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四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docx
马鸣风萧萧高中数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后练习·练习案♒♒♒♒♒♒♒基础过关1.已知两个力,的夹角为90°,它们的合力大小为10N,合力与的夹角为60°,那么的大小为A. B.5N C.10N D.2.一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为v1,风速为v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的大小为A.v1-v2B.v1+v2C.|v1|-|v2|D.3.(2012·安徽省合肥一中质检)过△ABC内部一点M任作一条直线EF,AD⊥EF于D,BE ⊥EF于E,CF⊥EF于F,都有++=0,则点M是△ABC的()A.三条高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D.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4.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如图,已知灯具的重力为10N,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精心制作仅供参考唐玲出品5.如图所示,若D是△ABC内的一点,且AB2-AC2=DB2-DC2,求证:AD⊥BC.6.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1,+=+=0,cos∠DAB=.求|+|与|+|的值.7.某人骑车以速度a向正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2a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的大小和方向.8.(2012·湖南省衡阳一中模考)如图,在△ABC中,·=0, ||=8,||=6,l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l与BC交于点D,E为l上异于D的任意一点.(1)求·的值;(2)判断·的值是否为一个常数,并说明理由.能力提升1.根据指令(r,θ)(r≥0,−180°<θ≤180°),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下列动作:先原地旋转角度θ(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为正,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θ为负),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距离r.(1)机器人位于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且面对x轴正方向,试给机器人下一个指令,使其移动到点(4,4).(2)机器人在完成(1)中指令后,发现在点(17,0)处有一小球正向坐标原点作匀速直线滚动.已知小球滚动的速度为机器人直线行走速度的2倍,若忽略机器人原地旋转所需的时马鸣风萧萧间,问:机器人最快可在何处截住小球?并给出机器人截住小球所需的指令取.2.如图,已知扇形OAB的周长2+,面积为,并且.(1)求的大小;(2)如图所示,当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变动.若其中、,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3)若点C、D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且.问与的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精心制作仅供参考唐玲出品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详细答案【基础过关】1.A2.C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意义.根据特殊位置法,可以判断,当直线EF经过C点时,++=0即为+=0,于是||=||,EF即为AB边上的中线,同理,当EF经过A点时,EF是BC边上的中线,因此,点M是△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B.4.10N5.设=a,=b,=e,=c,=d,则a=e+c,b=e+d,所以a2-b2=(e+c)2-(e+d)2=c2+2e·c-2e·d-d2.由已知可得a2-b2=c2-d2,所以c2+2e·c-2e·d-d2=c2-d2,所以e·(c-d)=0.因为=+=d-c,所以·=e·(d-c)=0,所以⊥,即AD⊥BC.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0,∴=,=.∴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1,∴四边形ABCD为菱形.∵cos∠DAB=,∠DAB∈(0,π),∴∠DAB=,∴△ABD为正三角形.∴|+|=|+|=||=2||=.|+|=||=||=1.【解析】本题主要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求解平面几何和三角形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注意向量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求解.7.设实际风速为v,由题意可知,此人以速度a向正东行驶时,感到的风速为v-a,当速度为2a时感到的风速为v-2a.马鸣风萧萧如图所示,设 =-a, =-2a, =v,∵ + = ,∴ =v-a,这就是速度为a 时感到的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 ∵ + = ,∴=v-2a,这就是速度为2a 时感到的由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 由题意知∠PBO=45°, PA ⊥BO,BA=AO, ∴△P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O=45°,| | =|| = |a|,即|v|= |a|. ∴实际风速的大小是 |a|,为西北风.8.(1)以点D 为坐标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l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D(0,0),B(-5,0),C(5,0),A( ,),此时 =(- ,-), =(-10,0), 所以 ·=-×(-10)+(-)×0=14. (2)设点E 的坐标为(0,y)(y≠0),此时=(-,y-), 所以 · =-×(-10)+(y-)×0=14为常数,故 ·的值是一个常数.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采用了向量的坐标表示.解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应点的坐标,代入数量积公式.求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步骤:首先求a 与b 的夹角θ,θ∈[0°,180°],再分别求|a|,|b|,然后再求数量积,即a·b=|a||b|cos θ.若知道向量的坐标a=(x 1,y 1),b=(x 2,y 2),则a·b=x 1x 2+y 1y 2. 【能力提升】1.解:(1)如图,设点()4,4A ,所以42OA =,因为OA 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45,所以42,45r θ==,故指令为()42,45(2)设()17,0B ,机器人最快在点(),0P x 处截住小球, 由题意2PB AP =,得()()22172404x x -=-+-,整理得2321610x x +-=, 即()()73230x x -+=,所以7x =或233x =-(舍), 即机器人最快可在点()7,0P 处截住小球.设OA 与AP 的夹角为θ,因为()()5,4,4,3,4AP OA AP ===-.精心制作仅供参考唐玲出品2cos cos818710OA AP OA APθ⋅==-=-⋅,所以18081.8798.13θ=-=又5AP =,OA 旋转到AP 是顺时针旋转,所以指令为()5,98.13-. 2.(1)设扇形半径为 ,圆心角由得或又当,时,不成立; 当 ,时,成立, 所以(2)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1,0),B,C .由得,. 即. 则又,则,故.(3)由题可知马鸣风萧萧,当且即时【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运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来求解运算.。
新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四第二章 平面向量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处理好测试选题与学生思考消化的关系,注重学生自主交流合作与展示, 注重资源引进与高考研究! 高考是一种成熟、规范性的考试,在高考试卷中,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 ( 即 综合度、难度较大的题) ) 分别占 30% 、 50% 和 20% 左右,也就是说容易 题及中等难度的题占高考数学总分数的 80% ,即 120分左右。如果学生平时 的模考和练习中的得分没有上 120 分,不是由于难题不会做导致的,更多的 是压根就没把握好中等难度的题。 因此 “ 抓基础、抓常规、抓落实 ” 应依然作为我们后期复习的首要任务 。 高考备考要从 “ 小 ” 做起,成也在小,败也在小! 临场发挥与规范答题是决定尖子生的高度!
平面几何中的长度问题 多维探究型
已知 Rt△ABC 中,∠C=90°,设 AC=m,BC=n. (1)若 D 为斜边 AB 的中点,求证:CD=12AB; (2)若 E 为 CD 的中点,连接 AE 并延长交 BC 于 F,求 AF 的长度(用 m,n 表示).
解析: (1)证明:以 C 为坐标原点,以边 CB,C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A(0,m),B(n,0).
• 去年高考延续了五年的总体要求并在创新上有较大的突破; • 难度把控趋于稳定,基本控制在0.55左右; • 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一核”、“四层”、 “四翼”, “一核”是总体框架
体现了高考核心功能;“四层”是考查目标,与“四翼” 是考查要求。突出 传统文化及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 学科思维考察更加凸显,体现数学学科的理性思维特点; • 创新趋于常态,题型不断出新,体现课本与课标的指导作用,保持一致性; • 真实情境数据验证更加科学和合理; • 淡化压轴思想,努力说明哪一部分都有可能压轴!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3.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 与分解. (3)动量mv是向量的数乘运算. (4)功是力F与所产生的位移s的数量积. 温馨提示: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一般涉及力或速度的合成与 分解,因此,充分借助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把物理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正确作图将有助于对问题 的分析.
(1)W1=F1·A→B =(3,4)·(-13,-15)=3×(-13)+4×(-15)=-
99(焦),W2=F2·A→B =(6,-5)·(-13,-15)=6×(-13)+(-
5)×(-15)=-3(焦).
(2)W=F·A→B =(F1+F2)·A→B =[(3,4)+(6,-5)]·(-13,-15)= (9,-1)·(-13,-15)=9×(-13)+(-1)×(-15)=-117+15 =-102(焦).
|b|2=0.故
→ AF
⊥
D→E,即AF⊥DE. 法二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
的边长为2,则A(0,0),D(0,2),E(1,0),
F(2,1),A→F=(2,1),D→E=(1,-2).
因为A→F·D→E=(2,1)·(1,-2)=2-2=0,
所以A→F⊥D→E,即AF⊥DE.
[规律方法] 对于线段的垂直问题,可以联想到两个向量垂直的 条件(向量的数量积为0),而对于这一条件的应用,可以考虑向量 关系式的形式,也可以考虑坐标的形式.
(4)求线段的长度或证明线段相等,可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向 量模的公式|a|= x2+y2. 2.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 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 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高中数学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已知 Rt△ABC,∠C=90°,设 AC=m,BC=n, (1)若 D 为斜边 AB 的中点,求证:CD=12AB; (2)若 E 为 CD 的中点,连接 AE 并延长交 BC 于 F,求 AF 的长度(用 m,n 表示).
若本例条件不变,求 FD 的长度,结果如何? 【解】 由例题知 F(n3,0),又 D 为 AB 的中点且 A(0, m),B(n,0),∴D 点坐标为(n2,m2 ). ∴F→D=(n2,m2 )-(n3,0)=(n6,m2 ). ∴|F→D|= n62+m2 2=16 n2+9m2, 即 FD=16 n2+9m2.
1.利用向量的关系证明问题通常先选取一组基底,基 底中的向量最好是已知模及两者之间的夹角,然后将问题中 出现的向量用基底表示,再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以 及一些重要性质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还原为几何关系.
2.若平面图形中存在垂直的线段(如直角三角形、矩形 等),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坐标运算 求解.
向量方法.就思路而言,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几何 中的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 替“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 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 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如 果把代数方法简单地表述为
[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 则向量方法可简单地表述为 [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向量带来的优越性.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 问题,然后通过向量运算解决向量问题,最后再用所获得的 结果解释物理现象.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通 过实例,体会如何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如何将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数学 模型的解来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
高一数学必修4课件: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4)求与夹角相关的问题,往往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θ=|aa|·|bb|
.
(5)向量的坐标法,对于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如长方形、 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 示,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 OB
-
→ OA
)2=
O→B2
+O→A2-2O→A·O→B,
又∵|O→B|=10,|O→A|=14,
∴A→B2=196+100-2×10×14×cos60°=156,
∴|A→B|=2 39.
∴甲、乙两人此时之间的距离为2 39km.
[答案] 2 39km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1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6,
所以|A→C|= 6,即AC= 6.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中对物理背景问题主要研究下面两类: (1)力向量 力向量是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向量,它与前面学 习的自由向量不同,但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不计作 用点的情况下, 可用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力 的合力 .
(2)速度向量
5km/h.
∵四边形OACB为矩形, |O→A|=ta|An→3C0|°=ta|On→3B0|°=5 3(km/h), |O→C|=co|O→s3A0| °=10(km/h), ∴水流速度为5 3km/h,船实际速度为10km/h.
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如图所示, 已知灯具的重量为10N,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_4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内容要求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与物理问题(重点).2.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知识点1向量方法在几何中的应用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个步骤”: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预习评价】(1)在△ABC 中,若(CA →+CB →)·(CA →-CB →)=0,则△ABC ( ) A .是正三角形 B .是直角三角形 C .是等腰三角形D .形状无法确定解析 (CA →+CB →)·(CA →-CB →)=CA →2-CB →2=0,即|CA →|=|CB →|,∴CA =CB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 C(2)已知△ABC 中,AB →=a ,AC →=b ,且a ·b <0,则△ABC 的形状为(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解析 a ·b =AB →·AC →=|AB →|·|AC →|cos A <0,即cos A <0, 所以π2<A <π,即△ABC 是钝角三角形.答案 A知识点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力、速度、位移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一些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上. 3.动量m v 是向量的数乘运算. 4.功是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 【预习评价】力F =(-1,-2)作用于质点P ,使P 产生的位移为s =(3,4),则力F 对质点P 做的功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W =F ·s =(-1)×3+(-2)×4=-11. 答案 -11题型一 平面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例1】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 证明 方法一 设AD →=a ,AB →=b , 则|a |=|b |,a ·b =0.又DE →=DA →+AE →=-a +b 2,AF →=AB →+BF →=b +a 2,所以AF →·DE →=⎝⎛⎭⎫b +a 2·⎝⎛⎭⎫-a +b 2 =-12a 2-34a ·b +b 22=-12|a |2+12|b |2=0.故AF →⊥DE →,即AF ⊥DE .方法二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A (0,0),D (0,2),E (1,0),F (2,1),则AF →=(2,1),DE →=(1,-2).因为AF →·DE →=(2,1)·(1,-2)=2-2=0. 所以AF →⊥DE →,即AF ⊥DE .规律方法 利用向量解决垂直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于线段的垂直问题,可以联想到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即向量的数量积为0. 途径:可以考虑向量关系式的形式,也可以考虑坐标的形式.【训练1】 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且四边形PFCE 为矩形.求证:P A =EF 且P A ⊥EF .证明 以D 为坐标原点,DC 所在直线为x 轴,D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如图所示),设正方形边长为1,|OP →|=λ,则A (0,1),P ⎝⎛⎭⎫2λ2,2λ2,E ⎝⎛⎭⎫1,22λ,F ⎝⎛⎭⎫22λ,0, 于是P A →=⎝⎛⎭⎫-22λ,1-22λ,EF →=⎝⎛⎭⎫22λ-1,-22λ.∵|P A →|=⎝⎛⎭⎫1-22λ2+⎝⎛⎭⎫-22λ2=λ2-2λ+1, 同理|EF →|=λ2-2λ+1, ∴|P A →|=|EF →|,∴P A =EF .P A →·EF →=⎝⎛⎭⎫-22λ⎝⎛⎭⎫2λ2-1+⎝⎛⎭⎫1-22λ⎝⎛⎭⎫-22λ=0,∴P A →⊥EF →.∴P A ⊥EF .【例2】 已知在Rt △ABC 中,∠C =90°,设AC =m ,BC =n . (1)若D 为斜边AB 的中点,求证:CD =12AB ;(2)若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于F ,求AF 的长度(用m ,n 表示).(1)证明 以C 为坐标原点,以边CB ,C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m ),B (n,0),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D (n 2,m 2),所以|CD →|=12m 2+n 2,|AB →|=m 2+n 2,所以|CD →|=12|AB →|,即CD =12AB .(2)解 设F (x,0),因为D (n 2,m 2),所以E (n 4,m4).AE →=(n 4,-34m ),AF →=(x ,-m ),由AE →∥AF →可知存在实数λ,使得AF →=λAE →,即(x ,-m )=λ(n 4,-34m ),即⎩⎨⎧x =n 4λ,-m =-34λm ,解得⎩⎨⎧λ=43,x =n3,所以AF →=(n3,-m ),则|AF →|=19n 2+m 2=13n 2+9m 2, 即AF =13n 2+9m 2.【迁移1】 若例2的条件不变,求AE 的长. 解 由例2解析知|AE →|=116n 2+916m 2=14n 2+9m 2,即AE =14n 2+9m 2. 【迁移2】 若例2的条件不变,求DF 的长. 解 由例2的解析知F (n 3,0),D (n 2,m2),所以DF →=(-n 6,-m 2),故|DF →|=136n 2+14m 2=16n 2+9m 2, 即DF =16n 2+9m 2.规律方法 1.用向量法求长度的策略(1)利用图形特点选择基底,用公式|a |2=a 2求解.(2)建立坐标系,确定相应向量的坐标a =(x ,y ),则|a |=x 2+y 2. 2.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两种思想方法(1)基向量法:选取适当的基底(基底中的向量尽量已知模或夹角),将题中涉及的向量用基底表示,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或性质计算.(2)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实现向量的坐标化,将几何问题中的长度、垂直、平行等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训练2】 在△ABC 中,已知A (4,1),B (7,5),C (-4,7),则BC 边的中线AD 的长是( ) A .2 5 B .52 5C .3 5D .725解析 BC 中点为D ⎝⎛⎭⎫32,6,AD →=⎝⎛⎭⎫-52,5, ∴|AD →|=52 5.答案 B题型三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例3】 (1)一艘船以5 km/h 的速度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方向与水流方向成30°角,则水流速度为________km/h ;解析 如图所示,船速|v 1|=5,水速度为v 2,实际速度|v |=10,∴|v 2|=|v |cos 30°=53(km/h).答案 5 3(2)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 的物体W 吊在水平杆子AB 上,∠ACW =150°,∠BCW =120°,求A 和B 处所受绳子的拉力的大小(忽略绳子质量).解 设A ,B 处所受绳子的拉力分别为F 1,F 2,物体10 N 的重力用F 表示,则F 1+F 2=F .以点C 为F 1,F 2的始点,作平行四边形CFWE ,则CW 为对角线,CF →=F 2,CE →=F 1,CW →=F ,∠ECW =180°-150°=30°, ∠FCW =180°-120°=60°, ∴∠FCE =90°. ∴四边形CFWE 为矩形.∴|CE →|=|CW →|cos 30°=10×32=53(N).|CF →|=|CW →|cos 60°=10×12=5(N).∴A 处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5 3 N ,B 处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5 N . 规律方法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即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 (4)问题的答案,即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训练3】 已知一个物体在大小为6 N 的力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s 的大小为100 m ,且F 与s 的夹角为60°,则力F 所做的功W =________ J .解析 W =F ·s =|F ||s |cos 〈F ,s 〉 =6×100×cos 60°=300(J). 答案 300课堂达标1.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0且AB →=DC →,则四边形ABCD 是( ) A .梯形 B .菱形 C .矩形D .正方形解析 由AB →=DC →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0,故角B =90°,所以四边形ABCD 是矩形.答案 C2.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90°角,且F 1,F 2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F 3的大小为( )A .6B .2C .2 5D .27解析 易知F 3=-(F 1+F 2),所以|F 3|2=(F 1+F 2)2=F 21+F 22+2F 1·F 2=4+16=20,∴|F 3|=25.答案 C3.已知点A (1,1),M (x ,y ),且A 与M 不重合,若向量AM →与向量a =(1,2)垂直,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 AM →·a =(x -1,y -1)·(1,2)=x -1+2y -2=x +2y -3=0.又A 与M 不重合,所以x ≠1.答案 x +2y -3=0(x ≠1)4.一条河宽为8 000 m ,一船从A 出发航行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B 处,船速为20 km/h ,水速为12 km/h ,则船到达B 处所需时间为________h .解析 v 实际=v 船+v 水=v 1+v 2 |v 1|=20,|v 2|=12, ∴|v |=|v 1|2-|v 2|2=202-122=16(km/h). ∴所需时间t =816=0.5(h).∴该船到达B 处所需的时间为0.5 h . 答案 0.55.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解 如图,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2a,0),B (0,2a ),则D (a,0),C (0,a ), 从而可求:AC →=(-2a ,a ),BD →=(a ,-2a ), 不妨设AC →,BD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C →·BD →|AC →||BD →|=(-2a ,a )·(a ,-2a )5a ·5a =-4a 25a 2=-45.故所求钝角的余弦值为-45.课堂小结1.利用向量方法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选择一组基底,利用基向量表示涉及的向量,另一种思路是建立坐标系,求出题目中涉及的向量的坐标.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向量的计算获得几何命题的证明.2.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建模: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③求解:求出数学模型的相关解;④回归:回到物理现象中,用已获取的数值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基础过关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 ,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为( )A .40 NB .10 2 NC .20 2 ND .10 3 N解析 |F 1|=|F 2|=|F |cos 45°=102,当θ=120°,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 |F 合|=|F 1|=|F 2|=10 2 N . 答案 B2.已知点A (-2,-3),B (19,4),C (-1,-6),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 AB →=(21,7),AC →=(1,-3),∴AB →·AC →=0,即AB →⊥AC →,则∠A =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 C3.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 →=OC →·OA →,则点O 是△ABC 的(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条高的交点解析 ∵OA →·OB →=OB →·OC →, ∴(OA →-OC →)·OB →=0. ∴OB →·CA →=0.∴OB ⊥AC .同理OA ⊥BC ,OC ⊥AB , ∴O 为三条高的交点. 答案 D4.飞机以300 km/h 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则飞机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是________km/h .解析 如图所示,|v 1|=|v |cos 30°=300×32=1503(km/h).答案 150 3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和点B (-3,4),若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且|OC →|=2,则OC →=________.解析 ∵|OA →|=1,|OB →|=5, 设OC 与AB 交于D (x ,y )点, 则AD ∶BD =1∶5.即D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15.则⎩⎪⎨⎪⎧x =-3×151+15=-12,y =1+4×151+15=32,∴OD →=⎝⎛⎭⎫-12,32. 又∵|OC →|=2,∴|OC →|=2OD →|OD →|=⎝⎛⎭⎫-105,3105 答案 ⎝⎛⎭⎫-105,31056.已知两恒力F 1=(3,4),F 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由点A (20,15)移动到点B (7,0).(1)求F 1,F 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 (2)求F 1,F 2的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 解 (1)AB →=(7,0)-(20,15)=(-13,-15), W 1=F 1·AB →=(3,4)·(-13,-15) =3×(-13)+4×(-15)=-99(J), W 2=F 2·AB →=(6,-5)·(-13,-15) =6×(-13)+(-5)×(-15)=-3(J).∴力F 1,F 2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 J 和-3 J . (2)W =F ·AB →=(F 1+F 2)·AB → =[(3,4)+(6,-5)]·(-13,-15) =(9,-1)·(-13,-15) =9×(-13)+(-1)×(-15) =-117+15=-102(J).∴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 .7.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BE ,CF 交于点P .求证:(1)BE ⊥CF ;(2)AP =AB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A (0,0),B (2,0),C (2,2),E (1,2),F (0,1).(1)BE →=(-1,2),CF →=(-2,-1). ∴BE →·CF →=(-1)×(-2)+2×(-1)=0, ∴BE →⊥CF →,即BE ⊥CF .(2)设点P 坐标为(x ,y ),则FP →=(x ,y -1), FC →=(2,1),∵FP →∥FC →, ∴x =2(y -1),即x =2y -2, 同理,由BP →∥BE →,得y =-2x +4,由⎩⎪⎨⎪⎧x =2y -2,y =-2x +4得⎩⎨⎧x =65,y =85,∴点P 的坐标为(65,85).∴|AP →|=(65)2+(85)2=2=|AB →|, 即AP =AB .能力提升8.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AB =4,点E 为AB 的中点,且DE →⊥AC →,则|DE →|=( )A .52B .2 3C .3D .2 2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D →|=a (a >0),则A (0,0),C (4,a ),D (0,a ),E (2,0),所以DE →=(2,-a ),AC →=(4,a ).因为DE →⊥AC →,所以DE →·AC →=0,所以2×4+(-a )·a =0,即a 2=8.所以a =22,所以DE →=(2,-22),所以|DE →|=22+(-22)2=23.答案 B9.质点P 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ν=(4,-3)(即点P 的运动方向与ν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ν|个单位).设开始时点P 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点P 的坐标为( )A .(-2,4)B .(-30,25)C .(10,-5)D .(5,-10)解析 设(-10,10)为A ,设5秒后P 点的坐标为A 1(x ,y ),则AA 1→=(x +10,y -10),由题意有AA 1→=5ν.即(x +10,y -10)=(20,-15)⇒⎩⎪⎨⎪⎧ x +10=20,y -10=-15⇒⎩⎪⎨⎪⎧x =10,y =-5. 答案 C10.如图所示,已知点A (4,0),B (4,4),C (2,6),则AC 和OB 的交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P (x ,y ),OB →=(4,4),OP →=(x ,y ),由于OB →∥OP →,所以x -y =0,AC →=(-2,6),AP →=(x -4,y ),由于AP →∥AC →,所以6(x -4)+2y =0,可得x =3,y =3,故P 的坐标是(3,3).答案 (3,3)11.已知P ,Q 为△ABC 内的两点,且AQ →=14AC →+12AB →,AP →=12AC →+14AB →,则△APQ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根据题意,P ,Q 为△ABC 中位线DE ,DF 的中点,PQ =12EF =14BC ,而A 到PQ 的距离是到BC 距离的3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 △APQ =316S △ABC .答案 31612.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t ∈R .(1)若a ,b 的起点相同,t 为何值时,a ,t b ,13(a +b )三个向量的终点在一条直线上? (2)若|a |=|b |且a 与b 的夹角为60°,t 为何值时,|a -t b |最小?解 (1)由题意得a -t b 与a -13(a +b )共线, 则设a -t b =m ⎣⎡⎦⎤a -13(a +b ),m ∈R , 化简得⎝⎛⎭⎫23m -1a =⎝⎛⎭⎫m 3-t b . 因为a 与b 不共线,所以⎩⎨⎧ 23m -1=0,m 3-t =0,解得⎩⎨⎧ m =32,t =12.所以当t =12时,a ,t b ,13(a +b )三个向量的终点在一条直线上. (2)因为|a |=|b |,所以|a -t b |2=(a -t b )2=|a |2+t 2|b |2-2t |a ||b |cos 60°=(1+t 2-t )|a |2=⎣⎡⎦⎤⎝⎛⎭⎫t -122+34|a |2, 所以当t =12时,|a -t b |有最小值32|a |. 13.(选做题)某人骑车以每小时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每小时2a 千米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解 设a 表示此人以每小时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的向量,无风时此人感到风速为-a ,设实际风速为v ,那么此时人感到风速为v -a ,设OA →=-a ,OB →=-2a ,PO →=v ,因为PO →+OA →=P A →,所以P A →=v -a ,这就是感到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因为PO →+OB →=PB →,所以PB →=v -2a .于是当此人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时所感受到由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就是PB →.由题意:∠PBO =45°,P A ⊥BO ,BA =AO ,从而,△P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O =PB =2a ,即:|v |=2a . 所以实际风速是每小时2a 千米的西北风.。
新人教版必修四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要用同样长的两根绳子挂 一个物体(如图).如果绳子的最大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
No 力为G。你能否用向量的知识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F1的大
小与两绳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
Image
2.为何值时F, 1 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No 3 . 为何值时 F1 , G?
Image
小结: 一、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
No “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 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Image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
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二、用向量中的有关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 步骤如下
邻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A
B
2.类比猜想,平行四边形有相似关系吗?
例1、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平方和等于两对角线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D
求证: A 2 B 2 C 2 D 2 A A 2 C B 2D
No 分析: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
等,故设 ABa,A其D 它线b段对应向
No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Image 2.5.1平面几何的向量方法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No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
何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都可以由向量的 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利用向量方法可以解决平面几 何中的一些问题。
A
量用它们表示。
C B
解:设 ABa,A,D则b
B C b ,D a A ,A C a b ;D a B b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章 平面向量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优质课教案_3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二)学习目标1.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直线或线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夹角和距离等问题.2.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模型,掌握利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中相关问题的步骤,明了向量在物理中应用的基本题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向量概念和运算的认识.(三)学习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四)学习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或者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向量方法在几何中的应用:①证明线段平行问题,包括相似问题,常用向量平行(共线)的等价条件:a∥b(b≠0)⇔a=λb⇔x1y2-x2y1=0.②证明垂直问题,如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等,常用向量垂直的等价条件:a⊥b⇔a·b=0⇔x1x2+y1y2=0.③求夹角问题,往往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ba b=④求线段的长度或证明线段相等,可以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模的公式:|a|=x2+y2.(2)向量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①力、速度、加速度、位移都是向量.②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减运算,运动的叠加亦用到向量的合成. ③动量m ν是 数乘向量 .④功即是力F 与所产生位移s 的 数量积 . 2.预习自测(1)在△ABC 中,已知A (4,1)、B (7,5)、C (-4,7),则BC 边的中线AD 的长是( )A .2 5B .52 5C .3 5D .72 5【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模长公式.【解题过程】BC 中点为D 32(,6),AD →=5-2(,5),∴|AD →|=525.【思路点拨】先求出向量AD →的坐标,再求出模长. 【答案】B .(2)点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 →=OC →·OA →,则点O 是△ABC 的( )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高的交点【知识点】向量的垂直关系,向量的减法运算.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OA →·OB →=OB →·OC →.∴(OA →-OC →)·OB →=0.∴OB →·CA →=0. ∴OB ⊥AC .同理OA ⊥BC ,OC ⊥AB ,∴O 为垂心.【思路点拨】将关系式OA →·OB →=OB →·OC →,两边移到同侧,利用向量减法运算,得到OB →·CA →=0,从而得到OB ⊥AC .同理OA ⊥BC ,OC ⊥AB . 【答案】D .(3)用力F 推动一物体水平运动s m ,设F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 .|F |·sB .F cos θ·sC .F sin θ·sD .|F |cos θ·s【知识点】向量的内积,物理中功的定义. 【解题过程】cos cos W s s s =⋅==θθF F F . 【思路点拨】利用内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答案】D .(4)已知作用在点A 的三个力f 1=(3,4),f 2=(2,-5),f 3=(3,1)且A (1,1),则合力f =f 1+f 2+f 3的终点坐标为( ) A .(9,1)B .(1,9)C .(9,0)D .(0,9)【知识点】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解题过程】f =f 1+f 2+f 3=(3,4)+(2,-5)+(3,1)=(8,0), 设合力f 的终点为P (x ,y ),则OP→=OA →+f =(1,1)+(8,0)=(9,1). 【思路点拨】直接采用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求解. 【答案】A .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平行四边形法则:把这两个向量置于同一起点上,以这两个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从公共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所对应的向量就表示这两个向量的和,它适用于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求和.三角形法则:把两个向量首尾相连,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以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就表示两个向量的和,它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作和. (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a ·b =|a ||b |cos 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0·b =0. 2.问题探究(1)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12DC AB =uuu r uu u r,且AD BC =uuu r uu u r ,则这个四边形为等腰梯形.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教师: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的步骤,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探究一: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中问题的优越性①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1,你能观察、发现并猜想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邻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②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猜想吗?能利用所学的向量方法证明吗?试一试可用哪些方法?③你能总结一下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吗?活动:①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邻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猜想平行四边形有没有相似关系.指导学生猜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证明方法,并点拨学生对各种方法分析比较,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它的许多性质,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麻烦,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简单.让学生体会研究几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综合方法、解析方法、向量方法.证明:方法一:如图2.图2作CE⊥AB于E,DF⊥AB于F,则Rt△ADF≌Rt△BCE.∴AD=BC,AF=BE.由于AC2=AE2+CE2=(AB+BE)2+CE2=AB2+2AB·BE+BE2+CE2=AB2+2AB·BE+BC2.BD 2=BF 2+DF 2=(AB -AF )2+DF 2=AB 2-2AB ·AF +AF 2+DF 2=AB 2-2AB ·AF +AD 2=AB 2-2AB ·BE +BC 2. ∴AC 2+BD 2=2(AB 2+BC 2). 方法二:如图3.图3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 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B (a ,0),D (b ,c ),则C (a +b ,c ). ∴|AC |2=(a +b )2+c 2=a 2+2ab +b 2+c 2, |BD |2=(a -b )2+(-c )2=a 2-2ab +b 2+c 2. ∴|AC |2+|BD |2=2a 2+2(b 2+c 2)=2(|AB |2+|AD |2).用向量方法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与两条邻边之间的关系.在用向量方法解决涉及长度、夹角的问题时,常常考虑用向量的数量积.通过以下推导学生可以发现,由于向量能够运算,因此它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具有优越性,它把一个思辨过程变成了一个算法过程,学生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操作,从而降低了思考问题的难度,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方便.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向量带来的优越性.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且相等,考虑到向量关系DB→=AB →-AD →,AC →=AB →+AD →,教师可点拨学生设AB →=a ,AD→=b ,其他线段对应向量用它们表示,涉及长度问题常常考虑向量的数量积,为此,我们计算|AC→|2与|DB →|2.因此有了方法三.方法三:设AB →=a ,AD →=b ,则AC →=a +b ,DB →=a -b ,|AB →|2=|a |2,|AD →|2=|b |2.∴|AC →|2=AC →·AC →=(a +b )·(a +b )=a·a +a·b +b·a +b·b =|a |2+2a·b +|b |2. ① 同理|DB →|2=|a|2-2a·b +|b |2. ② 观察①②两式的特点,我们发现,①+②得 |AC→|2+|DB →|2=2(|a|2+|b |2)=2(|AB →|2+|AD →|2),即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至此,为解决重点问题所作的铺垫已经完成,向前发展可以说水到渠成.教师充分让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认清向量方法的优越性,适时引导学生归纳用向量方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平面几何经常涉及距离(线段长度)、夹角问题,而平面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主要涉及向量的模以及向量之间的夹角,因此我们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部分几何问题.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向量表示相应的点、线段、夹角等几何元素.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来研究点、线段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得到几何问题的结论.这就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即:(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探究二:平面几何在物理中的应用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夹角越小越省力.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师: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然后通过向量运算解决向量问题,最后再用所获得的结果解释物理现象.分析:上面的问题可以抽象为如右图所示的数学模型.只要分析清楚F 、G 、θ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F 为F 1、F 2的合力),就得到了问题的数学解释.解:不妨设|F 1|=|F 2|,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理的平衡原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指示,可以得到|F 1|=||2cos2θG .通过上面的式子我们发现,当θ由0~180逐渐变大时,2θ由0~90逐渐变大,F 1F 2cos2θ的值由大逐渐变小,因此,|F 1|由小逐渐变大,即F 1、F 2之间的夹角越大越费力,夹角越小越省力.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个问题,思考θ为何值时,|F 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答:θ=0时,|F 1|最小,等于2G .探究三:应用示例例1.如下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 =500m ,一艘船从A 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 1|=10km /h ,水流的速度|v 2|=2km /h ,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知识点】向量的加法运算.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v ==u v (km /h ),所以,60 3.1||d t v ==≈u v (min).【思路点拨】如果水是静止的,则船只要取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就能使行驶航程最短,所用时间最短.考虑到水的流速,要使船的行驶航程最短,那么船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合速度v 必须垂直于对岸.(用《几何画板》演示水流速度对船的实际航行的影响)本例关键在于对“行驶最短航程”的意义的解释,即“分析”中给出的船必须垂直于河岸行驶,这时船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合速度应当垂直于河岸,分析清楚这种关系后,本例就容易解决了.【答案】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3.1 min .例2.如图4,Y 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D 、DC 边的中点,BE 、BF 分别与AC 交于R 、T 两点,你能发现AR 、RT 、TC 之间的关系吗?图4【知识点】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 【解题过程】如图4,设AB→=a ,AD →=b ,AR →=r ,AT →=t ,则AC →=a +b . 由于AR→与AC →共线,所以我们设r =n (a +b ),n ∈R . 又因为EB →=AB →-AE →=a -12b ,ER →与EB →共线, 所以我们设ER→=mEB →=m (a -12b ).因为AR→=AE →+ER →,所以r =12b +m (a -12b ). 因此n (a +b )=12b +m (a -12b ),即(n -m )a +(n +m -12)b =0.由于向量a 、b 不共线,要使上式为0,必须⎩⎪⎨⎪⎧n -m =0,n +m -12=0.解得n =m =13.所以AR→=13AC →.同理TC→=13AC →.于是RT →=13AC →. 所以AR =RT =TC . 【思路点拨】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猜想能力,让学生能动态地发现图形中AR 、RT 、TC 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作出上述图形,测量AR 、RT 、TC 的长度,让学生发现AR =RT =TC ,拖动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动态观察发现,AR =RT =TC 这个规律不变,因此猜想AR =RT =TC .事实上,由于R 、T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要判断AR 、RT 、TC 之间的关系,只需分别判断AR 、RT 、TC 与AC 的关系即可.又因为AR 、RT 、TC 、AC 共线,所以只需判断AD →,AR→,AT →与AC →之间的关系即可.探究过程对照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很容易地可得到结论.第一步,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第二步,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AR =RT =TC .【答案】AR =RT =TC .例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2BA ,∠ABC =60°,作AE ⊥BD 交BC 于E ,求BEEC 的值.【知识点】平面向量的运算,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解题过程】 方法一:(基向量法)设BA→=a ,BC →=b ,|a |=1,|b |=2. a·b =|a||b |cos 60°=1,BD→=a +b .设BE→=λBC →=λb ,则AE →=BE →-BA →=λb -a . 由AE ⊥BD ,得AE →·BD →=0.即(λb -a )·(a +b )=0.解得λ=25,∴225335BE EC ==.方法二:以B 为坐标原点,直线BC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条件,设B (0,0),C (2,0),A 12(,D 52(.又设E (m ,0),则52BD ⎛= ⎝uu u r ,1-2AE m ⎛= ⎝uu u r . 由AE ⊥BD ,得AE →·BD→=0.即51-022m ⎛⎫= ⎪⎝⎭,得m =45,∴425635BE EC ==.【思路点拨】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选择一组基底,利用基向量表示涉及的向量,一种思路是建立坐标系,求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向量的坐标.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向量的计算获得几何命题的证明. 【答案】BE EC =23.同类训练 已知两恒力F 1=(3,4),F 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由点A (20,15)移动到点B (7,0).(1)求F 1,F 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2)求F 1,F 2的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 【知识点】平面几何在物理做功问题中的应用. 【解题过程】(1)AB→=(7,0)-(20,15)=(-13,-15), W 1=F 1·AB →=(3,4)·(-13,-15)=3×(-13)+4×(-15)=-99(J ), W 2=F 2·AB →=(6,-5)·(-13,-15)=6×(-13)+(-5)×(-15)=-3(J ). ∴力F 1,F 2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J 和-3J . (2)W =F ·AB →=(F 1+F 2)·AB →=[(3,4)+(6,-5)]·(-13,-15) =(9,-1)·(-13,-15) =9×(-13)+(-1)×(-15) =-117+15=-102(J ).∴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 .【思路点拨】物体在力F 作用下的位移为s ,则W =F·s =|F|·|s |cos θ.其中θ为F与s的夹角.【答案】(1)力F1,F2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 J和-3 J.(2)合力F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2)利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①问题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为载体的数学模型;③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等;④回答问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重难点归纳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物理问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一般先要作出向量示意图,必要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再通过解三角形或坐标运算,求有关量的值.(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为()A.40 N B.10 2 NC.202N D.10 3 N【知识点】向量在力的合成中的应用.【解题过程】|F1|=|F2|=|F|cos45°=102,当θ=120°,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F合|=|F1|=|F2|=10 2 N.【思路点拨】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答案】B.2.共点力F1=(lg2,lg2),F2=(lg5,lg2)作用在物体M上,产生位移s=(2lg5,1),则共点力对物体做的功W 为( )A .lg2B .lg5C .1D .2【知识点】向量坐标运算,向量在物理做功问题中的应用.【解题过程】F 1+F 2=(1,2lg2).∴W =(F 1+F 2)·s =(1,2lg2)·(2lg5,1)=2lg5+2lg2=2.【思路点拨】运用坐标运算,先求合力,再利用功的公式求解.【答案】D .3.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OC →|=|OB →+OC →-2OA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解题过程】∵|OB→-OC →|=|CB →|=|AB →-AC →|, |OB→+OC →-2OA →|=|AB →+AC →|, ∴|AB→-AC →|=|AB →+AC →|, ∴A ,B ,C 是同一矩形的三个顶点,且∠BA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利用向量运算转化条件,并“翻译”为几何结论,判断三角形形状.【答案】B .4.已知点A (3,1),B (0,0),C (3,0),设∠BAC 的平分线AE 与BC 相交于E ,那么有BC→=λCE →,其中λ等于( ) A .2 B .12 C .-3 D .-13【知识点】平面向量共线.【解题过程】如图所示,由题知∠ABC =30°,∠AEC =60°,CE =33,∴|BC ||CE |=3,∴BC→=-3CE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数形结合.【答案】C .5.如图所示,两根绳子把重1kg 的物体W 吊在水平杆子AB 上,∠ACW =150°,∠BCW =120°,求A 和B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g =10 N /kg).【知识点】力的合成分解,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解题过程】设A 、B 所受的力分别为f 1、f 2,10N 的重力用f 表示,则f 1+f 2=f ,以重力的作用点C 为f 1、f 2、f 的始点,作右图,使CE →=f 1,CF →=f 2,CG →=f ,则∠ECG =180°-150°=30°,∠FCG =180°-120°=60°.∴|CE →|=|CG →|·cos 30°=10×32=53.|CF →|=|CG →|·cos 60°=10×12=5.∴在A 处受力为5 3 N ,在B 处受力为5 N .【思路点拨】作出受力分析,结合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答案】在A 处受力为5 3 N ,在B 处受力为5 N .6.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AC 是对角线,E 是AC 的中点,过点E 作MN 交AD 于点M ,交BC 于点N ,试运用向量知识证明AM =CN .【知识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BC =a ,BA =b ,则C (a ,0),A (0,b ),E (a 2,b 2).又设M (x 2,b ),N (x 1,0),则AM →=(x 2,0),CN →=(x 1-a ,0). ∵ME →∥EN →,ME →=(a 2-x 2,-b 2),EN →=(x 1-a 2,-b 2), ∴(a 2-x 2)×(-b 2)-(x 1-a 2)×(-b 2)=0.∴x 2=a -x 1.∴|AM →|=x 22=|x 2|=|a -x 1|=|x 1-a |. 而|CN →|=(x 1-a )2=|x 1-a |, ∴|AM→|=|CN →|,即AM =CN . 【思路点拨】图形非常规整,考虑先建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简化运算过程.【答案】略.能力型 师生共研7.如图所示,小船被绳索拉向岸边,船在水中运动时设水的阻力大小不变,那么小船匀速靠岸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正确的所有序号).①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②绳子的拉力不断变小;③船的浮力不断变小;④船的浮力保持不变.【知识点】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设水的阻力为f ,绳的拉力为F ,F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0<θ<π2).则|F |cos θ=|f |,∴|F |=|f |cos θ.∵θ增大,cos θ减小,∴|F |增大.∵|F |sin θ增大,∴船的浮力减小.【思路点拨】根据受力分析,求出绳的拉力为F 和水的阻力为f 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分析浮力的变化情况.【答案】①③.8.如图,已知在等腰△ABC 中,BB ′、CC ′是两腰上的中线,且BB ′⊥CC ′,求顶角A 的余弦值.【知识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取A (0,a ),C (c ,0),则B (-c ,0), OA→=(0,a ),BA →=(c ,a ),OC →=(c ,0),BC →=(2c ,0). 因为BB ′、CC ′都是中线,所以BB ′→=12(BC →+BA →)=12[(2c ,0)+(c ,a )]=(3c 2,a 2), 同理CC ′→=(-3c 2,a 2). 因为BB ′⊥CC ′,所以-94c 2+a 24=0,a 2=9c 2.所以cos A =AB AC AB AC⋅⋅uu u r uuu r uu u r uuu r =a 2-c 2a 2+c 2=9c 2-c 29c 2+c 2=45. 【思路点拨】考虑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能很方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且图形中的各个点的坐标也容易写出,然后再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快捷地解决问题.【答案】45.探究型 多维突破9.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FCE 为矩形.求证:PA =EF 且PA ⊥EF .【知识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证明:以D 为坐标原点,DC 所在直线为x 轴,D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如图所示),设正方形边长为1,|OP →|=λ,则A (0,1),P ,E (1),F ,0),于是PA →=,1(),EF →=).∵|PA →|=λ2-2λ+1, 同理|EF→|=λ2-2λ+1, ∴|PA→|=|EF →|,∴PA =EF .PA →·EF →=()1-)+()()=0, ∴PA→⊥EF →.∴PA ⊥EF .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先作图.分析可知,能很方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且图形中的各个点的坐标也容易写出,然后再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证得结论.【答案】略.10.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BC =a .若长为2a 的线段PQ 以点A 为中点,问:PQ →与BC →的夹角θ取何值时,BP →·CQ →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方法一:∵AB →⊥AC →,∴AB →·AC→=0. ∵AP→=-AQ →,BP →=AP →-AB →,CQ →=AQ →-AC →, ∴BP →·CQ →=(AP →-AB →)·(AQ→-AC →) =AP →·AQ →-AP →·AC →-AB →·AQ →+AB →·AC→ =-a 2-AP →·AC →+AB →·AP →=-a 2+AP →·(AB→-AC →) =-a 2+12PQ →·BC →=-a 2+a 2cos θ.当cos θ=1,即θ=0,PQ →与BC →的方向相同时,BP →·CQ→最大,其最大值为0. 方法二:如下图,以直角顶点A 为坐标原点,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 |=c ,|AC |=b ,则A (0,0),B (c ,0),C (0,b ),且|PQ |=2a ,|BC |=a .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Q (-x ,-y ).∴BP→=(x -c ,y ),CQ →=(-x ,-y -b ),BC →=(-c ,b ),PQ →=(-2x ,-2y ). ∴BP →·CQ→=(x -c )(-x )+y (-y -b )=-(x 2+y 2)+cx -by .∵cos θ=||||PQ BC PQ BC ⋅uu u r uu u r uu u r uu u r =cx -by a 2,∴cx -by =a 2cos θ. ∴BP →·CQ→=-a 2+a 2cos θ. 当cos θ=1,即θ=0,PQ →与BC →的方向相同时,BP →·CQ →最大,其最大值为0.【思路点拨】利用向量方法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选择一组基底,利用基向量表示涉及的向量,一种思路是建立坐标系,求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向量的坐标.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向量的计算获得几何命题的证明.【答案】当cos θ=1,即θ=0,PQ →与BC →的方向相同时,BP →·CQ→最大,其最大值为0.自助餐1.如图,非零向量OA→=a ,OB →=b 且BC ⊥OA ,C 为垂足,若OC →=λa ,则λ等于( )A .a·b |a|2B .a·b |a||b|C .a·b |b |2D .|a||b|a·b【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解题过程】BC→=OC →-OB →=λa -b . ∵BC ⊥OA ,∴BC →·OA →=(λa -b )·a =0,即λa 2-a·b =0.∴λ=a·b |a |2. 【思路点拨】由 BC ⊥OA ,得到 BC →·OA →=(λa -b )·a =0,然后转化求解λ.【答案】A .2.已知平面上三点A 、B 、C 满足|AB →|=3,|BC →|=4,|CA →|=5.则AB →·BC →+BC →·CA→+CA →·AB →=______.【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解题过程】△ABC 中,B =90°,cos A =35,cos C =45,∴AB →·BC →=0,BC →·CA →=4×5×45(-)=-16; CA →·AB →=5×3×3()5=-9. ∴AB →·BC →+BC →·CA →+CA →·AB→=-25. 【思路点拨】根据模长,得出B =90°,可得到各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答案】-253.一条河宽为800 m ,一船从A 出发航行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B 处,船速为20 km /h .水速为12 km /h ,船到达B 处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_.【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解题过程】v 实际=v 船+v 水=v 1+v 2|v 1|=20,|v 2|=12,∴|v |2=|v 1|2-|v 2|2=202-122=16(km /h ).∴所需时间t =0.816=0.05(小时)=3(分钟).∴该船到达B 处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思路点拨】根据向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答案】3分钟.4.在风速为75(6-2) km /h 的西风中,飞机正以150 km /h 的速度向西北方向飞行,求没有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航向.【知识点】向量的运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风速为v 0,有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 a ,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 b , 则v a =v b +v 0,且v a ,v b ,v 0可构成三角形(如图所示),∵|AB →|=|v a |=150,|BC →|=|v 0|=75(6-2),|AC →|=|v b|, 作AD ∥BC ,CD ⊥AD 于D ,BE ⊥AD 于E ,则∠BAD =45°,∴|CD→|=|BE →|=|EA →|=752, ∴|DA→|=|DE →|+|EA →|=|CB →|+|EA →|=75(6-2)+752=756, 从而tan ∠CAD =CD DAuu u r uu u r =752756=33,∴∠CAD =30°, ∴|AC →|=1502,∴v b=150 2 km /h , ∴没有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50 2 km /h ,方向为北偏西60°. 【思路点拨】速度是向量,速度的合成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合成问题,合成时要分清各个速度之间的关系.【答案】没有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50 2 km /h ,方向为北偏西60°.5.在△ABC 中,A (4,1),B (7,5),C (-4,7),求∠A 的平分线的方程.【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直线的方程.【解题过程】AB→=(3,4),AC →=(-8,6), ∠A 的平分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B AC AB AC+uu u r uuu r uu u r uuu r =34()55,+43()55-,=17()55-,. ∵∠A 的平分线过点A .∴所求直线方程为-75(x -4)-15(y -1)=0.整理得:7x +y -29=0.【思路点拨】直线Ax +By +C =0的方向向量为v =(B ,-A ),法向量n =(A ,B ).这两个概念在求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求两条直线的夹角时非常有用.【答案】7x+y-29=0.21 / 2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章 平面向量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优质课教案_6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
老师:检查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
(2)两个学生公共提一个包,改变手臂的夹角,有何感觉?
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感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生代表每两个提一个包,改变夹角,体验用力情况。
老师:指导学生感受过程。
(3)两个同学分别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向上,改变手臂的夹角,有何感受?
老师:小结数学模型
(6)p124探究: 为何值时, 最小,最小是多大?同学们相互讨论。
培养学生提壶问题,提高探究能力,大胆猜测,自由发挥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7) 能等于 吗?为什么?
培养学生的向量运算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1:……
学生2:……
老师:点评
(8)对本节课的探究有不同的意见吗?
让学生亲自体验拉力与夹角有关
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说说为什么
老师:点评理由
(4)例3中 ?
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学生:作出两个力的合力
学生:作出直角三角形
老师:点评学生结论
(5)当 逐渐变大时, 如何变化?
考察学生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情况,尝试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讲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3)通过向量运算解决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理现象;
(2)合作研究,构建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个人体验、合作交流。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法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 必修4 第2章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二章 平面向量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一、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利用向量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既有代数的抽象性又有几何的直观性,因此,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就是将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__________的运算问题,将“证”转化为“算”,思路清晰,便于操作. 2.向量在平面几何中常见的应用已知1122(,),(,)x y x y ==a b .(1)证明线段平行、点共线问题及相似问题,常用向量共线的条件:λ⇔=⇔∥a b a b __________0(0)=≠b .(2)证明线段垂直问题,如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矩形,判断两直线(或线段)是否垂直等,常用向量垂直的条件:0⊥⇔⋅=⇔a b a b __________0=(其中,a b 为非零向量).(3)求夹角问题,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利用夹角公式:cos θ=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 b 为非零向量).(4)求线段的长度或说明线段相等,可以用向量的模:||=a __________,或||||AB AB ==__________(其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344(,),(,)x y x y .(5)对于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如载体是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常用向量的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示出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综合问题.3.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之间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这其实也是用向量法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即从条件出发,选取基底,把条件翻译成向量关系式(用基底表示其他向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向量运算,得到新的向量关系式,则这个新的向量关系式的几何解释就是问题的结论.二、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向量是在物理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物理中的一些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功等都与向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利用向量来解决物理中的问题.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关系式,通过向量的运算来解决,最后用来解释物理现象.1.向量与力向量是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的量,它们可以有共同的作用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作用点,但是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所以用向量知识解决力的问题,通常要把向量__________到同一作用点上. 2.向量与速度、加速度及位移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就是向量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问题时,常用的知识主要是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运算,有时也借助于坐标运算来处理. 3.向量与功、动量力做的功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实质是力和位移两个向量的__________,W =||||cos (θθ⋅=⋅⋅F s F s 为F 和s 的夹角).动量m v 实际上是__________向量.参考答案: 一、1.向量2.(1)1221x y x y -(2)1212x x y y +(3)||||⋅a ba b 121212122222x x y y x y x y ++⋅+(4)1122x y + 22223434()()x x y y -+-二、1.大小 方向 平移 2.加法 减法 数乘 3.数量积 数乘重点 平面几何中的垂直、长度以及夹角问题. 难点 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易错向量应用中对向量关系式表达的向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错误.1.平面几何中的垂直问题对于线段垂直问题,可以联想到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向量的数量积为0),而对于这一条件的应用,可以考虑向量关系式的形式,也可以考虑坐标的形式.【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答案】证明详见解析.如题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 则A (0,0),D (0,2),E (1,0),F (2,1), 所以(2,1),(1,2)AF DE ==-.因为(2,1)(1,2)220AF DE ⋅=⋅-=-=, 所以AF DE ⊥,即AF ⊥DE .【提示】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1)几何法:选取适当的基底(尽量用已知模或夹角的向量作为基底),将题中涉及的向量用基底表示,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或性质计算;(2)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实现向量的坐标化,将几何问题中的长度、垂直、平行等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 一般地,存在坐标系或易建坐标系的题目适合用坐标法. 2.平面几何中的长度问题平面几何中求线段的长度问题,在向量中就是求向量的模的问题,可适当构造向量,利用向量知识求解.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AB =2,对角线BD =2,则对角线AC 的长为 .6【解析】设,AD AB ==a b ,则,BD AC =-=+a b a b . ∴22||||||2||14252BD =-=-⋅++-⋅=-⋅a b a a b b a b a b ∴2||524BD =-⋅=a b ,∴21⋅=a b .∴22||||||2||526AC =+=+⋅++⋅a b a a b b a b ,即6AC =【提示】用向量法求平面几何中的长度问题,即向量长度的求解,一是利用图形特点选择基底,向向量的数量积转化,利用公式22||=a a 求解;二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相应向量的坐标,代入公式求解,即若(,)x y =a ,则22||x y +a3.平面几何中的夹角问题【例3】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上的中线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为A .45-B .35-C .45D .35【答案】A【解析】如图,分别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2,0),(0,2)A a B a ,则(,0),(0,)F a E a ,∴(2,),(,2)AE a a BF a a =-=-.设向量,AE BF 的夹角为θ, 则22(2,)(,2)44cos 55||||55AE BF a a a a a a AE BF a aθ⋅-⋅--====-⋅⋅.【名师点睛】根据已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分别设出三角形顶点和两直角边中点的坐标,再代入坐标求解两中线所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和模,进而求得夹角的余弦值. 4.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例4】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F 2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F 3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7【解析】由题意知F 3=−(F 1+F 2),∴|F 3|=|F 1+F 2|, ∴|F 3|2=|F 1|2+|F 2|2+2|F 1||F 2|cos60°=28, ∴|F 3|=27【名师点睛】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如下: (1)抽象出物理问题中的向量,转化为数学问题; (2)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3)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或数量积运算,求解数学模型; (4)用数学模型中的数据解释或分析物理问题. 5.利用向量解决其他问题【例5】已知直线Ax +By +C =0(其中A 2+B 2=C 2,C ≠0)与圆x 2+y 2=6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O 是坐标原点,则OM MN ⋅=________.【答案】10-【解析】取MN 的中点P ,则12MP MN =,MN OP ⊥.又22||1OP A B=+,||6OM = ∴2()2||OM MN OP PM MN PM MN PM ⋅=+⋅=⋅=-,而222||=||||5PM OM OP -=, ∴2510OM MN ⋅=-⨯=-.【名师点睛】向量在解决其他问题时的“两个”作用:(1)载体作用:向量在其他问题中出现时,多用于“包装”,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意义、运算脱去“向量外衣”,从而解决有关距离、斜率、夹角、轨迹、最值等问题.(2)工具作用:利用a ⊥b ⇔a ·b =0(a ,b 为非零向量),a ∥b ⇔a =λb (b ≠0),可解决垂直、平行问题,特别地,向量垂直、平行的坐标表示对于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垂直、平行问题是一种比较优越的方法. 6.对向量关系式表达的向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错误 【例6】在四边形ABCD 中,(1,1)AB DC ==,3||||||BA BC BDBA BC 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误区警示】对常见的向量表示形式要熟记于心,如:(1)重心.若点G 是ABC △的重心,则GA GB GC ++=0或1()3PG PA PB PC ++= (其中P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反之,若GA GB GC ++=0,则点G 是ABC △的重心.(2)垂心.若H 是ABC △的垂心,则HA HB HB HC HC HA ⋅=⋅=⋅.反之,若HA HB HB HC ⋅=⋅ HC HA =⋅,则点H 是ABC △的垂心.(3)内心.若点I 是ABC △的内心,则有||||||BC IA CA IB AB IC ⋅+⋅+⋅=0.反之,若||||BC IA CA ⋅+⋅ ||IB AB IC +⋅=0,则点I 是ABC △的内心.(4)外心.若点O 是ABC △的外心,则()()()0OA OB BA OB OC CB OC OA AC +⋅=+⋅=+⋅=或||||||OA OB OC ==.反之,若||||||OA OB OC ==,则点O 是ABC △的外心.【基础训练】1.如图,在圆C 中,弦AB 的长为4,则AB AC ⋅=A .8B .–8 .4D .–42.已知力F 的大小|F |=10,在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S 的大小|S |=14,F 与S 的夹角为60°,则F 做的功为A .7B .10C .14D .703.在平面直角坐标中,O 为坐标原点,设向量OA =a ,OB =b ,其中a =(3,1),b =(1,3),若OC =λa +μb ,且0≤λ≤μ≤1,C 点所有可能的位置区域用阴影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 .4.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设AB =a ,BC =b ,AC =c ,则|-+a b c |等于A .0B .2C .2D .22【能力提升】5.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 ⊥BC ,AB =BC =AD =2,CD =3,AC 与BD 交于点O ,记I 1=OA •OB ,I 2=OB •OC ,I 3=OC •OD ,则 A .I 1<I 2<I 3 B .I 1<I 3<I 2 C .I 3<I 1<I 2D .I 2<I 1<I 3 6.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AG AB AC λμ=+(λ,μ∈R ),若∠A =120°,2AB AC ⋅=-,则AG 的最小值是A .33 B .22 C .23D .347.一个重20 N 的物体从倾斜角为30°,长为1 m 的光滑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则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 8.一汽车向北行驶3 km ,然后向北偏东60°方向行驶3 km ,求汽车的位移.【真题演练】9.(新课标Ⅱ)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PB +PC )的最小值是A .–2B .–32C .–43D .–110.(浙江)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 ⊥BC ,AB =BC =AD =2,CD =3,AC 与BD 交于点O ,记I 1=OA •OB ,I 2=OB •OC ,I 3=OC •OD ,则 A .I 1<I 2<I 3 B .I 1<I 3<I 2 C .I 3<I 1<I 2D .I 2<I 1<I 311.(天津)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到点F ,使得DE =2EF ,则AF •BC 的值为 A .–58B .14C .18D .11812.(北京)已知点P在圆x2+y2=1上,点A的坐标为(–2,0),O为原点,则AO•AP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3.(江苏)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OA,OB,OC的模分别为1,1,2,OA与OC的夹角为α,且tanα=7,OB与OC的夹角为45°.若OC=m OA+n OB(m,n∈R),则m+n=__________.14.(天津)已知在△ABC中,∠A=60°,AB=3,AC=2.若BD=2DC,AE=λ–AC AB(λ∈R),且AD AE⋅=–4,则λ的值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 2 3 4 5 6 9 10 11A D A C C CBC C7.【答案】10 J8.【解析】故汽车的位移为:北偏东30°方向,大小为33km.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12.【答案】6【解析】设P(cosα,sinα).AO=(2,0),AP=(cosα+2,sinα).则AO•AP=2(cosα+2)≤6,当且仅当cosα=1时取等号.故答案为:6.13.【答案】3【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A(1,0).由OA与OC的夹角为α,且tanα=7.∴cosα=152,sinα=752.∴C1755⎛⎫⎪⎝⎭,.cos(α+45°)=22(cosα–sinα)=35-.sin(α+45°)=22(sinα+cosα)=45.∴B3455⎛⎫-⎪⎝⎭,.∵OC=m OA+n OB(m,n∈R),∴15=m–35n,75=0+45n,解得n=74,m=54.则m+n=3.故答案为:3.14.【答案】3 1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_8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如何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2、掌握如何应用向量工具,用代数解法求解各几何量之间的大小;3、感悟用数学模型的解来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
二、内容和内容解析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二部分(第二课时)“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过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设计的一节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
教科书中,向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建构均源于丰富的物理背景,在丰富的物理背景下抽取建构数学模型,反过来再去服务于物理应用,是数学文化的特质和精神。
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教科书分别以力的合成和速度的合成为背景给出了两个例题,以此来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如何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如何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利用数学模型的解来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
在物理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由此可获得一个基本的向量方程;在数学中,根据定义了运算的向量及其所满足的运算律,通过代数运算获取向量的模及夹角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一般代数方程问题,依据方程的思想,通过知几求一的基本数学方法获取问题解决方案。
这是本节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技能建构1、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举例(1)技能感悟:(作为体验的过程,本节采用直接切入的方式)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观点吗?分析;上面的问题在物理背景下,是一个力的平衡问题,根据物理知识可以画出物体受力图,如图(略)。
(说明:这一步有两层意义,1)从物体受力图中抽取数学几何模型,2)根据几何模型,找出各量,包括,。
)解:不妨设=,由力的平衡知识,可以知道:;所以===所以=;由三角函数的知识知,当由逐渐变大时,值由大变小,因此由小逐渐变大,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费力,夹角越小越省力。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章 平面向量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优质课教案_1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物理问题等的工具.(2)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应用向量知识处理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同学一起总结方法,巩固强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用向量研究物理以及其它学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难点: (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四. 教学设想【知识链接】问题1:向量与力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结论: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们可以有共同的作用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作用点,但是力却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作用于同一 的. 用向量知识解决力的问题,往往是把向量 到同一作用点上.问题2:向量的运算与速度、加速度与位移有什么联系?结论: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是向量的加减法运算,而运动的叠加也用到向量的合成.问题3:向量的数量积与功、动量有什么联系?结论:物理上力作功的实质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位移距离的乘积,它的实质是向量的数量积.⑴力的做功涉及到两个向量及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即cos ,W F S F S =⋅,功是一个实数,它可正,也可负.⑵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自主小测1.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123,,F F F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F ,2F 成060角,且1F ,2F 的大小分别为2和2,则3F 的大小为( )A .6B .2C .32D .2.点P 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4,-3),设开始时点P 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点P 的坐标为(速度单位:m/s ,长度单位:m)( )A .(-2,4)B .(-30,25)C .(10,-5)D .(5,-10)3.作用于原点的两个力12(1,1),(2,3)F F ,为使它们平衡,需要加力3F =_______。
【课件】人教版必修4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课件
D
F
C
T
E
R
A
B
练习:
1.求证: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D
C
E
F
A
B
2.设O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D、E、F分别为AB、BC、CA边 的中点,试证:OA OB OC OD OE OF。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
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例1.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
AC AB AD, DB AB AD ,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D
C
A
B
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例2.如图,连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至AD、DC边 的中点E、F,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 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v1 v v2
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F
如果|F|=588N,|G|=882N, 在什么 范围内,绳子才不会断?
F1 F2
G
例4.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500m,一艘船从A处出 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 v1 | 10km / h ,水流速度 | v2 | 2km / h, 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
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A (AB A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C)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由 OP OA (AB AC)
得出 AP (AB AC)
v v1 v2
v1
v2
2
104km/ h
A
思考2:如果船沿与上游河岸成60°方向 行驶,那么船的实际速度v的大小是多少?
v1
v
60°
v1 10km/ h v2 2km/ h
v2
v v1 v2
v1
v2
2
84km/ h
D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点拨:取BC的中点D,则 OD OB OC 2
由已知条件可得 D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又因为BC DP ( AB BC AC BC ) (- BC + BC ) 0
思考3:船应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使航
程最短? v1 10km/ h
B
v2 2km/ h
与上游河岸的夹角为
v1 v
78.73°.
C
A v2
思考4:如果河的宽度d=500m,那么船
行驶到对岸至少要几分钟?
所以 t d 0.5 60 3.1(min). | v | 96
“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两个角度:
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 、T两点,
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利用向量 解决平面 几何问题 举例
D
F
C
ER
T
A
B
简述:几何问题向量化 向量运算关系化 向量关系几何化
例2.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是AD、
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点R、T两点.
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OG=OA+
AG
=OA+
2 3
AD
=OA+ 1 ( AB+AC ) 3
=OA+
1 3
(
OB-OA+OC-OA)
= OA+OB+OC 3
3、用向量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证明:设H是高线BE、CF的交点, 且设AB=a,AC=b,AH=h,
A 则有BH=h-a,CH=h-b,BC=b-a.
因为BH⊥AC,CH⊥AB.
10N
思考2: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或在单 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根据生活经验, 两只手臂的夹角大小与所耗力气的大小 有什么关系?
夹角越大越费力.
思考3:假设两只手臂的拉力大小相等,
夹角为θ ,那么|F1|、|G|、F θ 之间的 关系如何?
G
F1
F1
2 c os
2
θ ∈[0°,180°)
θ F2
OP OA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点拨:由已知等式可知 A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BC
即 BC AP ( AB BC AC BC ) ( BC BC ) 0
2
AR 1 b y(a 1 b) ya 1 y b, y R.
2
2
2
由向量基本定理得
x
x
y 1 y
2
x
y
1 . 3
AR
1 3
AC .
AR 1 AC. 3
同理可证:TC 1 AC. 3
于是 RT 1 AC. 3
故猜想:AR=RT=TC 成立.
OP OA ( AB AC ) [0, )
AB sin B AC sin C
点拨:在△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AB sin B AC sin C
令 t AB sin B AC sin C
则 OP OA ( AB AC) [0, )
G
上述关系表明,若重力G一定,则拉力的大小是关于 夹角θ 的函数.并且拉力大小和夹角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向量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思考1: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一艘 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v1|=10㎞/h,水流速度|v2|= 2㎞/h,如果船垂直向对岸驶去,那么船 的实际速度v的大小是多少?
AB cosB AC cosC
P点的轨迹经过△ABC的垂心
例4、已知O是平面上一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 的三个点,(a,,b,c是△ABC的A,B,C所对的三边)点O
满足 aOA bOB cOC 0
则O点一定是△ABC的(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由已知条件可得
B
D
C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即CG = 1 ( CB+CA) 3
又因为CF= 1 (CB+CA). 2
所以CG=
2 3
CF,
因此C、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AD、BE、CF交于一点. B
A
F
E
G
D
C
2、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x1,y1),B(x2,y2), C(x3,y3),则重心G的坐标为(__x_1+_x_32_+_x_3_,___y1_+_y3_2_+_y_3_)_. 解:设原点为O,则
t
t
和共线定理可得AP一定经过
△ABC的重心。 C
例2、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 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B OC ( AB AC ) [0, )
2
AB cosB AC cos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举例
例1.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等于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几何问题向量化
证明:设AB a, AD b,
D
C
|
AB |2
| a |2
2
a
| AD |2 | b |2
2
b
A
| AC |2 | a b |2
(a b)2
2
2
a 2a b b
向量运算关B系化
| DB |2 | a b |2
(a b)2
2
2
a 2a b b
|
AC
|2
|
DB |2
2
2(a
2
b)
2
2( AB
2
AD )
向量关系几何化
所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 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 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 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简述:几何问题向量化
向量运算关系化 向量关系几何化
例2 如图, ABCD中,点E、F分别是AD 、
AB cos B AC cos C
所以 BC DP
所以D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P点的轨迹一定经过
△ABC的外心。 A
外心的向量表示
结论1:O是三角形的外心
OA OB OC
或
2
OA
2
OB
2
OC
结论2:△ABC所在平面一定点O,动点P满足
OP OB OC ( AB AC ) [0, )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AD、BE相交于点G,联结DE.
易知△GDE∽△GAB,DE=
所以,BG=
2 3
BE.
1 2
AB.
A
CG=CB+BG =CB+ 2 BE 3
=CB+ 2 ( 1 CA- CB)
32
F
E
G
= 1 ( CB+CA) 3
D
F
C
b
E
T
A
Ra
B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探究(一):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
思考1:如图,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
的绳子悬挂一个重量是10N的灯具,根据
力的平衡理论,每根绳子的拉力与灯具
的重力具有什么关系?每根绳子的拉力
是多少?
F1+F2+G=0
A
120° B
O
C
|F1|=|F2|=10N
非坐标角度和坐标角度
例3.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CF 是矩形,用向量证明:
(1)PA=EF
A
B
(2)PA⊥EF
P
E
D
F
C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 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x1,y1),B(x2, y2), C(x3,y3),则重心G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向量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