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共3篇)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共3篇)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共3篇)农村宗教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农村宗教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村民委员会如何面对宗教组织的发展,如何协调好与宗教组织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村迅速城市化,传统民间宗教活动在部分地区复兴。

探究农村宗教信仰的相关情况如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上述材料表明,在农村中,大多数的农民都信教,即使在不信教的少数人中,也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和仪式。

除此之外,通过实地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搜集,我还发现了当前农村宗教信仰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信教人员猛增。

二是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将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相混淆。

三是非法宗教活动猖獗。

四是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意图,不惜一切拉拢发展乡村干部和学生入教,影响了各级政权的稳定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诸多问题呢?经调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从主管部门治理、引导力度上看,各部门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视不够,对宗教政策、法规学习、理解不透彻,对宗教活动合法、非法界限分不清。

目前宗教治理部门尚存在人员少、经费不足、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宗教问题出现无法控制发展势头,有些教徒不仅参加非法宗教活动,还搞非法聚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从信教人员年龄结构看,18至50岁之间的人居多。

这些人在生活中接触社会环境层次多、范围广,对宗教问题谈论触及机会也较多。

三、从信教人员身份看,农民、无业人员、经商者信徒较多。

为实现寻求神保佑的愿望,接受传教人员的“教悔”,加入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生活中,使教徒队伍扩展迅速。

四、从人思想意识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信仰危机。

盲目的走入了神学的殿堂。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对多个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并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的报告。

一、农村宗教信仰的普遍存在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普遍存在,涵盖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形式。

其中,佛教和道教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较少。

据统计,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农村居民占比超过80%。

二、宗教信仰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宗教信仰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居民常常会在寺庙或道观中参拜祈福,消除疾病和厄运。

同时,在很多农村社区,庙会和道场活动也是非常繁盛的。

此外,在农村地区,一些比较严格的教义,如禁止食用肉类、酒精等,也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宗教信仰通常与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在很多农村社区,寺庙和道观也被视为居民心灵上的避难所。

在个人精神需求方面,一些信徒也会选择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内心的安慰和力量。

四、宗教信仰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而言,宗教信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不少农村社区中,寺庙和道观往往起到重要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用。

此外,在涉及到一些社会道德和法律纠纷时,一些寺庙和道观也会担当仲裁的角色。

但是,一些教派的过份介入和不当行为,也会对社会治理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

五、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仍然非常普遍,不过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有一些变化趋势。

未来,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和社会治理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未来,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和发展的变化,宗教信仰在农村地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将会有所改变,不过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宗教信仰问题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宗教信仰的影响、乡村宗教信仰的特点、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的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的解决,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宗教信仰、影响、特点、促进作用、现状分析、对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传统农村社会中,宗教信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也给农民宗教信仰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宗教信仰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冲击。

农民的宗教信仰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保持传统信仰的纯正性和持久性,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农民宗教信仰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农村发展的大局,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宗教信仰问题也将逐渐凸显出来,需要加强持续关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农民宗教信仰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农民宗教信仰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乡村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还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农民宗教信仰在农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社会纽带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农民个体的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也影响着整个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步。

山西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山西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山西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山西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其农村地区的宗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山西农村宗教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深入了解农村宗教现状,探讨农村宗教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选取了山西省的几个农村地区作为样本,通过问卷收集群众对宗教的看法和参与情况,并与当地宗教组织进行深入交流,获得更全面和具体的数据和情况。

三、农村宗教现状1. 宗教信仰多元化在山西农村地区,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兴宗教,如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

这反映了农村居民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和多样性。

2. 宗教组织和场所农村地区的宗教组织相对较少且分散,信徒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宗教活动。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宗教场所,信徒只能在家中或临时搭建的简陋建筑中开展宗教活动。

3. 宗教教育和传承农村地区的宗教教育和传承存在不足。

许多宗教组织缺乏专业的宗教教师和正规的宗教学校。

这导致了宗教知识和传统无法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

四、农村宗教问题的影响1. 社会稳定农村宗教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宗教信仰多样化,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足,可能导致宗教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人群思想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存在使得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形态更加多元化。

不同信仰的人对于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农村社会的分化和隔阂。

3. 经济发展农村宗教问题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宗教信仰可以给农村居民带来信心和精神支持,有助于他们在困难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另一方面,宗教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可能导致农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生产中。

五、解决方案1. 宗教组织及场所建设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宗教组织和场所的建设。

这样可以提供合适的宗教场所,为农村居民提供开展宗教活动的基础设施,满足他们的宗教需求。

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宗教问题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农村宗教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村民委员会如何面对宗教组‎织的发展,如何协调好与宗教‎组织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村迅‎速城市化,传统民间宗教活动‎在部分地区复兴。

探究农村宗‎教信仰的相关情况如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上述材料表明,在农村‎中,大多数的农民都信教,即‎使在不信教的少数人中,也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参加过相‎关的活动和仪式。

除此之外,‎通过实地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搜集,我还发现了当前农村‎宗教信仰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信教人员猛增。

二是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将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相混淆。

三是非法‎宗教活动猖獗。

四是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意图,‎不惜一切拉拢发展乡村干部和‎学生入教,影响了各级政权的‎稳定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诸多问题‎呢?经调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从‎主管部门治理、引导力度上看‎,各部门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视‎不够,对宗教政策、法规学习‎、理解不透彻,对宗教活动合‎法、非法界限分不清。

目前宗‎教治理部门尚存在人员少、经‎费不足、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宗教问题出现无法控‎制发展势头,有些教徒不仅参‎加非法宗教活动,还搞非法聚‎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从信教人‎员年龄结构看,18至50岁‎之间的人居多。

这些人在生活‎中接触社会环境层次多、范围‎广,对宗教问题谈论触及机会‎也较多。

三、从信‎教人员身份看,农民、无业人‎员、经商者信徒较多。

为实现‎寻求神保佑的愿望,接受传教‎人员的“教悔”,加入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生活中,使教‎徒队伍扩展迅速。

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调查报告【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本报告将对家乡宗教信仰与庙宇文化进行深入调查,通过搜集数据和采访,探究这一重要话题的现状和影响。

二、家乡宗教信仰调查结果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家乡不同宗教信仰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主要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信仰。

其中,佛教信仰最为普遍,许多家庭都有供奉佛像的习俗。

道教在家乡也有一定的信仰群体,他们会定期参加庙会和道场的活动。

基督教信仰虽然在家乡占比较小,但是也有一些教堂和基督教社区供信徒聚会和礼拜。

在家乡的宗教信仰中,佛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为深远。

佛教以“慈悲”和“舍己为人”为核心价值观,鼓励人们以良善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

许多人通过信仰佛教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同时也在生活中提倡善良和互助。

道教信仰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修身养性和修炼身心。

基督教信仰则对家乡的宗教生态有一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影响。

三、庙宇文化调查结果家乡的庙宇文化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

我们对家乡的庙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家乡有众多古老的庙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观音庙、城隍庙和妈祖庙。

这些庙宇不仅是信仰场所,也是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观音庙是家乡最受欢迎的庙宇之一,同时也是佛教信仰的核心场所。

许多人会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等佛教节日前往观音庙虔诚参拜和烧香。

庙宇内部布置庄严,常常挤满了前来祈福的人们。

这些信徒们虔诚地向观音菩萨许愿,期待能够得到保佑和庇佑。

城隍庙是家乡守护神的庙宇,人们在每年的神诞日前往城隍庙祈福。

城隍庙充满了浓厚的民俗特色,同时也是人们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

庙会时,许多人会穿着传统的汉服前来庆祝,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游戏活动,吸引着大量的人潮。

妈祖庙是家乡的特色庙宇,供奉着妈祖,是海上信仰的重要象征。

每年的妈祖诞辰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庙会上会有龙狮舞、舞狮表演等,吸引着许多游客。

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报告(精简篇)

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报告(精简篇)

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报告乡镇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报告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密切干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我乡的社会稳定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大局。

近日,我乡深入到乡范围内的各个教会点,通过与教会长老、牧师开座谈会,对我乡的宗教现状、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乡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有宗教团体8个,宗教活动场所8处(教堂),其中已审批的合法教堂7个,1个在申报中,信教群众2000余人,其中最大的XX 教堂有730多人,其他分别在100到200人之间,绝大多数信徒和活动场所都在农村。

二、当前我乡民族宗教工作的现状多年来,我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遵纪守法,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乡教会人员普片对政府贯彻落实上级民族宗教政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管理力度,服务工作大局。

民族宗教工作趋于完善,效果更加明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更加深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开展活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力量。

三、当前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据初步调查分析,我乡对农村宗教管理,尚存四个薄弱环节。

1、对宗教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

在我乡部分村组分管宗教工作的村干部对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的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的理解,有的视信教群众为迷信愚昧,与其保持距离,敬而远之。

有的片面理解********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对属地宗教活动,不敢大胆管理,主动宣传,主动介入,而是放任自由。

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宗教工作,只是政府宗教部门和宗教团体的事情,很少主动问津。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村宗教工作一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村宗教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旨在为进一步加强村宗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三种形式。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深入到村民群众中,了解他们对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态度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村宗教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听取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次调研的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调研结果1. 村宗教工作的现状在我国农村地区,宗教信仰广泛存在,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间信仰在乡村中得到广泛传承。

村宗教工作以顺应村民需求、保护村民权益为主旨,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宗教组织缺乏规范管理,存在一些乱象和问题,比如违规举办宗教活动、变相牟利等现象。

2. 存在的问题(1)宗教工作管理不规范。

一些基层宗教组织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宗教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2)宗教场所建设滞后。

部分村宗教场所建设老化、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村民的信仰需求,严重影响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

(3)宗教工作者队伍短缺。

缺乏专业的宗教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导致一些宗教活动缺乏指导和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四、调研建议1. 建立健全村宗教工作管理机制。

加强对基层宗教组织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引导其依法合规开展宗教活动。

2. 加大对宗教场所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村宗教场所的改造和建设投入,提高宗教场所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村民的宗教需求。

3. 培养宗教工作者队伍。

加强对村宗教工作者的培训和引导,建立健全宗教工作者队伍,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总结村宗教工作对于农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面对着高节奏的学习工作,面对着暗色彩的钢筋水泥,面对着无休止的事与愿违。

我们是否已经被工作学习剥夺了自我,我们是否已经被钢筋水泥堆砌住了自由,我们是否已经在事与愿违中,遗失了自己的梦想。

借由这次寒假,放下工作,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在八百里南太行中,重拾我们遗失的梦想。

行程近两百多公里,其中徒步进行的有一百多公里,沿途翻山越岭,过河穿洞,苦乐相随,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收获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就这次活动而言,属于团队活动,但就本次调查内容而言,系我个人收集而成。

针对历史系的专业特点,我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沿途民俗(主要是庙宇文化),民情(包括村民生活现状、谋生手段及村庄未来情况的调查)的收集整理之上。

当然,也有对于徒步经验的积累。

调查结果如下:(一)、民间信仰(庙宇文化)调查徒步过程中,一路所见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毕竟在大山里,人们与山为邻,靠山为生。

对于山的敬畏自然最大。

其次道教的庙宇较多,黄围山景区的主体建筑就是以道教神侣为主的庙堂。

这是在山西境内所见。

左边这个图片是从双底村到武家湾的路上见到的一个庙宇兼纪念馆的建筑。

前半部分是供奉关公的殿堂,后半部分则是纪念徐昆的,正如门楣所提“孤石藏真”。

每年正月初一和四月十五附近村民都会来这边祈福烧香,祭祀关公。

河南境内见到的则是以佛教为主,也许是离古代统治中心近的缘故吧。

在东场村有幸见到一座皇家御建的洛迦寺。

现存三佛殿一间,石碑两通,偏殿损毁严重。

殿内供奉有佛教过去未来现在佛,殿前有明代两通大石碑,一块是明大德年间的,另一块是明嘉靖年间的,碑文模糊,边上县长落款还是清晰的。

都是当时的辉县县长重修庙宇的碑文。

碑身保存较好,下边驼碑的石龟无头。

碑帽脱落在地。

在焦作市区的影视城里,藏着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胜佛寺。

我们去时庙前的一棵大树上落满了喜鹊,叫声特别响亮动听。

也许真的是洞天福地吧。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调研报告农村宗教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揭示农村宗教在社区建设、道德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此次调研,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推动农村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群体,其中包括宗教信仰情况、宗教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内容。

实地访谈主要是对农村宗教界人士、社区领导和农民代表进行的深入访谈,主要探讨宗教信仰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对农村社区发展的贡献。

2. 调研过程首先,我们对目标农村地区进行了梳理和筛选,并制定了调研计划。

随后,组织了一个小组,包括研究员和调研助手,对选定地区的农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宗教界人士、社区领导和农民代表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

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中普遍存在宗教信仰,其中道教、佛教和基督教是较为普遍的宗教信仰,分别占比30%、25%和20%。

同时,部分农村居民仍保持传统宗教信仰,如土地信仰和祖先崇拜。

2. 宗教活动参与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居民会参与宗教活动,主要集中在庙会、庆典和法会等传统宗教活动上。

同时,也有一些农村居民通过参与宗教团体的活动来获得社交和丰富业余生活。

3. 宗教对社区建设的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宗教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信仰使农村居民更加关注邻里互助与社区和谐,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宗教团体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4. 宗教对道德建设的作用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的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许多农村居民通过宗教信仰,学习到了诚实、宽容、仁爱等道德观念,增强了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5. 宗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农村居民缺乏科学理性的宗教认知,存在一些盲从和迷信现象。

民间信仰排查情况汇报

民间信仰排查情况汇报

民间信仰排查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民间信仰进行了排查调查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

本次排查涵盖了城乡各地,包括村庄、社区、宗教场所等地方,旨在全面了解民间信仰的现状和影响范围。

二、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了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与当地居民、宗教人士、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收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

三、发现情况。

1. 民间信仰多样化。

在调查中发现,民间信仰形式多样,涵盖了祭祀、拜神、祈福、求神问卜等活动,其中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一些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活动。

2. 影响范围广泛。

民间信仰活动在我国广泛存在,不仅在农村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在城市地区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节日庆典、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都受到了民间信仰的影响。

3. 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存在着过度商业化、迷信盲从、传统文化丧失等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四、整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民间信仰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引导广大民众理性对待民间信仰,同时加强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整治和规范,保护好民间信仰的纯粹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总结。

通过本次排查调查,我们对民间信仰的现状和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加强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民间信仰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相关工作,促进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承和发展。

以上为民间信仰排查情况的汇报,请领导批示。

居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居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居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信仰不仅关乎人们对信仰对象的信赖与崇拜,也是人们对生存意义、价值观念和人生目的的探求和追求。

因此,了解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对于深入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和人们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居民宗教信仰进行调查,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宗教信仰情况图景。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调查目的:了解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分析宗教信仰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2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宗教信仰分布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宗教信仰主要分布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其他信仰等几个大类。

其中,佛教信仰比例最高,约占被调查者的40%;其次是基督教,占30%;伊斯兰教约占15%;道教约占10%;其他信仰占5%。

整体来看,佛教和基督教是居民宗教信仰最为集中的两个群体。

2.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通过共同信仰和参与宗教活动,信徒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宗教信仰还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宣泄的出口,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得到信仰的力量和安慰。

此外,宗教团体还在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3.宗教信仰对家庭的影响4.宗教信仰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宗教信仰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抚心灵、提供精神寄托和规范行为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宗教信仰能够为个人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让人们在困难时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慰。

同时,宗教信仰还能够为个人提供一套道德准则和约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秉持正直、善良、宽容和谦逊等美德。

四、调查结论五、建议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宗教教育:通过加强宗教教育,提升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宗教信仰。

有关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有关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有关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发展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宗教信仰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本次调研团队对多个省份的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下面,我们将详细报告本次调查的结果。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选择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共涉及11个省份的100多个乡镇的农村地区。

通过对当地的文化、社会、宗教等因素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以及对当地居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旨在全面掌握农村宗教信仰的情况。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共有750人,涵盖了13至70岁的不同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农村居民。

其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教育程度主要为小学和初中,家庭收入主要为农副产品销售和务农。

三、调查结果1.宗教信仰概况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宗教信仰占比较大。

在调查的750名农村居民中,有669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占比达89.2%。

具体来看,佛教信仰最多,占总人数的50.2%,其次是道教信仰,占总人数的18.4%,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度较低,分别占总人数的14.8%和6.5%。

此外,还有少数群众信仰马神和地方风俗信仰等。

2.宗教信仰原因在宗教信仰方面,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帮助农村居民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维持社会稳定。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给予农村居民精神支持和安慰,在生活上提供信仰的指导和心理的慰藉。

最后,宗教信仰可以满足农村居民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求福祈祷,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

3.宗教活动与传统文化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传承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许多地方的宗教活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如在佛教文化地区,人们会在佛寺内拜佛、上香、念佛等,同时还会在寺庙内举行民俗传统活动,如供花瓣、拜观音等。

在道教地区,人们则包括谋划诸多的巫术崇拜在内,如向道祖祷告、占卜等。

在基督徒地区,教堂还是普通农民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关注。

为了了解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一些学者和政府机构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本文将介绍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的一些关键结果和分析。

首先,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的类型,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种信仰,其中道教影响最为深远。

从地域划分来看,南方地区的农村宗教信仰比北方地区更加普及和深入。

此外,农民阶层和老年人群体对于宗教信仰有着更强的需求和依赖,而新时代青年群体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较低。

其次,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的传承现状,调查显示,传统宗教信仰在农村逐渐式微,但也有一些地区和民间团体在积极推广传统宗教信仰。

在此背景下,新兴宗教信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同时,外来宗教的传播也在加速,一些基督教教派、撒旦教等因为口碑、传播方式等原因在农村群众中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这种现象在一些沿海和发达地区尤为显著。

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的现实需求,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逐渐加强。

除了对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念之外,宗教信仰也给了农村居民更多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宗教信仰也成为一些农村居民的社交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由于农村宗教信仰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政府在管控和规范农村宗教信仰方面也作出了努力。

政府通过新文化运动、民间宗教活动规范化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规范农村宗教信仰,并加强对一些极端、邪教组织的打压和防范。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宗教信仰教育,加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宗教文化。

综上所述,农村宗教信仰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涵盖了民间信仰、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

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和规范化管控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政府和社会较需加强规范和引导,为农村宗教信仰的发展提供更加良性的发展环境。

民间信仰的调查报告

民间信仰的调查报告

民间信仰的调查报告民间信仰的调查报告篇一: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伴随着近年我省社会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寻求从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托或者从宗教中寻求对生活事业家庭的某些庇护。

因而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得到增建和扩建,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宗教的传播也越来越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

(一)、信众年龄和性别结构。

就信教群众年龄和性别结构来看,信教群众年轻化趋势明显,据一份20xx年的民间信仰调查问卷显示,20-25岁的信教人群占58.49%,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受男女性性格特点的影响,女性更容易接受宗教的理念,服从宗教教规教义,因此,信教群众中女性比重是高于男性的。

(二)、信众受教育水平。

信众以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为主,但近年出现受高教育水平群体信教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

信众以 45 岁到 70多岁的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受教育水平很低,不少人诵经认不全字,读的通却不晓得意。

但总的趋势是信徒的学历是越来越高,高中生研究生比较多,博士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高学历的人专门皈依佛门,潜心佛法。

(三)、信众信仰动机一、由于疾病或遭受大变故等,以寻求精神寄托。

面对疑难杂症或没钱治病,有些人希望通过宗教来解决。

有一部分人相信信仰宗教或是信神可以治疗疾病,大部分的信教群众,均是一些中老年人,且身体患有某些疾病。

二、文化水平低,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很多老年人希望以自己的虔诚,为子孙后代祈福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很多群众随大流,跟风随俗。

四、信教能获得一定的精神慰藉。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有关文化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人们精神文化匮乏,农村尤其严重。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对比精神文化匮乏更为突出。

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信仰宗教。

五、部分人员借助宗教蛊惑人心,宣传不良思想。

六、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信仰动机的功利性、信仰意志的脆弱性、信仰对象的多元性和对教义理解的模糊性等四个方面是基层群众宗教信仰基本特点。

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民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精神追求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流,人们不再只在乎吃穿住行,每日为衣食而忧,为住行而碌,而是把眼光集中在精神生活上,注重上的寄托,再加之现在工作压力巨大,使人不得不拥有一份心灵上的慰藉。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宗教。

调查目的(1)、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发展后,农民文化生活的改变。

(2)、为农村建设下一步提供建议。

(3)、为了掌握宗教近年来在农村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4)、全面了解宗教发展对农民需要的影响。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周边农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典型案例、网上搜索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潍坊农村宗教信仰情况,从潍坊十二个县中随机抽取十个村庄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人群为20~70岁农村男女人群。

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14日——11月10日正文根据数据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之间其年龄和性别结构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女性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两种,其中佛教多是在40~70之间的妇女与老人为主,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宗教思想,服从宗教教义。

从全市信教群众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来看,信教群众中趋向于年轻化,,其中学生的比重约为8%~10%,数量上可以看出来,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水平。

信众以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为主,但是,近几年出现高教育水平人才入教增多趋势。

信徒学历越来越高,高中生研究生比较多,博士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更有不少人专门皈依佛门,潜心向佛,共有甚者挣钱盈利也不为少见。

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的佛教在最近30年来的发展最为迅速,信仰者人数也最多。

有58%的人自我认同为佛教信仰者,这就意味着潍坊农村有约58.5万的佛教信仰者。

但是,在这些佛教信徒中,只有1.7%的人是“三皈依”的信徒,也就是说只有5.73万人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宗教信仰的复兴,村宗教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了解村级宗教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村级宗教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其中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尤为显著。

传统的宗教信仰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维护村庄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民精神需求的满足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村级宗教工作在社会治理和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目的本次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村级宗教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宗教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调研内容1. 宗教资源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采访的方式,对村级宗教场所、宗教人员、宗教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村庄设有宗教场所,如庙宇、寺庙等,并有专职或兼职的宗教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宗教活动非常频繁,是农村居民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

2. 政策法规调研团队对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

村级宗教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农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不得进行强制宗教信仰和传教活动。

此外,政府应当加强对村级宗教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宗教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3. 社会影响村级宗教工作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宗教信仰有助于农民提升道德素质和精神追求,增进社会互信和凝聚力。

但是,个别宗教组织和人员可能会滥用宗教影响力,干扰社会秩序和谐。

因此,需要加强对村级宗教活动的管理和引导,传播正确的宗教观念,避免极端宗教思想的传播。

四、问题与建议通过对村级宗教工作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和难题:1. 村级宗教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责任不明确。

建议建立健全村级宗教工作管理机构,并明确各级宗教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益。

2. 部分宗教活动存在乱象,严重干扰社会秩序。

建议加强对宗教活动的调查和监管,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3. 宗教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宗教场所建设薄弱。

村级宗教调研报告

村级宗教调研报告

村级宗教调研报告村级宗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村级宗教的情况,对村级宗教活动的组织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为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宗教文化融合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村级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帮助村级宗教更好地服务村民、推动社会进步。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100份,覆盖了本地区5个村庄,调查对象为村庄居民和村内的宗教组织负责人。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宗教信仰情况根据问卷统计结果,调查对象中有80%的人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其中佛教徒占比最高,为40%,道教徒占比为30%,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别占比为15%和5%。

这表明村级宗教多元化,信仰的宗教多样。

2. 宗教活动组织情况在宗教活动组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村庄有宗教活动的组织,这些组织通常由村民自发组成,通过选举方式选聘负责人。

在宗教活动方面,举办庙会、佛教经书研读、宗教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居民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深了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

3. 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我们发现,在村庄发展过程中,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宗教活动,村民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社区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宗教活动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举办庙会等活动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为村庄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问题与建议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宗教活动组织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架构。

其次,一些宗教活动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需要与时俱进,吸引更多村民的参与。

最后,一些宗教活动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推动宗教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相应的宗教组织管理制度,并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

二是组织针对宗教活动内容的培训,提高宗教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三是推动宗教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鼓励宗教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

村宗教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覆盖了多个村庄,访谈对象包括村民、宗教界人士和基层干部,观察法主要针对宗教活动场所。

三、调研结果1.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普遍认可,但部分村民对宗教活动的规范管理存在疑虑。

2.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范,但存在与当地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场地不足、设施陈旧等。

3. 基层干部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部分干部对宗教问题的处理方式有待提高。

4. 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但在与政府、村民的沟通中存在一定困难。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村民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宗教活动。

2. 完善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场所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3. 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他们对宗教问题的处理能力,促进宗教与当地社会的和谐相处。

4. 建立宗教界人士与政府、村民的沟通机制,为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更多支持。

五、结语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健康发展。

六、后续工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动态,开展跟踪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助力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家乡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调查报告

家乡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调查报告

家乡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和理性化,但许多地方仍保留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

本文旨在对家乡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进行调查,以了解人们对宗教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家乡的乡村和城市地区,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涵盖了家乡居民对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态度和参与情况,而访谈则通过与一些重要人物和宗教从业者的交流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民间信仰情况民间信仰在家乡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祖先信仰、土地崇拜和自然灵性等方面持有着一定的信仰。

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信仰祖先,并在重要节日进行祭祀活动。

此外,还有约7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土地和自然灵性的崇敬之情。

其中,祭祀活动在家乡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每逢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谢。

这些仪式包括燃香、上供、祈祷等环节。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如除夕、清明和中秋节等,人们还会前往祖坟扫墓,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四、宗教活动情况在家乡的宗教活动方面,佛教和道教是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信仰佛教或道教,其中佛教信仰稍占优势。

家乡有许多佛寺和道观,这些地方是居民们寻求安宁和宁静的场所,也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此外,家乡还有其他宗教信仰群体,包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尽管这些宗教在家乡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仍吸引了一部分信徒的参与和关注。

一些教堂和清真寺为信徒提供了宗教仪式的场所。

五、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家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活动提供了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净化的途径,有助于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获取心灵的安宁和慰藉。

其次,宗教活动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信徒们通过集体参与宗教仪式,加强了社区和邻里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然而,宗教活动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农村宗教信仰调研报告
——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D村为例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地区,宗教活动发展已经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现象。

本人从小就在D村生活,对那里的宗教活动的整个过程有深入的了解。

当地的宗教活动有很多形式,但最重要的是观音会。

因此文章就观音会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的实施阶段、后期的尾声阶段作了详细介绍。

并分析了宗教思想对当地的一些影响。

关键字:农村宗教活动;观音会;宗教思想
宗教是人们对超越于自身力量之上的自然力与社会力的神化与膜拜。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当前我国农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是因为,宗教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农耕文化并保持至今,因而其影响甚大。

目前,从全国农村地区来看,宗教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地有自己的特色。

研究具体区域的农村及其农民的宗教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地的农民生活,而且有助于从理论上整体地把握我国当前宗教活动的特点、走势等问题。

D村地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

据说,1949年以前,当地的宗教处于一种“弥散”状态,偶尔会有人组织一些祭祀的宗教活动,大家也会顺便的参与,但活动之后大家也就散了,没有长期固定的宗教组织。

在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视为牛鬼蛇神而被扫除,当地的寺庙基本被摧毁了,宗教活动也因此被中断。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宗教活动在一些热心人士的组织之下,又重新恢复与发展起来。

当地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对很多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往往以神鬼等神秘力量来解释。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宗教思想的发展,但当地的宗教活动与一些正式宗教组织的宗教活动不同,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当地主要的宗教活动是修建庙宇的庆祝活动、气候干旱时祈水活动、每年的观音生日宴会等。

其中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每年都要举行的观音会,时间是农历6月19日前后。

对此,本文拟就观音会这一宗教活动的组织形式、宗教思想及其社会影响等问题作如下陈述。

一D村观音会的组织形式
1 前期准备阶段
在农村老年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年龄越大资历也就越高,他们平时空余的时间比较多,宗教活动就是对宗教热心的老年人组织的。

在每年的农历6月
19日前几天,当地都要举行观音会,会议的主要组织者称为会首,会首往往要为观音会出去募捐,募捐时信民(对相信菩萨神通的人称为信民)捐钱的数目没有规定,多少也完全是自愿的,捐得多的和捐的少的也是平等的。

会首出去募捐的时候一般是两个人一组,挨家挨户去拜访农户。

下边举个例子来展现情景:
两个老年人走到一个农民家里,问道:
“这户家,吃饭没有。

我们×月×日在×处举行观音会,你要出一个大功德不?”(出功德是捐钱的意思)
“要的啊,可以”
于是主人家交给两位老年人一些钱,老年人就把记录本给主人家,主人家自己把姓名和捐的钱的数目记录在上面,然后把账本还给募捐者。

然后老年人起身离开,并说:
“感谢你的大功德,菩萨保佑你们全家无灾无难的,万事如意。

到时候你们有空欢迎来参加观音会!”
会首出去募捐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观音会募捐钱,在经济上作准备;另一个方面是为举行观音会作宣传,积极邀请人们参加。

同时会议的会首还要做的事是:一是邀请道士①在观音会当天到寺庙主持祭祀,准备观音会当天要用的祭祀用品;二是准备好宴会当天要用的米、蔬菜、炊具,出去邀请一些热心的人,要求他们在宴会当天提前来帮忙做饭。

2 中期实施阶段
当地一般是在农历6月19日前一两天举行观音会宴会,用当地的话来说就是提前为观音菩萨过生,为什么要提前了?主要原因是6月19 日当天各地的寺庙都要为观音过生日,就会造成道士和参与民众的“堵车”,当地的农村有个习俗,生日只能提前过,不能推迟过,所以一般比较小的寺庙都要提前一两天举行。

由于观音菩萨是素食的,所以不管是客人在生日宴会吃的食品,还是寺庙里祭祀的
①当地农村并没严格的区分道教和佛教,只是把从事这种祭祀活动的职业人都称为道士。

贡品都必须是素食。

观音生日宴会当天主要的活动场所是两处。

一处是在寺庙,道士在寺庙进行祭祀的活动,道士要向菩萨祈求风调雨顺,人间平安。

然后要为捐了钱的信民祈福,出钱的信民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捐钱的人,道士就在菩萨的面前念出他们的名字,还要在特殊的纸上写上他们的名字,然后在寺庙的烧了,相当于告诉菩萨那些人出了钱。

另一种是有具体的事祈求菩萨帮忙的,道士专门为这种信民办一场祈祷活动,然后把信民的诉求告诉菩萨,请求菩萨帮助实现心望,这种愿望往往是具体的,比如说是求子、求平安、求财,这种捐钱的数目就有特殊的规定了。

另一个主要的场所就是在某个会首的家里,去参加的人要在那里要吃一次午餐,参与的人原则上要出伙食费的,但自己带或者不带靠自己自觉,完全没有人监督。

带的东西也是自助的,一般情况是自己带一些米和蔬菜充当伙食费,当然也可以就出钱,自己把带的物品交到规定的地方就行。

去参加宴会的人一般要到寺庙去祭拜一下菩萨,然后回到会首的家里吃了午饭就陆续离去。

3 后期尾声阶段
一般的客人吃了午饭就会离去,下午的时候道士再在寺庙做一下扫尾性的工作,然后收拾好自己的道具回到会首的家里。

晚上在会首家里吃饭,晚饭不属于观音会宴会的内容,所以晚上这次饭不是素的。

吃饭以后,会首们把所有收到的善款进行核算,然后要付给道士们进行祭祀活动的工钱。

最后一般把结余剩的钱交给某个会首管理,用于寺庙的其他方面发展。

二当地宗教人士宣传的思想及其影响
1 当地宗教人士宣传的思想
与观音会类似的宗教活动中,宣传一些宗教思想自然是宗教人士的重要工作,每次观音会中,宣传最多的思想是观音菩萨很灵。

宣传者会说观音菩萨帮助自己实现了某个心愿,或者菩萨治好某人的怪病,或者菩萨托梦给自己传导了什么指示。

当地的宗教思想有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谁对菩萨做的贡献多,谁得到菩萨的荫庇也就最多。

宣传者在宗教活动中还常常渲染一种末世情绪,夸大天灾人祸的发生频率,同时规劝大家要信神以求得到神的救赎,要少作恶多行善事。

当然还会说一些其他思想,比如说要尊敬老年人,要求年轻人孝敬父母,宣传者会说雷劈了某处的树就是警告那些不孝子女的。

2宗教思想对当地民众的影响
在D村之类的农村地区,这类宗教活动虽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也有其特殊作用。

一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尤其是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农村老年人由于身体已经衰老的原因,一般不做农活,平时都闲在家里。

老年人组织宗教活动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精神上让老年人有一种思想上的寄托,他们可以把对今生的希望寄托于来世。

由于存在年龄上的代沟,平时这些老年人在家和年轻一代交流起来并不一定愉快,但通过举办宗教活动这个平台,老年人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关怀、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部分孤寡老人的空虚寂寞情绪。

二是宗教在农村有时还有一种司法裁定的作用。

在农村,农民之间难免会有纠纷,而农村的司法系统并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纠纷,司法机关很难有精力去管。

这个时候寺庙的菩萨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菩萨面前信民不敢说谎,就可以更好的核对事实真相。

当地曾经有个真实的例子:
农妇邓某和农妇张某曾经有过经济交易,一段时间后,农妇邓某发现自己在前段时间的交易中收到一张一百元的假钞,邓某认为是张某给她的,并要张某付给她损失。

张某坚持说那张假钞不是自己给的,并认定邓某诬陷,两人相持不下,最后张某要邓某到寺庙观音菩萨面前赌咒发誓证明她没有说谎,她就承担那一百元的损失,结果邓某不敢去也不再追问这件事。

该事例说明,宗教具有规约信众言行和道德操守的功能。

三是弘扬了一些真、善、美的思想,宗教宣传的思想对农村农民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每次观音会的时候,会首们都在规劝大家少杀生,少作恶,并告诉大家罪大恶极的人总逃不过菩萨的惩罚。

一些虔诚的信民甚至是长期的素食主义者,平时都不吃荤的。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当地的宗教活动发展也和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当地宗教思想在农民心中有较深的感情基础,宗教思想中宣传的真、善、美的思想在今天社会也是值得提倡的。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在目前当地社会生活离不开宗教思想,宗教思想在构建当地社会结构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地宗教并没
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是唯一的权威,和其他的宗教机构也没有很大联系,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当地宗教思想的权威性在减弱,对神的事老百姓多是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参加宗教活动也不完全是真心,有时仅仅是一种消遣。

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地的宗教活动并没有对当地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破坏,公民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利,因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应该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对宗教应该积极地引导和规范,而不能一味打压。

但要注重区分正常的宗教和邪教,要预防邪教组织利用宗教这个工具来破坏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