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湖泊地质作用与地貌(上)

合集下载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湖泊地质环境与地貌演变

湖泊地质环境与地貌演变

湖泊地质环境与地貌演变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形态之一,它们形成于地壳的凹陷区域,由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供水,成为集水区域的自然蓄水体。

湖泊地质环境对地貌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湖泊地质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一、湖泊地质环境的形成原因湖泊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壳演化、河流沉积、火山喷发和冰川侵蚀等。

地球历经漫长的地质变动,形成了各种湖泊。

1. 地壳演化地壳演化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背斜和坳陷等构造特征,为湖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例如,中国的青海湖、太湖等湖泊,就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坳陷造成的。

2. 河流沉积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也是湖泊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河流运输的泥沙在汇流处或湖泊出口沉积时,就形成了堆积,从而阻断了水流,形成了湖泊。

黄河是典型的例子,它的泥沙大量运输并沉积在河口附近,形成了大型的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可以形成湖泊。

当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会塞住河流,形成堰塞湖。

例如,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湖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4. 冰川侵蚀冰川的运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形成湖泊。

冰川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凹地,并在凹地中积蓄水源,形成冰碛湖,如美国的五大湖。

二、湖泊地质环境对地貌的影响湖泊地质环境对地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湖泊的形态、沉积物和地壳活动等方面。

1. 湖泊形态湖泊的形态取决于地壳活动和水文过程。

地壳活动影响湖泊的大小、形状和深度。

同时,水文过程如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波浪作用等也会对湖泊的形态产生影响。

2. 沉积物湖泊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其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

湖泊沉积物包括有机物、粉粒物、碳酸盐、黏土等。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可以推断出湖泊的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

3. 地壳活动湖泊地质环境也与地壳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会影响湖泊地质环境的演变。

例如,地壳运动可能导致湖泊的抬升或下陷,进而改变湖泊的深度和形状。

普通地质学 第十五讲 湖泊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第十五讲 湖泊的地质作用
受气候影响很大 (1)潮湿气候区的化学沉积
a.湖铁矿即褐铁矿,锰矿、铝土矿 b.生物繁盛地区,湖底形成黄铁矿 c.弱的氧化作用,可形成菱铁矿 d.有较丰富的磷质参与下形成蓝铁矿 e.石灰岩及泥灰岩等
(2)干旱气候区的化学沉积
a.碳酸盐沉积(方解石+白云石:咸湖) → b.硫酸盐沉积(石膏+芒硝:苦湖) → c.氯化物沉积,盐度>25‰, 称盐湖→ d.盐湖干枯,盐层埋藏(盐矿)
3.2.沼泽的形成
沼泽主要由湖泊、 泻湖、局部海岸 淤积而成
3.3.沼泽地质作用
主要是生物沉积作用,形成 泥碳、煤、石油。
2.3.3.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菌藻类遗体→随泥沙沉积于湖底→分解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厌氧细 菌作用、分解→脂肪酸、氨基酸、醇→ 相互作用→干洛根→60-120度→石油 →200度→天然气。
硅藻死亡→疏松多孔的硅藻土
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3.1沼泽的概念 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 水、喜湿性植物大量 生长并有泥碳(peat) 堆积的地方。
1.3湖泊的成因类型
构造湖: 向斜湖 ,断层湖 河成湖 冰川湖 海成湖 溶蚀陷落湖 风蚀湖 堰塞湖 人工湖 冰盖湖
火山口湖
溶蚀湖
2.湖泊的地质作用
以沉积作用为主 2.1湖水运动的特征 2.1.1.机械动力:
湖浪, 湖流,潮汐,浊流 2.1.2.化学动力:对流形成湖底的氧化
淡水湖 含盐量<0. 03‰ 微咸湖 含盐量0.3-1 ‰ 咸水湖 含盐量1-24.7‰ 盐湖 含盐量>24.7‰
1.2.4.湖水的化学成分
主要离子:K,Na, Ca, Mg, Cl 气体:O2及CO2,H2 S及CH4等。 微量元素:Rb, Cs, F, As, B, Th,I, U等。 盐类: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和氯化钾

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

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

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湖泊是地球表面积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各个大洲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湖泊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与分布、地理作用以及世界著名湖泊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

一、湖泊的定义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天然水体,与海洋相比,湖泊的面积较小、水深较浅。

它是由于地球地壳的变动或其他地质、气候等因素形成的,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属于相对稳定的地表水体。

二、湖泊的分类湖泊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水源、盆地特征、水量变化等因素进行分类。

1.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分为高原湖、平原湖、台地湖、山地湖等;2.按照水源可以分为河流湖、冰川湖、火山湖、岩溶湖等;3.按照盆地特征可以分为封堡湖、抬升湖、断裂湖、溶蚀湖等;4.按照水量变化可以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等。

三、湖泊的形成与分布湖泊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构造变动、地壳运动、河流冲积、冰川活动、火山活动等。

在地质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湖泊的形成和消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湖泊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下湖泊的分布特点不同。

广义的湖泊分布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湖泊,狭义的湖泊分布则主要指一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湖泊分布特点。

四、湖泊的地理作用湖泊在地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调节气候:湖泊具有吸收热量、调节温度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

2.调蓄水源:湖泊可以蓄水,为周边地区提供水源、灌溉和发电等重要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保护生态:湖泊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维系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4.经济利用:湖泊是旅游观光的热门地点,也可以开展渔业、航运和水上运动等经济活动。

五、世界著名湖泊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它们以壮丽的景色、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1. 美洲地区: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尼加拉瓜湖;2. 欧洲地区:巴尔干半岛上的贝尔格莱德湖、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瑞士的日内瓦湖;3. 亚洲地区:西伯利亚的巴伦支海、中国的青海湖、印度的瓦努阿特湖;4. 非洲地区: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桑尼亚的坦噶湖;5. 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的伊壁鸠鲁湖。

《湖泊地貌》PPT课件

《湖泊地貌》PPT课件

二、湖泊的成Βιβλιοθήκη 类型(Lake types based on formation)
1、构造湖 湖盆由构造运动引起,可以是向斜,或断层 形成的洼地。特征:
1)断陷湖。如滇池,洱海。特征: 2)向斜拗陷湖。洞庭湖,鄱阳湖;特征; 2、火山口湖 湖盆为火山口,如长白山天池; 3、河成湖 湖盆由河流的侵蚀与沉积而成, 1)牛轭湖; 2)河口湖。 4、冰川湖 湖盆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如美加交界的五大湖 5、海成湖 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如泻湖; 6、溶蚀湖与陷落湖 湖盆经溶蚀而成者称为溶蚀湖。
第二节 湖泊地貌 Lake Landforms
全球湖泊 270 万 km2, 占1.8%的陆地面积。 湖泊最多是芬兰,55000个,占总面积的8%。 最大的湖是里海,里海位于亚欧交界处,分属于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国。
里海不是海,而是一个巨大的湖泊。里海面积约37.1万平方 公里南北长约1,200公里,平均宽320公里。海岸线长约 7,000公里 。 最深的湖为贝加尔湖,达 1620 m. 我国湖泊面积7561 km2.
A. 软泥带; B.沙质软泥内带; C.沙带; D.湖滨外带
2)化学沉积
主要发生在湖心地区和深水区,它是通过湖水的 各种化学作用和胶体的凝聚使各种盐类、粘土 矿物沉积而形成软泥的过程。淡水湖盐度低,化 学沉积不强烈。
3)生物沉积
芦苇、蒲草:< 0.5米; 菱、睡莲:3米; 眼孑菜、金鱼藻:> 3米
• 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湖水的补给、排泄及其化学成份
( Supply, Leak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ake Water) 1.湖水的补给 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冰川融水和残留 海水。 2.湖水的排泄 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向地下渗透三种方式而排泄。 3.湖水的化学成分 湖水中含有的大部分元素呈离子、胶体质点或气体状态存在。 含有的主要离子为HCO3-、SO42-、Cl-、Mg2+、Na+、K+。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地壳中的各种力量和过程,通过作用于地壳的构造、岩石和地表物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岩石的变质变质和风化、侵蚀、沉积等方面来介绍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一、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构造运动是地球地壳中的板块活动,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岩石的变形。

构造运动对地貌的产生和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壳发生隆起和下降,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使得地壳发生隆起。

此外,构造运动还可以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进一步改变地貌。

二、岩石的变质与风化对地貌的影响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主要对象,其变质和风化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变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或组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质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硬度、密度和抗风化能力,从而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石英岩可以变为云母片岩,花岗岩可以变为麻粒岩。

这些变质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地质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受空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侵蚀、溶解和破坏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的组成发生变化,使其变得松散和脆弱,直接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由于风化作用,岩石表面可能形成凹凸不平的坡地、漏斗状的喀斯特地貌、湖泊和河谷等。

三、侵蚀对地貌的影响侵蚀是水体和冰川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岩石的剥蚀和搬运的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侵蚀会改变地表的高程和形态,形成山谷、河流和峡谷等地貌特征。

其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最为明显,河流会将陆地表面的岩石剥蚀搬运,并在其下游沉积,形成平原。

四、沉积对地貌的影响沉积是指水体和冰川搬运的颗粒物质在地表沉积的过程。

沉积物的种类和沉积地点直接决定了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河流的下游,携带的颗粒物质逐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河漫滩;而在冰川融化的地方,冰川搬运的石块和泥沙形成冰碛坡。

湖泊及其地质作用PPT精选文档

湖泊及其地质作用PPT精选文档

机械冲蚀(主要的侵蚀作用),发生在湖岸地
带。由波浪运动引起。
磨蚀作用 化学溶蚀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1、机械沉积作用
湖蚀洞穴 湖蚀凹槽 湖蚀崖 湖蚀平台
① 湖泊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这些 碎屑物在湖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动能从边缘向湖心逐渐减弱, 因而按碎屑物粒径大小、比重,依次沉积下来,大致呈环带状 的分布。同时受季节气候变化影响湖泊沉积物的颗粒粗细、层 厚度、颜色深浅呈现纹层状。
一、湖水运动的特点 湖水运动强度比海水弱。
1、湖浪 湖浪的规模较海浪小。水深20m以下的湖底为静水环境,不受 波浪的扰动。 2、湖流 湖流是定向运动的湖水。主要由风的吹动或进湖、出湖的流水 所引起。湖水上下层的水温和密度也可以引起湖水上升和下降 的对流。湖水的潮汐现象也可引起流动,但规模很小。
14
二、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3、生物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湖泊中生长大量植物,为生物沉积作用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来源——是形成石油的重要来源。干旱气候区生物沉积作用 不发育。在寒带或温带较冷地区的淡水湖泊中,藻类死亡可堆积 形成多孔的硅藻土。
3
2、湖水的排泄
通过蒸发、泄流和向地下渗透三种方式排泄。
干旱气候区的多数湖泊无出口,湖水消耗以蒸发和渗透为主, 这类无出口的湖泊称为不泄水湖。温湿、湿热气候区的多数湖 泊有出口,湖水主要以向外流泄的方式消耗。这类外泄有出口 的湖泊称为泄水湖;只有当湖水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时,才能保 持为终年积水的湖泊,否则将成为季节有水的间歇湖 。
5
三、湖泊的成力作用 形成的湖盆
外动力作用 形成的湖盆
构造湖 火山湖
冰川湖 海成湖 溶蚀湖与陷落湖 风蚀湖 堰塞湖 人工湖—水库 冰盖胡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喀斯特地貌 钙华
外力作用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练习
外力作用
练习 溺谷 大河冲涮大陆架形成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张家界武陵源峰林
石英砂岩被侵蚀形成
外力作用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流水沉积地貌
外力作用
练习 河滩: 形成于地势相对低平地区(不一定非得海拔低)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流水沉积地貌
外力作用
额尔古纳河 练习 黄河
河心岛(沙洲):河水中泥沙在河床堆积并高出水面形成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流水沉积地貌 洪积扇:形成 于山谷的出口, 山上的泥石由 外力作用 流水带到山口 堆积。山口为 砾石和粗砂为 主,边缘泥土 细腻。地下水 丰富。多见于 练习 西北地区,华 北太行山山麓。
外力作用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1、褶皱 2、断层
外力作用 地垒和地堑 向斜储水,背斜储油
断层找水,不能建工程
练习 都能找矿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风化地貌
外力作用
练习
多形成于较干旱地区,岩石多变成球状风化物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外力作用 挪威峡弯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 北美五大湖
外力作用
练习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冰川堆积地貌 东欧平原冰碛丘陵

湖泊地理知识点

湖泊地理知识点

科研价值利用
湖泊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可以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生 态环境
湖泊可以作为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用水和 工业用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湖泊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湖泊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 的旅游价值,可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03
湖泊的生态环境
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湖泊生态系统:包括水生生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资源 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污染、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 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利用,开展生态修复等
湖泊的水质污染
污染源:工业废 水、农业化肥、 生活污水等
根据湖盆形态分类
构造湖:地壳运动形成的湖盆,如青海 湖、滇池等
火山湖:火山喷发形成的湖盆,如长白 山天池、镜泊湖等
冰川湖:冰川侵蚀形成的湖盆,如瑞 士的日内瓦湖、新西兰的特卡波湖等
河成湖:河流改道或泛滥形成的湖盆, 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海成湖:海水入侵形成的湖盆,如里海、 咸海等
人工湖:人工修建的水库,如三峡水库、 丹江口水库等
20XX
湖泊地理知识点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湖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成
02
湖泊的分类
03
湖泊的生态 环境
04
湖泊的地质 作用
05
湖泊的开发 利用
01
湖泊的形成
构造运动形成湖泊
断裂活动:地壳断裂、岩层 错动等
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 拉伸等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熔岩 流等
冰川活动:冰川侵蚀、冰碛 物堆积等

湖泊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

湖泊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

湖泊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湖泊地貌是指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湖泊特征的地貌形态。

湖泊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地质环境因素对湖泊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湖泊地貌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以及地质环境对湖泊地貌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湖泊地貌的形成机制湖泊地貌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水系发育等因素。

地质构造是影响湖泊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壳的隆起或下沉会形成坳陷地带,进而形成湖盆。

地壳的抬升或侵蚀产生的断块、抬升构造等也会为湖泊地貌的形成奠定基础。

此外,地壳运动也是湖泊地貌形成的重要动力。

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系的发育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湖泊地貌的形成。

二、湖泊地貌的演变过程湖泊地貌的演变过程长期而复杂,主要包括沉积物堆积、侵蚀剥蚀、水位变化和生物作用等。

沉积物的堆积对湖泊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湖泊沉积物主要包括泥沙、有机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湖底堆积形成沉积层。

而侵蚀剥蚀则是湖泊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会改变湖泊地貌的外观特征。

此外,湖泊水位的变化也会对湖泊地貌起着重要的影响,常见的水位变化包括湖面面积的扩大或缩小,湖泊岸线的变化等。

最后,生物作用也是湖泊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湖泊中的植物和动物及其活动会对湖泊地貌产生一定的改变。

三、地质环境对湖泊地貌的影响地质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湖泊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是地质环境的重要方面,地质构造的变动会导致湖盆的形成和湖泊地貌的发展。

地壳运动的变化也会影响湖泊地貌的形态和演变速度。

此外,气候变迁也是地质环境对湖泊地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气候变迁会影响湖泊水位、湖泊面积和湖泊岸线的变化,进而改变湖泊地貌的形态。

水系发育也是地质环境对湖泊地貌影响的重要方面,发育完善的水系会对湖泊地貌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结起来,湖泊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气候变迁和水系发育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湖泊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地质地貌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学》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系 成玉祥
chjkk2003@
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第二节 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 第四节 海岸地貌 • 第五节 海洋沉积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湖泊和沼泽是常见的自然地理单元。它们的地质作 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不过它与河流或地下水 等陆地上流动水体不同。它们是水圈中比较宁静的 水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
• 已发现现代一些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湖泊中也有 纹泥的形成,例如瑞士苏黎世湖和我国武汉东湖。 据观察,温带深水湖泊有利于纹泥的形成,原因 在于深水湖中有分层现象,即湖水有温度分层和 化学分层现象。
• 湖水温度分层在湖水温度为4℃时最大。夏季表层 水热、质轻,上下无法对流,湖底在生物新陈代 谢和有机质腐烂分解影响下,H2S含量增加,使 湖底湖水呈还原环境,此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多、 粒粗、有机质丰富但分散在湖泥中。
• 冬季表层水温低,密度大,深处密度小,可以产 生上下对流,但由于冬季有机质分解不彻底,此 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少、粒细、有机质含量相对 较高,所以湖泥色深。对于武汉东湖湖心纹泥, 夏季为灰色湖泥,冬季为黑色有机质湖泥。
• (二)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 湖水化学沉积作用受气候条件控制极为明显。在
不同气候区,湖水化学沉积物差别很大。因而以 湖水化学沉积物去推论当时湖区的气候状况,是 比较可靠的。按气候的干湿,将湖水化学沉积作 用分为两种:
• 湖水的来源有雨水、地面流水、地下水、冰融水 及古代海洋残留水等。
• 湖水的消耗主要通过蒸发和流泄(包括从地面流 走和渗入地下)两种方式。
• 有的湖泊有出水口,通常称为泄湖,有的湖泊没 有出水口,称为不泄湖。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海成湖泊:在滨海区的 海湾地带,由于沉积作用 使海湾逐渐封闭并与大海 隔离而形成的湖泊。如杭 州的西湖,江苏的太湖。
冰川湖泊:湖盆由冰川作用 刨蚀而成,多分布在高山、 高原或高纬度地区,例如北 美的五大湖,芬兰的湖泊以 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大部分 湖泊都是第四纪冰川刨蚀而 成。
溶蚀湖和陷落湖:岩溶 地区经溶蚀所形成的湖盆 称为溶蚀湖,地面塌陷形 成的称为陷落湖,在我国 两广、贵州等岩溶发育的 地区广泛分布着这类湖泊。
我国煤的总体储量比较丰富,截止到2002年末,全国 己查明的煤炭资源量为1.0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安徽、辽宁以及山东 等地区,主要成煤时期是C、P、J、T等时期。
内流湖泊面积38150km2,贮水量5230亿m3,其中淡水390亿 m3;外流湖泊面积37460km2,贮水量2270亿m3,其中淡水1760 亿m3。
我国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4340km2)
最大淡水湖
最高湖泊 最低湖泊 最长湖泊 最深湖泊
鄱阳湖(2933km2)
纳木错(4718m) 艾丁湖(-155m) 班公错(159km) 长白山天池(204m)
湖水的化学成分: 湖水中大部分元素以离子、胶体、或气体形式存在。 主要离子包括:HCO3-、SO42-,Cl-、Mg2+、Na+、K+等 生物生命活动必需:NO3-、 NO2-、NH4+、P、Si、Fe等 气体:O2、CO2、H2S、CH4等 微量元素:Rb、Cs、F、As、B、Th、I、U等 有机质成分 湖水过度蒸发可以产生盐类沉淀,常见的有碳酸盐、硫 酸盐以及氯化物,湖水化学成分与湖盆性质、流入水的 成分、所在地区气候以及土壤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湖泊的剥蚀和搬运
湖泊的侵蚀同样包括机械侵蚀、磨蚀以及化学 溶蚀等方式,其中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与海洋 类似,主要由波浪作用所引起,集中发生在湖岸 附近,大湖的湖岸在湖浪长期的冲积和侵蚀作用 下可能形成湖蚀洞穴、湖蚀凹槽、湖蚀崖等地貌。 湖蚀产物(以碎屑为主)被湖流、沿岸流、浊 流等动力往湖心方向搬泊由于泥砂不断沉积,湖底被逐渐抬高。湖水变浅, 最终被淤塞而消亡。 (二)、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主要受气候及地理位置影响。 有较大差异。现分述如下: 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一般特征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湖水中的盐分逐渐增加,当盐类达到饱和时,就会结晶 沉淀下来。在湖底形成一层一层的盐类沉淀。

地质作用与地貌1

地质作用与地貌1

二、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概念:由地球外部的风和水(能量来自太阳
辐射和地心引力)引起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不同形式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结果:将地貌形态磨蚀、填平,消弥相对高 低,逐步形成平原与滩地。
(一)流水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1、侵蚀作用及其地貌
层流
片蚀坡面
股流
树枝状冲沟
溪流
搬运使泥石滚出山口,淤积低地
冰川
形成 的地

底碛丘陵地貌:一种洲堤或垄状的高地,一般高二三十米,宽 数十米,长可达数十公里,沿流向伸展。
终碛地貌:冰川把冰碛推向冰川的尾部和边缘,形成一个弧形 堤状或断断续续的环状地貌。
冰斗
唐古拉山冰川谷
(四)风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吹会带动泥沙滚动和飞扬,因而一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营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和地表 形态等的不断形成和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地 质作用。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分为内力地 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概念:由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引起的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和地震等。 ﹡对地貌的影响: 给地表塑造凹凸形态,增大相对高差,使高山 与海洋轮番出现。
(四)高原
概念:海拔500—1000米的广阔平原。 黄土高原的地形可分为:
塬:黄土堆积较高的地面,四周沟谷环蚀。 墚:塬被切割后,两条沟谷之间的长条状平地。 峁:沟谷发育的黄土上形成的孤丘,又称圆丘。
(五)盆地
四周为山岭环峙,中间为地势低平的盆状至数百公里,相对高差为数十至数
丘陵
(三)山地




8第十章 湖泊的地质作用

8第十章 湖泊的地质作用

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气温较高,水量充沛,化学和生 物化学作用显著,元素的活动性也较强,不但 组成易溶盐类的元素如CI、S、K、Na、Ca、 Mg等元素能呈离子状态被地面流水和地下水 带入湖中 一些活动性不强的元素,如Si、Mn、P、Fe、 AI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也可以呈胶体或被吸 附的状态由各种水体带入湖泊中 通过生物化学方式沉积 以胶体凝聚的方式沉积
潮湿气候区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生长在湖滨的乔木及浅水中的草本植物以及生 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漂浮生物、游泳生物和 底栖生物 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大量堆积在湖底, 与泥质沉积物等混杂在一起,成为富含有机质的 沉积层。这种沉积层却是形成煤、石油、油页 岩等可燃有机矿产的原始物质
湖泊的沉积作用
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每当旱季,湖水蒸发、盐类结晶沉淀,形成一定厚度 的盐层;洪水来时带入的泥沙覆于盐层之上,如此反 复,便形成盐湖沉积中盐与泥质互层的特点 盐类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顺序与其溶解度有关 盐湖沉积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 碳酸盐阶段; 碳酸盐阶段 硫酸盐阶段; 氯化物阶段; 氯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
太湖
鄱 阳 湖
滇池
死海
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火山湖
火山湖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湖盆贮水而形 成的, 成的,湖盆为火山口 中朝边境长白头山顶主峰白头山上的天池 火山喷发溢出的熔岩堰塞河流或其它水域, 火山喷发溢出的熔岩堰塞河流或其它水域, 可形成熔岩堰塞湖, 可形成熔岩堰塞湖,五大连池就是因火山熔 岩流阻塞了纳漠尔河的支流后形成的
长白山天池
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河道形成的牛轭湖 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湖盆冰蚀湖 风蚀作用和风积作用形成的风成湖盆积水形 成的风成湖 浅海海湾由于沙坝或沙嘴的生长逐渐合拢, 把海水隔开来可以形成泻湖 岩溶地区因溶蚀塌落可形成岩溶湖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湖泊地貌和冰缘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湖泊地貌和冰缘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湖泊地貌和冰缘地貌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湖泊地貌和冰缘地貌
湖泊地貌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

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

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

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

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

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冰缘地貌
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

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
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1 湖泊地质作用与地貌(上)
什么是湖泊?
湖泊: 陆地上具
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由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离子、胶体 、气体、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湖泊的称谓
湖泊的分类
按热状况划分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按湖水矿化度分
按湖水矿化度分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划分
湖水的类型富营养湖中营养湖
贫营养湖
构造湖 ←火山湖 ←
河成湖 ←按湖盆的成因划分:
冰川湖 ←
海成湖 ←
岩溶湖 ←
构造湖
贝加尔湖
昆明滇池
纳木错
青海湖
火山湖
火山湖
河成湖-牛扼湖
冰川湖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海成湖
岩溶湖
神出鬼没的风成湖
敦煌月牙泉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堰塞湖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人工湖
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
仙岛湖——荆楚第一奇湖
仙岛湖——荆楚第一奇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