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病毒的检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痘病毒的培养
2.病毒在单层细胞上的培养
各种痘病毒均可在同种动物的单层细胞(肾、胚胎组 织、睾丸等)上良好生长,引起CPE或肉眼可见的空斑。
四、传播
痘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如下:
Fra Baidu bibliotek
皮肤的伤口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直接或间接感染(如: 呼吸道感染) 昆虫叮咬感染
五、致病性
引致人与多种动物包括禽类的疾病,表现为持续时间 较长的轻症感染至严重的致死性感染。除猫狗外,各 种动物均有其自己的痘病毒,不过某些病毒可以适应 几种不同的动物。 常用其痘浆进行免疫接种(刺种)。
二、主要特征
1.形态特征
痘病毒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大多数痘病毒粒子为砖状, 大小为250nmⅹ250nmⅹ200nm,副痘病毒颗粒则为纺锤 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60nmⅹ160nm,且外观如缠绕着毛 线的线团。
二、主要特征
病毒颗粒的外层结构之内是哑铃样的芯髓,内含 病毒DNA和若干蛋白,及2个功能不明的侧体。 病毒的囊膜含有宿主细胞的类脂成分及病毒特殊 蛋白, 痘病毒基因组由单分子的双股线状DNA组成
荧光标记技术
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免疫酶测定法
免疫转印技术
1 2 3 4 5 6 7 8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五节 病毒核酸的检测
是指利用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组电 泳分析、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寡核苷 酸指纹图等,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而确证样 本中病毒的存在。
二、病毒分布与动物排毒情况
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呼吸粘膜、唾液腺 和下颌淋巴结,(脑实质为病毒分离鉴定的主 要部位,因该部位易保证无菌), 康复猪可通过鼻腔分泌物和唾液排毒,粪尿内 不带毒。
三、病毒的特性
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囊膜,核酸类型为双 股线状DNA。 对酸、碱抵抗力强。pH4-9之间稳定,对乙醚、氯仿等 脂溶剂敏感(因有囊膜)。 对热有抵抗力,55-60℃经30-50min才能灭活,80℃经 3min灭活。50%甘油盐水中4℃保存154天感染力稍有下 降,保存3年,仍有感染力。-15℃保存12周。 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可凝集小鼠的红细胞。
四、病毒的培养
伪狂犬病毒具有广泛嗜性,各毒株均可在多种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 细胞中增值。 但不同细胞对其敏感性不同。一般易在兔、猪肾细胞,兔及豚鼠睾 丸细胞,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但以猪、兔肾细胞最敏感。 病毒在这些细胞上增值时,可引起细胞病变和空斑。感染细胞形成 大的合胞体,许多细胞形成A型核内包涵体。
二、主要特性
2.抵抗力
对冷及干燥有抵抗力,在干燥的痂皮中,病毒可存活几 个月。100℃耐5-10min,但在潮湿的情况下,60℃ 10min 即可灭活。 对常用消毒剂有抵抗力,但甲醛(0.5%福尔马林)、碘 液(0.01%)、H2SO4(3%)、HCl、石炭酸(3%)作用 一定时间即可灭活(数分钟内)。 直射日光或紫外线亦可使病毒灭活。
三、痘病毒的培养
1.痘病毒科在发育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多数可 在膜上形成痘斑。痘斑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形成 的时间因痘病毒的种类而异,可根据痘斑的特征,对 病毒作出初步鉴定。如:
①粘液瘤病毒及天花病毒:引起的痘斑小,而且独立分散,呈 灰白色。 ②牛痘及痘苗病毒:引起(中央)出血、坏死性痘斑。 ③兔纤维瘤病毒:在绒毛尿囊膜上引起极微小的病变,甚至肉眼 难以见到。
TCID50、ID50、EID50。
第三节 病毒颗粒的检测
1.电子显微镜 2.血凝实验
电镜下的病毒颗粒
血凝实验
病毒红细胞凝集(HA) 病毒红细胞凝集抑制 (HI)
病毒的血凝实验
第四节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病毒的中和试验 免疫染色技术 免疫转印技术 补体结合试验
病毒的中和试验
中和抗体: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在体内产生抗体,如果该抗体 能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发生特异性结合,使其丧失感染力,这种抗 体称为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是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免疫学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过适当 时间的作用后,接种于宿主系统,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
另外,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复制,接种后3-4d,能在绒毛膜 上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泡。在卵黄中继代适应后,可于接 种后2-3天致鸡胚全身出血或水肿。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伪狂犬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即呼吸道)、创伤、及摄 食感染。其中摄食感染为感染的主要途径。 本病的潜伏期为3-6d,最长10d,最短36h。 病毒最初定位于扁桃体,其在体内的传播途径为: ①在扁桃体、咽部及嗅上皮细胞内增值,再经嗅神经及咽神经等 到达脊髓,进一步增值后,扩散到整个大脑。即:沿神经干传播。 主要指小动物表现神经症状。 ②通过被吸引到初发病变局部的白细胞的摄入或细胞表面的吸附 作用,有血行路线将病毒带到全身各部。
。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家畜、家禽均有各自的疱疹 病毒,但一种家禽可感染几种疱疹病毒,一种疱疹病 毒亦可感染几种动物,该病毒分布极其广泛,除家畜、 家禽外,水生动物亦可感染。
一、分类
疱疹病毒分 4个亚科。疱疹病毒甲亚科、乙亚科、 丙亚科及未定名亚科,每个亚科又分若干属。
二、形态
本章复习参考题
1.简述病毒分离与鉴定的基本过程。 2.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有哪些方法?
3.直接检测病毒颗粒的技术有哪些?
4.常用于检测病原和抗体的方法有哪些? 5.常用于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有哪些?
第27章 双股DNA病毒
基因组为双股DNA的动物病毒有:痘病毒、非 洲猪瘟病毒、虹彩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 多瘤病毒、乳头瘤病毒、线头病毒及杆状病毒。 其中的痘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疱疹病毒和腺 病毒是兽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所有疱疹病毒的基本形态相同。 病毒颗粒直径约150nm,内含20面体的核衣壳,核衣壳 内含(线状卷轴样)基因组(双股DNA),外侧为囊膜 和纤突。因囊膜薄厚不均(即囊膜的差异),病毒颗 粒直径范围为120-200nm。
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可形成巨大的包涵 体,后经核膜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并成熟。空衣壳无 感染性。
三、疱疹病毒共同特点
疱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不易存在,一般需要密 切接触才能传染。尤其是通过交配、舔等导致 的粘膜感染。 在集约化养殖的牛、鸡、猪场中最易发生。
伪狂犬病毒
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属于疱疹病毒甲亚科,是疱疹病 毒科中感染动物范围广泛,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猪、 (鼠)为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并作为贮主。可感染牛、 羊、犬、猫等其他动物,人类有抗性。 是引起多种动物以发热、脑脊髓炎以及奇痒(猪除外) 为特征的一种疫病。
抓取小鼠的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法
三、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
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是病毒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般进行病毒核酸类型鉴定、耐酸性试验、脂 溶剂敏感试验、胰蛋白酶敏感试验等。 通常以细胞或鸡胚为观察体系。
第二节 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测定样本中病毒的浓度,即病毒的滴度是病毒学中最 重要的技术之一。病毒滴度测定可通过用系列稀释的 病毒接种细胞、鸡胚或动物,检测病毒的增值情况。 常用于病毒滴度测定的技术有:空斑试验、终点稀释 法、转化实验等。
一、病料的采集与准备
一般可采集发病或死亡动物的组织病料、分泌物或粪 便等,主要因动物及病毒的种类而异。 为保证病毒分离成功的几率,采集的样本都要做适当 处理后才增值。 组织脏器,研磨后加抗生素,离心取上清,作为接种 材料; 浓汁、粪便等应加高浓度抗生素处理2-4h或过夜,离 心取上清。作为接种材料。
第26章 病毒的检测
病毒检测对于病毒研究和诊断十分重要。检测病毒 的方法共有如下几类: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第二节 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第三节 病毒颗粒的检测 第四节 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第五节 病毒的分子检测与诊断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包括:
病料的采集与准备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 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病毒的分子学检测
防治:目前主要采用鸡痘疫苗进行预防。(鸡痘、鸽痘活疫苗及鸡痘鹌 鹑化活疫苗)
七、常见的痘病毒
2.绵羊痘病毒
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致全身性疱疹,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 结节,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死亡率5~50%不等。 人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也可感染。 防治:定期接种疫苗,常用羊痘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苗
一、空斑试验
原理和方法见前。
根据样本的稀释度和空斑数,计算每毫升空斑 形成单位(PFU),即可确定病毒的滴度。 在计算时,仅仅计数含20-100个空斑的培养板。 超过100个空斑会导致计数不准确。
二、终点稀释法
可用于测定几乎所有种类的病毒滴度。包括某 些不能形成空斑的病毒. 本方法还可用以确定病毒对动物的毒力或毒价。
(2)病理切片:
将绒尿膜固定制作切片,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在上 皮细胞内可以见到嗜酸性包涵体。
七、常见的痘病毒
1.鸡痘病毒
致病性:可分为三种病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① 皮肤型:在鸡冠、肉髯和眼皮等处,产生一种特殊的 痘子。 ② 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先在粘膜上生成一 种黄白色小结节,后逐渐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 膜。
1
2
3
4
5
2000bp 1000bp
PCR电泳图
本章小结
动物病毒检测最经典的方法是分离与鉴定病毒。此外 还包括病料的采集、接种与培养、形态学观察、理化 特性测定、血清学与分子学鉴定等基本过程。 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常用空斑实验和终点稀释法。 电子显微镜技术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颗粒,血凝 实验用于检测具有血凝特性的病毒。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补体结合实验、免疫染色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病毒核酸的检测可直接提供病毒存在的证据,主要有 PCR、核酸杂交、DNA芯片等技术。
一、主要症状
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幼猪感染后,表现为发热及神经症状,无母源抗体的 新生仔猪死亡率达100%,
怀孕母猪感染后,50%可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一、主要症状
其他动物感染后,有很高的致死率,特征症状为躯体 某部为奇痒。
试验动物中,家兔最敏感。病料皮下接种家兔,2-5天 死亡。
二、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细胞培养、鸡胚及实验动物常用来分离 与培养病毒,其中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 方法。 一般选择生长旺盛的敏感细胞用于病毒 分离。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CPE)
引起禽类疾病的病毒一般用鸡胚来分离。根据 病毒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接种途径和鸡胚日龄。 常选用9-12日龄鸡胚。(卵黄囊6-8日龄3cm 、 尿囊腔9-10日龄、尿囊膜9-13日龄、羊膜腔10 日龄3-3.5cm )
五、病毒的微生物学诊断
①动物实验:用1-2ml适当稀释的脑组织悬液皮下接种家兔,2-5d 后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症状,最后麻痹致死。 ②鸡胚接种:将含毒材料接种于8-12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经34d后,可在该膜上见到白色痘泡,胚体头部有小出血点。 ③病毒培养:常用兔肾或猪肾细胞、或鸡胚培养,进一步鉴定可用 抑制抗血清作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或中和试验。 ④病毒鉴定:取神经组织,采用血清学实验(用标准化诊断试剂盒 (ELISA试剂盒)、或做荧光抗体检查)或PCR方法。
1796英国医生琴纳(Jenner)
1966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对接触天花患者的人进行计划免疫 1977年10月26日 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病人治愈。
六、微生物学诊断
(1)病毒分离:
采取无菌的清朗疱液或取痘斑研磨后,加双抗处理后, 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在37℃ 孵育5~7d,可见绒尿 膜上形成增生性、坏死性痘疱。
第一节 痘病毒科
一、分类
根据病毒的特征、自然宿主和特异性抗原,痘病毒科 又分为2个亚科,即 :
各属的哺乳动物痘病毒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抗 原性方面差异不大,在免疫学上亦存在或多或少的交 叉反应。 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亦极其相似,且存在各 种交叉关系。
但是,禽痘病毒和哺乳动物痘病毒之间不能交叉感染 和交叉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