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病毒的检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26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概述
肿瘤的流行与危害 流行:肿瘤死亡率高(180.5/10万)、每年癌症 死亡270万,我国癌症死亡率为13%,即每7-8人 就有1人死于癌症 五大癌症:肺癌(居首)、肝癌、胃癌、食管 癌和结直肠癌。 癌症地域分布明显:食管癌(河南、河北中原 地区)、肝癌(东南沿海),且男多于女 (1.68:1)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一) T细胞 CD8+T细胞:主要的效应细胞,其一通过识别肿瘤 上抗原,通过溶细胞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其二分泌 多种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CD4+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FN-γ、IL-2)激活NK 细胞、巨噬细胞,并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γδ+ T细胞:类似CTL,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但不受 MHC限制。
② 胚胎抗原:是胚胎组织成分产生的正常成分,出 生后逐渐消失或微量表达。而肿瘤细胞该抗原异 常表达,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如AFP和 癌胚抗原(CEA),抗原性弱。
③ 过度表达抗原:细胞癌变后多种信号分子过度表 达,具有抗凋亡作用,使肿瘤细胞长期存活, 如ras,c-myc等基因产物。
④ 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某些肿瘤细胞表 面表达TCR和BCR,如可作为诊断标志物。如T 和B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独特型TCR和BCR 。
肿瘤的诊断 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影像学检查(X射线、B超、CT、MRI、超声 波), 病理活检(内窥镜,胃癌),准确性高 肿瘤标志物:肝癌(AFP)、结肠癌(CEA)
肿瘤标志物的目的 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和判断预 后、转移复发有效手段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 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 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预防医学论坛2020年12月第26卷第12期Prev Med Trib, Vol. 26,No. 12,Dec. 2020• 957 ••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进展*程惠玲1,房元勋2,张丽(通讯作者Y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CM9)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在C C)Vir>19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实时荧光RT-PCR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为疑似病例确诊的病原学证据;病毒特异性Ig M和Ig G抗体联合及动态监测,为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的有效互补。
感染从普通型进展为重型、危重型过程中,患者出现肝功、心脏功能及肾功的异常比例及程度逐渐增高,如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超敏肌钙蛋白I、尿素及肌酐进行性升高、低白蛋白血症等。
重症感染者伴随炎症加重,甚至“炎症风暴”发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增加,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急剧下降;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但过度激活;同时“炎症风暴”相关细胞/趋化因子增高,如:^"-2、IL-6、IL-7、IL-10、G■CSF、IP10、M CPl、M丨P lA和TNF-a进行性升高;其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铁蛋白和降钙素原,随着病情进展呈逐步升高趋势。
重症感染及炎症,触发凝血功能紊乱,血浆二聚体进行性升高是患者重症/危重症预警信号,大于1Hg/m l是住院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COVII>19患者,特别是年长,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宜动态监测,提前预防,降低重症发生。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153(2020)12 —0957 —0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virus disease 2019,COVII>19)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发,SARS-CoV-2传染性强,传 播快,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6章虫媒病毒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预测和控制虫媒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虫媒病毒的分类与特征
虫媒病毒的分类
虫媒病毒的分类主要依据其传播媒介的不同分为三大类:蚊 媒病毒、蜱媒病毒和蝇媒病毒。
蚊媒病毒主要包括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寨卡 病毒等;蜱媒病毒包括莱姆病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蝇媒 病毒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
虫媒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
虫媒病毒可在节肢动物中传播,且在自然界中 广泛存在。
针对部分虫媒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虫媒病毒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虫媒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 实验室检测。
治疗方法
对于确诊的虫媒病毒感染,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 和支持治疗等方法。
虫媒病毒的疫苗应用
疫苗种类和应用范围
目前针对部分虫媒病毒感染,已经有相应的疫苗可供预防接种。
虫媒病毒的生态学意义
01 02
生态平衡
虫媒病毒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虫媒病毒病暴发时,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 重威胁。
宿主适应性
虫媒病毒具有宿主适应性,可在不同宿主之间传播和感染,这使得虫 媒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复杂。
03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因素对虫媒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影响
水平传播
感染虫媒病毒的人或动物通过密 切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 将病毒传播给易感人群。
虫媒病毒的感染机制
病毒吸附
病毒侵入
虫媒病毒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进而吸附在靶细胞表面。
微生物问答题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有哪3种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第2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4章噬菌体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第6章细菌耐药性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对已经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怎样从微生物学角度去进一步鉴定?3. 试述疫苗研制及其发展的主要阶段?第9章球菌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呼吸道病毒
Functions of Hemagglutinin
• HA causes agglut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 Viruses bind to the mucous membrane cells by HA1 interacting with membrane receptor.
HigHhigerhEedruEcdautiocnatPiorensPs ress
Influenza A Evolution
1874 --- (H3N8) 1890 --- (H2N2) ...................Pandemic 1902 --- (H3N2) 1918 --- (H1N1)................. Pandemic 1933 --- (H1N1)....................First strains isolated 1947 --- (H1N1)....................Variation detected 1957 --- (H2N2)...................."Asian" Flu pandemic 1968 --- (H3N2)...................."Hong Kong" Flu pandemic 1976 --- (H1N1)...................."Swine" Flu, non-epidemic 1977 --- (H1N1) + (H3N2)......"Russian" Flu epidemic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病毒多呈球形或丝状 病毒核酸:-ssRNA,核酸分节段,有包膜,有刺突: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NA)。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26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作者 : 李存保 单位 : 内蒙古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基因诊断
第二节 基因治疗
重点难点
掌握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概念
熟悉
基因诊断技术、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和基本程序
了解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1节
基因诊断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与特点
(1) 基因诊断的概念: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 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2)直接体内疗法
临床上可用于基因诊断的样品有血液、组织块、羊水和绒毛、精液、毛发、唾液 和尿液等。
三、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 Southern 印迹法 其可以区分正常和突变样品的基因型,并可获得基因缺失或插入片段大小等信息。 DNA印迹一般可以显示50 bp~20 kbp的DNA片段,片段大小的信息是该技术诊断基因缺 陷的重要依据。 2. Northern 印迹法 Northern印迹法(Northern blot)能够对组织或细胞的总RNA或mRNA进行定性 或定量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Northern印迹杂交对样品RNA纯度要求非常高,限制了 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是以改变人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即通过一定方式将人 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DNA片段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 的治疗方法。它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即异常的基因本身。
一、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一)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
1.基因矫正 gene correction 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进行纠正 2.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用正常基因通过重组原位替换致病基因 这两种方法属于对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既不破坏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又可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微生物学:C26 肠道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与霍乱的区别
比较项 小儿秋季腹泻
霍乱
病原体
感染途径
流行季节
易感人群
主要致病 因素
主要临床 表现
临床治疗
第26章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是经消化道感染,在肠道中复制增殖, 但引起的主要疾病却在肠道外的一大 类病毒。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共72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 柯萨奇病毒(CoxV)(29个型) 埃可病毒(ECHOV)(32个型) 新型肠道病毒(EV)(4个型) 鼻V和甲型肝炎病毒也是肠道病毒
3. 分组和分型
根据VP6分为A~G7个组,A组还可分为4个 亚组,14个G血清型(VP7血清型),19个P血 清型(VP4血清型)
4. 抵抗力——较强
在粪便中存活数天至数周; 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 室温下相对稳定,56℃30min可被灭活; 消毒剂敏感,95%乙醇是最有效的灭活剂。
感染 CV B3的细胞
3. 抵抗力——较强
在污水或粪便可存活数月 耐酸(pH3.0-5.0作用1-3h保持稳定) 耐蛋白酶和胆汁作用 对乙醚、热和去垢剂有一定抗性
4. 临床感染特点
主要经粪-口传播,幼儿多发。 多为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 胃肠道疾病少见,常引起多种肠外感染性
疾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myelitis PV)
简称脊灰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V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
致驰缓性肢体麻痹 患者以小儿多见
(又称小儿麻痹症) WHO已将其列为第二 个全球消灭的V感染性 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同共性) 基因组与编码蛋白
+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 衣壳表面的结构蛋白VP1~3带有可
HIV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年12月第26卷第12期Chin J AIDS STD Vol.26No.12Dec20201365 DOI:10.13419/ki.aids.2020.12.28.综述.HIV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张鑫,潘品良,金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摘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通过抗病毒治疗(ART)能够使血浆中的病毒量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但由于HIV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形成病毒储存库,难以被根治。
精准测量感染者体内病毒储存库的大小对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判断感染者是否获得功能性治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但检测性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限制了HIV治疗方案的准确评估和发展。
基于体外培养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病毒储存库,但仅能代表病毒储存库的最低水平。
基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的传统PCR检测和数字PCR检测因为无法区分复制功能缺陷的病毒储存库而高估病毒储存库的大小。
近来出现的IPDA和Q4PCR检测方法通过应用多重PCR检测可以在PCR高灵敏度的基础上特异地检测出完整的病毒库。
本文对HIV储存库的特征及其现有的主要检测方法和新近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病毒储存库;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512.91;R3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0)12-1365-04Research progress on testing methods for HIV viral reservoir ZHANG Xin,PAN Pinliang,JIN Cong.(National Centerfor AIDS/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10220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JIN Cong,Email:*****************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in Infectious Disease of the13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2018ZX10301102-003,2018ZX10734404-005)Abstract:Although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can suppress viral replication to undetectable levels,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cure HIV infected patients because viruses integrate into host cell genomes to form the HIVviral reservoir.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size of HIV reservoir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treatment regimens and judging whether an infected person is functionally cured or not.At present,a variety of assays forHIV reservoir has been developed.However,the uneven detection performance and lack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limit theaccurat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HIV treatment regimens.Culture-based assays are good at measuring the HIVreservoir,but their results only represent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HIV reservoir.PCR-based assays,qPCR and ddPCR,usuallyoverestimate the size of HIV reservoir,because they can't detect whether the reservoir is defective.The recently developedassays,IPDA and Q4PCR,employing the technique of multiple PCR testing can detect more accurately the complete HIVreservoir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V reservoir,the major assaysused in measuring the HIV reservoir,and recent progress on testing techniques.Keywords:HIV;viral reservoir;testing method现行的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ART)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在既往研究中发现一旦患者中断治疗后,收稿曰期:2020-03-20;修回日期:2020-08-13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 0301102-003,2018ZX10734404-005)第一作者简介:张鑫(1997-),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2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单选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单选题1 ()就是使计算机在某一灾难时刻自动复制数据的技术。
A.瞬时复制技术B.数据库恢复技术C.远程磁盘镜像技术D.文件复制技术2 ()是产生和维护一份或多份数据库数据的复制。
A.文件复制技术B.数据库恢复技术C.远程磁盘镜像技术D.瞬时复制技术3 引导型病毒将病毒寄生在()。
A.硬盘逻辑0扇区或软盘逻辑0扇区B.硬盘逻辑1扇区或软盘逻辑1扇区C.硬盘逻辑2扇区或软盘逻辑2扇区D.硬盘逻辑3扇区或软盘逻辑3扇区4 数字签名是指用()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
A.符号及代码B.图形C.图象D.特殊字体5 电子商务安全的()指阻挡不希望的信息和网络入侵者。
A.防御性B.完整性C.认证性D.保密性6 通信安全最核心的部分是()。
A.密码安全B.计算机安全C.网络安全D.信息安全7 如果系统A将信息传输到系统B,系统A表示层应该把信息传送到()。
A.会话层B.传输层C.应用层D.网络层8 电子商务安全的()指保证所有存储和管理的信息不被篡改。
A.完整性B.保密性C.认证性D.可访问性9 "大麻"属于()型病毒。
A.引导B.混合C.文件D.源码10 ()信息在因特网上公开,但必须保护程序。
A.秘密级B.保密级C.机密级D.绝密级11 利用病毒行为特性来检测病毒的方法称为()。
A.行为检测B.检验和法C.特征代码法D.软件模拟法12 OSI结构模型中会话层之上是()。
A.表示层B.网络层C.应用层D.传输层13 使用()安全技术手段,可以防止冒用别人名义发送电子信息,防止信息在传输途中被修改。
A.数字签名B.公开密钥加密C.私有密钥加密D.数字证书14 在数字签名的使用过程中,发送方用()对私钥进行加密。
A.接收方的公开密钥B.接收方的私有密钥C.发送方的公开密钥D.发送方的私有密钥15 在电子商务安全中,关于网上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病毒学
第二篇:病毒学病毒(virus)是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必须用电子显微镜发达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表现为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外围有蛋白衣壳或包膜。
由于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为遗传物质,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显示生命活性,无完整细胞结构,故病毒被列为一个独立的微生物类型,即非细胞型微生物(acellular microorganism)。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状⒈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并有感染性。
⒉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
⒊多数人和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砖块状。
⒋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①电子显微镜技术(最可靠)②超速离心沉淀法③分级超过滤术④X线晶体衍射分析法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病毒的结构⒈核衣壳(病毒的基本结构)⑴核心:核酸,构成基因组⑵衣壳:具有抗原性,由壳粒组成(根据壳粒数目和对称方式将病毒分为①螺旋对称型②20面体对称型③复合对称型)⒉包膜:①某些病毒有②含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脂质和少量糖类)③包膜子粒(即刺突)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⒈病毒核酸⑴DNA或RNA⑵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⑶主要功能:①病毒复制②决定病毒特性③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⒉病毒蛋白质⑴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⑵刺突蛋白,VAP⑶结构蛋白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参与感染过程③具有抗原性⒊脂类和糖⑴主要存在于包膜中⑵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第三节病毒的增殖一.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吸附(Adsorption):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细胞表面能吸附病毒的物质结构称为病毒受体。
最新整理病毒习题 呼吸道病毒复习进程
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填空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等。
2.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NP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HA(血凝素)和 NA(神经氨酸酶)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RNA , 其显著特点是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组成.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HA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NA 的水解作用.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 NA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睾丸炎 ,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轻微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六邻体壳粒和12个五邻体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三. 单选题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流行性感冒杆菌B.流感病毒C.副流感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鼻病毒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腺病毒D.风疹病毒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鼻病毒D.冠状病毒E.腮腺炎病毒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A.新生儿B.二月龄婴儿C.四月龄婴儿D.六月龄婴儿E.八月龄婴儿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B.RNA多聚酶抗原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D.血凝素(HA)E.神经氨酸酶(NA)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A.干扰素B.细胞免疫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D.粘膜局部血凝素抗体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A.甲型流感病毒的HAB.乙型流感病毒的HAC.核蛋白D.M蛋白E.RNA多聚酶9.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D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A.核蛋白B.血凝素C.神经氨酸酶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E.多聚RNA 酶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A.脑膜炎B.肺炎C.肝炎D.肾炎E.睾丸炎或卵巢炎12.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腺病毒E.麻疹病毒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A.腺病毒B.流感病毒C.副流感病毒D.麻疹病毒E.鼻病毒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腺病毒D.腮腺炎病毒E.鼻病毒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腺病毒C.麻疹病毒D.鼻病毒E.埃可病毒1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E.甲型流感较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大流行17.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A.不耐热,56℃30分钟被灭活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D.对紫外线敏感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18.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A.麻疹病毒包膜上有H和F刺突,但无N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B.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C.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2—17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D.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隔6—7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E.麻疹自身感染后,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生19.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A.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B.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C.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炎,可导致男性不愈症D.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E.可并发脑膜炎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20.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即胎儿或新生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失明),心脏病,耳聋等缘由孕妇A.在孕期1—5个月患风疹B.在孕期6—7个月患风疹C.在孕期8—9个月患风疹D.分娩时患风疹E.缺乏血清特异性风疹抗体注:20周内感染21.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A.育龄期女青年B.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非孕妇D.妊娠期妇女E.1岁以上少年儿童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答案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
第26章__系统安全
对于一个Linux系统管理员来说,保证所管理的Linux 系统安全是非常重要一项工作。现在有很多安全组件,有的 已经编译到Linux内核中,有的已经加入到很多Linux发行版 本中,还有的以开放源代码应用程序的形式单独获得。本章 将讲解如何使用一些实用工具让Ubuntu系统变得更安全。
用户权限管理始终是Linux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日并加以详细的记录和区分。 幸运的是,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使用户权限管理变得 更加灵活。一个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控制列表,可以针对任意 指定的用户或组分配读、写、执行权限。Linux从2.6版内核 开始支持ACL。本节将讲解Ubuntu上ACL的安装和使用。
26.3.1 安装和配置ClamAV
Ubuntu上安装ClamAV非常简单。单击【系统】|【系 统管理】|【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命令,打开【新立得软 件包管理器】窗口。寻找“clamav”,找到后标记并安装。 ClamAV主要有两个配置文件,分别说明如下: 1.病毒库更新配置文件 2.ClamAV守护进程配置文件
26.5 小结
本章讲解了运用Ubuntu上的一些实用工具让Ubuntu系 统变得更安全。主要阐述了包过滤防火墙iptables、反病毒 软件ClamAV,以及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读者应该在平时多实践,灵活运用这些工具,以便结合自 己公司或家庭网络情况,制定出良好的系统安全策略。
26.4.1 安装ACL
Ubuntu上安装ACL非常简单。单击【系统】|【系统管 理】|【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命令,打开【新立得软件包管 理器】窗口。寻找“ACL”,找到后标记并安装。
26.4.2 使用ACL
安装完ACL后,可以开始使用ACL进行用户权限管理 了。以下以一个实验来讲解ACL的使用。 (1)运行以下命令创建一个512KB的空白文件: sudo dd if=/dev/zero of=/opt/test count=512 (2)运行以下命令使其和一个loop设备联系在一起: sudo losetup /dev/loop0 /opt/test (3)运行以下命令创建一个ext2的文件系统: sudo mke2fs /dev/loop0 (4)运行以下命令挂载新建的文件系统: sudo mount -o rw,acl /dev/loop0 /mnt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6章虫媒病毒-2024鲜版
2024/3/27
8
流行特征
地域性
虫媒病毒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 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
区。
2024/3/27
季节性
虫媒病毒的流行受季节影响,主要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对虫媒病毒普遍易感,但不同 年龄段和免疫力水平的人群易感性 存在差异。
9
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 对虫媒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 26章虫媒病毒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 虫媒病毒概述 • 虫媒病毒的传播与流行 • 常见虫媒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 诊断与防治原则 • 实验室检查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2024/3/27
2
01
虫媒病毒概述
2024/3/27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虫媒病毒是一类通过节肢动物(如蚊、蝇、蜱等)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
分类
根据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和结构,虫媒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其中,RNA病毒又可分为正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和双链RNA病毒。
2024/3/27
4
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病毒形态
虫媒病毒多为球形或近似 球形,直径一般在20-300 纳米之间。
2024/3/27
基因组
虫媒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是 单链或双链RNA,也可以 是DNA。基因组编码病毒 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实验室检测
02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样本,利用病毒分离、核酸检
测、抗体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类型。
流行病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要特性
2.抵抗力
对冷及干燥有抵抗力,在干燥的痂皮中,病毒可存活几 个月。100℃耐5-10min,但在潮湿的情况下,60℃ 10min 即可灭活。 对常用消毒剂有抵抗力,但甲醛(0.5%福尔马林)、碘 液(0.01%)、H2SO4(3%)、HCl、石炭酸(3%)作用 一定时间即可灭活(数分钟内)。 直射日光或紫外线亦可使病毒灭活。
荧光标记技术
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免疫酶测定法
免疫转印技术
1 2 3 4 5 6 7 8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五节 病毒核酸的检测
是指利用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组电 泳分析、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寡核苷 酸指纹图等,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而确证样 本中病毒的存在。
一、主要症状
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幼猪感染后,表现为发热及神经症状,无母源抗体的 新生仔猪死亡率达100%,
怀孕母猪感染后,50%可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一、主要症状
其他动物感染后,有很高的致死率,特征症状为躯体 某部为奇痒。
试验动物中,家兔最敏感。病料皮下接种家兔,2-5天 死亡。
二、主要特征
1.形态特征
痘病毒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大多数痘病毒粒子为砖状, 大小为250nmⅹ250nmⅹ200nm,副痘病毒颗粒则为纺锤 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60nmⅹ160nm,且外观如缠绕着毛 线的线团。
二、主要特征
病毒颗粒的外层结构之内是哑铃样的芯髓,内含 病毒DNA和若干蛋白,及2个功能不明的侧体。 病毒的囊膜含有宿主细胞的类脂成分及病毒特殊 蛋白, 痘病毒基因组由单分子的双股线状DNA组成
五、病毒的微生物学诊断
①动物实验:用1-2ml适当稀释的脑组织悬液皮下接种家兔,2-5d 后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症状,最后麻痹致死。 ②鸡胚接种:将含毒材料接种于8-12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经34d后,可在该膜上见到白色痘泡,胚体头部有小出血点。 ③病毒培养:常用兔肾或猪肾细胞、或鸡胚培养,进一步鉴定可用 抑制抗血清作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或中和试验。 ④病毒鉴定:取神经组织,采用血清学实验(用标准化诊断试剂盒 (ELISA试剂盒)、或做荧光抗体检查)或PCR方法。
二、病毒分布与动物排毒情况
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呼吸粘膜、唾液腺 和下颌淋巴结,(脑实质为病毒分离鉴定的主 要部位,因该部位易保证无菌), 康复猪可通过鼻腔分泌物和唾液排毒,粪尿内 不带毒。
三、病毒的特性
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囊膜,核酸类型为双 股线状DNA。 对酸、碱抵抗力强。pH4-9之间稳定,对乙醚、氯仿等 脂溶剂敏感(因有囊膜)。 对热有抵抗力,55-60℃经30-50min才能灭活,80℃经 3min灭活。50%甘油盐水中4℃保存154天感染力稍有下 降,保存3年,仍有感染力。-15℃保存12周。 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可凝集小鼠的红细胞。
三、痘病毒的培养
2.病毒在单层细胞上的培养
各种痘病毒均可在同种动物的单层细胞(肾、胚胎组 织、睾丸等)上良好生长,引起CPE或肉眼可见的空斑。
四、传播
痘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如下:
皮肤的伤口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直接或间接感染(如: 呼吸道感染) 昆虫叮咬感染
五、致病性
引致人与多种动物包括禽类的疾病,表现为持续时间 较长的轻症感染至严重的致死性感染。除猫狗外,各 种动物均有其自己的痘病毒,不过某些病毒可以适应 几种不同的动物。 常用其痘浆进行免疫接种(刺种)。
TCID50、ID50、EID50。
第三节 病毒颗粒的检测
1.电子显微镜 2.血凝实验
电镜下的病毒颗粒
血凝实验
病毒红细胞凝集(HA) 病毒红细胞凝集抑制 (HI)
病毒的血凝实验
第四节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病毒的中和试验 免疫染色技术 免疫转印技术 补体结合试验
病毒的中和试验
抓取小鼠的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法
三、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
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是病毒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般进行病毒核酸类型鉴定、耐酸性试验、脂 溶剂敏感试验、胰蛋白酶敏感试验等。 通常以细胞或鸡胚为观察体系。
第二节 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测定样本中病毒的浓度,即病毒的滴度是病毒学中最 重要的技术之一。病毒滴度测定可通过用系列稀释的 病毒接种细胞、鸡胚或动物,检测病毒的增值情况。 常用于病毒滴度测定的技术有:空斑试验、终点稀释 法、转化实验等。
三、疱疹病毒共同特点
疱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不易存在,一般需要密 切接触才能传染。尤其是通过交配、舔等导致 的粘膜感染。 在集约化养殖的牛、鸡、猪场中最易发生。
伪狂犬病毒
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属于疱疹病毒甲亚科,是疱疹病 毒科中感染动物范围广泛,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猪、 (鼠)为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并作为贮主。可感染牛、 羊、犬、猫等其他动物,人类有抗性。 是引起多种动物以发热、脑脊髓炎以及奇痒(猪除外) 为特征的一种疫病。
。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家畜、家禽均有各自的疱疹 病毒,但一种家禽可感染几种疱疹病毒,一种疱疹病 毒亦可感染几种动物,该病毒分布极其广泛,除家畜、 家禽外,水生动物亦可感染。
一、分类
疱疹病毒分 4个亚科。疱疹病毒甲亚科、乙亚科、 丙亚科及未定名亚科,每个亚科又分若干属。
二、形态
第26章 病毒的检测
病毒检测对于病毒研究和诊断十分重要。检测病毒 的方法共有如下几类: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第二节 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第三节 病毒颗粒的检测 第四节 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第五节 病毒的分子检测与诊断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包括:
病料的采集与准备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 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病毒的分子学检测
1
2
3
4
5
2000bp 1000bp
PCR电泳图
本章小结
动物病毒检测最经典的方法是分离与鉴定病毒。此外 还包括病料的采集、接种与培养、形态学观察、理化 特性测定、血清学与分子学鉴定等基本过程。 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常用空斑实验和终点稀释法。 电子显微镜技术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颗粒,血凝 实验用于检测具有血凝特性的病毒。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补体结合实验、免疫染色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病毒核酸的检测可直接提供病毒存在的证据,主要有 PCR、核酸杂交、DNA芯片等技术。
二、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细胞培养、鸡胚及实验动物常用来分离 与培养病毒,其中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 方法。 一般选择生长旺盛的敏感细胞用于病毒 分离。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CPE)
引起禽类疾病的病毒一般用鸡胚来分离。根据 病毒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接种途径和鸡胚日龄。 常选用9-12日龄鸡胚。(卵黄囊6-8日龄3cm 、 尿囊腔9-10日龄、尿囊膜9-13日龄、羊膜腔10 日龄3-3.5cm )
一、病料的采集与准备
一般可采集发病或死亡动物的组织病料、分泌物或粪 便等,主要因动物及病毒的种类而异。 为保证病毒分离成功的几率,采集的样本都要做适当 处理后才增值。 组织脏器,研磨后加抗生素,离心取上清,作为接种 材料; 浓汁、粪便等应加高浓度抗生素处理2-4h或过夜,离 心取上清。作为接种材料。
第一节 痘病毒科
一、分类
根据病毒的特征、自然宿主和特异性抗原,痘病毒科 又分为2个亚科,即 :
各属的哺乳动物痘病毒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抗 原性方面差异不大,在免疫学上亦存在或多或少的交 叉反应。 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亦极其相似,且存在各 种交叉关系。
但是,禽痘病毒和哺乳动物痘病毒之间不能交叉感染 和交叉免疫。
(2)病理切片:
将绒尿膜固定制作切片,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在上 皮细胞内可以见到嗜酸性包涵体。
七、常见的痘病毒
1.鸡痘病毒
致病性:可分为三种病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① 皮肤型:在鸡冠、肉髯和眼皮等处,产生一种特殊的 痘子。 ② 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先在粘膜上生成一 种黄白色小结节,后逐渐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 膜。
中和抗体: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在体内产生抗体,如果该抗体 能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发生特异性结合,使其丧失感染力,这种抗 体称为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是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免疫学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过适当 时间的作用后,接种于宿主系统和方法见前。
根据样本的稀释度和空斑数,计算每毫升空斑 形成单位(PFU),即可确定病毒的滴度。 在计算时,仅仅计数含20-100个空斑的培养板。 超过100个空斑会导致计数不准确。
二、终点稀释法
可用于测定几乎所有种类的病毒滴度。包括某 些不能形成空斑的病毒. 本方法还可用以确定病毒对动物的毒力或毒价。
三、痘病毒的培养
1.痘病毒科在发育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多数可 在膜上形成痘斑。痘斑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形成 的时间因痘病毒的种类而异,可根据痘斑的特征,对 病毒作出初步鉴定。如:
①粘液瘤病毒及天花病毒:引起的痘斑小,而且独立分散,呈 灰白色。 ②牛痘及痘苗病毒:引起(中央)出血、坏死性痘斑。 ③兔纤维瘤病毒:在绒毛尿囊膜上引起极微小的病变,甚至肉眼 难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