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这两个理论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以及如何对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各自拥有某种技艺的工匠都具备其他工匠所没有的优势,它们都认为互相交换彼此的产品比自己制造更为有利一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也都具备各自为他国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只要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各国就都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在斯密看来,追逐贸易利益是各国参与贸易的根本动因,因为“对外贸易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它们都有两个明显的利益:动员了闲散、剩余、国内没有需求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获得比它们所要求的更大收益”。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制成品生产,剩余的产品,或者是在国内没有需求的产品,的确都必须向外国出口,以换取国内需要的某些产品”。
由此看来,亚当•斯密所以极力主张自由贸易,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自由贸易能够动员社会的闲散资源,增加生产和出口,使社会的各类经济资源都能借对外贸易之功,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得到最佳的充分利用。
这样,对外贸易就能够使国内的经济活动更为活跃,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亦随之提高,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假定产品1的价格相对上升,即
pˆ1
dp1 p1
pˆ 2
dp2 p2
根据零利润条件,有 dpi aiL dw aik dr
dpi waiL dw raiK dr
pi
pi w pi r
dpi waiL dw raiK dr
pi
ci w ci r
pˆ i iL wˆ iK rˆ
将该结果与两个国家、一个部门时的结果相比:只 有一个部门时,通过贸易实现的产品价格的均等不 一定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较 低的工资水平。为什么该结论在两部门时就不存在 了呢?答案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可以生产并出口更 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 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 格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 际价格下降。
y2 P
y*2 L*/a*2 B*
L/a2
C
. A
pa
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假定两国进行贸易。令p代表商品1相对于商品2的世 界相对价格,此时的世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
当p < pa且p<pa*时,两个国家都专业生产商 品2,因为商品2的价格高,所以世界商品1的 总供给为0; 当pa<p <pa*时,本国全部资源 用来生产商品1(数量为L/ a1 ),外国全部资 源 此用时来的相生对产供商给品(2,y1(+数y*1量)为/(Ly*2/+ay**22)为)一,常所数以, 与p大小无关,在图形上为一条垂直线;当p >pa且p > pa*时,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商品1, 其供求关系如图:
国际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衡量
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 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 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 表示则可写成: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 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 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 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获得性优势:生产者后天具有的技能技巧方面 的优势 一国的自然优势和后天获得的优势又总是体现 为生产某产品的成本优势,即该国生产特定商品的 实际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成本,因此 这个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Absolute Cost) 。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问题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 ,他们提出各种理论对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 及国际分工的利益予以分析,形成了各种学 派。
(按历史顺序)重要的国际分工理论如下:
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1、废除谷物法
2、外 贸进口
3、必需品 价格下降
4、工 资下降
5、利 润上升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一)要自由贸易必须废除谷物法 (二)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阅读P17材料,思考:
(1)李嘉图与斯密关于“绝对成本学说” 的异同何在?
(2)对任何国家来说,只要按照李的观点 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获得好处吗?
(三)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 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 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 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贸易参与国可从中获取好处。
(2)、提出一元劳动价值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 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
的劳动来决定。)
(3)、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2)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区别。
48小时
4小时
0.5小时
比较李嘉图与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异同
斯密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与 交换价值不是使
不
交换价值的 用价值决定的 关系
同
有时由生产该
点
商品所耗费的
商品价值的 劳动量决定, 决定因素 有时由交换价
值决定
交换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决定,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在商品生产中存在 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 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 间的区别。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表1.5 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
小 麦
布
美国
120
150
中国
120
150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 工之后, 工之后,两国的总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增加情况如表1.6所 增加情况如表 所 示。进行国际分工 后,世界布的产量 增加到300, 由200增加到 增加到 , 增加了100单位。 单位。 增加了 单位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 (一)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 动。 •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 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值等于 进口价值; •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 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 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 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基本概念
• 所谓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 )是指,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 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4.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 (1)一元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 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价值。
一元劳动价 值论决定了
工资
利润
地租
思考:与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不同?
(2)相对工资理论
• ①主要观点:相对工资是指 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 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 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 比较的工资;工人的相对工 资下降,就意味着在资本主 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 所占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 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扩大。 • ②评析:李嘉图是经济学说 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 一概念的学者;其相对工资 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 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 立。
总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主要内容:
• (1)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 有各国的优势; • (2)如果各国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 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 (3)故: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主张进行自由贸易 评析: ——(1)该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 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2)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 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 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 (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 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 “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 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 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 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 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 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实用文档
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 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 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 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六 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 到楷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 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时,斯密开始对政治 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实用文档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 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 十二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 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 为“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中 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追求 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 由……”
请思考: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实用文档
•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 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 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 父亲脱离关系,自己经营交易所,干得非常成功,25 岁就拥有了2,000,000英镑的财产。功成名就后,他利 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而斯密的《国富论》又 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最终,他在分析、批判前 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 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学]第二章李嘉图模型
所需劳动人 数 (人/年)
120
葡萄牙 1
8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的机会成本
国家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6/5
5/6
葡萄牙
8/9
9/8
评价
• 为自由贸易的确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从分工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贸易 ← 价格差异 ← 劳动生产率差异 (比较优势)← 劳动分工 • 局限性:把世界抽象成静态的
(三)对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进一步说明
• 1、前提条件
• 2、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呢?
• 一般有三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 定。
•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 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 •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B 的要素投入量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
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 z (5)实行自由贸易; z (6)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z (7)货物按物物交换进行 ; z (8)不存在技术变化。
• 2、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 优势呢?
• ①用劳动生产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aLj = (Qj / L) 来表示。
•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 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 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 了好处。
国际分工理论概述及形成
1.基本假设
(1)2ⅹ2ⅹ2(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 (2)偏好相同 (3)生产技术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完全竞争 (6)不完全分工 (7)要素密集度不变 (8)要素流动国内自由,国际不自由 (9)运输成本为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自然基础 )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 跨国公司的发展 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大直 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 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应变化;国际分 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变化;世界 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 的。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各国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型、水平 型、混合型国际分工。
按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国际分工。
按分工的深度可分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部门 之间、部门内部以及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国际分 工。
(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2.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生产要 素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物物交换等)基础上, 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来说明比较成
本理论。P23
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整理课件
31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 认为两个国家在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别的 原因是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如果假定各国之 间劳动生产要素的效率都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便由生产要素理论 (或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 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 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 的价值来确定。
整理课件
10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 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 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 来确定。
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确定主要以印 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依据
整理课件
27
(二)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该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 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 益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 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 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 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 念
整理课件
2
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 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 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 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斯密 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 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整理课件
3
第三章 主要内容
整理课件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置易与国际分工理渝黄仲熊的科学说明。
斯密和李嘉图都确认资本主义一财富的具正源泉在于劳动,并奠立了劳动价值学说的最初基础。
他们从分析资本主义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富的具体形式,接触到剩余价植的特殊形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活态动年代正处在英国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产业—地租、利润等的产生及其量变的规律性。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们革命从发生到发展的时期。
他们站在新兴的的理论从本质上浸透着阶级利己主义的精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立惕上,主张尽快神。
例如,他们把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地增加资本主义的“国家财富”,从而客观上系的范畴看作自然的范畴,把资本主义生产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提到首耍地方式描述为最理想的生产方式,以便于把剥位。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同英国国内还削关系、刹削制度合理化和永恒化。
保持着相当地盘的封建残余势力作斗争,使如果说,古典经济学者们这种阶级本性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摆脱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的表现和他们对国内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理束缚。
论表述之间的矛盾,还主要是反映于他们的禺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古典经眼界的局限性,即对待科学的分析很不彻底济学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充满着矛盾,从而使他们的理论产生严重下如何获得财富,只是将这些关系表述为范的缺陷和错误,那么,他们在阐述国与国的经畴和规律并证朋这些规律和范畴比封建社会济关系方面的理论,就更进一步地暴露了英的规律和范畴更便于进行财富的生产”。
国资产阶级民族利己主义的伪善面貌。
他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焉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古的国外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只不过是为掩典经济学者们探究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盖英国早期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和矛盾的一部联系。
层面纱。
把这种理论同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学由于从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初的其他一些理论比较起来,不但显得更加浅叶,英国国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事薄而缺乏根据,拜且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质。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上)一、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3.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4.绝对利益: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5.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
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6.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7.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8.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
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
(1)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内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
李嘉图模型
28
如果w/ w* = 5,前二种商品在本国 生产,后三种在外国生产。 如果w/ w* = 3,前三种在本国生产, 后二种在外国生产。 看工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相对生 产率,也就是单位劳动投入之比。
* * PC PW > a LC a LW 5)
无穷大,世界没有任何麦的供给
2.5 贸易利益
布 本国 外国 aLC=1 a*LC=6 麦 aLW=2 a*LW=3
国际相对价格 PC P = 1 W 1、微观上得利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直接生产1/aLW单位麦 ,也可以生产1/aLC单位布,然后用布去交 换麦。每单位布可以交换到PC/PW单位麦。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交换到(1/aLC)( PC/PW)单位的麦。因此,只要(1/aLC)( PC/PW)> 1/aLW,或者PC/PW >aLC/aLW,就 值得。 (具体例子,参见书p27) 2、宏观上得利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1、比较优势假定
aLC aLW < a aLC a
* LC
* LC
a
* LW * LW
(2.2a)
(2.2b) 假定本国布与麦的单位劳动投入之比要比 外国低,或者说本国的布相对于外国来说 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就可以说,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
2.1 基本假设
1、有两个国家,我们分别称作本国和外国; 他们都生产两种产品,我们称为麦和布; 2、两个国家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进行 生产,并且劳动的供给给定。令本国的劳 动供给为L,外国的为L*; 3、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是唯一给定 的。令aLC和aLw分别表示本国布和麦的单位 劳动投入,a*LC和a*LW表示外国布和麦的 单位劳动投入;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2、关于资本及其划分
(1)李嘉图认为资本是财富的一部分,即用于生 产的物质财富,也是生产资料。
(2)李嘉图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根据资本的耐用程度或使用时间的长短: 消耗得快,必须经常再生产的资本是流动资本
消耗得慢,不必经常再生产的资本是固定资本
3、资本积累及其源泉
二、赋税原理
1、主张廉价政府
2、最好的财政计划是少用钱,最好的赋税是税额 最少的赋税 赋税的来源 3、赞同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第六节 资本积累和再生产学说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
1、关于财富增长方式的论述 李嘉图认为财富是由必需品和享受品构成的。 就一国来说,财富增长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 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 第二种方式,“不增加任何劳动者,而使等量劳动的生 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 价值。”
二、赋税原理
一、比成本学说
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或依据就是比较成本学说。
(1)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原理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 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而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 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 于他国的商品。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 本差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 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 成果或比较利益。
李嘉图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经济利益关系。
二、利润理论
1、利润
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 部分。 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 资本之比。 二是指剩余价值,是利润与垫支在工资上的资本相 对比。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时代的产物产业革命时英国实现了由手工工厂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的谷物价格昂贵。
这一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商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展自有贸易。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有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的丰富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性。
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的体系最终走向瓦解。
国际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
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 14岁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 21岁时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
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 1799年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
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
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9年选为下议院议员。
《谷物法》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制订了 运ຫໍສະໝຸດ 关税等限制或禁止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1846年被废除。
1、限制谷物进口 支付的工人工资
国内粮食价格
新兴资产阶级
工业竞争力下降
2、限制谷物进口
国内粮食价格
对工业品需求下降
3、限制谷物进口
外国高关税报复
阻碍本国工业品出口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 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 下,这两个国家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 易,并且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利。
决定互利的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 是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②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市场。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收益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收益分配在重商主义之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时期。
在国际贸易领域,古典经济学家们都主张开放贸易,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其中又以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最为典型。
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主张实行自由贸易。
各国都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互通有无。
这种自由贸易是建立在由绝对成本决定的绝对优势基础上,按照地域分工开展国际间的贸易,可以称为“地域分工论”。
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是对斯密的理论的发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它的理论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于斯密所在时代的特点,具有时代特色。
李嘉图基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不能充分流动,并因此使得价值规律在国际间失效的事实,根据比较成本学说提出他的比较优势理论,从而作为他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在李嘉图的理论中,依据下表中的数据,葡萄牙对英国的出口贸易成为可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比较优势理论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能够使国际贸易的参与国从国际分工中得到更为丰富的产品,增进社会福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嘉图是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斯密的理论里,依据表中数据,国际贸易是单向的,葡萄牙是绝对的出口国,而英国是绝对的进口国。
在葡萄牙的角度,葡萄牙应生产所有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增加出口,而英国则全面进口。
这种贸易模式在贸易平衡的假设下,是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是说,在斯密的贸易理论中,上述情形不存在贸易基础,没有贸易的发生。
李嘉图在这方面对亚当·斯密有关贸易基础理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斯密所处时代由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势力开始显著增强,他自由贸易的主张也就是英国实力增强在经济上的要求和表现;另一方面他的“以绝对优势作为贸易条件”又在无形中受到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也就是一种学说在发展初期由于客观背景和个人条件限制所表现出来的不彻底的一面。
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
25大米90小麦 1吨大米
1吨小麦
中国
0.625吨小麦
1.6吨大米
美国
1.2吨小麦
0.83吨大米
贸易前后的福利分析
贸易后,中国只生产80吨大米,美国只生产120吨小麦,且中国 用25吨大米按市场1:1的价格与美国的25吨小麦交易。
大米
80
55 50
0 25 50 80
小麦
中国市场
18.75
大米 120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出口商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玩具、服装和简单电子配件等
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TV、监视器和录影等设备
市场换技术
中国出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种意见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 分工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是次要问题,只要 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纳税、增加就业既可;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应主要由市场决定,主张搞“产业政策”是沿袭计划 经济的思路。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中国成为了 世界贸易大国。这个标志是中国从2000年起,出口贸易 依存度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2003年中国的出口贸 易额已经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6%。
究其原因,人们通常认为是,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丰 富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放弃赶超战略,实施以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战略。
100
25
0
90 95 120小麦
美国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的分工原则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地位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进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方式,促进世 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时代赋 予李嘉图的历史使命。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 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 贸易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中国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中国成为 30 了世界贸易大国。这个标志是中国从2000年起, 2000年起 了世界贸易大国。这个标志是中国从2000年起,出口贸 易依存度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03年中国的出口 易依存度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2003年中国的出口 贸易额已经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6% 6%。 贸易额已经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6%。 究其原因,人们通常认为是,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 究其原因,人们通常认为是, 丰富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放弃赶超战略, 丰富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放弃赶超战略,实施以劳动 密集型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战略。 密集型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战略。
14岁时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14岁时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16岁时便成了英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16岁时便成了英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25岁时他已拥有200万英镑财产 25岁时他已拥有200万英镑财产 岁时他已拥有200 45岁时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45岁时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岁时他发表了代表作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劳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型产品 如玩具、 如玩具、服装和简单电子配件等
中国出口商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 TV、 如TV、监视器和录影等设备
市场换技术
中国出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出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种意见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融入国 际分工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是次要问题, 际分工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是次要问题,只 要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纳税、增加就业既可; 要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纳税、增加就业既可;产业结构优 化问题应主要由市场决定,主张搞“产业政策” 化问题应主要由市场决定,主张搞“产业政策”是沿袭计 划经济的思路。 划经济的思路。
三、原文经典范例
英国与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较 (单位:人) 单位: 单位
葡萄酒 布 英国 葡萄牙 120 80
棉 100 90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中国和美国的年生产量 (单位:吨) 单位: 单位
大米 贸易前消费
小麦
50大米 中国 80 50 50大米 18.75小麦 18.75小麦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 注: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 25大米 美国 100 120 25大米 100人 是100人。 90小麦 90小麦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之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之 二
王 磊 wlqdgt@
李嘉图简介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 经济学家, 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和完成者。 和完成者。 大卫·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 年
事实真是这样吗? 事实真是这样吗?
数据疑问
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率水平在1992年~2003年间一直 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率水平在1992年 2003年间一直 1992 稳定在9.5(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的对数)左右, 9.5(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的对数 稳定在9.5(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的对数)左右,而中 国的年人均GDP却从2311元上升到10542 GDP却从2311元上升到10542元 国的年人均GDP却从2311元上升到10542元。
第二种意见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在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经济独立性;主张适度开 强调在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经济独立性; 吸引外商投资也要适度,注重经济(产业)安全; 放,吸引外商投资也要适度,注重经济(产业)安全;需 要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要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有必要在战略性产业领域中 争取赶超。 争取赶超。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核心内容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建立了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 ,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 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 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 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 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解释
究其原因,可以说,在出口产品生产率水平基本不变 究其原因,可以说, 的情况下,人均GDP GDP的持续上升一定得到了有越来越多的 的情况下,人均GDP的持续上升一定得到了有越来越多的 较高生产率水平的、较为复杂的产品出口支持着的, 较高生产率水平的、较为复杂的产品出口支持着的,也就 是在中国出口产品空间中, 是在中国出口产品空间中,出现了生产要素向复杂产品转 移。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简述
一、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相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给定生产要素 (5)规模报酬不变。 (5)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完全竞争市场 (7)无运输成本。 (7)无运输成本。 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大米
大米 120 100
80 55 50
25 0 18.75 25 50 80 小麦 0 90 95 120小麦
中国市场
美国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的分工原则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地位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 由贸易政策,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进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方式,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方式,促进世 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时代赋 予李嘉图的历史使命。 予李嘉图的历史使命。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 的基础, 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 间贸易的原因。 间贸易的原因。
中国和美国的机会成本比较
1吨大米 中国 美国 0.625吨小麦 0.625吨小麦 1.2吨小麦 1.2吨小麦
1吨小麦 1.6吨大米 1.6吨大米 0.83吨大米 0.83吨大米
贸易前后的福利分析
贸易后,中国只生产80吨大米,美国只生产120吨小麦, 贸易后,中国只生产80吨大米,美国只生产120吨小麦,且中国 80吨大米 120吨小麦 25吨大米按市场 吨大米按市场1 的价格与美国的25吨小麦交易。 25吨小麦交易 用25吨大米按市场1:1的价格与美国的25吨小麦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