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张景岳_景岳全书_妇人规_的调经特色

合集下载

学习《景岳全书·妇人规》——谈调经之要贵在补养脾肾

学习《景岳全书·妇人规》——谈调经之要贵在补养脾肾

学习《景岳全书妇人规》——谈调经之要贵在补养脾肾
刘玉兰;夏阳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9)2
【摘要】张景岳,又名介宾,字会卿;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妇人规》是其所著《景岳全书》中妇科专篇,对妇科经带胎产均有详细论述。

其对于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尤重视调补脾胃。

【总页数】1页(P108-108)
【关键词】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
【作者】刘玉兰;夏阳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2
【相关文献】
1.《景岳全书·妇人规》辨治癥瘕的学术思想探析 [J], 曾玉燕;关永格
2.《景岳全书·妇人规》论治月经病组方配伍特点及学术思想研究 [J], 钱旭武;姜雨辰;赵琦;蒋婴
3.《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J], 赵硕琪;许博文;朱雅文
4.从《妇人规·血虚经乱》谈四物汤调经及运用现状 [J], 杨华;张寿全;李天赐
5.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J], 李晶晶;周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妇人病质角度浅述《妇人规》论治滑胎特色

从妇人病质角度浅述《妇人规》论治滑胎特色

1 . 1 脏腑 本 弱 。 因妊重 虚 妇人 病质 是指 疾病 未 发 生 之前 , 在 多种 因 素 影 响 下 , 妇 人 个 体 所 具 有 的 阴 阳气 血、 脏腑 经络 偏盛 偏 衰 的 特 点 。 由于 这 种 特点 因人 而
异, 在一段 时 间 内较稳 定 , 且 又包 含 了某种 潜 在 的病 理
流传 。其 中关 于滑胎 的认 识 较 为 全 面 , 从 理 法方 药 上 分别 论 述 , 见 解独 到 , 并 注 重辨证 施 治 , 未 孕先 调 , 以 达 到“ 预培 其损 ” 防 治滑胎 的 目的。
1 妇 人病质 与 滑胎 的关 系
天 癸成 熟 , 任通 冲盛 , 男 女之 精适 时 相合 , 结 为胚胎 , 并
在 胞宫 内种 植 , 在 肾气 、 天癸 、 冲任 、 胞 宫各 个 环节 的协 调 和滋 养 下 逐 渐 发 育 成 长 。 妊 娠 是 胚 胎 在 母 体 子 宫 内生 长发 育 和成 熟 的 过 程 。胎 儿 居 于 母 体 之 内 , 全 赖 肾 以系 之 , 气 以载之 , 血 以养 之 , 冲任 以 固 之 。 《 妇 人规・ 数 堕胎 》 日: “ 凡 妊 娠 之数 见 堕 胎 者 , 必 以气 脉 亏 损 而然 … …气脉 有 伤而 胎 可 无 恙 者 , 非先 天 之 最 完 固 者 不能 , 而 常人 则 未 之 有 也 ” 。 明确 指 出滑 胎 病 机 多 为气 脉 亏损 , 胎元 不 固 。胎元健 固在 于 阳精 化 生 , 阴血 长养 , 气 血充 盛 , 方 可 如 期 而 产 。若 气 血 虚 损 , 则 源 流 不继 , 胎 孕不 固。妊 娠期 间 , 胎 元 的生 长依 赖 于母体 气
因素 , 故 称为 “ 妇 人病 质” 。《 灵枢 ・ 天 年》 就 提 及 “ 人 之始 生 …… 以母 为 基 , 以父为檐。 ” 子 代 的生 命 来 源于 父母 的生 殖之 精 , 父 母 的身 体 素 质 , 体质特征 , 通 过生 殖之 精传 给 子 代 , 成 为 子 代 的体 质 特 征 。 《 妇 人

《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

《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

《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张景岳论治妇科疾病具有精准的诊断和辨证思路,以辨证施治为根本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因施予不同的方药,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体系。

其倡导“两纲六变”之说,以阴阳为二纲,详辨虚、实、寒、热、表、里。

景岳为温补派的代表人物,重视补益,指出女子重阴血,主张补肝血、滋肾阴、健脾气,遣方用药多以养血、滋阴、益气为主,反对妄用活血攻伐药物,倡导扶正以祛邪。

《景岳全书》中关于妇科痛证的辨治经验也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本文尝试对文中涉及到的经期腹痛、带下痛证、产后腹痛、癥瘕痛证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诊治妇科痛证提供新思路。

标签:景岳全书;痛证;经期腹痛;带下痛证;产后腹痛;癥瘕痛证《景岳全书》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著作,是一部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全科医书。

《景岳全书·妇人规》论述了妇人九证,包括经脉类、胎孕类、产育类、产后类、带浊梦遗类、乳病类、子嗣类、癥瘕类、前阴类。

其中涉及到经、带、胎、产中的妇科痛证包括经期腹痛、带下痛证、产后腹痛、癥瘕痛证。

其辨证论治各有特色,本文尝试就《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的学术思想作如下探析,以期指导临床。

1经期腹痛——虚实为纲,偏重温补11虚实为纲,仔细审辨《妇人规·经期腹痛》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

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

或血去而痛益甚。

”[1]张景岳论治痛经,先立虚、实为纲,以此为立足点,辨证论治。

先从时间入手,若痛在经前,经行则痛减者是因瘀阻为患,经行后血脉畅通,便可缓解疼痛,此为实痛;若痛在经后,则为虚痛,是因血海空虚、胞脉失养造成。

其次从触诊判断,若腹痛拒按拒揉者,是实痛;可按可揉者,则为虚痛。

张景岳指出此为辨虚、实的一般方法,若有实中夹虚或虚中夹实者,需仔细审辨。

正如“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张景岳妇科证治特色浅析

张景岳妇科证治特色浅析

张景岳妇科证治特色浅析
龙玲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09(004)003
【摘要】张介宾(1563-1640),字景岳,明代杰出医家,撰有《类经》《类经图翼》等著,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景岳虽不以妇科名闻于世,但《妇人规》是《景岳全书》中的二卷,为其全面系统的妇科专著。

内分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等九类,每类分若干证,再辨证立方,全面地体现了他妇科临证治疗的独特风格。

当代妇科名家罗元恺先生曾点注《妇人规》,并给予高度赞赏。

【总页数】2页(P159-160)
【作者】龙玲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41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何同录老中医临证妇科保胎证治特色简介 [J], 夏昱
2.新安医家王乐匋妇科证治特色微探 [J], 潘赐明;王鹏;吴元洁;
3.从《杂证谟·喘促》浅析张景岳方药应用特色及治喘之道 [J], 张敏;王音;孔丽娅;余王琴
4.从《杂证谟·喘促》浅析张景岳方药应用特色及治喘之道 [J], 张敏;王音;孔丽娅;
余王琴
5.王大增妇科调经证治特色 [J], 陈锦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摘要】《妇人规》为《景岳全书》之妇产科专章,重视温补,强调滋阴,月经病辨证论治以脾肾为中心,尤重冲任、脾胃、阴血。

医治多用健脾补肾之法,以补肾为要,对月经失调、崩漏、经行腹痛、热入血室等作详细论述,符合临床,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辨证论治Abstract:Discourse on women of complete works of Zhang Jingyue is an exclusive chapter on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with an emphasis on warm reinforcing and Yin-tonifying. Emphasis was lai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spleen and kidney as the centre as well as Chong-Ren,spleen,stomach,and blood.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kidney-tonifying are important treating methods. Menstrual disorders, metrorrhagia, dysmenorrhea and invasion of heat into blood chamber are these are of great values for clinic.Key words:Complete Works of Zhang Jingyue; Menopath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妇人规》乃明代闻名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1]中妇产科专章,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子嗣、癥瘕、前阴九类,每类分假设干证,先说理,后辨证立方,内容全面、系统,重视辨证论治,符合临床。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

《景岳全书·妇人规》组方用药特点研究目的:系统整理《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载治疗妇人病方剂,对常用药物、药对等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全面、深入地阐释景岳治疗妇人病的组方用药特点,归纳其学术思想,以供临证参佐。

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妇人规》中九类疾病中所附的方剂,对照《八阵方》进行汇总整理,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以探析其用药规律。

利用频次统计方法研究《妇人规》药物性味归经、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常用药物组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妇人规》中的论述,及《本草正》中药物记载,对妇人方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析其方剂的组方用药特点。

结果:1.本研究共整理方剂509首,包括经脉类106首、胎孕类98首(其中同名方3首)、产育类48首(其中同名方剂1首)、产后类75首、带浊遗淋类48首、乳病类15首、子嗣类19首、癥瘕类73首(其中外用方3首)、前阴类26首(其中外用方4首),不同类方剂之间经剔重处理后,共得方剂305首,其中82首为景岳自创方,其余223首皆为前人方剂,经方剂考源证实多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局方》《医统》《校注妇人大全良方》《千金方》等医籍。

2.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景岳治疗妇人病的九个类别及总方剂的性味、归经、常用药物及常用药对情况。

(1)总方中,用药以甘,温为最多,多归脾经,其次是肝、心、肾经。

常用药物有当归、炙甘草、人参、茯苓、熟地黄、白术、白芍、川芎、陈皮、肉桂,多为补益阴血,益气健脾之品,辅以活血行气之品。

常用的药对有熟地配当归、白芍配当归、川芎配当归、人参配熟地、人参配白术、肉桂配当归等。

(2)经脉类方剂中,用药以甘,温为主,多归脾、肝经,常用药物多是益气生血之品,又有养阴清热,活血理气之品。

常用的药对有熟地配当归、川芎配当归、白芍配当归、山药配山茱萸、山药配熟地等,以滋阴养血为主,又有健脾益肾,温经活血之组合。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明代著名医家,著有《类经》《景岳全书》等著作。

他博收众采,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前代医家的成果,自成一家,指出真阳为人之大宝,遣方用药以温补为主,创制八阵方,更推药有“四维” ,即以人参、熟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良将之法,且“四维”之中更以熟地黄为重。

对于张景岳运用熟地黄之特色,现从其学术思想基础及临证配伍特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 基于温补思想,于阴中求阳1. 1 立足于阳气,论治当温补张景岳在诊治疾病中重视阴阳,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但凡诊察疾病施以治疗,都必须先审查阴阳,医理虽然复杂纷繁,但以阴阳二字概括足矣。

力排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认为阳并非有余,所以在重视人体阴精的基础上立足于阳气。

他指出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生化之机,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并由此着重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发扬了《黄帝内经》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思想,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理论,并多次作出论述阐释。

他提出阳为生之本,即“人得天地之气以有生,而有生之气即阳气也,无阳则无生矣” 。

所以凡欲养生者首当保护阳气,治疗疾病则以温补为主,重视温补元阳,如《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所述: “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此即以生以化之元神,不可忽也” 。

1. 2 阴阳互根不可偏颇张景岳在重视阳气的基础上,亦不忽视阴精的作用,并认为阴阳原本为一气,曰“道生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 。

即阴阳如同水火,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由此可见张景岳十分重视阴阳和调。

他认为,天地阴阳最重要的变化规律就是平衡,这样才能气令调和而利于万事万物的生长,这是世间变化的道理,曰“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 。

张景岳深入阐释阴阳互根之理,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观点,认为阴阳二者缺一不可,“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成形,阳不可以无阴,非阴无以载气” 。

浅析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症瘕辨治

浅析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症瘕辨治

・248・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4月第54卷第4期浅析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癥痕辨治**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傅萍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 〔2014〕20号;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付萍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编号:GZS2012023# 通讯作者:傅萍,E-mail :fupingss@163. com李万雅'傅萍"马娴,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7摘要文章基于《景岳全书》中妇人归一卷有关癥痕的专篇论述,探讨祖国传统医学在妇人癥癡的证治:主 要通过对《景岳全书》的仔细阅读,浅析其中妇人癥痕的相关原文,并参阅相关注解,阐述妇人癥癡的因机论治:癥痕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景岳全书》中明确指出“癥”“痕”二者之别,并归纳其病因病机乃“总之非 在气分,则在血分”,诊治时当以辨清气血,分而治之。

《景岳全书》立意颇有特色,对后世妇人癥痕的辨治有 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景岳全书癥痕血癥食癥气痕气血虚实中医学术发掘张介宾,明代医家,字惠卿,号景岳,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著作有《类经》《景岳全书》及《质疑录》等。

《景 岳全书》成书于先生晚年.首选《内经》《难经》《伤寒》 《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自身经验,自成一家之书。

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 失;次为《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再次为《伤寒 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铃》;又 《本草正》.论述药味约三百种;另载《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别论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此外,并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四卷“伽。

其中《妇人 归•癥痕》专篇对妇人癥痕的辨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为临床防治妇人癥瘦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 方法。

1理论源流妇人癥痕是指妇人下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一种 病证。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张景岳方剂用药特点研究张景岳为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性医家,反对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力倡“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治疗重视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创制了补肾阴、肾阳的名方左归丸、右归丸,为中医补肾治法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所创的286首新方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方剂中的药物名称、主治病证等内容做规范化处理,统一异名药物、主治病证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建立张氏方剂基本数据表,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Excel、Matlab、SPSS等统计软件,通过频数分析、查找与匹配、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等,对张氏的方剂配伍特点和用药规律进行研究。

以此来探寻张氏方剂的配伍用药规律并与张氏学术思想互相印证。

通过研究发现张氏方剂用药有如下特点:1、选药组方从虚、热、湿着眼。

通过研究张景岳方剂的药物组成,发现张氏组方重视从虚、热、湿等病因病机着眼。

从药物使用种类及频次看,补虚药和清热药位居前两位,体现了张氏对“虚、热”治疗的重视。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虽然居第五位,但在前十位高频药物中功能利水渗湿的茯苓、泽泻分别居第三和第九位,而且他们的配伍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也说明了张氏对湿邪致病的重视。

补虚药使用频次居首也为张氏温补学派代表人物的身份在方药方面提供了支持。

2、用药主甘、辛、温,远苦、寒、凉。

张氏强调阳气对人身的重要,认为肾中真阳是人之大宝,应处处维护,而苦寒药物容易戕伐人体阳气,故在临证时特别注重顾护阳气,用药主甘、辛、温,远苦、寒、凉。

对张氏方剂中使用频次排序前100位药物性味的统计,发现味甘者总计使用849次,味辛者共用了731次,性温者总计用了661次,性寒者共用了391次,其中辛温同兼者450次,甘温同兼者289次,辛甘同兼者202次。

3、补益精血善用当归、熟地;健脾除湿擅用茯苓。

张氏临床非常重视人体精血,力倡“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的治则。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
目 录
• 景岳全书妇人规概述 • 景岳全书妇人规的病因病机论 • 景岳全书妇人规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景岳全书妇人规的预防与保健思想 • 景岳全书妇人规的学术评价与影响
01 景岳全书妇人规概述
景岳全书的成书背景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文化的繁荣,中医妇科逐渐受到重视。
妇人规在景岳全书中具有很高的学术 地位,被视为中医妇科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中医妇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妇人规的学术特点
1Hale Waihona Puke 妇人规在学术上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 从整体上把握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2
妇人规注重临床实践,强调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妇科的理论体系。
3
妇人规还注重妇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提倡“治 未病”的理念,强调早期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性。
人疾病。
妇人疾病的发生机制
脏腑功能失调
妇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肝气郁结、脾失健 运等。
气血不和
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不和是妇人疾病的重 要病机。
经络瘀阻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瘀阻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 发妇人疾病。
妇人疾病的传变规律
由表及里
妇人疾病初期多在表证,若不及时治疗,病邪会 深入脏腑,导致病情加重。
由气及血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又可影响气机运行,二者 相互影响,病情加重。
由实转虚
妇人疾病初期多为实证,若长期不愈,可逐渐转 为虚证,出现正气虚弱的表现。
03 景岳全书妇人规的治疗原 则与方法
妇人疾病的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
妇人规认为妇人疾病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治疗时应从整体 出发,全面考虑。

《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熵聚类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探究《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61条,共涉及72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
当归(36次)、甘草(35次)、熟地黄(35次)等为主;药性以温(187次)、甘(287次)为主;归经以脾(230次)、肝(211次)、心(206次)、肾(190次)经为主;得到药物组合15组,出现频次排序前三位为
:甘草-人参;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得到关联规则10条;无监督熵聚类共提取新处方3首。

结论《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重视气血双补,强调滋补脾肾,注重情志调畅",为现代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提供参考。

...。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

《 妇人规》 乃明代 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 景岳全书》 中妇产 肺 、 、 肝 脾病 变 , “ 但 及其甚也 , 四脏相 移 , 必归脾 肾。 且 “ ” 阳邪之 科专章 , 总论 、 分 经脉、 胎孕 、 、 产育 带浊、 乳病 、 子嗣、 瘕瘕 、 前阴九 至 , 害必归阴 , 五脏之伤 , 穷必 及肾” 加之妇科 病症 “ , 虚者极 多 , 类, 每类分若干证 , 理 , 先说 后辨证立方 , 内容全面 、 系统 , 视辨 实者极少 ” 故月经病症治疗多用健脾补肾之法 , 重 , 又以补 肾为要。 证论洽 , 切合临床。先生重视温补 , 强调滋阴, 辨证论治 以脾肾为 1 月 经 失 调 中心, 提出“ 妇人之病 , 本与男子 同, 而妇 人之情 , 与男子 异” 则 , 先生认为月经失调之病 因以七情之伤为甚 , 劳倦 次之 ; 或纵 这是妇科病症不同之处。妇科病 症当重视冲任 、 胃、 脾 阴血。女 欲不禁 , 冲任不守 ; 致 或外感 内伤 ; 医药误谬 ; 或 或先天禀弱 ; 或气 子阴类 , 以血为本 , 重在血 , 所 其生理 特点 以月经为 要。血能构 血方长 , 而纵情亏损 ; 或精血未满 , 为斯丧 , 早 而伤生化之源 。 精 , 即血也 , 即阴也, 经 血 月经调与不调可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 , 丹溪认为“ 月经 先 期 而 至 者 , 热 也 ; 期 而 至 者 , 虚 也 ” 血 后 血 。 故妇科病症 , 当首重调经 。《 景岳全 书 ・妇人规 ・ 脉 类》 : 景岳先生认 为亦有无火而月经先期者 , 经 云 应补中气 、 固命 门; 因血热 “ 经血为水谷之精气 ……其源源而来 , 生化 于脾 , 总统 于心 , 藏受 燥淤致 月经后期而至者 , 应为清补 ; 血逆而 留滞者 , 应为疏利 。对 于肝 , 宣布于肺 , 施泄于肾……妇人则上为乳汁, 下归血海而为经 于月经先期的治疗 , 血热所致者 , 经色多赤或紫浓 , 脉洪滑 , 饮食 脉。 脏腑之血 皆归冲脉 , ” 冲为 十二经之 海 , 为五脏六腑 之血 海 , 喜冷畏热 , 实热者用清化饮 , 虚热者用保阴煎 ; 无火者为心脾气虚 太冲脉盛 , 则月事以时下 , 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冲脉之血 , 由水 失于固摄 , 经色淡 , 宜大 营煎 、 大补元煎或五福饮加杜 仲、 五味子 谷所化 , 水谷盛则血气盛 , 水谷衰则血气衰, 而水谷之海 , 又在阳 治之。一月二三至 , 月、 日而至者 , 或半 旬 为血气 败乱 , 当因其 寒 明, 故阳明 胃气为 冲脉之 本, 故日“ 月经之本 , 所重 在 冲脉 , 重 热 而调洽。对 于月经后期 , 寒者经 色多不鲜 , 所 血 或黑 , 涩滞 而 或 在 胃气 , 所重在心脾 生化之源耳” 提 出月经与后 天脾 胃运化 水 少 , , 脉微细或沉迟弦涩 , 兼恶寒喜暖 , 治宜温养血气 , 予大营煎 、 理 谷之功能关系密切。先生认为天癸是人体后 天滋养而产 生的阴 阴煎 ; 血热所致者为阴火 内烁致 水亏血少 , 治宜清火滋阴, 予加 味 液, 为无形之水 。《 传忠 录 ・ 阴阳篇》 : 元 阴者 , 说 “ 即无形 之水 , 四物汤 、 加减一阴煎、 滋阴八味丸 。 以长以立, 天癸是也, 强弱系之, 故亦日元精。 ”天癸与人体生长 2 崩漏 发育密切相关 , 天癸充盛 , 则身体 强健 ; 癸不足 , 天 则身体 衰弱 。 对于崩漏一证 , 经乱之甚 也。《 其乃 内经》 : 阴虚 阳搏谓 云 “ 天癸对于月经来潮 与否直接相 关, 天癸至 , 则月事 以时下 ; 癸 之崩” 天 。先生认为五脏 皆有阴虚 , 五脏 皆有 阳搏 , 治疗应 审脏气 , 竭, 则地道不通无子也。同时天癸 与先天肾气及后天脾 胃关 系密 察 阴阳, 并指 出崩 分暴崩 、 久崩 。暴 崩者 , 其来骤 , 其治 易 ; 久崩 切, 其源于先天 , 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 经不调》 中指 出: 调经 者 , “ 其患深 , 其治难。治疗 上阴虚血热妄行者 , 宜保阴煎 、 减一 加 之要 , 贵在补脾 胃以资血之源 ; 肾气 以安血之室 , 养 知斯二者 , 则 阴煎 ; 火盛者 , 宜徒薪饮 、 黄芩 散加续断 、 丹参 ; 血热兼滑者 , 宜保 尽善矣。 就月经病 而 言, ” 七情 、 六淫 、 饮食 等病 因, 虽可 引起心 、 阴煎 、 槐榆散 、 生地黄汤 ; 肝经怒火动血者 , 宜加味 四物汤 ; 血滞逆 妄行者 , 四物汤 、 宜 丹参散; 营气 不足 , 血不能调而妄行者 , 宜五福 饮、 四物汤 、 四君子汤 、 八珍汤 ; 脾气虚陷, 宜寿脾煎 、 归脾汤、 四君 收 稿 日期 :0 70 -2 修 订 日期 :0 70 -

浅析《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

浅析《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

浅析《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陈蕾;包素珍【摘要】[目的]研究《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妇人规·安胎》中记载的安胎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方剂中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并结合其辨证规律和临证思路,总结张景岳安胎的组方用药特色及学术思想.[结果]张景岳安胎方共有63首,其中补阵方14首,数量最多,使用频次最高;性味上以甘温为主;归经上,以归脾经最多,肾肝肺次之;功效上,补益药使用最多,其中以补气血为主.[结论]张景岳治疗胎动不安强调辨证论治,偏重甘温补益,重视益气养血、调补脾肾,组方用药精专和缓,师古不泥古,其学术思想值得现代临床学习和借鉴.【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3)002【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张景岳;安胎;妇人规;辨证论治;用药特色;学术思想【作者】陈蕾;包素珍【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流血者。

[1]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

《妇人规》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撰的妇科学专著,是《景岳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论述了妇人九证,包括经脉类、胎孕类、产育类、产后类、带浊梦遗类、乳病类、子嗣类、癥瘕类、前阴类。

其中《妇人规·安胎》凝聚了张景岳治疗胎动不安的学术特色。

本文将其学术思想及方药运用特点进行归纳浅析,为现代临床安胎治疗提供思路。

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妇人规·安胎》中所有的处方药物输入(Excel)表。

建立中药安胎治疗的数据库,并对每味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进行使用频数及频率的统计分析。

1 八阵方分析八阵方直观的体现了张景岳的临床治疗思路,通过对《妇人规·安胎》[2]854-858中所载方药进行统计学分析,共记载方剂63首,其中《新方八阵》[2]1282-133416首,《古方八阵》[2]1385-164315首,《妇人规古方》[2]1644-167432首。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学术思想

妇人之病,七情之伤为甚
• “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 • “此谓妇人病不易治也。何也?不知妇人之病
,本与男子同,而妇人之情,则与男子异。盖 以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 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 每多怨尤,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 ,或信师巫,或畏药饵,故染着坚牢,根深蒂 固,而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
• 同时天癸与先天肾气及后天脾胃关系密切,其源于先天,靠后天 水谷精微滋养。
• 《经不调》中指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 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 月经病而言,七情、六淫、饮食等病因,虽可引起心、肺、肝、 脾病变,但“及其甚也,四脏相移,必归脾肾。”
• 且“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 妇科病症“虚者极多,实者极少”,故月经病症治疗多用健脾补
固涩。
经行腹痛—辩证
• 证有虚实,夹虚者多,全实者少。
– 实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寒滞、血滞、气滞或热滞 • 多痛于经行之前,经通而痛减,拒按拒揉者为实
– 虚者
• 血虚、气虚 • 多痛于经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痛益甚;可按可揉者
为虚。
•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当结合患者形气禀质以 辨证。
经行腹痛—治疗
• 实证
– 气逆者宜顺气,调经饮主之; – 血淤者,应破血,通淤煎主之; – 气血俱滞者,失笑散主之; – 寒滞于经,或外寒所逆,或不慎寒凉,以致
经血凝结不行、留聚为痛者,宜调经饮加姜 、桂、吴茱萸之类温养; – 血热血燥致滞涩不行而痛者,宜加味四物汤 或保阴煎去续断;
经行腹痛—治疗
• 虚证
– 虚弱不足,经滞作痛者,用决津煎、五物煎 加减;

2021古代朱丹溪与张景岳关于妇科病诊治的思想比较范文3

2021古代朱丹溪与张景岳关于妇科病诊治的思想比较范文3

2021古代朱丹溪与张景岳关于妇科病诊治的思想比较范文 摘要: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张景岳是明代医家,二者在妇科方面均有独到见地,通过研读朱丹溪、张景岳着作中涉及妇科病的内容以及后人对二者各自妇科病学术思想的整理文献,对二者妇科学术思想进行辨析。

二者均以补血调血治疗月经病,善用四物汤,但朱丹溪认为调经不离痰,且注重调补脾胃之气,张景岳则认为调经宜以补脾胃肾为先;治疗带下病方面,朱丹溪认为应以清热燥湿除痰,而张景岳认为带下有六因,当因证而治;安胎方面,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而张景岳认为应详辨寒热虚实;治疗产后诸证,朱丹溪认为产后虚弱应当大补气血为先,而张景岳认为产后诸证应辨其虚实,不得概行蛮补。

关键词: 朱丹溪;张景岳; 妇科病; 学术思想; 四物汤; Abstract: ZhuDanxi was one among the four masters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while Zhang Jingyue was a physician in Ming Dynasty, both of them had their unique views on gynopathy.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study on the gynopahty part in their masterpieces and then sort out literature involving the gynopathy to analyze their academic thoughts. They both treated menopathy by nourishing and regulating blood and Siwu decoction. However, Zhu held that regulating menstruation cannot avoid phlegm and he emphasize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qi. By contrast, Zhang maintained that regulating menstruation should invigorate spleen, stomach and kidney first. In terms of the treatment of leukorrhagia, Zhu believed that to clear the heat, dryness and dampness can dispel the phlegm, whereas Zhang proposed to treat th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since leukorrhagia was caused by six factors. In terms of miscarriage prevention, Zhu proposed to clear the heat to maintain the blood prenatally while Zhang insisted on the detailed differentiation of coldness and heat as well as deficiency and excessiveness. In terms of the treatment of postnatal symptoms, Zhu proposed to maximally nourish qi and blood firstly because of the postnatal weakness, instead Zhang adhered to the tenets of differentiation of 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iveness of postnatal symptoms, and he held that unreasonable invigoration was not feasible. Keyword: ZhuDanxi; Zhang Jingyue; gynopathy; academic thoughts;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善治杂病着称,在妇科方面有独特的临床见解,其着作《格致余论》《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等书中均有讨论妇科病的篇章。

浅谈景岳《妇人规》

浅谈景岳《妇人规》

浅谈景岳《妇人规》张介宾,号景岳,字会卿,浙江山阴人,明代著名医家,《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妇人规》书共二卷,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乳病、子嗣、症痕、前阴十类,提纲挚领,简而能备。

理论一本于经,又多有阐发;治疗侧重于虚,重视辨证。

其中经脉篇论述的即为月经病,包括经脉之本、经不调、血热经早、血虚经乱、经期腹痛、崩淋经漏不止、血枯经闭等。

本文就其调经特色浅谈如下。

一经病首辨阴阳,多主虚,终归脏腑冲任景岳的“经脉类”篇中,首倡八纲辨证:在四诊合参、重视脉证的基础上,对于月经病的辨证,首倡八纲,提出“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为要”[5],认为调经之法,须辨寒热、虚实、阴阳。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特别重视阴阳学说,这个思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篇突出体现,认为月经时多时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并指出阴阳盛衰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认识到:“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

又指出: “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这就明确指出脏腑、冲任在月经生理中的重要性,为其论述月经病的病机和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调经之要,贵在补脾益肾,滋养奇经景岳在调经中侧重脾、肾,是有其一定根据。

在其临证用药时也明显体现补肾健脾的特点(2),如:暴崩久淋之患,《妇人规》指出:“此等证候,末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反冲任而然”。

人之脾为统血之脏,气虚则统摄无权。

肾为藏精之所,冲任之本,肾亏则冲任受损,经血不能固藏故为崩漏,提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5]。

景岳善用甘药补脾,以益血之源。

盖无论疾病如何重笃,只要“胃气未败,受补可教”。

之所以用甘药者,是因为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但使脾胃气强,则阳生阴长则血自归经矣。

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浙江中医杂志2021年4月第56卷第4期•263 •浙医春秋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李晶晶1周英3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45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岭南罗氏妇科学派始于清末,成形于罗元恺教授,发扬于罗颂平教授,其学术思想经多年锤炼,曰益系统化、科学化,临床常有著效。

该学派重传承,尤崇景岳学说,并结合临证经验进行延伸发展。

文章基 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篇的学术观点来探讨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罗氏妇科景岳全书妇人规张景岳中医学术发掘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发端于罗棣华,其擅温病与 女科病;罗元恺,罗氏妇科代表人物,首批全国老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罗颂平,集家学、院 校、海外经历之优势,将该派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张玉 珍,罗氏妇科继承人之一,传承之中对许多女科病治疗 形成独到见解。

罗氏妇科治疗妇科常见病时根据当地妇 女体质遣方用药,重视岭南温热病与妇科病的关系,擅 长以南药、海药治病,在全国妇科学术流派中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用药特色[1]。

罗氏妇科作为国内主流妇科学派 之一,历重古法传承,尤崇《景岳全书•妇人规》(简称 《妇人规》)中的女科病调治思想,重视脾肾在经孕胎产 中之作用,创立了颇具岭南特色的学说,用于调经助孕 安胎,疗效显著。

因其主要思想源于《妇人规》,故本文将 据此探讨罗氏妇科对其的传承与发展。

1罗氏妇科对《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的传承1.1女子调经,首重脾肾气血:《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张介宾谓之:“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 通,是即所为月经也。

”[2]1339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乃人 身中流砥柱3冲为血海,通阳明,能调十二经脉气血。

张 氏以月水乃五脏六腑气血所化,注冲脉而成,而气血生 化重在胃气,故以冲脉作月经之本,阳明胃气为其本源。

浅议张景岳_景岳全书_妇人规_的调经特色 - 副本

浅议张景岳_景岳全书_妇人规_的调经特色 - 副本

浅议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的调经特色李 勤 祁 冰 郝松莉 侯丽辉* 吴效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26号,150040)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 I20B015)*通讯作者:ho ulihui2007@sina.co m[摘 要] 《景岳全书・妇人规》在调经方面独具特色。

张景岳首倡八纲辨证,将气血辨证也渗透其中,指出月经病微甚本末亦当详辨之,指出“及其甚者,必归脾肾”;治疗上重视五脏以脾肾为要;重视温补,不废寒凉,创制新方;考虑到妇人为病“以七情之伤为最甚”,提出重视七情,提倡未病防治。

[关键词] 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 张介宾,号景岳,字会卿,浙江山阴人,明代著名医家,《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共二卷,分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等9部分,其中经脉篇论述的即为月经病,包括经脉之本、经不调、血热经早、血虚经乱、经期腹痛、崩淋经漏不止、血枯经闭等。

本文就其调经特色作一简要分析。

1 重视辨证首倡八纲辨证:在四诊合参、重视脉证的基础上,对于月经病的辨证,首倡八纲,提出“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为要”[1]32。

认为调经之法,须辨寒热、虚实、阴阳。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因此,特别重视阴阳学说,这个思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篇体现的较为突出,认为月经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指出阴阳盛衰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脏腑气血辨证:关于脏腑气血辨证,张景岳虽未明确提出,但在强调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将脏腑气血辨证也渗透其中。

经血属于阴血范畴,妇人以血为主,血之生、化、统、藏与五脏均有密切联系,五脏发生病变,月经就会随之不调。

张景岳认为,月经妄行过多,若是火热迫血妄行时,多是因为心火和肝、肾之火炽盛所致;若是气虚下陷不能摄血归经时,则认为是由脾肾之虚所致。

此外,张景岳详细阐述了五脏在月经生成和排泄方面的功能,指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则会导致经迟、经行疼痛等一系列经不调;肾为后天之本,肾精不足,可致经乱、崩淋不止等等;肝主疏泄,肝气郁滞会导致气道逆而月经不行,或经期腹痛;肺脏主通调水道,可将脾经所散之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若肺气不足,血行无力,留滞胞宫,可致经行疼痛等一系列经不调,故五脏、气血失调俱可导致月经病,临床上亦当详而辨之。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赵硕琪 许博文 朱雅文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 情志致病理论在祖国医学中源远流长,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以社会环境和女性感性特质为视角,总结情志因素对妇科疾病独特的影响,提出女性疾病较男性深固且难治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施治方法。

文章通过对《景岳全书·妇人规》的研究,从情志方面浅析妇科疾病的产生、论治和预防,以期为临床上妇科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张景岳;情志致病;妇科;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R277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4-0008-03AnalysisoftheTreatmentofGynecopathyfromthePerspectiveofEmotioninJingyue CompleteWork·theWomanRulesZHAOShuoqi XUBowen ZHUYawenAnhu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fei230031,ChinaAbstract:ThetheoryofemotionaldiseasehasalonghistoryinChinesemedicine.ZhangJingyue,adoctorofMingDynasty,summarizedtheuniqueinfluenceofemotionalfactorsongynecologicaldiseases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environmentandwomen ssensibilityinJingyue CompleteWork·theWomanRules,putforwardthecharacteristicsoffemalediseaseswhicharedeeperandmoredifficulttotreatthanmalediseases,andputforwardthetreatmentmethodsaccordingly.ThroughtheresearchofJingyue CompleteWork·theWomanRules,theauthoranalyzestheemergenc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gynecologicaldiseasesfromtheperspectiveofemotion,hopingtoprovidenewideasforthetreatmentofclinicalgynecologicaldiseases.Keywords:ZhangJingyue;EmotionPathopoiesis;Gynecology;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 张景岳,明代著名医家,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撰有《景岳全书》、《类经》等著作[1]。

张景岳用药特色

张景岳用药特色

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景岳用药特色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教师:***2000.3.1张景岳用药特色攮要张景岳为我国明代的医学大家,其医术精湛,并且于医理方面多有发挥。

《景岳全书》为其倾生平所学及临证心得,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医学宏著,计六十四卷,凡一百三十万言,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

内中又有《本草正》及《新方八阵》各两卷,前者从本草学角度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用,后者从方剂学方面阐述了药物的具体应用,并将其独特的医学思想贯穿其中,为景岳在药物学方面的心得汇总。

C景岳用药经验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他认为立方用药,贵在精一,指出药味杂多,则药力必不能专一,并且反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剂。

其所制方剂,常以5—8昧居多,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病证,还常以单方重剂治疗,其疗效常常“应手霍然”。

其次,景岳新方中的许多方剂脱胎于古方并结合自家经验加减而成。

其化裁古方,贵在不囿于古人窠臼,常常举一反三,别出心裁。

再次,景岳能补前人之未备,常常别具匠心,自创新方。

他善于调整阴阳i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阴阳互烫翌论与扶阳不忘补阴,补阴不离扶阳的治疗大法,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当中。

此外,景岳根据“阳主生,阴主杀”及‘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的论述,极言人体阳气的重要性,指出欲维护人体的阳气,则应重视温补,其善于运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里药物,并加减化裁,配伍使用。

景岳深谙阴阳之间的关系,不仅善于补阳,还长于补阴,注重精血。

在众多的滋阴药物当中,其最善于运用熟地,并与其它多种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如配伍益气药如人参,配伍温阳药如附子,配伍补血药如当归,配伍解表药如柴胡,等等。

,综上所述,。

景岳《本草正》,特别是《新方八阵》,是景岳在中医药物学及方剂学方面的专著,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继承发展中医学大有裨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的调经特色
李 勤 祁 冰 郝松莉 侯丽辉* 吴效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26号,150040)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 I20B015)
*通讯作者:ho ulihui2007@sina.co m
[摘 要] 《景岳全书・妇人规》在调经方面独具特色。

张景岳首倡八纲辨证,将气血辨证也渗透其中,指出月经病微甚本末亦当详辨之,指出“及其甚者,必归脾肾”;治疗上重视五脏以脾肾为要;重视温补,不废寒凉,创制新方;考虑到妇人为病“以七情之伤为最甚”,提出重视七情,提倡未病防治。

[关键词] 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
张介宾,号景岳,字会卿,浙江山阴人,明代著名医家,《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共二卷,分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等9部分,其中经脉篇论述的即为月经病,包括经脉之本、经不调、血热经早、血虚经乱、经期腹痛、崩淋经漏不止、血枯经闭等。

本文就其调经特色作一简要分析。

1 重视辨证
首倡八纲辨证:在四诊合参、重视脉证的基础上,对于月经病的辨证,首倡八纲,提出“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为要”[1]32。

认为调经之法,须辨寒热、虚实、阴阳。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因此,特别重视阴阳学说,这个思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篇体现的较为突出,认为月经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指出阴阳盛衰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脏腑气血辨证:关于脏腑气血辨证,张景岳虽未明确提出,但在强调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将脏腑气血辨证也渗透其中。

经血属于阴血范畴,妇人以血为主,血之生、化、统、藏与五脏均有密切联系,五脏发生病变,月经就会随之不调。

张景岳认为,月经妄行过多,若是火热迫血妄行时,多是因为心火和肝、肾之火炽盛所致;若是气虚下陷不能摄血归经时,则认为是由脾肾之虚所致。

此外,张景岳详细阐述了五脏在月经生成和排泄方面的功能,指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则会导致经迟、经行疼痛等一系列经不调;肾为后天之本,肾精不足,可致经乱、崩淋不止等等;肝主疏泄,肝气郁滞会导致气道逆而月经不行,或经期腹痛;肺脏主通调水道,可将脾经所散之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若肺气不足,血行无力,留滞胞宫,可致经行疼痛等一系列经不调,故五脏、气血失调俱可导致月经病,临床上亦当详而辨之。

微甚本末,亦当辨之:月经病有轻有重,有本有末,此亦当详辨之,张景岳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1]22,这主要是因为男女性情有异,妇人为病,七情之伤最甚,劳倦次之,外淫六邪再次之,盖其病之肇端,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

张景岳认为,病之初,多伤于心、肺、肝、脾四脏,若能辨别清楚,祛除病因即可痊愈;病久者,则可由一脏而及于他脏,患者长期食欲不振,则脾胃的功能就会日益减弱,气血生化不足,久则可以伤及先天之本肾脏,因为它有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滋养,故张景岳认为,“及其甚者,必归脾肾”,治疗上则应该专顾其本,可免误治。

2 重视五脏,以脾肾为要
治疗上张景岳重视五脏,其中以脾肾为最要。

提出:“凡治疗之法,宜审脏气,宜察阴阳”[1]88。

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和五脏的关系均很密切,妇女的经、孕、胎、产、乳等生理特点,都离不开阴血,血海充盈,由满而溢,则月经来潮。

男精女血,合而成形,才能成孕。

妊娠之后,血聚以养胎。

分娩时需耗血动血。

分娩之后,则血下为恶露,哺乳期,赖血上化为乳汁。

故张景岳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妇科疾病,当着重调经。

月经的正常与否,可反映全身的情况和气血的盛衰。

同样,五脏的功能正常与否亦可影响到月经。

血的生、化、统、藏,与心、肝、脾、肺、肾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月经病时,提出要辨清病在何脏。

例如,治疗月经先期而至:脾经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瘀滞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汤;过期而至:脾经血虚者,人参养荣汤;肝经血少者,六味地黄丸;肝脾血燥,四物汤为主;肝脾血弱,补中益气汤为主;肝脾郁结,归脾汤主之;肝经怒火,加味逍遥散为主等等,均体现出重视五脏的思想。

但是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最要。

提出“调经之

729

中医杂志2011年5月第52卷第9期 Journal of T radit ional Chinese M edicine,2011,V ol.52,N o.9
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1]32。

肾一方面受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但又反馈于五脏六腑,为人体之根本。

肾之精气又必须依赖脾胃水谷之精气的供养,故脾胃为精血之源。

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治疗时必须以顾护脾肾为最要。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乱》篇指出:经乱主要是精血之虚,故可用小营煎、五福饮、六物煎等以调补之,或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肾虚经乱则宁心健脾,养血滋肾,治疗以逍遥饮、左归饮等之类。

3 重视温补,不废寒凉
用药方面,张景岳重视温补,但是并没有废除寒凉。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既出入于李杲、薛己之间,又对王冰水火有无之说最有研究[2],以脾、胃、肾共论元气,不仅对李杲的“脾胃论”有所补充,对朱丹溪的“阴常不足”亦有发展,这些在治疗月经病上均有体现,认为月经病,虚者多,实者少,所以张景岳倡导治疗月经病要重视温补脾肾之气血,同时也不能废弃寒凉。

益气健脾,养血摄血。

朱丹溪曰:“……后期而至者,血虚也。

”张景岳补充说:“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气虚血弱。

”脾经血虚者,宜人参养荣汤,气虚血弱者,宜八珍汤。

盖血生于脾,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辛甘之剂,以助阳气以生阴血。

另外,还有归脾汤治疗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而血妄行者,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集验》加味八珍汤治病久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者。

另外,血虚经乱中因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营气,而为漏为频者,提出用五福饮、归脾汤、寿脾煎、秘元煎,或四君子汤加芎、归主之。

寿脾煎、秘元煎均为张景岳新创之方,寿脾煎又名摄脾煎,治疗脾虚不能摄血者等证,凡损及脾阴,至中气亏陷,或妇人无火之崩淋等证;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

滋补肾阴,温补肾阳,顾护命门。

张景岳曰:“妇人因情欲房事,以致经脉不调者,其病皆在肾经”[1]68。

肾阴是产生月经的重要物质基础,来源缺乏,则月经量少或稀发。

若左肾真阴不足,而经脉不调者,宜左归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左归饮,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盛阳衰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

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左归丸主之。

张景岳认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而命门则为阳气之根”,他在《类经图翼・大宝论》特别强调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认为命门是“立命之门,火乃人身之至宝”。

由上可知,张景岳非常重视肾阳和命门。

因肾阳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宜用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是因房事纵肆不慎而伤及冲任二脉之源,使肾气失于封藏固守,而导致的月经不调,或量多,或淋漓不止,应当固补肾气及命门,宜固阴煎、秘元煎之类主之。

补肾健脾。

血寒经迟者,多因阳气不足,脾肾中虚,寒从内生所致,若经色淡,质稀量少,脉象沉迟微细或弦涩,形寒喜暖,面色苍白,属于阴寒无火之证,治疗宜温养脾肾之气血宜大营煎、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干姜、肉桂、吴茱萸、荜茇等温热之品亦可选用,甚者需加附子以温运元阳。

此外,小茴香、补骨脂等温暖下焦之药亦可酌量使用。

滋阴清热泻火。

张景岳虽然非常重视温补,但是也不偏废寒凉之药,如对于阴虚微火,女子月经先期、血崩、血淋不止,脉滑者,《景岳全书・妇人规》里养阴清热法,提出“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保阴煎主之”。

对于阴血虚,水不制火,而邪火盛者,或为夜热盗汗,或为烦渴生痰是即劳损之渐,速以调治,用一、二、三、四、五阴煎等方剂,择宜治之以滋阴泻火,防成血枯也。

4 重视七情,提倡未病防治
妇人为病“以七情之伤为最甚”,妇人性情与男子异,张景岳曰:“盖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每多怨尤。

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1]22。

种种原由,可导致妇人多种疾病,尤其是月经病。

张景岳认为,“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在治疗月经病方面,张景岳重视调解情志,认为调经之法,使其和平,治疗肝失疏泄所导致的月经不调,常以四物汤为主要方剂,加减而主之。

另外,对未病的妇人,应当心情舒畅,房事节制,饮食得当,提出“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1]32。

指出嗜食寒凉可导致血脉凝滞而不行,禀赋不足,衰弱多病者,更应自我节制,张景岳认为,“此未病之先,所当深查而调之者也”[1]31。

参考文献
[1]张介宾著,罗元恺点注.妇人规[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1984.
[2]李小英,任艳玲,李淑玲.张景岳配方特点[J].辽宁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6,8(5):37-38.
(收稿日期:2010-07-01;修回日期:2010-10-15)
[编辑:李 巍]

730
・李勤等 浅议张景岳《妇人规》调经特色2011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