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合集下载

实现食用菌高效栽培的关键因素

实现食用菌高效栽培的关键因素

实现食用菌高效栽培的关键因素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它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水分、湿度、空气构成、光照、酸碱度以生物因子等,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高效栽培食用菌,温度和酸碱度应如何控制?一、温度适宜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因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必须在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化学反应下完成,而酶的催化作用和温度调节密切相关。

当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1.孢子萌发对温度有何要求?大多数食用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一般都控制在20~30℃之间,最合适的温度应在25℃左右。

一旦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孢子死亡,但如果温度过低,通常也会影响孢子萌发。

比如说双孢菇一般适宜的温度应在18~25℃左右,但香菇的温度应保持在22~26℃,草菇的温度要高一些,一般要达到35~39℃。

黑木耳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2~32℃之间,而金针菇孢子萌发温度应控制在15~24℃之间,平菇相对来说保持在24~28℃之间即可。

2.菌丝生长对温度有何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跟孢子萌发的温度差不多,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间,以25℃时为宜。

不过从广义上来讲,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一般不会低于2℃,最高温度不应该超过39℃。

当然总体而言,菌丝生长的时候,对低温的耐受力比对高温的耐受力要强得多。

根据科学实验表明,当温度处于5℃的时候,香菇每天可生长6.4毫米,达到10℃的时候可生长13毫米左右,当温度达到25℃时,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可达到85.5毫米,但如果超过30℃,香菇菌丝每日生长的长度只有41.5毫米。

而且香菇的菌丝在40℃高温情况下一般4个小时左右就会死亡,如果达到45℃以上的高温,一般30~40分钟就会枯死。

另外,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应控制在6~33℃之间,最适宜的温度是24℃,而草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应保持在12~45℃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5℃。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一、金耳工厂化栽培的定义
“金耳工厂化栽培”实质上是一个专有名词,所谓工厂化即工业化之意,并非工厂里栽培食用菌,它具备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特征。

“金耳工厂化栽培”是指在选育稳定的、高度一致性的优良品种前提下,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分阶段处理流程工艺、定时定量的生产过程,集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于一体的不受季节影响的连续栽培方式。

二、金耳工厂化栽培的特征
金耳工厂化栽培是是一种高度集约的栽培方式,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生物转化率和商品率。

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征:
(一)稳定、一致、连续的周年化生产
产量和品质稳定,出菇一致性程度高,可连续周年化生产,是金耳工厂化栽培与其他形式栽培最显著的区别。

稳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是金耳工厂化栽培的最基本属性。

(稳定和一致性是行业的技术桎梏,品种选育是关键)
(二)生长周期恒定,产品高度集约
金耳工厂化栽培的生长周期是相对恒定的,完全可以根据销售需求实现每日恒量生产,从而打破自然农发栽培或设施栽培过程中,产量大幅波动起伏的现象。

同时,金耳工厂化栽培也是一种高度集约的栽培模式,通过立体多层式的栽培,其生产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倍。

(三)分区流水化作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整个工厂一般分为5大区域:拌料、装袋、灭菌区,接种区,培养出菇区,采收入库区,打包销售区。

各区所涉及设备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满足各区域工艺流程要求,开展流水化、标准化作业。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对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i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ible fungi factory model cutivation in China.Key wordsedible fungi;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restrict factors;suggestions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逐渐显露端倪,食用菌栽培生产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规模和数量的食用菌工厂。

笔者通过在国内外的栽培生产经历和体会,认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在投资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现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一探讨。

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1.1食用菌栽培特点及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工厂化生产纵观我国蔬菜生产,适合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很少,而食用菌生产,以其占地面积小、适于室内栽培生产、光线要求低等特点成为极少数能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倡导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正是人们选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

另外,近些年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频频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政策,导致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这其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工厂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发展。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技术关键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技术关键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技术关键白灵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被称为洋蘑菇或白蘑菇。

它是全球最主要的食用菌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白灵菇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加工和保健品等领域,对其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工厂化栽培白灵菇的关键技术。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厂化栽培白灵菇的首要条件是搭建适宜的基础设施。

首先,需要建立具备良好通风、温度控制和湿度调节的菇棚。

菇棚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以保持稳定的生长环境。

其次,要配置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喷雾系统、循环水处理设备等,以提供菌床水分和环境湿度的自动化控制。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以减少菇棚内部因过度积水而导致的污染和病害的发生。

二、菌种选择白灵菇的工厂化栽培中,菌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优质的菌种代表了菌株的稳定性和产量的潜力。

栽培者可以选择优质的菌种生产厂家或研究机构购买,确保其品质和纯度。

同时,注意备份和保护菌种,以免菌种遗失或污染。

三、菌床制备菌床是白灵菇生长的基质,对于工厂化栽培来说十分重要。

常见的菌床材料有蘑菇秸秆、木屑和玉米秸秆等。

制备菌床时,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然后将其充分堆积。

在堆积过程中,要注意加入适量的水分,并进行适时的翻堆操作,以促进发酵和微生物分解。

最后,将混合好的菌种与菌床材料进行接种,确保菌丝的充分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白灵菇生长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参数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菇体形成。

白灵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3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此外,湿度过高容易导致霉菌和病害的发生,而湿度过低则会影响菌丝的伸长和菌体的发育。

因此,菇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调节。

五、病虫害防治工厂化栽培白灵菇中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菇虱、白菇蚜、霉菌和杂菌等。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加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1. 培养基质准备工艺影响搅拌效果的两个关键点栽培原材料相当广泛,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但是对不同原材料的配方或原材料的混合物搅拌方式有所不同;搅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被搅拌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衡量搅拌效果成败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搅拌促使原材料混合物的均一性,不会造成一些死角;另一个是确保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使原材料酸败;搅拌均一性的实现主要靠搅拌机本身的性能和搅拌时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而引起酸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的季节温度高于30℃,营养物质倾倒后,微生物快速发酵致使培养基料变酸腐败;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采取的工艺1 针对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加水方法,对于木屑可以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以促使其提高自身含水量;棉籽壳含有丰富的棉绒纤维可以短期预湿,在搅拌前可以将其浸入水桶中使其充分吸水,从而减少在搅拌锅里搅拌的时间;2 玉米芯含有相当多的糖质,加水后不立刻装料容易引起酸败,但可以通过短期预湿的方法使其增加含水量,经过研究证明玉米芯在35℃高温天气下预湿2hr后pH下降不明显;3 对于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极易酸败的物质采取的办法是,在装填料前将其倒入搅拌,内完成装瓶,培养料不会酸败;4 高温季节,在搅拌锅的上方安装风扇,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可减轻料的发热和酸败;影响装瓶的五个关键点装瓶是指将培养料均匀地装入栽培用的容器-塑料瓶中,然后在瓶中央打一个直径~2.0cm 的通气孔;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震动、翻转使培养料漏入栽1/6页培瓶中;这当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装瓶需要装得上紧下松,这样有利于菌丝的两头发菌,使菌丝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料完毕;2 装瓶时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位于64%66%之间,而且瓶肩无空隙;3 装瓶时850mL塑料瓶必须确保瓶重590620g/瓶,1100mL装料重量在770~800g/瓶,不能装得太轻或太重;这样有利于保持瓶内培养基质之间的空隙度,确保瓶内基质间良好的通气性;4 装瓶时确保栽培瓶之间的误差在20g之内,确保菌丝发菌的均一性,从而保证出菇的均一性; 采取的工艺1 装瓶要达到上紧下松的目的,可调节装瓶机的震动频率,使其不致过大,且确保每瓶的平均装料重量位于590620g和770~800g之间850cc.塑料瓶58mm口径,装瓶重量含瓶与瓶盖重,约78g,1100cc塑料瓶,78mm口径;2 含水量的确保及瓶肩无空隙则通过大量的配方试验来验证,实验证明必须提高主料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等的蓄水能力,如通过堆制的方法使杂木屑的持水力达到68%70%、松木屑持水力达到76%或更高、浸泡过夜的棉籽皮蓄水能力达到76%、预湿3hr的玉米芯蓄水能力也达到70%以上,实验中还发现主料吸水后吸胀的体积各不相同,吸水后膨胀性越大装瓶的效果越好;3 营养物质一般为麸皮、米糠、玉米粉类,它们的使用量越大,装瓶的难度也越大,但是工厂化瓶栽要想获得高产在一潮内完成较高的产量,必须使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30%以上,营养物质吸水后由于吸胀作用很小,培养料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发菌速度大受影响,所以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进行配方的优化,对主料进行选择与配比;4 培养料装得太轻,干物质含量减少,尽管菌丝发菌较快,但是后期的出菇受影响,子实体发育后劲不足,菌盖变薄且容易开伞,菇体细弱无力,容易开伞;装瓶装得太重,培养料之间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影响了菌丝吃料的速度,使发菌变得相当缓慢,使后熟期延长,增加了栽培成本;5 确保瓶与瓶之间的重量差别在20g范围内,这样可使发菌变得相对均匀,使将来出菇的整齐度提高,缩短了采收期,便于栽培参数的设定及更改;2/6页2. 无菌操作工艺消毒工艺原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高温、高压将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另一个作用是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消毒的效果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培养料配方的改变:如果培养料的配方变化以后,基质之间的空隙可能会变小或变大,消毒程序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否则可能会导致污染或能源的浪费;2 季节的限制: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培养料酸败很快,所以除了装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外,锅炉的蒸汽供应以较大为好,尤其在消毒前期,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消毒锅内仍达不到100℃,培养料仍然在酸败,消毒后培养料会变黑,pH下降,使将来出菇减产;3 灭菌锅内放置数量:灭菌锅内放置数量和密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放置数量过大、密度过高,蒸汽穿透力受到影响,灭菌时间要相对延长;4 空气过滤装置:采用全自动灭菌锅在灭菌结束后都有脱气过程,为了使锅内外压力平衡,在灭菌结束后,外界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回流到灭菌锅内,便于锅门打开,所以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十分重要,也影响着灭菌的效果;冷却工艺冷却是指将培养料由高温降至接种所需的温度一般为20~22℃的过程,由于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热空气的交换,这样栽培瓶就可能在冷却室中造成冷空气回流带来的污染;所以对冷却室有较为严格的要求:1 冷却室必须用无菌的气流彻底清洁,至少保持10000级的净化度;2 冷却室中的空调设置为内循环,且功率要求较大,降温迅速,资料证明栽培瓶由100℃降至20℃度,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50%、栽培瓶由80℃降至20℃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30%,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栽培瓶降至合适的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交换比率,降低污染的风险;3/6页接种工艺接种环节是对清洁度要求最高的环节,因为在此区域涉及到瓶盖的开启,人员的操作,所以也是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接种室主要对硬件与软件的要求非常苛刻:1 接种室必须有空调设备,使室内温度保持1820℃,而且采用齿片散热方式;2 接种时由于有栽培种传输至外操作区域,所以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且新风的引入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室内保持10000级,接种机区域保持100级;3 接种室的地面必须易于清理,最好用环氧树脂材料等无尘材料;4 接种室必须安装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灯安装时注意角度和安装位置;5 接种操作前后相关器皿必须用75%的酒精擦洗、浸泡或火焰灼烧;6 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3. 培养工艺食用菌的培养必须置于清洁干净、黑暗、恒温、恒湿并且能定时通风的环境中,蟹味菇栽培种在22℃温度下经过3035天配方不同天数有所改变菌丝吃透培养料,然后再经过306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搔菌出菇;金针菇在16~18℃温度下培养28天采用液体菌种可缩短1星期,即可搔菌;而杏鲍菇在22~23℃温度下培养30~35天,即可搔菌;培养期间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杂菌和虫害的大量发生;4.栽培工艺搔菌工艺工厂化食用菌在出菇前必须经过搔菌处理,使菌丝断裂机械刺激,蟹味菇将培养料表面搔成“馒头型”,而金针菇采用平搔方法,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后出菇;但是,杏鲍菇采用平搔方法,不补充水分;在搔菌的过程中的留意点主要有:1 及时挑出在培养室中感染的杂菌;4/6页2 将污染的搔菌头及时用酒精或火焰消毒;3 搔菌要确保培养料面搔成“馒头型”,保留老的菌种,可缩短现蕾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4 搔菌头调节适当高度,搔菌后瓶子边缘料面距离瓶口在~1.5cm;催蕾工艺搔菌后须快速移入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满足下列工艺要求:1 催蕾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催蕾室里的灯光设置必须合理均匀,催蕾室里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催蕾室必须保证较高的湿度,真姬菇催蕾时的湿度近乎100%,所以室内要安置充足的加湿设备,最后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2 催蕾室内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使其保持清洁;3 真姬菇的催蕾最好能覆盖无纺布、纱布等通气性良好的覆盖物,以保湿与通气;在此种环境下1416℃、95%98%湿度下经过810d即可现蕾;子实体品质控制工艺真姬菇经过近10d的催蕾过程,针头状的菇蕾就会冒出培养料表面此时揭去覆盖物,即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工艺要求为:1 生长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与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栽培房不同床架都要安装层架灯,确保菇蕾能及时地、均匀地得到较强的光照,以促使真姬菇特有的大理石状花纹的分化和菇型的美观,生长后期每天光照不得少于1012hr;室内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确保CO2浓度位于10001500mg/Kg之间;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以促使均匀长菇;2 栽培房内必须保持清洁,不要存有烂菇体或培养料残渣等,在每批次结束后对室内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减少杂菌的累积;3 栽培房内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房间,有子实体浓厚的香味,所以在进排气孔方位均要安装防虫网,以防止一些菌蝇或菌蚊类害虫的入侵;5 采收包装工艺采收工艺真姬菇生长至菌盖大小2cm且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菌柄长度5-8cm时即可采收,由于其质地脆嫩异常,菇盖容易脱落或破损,在采收时要非常小心,减少破损,研究中发现利用压缩空气进行采收非常方便,速度也非常快,采收速度为30004000株/人.小时;包装冷藏工艺瓶栽真姬菇的采收后为一株,一般以托盘盛放,再覆以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装后的成品及时放入3~5℃的冷库中,保存期为7~10天;。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一)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

优良的菌种应该具备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

在选择菌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或季节,可以选择平菇、金针菇等耐寒性较强的菌种;而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或季节,则可以选择草菇、木耳等耐热性较好的菌种。

要从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购买菌种,以确保菌种的质量。

(二)培养基质的准备培养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来源。

不同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香菇适合生长在以木屑为主的基质中,而双孢蘑菇则更喜欢以粪草为主要原料的基质。

在准备培养基质时,要注意原料的质量和配比。

原料要新鲜、无霉变,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粉碎、消毒等。

培养基质的含水量和酸碱度也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用菌适宜生长在含水量为60%-70%、酸碱度为5.5-6.5的基质中。

(三)栽培环境的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差异很大。

例如,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6℃,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而平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

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的通风、遮阳、加热等措施来保持适宜的温度。

湿度食用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环境。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85%-95%之间。

湿度太低,会导致子实体生长缓慢、干瘪;湿度太高,则容易引发病虫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产品的日益需求,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已经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述,内容包括选址、设施建设、领导人员培训、菌种选择、采收工艺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

首先,选址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基础,众所周知,食用菌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选址时应选择气候温湿度适宜以及土壤状况良好的地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工厂正常运转。

其次,设施建设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重要一环。

工厂的主要设施包括菌种生产车间、菌袋灭菌车间、菌袋接种车间、菌类生长车间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食用菌生长的特点,确保设施温湿度控制的精准,同时要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领导人员的培训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的关键,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领导人员,才能有效地指导和管理生产。

因此,工厂管理层应安排培训课程,包括菌种选育、灭菌技术、接种技术、生长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管理人员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理解和运作能力。

菌种选择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市场需求和工厂生产能力,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栽培。

常见的菌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种的选择要考虑其品质、产量和市场销售情况等因素。

采收工艺是保证食用菌品质的关键步骤,采收时应注意控制采收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菌体造成损伤。

同时,需要建立严格的品质检测体系,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研发加工技术,将食用菌进行加工制品,增加产品的深加工率。

最后,销售渠道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关键一环。

可以与超市、酒店、餐厅等商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性。

同时,也应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综上所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址、设施建设、领导人员培训、菌种选择、采收工艺以及销售渠道的合理规划和运作。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1.背景金针菇是一种高度营养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金针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金针菇种植模式以农家小作坊为主,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化种植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关键技术。

2.土壤条件金针菇的生产需要选用优质耕地,土质疏松肥沃、富有机质、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于土壤深度1.5米以内的土地。

同时,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3.菌种选用选择优质金针菇幼体,经过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通风不宜过大。

更换光照强度适中的光源,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基质制备金针菇的培养基质通常以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为主,再加上适量的蘑菇渣、菜籽饼等有机物质。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杀菌,保证无害菌和病原菌的存在。

另外,基质的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会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过低又会阻碍菌株的生长发育。

5.菌种接种菌株的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接种到基质中。

将培育好的金针菇菌丝均匀地撒到基质上,然后再将基质盖好,处置区域内的温湿度要求如上。

接种后,逐渐增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以刺激金针菇的生长。

6.环境调控金针菇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环境污染等条件。

适宜的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通风量要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和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控制。

同时,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施肥管理金针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整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8.采摘处理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质细嫩,带有星点的时候。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也就是工厂化生产可以周年、规模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效率高,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种植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种植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种植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的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优点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是一种优质、营养丰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工厂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要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控制、培养基制备、菌种选择、质量监控等。

2.1 环境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工厂化生产中,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环境控制方法包括温度调节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灯光调节系统。

2.2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精确调配合适的培养基。

2.3 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菌种选择主要考虑菌株的病虫害抗性、产品品质和适应性等因素。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菌株选育和改良来获得更好的菌种。

2.4 质量监控工厂化生产中,质量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食用菌来说,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菌体的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常包括菌种培养、菌种扩繁、培养基制备、菌袋灭菌、接菌培养、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环节。

3.1 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起始阶段。

通过选择优质的菌丝体作为菌种,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3.2 菌种扩繁在菌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菌种的大规模扩繁。

采用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的方法,将菌种培养到一定的数量,为后续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菌种资源。

3.3 培养基制备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准备适宜的培养基。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杏鲍菇的生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工厂化高效栽培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

而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成为了生产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菌丝培养技术菌丝培养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菌种,保证其品种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促使菌丝快速生长、繁殖,形成足够的接种量。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为后续的生产奠定基础。

二、菌包生产技术菌包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核心,其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的效益。

关键在于菌包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菌包的配方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并进行科学的比例配比,以满足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生产工艺上,要做好原料的消毒处理,保证菌包的无菌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菌包内菌丝的正常生长。

三、栽培环境控制技术杏鲍菇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栽培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其次是湿度的控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菌丝和菌包的干燥,同时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和病虫害的滋生。

最后是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确保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酸气的积聚,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四、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培质是杏鲍菇生长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配方直接关系到菌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则是针对传统培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技术。

首先是选择原料,要根据各种原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配比,并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培质的重量,提高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有机肥料、矿物质等,以提高培质的营养含量和抗病能力。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和培养基配方。

为了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已成为当前食用菌行业的主流趋势。

1. 原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适宜的基质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常见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这些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2. 菌种接种
接下来,在消毒后的基质中接种适宜的菌种。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接种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

3. 培养过程控制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左右,氧气含量也要适当控制。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通风、消毒等操作,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
卫生。

4. 收获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收
获时间不同,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进行。

收获后需要进行清洗、
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以便于销售和食用。

总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条件和基质配方,以
确保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食
用菌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黄毅(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1.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

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

“空”指空间,“龄”指时间。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

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

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

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

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

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

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的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

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

导致减产。

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没有标准可言,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杏鲍菇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加快杏鲍菇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进程,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发现了很多关键技术要点。

1. 选种。

选用良种材料,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基础。

良种能够保证菌丝质量好、生长快、产量高,有很强的抗逆能力。

因此,在选种时,要根据菌株的来源、生长特性、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用具有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的良种材料。

2. 基质制备。

基质是杏鲍菇生长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杏鲍菇的终产量和品质。

通常采用玉米秸秆、麦秸秆、稻草等碳源和鸡粪、牛粪、鸭粪等氮源作为杏鲍菇基质,经过巴氏灭菌处理后制成杏鲍菇的生长基质。

制作基质时,要注重选择基质的原料和比例,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灵活掌握基质配比的比例,从而合理调整杏鲍菇的生长环境。

3. 接种杆菌丝。

在选好优良的基质后,还需要对基质进行菌种接种,为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条件。

接种时,要注重接种方法的技巧性,杜绝菌丝污染问题。

同时,在基质表面均匀分布接种点,平均接种菌种数量,使得营养均衡,菌丝成长较快,最终能够保证出菇率的提高。

4. 控制温度。

杏鲍菇适合生长的温度是15-25℃,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调节温度以保持合适的生长温度。

通常采用空调、通风、加热等设备手段来调节温度,确保杏鲍菇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下,营造符合杏鲍菇生长的条件。

5. 营养调控。

杏鲍菇对营养要求很高,因此,营养调控是杏鲍菇高效栽培的另一个重要关键技术要点。

在杏鲍菇的生长过程中,适当增加硝酸盐、葡萄糖、钙、锌、铜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提高杏鲍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饮用水和饮食也需得到合理的调控。

总的来说,在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选种、基质制备、接种杆菌丝、控制温度、营养调控等关键技术要点都十分重要,并且步步严密,务求精细,才能够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们对杏鲍菇的需求。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一、什么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工业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较为明确、较为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定义,但相对较完整的定义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以达到不受季节限制的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其目的就是提高全年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都可进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在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早,1947年荷兰在控温、控湿和控制通风条件下,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并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日本长野县创建了第一个金针菇的工厂化瓶栽生产基地并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木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

韩国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型产业。

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至今,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已被公众誉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效益也十分惊人,如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厂每天产量可高达30 t,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首先引进日本栽培模式,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我国木腐菌工厂化的栽培,同时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双孢蘑菇工业化自动生产线,促进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

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关键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关键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关键技术一、培养料配方配方1:工厂化杏鲍菇菌渣92%,干牛粪5%,石灰2%,轻质碳酸钙1%。

配方2:工厂化金针菇菌渣76%,棉籽壳17%,干牛粪5%,石灰2%。

配方3:工厂化杏鲍菇菌渣57%,工厂化金针菇菌渣35%,干牛粪5%,石灰2%,轻质碳酸钙1%。

二、栽培基质制备技术菌渣预处理:选择新鲜、无污染和霉变的菌渣,粉碎过筛除杂。

原料预湿:将食用菌菌渣等原料,按配方在拌料场进行搅拌、混匀、建堆,在料堆上面微喷48h,将培养料完全均匀浸湿,含水量70%~73%,pH8~pH9。

铺料:将预湿好的培养料运送至菇房栽培层架上,进行铺料。

铺料厚度夏季18~20cm,春秋季20~22cm,冬季22~25cm。

发酵:上料后菇房密封24h,料温自然升至45~50℃;通过外源蒸汽加温,将菇房温度升至65~66℃时停止加热,维持72h;然后通入新风,让室温逐渐降低到48~52℃,料温降至50~55℃,在此温度下保持48h。

整个发酵周期约7~8d。

三、播种和发菌管理技术发酵完成后进行通风喷淋降温,用微喷设备对料面进行均匀喷雾,将培养料含水量调到72%~75%,料温降至35~40℃,室温维持32~35℃,开始播种。

应选择菌龄适宜菌种,一般以刚出现原垣孢子为宜。

播种前将菌种掰碎至直径1cm以下,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以400~500g为宜。

播种后深10cm处料温保持在35~37℃之间,超过40℃需通风降温。

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发菌期间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四、出菇管理技术料床长满菌丝后喷水,喷水量为1kg/㎡左右,同时加强通风换气,调节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小于1500ppm,给予500Lx左右的散射光;室温保持在28~30℃,料温维持在32~34℃。

现蕾后不可喷水,通风量根据床面菇体量决定,注意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和直吹。

当菇蕾长至花生米粒大小后再喷雾化水,喷水量不超过0.2kg/㎡。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产品适口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要想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菌种培育、菌棒制备、菌丝接种、菇体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菌种培育菌种培育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影响后续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菌种,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技术要点:1. 选择优良菌株: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耐逆境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培养和繁殖。

2. 无菌技术:采用无菌培养技术,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外源菌或杂菌的污染。

3. 培养基配方:合理设计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菌种的快速繁殖。

二、菌棒制备菌棒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主要种植材料,其质量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到后续栽培的效果。

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 基材选择:选择木屑、秸秆、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和养分的原料作为基材,保证菌棒的质地和养分含量。

2. 湿度控制:控制菌棒内部水分含量,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菌丝长势和菇体生长。

3. 温度管理:合理控制菌棒的温度,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并确保制备过程中无外源菌或病原菌的污染。

三、菌丝接种菌丝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菌棒内,促使菌丝在菌棒内长势,是整个高效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 接种量控制:合理控制接种量,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影响,促进菌丝的均匀长势。

2. 接种方法: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例如点状接种、线状接种等,确保菌丝在菌棒内均匀分布。

3. 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促进菌丝在菌棒内的快速生长。

四、菇体生长2. 通风管理: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持菌房内空气的流通和湿度的均衡分布,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3. 营养补给:在菇体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营养补给,提供菌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国外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如欧美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与日本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通过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而我国的一些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是通过手工操作配套简单的机械设备和“人菇对话”控制来完成生产,是工厂化栽培的初级阶段。

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是跨行业多学科行业,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其包含微生物学、机械、制冷、自动控制等多专业技术。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与传统的季节栽培具有本质的区别。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基本理念是一致、整齐、周转快。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工厂化栽培的基本理念,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包括配套的机制和控制系统),适合的菌株和配方以及配套的栽培工艺才能完成。

因此与传统季节栽培相比较,由设施、菌株、配方及栽培工艺构成工厂化栽培的四大要素。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成功四大要素:设施(备)、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

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良好的设施配套与设施相适应的菌株和配方,结合相适应的栽培工艺,才能保证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成功,发挥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最大效益。

1 栽培设施设施包括与栽培工艺相配的各种机械和各种调控设备。

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功。

这里主要指培养房和出菇房环境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通风(C02)系统和空气湿度的控制系统。

1.1 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食用菌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制冷机组选择也不同。

创造适宜的不同阶段要求的最佳温度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

所以保证食用菌不同阶段要求的温度能够自由调控是设施最基本要求。

1.1.1 制冷量的确定①菌丝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培养料发热所需制冷量;②最大通风量时所消耗的制冷量(包括水蒸汽热量);③墙体的散热量。

选择压缩机制冷量时在以上计算制冷量总和外加30%左右。

1.1.2 蒸发器的选择库房里的温度调整是通过蒸发器的热交换来完成的,只有一定的蒸发面积(热交换面积)和单位时间内一定的热交换风量,才能确保库房温度自由调整。

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

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

02
03
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生 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 分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 率和管理水平。
标准化管理
制定和实施食用菌生产的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 范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 量和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 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为工厂化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THANKS
感谢观看
冲击。
管理问题
01
组织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高效的组织管理,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这一
方面存在不足,如部门间沟通不畅、信息不透明等。
02 03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 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员流失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财务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 键因素之一,但目前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资金使用 不合理、成本控制不严等。
市场拓展趋势
多元化产品
01
随着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多样化,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成为趋
势,如药用菌、保健菌等。
深加工产品
02
通过深加工技术,开发食用菌多糖、酵素、调味品等高附加值
产品,提高产值和利润。
出口市场拓展
03
随着国内食用菌产量的增加,出口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企业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管理提升趋势
01
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 产的关键,但目前国内缺乏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菌种, 大多依赖进口或从其他地方引
进。
生产工艺
虽然我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 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 在许多技术瓶颈,如菌丝体培养 、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来,在几代食用菌科技人员不懈的努力下,研究所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团结、奋进、创新、发展”的所 风、所貌。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全体职工将继续传承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的优良传统,落实李成玉主任视察昆明食用菌研究 所发表的重要指示。谱写爱岗敬业的华彩乐章,书写为“三农”服务的时代丰碑,创造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新的辉煌。
本刊记者 2009年7月6日
是很关键的。液体菌种、颗粒菌种、枝条菌种和棉籽壳木 屑菌种因接种方式不同而选择方式不同。 4.4接种方式
设施栽培是通过设施对环境的调控来创造最适的食用 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O:、湿度)。因为在高温季节 制冷、通风、空气湿度的保持是相互矛盾的.设施栽培就 是通过设施的控制系统来调控达到适合该品种生长环境的 平衡点,不同菌株这个平衡点是不同的。如果该菌株能适 合较高CO:浓度生长,则可减少菇房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 换,从而减少温度、通风和湿度之间的矛盾。所以在菌株 选择和选育上选出适合较高C0:浓度下生长的菌株是设施 化栽培菌株选择的方向。 3配方
在南方一般用水冷凝器。在北方一般用风冷凝器。冷 凝器的选择是根据当地平均气温而确定的。冷凝温度的高 低影响整个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冷凝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增 加制冷量。所以适当加大冷凝器.可以降低冷凝温度,从 而增加制冷量。经验是根据压缩机制冷量,冷凝器向上增 大1级(约5匹),比如制冷量20匹压缩机配25匹冷凝 器。冷凝器中每匹要求3 nl长铜管,才能保证足够的冷却 能力。 1.1.4相关单位换算关系
中国食用菌2009,28(4):65~67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Q ISSN 1003-8310
(菇农之友)
浅析食用茵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钟孟义
(福建省武平县农业局)
摘要: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四大要素设施、茵株、配方和栽培工艺的浅析,了解四大要素在工厂化栽培中的重要 性,希望能为同行业人士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食用茵;工厂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09)04-0065-03
上午9时,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活动开始。会上表彰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社 会荣誉的获奖人员。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职工自编自演的独舞《采蘑菇的小朴少》和音乐舞蹈《云贵高原的南泥湾》把庆 典活动推向高潮。庆典活动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全所职工高唱《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整个庆典活动隆重、执烈、 简短。
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良好的设施配套以及与 设施相适应的菌株和配方。结合相适应的栽培工艺,才能 保证工厂化栽培的成功,发挥工厂化栽培的最大效益。 l设施
设施包括与栽培工艺相配的各种机械和各种调控设 备。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功。这里主要指培养房 和出菇房环境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温度控制系 统、通风(C0,)控制系统和空气湿度的控制系统。 1.1温度控制系统
库房里的温度调整是通过蒸发器的热交换来完成的。 只有一定的蒸发面积(热交换面积)和单位时间内一定的 热交换风量,才能确保库房温度自由调整。从制冷的角度 上说.食用菌生产的培养房及出菇房均属高温冷库。由于 环境的湿度较大。为了防止蒸发器结霜,特别是库温要求 较低的时候,其蒸发温度低于0℃,蒸发器铝翅片片距要 求加大。一般情况下1匹(2 500 W)制冷量配蒸发面积 8 m2.17 m2.蒸发温度4℃~8℃。蒸发器风机风量要求150 m3·h-'·kW一~220 m3·h-一·kW~。冷风机蒸发温度与房温的温 差越小,库房湿度越大。蒸发面积越大,风机风量越大, 蒸发温度与房温温差越小,冷风机蒸发温度每提高l℃, 制冷量增加4%。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换热量,必须相应 增加蒸发面积和风机风量。 1.1.3冷凝器配套
(1)l W=0.86 kcal·h一 1 kcal·h一(大卡/A"时)=1.163 W
作者简介:钟孟义(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一),农艺师,一直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和研究。 收稿日期:2009—05—28
万方数据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01.28 No.4
(2)l匹=2 500 W(风冷机组) l匪=3 000 W(水冷机组) (3)l USRT(美国冷吨)=3.517 kW 1 kW=o.284 USRT 1.1.5库房温度设置 库房温度设置以中心温度为准。上下至少有3℃的温 差。否则当夏天外界气温过高时.冷机频繁启动不仅增加 了启动消耗电量而且空气湿度下降.增加保湿难度。因为 不同温度空气的持水能力不同,持水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 增加。虽然就室内而言。温度降低减少了空气持水率,空 气相对湿度增加。但是温度提高时。空气持水率增加,菇 体表面与空气湿度差增大,菇体表面向空气蒸发加快,从 而使菇体水份散发加快。 1.2通风控制系统 包括新鲜空气交换和内循环系统。不同品种、同品种 不同菌株要求不同。 1.2.1新鲜空气交换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连续通风,保持库内C02浓度维 持在一定水平。连续地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交换;另一 种方式为定时通风。保持CO:浓度不超过规定要求,定时 短时间将房内气体交换彻底。连续通风的控制口了以通过调 整风机转速和风门大小来进行:定时通风控制根据库房空 间大小、风机风量大小及不同品种对通风的要求来确定通 风的时间.通风的间隔时间根据品种要求和不同生长阶段 而定。通风量根据品种不同和不同生长阶段而定。风机大 小和型号也由品种、库房规格、通风要求而定。只有确定 了风机,再根据库房规格和该品种对O:的要求才能确定 通风的具体时间,并非传统的所谓“一天通风几次。一次 多少时间”。 1.2.2内循环 为了保持库房温度和O:均匀一致,必须有足够的内 循环来保证。内循环时间及风量,根据不同品种、库房床 架的设计和规格、不同生长阶段而定。方式有两种:一种 是定时内循环方式.一种是连续内循环方式。其控制方式 同新鲜空气交换相同。 1.3湿度控制系统 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湿度要求不同.一 般来说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湿度较低,出菇阶段要求空气湿 度较高。出菇阶段空气湿度要求不得超过95%,因为菇体 生长所需的养分、水份都是通过蒸腾拉动作用来运输的。 增加空气湿度只是为了减少菇体蒸发造成的失水过快。只 有菇体表面与空气有一定湿度差时.菇体才有足够的蒸腾 作用,否则抑制了养分和水份的运输,阻止了菇体的生 长,造成死菇或发生病害。加湿一般用高压喷雾和超声波 喷雾加湿,可以连接湿度探头进行自动控制。 2菌株 适合设施栽培的菌株与传统季节栽培菌株具有较大的 差别。菌株设施栽培要求: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抗性强: 菌幺幺吸收转化营养快和产量集中在第一潮菇:适宜在较高 浓度C02环境下生长。
为了缩短菌丝生长周期,加快周转率.培育在设施中 菌丝生产速度快且健壮的菌株,是设施化栽培菌株选育的 基本目标。
不同品种、不同菌株在自然季节栽培和设施栽培条件 下表现的性状是不一样的.其分解转化木质素、纤维素和 利用氮源能力也不一样,选育出在设施中分解转化能力较 强的菌株.是提高生物转化率最有效的方法。
7月5日上午8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李成玉一行,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建坤、云南 省供销社主任和润培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金鼎科技冈。然后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召开了汇报会,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同志做了工作汇报。云南省供销社副主任杨正良同志做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情况的汇报。 李成玉主任做了重要指示,在肯定昆明食用菌研究所30年成就的同时。殷切希望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服务好云南,进一 步服务好全国,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路子。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将食用菌科研工作与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 和为“三农”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参加庆典活动的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工业部张祥茂部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陆解人。还有其他总 社、省社领导出席了庆典,云南省供销社机关及直属企业也派代表参加了庆典。
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七个科研院所发来了碉信,与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长期密切合作的国际 友人、专家发来了贺信、贺电,还有的兄弟单位以不同形式向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表示祝贺。
通过近十年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从经历过的无 数次失败和教训中.悟出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季节 栽培本质区别.总结出食用菌1=厂化栽培的经验。这是多 年来的经验所得。但愿能为从事同行业或准备从事工厂化 栽培的同行们作参考。
国外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如欧美双孢蘑菇T厂化栽 培和日本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 培,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通过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来 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而我国的工厂化栽培是通过手工操作 配套简单的机械设备和“人菇对话”控制来完成生产,是 工厂化栽培的初级阶段。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是跨行业、 学科。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其包含微生物学、机 械、制冷、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 统的季节栽培具有本质的区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本理 念是一致、整齐、周转快。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工厂化栽培 的基本理念,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包括配套的机制和控制 系统),适合的菌株、配方以及配套的栽培T艺。因此与 传统的季节栽培相比较,设施、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构 成了工厂化栽培的四大要素。
钟孟义:浅析食用菌1二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67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举办
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夕,2009年7月5日,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迎来了建所30周年。3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 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见证了党和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的重视;见证了供销合作事业服务“三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不懈 奋斗。
传统季节栽培的配方要求后劲充足.菌丝对于配方中 的营养吸收转化较慢.往往要好几潮菇才能将配方中的营 养完全转化吸收。而设施栽培配方要求是菌丝生长速度 快,尽量缩短生长周期:营养充足且能够被菌丝一次性充 分转化吸收,第一潮菇产量能占总产鼍的80%以上:物理 性状良好,能最大限度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为了缩短周 期,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寻找适合该菌株生 长的最适配方是设施化栽培增加效益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4优良的栽培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