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课件 PPT

合集下载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我会认
hài
shì
sǒu
己 杂诗 依 抖
hài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shì
yīn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sǒu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会写
依恃
shì

仗恃 恃才傲物
我会写
己亥杂诗
hài

丁亥 辛亥革命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jū
亥恃哀拘
我会写
抖擞
sǒu
擞 精神抖擞
整体感知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渴望变革 出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
格或方式。
联系资料,说一说: 可以如何“不拘一格”?
课堂集中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如何理解?作者想表达 什么?
“格 ”指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 度来选拔人才。
作者希望朝廷能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 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昏君,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朗读指导: 读出本诗的节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谁?劝什么? “我”劝统治者,劝当时的官员,劝所 有的老百姓……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 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 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从这首诗的题 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新的思想 万马齐喑:残酷的反动派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 才被扼杀,一片死寂的现实情况。
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 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 资本主义侵略。他认为清朝表面上繁华兴盛,实际上进入衰败。 有清以来,皇权太重,造成臣子的奴性。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 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举贤纳士,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 人才。
《己亥杂诗》共315首。
再读古诗,整体感受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生气: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12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正确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七言绝句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确朗读全诗,读出韵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己亥年(1839年),这首诗是己亥年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来 改革,社会思想被禁锢,一片死寂的局面实在让人 心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诗歌意境
满怀无限离愁,正值夕阳西下, 挥鞭策马东去,从此远如天涯。 花朵飘落枝头,也将真情留下, 辗转化作春泥,培育成长百花。
板书结构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辞官远行 化泥护花,比喻明志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小堂

测 接
中 考 直 击 考 点
课堂小测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 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4.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 物,借“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 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今天常用这两句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 私奉献的精神,或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 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考链接
1.(2014 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 龚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1分) 2.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白日斜 ”“ 天涯”来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后的复杂心情。(2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七绝。 B. 这首诗是诗人龚自珍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 诗中的一首。 C.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的厌倦之情。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 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 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 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 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 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 第五篇,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7张PPT)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7张PPT)

明诗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拓展资料
清朝实行科举制,科举考四书五经主要是
考 “八股文”,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里面出。
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读书人的言论和思维, 以达到思想专制。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 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 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直到1905 年8月晚清政府才废止了这一制度。
拓展资料
清朝统治高压政策 官吏腐败 欺压百姓
拓展资料
1838年的冬天,钦差大臣林则徐 即将奔赴广东, 龚自珍给林则徐写了 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送钦差大臣侯官 林公序》。
明诗意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拓展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明诗意
批判现实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他会对当时的人们说···
12
诗词赏析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赏析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知诗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 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他精通经学、文字学 和史地学。力主改革弊政, 著有《龚定庵全集》。
明诗意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悟诗情

明诗意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明诗意
比喻人们沉默 不语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雷厉风行的改革
拓展资料
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 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 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 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ppt课件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ppt课件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生字
学认字
hài
己亥
yīn
万马齐喑
shì
恃宠而骄
sǒu
抖擞 振作精神
“女”横不露头
我会认
sǒu (精神抖擞)

释义 1.[抖擞]振奋;振作。
sòu(擞抖抖)
释义 1.用通条搅落或抖落炉灰。
我会写
亥 恃哀拘
知背景
《己亥杂诗》不止一首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题材极为广泛。 本课学习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当 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 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所感融于笔尖写成 这组诗。
读诗文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板书设计
万马齐喑
己亥 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材
九州生气
主旨提炼
《己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 局面,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 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同时也表 达了诗人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1839年为己亥年,古代通用干支纪年法, 现如今也依旧延用。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 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 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 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的他将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诗歌315首, 总称《己亥杂诗》。
理解哲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也可编辑修改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龚自珍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和意义吧!”或者,“龚自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刻、凝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吧!”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背诵课文,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布置作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林间花语 雪化尘哀 挥断青丝乱如恍
薇亦柔止 张乐难猜 落红不是无情物
削小唯你 全情为爱 化作春泥情更长
梦断情殇伤断肠
疑是床前明月光
化作千蛊心惆怅
挥断青丝乱如恍
多情为爱斩衣裳
落红不是无情物
百转轮回梦一场
化作春泥情更长
4.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 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提示背诗
5.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 亥 杂 诗
龚 自

珍五
读准字音
己(jǐ)亥hài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 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字词理解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无边无际 离别愁绪
夕阳
诗人的马鞭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花
暗示国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39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 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有一位 诗人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 “忤(wǔ)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 ,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 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
盦 字璱(sè)人,号定盦(ān)。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浙 江仁和(今杭州)人,48岁 辞官南归。今人辑为《龚 自珍全集》。
7.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PPT优秀课件

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PPT优秀课件

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看看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初解诗意
结合注释看图读古诗知诗意
知诗意

词语解释:
九州:古代中国分
4、“风雷〞仅仅指自然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
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他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悟诗情
感悟情怀
龚自珍内心充满愤概,他在渴望,他在呼唤, 他在奉劝,他在与天公对话,大家齐读: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 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 “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 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 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 唤未来。

为九个州,这里代

指中国的别称。
气 恃
生气:指朝气蓬勃 的局面。 恃(shì):依靠。
风 诗的大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
出勃勃生机。
初解诗意
结合注释看图读古诗知诗意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诗的大意: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知诗意
词语解释: 万马齐喑:所有 的马都寂静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 不语,不敢发表 意见。 喑,沉默。
己——“天干〞的第六位 己亥杂诗
亥——“地支〞的第十二位
己亥即1839年
题目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情?让作者如此感慨?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青春年少的你们是枝头的繁花,我们是簌簌而下的落花。 希望同学们用青春年少的激情,坚定理想目标,勇于战胜各种 困难、风险、挑战,绽放自己的一树花开。
写 词侧面衬托“离愁”,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 法 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等复杂情感。》
写法:描写和记叙相结合。将离别的愁绪 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 表现出【初诗中语人文匠的出豪品】放洒脱的气概。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怨啼鸟 怪东风 叹年华
象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楼梦》)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
心国家和民族命运,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高贵品质。(哲理: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主旨归纳
《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 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 和献身精神。
轻松愉快,逃出樊笼,海阔天空,回归故乡。
【初中语文匠 出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离愁——吟鞭东指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离别愁绪——回归喜悦
【初中语文匠 出品】
炼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字 炼字:以“浩荡”一词修饰“离愁”,正面
写出离愁的深广;以“白日斜”“天涯”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景 交
天涯:空间距离——路途遥遥 远离家乡——荒凉偏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落红,仍可护花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 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考以下问题
•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 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
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是总是要苦一阵子。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己亥杂诗》ppt课件

《己亥杂诗》ppt课件

1.整首诗写了作者几种心境?作者辞官后是否就不 再关心国家命运了?
三种心境, 1.离别的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是,诗人以落花自比,虽然自己辞官,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从诗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龚自珍?
我从诗歌中读出了一个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忠君爱民、坚定执着……的龚自珍。
任务一
积累有关“花”的诗句,上 课分享。
任务二 背诵诗歌 背准字音和节奏。
任务三
查阅资料,整体感知诗 歌大意。
大意: 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
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 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背景
background
《己亥杂诗》是诗人 越 位 言 事 , 竭 力 主 战 , 被迫辞官后的诗 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 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 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 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 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 ,辞官回乡;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 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延伸
Extended extension
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甘于奉献、爱 国的诗人以及诗句吗?请主动分享。
课堂小结
teaching objectives
爱国!爱校!爱班!爱家! 因为爱,所以甘于为此奉献!
内容四
课后练笔
作业
home work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 万马齐喑写出了当时政治受压抑,贤人无发言权,一派死气沉沉 的政治局面;风雷则指雷霆般的政治变革。
关于比喻
比喻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的特点,使用 比喻可使文章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 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还能够使深刻、 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己亥杂诗》介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 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 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 级下册(人教版)收录,五年级上册有另一首,八年级下册还有一首。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下掉
载 也
后 可
此 编
页 辑
可 修
பைடு நூலகம்删 改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的新课导入 方式: 背景导入:介绍清朝末年社会背景和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 情感,为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题目导入:解释古诗的题目“己亥杂诗”,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己亥”是年份,“杂诗”是 指诗人在旅途中或者闲居时所写的一些零散的诗歌,从而引发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好奇心 。 诗人导入:介绍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激发他 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诗句导入:通过朗诵或展示与古诗相关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美感,激发他们 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图片导入: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象和人物形象,引出本课的 主题。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ppt

理解诗题
己亥杂诗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 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 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 《己亥杂诗》。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朗读指导: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练习读好停顿,准确 把握感情基调,入情入境地朗读。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略有 不同,要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并读出来。 背诵指导:可以借助关键词背诵,如,《示儿》中的“空、 悲、北定、家祭”;《题临安邸》中的“山、楼、歌舞、熏、 醉、直把”;《己亥杂诗》中的“九州、万马、劝、降”。 默写指导: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
要 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这里的“生
素 气”是发脾气的意思吗?“风雷”
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雷吗?
古诗讲解
活力生命力。
全国
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九州生气恃风雷,
重大的变革
理解词语
【己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 一首(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 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抖擞”指_振__作___,“不拘一格”表达了诗人__打__破__陈__腐__陈__ _规__,__选__拔__有__用__人__才__的愿望。
古诗讲解
万马齐喑究可哀。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 敢发表意见
沉默
终究 毕 竟

己亥杂诗课件ppt课件

己亥杂诗课件ppt课件
意义。
倡导改革创新
龚自珍在诗中表达了改革创新的 愿望,呼吁人们勇于突破传统束 缚,这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启
示作用。
强调人才教育
龚自珍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培养 的重视,强调人才是国家发展的 根本,这对现代社会的人才教育
具有指导意义。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己亥杂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之处,对现代诗歌创作产生 了积极影响。
培养人文精神
02
龚自珍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性和人权的关注,这种人文精神有助
于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审美情趣
03
龚自珍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提升现代人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龚自珍创作《己亥杂诗》时,正 值他辞官回乡之际,心情复杂。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对清朝政 治腐败和社会危机的深刻反思, 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的忧虑。
《己亥杂诗》也是龚自珍对自己 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反映了
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02 《己亥杂诗》的内容解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诗人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 民的疾苦,表达出深沉的 关切和忧虑。
象征暗示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暗示某种抽象 的概念或情感,如“浩荡离愁白日斜 ”中的“离愁”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前 途的担忧。
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落红与春泥
落红象征着凋零和消逝,春泥则 暗示着滋养和新生,两者结合表 达出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
考。
白日与离愁
白日的光辉与离愁的阴暗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 扎。
西方列强的侵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 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25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25张PPT)

龚自珍的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样 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 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其才华,起而议 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 《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 请而写的祭神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料理空山颇费才,文心兼似画家来。 矮茶密致高松独,记取先生亲手栽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下掉
载 也
后 可
此 编
页 辑
可 修
删 改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的新课导入 方式: 背景导入:介绍清朝末年社会背景和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 情感,为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题目导入:解释古诗的题目“己亥杂诗”,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己亥”是年份,“杂诗”是 指诗人在旅途中或者闲居时所写的一些零散的诗歌,从而引发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好奇心 。 诗人导入:介绍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激发他 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诗句导入:通过朗诵或展示与古诗相关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美感,激发他们 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图片导入: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象和人物形象,引出本课的 主题。
镇时,恰逢举行祈祷玉皇、 风神、雷神的庙会,有道士 请他撰写文字,他借题发挥, 写下了这首名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hài 己亥 yīn 齐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借代花。护:滋养,惜 护。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来年春 暖雪融之时,化成肥沃的泥土,又去滋养 惜护花儿。
诗歌鉴赏
前两句写景叙事。夕阳西下,诗人看到夹花 生树,日暮风起,狼藉残红,点点飞花,牵动了 广阔无边的离愁别绪。这离别之愁,不仅是因为 离别家眷,更是因为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 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 等于放弃理想,也预示着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9.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 的句子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0.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抒情议论:落红护 花,表明心志
不畏挫折 奉献余生
归纳主题
诗歌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 感情,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 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然会不 畏挫折,不甘心沉沦,要投身到更为广 阔的天地里去进行新的奋斗,为国为民 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 精神。
你会了吗?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 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作背景
为官伊始,在清王朝表面还繁荣之际,他就向当政者发出警 告:日之将夕,悲风骤至。指出危机四伏的前景,极力呼吁改革,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官职卑微,抱负无法施展。清道光十九年 (1839),即鸦片战争头一年,48岁的龚自珍因对清统治者大失 所望,厌恶仕途,愤然辞官离京南归杭州,后又因北上接迎眷属 往返一次,往返途中将所思所感写于账簿纸上,投入竹筐,共 “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因这一年是己亥 年,统名曰《己亥杂诗》。诗作多咏怀和讽喻之作,集中反映了 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 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本 诗是第五首。
诗句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 故友如云,往事如烟;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 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 的广阔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诗歌后两句抒情议论。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 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落红自比, 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 命运,不忘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景中寓情, 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 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 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 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 就是最好的证明。
互动探究
1.请说说你对下面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本义指水势壮大,这里极言自己 愤然离京时的愁绪之深。 “离愁”体现了作 者愤然辞官回家时对亲朋好友的依恋、壮志 难酬的抑郁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白日斜” 意思是夕阳西下,一方面交代了自己离京的 时间,以黄昏之景衬托自己离开时的心情; 一方面指自己年事已高和清王朝衰落的政治 局势。“天涯”指更为广阔的天地。
2. 诗歌前两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 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3. 赏析诗歌后两句。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落花比喻辞官还乡 的自己,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表明了 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自己虽然辞官,但 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国家的振兴奉 献余生。(言外之意)
写景叙事:辞官归 隐,悲喜交加
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 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用 人才、任人唯贤的句子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 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 余力之情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 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归乡后,他开学堂讲学,培养人才,欲另辟一条救国之路, 寄希望于后生们,为国家的振兴奉献余生。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 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 策。
诗歌朗读
疏通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的离愁油然而生,马 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
看图片,猜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走近作者
龚自珍 (1792~1841)汉族,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字璱人,又字尔玉,号 定庵,近代思想家、文 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 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后更名易简、巩祚,字伯定。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 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出身于世代 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政治上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 则徐禁止鸦片。48岁辞官南归,1841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书 院,享年50岁。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 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主张“更 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于蕴藉中洋溢着爱 国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 尤大。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 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 珍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