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对比阅读
进〈诸葛亮集〉表 隆中对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进〈诸葛亮集〉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扶天子而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3.将两文中画线句子成现代汉语。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答案: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
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
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出师表对比阅读
《出师表》《隆中对》课外比较阅读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
(13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感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解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躬*南阳第: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约已爱民约:④悉仰于官悉:2.翻译下列句子(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优良1).臣身/在夕卜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分)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3分)答案: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身份低贱③约:克制@悉:全部,都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3.D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防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IK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 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
(13分)【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目表后主曰:“成都有桑A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 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布衣:(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4)悉仰于官仰:7.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1)咨臣以当世之事()(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及卒,如其所言9.(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1分)10.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一)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与汉中对的比较
两者之间旳四点差距
• 韩信指出刘备夺取关中旳障碍是秦朝旳 三个降将,并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旳方法打败他们。诸葛亮却未能指出刘 备全据荆州旳障碍是“亲曹派”代表人 物蔡瑁、张允,误觉得可在拥护刘琮旳 前提下实际掌控荆州。
两者之间旳四点差距
• 韩信指出项羽杀害义帝丧失人心,诸葛 亮却未能想到可用拥护刘琦继位旳方式 全据荆州。(北宋旳武经博士何去非 说:“荆州那块地盘,介于吴、蜀之间,是 两国所必争之地。毛泽东说:“其始误 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 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 不败” )
《汉中对》原文
• 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 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 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 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 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觉得得信 晚。遂听信计,布署诸将所击。
《隆中对》原文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 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 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原文
•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 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 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 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觉得援而 不可图也。
《隆中对》原文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 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 因之以成帝业。
两者之间旳四点差距
• 韩信指出项羽舍关中而定都彭城旳错误, 诸葛亮却没能认识到关中旳重大战略价 值,觉得应先取富庶旳益州而不是经战 乱后残破不堪旳关中。
隆中对比较阅读
《隆中对》比较阅读第一组(一)【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
(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等)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一)导学案81页课外同文【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隆中对》比较阅读
• 2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 (1分) •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27、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 28、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内容。(4分) • (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诸葛 亮的“隆中对”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 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1)诸葛亮先分析天下大势,提出联吴抗曹的主张,再 分析夺取荆、益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提出方针和战略目 标。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 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 (2)阅读甲文,阅读下面所提供材料,结合你对诸葛亮 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诸葛亮写一段50字以上的推荐词。 • 【材料】①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 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合北 拒,中军帐里,变金木水火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②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词,“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 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示例】司马迁 你,能屈能伸,忍宫刑之辱,负史官之 众,不改志向;你,不辞劳苦,走访名山大川,辑录奇闻 轶事,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豁然,你, 毅然,你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 乙文翻译 •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 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 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 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 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 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 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 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 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 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 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 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 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 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堆积起 来。
【文言文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附答案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就是先主遂旨暗,凡三往,实乃见到。
因屏人曰:“汉室年久失修,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深长,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曰计将安出?”【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将军宜枉驾顾之()(2)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蹶()【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由就是先主遂旨暗,凡三往,实乃见到。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拜访(2)通“伸”伸张(3)因此【小题2】因此刘备就回去造访诸葛亮,总共回去了三次,才看见(诸葛亮)。
【小题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可以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可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2分,观点正确,理由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顾”“信”“用”皆是古今异义字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认知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认知b。
【小题2】试题分析:把关键字词“由就是、遂、旨、凡、见到”认知精确,译者后必须堵塞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再从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来分析说明刘备并非“智术浅短”。
考点:对作品展开个性化写作和存有创意设计的阐释。
能力层级为探究f。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一」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①豪杰并起()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③利尽南海()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小题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①曹操:②诸戎、夷越:【小题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分)【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4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答案【小题1】①起兵、起事②图谋③物资④爱抚、爱惜【小题2】A曹操于是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小题3】此诚不可与争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小题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小题5】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锦囊妙计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起图恤”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___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2019-2020-陈寿《隆中对》《进〈诸葛亮集〉表》对比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寿《隆中对》《进〈诸葛亮集〉表》对比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隆中对》《赵将括母》比较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赵将括母》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日:(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 (3)因此 (4)每天16.译文中划线的(3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C )(3分)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进〈诸葛亮集〉表 隆中对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2)
进〈诸葛亮集〉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
附翻译(2)
2.D
3.(1)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迎接将军您呢?(2)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奇特。
4.相同点: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不同点:乙文还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伟岸的气质。
【解析】
1.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动词,全部取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介词,和、与/介词,在;B.连词,就/介词,把;C.来,表目的/但是,表转折;D.副词,于是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教育资料】《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学习专用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5.“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6.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
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
《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与《三国演义》比较阅读
《隆中对》与《三国演义》比较阅读第一篇:《隆中对》与《三国演义》比较阅读从《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与《隆中对》的比较阅读看历史小说的艺术创造山西省偏关县新元职业中学董建军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一文中有关“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国隆中对策,战长江孙氏报仇》中也有相关描述。
因为前者是史学志书所以就客观求真;后者因其是历史小说因此也就有了在前者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和创造。
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中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留有一个研讨题,本文也想就这一问题通过两者的比较阅读来分析一下历史小说的艺术创造。
从大的方面来看,小说《三国演义》与课文《隆中对》比较有以下三处艺术加工:一、《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
后来第三次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孔明方受。
表现了刘备之诚心。
《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二、《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之前,又遇司马徽再为刘备荐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当比管仲、乐毅二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再次侧面突出 1了诸葛亮济世扶危的贤能之才,更加激起了刘备思贤若渴之情,为下文的三顾茅庐做足了铺垫,也更加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三、《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叙述的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详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
刘备等人三顾茅庐,遇人共五位才得以最后见到了卧龙,时间也从头年深秋到第二年初春历半年,其中一波三折。
为见诸葛亮,刘备等人算是费尽周折。
小说就此情节有洋洋近五千言的描述极尽戏剧色彩。
但在《隆中对》中,对这一我们后人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历史事件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寥寥十二字!可见小说的作者在这一情节上所做的艺术加工之大。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2)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
(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B D单车岁月答案:1.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2.(1)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3.(1)比喻的说法,戏谑的口吻,写出了单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和难受。
匠人与大师答案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阅读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课堂上你真正关心学生了吗?2、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4、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5、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6、什么原因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积极(兴趣不足)?7、你对学生使用了哪些评价语言和方法?学生反映如何?8、本节课你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③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三、1、后代少数民族用竹筐盛地势归顺不仅而且兴旺富裕用壶盛2、(1)戎夷(2)亲自躬3、B 4、D 5、(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6、抗。联。夺。和。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8、成霸业、兴汉室。
参考答案:
1.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2.(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3.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4.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6.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7.故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隆中对》比较阅读
《隆中对》比较阅读(一)【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译文:(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二)[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专题训练一、课内阅读训练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6、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②孙权:③荆州、益州:④诸戎、夷越: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翻译: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二、对比阅读训练(一)【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顾.之顾:(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用:(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日: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二)【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6、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两篇传记的开头,都写到传主少时的事情,试比较他们生活经历中的异同点。
17、他们少时的大志几乎都不能为一般人所认同和赞赏,甲文是“当时莫之许也”,乙文是怎样的?请将原文抄录在下面。
18、《史记》《三国志》另加前后《汉书》,号为“四史”,是中国史书的经典。
同为经典,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表达有何特色?你更欣赏哪种表达方式?请把理由说出来。
(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0、甲文中带线句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1、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3、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2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四)【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年号。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26、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27、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______ ___,本字是_______ ___。
28、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隆中对》答案1、D2、(1)争强、争胜(2)资助(3)富裕(4)招致3、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4、C5、C6、B7、此诚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夺取、占领和、抚8、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9、屏:命人退避信:(通"伸")伸张日:一天天愿:希望10、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
D项分别为"同"、"在"。
)11、(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12、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3、(1)拜访(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4)每天14、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15.C译文: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
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
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