学 说 的重 点 , 理 所 当 然 。然 而 ,需 要 深 入 一 步 追
以 不 同理 论 、从 不 同 角 度 研 究 庄 子 的 著 作 和 论 文 几 乎 形 成 一 个 庄 子 热 。 一 直 以来 ,人 们 对 庄 子 的 研 究 ,
大 都偏重于 其玄道本 体论 、以 “ 逍遥 ”为核心 的精神 自由论 、人生论 、相对 论及社 会伦理 观等方 面 。这 些研 究 ,虽然 也涉及庄 子的养 生论 ,但从 总 的来 看 ,并 没有 突出养 生论在 庄子学说 中的地 位。

试论庄子_养生主_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庄子_养生主_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 ( % ’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 # * % 哈耶克 ’ 通往奴役之路 # (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胡锦涛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0 % ’ 人民日报,*++- 1 &+ 1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0 1. -223. %""# 4 /#&&. &""#. "!. "&%
文章编号:%""# 4 /#&&(&""#)"! 4 !" 4 "&
自 由 是 人 所 以 为 人 的 根 本 特 征 ,自 由 促 成 了 人 的 主 体 特 性。可是,客体极其强制性并未消逝。所以,人又总是生活于追 求超越有限,又无法摆脱现有存在的紧张之中。也许逻辑对此 只能徒显苍白,态度和选择却颇具冲力。《庄子·养生主》也许 看到了这一点。《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三篇。此篇强调 尊重人的个性,强调追求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的绝对自由。 生命是有限的,又是有意义的。生活于世俗社会的人们要摆脱 “ 功 名 ”、“ 利 禄 ”、“ 权 贵 ”的 经 验 羁 绊 ,追 求 心 灵 上 的 宁 静 和 幸 福;坦然面对生死,寻求精神上的存留。生命是宝贵的,一切外 在存在都应以此为最大的善。
一、顺其自然,爱护有限生命 “ 吾 生 有 涯 ,而 知 也 无 涯 。以 有 涯 随 无 涯 ,殆 已 。已 而 为 知 者 ,殆 而 已 矣 。为 善 无 近 名 ,为 恶 无 近 刑 。缘 督 以 为 经 ,可 以 保 身 ,可 以 全 生 ,可 以 养 亲 ,可 以 尽 年 。”(《 养 生 主 》)生 命 是 有 限 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去追随无限,只能疲累不堪。此 章 的 主 旨 意 在 要 求 人 们 要“ 顺 其 自 然 ”、“ 善 待 自 我 ”、“ 爱 护 生 命”!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极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 水 平 也 有 了 较 大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而 现 世 的 人 们 似 乎 并 不 满 足 于 现 状 ,仍 在 不 断 地 追 求 高 学 历 、高 工 资 、高 品 味 、高 生 活 。在 这“ 四 高 ”的 驱 使 、利 诱 之 下 ,人 们 对 功 、名 、利 、禄 、权 、贵 的 追 求 极 度 膨 胀 。二 年 前 ,常 听 这 样 一 句 话“满 街 都 是 大 学 本 科 生”。如今,又常听这样一句话“一个馒头砸下去全是研究生”。 可见,在我国积极的教育政策的引导下,人们的学历水平有了 显著的提高。可,试问一下,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探求知 识 ”、“攀 登 科 学 ”的 高 峰 而 学 习 的 呢5 答 案 恐 怕 显 而 易 见 :纯 粹 的 学 术 性 、钻 研 性 人 才 屈 指 可 数 ——— 大 多 数 的 人 们 只 是 为 了 追逐上述的功、名、利、禄、权、贵———这些身外之物。而可悲的 是 有 些 人 达 到 了 目 的 ,而 有 些 人 却 还 未“ 品 尝 ”其 滋 味 就“ 早 逝”了。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而知识、功、名、利、禄、权、贵… … 是 无 止 境 的 。我 们 不 要“ 贪 得 无 厌 ”,要 有 所“ 节 制 ”;一 味 地 追 求 这 些 身 外 之 物 是“ 危 险 ”的 。对 于 功 、名 、利 、禄 、权 、贵 ,要 顺其自然的去取得,不要勉强、强迫。如若不然,最终只能精疲 力 竭 ,甚 至 身 心 憔 悴 。其 实 ,“ 毫 末 与 山 丘 、天 地 和禾弟 米 的 大 小 是一样的。如果以它的大看成就是大,那么,万物都是大的;以 它的小看成就是小,那万物都是小的。”6% 7

《庄子》庄子的养生美学思想

《庄子》庄子的养生美学思想

《庄子》庄子的养生美学思想求生向生、乐生长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目标,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心所在,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演变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化范式。

然而,如何生?如何乐生?如何长生?面对这些看似简单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人们自古以来却始终没有找到好的答案,也没有形成一致的共识,更没有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世界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许多关于“生”的哲学命题和文化思想,几乎被国家政治、社会发展、教育科技、经济建设等各种所谓历史主题所遮盖,各类科学围绕“生”所进行的探讨与研究,要么停留在生存与死亡、贫困与富裕、落后与先进等范围止步不前,要么聚焦于国家和民族、地区与集团、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存竞争和利益争夺上,将“生”的主题牢牢固定在感官快乐和各种欲望满足的历史车轮上疯狂旋转,从而导致真正“以生为本”的哲学与文化很难获得发展提高。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各种全球化问题、自然生态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科技进步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特别是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存的价值观和社会机制,重新思考“生”的哲学,重构一种新的“生态”文化,已成为非常重要而迫切的时代任务。

当我们回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时,就会发现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庄子,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与思想借鉴。

庄子的“养生论”,无论其本体论意义的形而上学,还是其思想范畴与文化内容,无论其哲学命题与逻辑概念,还是其审美价值与社会实践,都对之进行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探索,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体系,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成为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养生之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生”是植根中华文化的根本思想,“养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养生论”则是具有显著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代表,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庄子的养生美学,不仅奠定了中华养生文化的本体方向,而且体现了中华养生文化的实践精神,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许多重要的思想范畴、理论命题、概念形成、外延拓展都从庄子而来,都因庄子而成。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 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欣赏“解牛之美”
——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并理解庖丁给文惠君的解答。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欣赏“解牛之美”
手、肩、足、膝
和谐并用
触、倚、履、踦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 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 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而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道家看儒家
以道家的立场来看,儒家所调的道德规 条,礼制规范,这皆是人为的标准,束 缚人的本性,而且大大违反了自然。人 唯有返回自然本性,自然各得其所。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
(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
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
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奋斗目标 成长阶段 解牛经验 解牛态度
道(自然规律)
三个阶段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怵然为戒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 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 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 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庄子养生思想探究

庄子养生思想探究

庄 子 的养 生思 想 贯穿 于 《 庄子 》 一 书 的始 终 , 占据 了其 中相 当 大 的篇 幅 , 内容 全 面 , 寓 意深 刻 ,
而不 失 于兑 。使 日夜 无 , 郜, 而 与物 为 春 , 是 接 而生
时于 心 者也 。 是 之 谓才 全 。 ” 【 J ] 6 6 死生 , 存亡 , 穷达 , 贫富 , 贤与不 肖, 毁誉 , 饥渴 , 寒暑 , 是 事物 的变 化 ,
修道 , 使心 性顺 从 于 自然 之道 , 清 静无 为 , 无 欲 无 念, 这 样 就会 使人 心灵 虚 静 , 天性 完 备 。 庄子 借 孑 L
子 回答鲁 哀 公何 谓 “ 才全” 时说 : “ 死生 , 存亡 , 穷
地之气 , 充满生机与活力。 庄子养生思想 的主要内
容 可 以归 纳 为 以下 几个 方 面 :
也 。故不 足 以滑 和 , 不 可人 于灵 府 。使之 和豫 , 通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1 9
逍遥之虚 , 食于苟简之 田, 立于不贷之圃。 逍遥 , 无 为也 ; 苟简 , 易养也 ; 不贷 , 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 之游 。” …” 古时候的至人 , 借道于仁 , 寄居于
淮北 师范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b e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见 解独 到 , 发人 深 思 。庄 子 养 生思 想 继承 和发 展
了老子的养生思 想 ,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 的理 解。其核心是依道从事 , 顺应 自 然, 不刻意妄为 ,

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近 些 年 来 , 乎 每 年 都 有 这 些 国家 的精 英 , 上 自杀 的 道 几 走
路。 当然 , 多 年 轻 的 博 导 、 导 , 魔 致 死 的 事 件 也 多 不 胜 众 硕 病
数。 究其 原 因 大多 可 归 于 两 个 字 “ 累 ” “ 生有 涯 , 知 也无 劳 。吾 而 涯 。用 “ ” 有涯 ” “ 涯 ” 死无 疑 。我 们 的努 力 是 为 了 得 到平 随 无 必 “ 静 , 不 是 为 了无 休 止 地 从 一 个 目的 向另 一 个 目的 , 一 种 欲 而 以望 向 另 一 种 欲 望 奋 争 。 [欲 望 是 吃 人 的 魔 鬼 。 自己 的身 体 ”1 2 拿 当筹 码 , 去换 取 那 即使 倾 家 荡 产 、 负债 累 累也 “ 不 尽 ” 荣华 追 的


o ‘1 l N 1 o 5 删
. . .
毳且 ^ 人 置 』 A9 灸 史誊 Q L 政
《 中共 乐山市委 党校 学报》 新论 ) (
20 年 1 月 09 1
P SH OO LSA M N I LO M F O CP A COL FE N UIP CM I E F . C第 1 卷 第 5 H CA TE . 1 期
富 贵 , 能溺 死 其 中。 识 期 盼 提 高 , 命 同样 渴 望 无 微 不 至 只 学 生

顺 其 自然 . 护 有 限生 命 爱
的关 怀 与 爱 。 生 命 是 有 限 的 、 弱 的 ”“ “ 脆 ,身体 是 革 命 的 本 钱 ” ,
绝 不 要 被 感 官 的 东 西 所 迷 惑 、 蔽 , 遵 从 自然 的 中 正 之 路 , 蒙 要
试庄《生》生 哲思 及 现价 论 子 主 命 学想 代值 养 的 其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

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

《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

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

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

“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

“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这是字面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养生思想研究【摘要】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在在如今仍具备很积极的社会意义——其看似圆滑,实则为解决心灵困境的不二法宝。

在庄子的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特点在于以达生为目标,以卫生为方法,以尊生为原则。

由此可见,庄子是在根植于社会的角度来关注生命,其既可以理解为能够停留在人世间,又可以理解为已经超越人世间。

其讲究的是怎样处理生命和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可以算作“与道为以”、超脱万物的一种理论。

【关键词】生命;养生;庄子一、引言在如今物质社会和生命哲学体系中,人类心灵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在于怎样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生活“并轨”。

而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则以原始的道家智慧方式提供了这一矛盾的解决办法——其中所提到的“养生”并非简单的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类,而是在整个社会生活方向应怎样处理自身和周围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的问题,在如今“养生思想”越发“热门化”的如今,借助于对漠视生命现象这一社会环境中行为的透视,对生命本来的价值和庄子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养生思想体系做出了阐发,对其养生思想内涵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挖掘,以期给当代生命问题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资借鉴,同时也给如今当下社会价值选择中短视拘泥、彰显外物、漠视生命的现象提供反思进路。

二、庄子养生思想的本体建构(一)道:庄子养生思想的形上根据庄子养生思想中向来以“道”作为生命本体建构依据之所在——其“源于万物,高于万物”。

就其起源层面而言,有研究者曾在作品中提到其来源至少有二:首先是来自于现实取向,即“日常经验中的道路”——这实际上也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道”的主要出处。

其次则是来自于神话取向,将之定位为宇宙运动的“循环往复”这一法则(原理)——这才是正宗的“道家哲学”。

从路径角度上来说,上述两个“道”的来源明显是分别借助于对现实社会所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所体现出的本质两个角度的思考而获得,而此二者也正是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体系的产物,就生命价值观角度来说,儒家一般都讲究向外的社会认同,道家则反之,即向内的自我认同。

前者重视的是修齐治平,体现的是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甚至讲究如郭沫若所写剧本《虎符》中那般“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

而道家的着眼点则在于生命本身,讲究的是将人的精神予以非相对化、非中心化、非主体化,从而使得精神能够超越一切,从而使得精神能够达到悠然自得的境界。

其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于无名、无功、无己、齐万物、齐生死,故而道家多以清修隐者等看破生死的人员作为典型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普遍概念,庄子作品中体现出的“道”和别的思想流派中的“道”既相互联系又有相异之处。

简单地说,“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不脱离诸社会主体,又具有超越性。

(二)德:庄子养生思想的形下落实在庄子作品中有“德者得也”这样的内容——也就是“德”这种东西得之于“道”而又成为了更高层次的“道”的起源。

换句话说,就是“道”落向具体存在之后就会变身为“德”,故而“道”在人生层面获得落实之后,人类就会体验、取法于“道”所显现的特性,并将自身的活动范围定位为“德”的范围。

由此可见,“道”的本源在于“德”,而“德”的实现办法则是“道”,如在《庄子·天地》中便有“物得以生谓之德”、“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之类的论断,在此之中,所有存在的本源和终极根源在于“道”,而其形象上的落实和所有存在的内在价值则在于“德”。

研究者成玄英则提出“道”和“德”应分别定位为“所修之法”和“临人之法”,“德”在庄子的作品中已经被转化为价值之所在,并由此对“养德”在生命护养中的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在庄子作品中构建起的养生思想体系中,“道”和“德”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后者成为了前者的落实——就生命存在这一角度来说,“道”因为“德”而获得了存在价值,则在《庄子》这一作品中,有不少的以兀者王验为代表的精神高尚但形体残缺之人的描述。

其不管是貌丑还是身残的问题,都获得了趋于完美的道德的弥补,并因此而化缺为全、化丑为美。

在庄子的严重,形之残缺不仅不是道德完美的阻碍,反而成为了推动力量。

“德”在庄子养生思想体系中本体建构内容上最大特点在于“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顺其自然。

就养生思想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生命中“道”的落实便在于“德”,这一落实能够使得庄子思想之中的生命价值能够被人所驾驭,同时也是能够以各种方式发挥庄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之所在——离德谈道的活动必然是将空谈,离道谈德的活动则会因为缺乏根据而苍白无力。

(三)自由:庄子养生思想的本性界定在庄子的作品中,个体存在自然会和“不自由”挂钩。

而个体存在的外在具象(形)和内在品格(神)的一种合一则在于“性”,外在具象会决定和体现个体存在的内在之性,两者彼此间的圆融合一便会形成万物存在的自由而本真之性。

也正因如此,庄子作品中的一系列“成功人士”实际上都是以率性而为为特点的道德圆满者,也都是天地与自然、内在与外在、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之人。

这些“成功人士”在各方面都不为外物所束缚,自然而然地对“道”的法则有所遵循,其借助于顺应自然、以性体道的行为各思想,对个体生命能够得以存在的最高价值做出了根本上的体现。

庄子的作品中向来将本性的最高追求定位为自由,而不为外物役使形体和精神、顺应自然则是本性自由的根源之所在,庄子的本性之本质在于自然和自由——这些也都是本性的本真状态之所在,人之所以为人,在庄子的思想中作出的解释是人有精神层面上的自由之所在。

从市级层面上来说,这种“自由”能够对本性的所有价值和个体存在的所有价值做出一种保全,以此来使得价值不断回返其所属的相应个体存在本身,使个体存在的各种层面上的护养活动变的有价值,通过这种循环反复,使得现实世界之价值内涵获得不断丰富,显现出各种具象。

也正因为如此,“自由”才并非摒除生命的自绝之路、并非自毁价值之路,而是超生之路、辩证之路。

不管是抽象的生命还是现实的生活,美与丑、错与对、善与恶都是相对的,同时更是不断转化、彼此依赖的,真假是非等生命存在中被人们所执着的价值都受到了庄子的质疑,其并非不可动摇的,也不是绝对的。

在对传统本性加以批判的过程中,重新界定了以“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本性自由观和生命价值体系,其理论中,善与恶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种现实世界相对化概念,而其彼此的队里则是有损本性、有损大道的。

由此可见,儒家的本性寻求的是外在的社会认同,是要基于社会基础发挥作用的,而庄子则讲究本性要基于个体生命建立,属于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思考,在其作品中,作为个体存在的最高体现和最大追求便在于本性的自由。

三、庄子养生思想的生命哲学指向(一)尊生:宗天尚性的生命本体观“尊生”这一思想主要的针对对象在于和乐、和谐、自然的生命状态。

以此来最大程度上提升生命的本真意义。

从理性角度来说,讲究的是“自然状态”——其一方面不会限制人的本能以至于发生为所欲为的状况,另一方面又会以之来作为最有效的限制办法。

其使用的方式看上去显得无情、残忍、冷酷,且很有可能是借助于人能够在其中获得满足满足的事物来对人产生毁灭效果——庄子也领悟了这一道理,故而其在《庄子·天道》一文中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同时在其眼中,更加能够明确的内容在于“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在庄子的理论中,向来讲究各种“无”,即以“重生论”作为自身的理论指向,借助于“养心”来使得人类回归本性,故而其愿意“曳尾于泥涂”。

其以随便到底的“滑头主义”作为自身的处事之道,以此来保证自身有用于己的“之用”和无用于世的“无用”,最终达到“无用之用”——在此之中,“大用”在于尽年、养亲、保身、全生。

然而庄子更加讲究人所具备的“自然本性”,讲究的是将人与事在主体性意义下分开,即所谓“因其固然”和“依乎天理”。

王先谦曾在作品中提出:“牛虽多,不以伤刀,物虽杂,不以累心,皆得养生之道”——庄子关注与思考生命的维度在于自然,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方面,无疑是一种很不错的理论创见。

(二)卫生:任运自然的生命实践观就本质层面而言,庄子希望借助于对生命本源意义方面的追求来对其中各种人生困顿与不幸(源于价值错位)做出消除。

按照庄子的理解来说,其要以“养形”作为卫生之道的切入点,而后者则以合于自然、顺应自然、保持精神恬静平和作为主要内容。

在此之中,人生活在一种自在的、天然的与周围世界的关联之中,其中的人也能够在此中空间范围之内找到自在的意义和不言自明的生存根据。

(三)达生:解心释神的生命境界观在其作品中,庄子认为要以顺物自然、懦弱谦下、随从人意来保证遇事通达。

而“养神”则是“达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主旨。

而作为人,也只有对自我的幻觉(一般都是不可破坏的)有所摆脱,并以此来在其中抛弃所有贪求,方可真正面对世界,并由此和世界发生彻底的关系。

也只有如此,方才可以将生命空间放大到极致、身心万物自在而存、有效地打破精神常规边界。

而目前的社会则正处于短视的心为利役、形为物驭时代。

尽管物质丰裕且社会技术进步,但人的自得感和闲适感却不再那样充足,紧张和疲劳“含量”则会随之而上升。

从庄子作品中的养生思想出发,就可以理解为其是歧解了生命哲学的一个必然结果。

也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对庄子的养生思想做出必要的关注,其间的人员才会获得警醒而走出漠视生命行为的误区,社会也随之获得进步。

四、庄子养生思想中的形神关系及其养生原则(一)形神相依的生命构成观就形神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一方面问题,庄子在其作品中一般都是以“生命构成”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考虑的,在其理论中,形与神是两个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生命构成要素,在其间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在于形神在生命修养、生命过程中的主从问题。

生命的通达在庄子养生思想中是形神合一、形全精复的养生目的,其间“形”和“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

在此方面的论述中体现出的是以神养形、形神兼养、养神为主的养生思想。

故而若欲真正地达到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境界,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让精神臻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境界,抛弃名利物欲束缚,甚至看破生死。

庄子在很多时候都将着眼点放在生命本身这一层面,在其作品中,各种针对形神关系这一方面的思考按实际上都是在解释神对形的主导作用之所在,并由此之处形体与精神合而为一这一境界的“取得途径”。

在庄子对形神关系加以论述的过程中,也揭示出了个体生命应该怎样在自然界中尊重、护养、通达各自所拥有的生命。

(二)形神兼养与以神立形的养生原则在形神二者间存在的彼此依存关系和其间的不可分割性这一领域中,基于去相对、去中心、去主体来实现以神立形、形神同养这一养生原则。

为此,应有效地保证形体不被束缚于功名、外物之类层面,并以此来保证精神的无挂无碍,也正因如此,庄子才在其作品中提出了各种修养功夫——其中的坐忘、心斋之类方法实际上都是以神立形、形神兼修、由形养神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