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
民国服装礼仪
民国服装礼仪 民国成⽴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部分被⾰除,传统服饰⾄此发⽣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到中国⼈的⽣活中“中⼭装”和“旗袍”成为这⼀时期的经典装。
下⾯是店铺为⼤家准备的民国服装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家! 民国服装礼仪 袄裙,⾐服和裙⼦是分开的,⾐服宽袖,斜襟。
延续明代特点,仍以上⾐下裙的明朝风格为主,但后来⼜结合了满族服装的⼀些特点,形成了民国时期的⼥⼦服装,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袄裙,《活⾊⽣⾹》中唐嫣的服饰就是以袄裙居多,亮⾊系的服装带来⼗⾜的华丽感,袄裙的设计或俏⽪,或贵⽓。
⽽电影《⼤魔术师》中的演员服装,周迅⾝着的袄裙,表现了民国初期⼥⼦的服饰特点,⾼⽽耸⽴的领⼦带有着清末时期的余味,⾐袖宽阔但是可以显出纤细的⼿腕。
斜襟的设计更是凸显了中国古代的服饰特⾊。
学⽣服也是⼀种独特的袄裙,它带有鲜明的记忆点,虽然融⼊了⼤量的西⽅元素,但却⼜⾮常中国特⾊。
最为当时的⼥学⽣所欢迎,⼀时不胫⽽⾛,全国效仿。
如今的影视剧中,这⼀时期的学⽣服饰都给⼤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民国时期学⽣服,出现在脑海的就是浅蓝上⾐、⽞⾊裙⼦、⽩⾊纱袜、圆⼝布鞋,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袄裙⾼领、窄袖;低领、宽袖,袖长齐肘,袖⼝肥⼤宽直。
下摆有直襟、⼤襟和偏在右襟⾃领⽽直下的斜襟等。
另外这时的袄裙裁制⽐较紧体,通常配穿马⾯裙等长套裙,并喜作彩绣装饰。
旗袍,民国旗袍在中国妇⼥服饰史上是中国妇⼥服饰史发展的⼀个创新。
这⼀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个历史转型期。
此时,⼈们⽆论从思想到服饰都经历着⼀种飞跃性的历史⼤变⾰。
这⼀时期的中国妇⼥受西⽅妇⼥解放思潮的影响⾛出家庭不再依附于男⼈⽽⽣存、在进⼊社会参加社会各领的活动和⼯作同时改变了以往传统中国妇⼥的⽣存⽅式和⽣活⽅式、从家庭妇⼥成为具有独⽴个性和经济独⽴的职业妇⼥。
早期的丝质⼿⼯旗袍是清代贵族妇⼥⾝份表征的服饰,⾄民国早期旗袍开始普遍流⾏起来,被⼴⼤的妇⼥所喜爱⾄今。
中国近代服装史
这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 这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 中山装及西装等, 褂、中山装及西装等,虽然取消封 建社会的服饰禁例, 建社会的服饰禁例,但各阶层人士 的装束仍有明显不同。 的装束仍有明显不同。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头戴瓜皮 小帽或罗宋帽, 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 中式裤子, 中式裤子,蹬布鞋或棉 靴。
长袍、西裤、礼帽、皮鞋
军警服: 军警服:北洋军阀 时期, 时期,直、皖、奉 三系服英军式装束 。
穿军服的将官 (蔡锷将军任云 南都督时摄)
袄裙:民国初年, 袄裙:民国初年,由于留 日学生较多, 日学生较多,国人服装样 式受到很大影响, 式受到很大影响,如多穿 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 色长裙,不施纹样, 色长裙,不施纹样,不戴 簪钗、手镯、耳环、 簪钗、手镯、耳环、戒指 等饰物,以区别于20年代 等饰物,以区别于20年代 20 以前的清代服饰而被称之 为“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
彩绣高领长 袄、马面裙
低领、彩绣、圆 角下摆短袄
旗袍: 旗袍:旗袍本意为旗女 之袍, 之袍,实际上未入八旗 的普通人家女子也穿这 种长而直的袍子, 种长而直的袍子,故可 理解为满族女子的长袍。 理解为满族女子的长袍。
银绣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
近代穿旗袍的妇女
彩绣大襟长袖旗袍
21世纪初服装
21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越发深入人心, 21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越发深入人心,浸 世纪 到许多领域。这种思维影响的结果是, 到许多领域。这种思维影响的结果是,无中 心、无规律、无权威已成大势所趋。 无规律、无权威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思想开放程度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 的加大,中国的社会宽容度逐年增强, 的加大,中国的社会宽容度逐年增强,个性 越来越被重视。 越来越被重视。
民国服装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国服装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1. 西式与中式融合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服装风格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民国时期的服装呈现出了西式与中式融合的特点。
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服装延续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些元素,如长袍、褂子等;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西式服装的剪裁和款式,如西装、连衣裙等。
这样的融合使得民国时期的服装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又具有现代化的气息。
2. 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在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变革,这些变革也对服装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服装的款式和颜色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心态。
比如,在清末民初的时期,服装呈现出的是比较保守和古典的风格;而在民国初年,随着政治变革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服装呈现出了更为开放和时尚的特点。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氛围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3. 服饰的多样性民国时期的服装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不仅有男女之分,还有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之间的区别。
在服饰的款式、颜色和配饰方面,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比如,在上海一带,由于其地处海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服装更为开放和时尚;而在内地的一些地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服装则更为保守和古典。
此外,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也存在着服饰的差异,富贵人家的服装往往更为华丽和精致,而平民百姓则更为朴素和实用。
二、民国时期的男装1. 长袍长袍是中国传统的男装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仍在流行的服饰。
长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适合中国人的身材特点,既不失尊贵,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长袍的面料通常选用丝绸和棉麻等,而图案和颜色则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的身份地位进行选择。
在民国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仍然穿着长袍出行,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 背心和褂子民国时期的男装还包括背心和褂子两种款式。
背心是一种比较短款的上衣,常常搭配长袍或衬衣穿着,既显得时尚又不失传统的味道。
而褂子则是一种更为保守和正式的款式,通常由丝绸或棉麻制成,领口和袖口常常点缀着精美的绣花,寓意着尊贵和内敛的品格。
简述民国服饰的演变
简述民国服饰的演变在民国时期,由于借鉴、效仿洋人的服饰,因此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慢慢改变。
其中,“中山装”是中西结合的一款服饰,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款式。
朋友们,你们知道民国服饰的演变资料吗?下面,喜欢的朋友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中国进入近代之后,一场西服东渐之风给中国服饰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在这风潮的影响下,一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国人开风气先,他们效仿洋人,穿西服、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模仿和追逐的对象。
中国服饰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走向衰落与蜕变。
近代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
不过当时的中山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男子服装“西装”。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
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比如国庆大阅兵等等。
民国男子的服饰品(一)帽子民国时期,官绅戴碗帽、招票(毡帽)、绒帽、大甲藤帽、草帽,庶民多不戴帽。
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则戴与该职业的制服相配套的帽子。
老年人和在户外工作的农夫或行商走贩冬季多戴“猴帽”(用纱线织成筒状,留有两个眼孔,戴时将上端扎住,平时翻卷起来只盖住头顶,天冷时放下,包住整个头部)。
1、礼帽清朝末年,礼帽传入中国。
民国初年常见于礼仪场合,因此称礼帽。
中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礼帽,先将羊毛擀压成毡坯,再盔烫成帽胎,整理、装饰成帽。
民国服饰
在中西文化碰撞下,西装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
西装流行原因有二:是传统礼教彻底崩溃;二是对西洋文化的崇尚,正如郁达夫所说:“大家都知道了西洋文化的好处,于是阿猫阿狗就都穿起了西装,穿上了皮鞋,提起乐手杖,以为这就是西洋文化的一切。
”所以在中国民国成立后,西装迅速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正式社交服装。
长袍、马褂,往往是旧派人物的穿着,思想开放的人士爱穿西装。
西装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
最初,西装仅为来华西方人所穿,后来,广州等沿海通商口岸地区的买办、商人也开始穿着。
中国第一家洋服店,是1879年开设于苏州的李顺号洋服店。
广州第一家洋服店,是1880年创办的信孚成记洋服店,它位于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
当时,这一带除了信孚成记洋服店外,还陆续出现了元祥号等多家洋服店。
1892年,元发号洋服店在高第街开设,店主潘礼、潘伯良从日本学艺回国,有“洋服状元”之称。
但西装真正流行却是民国以后的事情。
到了上世纪20年代,许多大城市陆续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出现国产名牌西装,不少报纸、杂志开辟专栏介绍西装。
当时在广州,穿西装的男子极多,有教师、学生,各机关的办事员和洋行职员。
岭大附中新生入学,要置备的服装规定必须有西装,还要有大褛一件、寒衣二三件、夏衣五六件、衬衣三四件、汗衫裤六至十件,黑袜六对、长袜一对、游泳衣一套、手帕六条。
因“九同章”手艺出色,岭南大学师生的西装后来全都由它承做。
岭大学生外出,西装笔挺,洋派十足,当时广州的女孩子中流行着“法政公(老的意思),高师穷,一中广府唔中用(不合适),农业工业晒到黑,惟有岭南才做得(合格老公)”的顺口溜。
西装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到与中装平分秋色,并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西装流行的同时,一些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
学生装由西装改造而成,其样式比西装简便。
它没有翻领,只有一条窄而低的狭领,穿时有纽扣扣紧,不用领带。
衣服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暗袋,左侧胸前还有一个明袋。
穿着这种服装,有一种干练的感觉。
民国时期的服饰
• 除了旗袍,还有其他服饰在中国非常流行。其中, 西式的连衣裙在中国流行较为突出,它有多种款 式。 • 另外,在大城市的女性还喜欢穿着大衣、西装、 长裙、短裙、马甲、披风等等,
影响女性服饰流行的诸种因素
1 , 审美观念对服饰演变的影响甚大。 2, 时装展示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服饰变 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变化的 重要因素。 4 , 近代服装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为民国时期女 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世纪30年代)近 代民国中期的服饰: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 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 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 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 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 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 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 领,领子越低越“摩登”, 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 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 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 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二十世纪中晚期 :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 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 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 中国的政权性质 军装----蓝、灰、绿成了 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服饰的特点从ຫໍສະໝຸດ 闭走向开放青楼女子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者,曲线初露别 样的风情、追求摩登化
结语
• 在民国那样一个东西方相碰撞的时代, 变化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从变 化的表象中找出变化所带来的的种种原 因,分析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并且从中 找出对现实有意义的地方加以利用。
•
•
那些落入风尘、开放的妓女们或者是那些走 出深闺的新潮女性。民国时期服饰革命的最先引 领者是模特儿。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长三堂 子中的名妓们。她们是服饰时尚的最初体验着。
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
当代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民国时期服饰变革主要指清末的宫廷服饰制度被淘汰,出现了民国新的服饰文化的变化过程。
这一时期服饰大变革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大的服饰变革不同,是在封建帝制被推翻、“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进行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殊现象1服饰变迁的原因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
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时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
社会性质决定了整体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
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洋枪、洋炮,直到洋烟、洋火和洋葱。
“洋货旺销,无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国工商业者也纷纷以“爱国”、“挽回利权”的名义,投资于新式机织业。
由于洋布比国产土布便宜,布线密实且细,颜色艳丽,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将土布挤出市场。
民国以后,民族纺织业兴起,布庄增加了国产的机织布。
这样一来洋布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即这些新的东西在慢慢的扩张和渗透,由于东部沿海城市又跟多的港口,国外产品第一时间会在市场出现。
加上东西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城乡的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日益凸显为两个独立的世界。
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妇女运动越演越烈,首先表现在婚姻和服饰上,显现出她们极强的妇女地位解放意识。
清末民初,人们还任然保留着及其浓重的封建保守思想。
其中表现在男人对女人裹小脚的畸形性需求的传承,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保守思想在慢慢退出人们的社会生活。
女子缠足一方面迎合中国传统的对女性要求纤细、柔软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满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缠足一直在封建传统势力中存在。
中国服装史
穿琵琶襟马褂及行袍者
2、马甲
3、裤
裤的形式为高腰,合裆, 裤腿肥阔,穿时裤腰抿掖,以 带系之。
三、封建社会
女子服饰
1、衫、袄
2、裙
晚清百褶裙 干裙
3、马甲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民国服饰
• •
男子服饰 女子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20世纪20年代,年轻人开始流行西服。一般乡间和劳 动人民主要还是上着衫袄,下着裤子。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一、原始社会
• 远古时代,生产 力低下,服饰主要 功能是实用,而不 是为了装饰。 • 兽皮服
一、原始社会
• 披发 • 用贝壳、兽 骨、兽牙等做 装饰物。
二、奴隶社会
① ② ③ ④
夏商周服饰概述 殷商时期服饰 周代服饰 胡服
二、奴隶社会
夏商周服饰
多承旧制,有
袄、衫、襦、裙 之制。
三、封建社会
隋唐服饰
• • • • 首服 男子服饰 唐代品官服饰 女子服饰
三、封建社会
首服
初期的襆头 各式襆头
三、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特征:头戴软脚襆头, 身穿圆领窄袖或 窄长袖的袍衫,袍 长及足或膝,下穿 宽口裤,足着软靴。
三、封建社会
唐代品官服饰
三、封建社会
三、封建社会
男子服饰
以襴衫为主 特点:为圆领,大襟,袖的大小、宽窄各不相同。衣摆长度从腰身至螺 部长短不一。 颜色多为浅淡之色。
三、封建社会
女子服饰
宋开档裤形制图
宋半臂衫与背子图
三、封建社会
辽金元服饰
① 辽代服饰 ② 金代服饰 ③ 元代服饰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中的四大正装造型及搭配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中的四大正装造型及搭配在当今的女子服装中,符合东方人审美习惯的有旗袍。
旗袍其实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了。
有着固定的爱好群体,比如35岁以上有气质有品位的女子,为了衬托自己的气质,衣柜里总会备上一件旗袍。
女子旗袍图1对于女性旗袍的探索已经有好多了,比较成熟。
而人类的另一半是男性,他们的服装就比较可怜,便是枯燥乏善可陈。
在正装中,除了西装还是西装,所以西装已经成为了男人的通勤正装了,不管什么场合一套西装全部搞定。
虽然如此,但造型上未免有点单调了。
民国服装图2其实在民国时期男子的服装,特别是正装,就像是那个年代的文化,学术,思想一样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一般的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在穿搭造型上中外结合,派生出很多经典的男子服装造型和风格。
即便是在隆重场合,礼仪社交,商务活动洽谈等等,都可以穿搭上场。
这些男子服装种类就是:长马褂(长衫),中山装,唐装,西装。
一,长袍马褂(长衫The long robe);女穿旗袍男必穿长衫,这就是绝美的一对儿。
因为风格相同,趣味相投,所以长衫是民国期间中国男子的代表性服饰,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普遍流行的男装造型和款式。
男子长袍图3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中国男子流行传统服饰,是以穿长袍+马褂为主,英文叫The long robe。
这是最正式的男子穿搭。
头上戴上一顶瓜皮帽,活生生的地主装扮。
马褂是对襟窄袖,下摆到达腰腹部,前襟有制作5粒钮扣,面料上一般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
如果不是富贵人家,那么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穿搭中,不再罩马褂而仅仅穿长袍(长衫)为主。
民国正装图4民国前期的长衫,不论造型还是款式与清朝的马褂有相当多的不同。
长衫颜色是藏蓝色,在版型上一般是大襟右衽,衣长到达脚踝上面,在左右两个侧面的长衫下摆处设计了开衩,尺寸大概1尺的样子,而袖长与马褂齐平。
黑色马褂外套内穿蓝色长袍图5所以在民国时期1930年,公布的《服制条例》中正式将“男子礼服”规定为,身穿藏蓝色(深蓝色)长袍、上衣外罩黑色马褂为“国民礼服”。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袁仄《中国服装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始社会服饰第三章先秦服饰第四章秦汉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第六章隋唐服饰第七章宋代服饰第八章辽金元服饰第九章明代服饰第十章清代服饰第十一章民国服饰第十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服饰•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蔽膝[武汉纺织大学2016、2015年研]答:蔽膝是古代中原地区一种男女皆用的服饰,属于古代下体之衣,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
蔽膝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其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蔽膝,又称绂、祎、韨,是遮盖大腿至膝盖的服饰,形似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象征着权威,用不同质料、色泽花纹分别等级。
2襦裙[武汉纺织大学2017、2015年研]答: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
上衣为襦,一种短衣,长至腰间,有里,除交领外也有直领出现;下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3胡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研]答: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
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
衣身紧窄。
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等服饰。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装扮的特点是着翻领、窄袖长袍,戴浑脱帽,穿长裤,足踏高皮靴。
4直掇[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研]答:直掇是古家居常服、僧袍,起源于唐朝,是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
直掇是男子的常用服饰,对襟大袖,后背中缝直通到底。
长衣而无襕者称直掇,亦称直身,宋代僧寺行者也穿这种式样的衣服。
而到了明朝时期,直掇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中国服饰历史(商周——民国)
中国服饰历史(商周——民国)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服饰发展变化多样,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色。
从古人发明的第一枚骨针,用以缝制出最古老的衣裳开始,历史的进程逐渐由蛮荒世界跨入文明世界。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间相互影响,但又保留各自原有的服饰形制。
商周——衣裳之始西周贵族服饰图染织工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用麻和葛纤维来纺织的方法。
在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中,殷商时期已有了丝织物,如带有雷纹的绢等。
商代社会由麻织物进而发展至养蚕取丝造衣,使服饰的原料进一步丰富起来。
手工业和纺织工业的不断进步使服饰愈加多样、精美。
始於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後的帽、冠、发式、鞋子也随之产生。
在古代社会,当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得不到解释时,人们就认为是某种力量主宰着一切,於是产生了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宗教信仰。
上衣象徵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徵地,地是黄色。
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於对天地的崇拜。
古人对祭祀天地、祖先的祭服比日常服饰更加重视和考究,并加以美化。
至今我们仍把各种衣服统称为衣裳。
到了周代,分封制确立後,等级制度也成形。
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从此,贵贱有别,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春秋战国——深衣出现曲裾深衣图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
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於朝祭之服,下裳必裁 12 幅,以应 12 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饰品十二章)。
深衣的长度大致在足踝间。
这时深衣非常流行,不分男女,不论尊卑都穿。
《礼记》上说:“既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即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
【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
文明新装【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高领窄袖长袄-394
低领、彩绣、圆-彩ppt课件
近代穿旗袍-的妇女【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旗袍一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
大襟长袖旗袍一二十世纪初期的样式
烫器现美厅在中式-20世纪30年代短发的少女-20年代的发式
20什纪30年代青年女子的耳饰-星国时期的者年妇女头饰-20册幻?0年体亡生阿由品毛的和扩饰的羊女-民国前 的耳饰、头饰
影响民国服饰的主要因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即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满清帝国近三百 的统治。服饰形-制-一变,这是中国服饰上最重要的变革。服饰-的改变,二方面标志了满清帝国的终结和共和政体建-立;另一方面中国几芊年的传统服饰形制受到-洋服饰的巨大影响-运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解除了封建-带来-新文 的种子。“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思想、-观念,同承认个人价值、一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人格-和智力的自由发展密切相 。这些为人们服饰观室-的改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及社会环境。(表-现安难曲线美的改良旗袍
高领中袖旗袍一二十年代中期的样式
曲襟长袖旗袍一二十年代末期的样式
无袖、前开-衩紧身长旗-袍
衬垫肩装-袖旗袍【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无袖旗袍-48【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短袖网眼旗袍【中国服装史】民国服饰ppt课件
彩绣大襟长-银绣云龙纹高领-袖旗袍-中袖旗袍
发式:发式有螺髻、舞凤、元宝髻等,在民国初年-流行一字头、刘海儿头和长辫等。-20年代时兴剪发,以缎带扎起 或以珠宝翠石和鲜-花编成发箍。-30年代时烫发流传到中国,烫发后别上发卡,身穿-紧腰大开衩旗袍,佩项链、胸 、手镯、手表,腿-上套透明高筒丝袜,足蹬高跟皮鞋,也成为这一时-期中西结合较为成功的女子服饰形象。
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
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刘娜丽,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摘要: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从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解放。
人们服饰的改变是最为明显的体现。
服饰的特点从民国初期人们穿着臃肿、单调到民国中后期注重简单、注重曲线美、注重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繁琐走向简单、不断追求摩登化,对美的追求不断的提高。
但在这些服饰特点演变的过程中还蕴含着一些等级观念的思想,在其中主要以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旗袍、文明新装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民国时期; 服饰特点; 追求摩登化; 开放; 曲线美; 由繁到简The evol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dress characteristic Liu Nali chizhou colleg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society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history is a big change inthisperiod of history, a period people from the thought and behavior have been great liberation. People is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cloth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ess from the early republic in a bulky monotonous, people republic to simple, pay attention to middle curvaceous, pay attention to civilization, from closing to open, from repeatedly to simple, pursue the fashionable, improving the pursuit of beauty. Bu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dress characteristic also contains some level, in which the concept of mainly in robes MaGua suits and dresses to the new civilization for an example detail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 the pursuit of fashionable; dress characteristic; open ; by numerous to Jane curvaceous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世界上享誉很高。
民国旗袍的发展
民国旗袍的发展历程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饰了。
民国时期旗袍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
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
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
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
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
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
这些裁剪和结构上的改变,都是在上海完成的。
上海鸿翔公司的后人金泰钧先生对此坚信不疑。
他本人虽未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于鸿翔时,还可从老师傅处获得有关于此的很多消息。
这时旗袍已经成熟已经定型,以后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确定的基本形态,只能在长短、肥瘦及装饰上作些变化。
全世界女性们所钟爱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为典型的。
民国时期婚礼服
民国时期结婚礼服的西学东渐霍焱20141301160819世纪末正是社会转型的时期,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西方文化渗入进来,中西文化的交融使民国时期的婚礼服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西学东渐的现象。
概括来说民国时期的婚礼特征是“新旧并存、多元发展、中西合璧”,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习俗上,也体现在了婚礼服装上。
民国时期女性礼服大体分为以下三种形式,按照顺序分别为新式袄裙、婚礼旗袍、西式婚纱。
礼服的变化不仅在款式上多样,还有颜色、配饰和面料等。
中国结婚历来喜欢用喜庆的红色,而西方则用圣洁的白色,在传统和西方文化的审美碰撞下人们选择了中和红色与白色,因此出现了淡粉色的礼服。
除此之外,封建王朝的破灭使一直为皇家专用的黄色被释放到了民间衣服的色彩上。
黄色以其温暖明亮的感觉同样深受女性的喜爱出现在了婚礼礼服上。
民族服饰博物馆的粉色婚礼旗袍在民国的结婚礼服发展的过程中,初期更多的只是色彩上有了变化,但渐渐地面料和花纹等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增加了蕾丝、镂空、细褶、荷叶边等,面料上也有了真丝的。
民国文明婚礼的礼服逐渐的由最初的绣花袄裙发展成为优雅的中西结合的礼服。
而在配饰上,民国时期的新娘已经不再用红盖头或凤冠,经历了多种中西方元素的增加最终演变成了西式纱。
西式纱的搭配样式丰富,有珠冠花环与头纱相配、花冠花环与头纱相配或者有直接罩头纱。
新娘的头纱为白色,沿发际线罩住头发,长至3到4米。
无论有无冠饰,头纱也都是将头罩住,几乎没有人将头顶完全露出来。
除了头饰外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配饰就是新娘戴墨镜。
到了民国,受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服饰在国人心中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取代,人们渴望跳脱出那些传统死板的规矩和框架,因此戴墨镜成了时髦的打扮,哪怕是在婚礼上,新娘也戴上了时髦的墨镜。
穿新式袄裙戴着墨镜的新娘事实上,民国初期时文明结婚在当时也是有城乡差异的,在文明婚礼开始普及的时候旧式婚礼也依然盛行,因此在像北京、上广州等接触西方文化更多的城市中新旧婚礼模式的冲突更为明显,而广大农村及偏僻的城镇还没有太大的改变。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一、引言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其中,女性在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工作机会等方面的变化都对其服饰造成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旨在通过对该时期服饰的研究,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转变及其对时尚的影响。
二、早期时尚的呈现在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新旧交替的变革,女性也开始追赶西方时尚潮流。
当时,舶来的西式服装成为时尚的代表,许多女性穿着类似西装的套装。
同时,民国时期女性的头饰也受到了影响,许多人开始戴起宝莹帽和法帽,突显了时尚与新潮的形象。
三、改革开放的时尚新思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呈现了更为多样化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女性出现了更多日常生活的化妆和穿衣方式。
面具式化妆和浓妆成为青年女性的时尚标志,不同的妆容和服饰方案展示了女性更大胆、更自主的一面。
四、服饰的正式化与功能化20世纪30年代,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进一步的社会变革,女性服饰开始趋于正式化和功能化。
服装材质更加注重舒适性和耐用性,注重实用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
同时,更实用的西装和连衣裙成为女性的主要选择,展现了她们独立自主的形象。
五、新文化运动对女性服饰的革新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服饰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变。
时尚界提出“自由,新颖,美丽”作为理念,鼓励女性摆脱束缚,在服饰上展示个性。
此时,女性开始追求独立的包容和舒适感,对自然风格的注重开始浓墨重彩地呈现。
六、战争年代的朴实风格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服饰也受到了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为了适应战争年代的生活需要,女性服装变得更为简约朴实。
战争年代的女性服饰偏向于实用性和工作服装的特征,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七、穿越时空的传统元素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历史变迁当中,新与旧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在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不少服装设计师引入了传统元素,如汉服的款式、刺绣工艺等。
民国服饰特点
民国服饰特点中国服装史—第十一章民国服饰一、历史背景(1)1912年,在服装改革方面,清代服制被一律摈弃。
(2)《服制条例》规定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礼服,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
女子礼服上装式对襟衫,下穿裙子。
二、男子服饰(1)西服,最初是进口,1904年仿制,样式为小驳头,下摆方里带圆,裤管窄小。
(2)中山装,①是改良过的服装,由于民主共和的影响被冠以中山装。
②最早领口呈关闭式八字形,前门襟七粒扣,后背有中缝,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个贴袋,胸前两个文明袋做成可以涨缩的“琴袋”式样,上袋盖做成倒山形笔架式。
③配裤为西裤,前后分片组成,腰围有褶裥,有侧袋和后袋,裤脚带折边。
④中山装兼有西装的特点,同时也适应国情,充分表现出当时国人新的时代精神。
(3)学生装,最初形制简洁,立领,左胸前缀一袋。
(4)长袍、马褂,依旧是民国时期法定的礼服。
①马褂崇尚狭窄,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五粒扣。
②长衫多用蓝色,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齐。
③长袍、西裤、圆形礼帽、皮鞋,这种装束成为时尚。
(5)袄裤,上着衫袄,下着裤,是下层人的穿着。
中式裤宽大松垮,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穿布鞋或棉鞋,俗称“短打扮”。
(6)大氅,北方流行穿大氅,即斗篷,穿者多为军政要员。
民国初期,北京是流行的中心,后以上海为中心,由于欧美文化对上海的影响,30-40年代服饰流行都昂首以瞻上海。
三、女子服饰(1)袄裙,①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款式不时变换。
②受日本女装影响,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成为“文明新装”。
③北伐后,女生校服为上衣蓝或浅蓝,下穿神色裙,白色纱袜和圆口布鞋,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
(2)旗袍,①20年代旗袍开始兴起,袖口缩小,吸收西洋裁剪方法,缩短下摆,收紧腰身。
②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
领的高低变化、袖子长短、衣长不时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_民国服饰的简介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_民国服饰的简介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服饰,希望对你有用!中国近代服饰简介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袍 、 马 褂 、 小 帽
西 服 、 革 履 、 礼 帽
学 生 装
中 山 装 、 遮 阳 帽 、 文 明 棍
学生装(留日中国留学生)
长袍、西裤、礼帽、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
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
成功的一套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表性的男子服饰
形象
军警服:北洋军阀时期,直、皖、奉三系服英军式 装束
的改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及社会环境。(表 现女性曲线美的改良旗袍)
第二节 男子长袍与西服
这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
装等,虽然取消封建社会的服饰禁例,但各阶层人 士的装束仍有明显不同。
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子,蹬
布鞋或棉靴——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 、
西服、革履、礼帽。礼帽即圆顶,下施宽阔帽檐,微微翻起, 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可配套的 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学生装:头戴鸭舌帽或白色帆布阔边帽——资产阶级人士和 青年学生
中山装:基于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据说因孙中山 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对襟马褂
松鹤纹长衫
为“文明新装”。
旗袍: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实际上未入八旗的普 通人家女子也穿这种长而直的袍子,故可理解为满 族女子的长袍。 参见教材P64-65
文明新装
穿 短 袄 套 裙 的 妇 女
高领窄袖长袄
彩绣高领长 袄、马面裙
低领、彩绣、圆 角下摆短袄
近代穿旗袍 的妇女
旗袍——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
有何关系?
2.女服有何重大改变?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大襟长袖旗袍——二十世纪初期的样式
高领中袖旗袍——二十年代中期的样式
曲襟长袖旗袍——二十年代末期的样式
无袖、前开 衩紧身长旗 袍
衬垫肩装 袖旗袍
无袖旗袍
短袖网眼旗袍
彩绣大襟长 袖旗袍
银绣云龙纹高领 中袖旗袍
发式:发式有螺髻、舞凤、元宝髻等,在民国初年 流行一字头、刘海儿头和长辫等。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即建立了中 华民国,结束了满清帝国近三百年的统治。服饰形 制为之一变,这是中国服饰上最重要的变革。服饰 的改变,一方面标志了满清帝国的终结和共和政体 的建立;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形制受到 了西洋服饰的巨大影响。
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解除了封建桎梏,带来 了新文化的种子。“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思想、新 观念,同承认个人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人格 和智力的自由发展密切相关。这些为人们服饰观念
民国服饰
第一节
概述
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国推翻清朝,服装为之一变,这不仅取决于朝
代更换,也是受西方文化冲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0世纪20年代末,民国政府重新颁布《服制条 例》,其内容主要为礼服和公服;30年代时,妇 女装饰之风日盛,服饰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时期。
影响民国服饰的主要因素:
呢礼帽
西服、礼帽、文明杖
长袍、 西裤、 礼帽、 皮鞋
穿西服者与穿长 衫者并肩合影
穿 军 服 的 将 官
第三节 女子袄裙与旗袍
袄裙:民国初年,由于留日学生较多,国人服装样 式受到很大影响,如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
色长裙,不施纹样,不戴簪钗、手镯、耳环、戒指
等饰物,以区别于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饰而被称之
20பைடு நூலகம்代时兴剪发,以缎带扎起,或以珠宝翠石和鲜
花编成发箍。
30年代时烫发流传到中国,烫发后别上发卡,身穿
紧腰大开衩旗袍,佩项链、胸花、手镯、手表,腿 上套透明高筒丝袜,足蹬高跟皮鞋,也成为这一时 期中西结合较为成功的女子服饰形象。
20年代的发式
民国前后的耳饰、头饰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男服主要有几种配套形式?与着装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