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三老山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老山界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积累生动的景物描写。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

的作用。

4.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文中三处生动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板书课题《老山界》。

2.学生查阅资料介绍作者。

陆定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

3.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给加横线字注音

蜷缩()呜咽()点缀()澎湃()迟缓()

咀嚼()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酣然入梦:苛捐杂税:点缀: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⑴感知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有关情节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

(2)《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和层次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填写下表。并分析文章层次。

本文层次:分三部分。

一、(第一自然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二、(2—33)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三、(34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

(3)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难”体现在: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4)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本文着重抓住了哪四个片段来写请各用四个字加以概括。

明确:“与民攀谈”“山腰露宿”“攀越山顶”“下山情形”

(6)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

明确: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二)自主学习(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运用工具书,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做好笔记)(三)自学检测

三、合作探究阅读13-22段回答问题

1. 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描写红军走“之”字路的奇观。

2、语段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一次: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暗示路陡山高。

第二次:展示了“奇观”的细节,突出山路的陡峭和气势。

3.语段中,第③④⑤段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画线句“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抒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情怀。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走路难

间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处境难

翻山以后

堂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课时目标。

1.赏析精彩的语段,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如:第22 节)。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阅读课文23-31段回答问题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2. 第23段中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写景请分别举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出了山高;

听觉:“耳朵里……在澎湃”,写幽静;

触觉:“才觉得寒气逼人……打着颤”,写寒冷

3.第23段中“黑的山峰……像一口井”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险峻,也表现了红军身处险境而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4. 语段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红军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5、这段话中运用了那些比喻把这几个调换一下位置,好不好

明确: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山泉在呜咽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不好。四个"像"其实可分为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较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①与③对调,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受。(以声衬静)

(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三)自学检测

三、合作探究

1.品味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明确: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明确:“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此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