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以某种方式对企业真实盈余进行调整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成果。
一、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概念与特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效益。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各方面需求而进行的盈余调整行为。
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着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类型。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合法并且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范围内,对企业真实经营业绩进行调整的行为,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等;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调整盈余,例如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股东利益。
二、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和控制的力度,减少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增强真实活动盈余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
2. 聚集化所有制结构聚集化所有制结构通常指控股股东同时掌握公司的多数股权,极易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从而产生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风险。
3. 季节性财务压力季节性财务压力也是影响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之一。
当企业季节性业绩下降或者债务重压增加时,企业更容易选择进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三、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因1.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是企业进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存在着避税、逃税的行为,在税收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会更加普遍。
2. 经营目标和奖励机制经营目标和奖励机制对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以短期经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往往会采取非正当的盈余管理方式来实现目标。
收益管理理论综述
收益管理理论综述(总5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收益管理理论综述目录第一章收益管理概述 (6)1.1.收益管理 (6)1.2.研究现状 (8)1.2.1.预测(FORECASTING) (8)1.2.2.超订(OVERBOOKING RESEARCH) (8)1.2.3.座位存量控制(SEAT INVENTORY CONTROL) (9)1.2.4.定价(PRICING) (10)1.2.5.实践部分的发展 (11)1.3.收益管理的发展背景和应用条件 (12)1.4.收益管理的应用范围 (13)1.5.收益管理的研究展望 (14)第二章机票定价 (15)2.1传统定价方法 (15)2.2定价中的需求影响因素 (15)2.3需求价格弹性 (16)2.4旅客群细分 (17)2.5差别定价理论 (17)2.5.1差别定价 (17)2.5.2差别定价的经济学原理 (18)第三章座位存量控制 (18)3.1座位存量控制方法 (19)3.2嵌套控制机制 (19)3.2.1嵌套控制与非嵌套控制 (19)3.2.2EMSR理论 (21)3.2.3虚拟嵌套和网络化控制机制 (21)3.2.4订座限制数量的确定 (24)3.3折扣票分配 (25)3.3.1折扣票分配的经济学原理 (26)3.3.2折扣票分配计算原则 (26)第四章航空客运中的超订 (28)4.1超订的概念 (28)4.2超订的原因及其风险 (28)4.2.1超订的原因 (28)4.2.2超订的风险 (29)4.3超订的基本原理 (29)4.4No-Show率预测 (31)4.4.1No-Show率预测中历史数据的选取 (31)4.4.2No-Show率的预测模型 (32)4.5超订量的确定方法 (32)4.5.1理想超订计划 (32)4.5.2航段优化 (33)第五章航空收益管理中的预测方法与评价 (34)5.1基本预测方法 (34)5.2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35)需求预测流程图 (35)第六章收益管理在铁路中的应用 (36)6.1收益管理在国外铁路业的应用概况 (36)6.2铁路收益管理问题 (36)6.3SNCF的收益管理 (36)6.3.1SNCF收益管理的需求预测 (37)6.3.2SNCF收益管理的超订 (37)6.3.3SNCF收益管理的定价 (37)6.4对我国铁路实行收益管理的建议 (38)6.5实际应用实例 (39)6.5.1航空公司收入管理 (39)参考文献 (44)第一章收益管理概述1.1. 收益管理(1)定义关于收益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以下是有代表性的几种:①收益管理是在微观市场水平上预测顾客需求并优化生产能力和价格的艺术和科学(Robert G. Cross)。
我国投资收益率问题研究
我国投资收益率问题研究投资是现代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投资收益率则是评估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我国,投资收益率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我国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投资市场发展较晚,政府在引导外资进入时过于注重了引进资本的数量而忽略了投资项目的质量。
过多的重资产投资导致投资回报周期长、资产负债表不稳定等问题,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
其次,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研发投入,这也导致了许多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下。
再者,我国的市场环境与国际接轨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不完整的市场信息等,这些问题也影响着投资的收益率。
二、政策支持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政策支持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历史上看,政府的大力扶持对很多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并提高投资的收益率。
同时,政府也可以制定出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提高市场规范性,改善市场环境,让企业进行更加稳妥、高效的投资。
政策支持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提高投资的收益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新人才培养也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关键与政策支持同等重要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情况仍然较为突出。
这些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投资收益率不高。
因此,提高我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全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四、规范市场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规范市场秩序也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关键。
在我国的市场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投资的收益率。
比如在 B 股市场上,很多外资企业通过低价吸取中国股民的资产,导致了国内股市的恶性循环。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 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的重要话题。
盈利能力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 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投资者评估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企业如何提高盈利能力的问题。
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关于企业如何提高盈利能力的建议, 例如, 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 健全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合理分配资源, 科学调整经营策略,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加大研发投入, 优化产品结构,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控制财务成本, 以及开展公益性活动等。
学者们还认为, 企业在提高盈利能力时, 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 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战略。
此外, 企业还应重视品牌建设, 加强市场营销, 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及做好社会责任等工作, 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给出的建议和方案也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在提高盈利能力时, 应结合具体情况, 深入分析, 实施有效的改进
措施, 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基于收益管理综述
基于收益管理综述收益管理起源于西方的航空业,到现在航空业、酒店业、铁路运输、广告业,甚至某些制造业也开始应用。
收益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在国外已经被认为是决定航空业收益的主要因素,但是收益管理对于中国仍然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的词,所以在本章开始首先对收益管理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提出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收益管理的定义。
接着对收益管理的发展条件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2.1 收益管理的概述2.1.1 收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收益管理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从北美航空业的订位与定价管理演化而来的,也是美国航空业解除行业管制,引发激烈竞争的产物。
在 1978 年《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颁布以前,美国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国内票价,根据飞行的距离来衡量航空业的平均成本,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只要是飞行距离相同,都必须执行相同的票价。
1978 年美国颁布了《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解除了统一票价,航空客运市场管制开始开放,美国政府不再严格控制航空客运市场营运,使得航空公司能够自由地增减飞行线路并自由地浮动票价,再加上全球销售系统 GDS 的出现,一批低成本定期航空线进入市场,导致了各航空公司之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由于高水平的成本结构,低价竞争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低成本对手的竞争,70 年代末几家主要的航空公司“发明”了收益管理(RM)。
为了摆脱困境,美洲航空公司于 1985 年元月首先开发使用了第一个收益管理系统,使公司很快赢回了其原有的市场占有率。
收益管理在航空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 1989-199211 的行业特征和收益管理的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结果。
2、收益管理是在微观市场水平上,预测顾客现实需求并优化产能和价格的艺术和科学(Robert G. Cross , Author)。
它描述了收益管理的作用原理。
3、收益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引诱或强迫顾客向企业支付尽可能高的价格(PaulDavis 1994)。
盈利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它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公司发展的目标,为此,研究盈利能力便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对盈利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内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1.期研究期国内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主要以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管理分析为主,研究各具体问题,如财务结构优化、投资决策和多元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等。
以财务结构优化研究为例,它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改善公司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结构的灵活性,提高了公司盈利能力,以及比较财务保济的基本框架等。
2.近期研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近期国内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市场结构及企业竞争能力、经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表现及结构、审计及投资报酬性等。
比如,市场结构及企业竞争能力聚焦于企业竞争优势、新兴市场及市场竞争机制等问题;经营成本管理研究则聚焦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及其改善企业盈利能力等问题。
二、国外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1.早期研究国外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早期主要聚焦于财务结构、财务报表分析及绩效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如戈登.盖茨(1930)提出的“报酬型成本(rate of return cost)”概念,揭示了市场对财务结构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公司财务结构的模型,以及泰勒(1961)关于财务结构优化研究的“杠杆模型”,这些研究都对公司盈利能力研究有重要意义。
2.近期研究近期,国外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主要以企业投资决策、内部控制、税收策略、成本管理等为主,如拉特(1995)的投资决策理论研究及管理责任视角,梅耶尔(1996)的企业税收策略和弗洛伊德(1999)的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等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投资、内部控制及税收策略等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加全面地深入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研究。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取得了成熟的发展,从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分析等传统方面,研究各具体问题,到市场结构、经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表现及结构、审计及投资报酬性等新领域,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并可以从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深入探究公司盈利能力及发展战略,以此期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依据。
收益管理调研报告
收益管理调研报告1. 引言收益管理是指酒店或旅游行业中管理预订和定价的一种策略性方法。
通过合理的收益管理,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收入,并优化资源利用。
本调研报告对收益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收益管理策略。
2. 调研结果2.1 收益管理的重要性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认识到收益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通过收益管理可以实现高价值客户的留存和吸引新客户,提高房间出租率和平均房费,并优化资源的利用。
对于旅游行业,收益管理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提高收入和利润。
2.2 收益管理的挑战尽管收益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调研显示,主要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的不稳定、竞争的加剧、信息不对称、技术和系统的落后等。
这些挑战给企业带来了困难,限制了收益管理的效果。
2.3 收益管理的策略调研发现,一些企业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应对收益管理的挑战。
这些策略包括:- 动态定价: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动态调整价格,使之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这种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价格,以最大化收益。
- 产品捆绑销售:将不同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以提升销售额。
通过将旅游产品、酒店住宿和其他附加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并增加收入。
- 促销活动:通过优惠、折扣和其他营销手段吸引客户。
促销活动可以提高销量,增加收入,并改善客户满意度。
- 数据分析:通过对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制定更准确的收益管理策略。
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市场需求的趋势、客户行为和竞争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 结论与建议收益管理对于酒店和旅游行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合理的收益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提高收入,并优化资源利用。
然而,收益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市场需求的不稳定、竞争的加剧、信息不对称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用动态定价、产品捆绑销售、促销活动和数据分析等策略。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深入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以制定更准确的收益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2100字》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1)2.国外文献综述 (2)参考文献 (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关于互联网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决定因素的研究,曲凯[1](2018)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传统商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受到较大冲击,网络金融广泛被接受的原因是借助网络自身的优势,能够为客户专属定制金融产品。
何大勇[2](2016)认为,但是,现阶段的商行不仅在技术层有问题,经营者的理念和经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也有经营者认为管理数据的方法和建设平台是银行收益性的背后因素。
而我们最需要看到的其实是传统商行相比互联网平台具备的独特优势是客户优势,这是其他平台在短期内无法快速具备的。
商行应抓住这一优势,快速完善自身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尽快完成电子及网络平台的建设,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抗。
关于商行个人理财业务及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研究,冯俏彬[3](2017)认为,专业人才短缺和系统更新慢不完善以及市场目标不够清楚是目前我国商行进行金融产品推广遇到的最大问题。
陈刚欲[4](2012)认为,商行扩大个人金融业务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个人金融产品的同质化。
商品的属性特征相似的同时商品的定位也比较高,顾客对理财的理解也不充分,这些都使得管理个人财产变得困难。
因此,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好发展,提高创新意识成为重中之重,创造具有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加强产品创新,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提高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知名度。
冯廷宇、李维刚[5](2020)认为,产品的规模比较大、数量比较多以及大部分为短期的理财产品这些特征在我国大多数商行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许多产品的投资期限是固定的,集中在1-3月,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较,流动性偏低。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有哪些解决方案的研究,付蔚[6](2017)认为,第三方结算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商行的收益和贷款结构发生了变化,金融结算和中介功能逐渐减弱,银行的一部分顾客被网络金融平台吸引。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在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
首先,国内研究者着重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等,以及企业如何有效改善盈利能力等。
其次,国内研究者还着重研究行业的盈利能力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及行业的盈利能力差距等。
另外,国内研究者还着重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行为模型建构等。
另一方面,国外研究者也在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
首先,国外研究者着重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企业绩效与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关系等。
其次,国外研究者也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如企业管理水平、行业环境、企业投资水平等;此外,也会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行业发展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做出了许多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改善盈利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此外,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指导企业管理和国家经济发展。
收益管理理论基础问题研究综述
【 摘要]收益管理理论是提 高企业收益能 力的 重要理论和 方法。文章对收益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本 内涵、 基 应用特征 以及
发展的必要 条件等基础 问题进行梳理 , 并提 出以协 同管理等理论 来深化收益管理理论的研 究。 【 关键词】收益 管理 ; 同理论 ; 协 管理 学
场 为主, 大企业所垄断。 被
的预期 边际座位值( M R) E S 理论 等 , 开启
了 收益 管 理 的定 量 研 究 。
2 世纪 7 年代 末 , 0 0 以美 国为首许多 国家政 府放 松航 空业管制 。低成本运营
的中 、 企业纷 纷涌入航 空市场 ( 小 如 P o l E pes , 成 航 空 业 的 恶 性 竞 epe x rs) 造 —
自第二 次 世界 大 战结 束 至 2 O世 纪 6 年代 , 0 由于飞机制造技术大发展 , 空 航 运输业不 仅采用大型喷气式 飞机 提高运 输能力 , 降低运营成本 , 而且其高速性 和
Ab ta t Th e r fr v n e ma a e n i sa mp o i g e tr rs r f a i t . h a e e iwsi a i s u s s c s s r c : e t o y o e u n g me t m t h e a i r v n n ep ie p o tb ly T ep p rr v e sb sc is e u h a i i t
[ 图 分 类 号】F 7 . 中 2 07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章 编 号 】0 2 7 6 ( 0 9 0 — 2 7 0 文 10 — 3 X 2 0 )10 0 — 3
收益管理文献综述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运营管理收益管理文献综述目录摘要: (2)一、关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 (2)(一)收益管理的定义 (2)(二)收益管理理论的行业应用特征 (3)1、企业具备相对固定产能 (3)2、具有需求可预测性 (3)3、产品或服务具有易失性 (3)4、市场具有可细分性 (3)5、具有随机波动性需求 (4)6、其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 (4)7、产品或服务具有可预售性 (4)二、收益管理的应用 (5)(一)收益管理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5)(二)收益管理在酒店领域的应用 (5)(三)收益管理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影响 (6)(四)收益管理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8)(五)收益管理在汽车租赁行业的领域 (8)三、总结 (8)参考文献 (9)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运营管理摘要:收益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科学营运管理方法,起源于航空领域,是解决在资源约束下提高企业收益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一套灵活的且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价格体系,再结合现代的微观市场预测及价格优化手段对公司资源进行动态调控,目前,收益管理已经应用于航空、酒店、货运等行业。
本文对目前有关于收益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字:收益管理;易失性;市场细分;产能;超额预定一、关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①(一)收益管理的定义收益管理,是微观经济学差别定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简单地说就是在恰当的时机、把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价格卖给恰当的顾客,以创造最大的收益。
收益管理的关键是,在制定价格时,以市场为标准;在营销过程中,要着眼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考虑到不同顾客类型的不同需求,对不同需求客户实行差别定价,从而提高总体的收益水平。
根据互联网维基百科的定义,收益管理,又称产出管理、价格弹性管理,英语称Revenue Management 或 Yield Management,是指在不同消费时段,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收取不同的价格,给予不同的折扣,从而实现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盈利模式的第一个概念是在1980年代的Timmers P(1998)中定义的,当时Timmers P(1998)认为公司盈利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Michael Rappa (2004)的观点是,盈利模式是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一种方法和模型。
确定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盈利模式越具有竞争力,它将在行业价值链中更具竞争力、条件更好。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伊夫皮格诺(Yves Pigneu)(2002)认为,获利能力模型是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网络做出贡献的价值,利益相关者网络可以创造,营销和传播利益相关者网络,从而产生可盈利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鲍勃(Bob,2000)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希望拥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则必须证明两点。
一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剩余利润;二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盈余利润。
第二个是能否合理,及时地更新和完善收益模型。
根据之前的两个标准,提出了关于盈利模式定位的研究,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关注客户选择,如何获得价值,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
Joan Nan(2002)分析了公司利润的来源,产生和生产,并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业务结构或一种称为业务模型的系统方法,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和业务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利。
Allan and Christopher(2002)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公司使用这种方法来合理地建立和使用其自身的资源。
这样,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公司更大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获利。
Yae S Rob,William P Andrew (2002年)提出了与餐饮业盈利模式有关的区域特许经营权讨论的理论。
他们认为,加盟商与地区加盟商达成协议,允许地区加盟商在支付加盟费的前提下使用加盟商;同时,由于地区加盟商的完全授权,加盟商也失去了对整个加盟体系的控制权在特定的特许经营区域。
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研究综述与经验借鉴
地 增 值 收 益 管理 政 策 措施 , 以及 国 外研 究 经验 对 我 国现 实状 况 的 借鉴 意 义 。
【 键 词 】 市; 关 城 土地增值收益; 综述
【 作者简介 】 胡士戡 、 石来德 、 胡际峰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 年 2月 09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 o c ou
F b o ) e .2 ( 9
Ge . 5 . n 4 2 N04
总第 4 2 5期
第 4期
城 土 增 收 管 研 综 与 验 鉴 市 地 值 益 理 究 述 经 借
文 / 士戡 石 来德 胡 际峰 胡
会所有。 他认 为 由于人 口不 断增 加 引起 地价 不 断 上
土地所有者 、 使用者和管理者 等相关利益各方获取 收益 的 比例是 非常 困难 的 , 至不具 备可行性 。 甚 并且
任何一 项 土地 增值 政策 涉及 到 的成 本都 相 当高 昂 。
但是 , 忽视 土 地增值 收益管 理 问题 必将 对 土地 市场
共 部 门是 一种社 会 需要 。 地税 种 的设 置 主要针 对 土
变 为商业 、 金融用 地而 产生 了土地增值 。 土地 的虚 ④ 拟 资产特性 带来 的投机性 增值 。
2城 市 土地 增 值 的特 性 。 . 多元 化 的土 地 增值 因
保 有 、 移和取 得这 三个 方 会而 不是 来 自土壤 , 是土 地 所有 权 在经 济 上实 现其 价值 的形 式 , 土地 所 有权 本 身 已经 产生 地租。 地租来 源 于超额利 润 , 是对 社会生 产关 系的反 映 。 以 , 度在地 租分 配中至关 重要 。 所 制 迄今 人 们普 遍 接 受 的城 市 土地 增值 原 因包 括 : ①土 地作 为生 产要 素 的供 求性 增值 。 随着社 会 发 伴 展和 城镇人 口聚集 , 人类对 土地需 求 日益 增大 , 造成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事实上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根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p.m.healy与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同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有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懂得。
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事实上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者会计选择的过程。
刘峰与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要紧是对盈余进行操纵。
张祥建与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同意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要紧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促使下,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同意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与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要紧是为了自身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
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要紧是为了下列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要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近5年
据记载,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期之间。
在起源初期,银行对财务报表分析仅以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分析衡量顾客的信用和偿债能力。
1906年,基于信用分析的需要,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必须附有资产负债表,但当时人们对资产负债表的认识还处于较表面的境界。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原有的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比率分析体系、标准比率法与指数法,被称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创始者。
1928年,华尔与邓宁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比率分析,被后世人公认为“华尔分析模式”,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国际财务分析的实践中。
1998 年,Richard M. S. Wilson 在其撰写的《盈利能力管理》一书中,总结了多年来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并收录了对盈利能力管理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献。
Wilson 将盈利能力管理定义为盈利能力管理是明确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盈利能力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盈利能力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这种盈利能力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Theresa Libby(2001)进行参与实验,他通过与其他参照实验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工作目标是否公平。
结果表明,预算目标不公平性会导致工作业绩低下。
Margaret Ponn、Chard Pike、Dean T Josvold在对我国香港的一家公司进行调研后发现,当有着共同预算目标的团队组织中出现不同的意见时,大家更愿意进行公开讨论,互相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家的团队意识很强,并且使预算的理念能够更准确得到贯彻,全员参与的形式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而优化了预算的编制,使预算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热度不断攀升。
盈利能力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仅仅涉及公司的财务报表,也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首先,国内学者在研究盈利能力的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他们研究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如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决策、市场竞争力等,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此外,国内学者还研究了企业改善盈利能力的方法,比如资本结构优化、成本管理、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管理等。
其次,国外学者也在研究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们深入分析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比如资源整合、经营环境、经营策略等,并分析了企业改善盈利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增加市场营销力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改善公司组织结构等。
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盈利能力的现状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盈利能力,因此研究盈利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迫切需要。
在未来,学者们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摘要:收入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一个飞速发展的分支,是对服务业中易逝性产品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
对收入管理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价格策略、存量控制和超订的研究文献加以综述、评价;对收益管理动态定价问题的几个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对国外动态定价基本模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单的评述;介绍收入管理理论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强调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服务业,收入管理是一项亟待促进的商业策略。
关键词:收入管理;动态定价;存量控制;策略性顾客一、引言收益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航空业,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得到广泛应用。
现在收益管理已经突破传统应用领域(航空,宾馆,汽车出租等)向其它行业渗透,如广播广告、医疗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制造业、体育比赛和娱乐事件管理等。
作为收益管理的重要方法,动态定价也随之得到广泛应用。
麦肯锡在对财富1000企业2001年的成本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定价是比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以及销售量更有力的提升收益的杠杆。
在定价方面1%的改进可以平均提高8。
6%的营业毛利。
Elmaghraby和Keskinocak[1]认为促成动态定价得以广泛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1)决策者拥有大量销售数据可以用于辅助决策;(2)新技术的采用使价格调整变得更容易;(3)辅助分析需求数据和动态定价决策支持工具逐渐增加。
但是确定“正确”的价格仍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仅要求决策者了解自己的运营成本和库存水平,还要了解顾客的品味以及对价格的反应。
因此动态定价策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他们提出大量价格优化方法。
这些动态定价模型又被集成到各种收益优化软件中,应用到多个行业来指导决策者制定更合理的价格从而提高收益。
目前已有一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动态定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Bitran和Caldentey[2]通过建立一个一般的动态定价模型对当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与之不同,本文综述的动态定价模型主要是针对收益管理问题的———销售商要在一定时间内销售固定数量的资源,销售期内不允许补货,销售商通过动态调整价格以使收益最大,并且本文重点针对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动态定价的最新研究热点进行评述。
本文在对一般收入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基础上,对动态定价问题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简略介绍该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价格策略、存量控制和超订,以及最新发展动态。
对收入管理在中国发展的状况也作了回顾,旨在推动其在中国的应用,提高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力。
1、价格策略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价格是影响产品市场需求的最有效工具。
收入管理的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策略基于细分市场的存在,即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时刻消费者对于产品价值认同的差异,将产品或服务设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
如以商务乘客为主的航班,乘客对时间、服务较价格更为敏感,则应多售全价票;旅游热线上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休闲旅客占多数,则应以折价票为主。
通过差别定价,可满足不同价格弹性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
近十年来,动态价格策略研究作为收入管理的一个分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Gallego与Ryzin[3]曾就产品定价问题提出了产品定价综合模型。
在模型中,假定产品的需求过程是连续的,并在需求函数为指数函数的条件下得出了动态价格的最优解。
对一般需求函数,他们证明,当产品的销售时间足够长或产品的剩余存量足够大时,单一价格体系是渐近最优的。
Feng与Gallego[4]就需求函数是一般函数的情形提出了两级价格结构的收入管理模型,并得出了最优定价策略。
后来,他们对上述模型进行拓展,并允许需求与票价随时间不断变化。
2、存量控制策略收入管理除动态定价策略外,还可通过另一重要手段———存量控制(capacity control)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存量控制是指将尚未售出的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等级中适当分配。
在航空公司称为舱位控制。
由于存量控制策略完全掌握在公司自己手中,因此即使在价格竞争的情况下,这一手段也常常奏效。
存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民航客运业中的舱位分配问题。
其过程经历了从1972年首次建立单航段、两级票价结构的收入管理模型[5],单航段、多级票价结构的期望边际座位收入(expected marginal seat revenue,EMSR)控制[15,16],再到多航段的最优订座限制、航节控制,直至最近的ODF控制(origin-destination control),每一过程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收入管理在其他行业应用较晚,因而有关这些行业的存量控制策略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下面对航空舱位控制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对收入管理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航空公司的网络收入管理也称为ODF控制(original destination control)。
由于在进行座位分配时,不仅要考虑旅客的票价折扣率,而且需要考虑旅客的行程,决策模型相当复杂,模型也少有精确结果。
最早涉及网络问题的是Glover[6]等人,他们建立了一个整数规模模型。
但他们在模型中假设旅客需求是确定的。
Curry[7]在线性规划模型中将收入函数用逐段线性函数估计,建立了数学规划和边际分析的综合模型。
他得出了每一个O2D的不同等级是嵌套的,每一种嵌套分别对单航段、嵌套的订座限制是最优的。
这种方法在大量的收入管理系统中被采纳。
上述数学规划模型能很好地抓住网络控制问题的组合情况,但由此得到的订票控制策略仍是静态和非嵌套的。
而对于网络控制问题,应该考虑嵌套情况。
用数学规划解出的影子价格近似表示在一个航段、买一张机票的机会成本,则当ODF的价格超出所有航段的影子价格之和时,接受订票需求。
这种方法称为竞价法(bidprice)。
不管是嵌套方法还是竞价方法,都是当ODF的贡献用到所有比它低的预留座位时,用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从一个非嵌套解转换到一个嵌套订票控制策略的启发式方法。
但是,如果去掉给ODF预留的座位这个条件,则结果将不是最优。
为了得到一个最优的订票控制策略,要求嵌套和舱位分配决策结合起来。
但只依靠数学规划模型不能解决,可以用模拟方法解决。
综上所述,历史上对单航段的舱位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完美的,目前,在这方面主要的工作是扩展已有模型,说明如超订、成批到达、较少依赖需求预测等问题。
但对于网络舱位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还欠缺。
3、超订超订(overbooking)在收入管理的研究中有很长历史,它与定价和存量控制是不同的,前者主要讨论在开始时应该提供多少能力,而后者讨论对给定的资源如何定价和更好利用。
在民航客运业,超订是指售出的机票多于飞机的最大允许座位数。
它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退票(cancellation)和误机(no-show)带来的座位浪费。
退票和误机都给民航业的收入造成巨大威胁。
现今,关于超订策略的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处理动态退票过程。
Kostens[8]曾试图利用连续时间模型来求解一系列微分方程,但未成功。
Rothstein和Alstrupetal[9]曾利用动态规划理论来解决超订问题,但由于所需要的数据不断以指数倍增长,因而不适合在实践中应用。
二、问题描述基于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问题可以表示为:销售商(时装零售商,汽车出租公司等)拥有固定数量的资源,要在一定时间[0,T]内销售由这些资源组成的产品,每种产品都是由一种或几种资源构成的,销售期末产品的残值为零,销售期内不允许补货,销售商通过动态调整每种产品的价格使收益最大。
1、企业数量。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决定了竞争的强度。
市场中销售同质或相似产品的企业数量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力就越小。
大多数动态定价研究中为了处理方便大都假定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垄断定价的能力。
但现实往往是市场中存在几个企业进行价格竞争。
2、资源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源(resource)用来满足对价格敏感的需求。
这里“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例如,可以是某一天某一航班某个航节上的座位数量,也可以是某一天酒店的房间数量等。
在收益管理问题中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并且资源具有易逝性,销售期结束后残值为零或很低。
企业能力的这些性质决定了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调整能力来平衡供给与需求,因此初始能力就可以看成是外生变量,采购初始能力的成本也可以看成是沉没成本。
这个特点决定了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或库存分配来平衡供需。
3、产品产品是由一种或多种资源组成,不同的资源组合构成了不同的产品。
定义物料清单矩阵A=[a ij],其中a ij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j消耗的资源i的数量,A的每一列表示一种产品。
显然,销售商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产品组合,不同的产品组合也会对收益产生重要影响。
4、需求需求是影响企业定价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对需求建模主要有两种方法:(1)需求是时间和价格等因素的函数;(2)需求是由消费者效用或消费者选择推导出来。
前者是对总需求进行建模,后者是对个体消费者选择行为进行建模,两者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由于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对消费者选择行为进行建模比较复杂。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假定顾客到达服从一定的随机过程,每个到达的顾客有自己的保留价格,当零售价格低于保留价格时就会购买,否则就会放弃购买,顾客保留价格的分布是已知的。
顾客的这种行为被称为“短视的(myopic)”。
现实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要复杂的多,比如当市场上存在多种可替代的产品时,消费者就面临选择产品的问题。
随机效用模型是研究消费者选择问题的常用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的概率模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多项Logit模型[1,12]。
除此之外,由于动态定价的广泛应用,消费者越来越具有策略性。
消费者会等到零售商降价时再购买从而使自己的效用最大,这种行为被称为“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
易逝品的需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目前的研究大都假定需求是随机的(或者假定每个周期的需求是个随机变量,或者假定需求是个随机过程),并且随机需求的信息(即分布函数)是已知的。
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以及消费者品味的变化,我们很难得到随机需求的分布信息,因此决策者面临着需求模型不确定(model uncertainty)的问题。
5、决策者风险态度决策者在动态定价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决策者对风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风险中性、风险偏好以及风险规避。
显然,决策者风险偏好类型的不同会影响到最终的价格策略。
传统研究中都假设决策者是风险中性的,但现实中决策者可能是风险规避型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收益管理动态定价问题是相当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