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魏征留给我们的思考

合集下载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魏征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魏征的故事吧!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担任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修建一座宫殿,但是他不知道该在哪里修建比较好。

于是,他就问魏征的意见。

魏征听了之后,非常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告诉唐太宗:“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都城之外修建这座宫殿。

”唐太宗听了之后,有些不理解。

他觉得在都城之外修建宫殿不太合适,于是他又问魏征为什么。

魏征回答说:“陛下,如果我们在都城之内修建这座宫殿,那么一旦宫殿建成了,就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都城内的治安和秩序。

而如果我们在都城之外修建这座宫殿,那么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唐太宗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他觉得魏征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按照魏征的建议去做了。

结果证明,魏征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在都城之外修建宫殿,不仅可以避免影响到都城内的治安和秩序,而且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前来观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魏征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他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责任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拥有了责任感,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希望通过魏征的故事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责任感。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大家都能够像魏征一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别人的生活负责任,对社会的发展负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读完魏征直言进谏的那些事儿啊,我就感觉这魏征可真是个猛人。

你想啊,在古代那种等级森严的环境里,皇帝那可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大家对皇帝那基本都是小心翼翼、唯命是从的。

可魏征呢,就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只要他觉得皇帝哪儿做错了,就毫不犹豫地开炮。

这就好比在一个特别严肃、大家都不敢吭声的公司里,有个员工天天揪着老板的错误说事儿,多不可思议啊。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个软柿子啊,那也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儿。

可魏征就是有这个本事,他的谏言可不是那种为了挑刺而挑刺的胡言乱语。

他每次说话都有理有据,站在为了国家好、为了百姓好的立场上。

这就像我们现在身边有个朋友,他指出你的错误不是为了让你难堪,而是真心想让你变得更好。

就比如说,李世民要是想搞个大工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想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功绩啥的。

魏征就会跳出来说:“老大啊,你可不能这么干,这工程劳民伤财啊,老百姓会受不了的,国家的根基可就不稳了。

”他就像那个给皇帝头上泼冷水的人,虽然皇帝当时可能会觉得很不爽,但冷静下来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而且魏征这直性子,也不是一次两次,那是一直都这样。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纠错小能手,时刻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我都能想象李世民有时候肯定也很头疼,心想:“这个魏征啊,怎么又来找我麻烦了。

”但李世民呢,他毕竟是个明君,虽然心里可能有小情绪,但还是能接受魏征的谏言。

这一点也特别难得,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有一个能听进去批评意见的领导是多么重要啊。

如果李世民是个小心眼的皇帝,魏征估计早就脑袋搬家了。

从这里面我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首先就是做人得有自己的原则,像魏征一样,不能因为对方地位高就阿谀奉承。

而且啊,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得像魏征那样有水平,要讲道理,要真心为对方好。

还有啊,对于接受意见的人来说,得有李世民那样的胸怀,要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这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啊,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君臣相处上的智慧,对我们现在为人处世也很有启发呢。

魏征思想总结

魏征思想总结

魏征思想总结魏征(580年-643年),字玄亮,唐朝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信任的重要辅臣之一,被历代尊为"智囊相"。

魏征的思想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魏征思想的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首先,在政治方面,魏征主张依法治国。

他认为政府应该依法行事,不得随意扩权。

他主张执政者应当尊重法律的约束,以法治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他经常引用经史典籍中的法律条文,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政策和处理案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在经济方面,魏征重视农桑经济和财政平衡。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主张通过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主张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他也注重财政的平衡和稳定,主张依法征收税收和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充足和合理分配。

再次,在文化方面,魏征主张尊儒抑佛。

他认为儒家经典是国家的根本瑰宝,是教化和教育的基石。

他主张培养士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推崇儒家的仁义道德,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而对于佛教,他持有保留和批评的态度。

他认为佛教的存在和传播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有一定的影响,但也担心佛教会腐化人心,导致社会失去秩序。

因此,他主张限制佛教的发展,并在政府中加强对佛教的监督和管理。

最后,在外交方面,魏征主张以和为贵。

他认为战争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应该尽量避免战争,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他主张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外交婚姻和互通有无来达成和平共荣的局面。

他借鉴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外交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唐朝的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总之,魏征的思想兼容并蓄,注重实践和现实,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来指导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决策。

他的思想对于唐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谏太宗十思疏 读后感

谏太宗十思疏 读后感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该具备的十个方面的品质和能力,以及如何避免走向衰败的道路。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受益匪浅。

魏征在文章中强调了君主要有仁爱之心。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君主的仁爱之心。

只有关心民生、体恤百姓疾苦的君主,才能得到民心,使国家长治久安。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更取决于领导者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魏征提到了君主要有远见卓识。

他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能够洞察时局,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我们应该具备远见卓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魏征强调了君主要善于纳谏。

他认为,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虚心接受臣子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错误。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魏征提醒君主要避免走向衰败的道路。

他提出了“十思”的建议,包括勤政、节用、崇文、尚武等。

这些建议都是为了让君主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防止走向衰败。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反省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英明的领导者,而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仁爱之心、远见卓识、善于纳谏等品质。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魏征读后感

魏征读后感

魏征读后感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开元绅士”。

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不仅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征的作品中,尤以《魏征读后感》为人称道。

《魏征读后感》是魏征的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了他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在这篇读后感中,魏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魏征在《魏征读后感》中对文学作品的品评非常精辟。

他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而且能够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无论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对于当时的新作,魏征都能够做出中肯的评价,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魏征在《魏征读后感》中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他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而且能够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他的文字流畅优美,表达清晰,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再次,魏征在《魏征读后感》中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独到之处。

他不仅能够从作品中找到作者的用心和用意,而且能够从中发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见解新颖,观点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最后,魏征在《魏征读后感》中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他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而且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对文学的热情和热爱。

他的文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魏征读后感》是一篇极具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魏征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而且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这篇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魏征劝谏的观后感

魏征劝谏的观后感

魏征劝谏的观后感华夏大地上,逐渐成长起一代伟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引领着华夏民族前进的步伐。

其中,魏征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智者,他的劝谏事迹令人钦佩,也值得我们在当下社会中深思。

魏征,字玄成,唐代开元年间的名臣,在唐玄宗的统治下,魏征以其渊博的才华为朝廷效力,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谏言大臣之一。

他的劝谏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魏征劝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的忠诚。

在唐玄宗任内,魏征曾多次以忠诚之心发表建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无论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守,还是对君主权威的拥戴,魏征都以忠厚的态度表现出来。

他的忠诚精神饱含于每一封谏言中,这种忠诚不仅是对君主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

其次,魏征劝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见识广博和清晰的思维。

面对朝廷的政务,魏征能够迅速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熟知历史典故,通晓文武之道,他的劝谏多以身临其境的场景,并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述,既有理性思考,又充满感情色彩。

他的见识和思维方式给人以启示,教导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做到超越眼前的利益,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三,魏征的劝谏行为展现了他的胆识和勇气。

在古代封建社会,君主至高无上,没有人敢直言进谏。

然而,魏征却能放下身段,敢于为正义而争辩。

他不畏强权,以真言献给君主,希望能够纠正错误,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他的胆识和勇气为后人立下了榜样。

最后,魏征劝谏的意义在于他的言行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谏言成为后来朝廷谏议的典范,启示了无数后来者敢言的勇气和对国家的责任心。

他牺牲个人利益,坚持真理,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点燃了时代的火炬。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魏征般的智者,我们需要有志之士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推动社会进步。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从魏征的劝谏中学习到,要有忠诚之心,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要有胆识和勇气,敢于为正义奋斗。

魏征传忠诚奉献的典范人生传记读后感

魏征传忠诚奉献的典范人生传记读后感

魏征传忠诚奉献的典范人生传记读后感魏征传——忠诚奉献的典范人生传记读后感魏征,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和奉献。

近日,我阅读了一本关于魏征的传记,深受其影响。

通过了解魏征的生平事迹,我被他那种高尚的忠诚精神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所感动。

魏征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

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深受父亲的熏陶。

年轻时,魏征以才智出众,对国家充满热爱。

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多次中进士,后来入仕于唐朝。

作为宰相,魏征尽职尽责,以清廉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干赢得了皇帝的钦佩和重用。

他通晓经史,精通诗文,善于协调各方势力,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秉持儒家的仁德思想,对待人民公正无私,鼓励农桑,提倡教育,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和谐。

魏征对国家忠诚的精神是他最令我敬佩的地方。

在位期间,他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不论个人得失,始终坚守原则。

在他的领导下,唐朝实行了许多政策,改革开放,提升国力,使得中国在那个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强大的国家之一。

魏征深知,领导者的责任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着想,而不是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

他对唐朝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是不可忽视的。

在魏征的政绩背后,也有他不计个人名利的奉献。

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积极为人民谋福祉。

他提出并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关心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推行土地改革,让农民有更多的土地种植,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他重视教育,提倡文化繁荣,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他的为民奉献精神让我深感动,也激励着我在自己的领域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魏征的一生让人感叹,他以自己的忠诚和奉献,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他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在魏征的人生传记中,我看到了忠诚和奉献的真谛,也深受了鼓舞。

作为当代的一员,我们要向魏征学习,以他为榜样,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始终做到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魏征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责任感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没有责任感,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没有责任感,你就会变得很懒惰。

比如说,你答应了别人一件事情,但是你却不去完成它。

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不靠谱,不再相信你。

而且,你自己也会觉得很内疚,因为你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

如果你没有责任感,你就会变得很自私。

比如说,你只想着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很难相处,不愿意和你交往。

而且,你自己也会觉得很孤独,因为你没有朋友。

如果你没有责任感,你就会变得很失败。

比如说,你总是拖延时间,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一来,你就永远无法成功。

而且,你自己也会觉得很失落,因为你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所以说,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拥有了责任感,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呢?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

比如说,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分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范围,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责任心。

比如说,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感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等等。

只有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责任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比如说,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锻炼身体来提高自己的体能素质;通过交流沟通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等等。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责任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拥有了责任感,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吧!。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读完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我就感觉这魏征可真是个“硬骨头”啊!
你想啊,在古代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皇帝那可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主儿。

可魏征呢,就像个拿着真理大棒的勇士,不管唐太宗李世民心里舒不舒服,只要他觉得事儿不对,就噼里啪啦地一通说。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都小心翼翼捧着老板的公司里,有个员工老是直接指出老板决策的错误,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我觉得魏征就像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不会说假话。

他把唐太宗那些可能会导致国家出问题的毛病照得清清楚楚。

唐太宗也是个了不起的皇帝,能容得下魏征这样的直臣。

要是换了个小心眼的皇帝,估计魏征早就脑袋搬家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魏征这样敢说话的臣子,唐太宗才能时刻警醒自己,让唐朝走向繁荣昌盛,什么“贞观之治”才得以出现。

这让我联想到咱们现在的生活。

其实我们身边也需要像魏征这样的人。

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要是大家都只知道说好话,互相吹捧,那这个团队迟早得翻船。

而如果有那么一两个敢于直言问题的人,就像魏征指出国家治理的问题一样,这个团队才能不断改进,变得更好。

但是呢,像魏征这样直言进谏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你得有真本事,心里得真的装着天下或者团队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

而且还要有勇气,不怕得罪人。

魏征在朝堂上直言的时候,肯定也想过可能会触怒龙颜,但他还是照说不误。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

魏征直言进谏这个事儿就像一道光,让我看到了在任何一个集体中,真话和敢于说真话的人的重要性。

它也提醒着那些掌权者或者领导者,要能听进去不同的声音,就像唐太宗那样,有容人之量,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读完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啊,我就感觉这魏征可真是个猛人,就像游戏里那种不怕掉血、勇往直前的战士。

你看啊,唐太宗那可是皇帝,那地位老高了,在那个时候就跟神一样的存在。

可魏征呢,一点都不害怕,该说啥就说啥。

他就像一面镜子,不管唐太宗乐意不乐意,就直接把那些毛病啊、问题啊都给照出来了。

我就想啊,这得有多大的胆子。

要是我啊,在领导面前可能话到嘴边都得咽回去好几回,还得琢磨琢磨这话会不会让领导不高兴。

可魏征不管这个,他心里想的就是为了国家好,为了唐太宗能当个好皇帝。

就好比你玩一个建设国家的游戏,他一心就想让这个国家发展到最牛的状态,所以看到有不对的地方,必须指出来,不管会不会被“游戏管理员”唐太宗给惩罚。

而且唐太宗也很了不起呢,虽然有时候被魏征气得够呛,但最后还是能听进去他的话。

这就像是两个高手过招,一个敢出招,一个能接招。

要是唐太宗是个小心眼的皇帝,魏征早就不知道被砍头多少次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觉得做人就得有点魏征的精神。

在生活里,如果看到朋友或者同事有不对的地方,不能光想着当老好人,得勇敢地指出来。

当然啦,也要讲究点方式方法,可不能像个愣头青一样。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得有那份为了大家好的心,就像魏征为了大唐的兴盛一样。

而且呢,要是当领导的也能像唐太宗那样,能听进去别人的批评,那这个小团体或者大公司啥的,肯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颗充满智慧的种子,种在心里,能让我们在做人做事上都学到不少东西呢。

魏征直谏的精神发言稿

魏征直谏的精神发言稿

魏征直谏的精神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和想法。

我想谈论的话题是魏征直谏的精神。

魏征作为唐朝的名臣,他的直言无讳和勇往直前的敢言,为我们树立了立场坚定、真诚勇敢的典范。

首先,魏征直谏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效仿的。

在古代,官员对君主说话往往要绕弯子,避免直接提及敏感话题,以免被视为不忠。

然而,魏征并不迎合权势,他敢于直接对唐太宗李世民陈述真实的情况,勇于指出不足和错误。

他以坦诚和真诚的态度,为皇帝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建议,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次,魏征直谏的精神提醒我们,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不管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有责任为改善与进步发言。

尽管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敢于直面问题,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正如魏征的直言无讳给唐朝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勇于直面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魏征直谏的精神也提醒我们,对他人的直言应该勇于接受和倾听。

直言无讳的建议可能会触及到我们的痛点和难题,但只有真正倾听并认真思考,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去解决。

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中,我们
可以接受不同观点的挑战,从中受益并获得成长。

在魏征直谏的精神下,我们应该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谢谢大家!。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这让我想起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时候我们看到朋友做了错事,可因为怕得罪人,就选择闭嘴。但魏征不是,他那是真心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他就像一个特别敬业的纠错员,专门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有不对就敲警钟。
再看看李世民,他能容忍魏征这样的“刺儿头”,也挺了不起的。这就好比你有个总是挑你毛病的朋友,你还能虚心接受,这得多大的度量啊!李世民肯定也有不耐烦的时候,可他干好,就得有这种能听进去逆耳忠言的胸怀。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学到了做人得有自己的原则。魏征的原则就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好,他不因为皇帝的权威就放弃自己的想法。在我们现代社会,虽然没有皇帝了,但也有很多诱惑或者压力让我们放弃自己的原则。比如在工作中,可能为了迎合老板或者保住工作,就不说真话。但魏征告诉我们,坚持正确的东西,哪怕会有风险,那也是值得的。
魏征直言进谏读后感
读了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我就像看了一场超精彩的职场大戏,只不过这个职场是古代朝廷那高大上的地方。
魏征这人可真牛,他就像那种特别耿直的朋友,不管唐太宗李世民爱不爱听,他都一股脑儿地把真话往外倒。你想啊,李世民是谁?那可是皇帝,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呢。可魏征就像完全不怕似的,只要他觉得皇帝哪件事做得不对,就立马站出来,巴拉巴拉说一通。
而且啊,魏征的直言进谏也不是瞎来的。他肯定是有真才实学,对各种事情都有深入的思考,才能每次都说到点子上。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想要给别人提建议,自己也得先把事情弄明白,不能瞎指挥。
总的来说,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以后我也要像魏征一样,做个有原则、敢于说真话的人,当然啦,也希望身边能有像李世民那样能听进真话的朋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
魏征,字玄贞,隋朝大文学家、政治家,他是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他在隋朝历任重要职务,对隋朝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可以对国家、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魏征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

他在隋朝朝廷中担任要职,曾多次进谏献策,对隋朝政治有着重大影响。

在当时,隋朝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对当时的政治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分析。

他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受到了当时的朝廷高官的赞赏和重视。

魏征的敢言进谏,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文学上也有着杰出的成就。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为后人所推崇和传颂。

魏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可以对国家、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也需要像魏征一样,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魏
征的故事,传承他的精神,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民族的发展献计献策。

总之,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可以对国家、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向魏征学习,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征十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

魏征十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

魏征十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
《魏征十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魏征吗?他呀,是古代一个很聪明很厉害的人。

他提出来的“十思”,在咱们现在的社会也很有用呢!
比如说,“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这就是告诉我们,当看到想要的东西时,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有足够多了,不能太贪心。

就像有的小朋友看到新玩具就想要,家里已经有好多玩具了还不满足。

如果能想到知足,就不会总是缠着爸爸妈妈买啦。

还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意思是处在高位要想到谦虚,不能骄傲。

咱们班的班长,如果能明白这一点,不因为自己是班长就骄傲,而是更谦虚地帮助同学,大家是不是会更喜欢他呢?
《魏征十思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古代一个叫魏征的人提出来的“十思”。

“十思”里面有一条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就好比我们考试得了高分,可不能骄傲自满,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很多很多的小河。

有个同学小明,上次考了第一名,就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不认真学习了,结果下次考试成绩就不好了。

再比如“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做事情不能一开始很认真,后面就偷懒。

就像搭积木,一开始很用心,搭到一半就不认真了,那积木房子就会倒的。

所以呀,魏征的“十思”能帮助我们变得更棒,大家要记住哦!。

魏征读后感

魏征读后感

魏征读后感首先,《魏征别传》通过讲述魏征的一生,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智慧的才干。

在书中,魏征被描绘成一个有胆识和魄力的人,他敢于直言进谏,忠诚于国家和皇帝。

他以自己强大的学识和才干,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用智慧和勇气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其次,《魏征别传》展示了魏征对于法治的坚守和推崇。

魏征主张凭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注重以法约束人民和官员的行为。

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以法律为基准,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在书中,作者通过魏征的身份为唐太宗起草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如《开元格》、《得失草》等,从而展示了魏征对法治的推崇和自己对法治的追求。

第三,《魏征别传》揭示了魏征与唐太宗的深厚友谊以及魏征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他们之间的往来,既有师徒之情,又有朋友之谊。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魏征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太宗的统治,毫不犹豫地进谏和勇往直前。

与此同时,太宗对魏征的认可和信任也将他提拔为宰相,并任命他为“神策护军使”,使他成为统治者身边的重要人物。

第四,《魏征别传》揭示了魏征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他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文风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对国家历史和当时社会情况的描述,以及他对人性和人情的深入观察,从而展示了他文学造诣的高深。

最后,《魏征别传》中的魏征形象充满阳刚之气,他不仅有政治智慧和才能,还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他勇敢无畏地为国家和皇帝奔走,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他的形象最鲜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高尚品质和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总之,《魏征别传》是一部精彩的传记,通过魏征的形象和他与唐太宗之间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完整形象。

他的智慧、才干和忠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同时,我也在读完《魏征别传》后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幸福需要有智慧和勇气的政治家来引领,也需要法治的支持和人文精神的倡导。

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人民才能享受到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

以魏征的事例写一篇关于责任感的作文魏征是我们唐朝的一位大忠臣,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责任感的重要性。

有一天,唐太宗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劝我要有责任感呢?”魏征回答说:“陛下,责任感是一种美德,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魏征的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话:“做人要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也让我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简单来说,责任感就是一种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勇往直前;它让我们在享受幸福和成功时不会忘记回报社会,而是积极奉献。

现在我们来看看魏征的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你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怎么样?”魏征回答说:“陛下您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但是您有时候会犯错。

”唐太宗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这么说朕?”魏征却说:“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您我的观察和看法。

”唐太宗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从此变得更加谨慎和明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仅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所在,而且还能够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做错了事情时,不要逃避或者推卸责任,而是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另外,有责任感的人还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不要漠不关心或者置之不理,而是要主动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而且还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和有爱心。

责任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精神。

它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所以呢,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时刻保持一颗有责任感的心,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魏征的治国思想

魏征的治国思想

<一>、用柔德教化百姓,宽徭减役、安抚宇内。

魏征改造发挥了老子的“无事”和汉初“黄老”学派的清静思想来恢复和发展唐初的经济。

唐太宗即位之初的唐朝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由于长期战乱、土地荒芜、周里萧条、生产很不景气,就连原来经济繁荣的关中地区,也是“焦蟒巨泽,茫茫千里”一片残破景象。

因此,安定人心、恢复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成为了唐统治集团的主要任务。

面对战后如此创伤,“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治化”李世民担心大乱之后国家难以治理。

魏征则认为大乱之后天下人心思治的心情就如同饿了要吃饭的心情一样迫切,能不能治化关键在于坚持什么路线“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9]魏征在这里所主张的“化”应该是儒道兼宗的道德教化。

他曾向唐太宗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有民有栋宇之安,此人主之常道也.”[10]在这段论述中,魏征把道家的“以百姓之心为心”同儒家的“君为民之父母”的思想结合起来,提倡人君与民同忧同乐,实行德化。

”唐太宗认识到认识到魏征的主张是“为国家长利”,因此“纳之不疑”且“力行不倦”,仅“数年间”即“海内康宁。

”另一方面,魏征在唐初的徭役问题上提出“不竭其力”的思想。

他认真总结了隋朝和历代覆亡的教训,认识到要徭役问题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命运,他曾说“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世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11]魏征针对唐初经济恢复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主张,在唐太宗刚即位的最初几年,他就认识到国家刚刚统一,“疮痍未平”,如果劳役稍重,就会引发内乱。

贞观六年,魏征一方面看到“积年丰稔”;另一方面也看到“仓廪尚虚”,而且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仍然“茫茫千里,人烟断绝”,恢复很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当时的经济状况比作稍有好转的久病之人,如果使人民徭役过度,就如同使“皮骨仅存”的病人“负一石米,日行百里”一样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一代名臣魏征留给我们的思考
唐初的“贞观之治”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被广为称道的盛世之一,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有为和知人善任是构建“贞观之治”的重要基础,那么魏征的直谏则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特别助力。

一千四百多年前出生于燕赵大地的一代名臣魏征,就像一座文化富矿,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淘洗,愈发显示出夺人光芒。

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历史选择了魏征
隋朝末年,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堤坝迅速垮塌。

此时,饱读诗书、素怀大志的魏征决心投奔义军,想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智慧去建功立业。

但终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文韬武略难以得到施展。

即使是在李建成府上任洗马期间,他的满腹经纶也未能被采纳和接受,以至于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诛之后,作为先太子的僚属,面对李世民的厉声喝问和殿前武士的巨斧利刃,魏征毫不畏惧,慷慨陈词:如果先太子听从我的劝告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局。

这不能不让人在赞叹他的忠贞耿介之心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和遗憾。

也恰恰是这一点,赢得了李世民的激赏和垂爱,不仅赦免了他,而且委以重任,由此拉开了君臣之间“契协云龙,义均鱼水”历史奇观的序幕。

李世民之所以不计前嫌,除了看中魏征所具有的忠贞不二、直言敢谏的品格和贯通古今的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明白,自己大位初登,国家百废待兴,如果没有一批有真才实学、敢讲真话的“左膀右臂”支持辅佐,终将一事无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世民重用魏征,是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开创千秋大业而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实践证明,自被李世民授任谏议大夫起,魏征在此后十几年的御前生涯中,先后向李世民谏陈二百余事,而且多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魏征的标志性符号:直谏
魏征是自古以来杰出的谏官代表。

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

比如贞观二年,许多地方发生蝗灾,甘肃一县令盗用官粮。

李世民闻奏大怒,下令处斩。

魏征认为罪不当斩,三次抗驳诏命。

贞观三年,李世民曾下令免除关中地区租税两年,但不久又决定已经交纳的就从明年算起。

魏征认为朝廷如此出尔反尔,失信于民。

因此不顾太宗的震怒,几次拒绝在通告上签字。

由于魏征的据理力谏,有时居然使李世民产生了近似条件反射般的自觉意识。

一次他想去秦岭打猎,车驾行装都已备好却迟迟没有成行。

魏征问起此事,李世民不好意思地说,正是怕你谏阻,所以取消了此行。

贞观中期以后,李世民渐渐表现出“忘本”(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忘记隋亡教训)的苗头。

对此,魏征于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特别是《谏太宗十思疏》,规劝李世民按照人君治国理政应当遵从的十条规范对照反省自己。

两年后,魏征又上《谏太宗十渐不克终疏》,直截了当地对李世民近年来放松自我要求,不能从严治政的十种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醒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体国情深的“双十上疏”,集中代表了他治国安邦的政治见解。

但这常常让李世民下不了台,以至于不止一次说出“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佬”这样的激愤之词。

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畏惧,就是怕亡国。

魏征正是看准这一点,往往引用隋亡史实来促他警觉。

李世民也深知魏征的用心,所以气话说完回过味来,也不得不慨叹:安国立民,犯颜直谏,唯有魏征。

魏征直谏的基础:正己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李世民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也难免有生气和犯糊涂的时候。

魏征先后上疏二百多件,即使是备加小心,也难免百密一疏,况且又给过李世民那么多难堪,所以受冷遇、遭训斥甚至被威胁杀头的事也是常有的。

可他批评皇上的底气一直没有受到影响。

其原因在于他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却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正因为如此,当他被人嫉妒,并有人告歪状说他结党营私时,他能心地坦然,神色不变。

李世民捎话让他注意检点
言行,免得别人议论。

他理直气壮地说,如果只顾注意言行细节而不主持公道,那么国家的兴亡就很难说了。

还有人说他侍奉过的三个主子都先后灭亡了,挑拨太宗不要重用他。

李世民则反驳说,那并不是魏征的错,而是因为三人未能正确使用魏征。

魏征曾多次劝告李世民要时刻牢记隋亡的教训,戒奢倡俭,而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在朝为官二十多年,被封为郑国公,赐位特进。

举朝上下能享受到此等待遇的也没几个人。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家居然简陋得连间接待宾客的正厅都没有。

难怪李世民前来探视病中的魏征时也感到吃惊,慨叹偌大繁华京城里的国公府第居然如此简朴。

魏征过世后,李世民要赐其一品仪仗。

身穿一袭旧粗布短衣的魏征之妻谢绝道:魏征一生俭朴,如此厚葬非其生前所愿。

可见对于戒奢以俭的主张,魏征不只是说给皇上听的,而且自己身体力行。

关于魏征的几点思考
魏征的贡献是历史性的。

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包括经济思想、法治主张和文化观点在内的执政理念,和他切中时弊、持论雄辩的进谏艺术,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以及公道正直、宁折不弯的人格魅力,早已超出了历史时空的局限,形成了一种特殊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首先,魏征在政治方面的进步意义在于他的忠君思想和民本意识的统一。

从李密到窦建德再到李建成,魏征曾三易其主。

为他们出谋划策,他都自视为报效国家之举。

辅佐李世民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致获得了当朝天子“敬之重之,同与师傅,不以人臣处之”的殊荣。

但他的可贵之处是,在“忠君之事”的同时常怀爱民之心,或者说其忠君思想是以民本意识为基础的。

第二,魏征在履行职责方面提供的范示是直谏和善谏的结合。

魏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所以进谏从不转弯抹角,避重就轻。

为此君臣二人曾发生过多次激烈争辩,但由于魏征每次进谏所讲的理由都很充足,所以争辩的结果大多是李世民接受劝谏,并且给予魏征某种嘉奖。

第三,魏征在做人与为官方面值得借鉴的是立德、立功与立言相得益彰。

古人把立德、立功和立言作为人生追求的三个层次。

魏征作为谏官,在位时尽职尽责,勤奋敬业;身体不佳时主动退位,让贤于人,真可谓坦荡无私,高风亮节。

他曾被授任太子太师,最后被李世民尊为可以知得失的“人镜”,可见其德行操守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此外,从贞观初年开始,魏征呕心沥血历时五年多,主持编纂了一部资政大典《群书治要》。

此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晋代末年,既有明君治国的经验,也有庸主败政的教训;既有先贤辅国的故事,也有奸臣欺主的实录。

李世民看了都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并指示抄给诸子百官,以传后嗣。

几乎是与此同时,魏征奉命开始了历时七年的《隋书》等史籍的编纂工作。

其间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熬掉了多少青丝与白发。

到了晚年,甚至在病重弥留之际,他仍在书写奏章,为朝政的得失而劳神操心。

一代名臣忠贞至此,连李世民也不得不为痛失“一镜”而潸然泪下。

魏征的一生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堪称楷模。

特别是他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镜鉴,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所发展,从而为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