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一个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的例子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假设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并且通货膨胀率上升。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决定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首先,降低利率会促使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降低,从而鼓励他们增加投资和消费。

这将导致经济活动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降低利率还会鼓励更多的人购买房屋和其他财产。

低利率使得购房贷款更加便宜,因此人们更倾向于购房。

这可能会刺激房地产市场,并促使房价上涨。

然而,降低利率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它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因为更多的人会借贷投资国外资产,从而导致本国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价值下降。

这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加剧通货膨胀问题。

其次,降低利率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

投资者可能
会将资金从低风险投资转向高风险投资,寻求更高的回报。

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泡沫和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降低利率的利弊需要仔细权衡和监管。

政府和央行
需要密切监控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
整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通货膨胀。

同时,
还需要采取其他政策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如
监管金融市场和稳定金融体系。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在某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就业情况良好,但随之而来的是物价水平的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稳定物价,该国的中央银行决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

提高利率会使得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降低。

企业可能会减少扩张计划,推迟新的项目投资,这会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增长速度放缓。

对于个人而言,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的贷款成本上升,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减少。

随着投资和消费的减少,总需求下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再那么旺盛,物价上涨的压力得到缓解。

但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货币政策在调节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

如果货币政策的力度把握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如果力度不够,又无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案例二:经济衰退与财政政策另一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政府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并实施减税措施。

政府增加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建筑工人、教师、医生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减税政策则使得企业的负担减轻,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创新和雇佣员工。

企业的活力得到激发,生产和投资逐渐恢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如果长期无法扭转,可能会影响国家的财政健康和信用评级。

案例三:国际贸易与汇率政策某一以出口为主导的国家,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升值。

货币升值使得该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

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订单减少,不得不裁员或降低成本。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的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的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的微观财政政策一、案例内容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也很重视微观调节。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陷入“滞胀”的情况下,用宏观政策进行总量调节,已经遇到了很大难题。

于是,美国政府扩大了微观财政政策的使用范围,强调以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的配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美国微观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利用大幅度优惠减轻企业、居民负担,鼓励私人投资和消费,刺激供给和内需有效增长。

1981年,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之中。

为实现经济的复兴,里根政府奉行了以刺激供给,调动企业积极性为主要目标的新经济政策,其重大举措是“经济复兴税法”的实施。

该税法在大幅降低公司所得税率的同时,把加速折旧制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把资产的使用年限与专为征税目的而折旧的周期之间的联系切断,如规定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10年,而实际平均使用年限为37年。

这样,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进一步加快,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笔固定资产的重置资金,从而为扩大投资迅速积累资金。

另外,为了使无利或低利企业享受投资税收抵免,即企业资本投资额的一部分可从当年应纳税额中扣除美国政府出台了“安全港租赁”条款。

该条款允许低利或无利企业可向别的企业租赁设备。

这样,作为出租方的高利贷企业因购入设备,可享受投资抵免的好处,而租用方的低利或无利企业不仅获得设备,而且还可和出租方“共享”投资抵免的好处。

再加上投资在享受投资抵免后,仍可按全额计算折旧。

这样,有力激发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维持了企业在经济衰退时适当的投资规模。

为刺激国人消费,美国政府同样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消费。

如美国政府运用减免税引诱人们购买房地产。

住宅购买者在计算自己当年度应税收入时,可以扣除购买第二栋住宅支付的地产税和住宅贷款利息;住宅购买者如因购买新宅而将旧宅出售,他可以将出售旧宅所得不计入当年应税收入总额中,享受延税优惠。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高税,再以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租金利息补贴、食品补贴等。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参考案例1: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然是中东乃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

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

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再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9-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受石油价格上升影响,美国经济受到剧烈的供给冲击,造成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情况,即滞胀。

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如表1所示。

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表1 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加强产业调整,建立石油储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256、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1. 根据统计数据,测算一下2006 年中国的经济开放度是多少?2. 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有何影响?3.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深入理解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外汇政策对于调解国际收支平衡作用。

分析思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 年中国GDP 总额约合2.7 万亿美元。

根据经济开放度公式:经济开放程度=进口/GDP*100%.测算出2006 年中国的经济开放度约为30%。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盈余主要由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帐户余额构成,对我国来说,国家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主要来自于外贸顺差和大量流入中国的外汇资金。

这样,一方面,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需要不断增加人民币外汇占款,统计显示,2006 年我国新增的外汇储备需要外汇占款达到了约2 万亿人民币,而中国2006 年全年新增贷款才3 万亿。

这必然导致人民币投放增多,引起流动性过大,容易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目前,我国的楼市和股市泡沫现象已经出现,如果调控不好,极有可能出现危机。

另一方面,面对每年流入中国境内的超过2000 亿美元的外汇资金,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的操作工具,使中央银行的利息负担加重(如2006 年利息负担高达千亿元),增加了国家的债务负担。

同时,流入中国境内的外汇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投机资本,它们大量流入楼市、股市进行炒作,有的直接进行人民币炒作套利,这不仅增加了这些领域的泡沫风险,而且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此,可以看出,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增加经济中的变数和风险性,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家外管局还是中国人民银行,所实施的政策重点是在减少国家外汇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上做文章。

例如,通过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包括从2007 年2 月1 日实施的增加我国居民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额度达到5 万美元的措施,能够起到藏汇于民,减少国家储备外汇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三)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三)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三)很多同学在复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造成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大家在复习的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不仅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能利用知识解释经济现象。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案例一:财政政策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使财政政策成为美国对付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武器之一。

肯尼迪总统提出削减税收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

这些措施实施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但是,减税再加上1965966年在越战中财政扩张的影响,又使得产出增长过快,超过了潜在水平,于是通货膨胀开始升温。

为了对付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并抵消越战所增开支的影响,1968年国会批准开征了一项临时性收入附加税。

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项税收增加的政策力度太小、也太迟了一些。

80年代美国是另一个典型例子。

1981年国会通过了里根总统提出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计划,包括大幅度降低税收,大力扩张军费开支而同时并不削减民用项目。

这些措施将美国经济从19811982年的严重衰退中拯救出来,并进入19831985年的高速扩张。

考研课程请咨询这里》》克林顿总统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高赤字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且失业率高得难以接受。

总统必须决定财政政策应从何处着手,是应该先处理赤字,通过增加税收、降低支出来增加公共储蓄,进而靠储蓄水平提高来带动国民投资的增长呢?还是应该关注财政紧缩会减少并排挤投资,而税收增加和的减少又会降低产出?最后,总统还是决定优先考虑削减财政赤字。

1993年预算法案决定,在其后5年中落实减少赤字1500亿美元的财政举措。

(资料来源:萨缪尔森著《经济学》)问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2、根据上面的资料,说明利用财政政策对付经济衰退的手段有哪些?3、财政政策实施中有哪些制约因素?答案要点: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大全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大全

宏观经济学案例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适合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和核算方式.案例内容表1 部分国家1980-1995年间的GDP比较(单位:10亿本币)案例分析作为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是对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产出总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里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力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行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GDP=Σ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利息、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息和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按照支出法,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GDP最常见的计算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相对稳定,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并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上升影响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XXX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防止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实际上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当时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XXX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XXX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失业问题是由失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动荡。

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往往失业率较大。

一般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这种变动。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这次真正掌握了市场供求关系的知识点是—供大于求时需求小于供给,也就是说买方竞争力减弱。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理解,简单来说在物品短缺时卖方处于优势地位,当物品过剩后买方的数量大于卖方的数量,而且买方具有议价权,这样就形成买方竞争力,即供大于求。

那么该如何看待产品短缺和过剩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下商品供应的四种情况:完全供给;充足供给;相对供给;短缺或者有限的供给。

我想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前,你应该明白市场并非总是短缺的。

要使市场出现短缺或者充裕,首先得满足什么条件?必须存在着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关系(所以这里我们把商品供给称为市场均衡)。

接着是短缺或者有限的供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在没有实行严格管制的情况下,生产厂家会盲目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进而造成更多的产品积压。

但当政府放松对某些商品的管制时,又会带动生产和消费,引起产品的充裕和短缺。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虽然完全竞争、信息充分和没有政府干预时,产品都是无限的,但由于存在企业间技术水平的差异性,他们提供的商品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要做到比较优势原则(自己选择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低效率的生产,从而获取利润)。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一般结论:短缺或者有限的供给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得到改变,反之,若市场长期失灵,则通过财政政策可以得到调节,进而达到充裕的状态。

这些内容就是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框架,除了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其它部分已经在初中课程中介绍过了。

在整体的理论构建阶段主要依靠图表和表格来帮助记忆,特别强调几组关键词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

接下来我们以物品短缺作为例子,来分析物品短缺及供大于求的影响因素。

在短缺情况下,因为商品供给小于需求,导致价格上涨,市场萎缩。

其直接表现就是需求弹性小于1,供给弹性大于1。

根据供给需求定律,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不变或者减少,那么,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MBA宏观经济案例分析end

MBA宏观经济案例分析end

MBA研究生案例分析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案例分析组织策划一、组织分工实验数据收集:全体组员数据分析:全体组员参考文献搜集与整理:全体组员二、技术路线题目:1990-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软着陆”案例分析↓收集相关数据:1990年——2011年中国GDP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趋势目录摘要:.......................................................................... - 1 -一、引言........................................................................ - 1 -二、案例背景.................................................................... - 3 -三、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过热的因素............................................... - 5 -四、“软着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一致性以及凯恩斯理论的不足 ........................ - 11 -五、在2011年初经济过热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如何实现“软着陆”?- 20 - 参考文献....................................................................... - 29 -1990-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软着陆”案例分析摘要:1993年初,中国经济过热。

投资规模失控,消费基金膨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宏观经济环境日趋严峻。

经过两年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本文尝试用AD-AS模型对1993年经济过热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投资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主要原因,同时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环保和未来以及结汇制度等也是中国改革过程中经济市场过热的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的科学,关注于分析和操纵大规模变量,包括物价、总需求、就业、外汇汇率以及外部贸易风险。

在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从而决定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套宏观经济学理论,以更好地管理国家的资源,畅通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得更好。

首先,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估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例如,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对过去几年的GDP数据进行宏观经济学分析,得出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趋势,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宏观经济学可以有效地抑制经济波动。

在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得出特定时期的物价变动趋势,对价格敏感的商品进行有效的价格管制,抑制物价上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宏观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外部贸易风险。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更好地把握国际汇率的变动趋势,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以降低外部贸易风险,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总之,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更有效地进行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是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研究,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提供有关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学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政府和企业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因此,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成为了企业和政府机构必备的研究方法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拓展。

以下是几个案例分析的例子: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经常被曝光。

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和萧条。

采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去预测周期波动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应对方法。

通过对过去经济的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第二个案例是“宏观经济学和环境保护的冲突”。

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即使满足了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行业和企业也可能因其影响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则会阻碍环境发展,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第三个案例是“宏观经济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财政政策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财政政策不协调,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债务问题便可能加剧。

通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政府可以确保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并且制定出适当的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以确保经济保持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深入了解它的许多不同方面。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是发现、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上述几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能够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供有关政策建议。

政府和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情况,以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中国的贸易战201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贸易战,其中最重要的一场贸易战即是中美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贸易战导致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压制。

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也导致了中国出口额的下降。

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在2019年同比下降了16.2%。

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导致失业率上升。

其次,贸易战使中国的投资受到了抑制。

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下降,进而减少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此外,中国为了应对贸易战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这也对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

贸易战还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出口的减少迫使中国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对内需的依赖。

同时,贸易战也对中国的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通过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国内企业,促进中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贸易战也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为了应对贸易战,中国央行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例如,央行不断调整人民币的汇率以应对贸易战的不利影响。

同时,央行还提供了一系列的贷款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

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虽然贸易战导致了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受到压制,但同时也加快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内需和自主创新。

此外,中国也通过货币政策来应对贸易战的不利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是研究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运用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介绍三个案例,并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和启示。

案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影响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案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最初的起因是由于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善,导致次贷款违约和房价暴跌,最终引发金融机构的崩溃,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失灵,金融机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了风险管理,导致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失控。

而这次危机对宏观经济学的启示,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也要重视风险管理,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案例二:2011年日本的核灾难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的严重事故,导致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次核灾难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日本核电站事故导致了国内电力短缺,妨碍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导致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核灾难也严重影响了日本的旅游业、民航业、海洋产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灾害和人为意外事件对宏观经济的一定影响,对宏观经济来说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自然灾害等事件发生时,国家应当采用相关的应急措施,应对灾难和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三:中国的减贫政策中国是经济转型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减贫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实施了许多减贫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贫困的行动,建立了健全的扶贫政策体系,借助经济增长优势,有效的提高了人口脱贫率。

这个案例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提醒我们要关注减贫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二)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二)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二)大家在复习经济学的时候,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点,造成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大家在复习的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不仅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能利用知识解释经济现象。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案例一:货币的需求动机骆明和小欣是一对感情不错的情侣,今年同时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1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

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4000元。

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考研课程请咨询这里》》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

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

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

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

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问题: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三种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答案要点:1、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不同的动机:(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

(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 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没有GDP 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 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 位,低于美国的5 倍多,没有GDP 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 在2005 年已超过1300 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 多倍。

没有GDP 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 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 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 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 元,而你支出了10 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增加了10 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案例2:从GDP 看我国的差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汇率法计算了179 个国家和地区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05 年GDP 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来展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案例背景:某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经济增长持续稳定,但最近几年却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

政府和专家们对此表示担忧,希望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来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该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

GDP增速放缓,过去十年中,该国家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但最近几年却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增速甚至降至5%以下。

这表明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可能是由于投资、消费或出口等方面的问题所致。

通货膨胀率上升,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会影响国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

失业率上升,另外,失业率的上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财政赤字扩大,最后,财政赤字的扩大也表明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这可能会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通过对上述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经济增长动力减弱、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和财政赤字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

2. 控制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遏制价格上涨,保持物价稳定。

3. 促进就业,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培训技能人才、鼓励创业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社会稳定性。

4. 控制财政赤字,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控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避免财政赤字过大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

mba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mba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材料1 我国国有企业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据财政部企业财务快报初步统计:1-6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3723.4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利润7535亿元,同比增长31.5%;上缴税金7769.4亿元,同比增长23.9%。

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244.3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润5418.3亿元,同比增长29.6%;上缴税金5587.6亿元,同比增长26%。

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79.2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润2116.7亿元,同比增长36.5%;上缴税金2181.8亿元,同比增长18.9%。

同时,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1-6月,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为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资产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国有企业存货周转率为2.8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1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3次。

资产负债率为55.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增幅较高。

从实现利润看,钢铁、石化、机械、化工、电力等行业实现利润增幅超过50%,分别为116%、95%、73.6%、63.7%、59.4%。

国有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国有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5.6%,国有石油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7%。

从上缴税金看,钢铁、石化、汽车、建材、有色等行业上缴税金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4%、43%、35.4%、35.3%、34.2%。

在效益和质量保持同步提高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等。

1-6月,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3%、16.1%、15.5%、16.9%;存货增长18.7%,其中,国有冶金、煤炭、汽车、轻工等行业存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9%、22.4%、15.9%、1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1 我国国有企业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据财政部企业财务快报初步统计:1-6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3723.4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利润7535亿元,同比增长31.5%;上缴税金7769.4亿元,同比增长23.9%。

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244.3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润5418.3亿元,同比增长29.6%;上缴税金5587.6亿元,同比增长26%。

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79.2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润2116.7亿元,同比增长36.5%;上缴税金2181.8亿元,同比增长18.9%。

同时,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1-6月,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为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资产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国有企业存货周转率为2.8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1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3次。

资产负债率为55.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增幅较高。

从实现利润看,钢铁、石化、机械、化工、电力等行业实现利润增幅超过50%,分别为116%、95%、73.6%、63.7%、59.4%。

国有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国有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5.6%,国有石油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7%。

从上缴税金看,钢铁、石化、汽车、建材、有色等行业上缴税金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4%、43%、35.4%、35.3%、34.2%。

在效益和质量保持同步提高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等。

1-6月,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3%、16.1%、15.5%、16.9%;存货增长18.7%,其中,国有冶金、煤炭、汽车、轻工等行业存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9%、22.4%、15.9%、15.1%。

材料2 “蒜你狠”“豆你玩”又杀回马枪重罚一月后绿豆价格强劲反弹:2010年以来的绿豆价格异常波动,引起各方关注:先是持续高涨,至5月中下旬达到高点,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后,绿豆价格应声下跌。

然而,这一行情仅仅稳定了一个月,进入7月后即出现强劲反弹。

涨势看不懂部分农产品价格再现过山车:大蒜从去年开始涨价,绿豆价格从4月开始飙升,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在短暂的回落后再度“起势”,让坊间戏称的“蒜你狠”和“豆你玩”又一次被提上台面。

发改委重拳出击“豆你玩”“蒜你狠”照涨不误:发改委拟对牟取暴利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处罚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这无疑是又一次重拳出击。

记者走访菜市场、超市等大蒜、绿豆的零售商了解到,与上周相比,才两三天的时间绿豆、大蒜的价格涨两到三成,“大蒜两天前还是7元一斤,今天就要9元一斤。

”一位在福今肉菜市场买菜的阿婆表示。

“过几天还要涨呢。

”蒜价重现高位:尽管正处于新蒜大量上市的时节,蒜价却如坐上“过山车”,连连冲新高。

超市和农贸市场目前在售的几乎全是新蒜,价格却已从一周前的7元涨到10元一斤。

豆来蒜去先得认识市场的基本面:几乎在重拳打击串通涨价的同时,大蒜价格却再度飙升。

治什么,涨什么。

这当然不能怨职能部门的初衷有了问题,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轮又一轮炒作性价格反弹中,已然隐喻着治理能力与效果的某种定论。

价格监管体系应是长期机制:专家表示,真正要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还需要国家从宏观经济调控入手,从根本上遏制流动性泛滥,以防止一些产品的市场价格再次出现大跌大涨。

(材料来源于法制网:财经时评/经济/economical/content/)据凤凰网7月1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制定本特别规定的原因是:一是处罚力度不足以教育和惩戒违法经营者。

二是执法程序不适应价格异常波动时期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是处罚对象局限于经营者,不利于强化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监管。

四是对哄抬价格等行为的界定也需要进一步作出细化;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了惩治力度:首先,《特别规定》对各种违法行为提高了罚款数额。

其次,重申了从重处罚原则。

第三,引入了刑事责任。

(/roll/20100714/2406407.shtml)材料3 矿权收购价格错位山西煤炭“国进”遇阻价格“土政策”:让罗乃成(私人矿主化名)不能接受的是,两年前他以9300万元买下的煤矿,现在收购方——国有煤炭企业只给出一个4500万元的评估价格。

根据罗乃成介绍,目前的评估办法是山西省自己出台的“土政策”,如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资产评估标准,采矿权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来定。

“目前的办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矿的采矿权评估方法,不尊重市场,而是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执行,简直是乱来。

”根据山西某国有煤炭企业中层的说法,山西的国有煤炭企业对民营煤矿的收购,大多采用民营矿产资源评估作价入股、参股的方式,也就是由国有煤炭企业控股民营煤矿,国有企业收购其51%以上的股份,有的甚至控股70%~80%。

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民营煤矿的评估价格过低,除了上述过低的采矿权价格评估外,还会对民营煤矿的实物资产进行评估,但因为私人煤矿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因此最终的评估价格还是非常低。

“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这次可能只能评估不到5000万元,折价在50%以上。

”别无选择:罗乃成认识到,煤炭资源收归国有是大势所趋,煤矿主以合理价格退出或者参股合并公司后,就再不用担安全责任了。

只需要按所占股份分享收益就可以。

“这次是强制性的,不愿意也得同意。

”山西一位煤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同私人煤矿主们谈价格。

“所有私人煤矿都要整合,……”据这位中层介绍,国有煤炭企业收购民营煤矿,山西是一个试点,在2009年10月底以前,没有完成收购谈判的民营煤矿全部要关停。

大势难挡:事实上,不仅仅在山西,其他产煤省份的整合也在蓄势待发。

在陕西省的资源大市榆林,新建煤炭产能,都必须符合国有控股的条件。

陕西榆林煤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伟表示,陕西的民营煤矿都在走参股、入股的重组方式,也就是民营煤矿凭借矿产的评估资产,以入股的方式与国有煤矿合并。

目前榆林的私人煤矿,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关闭,另外一个就是扩大规模,做到100万吨以上,只有做到100万吨以上,才有资格参股、入股国有煤炭企业。

“我们并不想让他们兼并,还是愿意自己掌握控制权,只要有煤矿资源,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主动权。

”李坦言。

(以上消息来源于资源网:矿业市场/市场分析/煤炭,节选:山西煤炭重组煤老板们真实财富状况浮出水面)问题1:请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材料1和材料2的政策背景;答: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等的投资,直接拉动了对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需求的拉动。

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同时对经济的向好预期也是企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规模,造成了一定的生产过剩。

由于市场中的货币十分充裕,在货币进入实体经济的时候,也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资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

利用部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对能产品进行大肆的炒作,从中貌取暴利。

问题2:根据材料1所提供的材料,请你推断我国当期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并请解释你的推断理由;答:非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也是非常好的,但可能比国有企业效益稍差。

同样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也是增长的。

但由于像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非国有企业则可能以间接受益为主,所以经济效益可能略低于国有企业。

问题3:根据材料2,你觉得发改委加大对价格串谋的打击力度会遏制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扬么?说明推断理由;答:发改委的打击很难产生持续的效果。

在市场经常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供求关系得不到根本性的转变,很难遏制价格的上扬。

问题4:根据材料3,结合材料1,2以及社会上“国进民退”的舆论,在假设我国国资委和发改委政策不变条件下,分析我国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在下半年的价格走势,并请说明理由;答:下半年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可能在高位持续,小幅回落。

由于受益于国家巨额的经济刺激措施,下半年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还将持续,这就导致价格将继续高位持续,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存货在增加,价格将小幅回落。

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继续上升。

由于农产品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想增加供给量只能等到下一个生长周期,短时间无法增加供给量。

所以,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问题5:如果你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决策者,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应对当前的价格波动。

答:第一,增加相应产品的供给量,可以适当的增加进口量。

只有当供求平衡后,相应的调控手段才能起到效果。

第二,央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货币调控措施,适当的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

第三,增加市场中的竞争,打击市场中的垄断。

第四,严格控制过剩产能,防止价格将来的大幅波动。

第五,减税,进而降低产品的价格。

第六,减少政府的支出。

作业2:所有相关材料大家均可以在新浪博客上查询任志强全文:/renzhiqiang)材料1: 价格扭曲的导向(2008-04-30 17:16:07)……价格的高与低是个相对的比较,而非仅仅与前一段的价格相比的升与降,更要与供求关系、成本变化、市场消费偏好、投资生产的收益、国家的政策与补贴、收入的增长等比较,以达到相对的合理,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供求双方的博弈选择。

而只有垄断和行政的管制才会让价格无法正常与真实反映价格的合理性。

价格低会抑制生产和鼓励扩大消费;价格高会鼓励生产和抑制消费。

价格的这种一个硬币两面作用的双刃剑,如果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到供求相对平衡的点位,而是在政府的干预中扭曲,那么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就会结出硕大的恶果。

那时所产生的破坏力就远远要比主动的减少干预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所带来的痛苦要大得多了。

材料2:迟来的救市(2008-09-22 08:00:35)……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是指发现有羊走失时要及时补牢,而不是等到羊圈里的羊都丢光了才想起要补牢。

迟来的救市虽比不救市要强,但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却大得多。

必须继续连续不断的出台新的政策来防止经济的下滑和刺激经济的增长。

用新的措施来打破国民的恐惧,重建市场经济的信心,重建国民投资与消费的信心,重振中国的经济。

材料3:资金不是推动房市上升的动因(2010-01-26 08:19:25)央行报告公布了2009年的贷款总量和贷款流向,其中房地产业贷款约2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约20%,于是媒体们都认为2009年的房价是因为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而不断升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