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

合集下载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一、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是指混凝土从原材料的选配到模板的拆卸的整个施工过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选配、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模板的拆卸等环节。

1. 原材料的选配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子、石子和水。

在选配原材料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是将原材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其达到均匀的质量。

混凝土的搅拌设备一般有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车等。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注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是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

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一般有混凝土运输车、泵车等。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泵送距离、泵送高度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将混凝土从运输设备中倒入模板中的过程。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速度、浇筑厚度、浇筑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5. 模板的拆卸模板的拆卸是指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模板从混凝土中拆除的过程。

在模板拆卸过程中,需要注意拆卸顺序、拆卸方式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过程。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选配原材料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前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 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三篇)

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三篇)

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等材料经过混合、搅拌、浇筑和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安全性。

下面是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一、原材料准备1. 水泥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防止湿度过高引起凝结。

2. 沙子和石子应使用洁净无杂质的自然河沙和天然石子,并经过筛分和清洗处理。

3. 水的质量也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

二、设备和工具准备1. 混凝土搅拌机应经过检验和保养,确保搅拌效果良好。

2. 搅拌机的排料口应设置在适当位置,以便于混凝土的卸料。

3. 所有的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三、操作流程1. 首先将水和水泥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间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 在水和水泥混合均匀之后,逐渐加入沙子和石子,继续搅拌,直到混凝土的均匀度达到要求。

3. 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添加外加剂,如减水剂、增塑剂等,但添加的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4.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应及时将混凝土卸出搅拌机,保持连续性施工,避免混凝土硬化。

四、质量控制1. 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应定期进行试验检测,并记录在案。

3. 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也需要进行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

五、安全措施1. 在操作混凝土时,应戴好安全帽、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混凝土搅拌机和输送设备的各个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在搅拌和卸料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配合操作,避免发生误操作和事故。

通过严格遵守混凝土生产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施工工艺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及质量控制规程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及质量控制规程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及质量控制规程一、前言二、生产前准备2.1 设备准备2.2 材料准备2.3 模具准备2.4 工艺准备三、生产工艺3.1 配料3.2 搅拌3.3 浇注3.4 振捣3.5 养护四、质量控制4.1 原材料检验4.2 生产过程控制4.3 检验与试验4.4 出厂检验五、安全生产5.1 生产场地安全5.2 设备安全5.3 操作安全5.4 应急措施六、总结一、前言混凝土预制构件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本文旨在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提供一份全面而详细的技术规程,以确保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二、生产前准备2.1 设备准备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用到混凝土搅拌机、模具、振捣器、起重机等设备。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2 材料准备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各种添加剂。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检验和筛选,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3 模具准备模具是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在生产前,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洗和检查,确保其外观平整、内部光滑、尺寸准确。

2.4 工艺准备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包括配料、搅拌、浇注、振捣和养护等环节。

在生产前,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三、生产工艺3.1 配料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配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配料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2 搅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搅拌需要用到混凝土搅拌机,其搅拌时间和速度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混凝土的状态,以确保其均匀性和流动性。

3.3 浇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浇注需要在模具内进行,其速度和方式需要根据模具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调整。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气泡,以保证构件的质量。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详细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详细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详细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设、桥梁工程、道路修建等领域。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涉及多道工艺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2. 原材料准备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需要准备以下原材料: - 水:用于混合水泥和骨料,形成石灰浆。

-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 骨料:通常使用砂、石子等颗粒状物质作为骨料。

- 控制和调整材料:例如添加剂(用于改变混凝土的性能)、沥青(用于改变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3. 混合工艺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 - 混料:将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充分混合,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凝土浆料。

- 调整:根据需要,可以在混合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控制和调整材料,以改变混凝土的特性。

- 浇注:将混合好的混凝土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或施工场地,进行浇注。

- 紧实:使用振动器或压实机对混凝土进行紧实,以去除空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4. 养护工艺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使混凝土逐渐获得预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工艺包括: - 保湿:覆盖混凝土表面,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环境温度,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下逐渐养护。

- 时间控制:养护过程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要求来确定,一般需要进行数天至数周的养护。

5. 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 原材料检测: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测。

- 混合搅拌检测:在混合过程中进行取样,分析混合物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 强度检测:通过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 外观检测: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是否有裂缝、起泡等缺陷。

6. 环保与可持续性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环保和可持续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回收利用:将废弃的混凝土碎片进行再利用,作为粗骨料或填充材料。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一、原材料选择(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常见的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在选择水泥时,要注意其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骨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一般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细骨料通常采用中砂或粗砂,其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等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优质的骨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三)掺合料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

在使用掺合料时,要注意其质量和掺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四)外加剂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坍落度等性能。

选择外加剂时,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控制其用量。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确定水胶比、砂率、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等参数。

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砂率则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骨料的堆积密度,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砂率。

水泥用量应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以降低成本和减少收缩。

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试配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试配时要制作混凝土试件,并进行强度、坍落度、凝结时间等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生产过程控制(一)计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计量必须准确无误。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经过浇筑、养护和硬化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固态结构材料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材料准备。

水泥、砂、石料和水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材料准备好,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水泥要经过测量、筛分和干燥处理,砂和石料也需要筛分去除杂质。

第二步,搅拌。

将事先准备好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搅拌的时间和搅拌机的类型根据具体的混凝土工程来确定。

在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掺合料或者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步,浇筑。

搅拌好的混凝土需要及时浇筑到预定的模板中。

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发生长时间浸泡的情况。

对于大型混凝土工程,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浇筑施工措施,如钢筋的安装和混凝土的封顶。

第四步,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在早期获得充分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养护方法有喷水养护、覆盖保湿和冷却养护等。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至28天。

第五步,硬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混凝土会逐渐变硬并达到设计强度。

硬化的过程是水泥在与水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并形成水化产物。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硬化时间需要30天左右,但在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

除了上述的基本流程外,混凝土生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和试验,控制水泥、砂、石料和水的比例和质量,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

其次是安全防护。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穿戴好劳动防护服等。

同时,还要防止混凝土泥浆喷溅导致眼睛受伤。

最后是设备维护保养。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设备有故障或损坏,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搅拌、浇筑、养护和硬化等一系列步骤。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常被用作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它的使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房屋建设、桥梁建设、道路建设等。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的多个方面。

一、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确定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置位置。

需要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水等。

要组织好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2. 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骨料、砂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充分的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合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得到均匀的混合物。

为了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定的外加剂。

3. 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运输,以避免混凝土在搅拌机内硬化。

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泵车、罐车等不同的运输设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浇筑混凝土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混凝土需要立即进行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包括自流坍落、抹平、振捣等。

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以确保浇筑质量。

5. 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包括湿养护和干养护两种方式。

湿养护可以通过覆盖湿润的麻袋或喷水等方式进行,干养护则需要采取遮阳、减少水分蒸发等措施。

二、质量控制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入手。

需要对水泥、骨料、砂等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湿度和防止外界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操作。

混凝土 工艺流程

混凝土 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艺流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道路等工程的结构体中。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混凝土的工艺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的工艺流程。

一、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首先将这些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和混合。

其中,水泥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不同,往往在水泥基础上添加一些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二、检验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方法来检验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检验过程中,应抽样进行试验,如:砂子的粒径、密度、含水率、骨料的颗粒形状、大小、含泥量等指标,以及水泥的规格等。

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三、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首先根据混合比例将各种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然后可以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将各材料搅拌均匀。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一般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分钟,搅拌速度不得太快或太慢,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四、混凝土的浇注和成型混凝土制备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将其浇注到模具或者需要铺设的场所,进而实现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同时采取合适的浇注技术,以避免出现空隙和裂缝等缺陷。

此外,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需要保持湿度合理,避免因过早脱模而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五、养护和保养混凝土养护和保养过程非常重要。

混凝土成型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以逐渐达到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期间,应采取逐渐加湿、覆盖保温等措施,使混凝土逐渐达到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在混凝土使用期间,也需要进行保养,如及时清理表面积水,防止溶解性盐类沉积,使混凝土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六、质量检验和评估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评估过程通常包括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的检验评估。

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检验评估,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以及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等。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制品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楼房等。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工艺1. 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子、石子、水等。

水泥应选择质量好、标号符合要求的水泥;砂子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角质性能;石子应选择质量好、大小均匀的石子。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生产要求。

2. 混合料的制备混合料的制备是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制备混合料时,应根据混凝土制品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掺合料,并根据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性能对混合料进行调控,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3. 搅拌混合料搅拌混合料是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搅拌混合料时,应根据混合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和搅拌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混合料要求进行搅拌时间和速度的控制,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浇注成型浇注成型是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步。

在浇注成型时,应根据混凝土制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成型模具,并根据混合料的性质和要求,控制浇注速度和方式,确保成型的质量和形状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制品的质量控制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混凝土制品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是混凝土制品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应根据混合料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掺合料,并对混合料的物理性质和性能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3. 搅拌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搅拌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是混凝土制品生产中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搅拌混合料的过程中,应根据混合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和搅拌方式,并对搅拌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预制构件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可靠等优点。

为了保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以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1.水泥(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水泥》的要求。

(2)水泥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3)水泥应严格按照生产日期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使用,避免使用过期水泥。

2.骨料(1)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混凝土用骨料》的要求。

(2)骨料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骨料。

(3)骨料应进行筛分,保证骨料的粒度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3.砂(1)砂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混凝土用骨料》的要求。

(2)砂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砂。

(3)砂应进行筛分,保证砂的粒度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外加剂(1)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

(2)混凝土外加剂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混凝土外加剂。

(3)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和掺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使用。

三、生产设备质量控制1.搅拌设备(1)搅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9142-2000《混凝土搅拌机》的要求。

(2)搅拌设备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维护。

(3)搅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和清洗,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模具(1)模具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9777-2008《混凝土制品模具》的要求。

(2)模具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维护。

(3)模具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3.运输设备(1)运输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7-2011《混凝土制品运输车》的要求。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我要打印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规程总则?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一、目的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4、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

一、混凝土材料准备1. 选材:选择质量可靠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配合比例,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3. 搅拌:将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确保混凝土质量。

4. 运输: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搅拌车等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准备浇筑。

二、混凝土施工准备1.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搭设好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确保模板牢固、平整。

2. 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设置好钢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管道安装:根据需要,在模板内布置好各种管道,如排水管道、电缆管道等。

4. 施工准备:清理好模板上的积水和杂物,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并做好安全措施。

三、混凝土浇筑1. 确定浇筑路线: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确定混凝土浇筑的路线和施工顺序。

2. 开始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用振动器进行振实,确保混凝土充实。

3. 平整表面:用平刮板或抹光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整平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4. 养护:及时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混凝土固化1. 固化周期: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确定适当的固化周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检验质量:在混凝土固化期间,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和监测,确保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3. 防渗防裂:在混凝土固化期间,采取适当的防渗防裂措施,保护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五、混凝土车间管理1. 生产管理: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原材料的配比和搅拌过程,保证混凝土质量。

2. 设备维护:定期对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程一、前言本技术规程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套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2.1 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规格和等级要与设计要求相符。

(2)水泥应在生产厂家或质检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水泥应存放在防潮、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避免与其他材料混放,以免发生受潮、结块等现象。

2.2 骨料的质量控制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另一主要原材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对骨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规格和等级要与设计要求相符。

(2)骨料应在生产厂家或质检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骨料应存放在防潮、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避免与其他材料混放,以免发生受潮、结块等现象。

2.3 水的质量控制水是混凝土中的另一重要原材料,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对水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水质指标要符合设计要求。

(2)水应存放在防潮、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避免受污染。

三、混凝土配制的质量控制3.1 配合比的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质量水平,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

同时,在制定配合比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配料的准确性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骨料、水泥、水等原材料的配比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进行,确保原材料的比例准确无误。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施工工艺流程的科学合理以及质量的严格把控对于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并详细阐述在各个环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保障混凝土工程的卓越性能。

一、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原材料的品质。

在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品种,同时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砂和石的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通过试验检测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等参数。

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气温、湿度、运输距离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三)施工场地的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无杂物和积水。

对模板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保证模板的表面光滑、平整,以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等问题。

搭建好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辆通道等,为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一)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搅拌应在专业的搅拌站进行,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

搅拌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搅拌的时间要控制适当,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的均匀性下降,过短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搅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符合要求。

(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应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常用于建筑、道路和其他结构的建设。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

1. 骨料处理:骨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砂子和石子。

首先,要对骨料进行筛分,将其按照不同粒径进行分类。

这可以通过机械筛分或人工筛分来完成。

筛选后的骨料应该符合一定的粒径要求,以便在混凝土中有良好的填充性和力学性能。

2. 水泥处理: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于使混凝土凝固变硬。

首先,将水泥从厂家购买回来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通过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然后,根据设计配合比计算所需的水泥量,并将水泥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免受到潮湿和污染。

3.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水泥、骨料、水和其他混合材料的比例。

配合比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混凝土的用途进行设计,以确保混凝土具有所需的性能。

4. 生产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站,将预先配制好的骨料和水泥等原材料按照配合比放入搅拌机中。

在搅拌机中,这些原材料将被充分搅拌和混合,形成均匀的浆状混凝土。

搅拌过程中,需要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稠度。

5.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搅拌好后,需要及时运输到施工现场。

通常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搅拌车在装满混凝土后,通过旋转搅拌桶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并避免因振动和摇晃而导致混凝土的分层和沉淀。

6. 浇筑施工: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迅速进行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要求,将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板或者表面,然后使用振动器和刮板等工具,将混凝土紧密压实和充填,排除气泡和空隙。

同时,要注意控制施工速度和浇注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7. 养护保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保养。

养护是指通过湿润、保温和遮挡等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和温度,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一、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水、砂、骨料和掺合料。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比。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质量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砂、骨料和水也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

二、搅拌与浇筑:搅拌是将水泥、砂、骨料、掺合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过程。

混凝土搅拌设备一般有搅拌站、搅拌罐和搅拌车等。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品质。

搅拌完成后,将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送至目标浇筑位置,并进行必要的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空隙。

三、养护:混凝土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防止开裂和渗水。

常见的养护方法有湿润养护、加热养护和膜养护等。

在湿润养护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严密包覆,并保持其表面湿润;在加热养护中,需要提高环境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在膜养护中,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防护膜,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在原材料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试验,对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同时,需要对水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水的纯净度和含量满足混凝土的配比要求。

搅拌过程的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和品质的关键。

在搅拌设备操作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搅拌效果。

同时,还需要对搅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浇筑后的养护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特性,选择适当的养护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监测。

在湿润养护中,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程度,并及时进行补水;在加热养护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足够早期强度发展;在膜养护中,需要定期检查膜的粘贴性和覆盖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搅拌与浇筑、养护等环节,而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主要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搅拌过程的控制和浇筑后的养护控制等方面进行。

混凝土生产控制流程

混凝土生产控制流程

混凝土生产控制流程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为确保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稳定、强度合格,需要通过控制生产流程来保证。

下面将对混凝土生产的控制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1.原材料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料和外加剂等。

在生产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其次,需要按照配合比准确称取和储存原材料。

2.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是指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种原材料,以获得所需强度和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荷载、使用条件、工作性能和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3.材料测定和称取在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测定和称取,以确保每个批次的原材料比例正确。

一般来说,水泥、骨料和砂料的称重可以采用连续计量称重系统,而外加剂则需要根据不同的配合比进行精确称量。

4.混合和搅拌在测定和称取完原材料后,将其送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和搅拌。

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在搅拌的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外加剂,如减水剂、延缓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5.温度控制混凝土在凝固硬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水泥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强度增长过快;过低的温度则会延缓水化反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挥。

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搅拌水温、环境温度以及保温措施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6.试块制作和养护为了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需要制作试块进行试验。

试块的制作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以保证试块的质量。

同时,在试块制作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试块的强度发挥,为后续的结构施工提供参考。

7.质量检验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质量检验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混凝土生产工艺

混凝土生产工艺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规程总则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一、目的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4、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前言混凝土生产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1.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子、碎石和水。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好足够的原材料,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确保其符合标准。

2.配料在混凝土生产工艺中,要按照一定的配比比例将原材料进行混合。

具体来说,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质量情况,计算出每一种原材料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将原材料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

3.搅拌在混合完成后,需要进行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原材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搅拌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手摇式、电动式、机械式等不同的方式。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使混合物达到理想的状态。

4.浇注在混合完成后,需要将混合物浇注到模板中。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的速度和厚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合物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过热或过湿的情况。

5.养护在混凝土完成浇注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时间一般为28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配比和环境条件而定。

三、混凝土生产工艺注意事项1.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生产的材料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砂子、碎石和水,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配比的准确性混凝土的配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配比比例进行配料,并在混合过程中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生产预拌混凝土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以确保生产出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符合规定要求。

下面将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

一、原材料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河砂、卵石或人造骨料。

3.粉煤灰: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粉煤灰,控制其含量在15%以内。

4.外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增稠剂等。

二、生产工艺1.原材料的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

2.混合:将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混合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

3.加入外加剂:根据需要,加入外加剂,控制其用量和加入时间。

4.搅拌:在混合好的原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

5.运输:将搅拌好的预拌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

三、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检验: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生产过程的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搅拌时间、外加剂用量等符合规定要求。

3.质量检验:对生产出的预拌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强度、坍落度、空隙率等指标的检测。

4.质量记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以备查证和追溯。

以上就是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和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可靠的预拌混凝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
总则
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 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
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 抓好混凝土生
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
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第一章原材料质量控制规程
一、目的
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二、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三、职责部门
1 、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
2 、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
3 、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
4 、站属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分别负责原材料抽样检验及验收。

四、原材料进厂的质量要求
1 、对材料供应商的要求
材料供应商必须定期提供具有CMA 资质的检验报告(混凝土工程所需要的全套检验项目,甚至包括放射性检验、环境安全性评价、碱、氯离子含量等),并复印件留各站资料室,原件存放在中心实验室存档。

2 、对各分站的要求
各分站对进厂所有原材料必需建立相应检测台帐,由站属试验室负责,并由中心实验室负责检查与考核。

3 、各材料检验指标要求和检验项目
(1 )水泥
①水泥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各项规定基本的物理性能,主要检验项目: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胶砂强度、酸不溶物、安定性(必要时)。

由各分站对每次进厂水泥抽样并送中心实验室检验,并在中心实验室建立
相应质量台帐,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各分站。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水泥进行外加剂适应性检验(净浆流动度、掺量曲线),并
建立相应的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 2 )外加剂
①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中各项质量规定要求(固含量、比
重、PH )。

②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外加剂进行水泥适应性检验(水泥净浆流动度法),并建立相应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3 )砂
①砂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或《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JGJ52-92 中各项质量指标要求。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须做砂细度模数、含泥量、堆积密度、筛分检验,并建立相应台帐;
(4 )石
①碎石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或《普通混凝土用碎
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中各项质量要求,主要检验项目:含泥量、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

其中站属实验室负责含泥量、级配、瓜米石掺量(最紧密堆积)检测,中心实验室负责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等检测。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需做级配试验以及瓜米石最佳掺量试验(最紧密堆积法),并建立相应台帐。

( 5 )粉煤灰
①各站属实验室必需测细度、PH 、流动度(外加剂适应性);
②活性系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等由站属实验室抽样并送中心试验室检验。

(6 )矿渣粉
①各站属实验室必需测细度(0.045mm 筛余) ;
②活性指数和比表面积送中心试验室检验,按S95标准收货,其中7天活性指数>75% ,
28天活性指数〉95% (公司内控指标大于100% )。

4 、材料的取样及标识
①各站材料堆场、罐或缸等处,必须有明显的材料标识,并由各站属材料组负责,材料取样由各站属实验室负责。

②原材料进厂抽样必须具备代表性,多点取样,水泥必须密封保管;③样品必须做唯一性的
标识,标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a、样品名称;
b、样品的型号规格;
c、样品的品牌或生产厂家;
d、取样的日期及时间;
e、取样人签名。

5 、材料堆场入库
材料堆场入库或入缸必须遵照按质存放、分类使用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物料入库转库管理制度”。

6 、原材料进厂抽样检验的频率
( 1 )水泥
不同编号的水泥必须最少抽样一次。

( 2 )外加剂
每批抽检一次,每星期抽样不少于 2 次。

(3 )粉煤灰
每批抽检一次。

(4 )砂
每天抽样检验不少于 1 次,发现有不合格砂进厂,适当加密抽频次。

( 5 )碎石
每天抽样检验不少于 1 次,发现有不合格石进厂,适当加密抽频次。

(6 )矿渣粉
每批抽检一次。

7 、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抽检(由各站属试验室负责)
( 1 )水泥
每班次抽样1-3 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2 )粉煤灰
每班次抽样1-3 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3 )砂、碎石
每天抽样1-2 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4 )外加剂
每星期抽样1-3 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5 )矿渣粉
每班次抽样1-2 次,视产量具体确定。

8 、原材料进厂抽样检验记录进厂的原材料抽样检验数据必须按规定记录相应的表格内,每次检验结果必须交站属实验室主任签名审批,同时每天站属QC 主管必须熟知检验结果,并结合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生产配比。

9 、原材料质量初步检验评价砂、石、粉煤灰进厂时,站属实验室必须作出初步检验评价(含外观检查),并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存放应有标识,避免混杂。

坚持“先检验,按质搭配(或预均化),后使用”的原则。

站属实验室负责监督落实,并具有最终的材料进厂质量否决权。

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采购部门月度考核、材料分类使用(或预均化)以及生产配比调整的依据。

10 、进厂原材料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
(1 )站属实验室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中发现其质量指标不符合本公司内控标准要求、采购文件或采购合同的规定时,应做好记录,可行时进行隔离,做好标识和通知站属材料组。

(2 )站属材料组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立即通知供方,要求其迅速整改。

情况严重的应停止该供方供货。

( 3 )对于可隔离的原材料不合格品,由站属材料组和实验室及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评审,视其对混凝土产品的影响程度,作出让步接收或拒收的处理,报站经理批准后,由站属材料组通知供方。

(4 )对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品,不能直接投入生产,应由站属实验室提出降级处理或与其他合格品搭配使用的方案,避免用于重要工程结构部位。

(5 )站属实验室室应对搭配后的结果重新取样检验或采取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验证,确认满足规定的要求时,才允许投入生产。

(6 )对停止供货的供方要求其在期限内进行整改,并提供整改资料,达到要求时才允许其重新供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强对其供货的抽样检验频次。

7 )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可上报中心实验室进行仲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