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陈东平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

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

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

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国文化;跨文化;文化维度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场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兴起。研究者试图通过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管理中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寻求个体价值实现和组织目标的交叉点,创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管理模式。跨文化管理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体现了现代管理学的新方向。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成为企业跨国经营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跨文化管理及其研究也愈发显示出重要性。

在跨文化研究中,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文化维度模型是当今跨文化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那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模型是否能够很好地解读中国文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四维”文化模型及其文化主体意识

1.“四维”文化模型

1967~1973年,霍夫斯泰德先后两次(1967~1971;1971~1973)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名IBM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其目的是想通过对具有相似教育背景、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IBM 员工的调查,从他们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中寻求文化上的原因。在此期间,霍夫斯泰德还以同样的问卷对非IBM的管理学员进行了一次研究。1980~1983年霍夫斯泰德又增加了10个国家和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十几年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量问题的因素分析,霍夫斯泰德(1983)总结了四大维度来解释民族文化差异对雇员工作价值观的影响。这四个文化维度分别为: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和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它们的含义如下:

(1)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是指一个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内的权力较小的成员期望和接受权力被不平等地分配的事实的程度。可接受的程度越大,表明权力距离越高。反之,则越低。

(2)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社会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3)男性化/女性化。男性化指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自信和获取金钱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的强调程度;女性化指一个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

124

《江淮论坛》2008年第1期(4)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

2.“四维”文化模型的文化主体意识

霍夫斯泰德建立的文化维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待工作与生活的价值观,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也要看到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研究中存在着认知上和结构上的缺陷。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霍夫斯泰德早期的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是不全面的,缺乏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有关数据,这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也反映出西方研究者在文化研究中强烈的文化主体意识。

使霍夫斯泰德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的研究者是Michael Harris Bond。Bond和他的同事曾在亚太地区从事该地区男性心理学学生和女性心理学学生的价值观对比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经过改编的基于美国社会20世纪70年代价值观的Rokeach价值观调查体系(Rokeach Value Survey,简称RVS)。当Bond用与霍夫斯泰德分析IBM数据相同的方法时,他的RVS也可以提取出四个维度,而且每一个RVS维度都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中的其中一个显著相关。这说明两种调查体系产生的文化维度一致性的原因不是来自于被调查者,而是来自于研究者所使用的调查工具——

—问卷的文化背景。霍夫斯泰德和Rokeach在设计问卷时,他们的思维受到了本土文化的制约,无论是IBM调查问卷还是RVS都是西方文化心理的产物。

二、基于中西文化对比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

为了解决研究中的文化偏见问题,Bond采用了非中心化(decentering)的方法,他参照RVS设计出了中国价值观调查(Chinese Value Survey,简称CVS)体系进行研究。CVS分析的结果显示,前三个CVS 维度与霍夫斯泰德的IBM维度一致,但是第四个CVS维度却与第四个IBM维度不相关。也就是说,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在CVS中找不到对应的维度。

霍夫斯泰德根据第四个CVS维度的相关数据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将其命名为长期导向/短期导向(Long-term Orientation/Short-term Orientation)维度(1996)。霍夫斯泰德将长期导向定义为:基于未来回报的美德的培养,尤其是坚韧和节俭。而短期导向是指与过去和现在相关的美德培养,尤其是尊重传统、爱“面子”和履行社会义务。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的维度表明了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短期导向的人会视时间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对时间较没有耐心,而长期导向的人视时间为一种无止尽的资源,并较有耐心。

表1列出了39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上的指数值。分值越高,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越接近长期导向,反之,越接近短期导向。表中有23个国家或地区(粗体字)的调查结果来自于接受中国价值观调查(CVS)的原始样本,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分值是通过复制CVS调查推算出来的结果。

表中维度指数值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是分别中国、香港、台湾、日本和越南。新加坡的分值排在第11位,比其它被调查的亚洲国家明显靠后,主要是其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对原有价值观的冲击。在非亚洲国家里排名最靠前的是巴西,主要是因为该国境内有相当比例的日本少数民族的存在。大部分被调查的欧洲国家的排名基本在中游,而英国、西班牙、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分值明显偏低。说明她们的文化更倾向于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的确立使原有的“四维”文化模型转化为了“五维”文化模型。霍夫斯泰德对文化维度的扩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了霍夫斯泰德对文化主体意识的反省和对文化偏见心理的修正,也就是说世界主流文化不能将东方文化排斥在外,而具有东方文化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更是不可忽略。香港、台湾、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导向特征证明了儒家文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说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具有国际性的研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