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大都市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大都市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史金善罗志勇

珠三角指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为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形成的大中小城镇密集区,目前境内城镇密度已高达115个/ 万平方公里,城镇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珠三角的大都市地位已为国内外所共识。在2001年广州召开的“中国产业化论坛”会议上,留日博士周牧之大胆推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一个是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GDP增长的50%以上将出现在这两个地区。从建设生态城市、满足市场需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看,珠三角大都市区建设都市农业已成必然趋势。

一、都市农业的内涵

都市农业的概念在学术上还在进一步探讨,不同国家、不同政府、不同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和范围不同。我们认为,都市农业是以适应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由政府规划与引导的城市区域内的一种高级形态的农业。这个定义可以从都市农业的特征去理解。

1、都市农业的功能取决于城市居民的市场需求。都市农业在功能上不同于一般农业,台湾学者提出都市农业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都市农业为市场提供了三种产品即实体产品-农产品、公共产品-生态环境、服务产品-休闲、观光等。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都市农业产生于城市居民对上述三种产品的需求。

2、都市农业的政府干预(规划)性较强。一方面,都市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密切相关,在区域上位于城市内或界于城乡之间,因此,它不能不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产生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不无关系,受政府干预较强;另一方面,都市农业为城市提供公共产品-生态环境,从世界各国看,公共产品供给一般属于政府部门。

3、都市农业是高度集约性农业。都市农业位于城乡之间或城市内,由土地地理位置决定的土地价格和投资报酬率决定的土地利用特点,决定都市农业是高度集约性农业。

4、都市农业是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互补,并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天然色彩,如青山绿水、花果飘香等构造与城市“灰色森林”相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为城市居民提供少有化学农药、化肥等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以此来满足都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多种需求。

二、发展都市农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生态城市”是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tsky(1981)提出来的一种理想城模式,旨在建设一种理想的人类栖息环境。其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换句话说,就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的“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两层含义;生态城的“城”指的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是自然、城、人形成的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

“生态城”建设关键在于城市生态规划,即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生态城市内容很多,包括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等三大部分。生态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它有三大特点:屋底建有沼气净化池,屋顶覆土种植或养殖,墙体垂直绿化;生态景观主要指园林景观、江河湖泊景观、山川景观和植物景观等;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可见生态城市的内容与都市农业大部分是吻合的,所以说发展都市农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对于珠三角城市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已居于前列,地理位置上又处于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具有众多的江南景观和亚热带景观。但是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增长、人口和垃圾的增加、生活和商业垃圾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许多压力。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都市农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展都市农业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从都市农业的功能看,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农产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空间。即实体产品-农产品、公共产品-生态环境、服务产品-休闲、观光等。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都市农业产生于城市居民对上述三种产品的需求。从珠三角的实际看,上述三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呈上升态势。

1、发展都市农业是满足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的需要

都市农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生物技术,如在育种方面,应用杂交育种和基因育种技术选育的具有抗病虫害性能的新品种能在自然状态下健康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农药及化肥的需要,从而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作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面,使用无公害植物杀虫剂,它具有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在化肥技术方面,使用生物肥料技术,减少了无机化肥的使用量。总之,都市农业为市场提供了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目前,珠三角地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且呈上升趋势。

①整体收入水平较高,基本需求已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档次愈来愈高;

②城市需求潜力大,珠三角城镇居民近1000万,加上外来工愈1500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③存在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庞大群体,包括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阶层、高级宾馆和酒店、外资企业的外籍人士等;④出

口需求,港澳及国际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旺盛,珠三角具有区位、体制等优势。从近年的实际看,国内及珠三角地区农产品总量过剩,主要是普通农产品过剩,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所以,发展都市农业,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2、发展都市农业是满足城市居民对栖息环境质量愈来愈高的要求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样也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当然,由于区域内城镇高度密集,生态环境问题也相对突出。以中心城市广州为例,主要表现在: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张,“摊大饼”式发展,建成区面积从解放初期的36平方公里,扩展到1998年的274.6平方公里,增长6.6倍,交通拥挤现象一度十分严重。②水环境污染严重,根据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广东省的水环境再度恶化,珠江三角洲河口水污染为全省之最,水污染超标的站点主要集中在广州的前航道、后航道、西航道、泥河;增江水质全部超标,流溪河下游水质超标,均为Ⅳ类。佛山的汾江河、江门的西海水道水质也超标。还有向广州、增城、江门供水的四个水源地水质超标,其中向广州供水的石门水源地水质超Ⅴ类。曾有国际专家指出,“Ⅳ类水是不能饮用的,Ⅴ类水已失去水的功能”,污染严重的程度可想而知。③人均绿地占用量少,按联合国要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应达到60平方米,1995年国际上部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华沙90,维也纳70,柏林50,莫斯科44,巴黎24.7,伦敦22.8,纽约19.2,广州10.36(2001年底),远远低于联合国标准,同时也低于其它国家城市的水平。④农田污染严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1994年初,广州市农业环境监测调查表明,全市22.5万多亩农田中已有15万多亩受严重污染,尤其市郊污灌区,土壤中残留的铅、锡、汞等重金属含量均超标,到目前更加严重,农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保证。⑤大气环境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⑥城市噪音污染严重。总之,由于工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生活生存环境逐渐恶化这与人们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相违背,人们在追求收入提高的同时,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的追求愈来愈强烈。发展都市农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由都市农业的功能所决定的。

3、发展都市农业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需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情日益迫切,观光农业独具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和让旅游者亲自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对都市人来说具有莫大的诱惑力,观光农业集经济功能、旅游功能、生态功能、科普功能于一体,已成为一项极具特色的新兴产业。珠三角城镇居民占40%多,近1000万,其中年青一代和儿童约占1/4,他们长期与农业隔离,希望接触大自然、体验农作的兴趣极高,都市观光农业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四、发展都市农业已为世界城市化实践所证明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南亚、东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