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主义地理学流派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帅婷婷(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学号:20141013017摘要: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约翰斯顿,从哲学角度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地理思想流派归结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些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
综述西方各种流派及哲学思潮,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流派,哲学思潮1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在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
从逃避主义透视人文主义地理学——读段义孚《逃避主义》有感
“逃避”一词遂成为探讨“我一它”和“我一你”关系的一把钥匙①。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引起人们逃避 的要求。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苛政或宗教禁锢都属 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困惑,人们总是要 摆脱不清晰的、接受清晰的。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意接受无头绪“现实”,因 为清晰给人“真实”的感觉。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自身的动物性或兽性。人类对自身某 些特征的羞耻感和厌恶感,使得人类努力逃离之。整容、遮羞等属于此类。 人类逃避的原因来自对自然的恐惧;对社会环境的无法承受;希望感受真实;对自身 动物性的反感。人类逃往的目的地在不断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往房屋;逃避高楼林立的 都市区,逃往郊区植物园(一种中间景观);逃避现实苦恼,逃往想象的童话世界。人们的 逃避活动在图1中每两两的目的地之间进行。可能有的学者更愿意用“征服”代替“逃 避”。但是仔细比较各种状况,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每种迁移都可以称为征服。
家应该接受系统思想或哲学的训练,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对服务于社会的途径是提高全社
会觉悟的水平[3|。 人文主义地理学揭示地理现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及其环境。因此, 人文主义地理学就其最终目标而言不是地球科学。它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这是因为它们 都旨在准确地描绘人类世界。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所以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地理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是因为它 具有自己的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论L3]。人文主义地理学方法的第一个特点是“我向”思维,
主体性首先反映为个人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情感世界,无论他作为被研究
者,还是研究者,主体性都抵制普遍适用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若是一个统计上的众数 情况,那么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少数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这点上,人文主义地理学 与激进主义地理学追求公平的目标是一致的。 主体性还反映在地方的社群的主体性上。每个地方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民 族国家的情感世界可以看作一个典型。段义孚在第三章中指出,文化倾向于使用集体的
3、人本主义地理学(chen)
在社区与地方的规划中,人本主义可以提醒规划 者不可忽略特色与个性以及美与温馨。
人本主义地理学实践
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多数实践是探索和解释人 的主观问题及其基本含义。其主要研究领域 集中在: 社会地理学领域 文化地理学领域 历史地理学领域
影响与评价
人是千姿百态的,人的地理行为因而也是千姿百态 的。人本主义者可以对之进行切合实际的说明,因 为人们的态度,印象,与环境地方的主观联系不可 能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同一性的解释。
考虑的都是比较具有单独特性的事情,而不善于处 理组建社会的大范围问题。
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 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 世界。
社会地理学领域
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 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 环境。
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 主观意义。
只有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感应以及由这种感应产 生的映象和意境地图出发,人们才能作出在空间 中进行活动的选择。
文化地理学领域
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
总结
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都 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为人文地理学者 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
它的作用是引进了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 重视的观点,并以此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 学那种忽视人的地位的做法。其影响比较有限。
总结
人文主义地理学抛弃了旨在构建抽象行为规则的 统计模式和实证主义的方法。
对于这个整体,其它学科取其部分分别对其进行研 究,只有地理学研究它的整体复杂性。
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及发展趋势
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及发展趋势一、概述1. 现代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2. 传统人文地理学流派传统人文地理学流派主要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强调人类的地域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行为主义人文地理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文地理学流派强调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时,需要关注个体或裙体的行为模式、决策过程以及意识形态。
4. 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流派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流派则更侧重于分析社会结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强调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对地域性差异的形成和演变的作用。
5. 后现代人文地理学流派后现代人文地理学流派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和主体性,强调个体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体验和感知。
6. 新人文地理学流派新人文地理学流派相对于传统人文地理学更加关注跨学科研究,强调地理环境、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分析。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7. 跨学科研究的加强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现代人文地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8.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9. 参与式研究方法的兴起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往往缺乏对当地居民的深入了解,而随着参与式研究方法的兴起,研究者更加注重倾听当地居民的声音,将他们的体验和需求纳入研究过程。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变化、社会文化传播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1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现代人文地理学在研究中将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之道。
12. 新兴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新兴议题也日益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如城市化进程、社会空间重构、社会环境变迁等。
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全文)
段义孚与人文主义地理学引言自从1976年当代国际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人文主义地理学”这一概念以来,人文主义地理学已成为当代西方地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英国著名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把80年代的西方地理流派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
人文主义地理学作为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引起了国际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地理学的进展产生着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1.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是“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义”的尝试,也是“一种人类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的广泛观点”。
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从社会、经济的进展来看,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迅猛社会变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把人日益物化。
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十分流行。
二战后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地理学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
从整个地理学的进展来看,50年代实证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60年代末一些地理学家对实证主义研究方式日益不满。
因此一些地理学家倡议,实证主义应被人文主义替代,以人及其所处环境为中心,将人作为地理研究的出发点,重视意义、价值、目标和目的等的研究。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人文地理学以人为中心,是人的地理学,关怀场所的构建。
1976年,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
至此,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了高峰。
2.段义孚的生平段义孚作为西方公认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他的生平又是怎样的呢?1930年段义孚生于天津,后移居国外,成年后在牛津、美国伯克利读书,之后在美国多所大学教书。
自任教明尼苏达大学,段义孚在地理学界声名鹤起,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和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奖章。
1998年,段义孚在演讲中回忆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也特意提到了早年ZG生活带给他的感受。
他注重人性、人情,以人为本,给地理学一份人情,就是他的理念。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批判实证主义地理学忽略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计量运动对知识的定义和看法有太多的排他性、垄断性及霸权心态,有学术帝国主义的味道,单单注重规律的寻找忽视了对独特性事物的探讨,忽视了大千世界的绝大部分。世间的事物并非早就客观地存在着,在等待学者去发掘其规律。世界是多元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不同。
Juliet Mitchell
强调妇女的平等地位的重要性。科学被男人所支配,这反映了男人的地位,特别是男性的白人、富人、西方人。主张对制度的角色和结构、知识的产生进行再商榷,只有通过权力关系的再商榷,才能使我们了解更能反映人们生活的世界。
认为性别中的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都不能有效的解释社会内的差异性。其基本信念是:没有一个答案和解释比另一个解释更处于优先或支配地位。认为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真理都在解释中。后现代主义不寻求真理,试图通过“解读”而不是“观察”、“解释”而非“发现”,来体现交互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强调了地球表面的异质性及独特性,而不强调其通性。
以人作为出发点;
人本主义包含的是思想而不是实践活动;
强调描述;
人本主义地理学将世界看作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人的感觉)与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不强调其通性,而强调地球表面事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缺陷:研究方法:
用自然语言,重视创造性论述
强调主观性
2、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演绎逻辑的新方法
3、推动人文地理学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
4、促进了新技术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负面:经济决定论的倾向
普遍规律的局限性
演绎模型的相对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我与_人文主义地理学_一文
然泪下。
1989 年 起 跟 随 恩 师 问 学 三 年 , 了
考虑到国内人文地理学界日益被
解 到 李 先 生 与 恩 师 的 更 多 交 往 和 往 科学主义所主导, 2006年上半年笔者把
事, 了解到了李先生的为人, 以及李先 扫描校对后的该文发给人文地理学界
生对恩师的提携和鼓励, 从中看到了 的好几位教授和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
做 出 了 相 当 的 贡 献 。有 关 人 文 地 理 研 彩纷呈, 既有实证主义的地理学研究,
究成果受到其他学科的关注, 一改过 也有经验主义的研究, 还有结构主义
去人文地理学一直从其他学科借用观 指导的激进地理研究以及人文主义指
点 的 不 足 , 确 立 了 人 文 地 理 学 在 社 会 导下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研究方法
表, 笔者以前买过并读过这家杂志, 觉 似之处。有人戏说台湾学人是二道贩
得 品 位 不 错 , 为 这 样 一 篇 美 文 有 望 发 子 , 大陆学人是三道贩子 。看 台 湾 学 人
表 而 感 到 高 兴 。就 把 论 文 原 稿 和 翻 译 的研究成果 , 至少觉得 那 是 在 做 研 究 。
稿一并寄给责任编辑, 编辑反馈说, 论 目前大陆院校普遍推行的量化考核( 笔
实证主 义地理学 所 忽 视 但 却 对 理 解 人 学地理 科 学 学 院 ) 铅 印 。2000年 为 准 备
类活动及其空间结构极为重要的东西。 “纪念李旭旦先生倡导复兴人文地理学
人 文 主 义 地 理 学 的 标 志 性 学 术 作 20周 年 和 人 文 地 理 学 新 发 展 ”研 讨 会④
地
理
地 关 系 的 回 顾 和 展 望— ——兼 论 人 文 地 他出院后再谈著书之事。笔者多么希望 学
从逃避主义透视人文主义地理学——读段义孚《逃避主义》有感
宇等,借助这样的建筑,人们可以在心理上逃避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第四,创造精神世界。
第三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对现实的不满,然而人们更多地依靠精神创造逃避不 满。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童话能指引人们“逃人”快乐和幸福的天界。迁徙与改造当地的 自然环境是人文地理学两个研究主题。上述四种逃避途径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高度 重叠。 “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俱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 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文化手段的辅助作用(组
术、治国的艺术,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黑暗。人文主义的中心主题一直贯穿这一过程, 这一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塑造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是潜伏的,需 要唤醒,需要让他们表现出来,加以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教育”[1i。
从逃避主义透视人文主义地理学
・25・
19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进入众说纷纭的时期,有多种关于人文主义的观点涌现。例
性的异化将现实生活当成是一种邪恶魔鬼的化身,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虚无飘渺的天 空,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人的本性,所以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崇高精神和卑污现实
之间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导致中世纪晚期普遍的虚伪,压制人性。 文艺复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古希腊尊重人,追求知识,古罗马向往功
利,热爱世俗国家,这些深深吸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者,激励他们探索古代世界,他们 不但效仿古代世界的修辞、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还效仿古代世界善处逆境的艺
1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地理学
1.1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人文主义(Humanism)起源于西方,目前关于该词的定义有多种,即便在西方也没有 一个大家一致公认的定义。该词对应的中文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性主义和人文主义
人文地理的地理学派流派
人文地理的地理学派流派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人文地理学涉及到众多的流派和学说。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人文地理学派流派,包括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类的文化特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文化地理学家研究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语言、建筑风格等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作用。
行为地理学是另一个重要的人文地理学流派,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行为地理学家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行为反应。
他们关注人类在空间中的移动、地理位置选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行为。
例如,行为地理学家可以研究人们为何选择某个地点建立居住点,或者为何选择某个路径进行旅行。
通过研究行为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决策过程。
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影响。
社会地理学家研究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地位和社会互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社会地理学家可以研究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分布情况,或者研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通过研究社会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关注政治力量和政治行为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家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政治地理学家可以研究国家边界的形成和变化,或者研究不同地区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力量的分布情况。
通过研究政治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力量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多个流派和学说,包括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计量-空间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很多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激进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
(旧)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后现代地理学post-modernism geography代表人物:索哈(E. Soja)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注意两点: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结构主义地理学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主题像男子情谊、领地、建筑等,都几乎化约为动物的神经行为;而人文主义地 理学的视角则是专注于人类特有的这类行为与产物,①并从意义的角度展开诠释。
由此,人文主义地理学就在其鼎盛的 1970 年代大致发展出两条诠释意义的 知识脉络。按照地理学家西蒙(David Seamon)的观点来看:第一条脉络是对人 类的经验展开诠释;第)展开诠释。
欧美地理学界之所以在 1970 年代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原因在于,该地理 学是对 1960 年代迅速崛起的计量空间地理学之主宰局面的反抗。③在此之前,决 定论、经济主义和计量类出版物的抽象化模式仿佛废除了人类的意向(human intentionality)、文化以及人自己,而人文主义地理学作为一种相反的潮流,强调 人类独有的心灵、意识、感知和价值观,因此它与人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像艺 术与文学,由此,它便导向了意义哲学的相关领域:现象学、存在主义与实用主 义。④它关注人类的意识、行为及其创造的空间与地方的意义。与是,相关学者 开始围绕人展开研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围绕着心灵与景观及其相互关系做研究, 这样,人文主义地理学就将伯克利学派的地理学延伸到了环境感知的层面⑤。
1970 年 1971 年 1974 年
1976 年 1978 年
表 1 1970-1978 年间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论著①
雷尔夫 段义孚
莱 巴蒂默
① David Seamon, Humanistic Geography. pre-publication draft of entry to be published in Douglas Richardso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 People, the Earth,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NY: Wiley, 2015, forthcoming. ② 同上。 ③ David Ley. Cultural/Humanistic Geography[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5:249 (1981) pp. 249~257. ④ 同上。 ⑤ 参考雷尔夫为著作《地方与无地方》2008 年版写的前言部分,无页码,在“Changes in interpretation of place” 一节第一自然段。E Relph. 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Pion Limited, 1976, Reprinted 1980. ⑥ Tim Cresswell. Space and Place (1977): Yi-fu Tuan[Z]. in Phil Hubbard, Rob Kitchin and Gill Valentine. Key Texts in Human Geography[M].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8: 54.
地理学的流派
地理学的流派二次大战后,尤其是从60年代起,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连续不断地朝多元化发展。
这些变化从基本上改变了西方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区域地理研究的性质,使人文地理由战前孤独地在内部自行演化,转变为战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互动,并从经济学、社会学与政治学引进了一些新观念。
此一转变大大地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也相当程度地提高了其学术地位,基本上将人文地理学从以前侧重于区域描述,改变为现在的对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地点或地方关系的诠释[1]。
英国的著名地理学家约翰斯顿(R.J.Johnston),从哲学角度曾将80 年代的西方地理思想流派归结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国际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
标签:人文主义地理学;地理学学派;认识论一. 基本概念人文主义,顾名思义,也就是讨论个体的、个性的(人)与集体的人(文)发展变化的思想或学问。
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种基于人文主义地理哲学的学派,它不属于系统地理学的任何学科分支,“它既非自然地理学、又非经济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3]。
二. 研究背景人类对人文内容及其精神选择的历史与人类对确定性的渴望有关,柏拉图是开启人类选择与放弃并行历史的先行者。
西方科学有一种称谓叫“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sm),其涵义是,人类的五官是认知的来源,但眼睛是最明亮的,这是古希腊哲人的意见。
柏拉图接受了这一意见,但他对眼睛作了区分:对应现实世界的肉体之眼和对应理念世界的心灵之眼,并将后者视为可靠知识的来源。
最终,人类的认知开始了选择与放弃并行的道路,(心灵的)眼睛成为了唯一可以依赖的认知工具,其他“四官”是不足为信的。
柏拉图的选择最终导致了人类这样那样的选择,最终缔造了“完美无缺”的科学理性主义——一种单一的却无可质疑的态度。
现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于于20世纪60年代末,此时欧美国家正值社会矛盾尖锐,亟待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如文艺复兴之于反对神学运动一样。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关,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
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求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地理学的基本规律。
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内容的庞杂是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其往往局限于对复杂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的只是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经验注意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得出结论。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区域分异论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
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但是由于归纳是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个有关的肯定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搜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辑经验主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苴一。
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发展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徳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
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哋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左论的泥坑。
20世纪20年代, 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苴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
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立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岀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3.1研究的主要内容[2]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囤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流派
形成与发展:
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皮特· 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
雷克白(Elisee Reclus)(R. J. Johnston, 1986) 在这一阶段,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潮对 人文地理学的直接影响很大,是结构主义各思潮观点和体系与 人文地理学的融合阶段,但每个思潮和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又具
应用--区位决策研究上
以选择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区位为例。 区位理论----生产条件、市场和运输条件 结构主义的方法---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
方法论:
在研究地理事物时,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 立局部的研究 强调认识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 部现象 强调内部地理要素研究,忽视或否定外部因素的 研究 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作用,忽视或否 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共时性研究,反对历史性研究
结构主义地理学的这些基本方法论, 在人文 地 理学的研究中, 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排斥局 部,外部、历史的研究, 以及完全否认人在社会、历 史中的影响作用, 这些都是片面或不正确的, 由此也 受到了部分地理学家的批判和抵制。但即使是最坚 定的实证主义或人文主义地理学家也不得不承认: 结构主义的方法在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有其 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其重要性不可抹杀 。
结构主义地理学
结构主义思潮:
结构主义哲学思潮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盛行于 20世纪的60年代。它不仅取代了二次大战以来统治法国长达20 年之久的存在主义哲学,而且广泛渗透到语言学、人类学、社
会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特性:
对所观察现象的解释不能只通过对现象的经验研
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不是完全拒绝看待人的科学视角,而是在现 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事新的知识创造,因为,科学地研究人的路径会弱化人类 意识的重要性。⑥比如,站在科学的视角,很多社会学与人文地理学当中的重要
① David Seamon, Humanistic Geography. pre-publication draft of entry to be published in Douglas Richardso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 People, the Earth,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NY: Wiley, 2015, forthcoming.格式? 地理学家克拉瓦尔(Paul Claval)提到,段义孚“1976年在《美国地理学协会期刊》(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AA A G)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使用“人文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一词,这个名词很快就取代了早先用于这个新发展路线的名词——“现象学地理学” (phenomenological geography)”。参见:[法]保罗•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M].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 阮绮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9. ② Yi-fu Tuan. Humanistic Geography[J]. Annu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66:2 (1976: June) pp. 266~276. ③ David Ley. Cultural/Humanistic Geography[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5:249 (1981) pp. 249~257.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Yi-fu Tuan. Humanistic Geography[J]. Annu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66:2 (1976: June) pp. 266~276.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与人文地理学的流派
认识论:如何认识我们的认识的
本体论: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方法论: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激进派和结构主义流派的哲学基础是一样的,激进学派有几个分支,包括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所以表格中激进学派和结构主义流派的哲学基础都是结构主义思潮。
流派的哲学基础即为思潮人地有关,人地无关,所以在总结时你还是得说或然论、二元论、唯意志论等。
按比较正规的表述另外,二元论是源自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可以看一些文献作更多的了解,另外人地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也要做一些总结。
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评述
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评述
朱春奎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1992()4
【摘要】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是现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三大哲学流派。
本文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总页数】5页(P6-10)
【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学
【作者】朱春奎
【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自然辩证法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
【相关文献】
1.Born是Copenhagen学派掌门人之一"关于量子力学发展早期学派之争的评述"的评述 [J], 沈惠川
2.实学派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 [J], 王苏平
3.人文主义地理学视域下印第安戏剧《破碎的梦》中“地方”的解读 [J], 章茜
4.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J], 孙俊;潘玉君;赫维人;骆华松;武友德
5.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 [J], 张祖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文地理学总结
人文地理学总结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2)1.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2)1.2整个地理学发展背景 (2)2.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内涵 (1)3.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3)3.1第一阶段 (3)3.2 第二阶段 (2)4.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 (4)4.1理念论 (4)4.2实用主义 (3)4.3现象学 (5)4.4理想主义 (4)4.5存在主义 (6)5.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5.1创造性的论证 (5)5.2 强调主观 (7)5.3历史思维 (6)5.4 强调描述 (6)6.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8)7.对该流派的评价 (9)浅析人文主义地理学流派1.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背景1.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产生了一些列问题,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等。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的寻找,产生了一些列人文主义思潮,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
二战后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有关地理学思想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
1.2整个地理学发展背景50年代伴随计量地理革命,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
60 年代末一些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和模型日益不满。
虽然计量革命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及强调理论重要性三方面),然而它却在想要达到其自行设定的目标方面,颇令圈内及圈外人士失望,因其成果并不是很好。
其结果是西方人文地理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等倡议,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应为人文主义替代。
2.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内涵人文主义地理不等于人文地理学。
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分枝,而后者一般是指除了自然地理及地理技术以外的地理学。
人文主义则特别注重一切事物的诠释皆基于人的思想、感觉与经验,是以人作为出发点的。
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是最早对计量地理理论基础发难者,对其批判始于60 年代末期而于70 年代加强了火力。
其认为科学主义地理学在探讨问题及开发理论时,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特别是人所能发生的作用。
同时,他们更点出了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计量运动,其对知识的定义及看法,有太强的排他性、垄断性及霸权心态。
人文主义者认为单单注重规律的寻求而舍弃对独特性事物的探讨,是忽视了这个大千世界的绝大部分事物。
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是它们关注于作为一种有思想的生命,作为人类的人,而不是作为一种以有点机械的方式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非人性者;而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社会科学中就以那种机械的方式来表达或多或少有感情的人。
人本主义思潮有各种各样,因此没有公认的共同名称。
它们的共同要以是强调人本来面目的研究,而研究者的先决条件要尽可能地少。
其目标是认识人类活动的真实性质。
3.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过程3.1第一阶段1947年,赖特引入“Geosophy”一词,定义为“地理认知科学”(Study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
赖特认为,对人的主观意念的研究并不能用严谨的科学准则,对主观意念的研究却能为其他地理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背景和准则。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多个的,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来也会不同。
就地理现象而言,此一观点强调了地球表面之异质性及独特性(Uniqueness),而并不强调其通性( Generality)。
地理学家已经意识到了对“主观”研究的需要,但是赖特的这些思想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洛温撒尔(D.Lowventhal) 重新论及“Geosophy”,并就“外界世界和人脑画面”作了阐述。
他认为个人的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许多诸如方向、距离、物质空间等基本要素,都是个人在文化、社会、舆论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观察的,这种外部世界及其观察者对它的理解的一致程度如何,都需要人文地理学家对其进行检验。
柯克(W.Kirk)认为地理环境不是简单的一个“事物”,而是由“形状、内聚力和人类活动附加于其上的意义”等各种因素组成的整体,一旦这个意义形成,就会世代延续下去。
所有这些相对较为零星的阐述,可以认为是地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所作的探讨和研究,虽然其研究方向尚不甚明确,没有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其逐渐积累起来的成果,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3.2 第二阶段人文主义地理学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时,当时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萌芽思想与有关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结合起来,逐渐完善自己。
由雷尔夫( E.Relph 1970)、段义孚(1971)、默塞尔(D.C.Mercer) 和鲍威尔(J.M.Powell 1972)等,将胡塞尔(Hussel) 的现象学哲学引入地理学的研究中,以期用现象学的有关方法来取代实证主义方法。
同时,理想主义、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等也被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吸收和利用,使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因此现象学等哲学和早期人文主义地理学萌芽思想的结合,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伺候,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对于主要的研究内容空间、地方等,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哲学著作的讨论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对地方概念的兴趣扩展到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之外。
4.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4.1理念论理念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哲学。
它的基本原则是:一切现实在某种方式上都是某种精神构筑,所以世界不会存在于人对它的观察和表达之外。
这个原则很久以来就被提出来反对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及其对客观证据的强调。
因此,根据理念论观点,人建立他自己的世界图像,他的活动就基于这个图像范围。
这个图像的性质是由它要建构起来的目的决定的。
理念论的核心是其一致性理论。
它包括真理的定义、对现实性质的说明和真理的标准(Ewing,1934,p.195)。
对实证主义者来说,当一个命题符合客观证据时它就是正确的;对理念论者来说,当它与已接受的理论一致时它才是正确的。
理念论就是一种认为知识完全是主观的哲学。
知识由各种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理论系统来整理;理论系统又用新知识的眼光来加以修正。
这种理念论哲学在某些历史学者种得到赞赏,他们曾为反对实证主义观点而争辩。
理念论历史学包括重建各个行动的特定关联域。
历史学者要重新思考其主题的思想。
所以的人类行动一旦表演出来就成了历史,而且只有通过应用理念论方法和进行历史学想象才能得到解释。
4.2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是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其始作俑者是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 Peirce)和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Ayer,1968),后来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刘易斯(C.I.Lewis)和乔治. 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如同理念论一样,它的基础是相信行动是由意图,对世界的主管解释构筑的。
这些解释要根据其实践意义来评价,因而真理被定义为足以构成信念的东西。
之所以足以构成信念,或是因为信念得以实现,或是因为它有益于信仰者个人的满足程度。
这就导出了以下简单的定义:实用主义按照意图和知识在经验中所起的作用,根据有问题之情况的调节和解决,来定义意图和知识和实用主义是一种认为思想的意图和真理性要由实践用途标准来决定的学说。
4.3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建立在于理念论同样的基础上的科学哲学,这个基础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是主观的。
现象学力图分析和鉴别主观知识的基本特点,以便不仅提供对人的认识,而且也具有通过揭示生活的意图和价值是生活本身更有意义的实践意义。
所以它的基本目标是直接考察和描述有意识地经验过的现象,不需要关于现象之因果解释的理论,更尽可能地摆脱各种未经考察的先入之见和预先假定。
现象学的发展是于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开拓性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现象学被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广泛地采用,其将重点放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与实证主义相比,它不认为存在一个单一的客观世界,更不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通过“假象—检验”模式来认知,重视通过“时期”的方法,集中注意直接的知识,另外通过“本质还原”的方法,获得非经验的、无预先假定的本质和本质的规律。
段义孚认为,地理现象是“人类的镜子”,揭示了人类生存及其斗争的本质,通过对景观的研究,就能了解某一社会环境下各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的本质,就如通过艺术和文学来揭示人类的生活一样。
现象学方法对人文主义地理学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著名的地理学家西蒙指出:现象学有可能在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临近带揭示出“时空”的本质问题。
4.4理想主义现象学也法有不少弱点和不足,后来许多人文主义地理学包括雷尔夫、段义孚等都不再过于重视纯粹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其他如理想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及存在主义等均得到了有关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的注意和应用。
理想主义在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两名历史地理学家:哈里斯(Harris)和古尔克(Guelke)。
哈里斯认为,地理和历史一样,其研究均可采用理想主义的方法。
他提出的“历史思维”的概念受到了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的重视。
古尔克认为,地理学不是为了“寻找法则”,也不是“利用什么法则”,因为就“不存在什么可供地理学家利用的客观法则”。
古尔克主张以理想主义分析方法分析地理学中的各个问题。
4.5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血拼,而是好多作家的组合。
最著名的存在主义者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雷。
其代表作有《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强调存在的思考。
与西方哲学传统相比,这种强调包括:方法上从客观世界转向主观世界,内容上市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故我思”。
其结果是容易走向虚无主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真正存在不能通过认识的途径达到,而只能通过揭示和说明的途径达到。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之间差别比较细微,存在主义认为现象学中许多东西都是理想主义的运用,而存在主义对理想主义则持怀疑态度。
存在主义更为强调人所处的环境、人的个性及选择的自由性。
一些人文主义地理学家认为,和许多其他的社会科学一样,存在主义现象学在人文主义地理学中,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哲学都重要的多,它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社会的空间结构。
5.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其哲学基础一样不能定义为一套形式上的程序和技巧。
这一点,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致的意见。
但如果和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相比较,也不难发现人文主义地理学中研究有如下的独特视角:5.1创造性的论证人文主义地理学力图进行“创造性的论证”,实证主义则力图“形式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