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教学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0.5℃/年);(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

(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3简述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含义,了解其总需求曲线特点。

私人物品: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它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国防、道路、广播等)。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

4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产生条件。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5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

2、利益集团的影响;

3、决策信息不全;

4、体制不健全。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6简述外部性概念,并简要分析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解决外部性的几点政策建议:a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使其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b企业合并;c规定产权。

7了解需求理论、生产理论、价格理论、决策理论、福利理论的基本内涵,并能举例说明。

见附页

8资源稀缺的概念,它与资源短缺的关系如何?缓解资源稀缺的信息途径主要有哪些?

资源稀缺:指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标志是资源市场价格的存在。

资源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者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着差异。

(1)两者间区别:

资源稀缺是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即凡是资源由于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而资源短缺则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的供应程度和供求状况。

(2)两者间联系: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着联系,如某种资源的短缺可能会引起其开发成本的上升,增加了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大的资源,可以通过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或变化而不出现短缺现象或短缺现象得以缓和;稀缺性小的资源也会因为开发利用不善而使其可供给程度趋于紧张,引起短缺或加重短缺现象。

所以资源短缺是对于某些资源在一定时期的个别性状而言。资源的稀缺是有时间属性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1)价格政策:供给;促进节约;鼓励技术创新及开发替代品

(2)技术进步:发现新的资源储量(航空摄影、地质、水文、土壤、植被技术)(即技术进步可以开源);带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即技术进步可以节流);促进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 (即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但技术进步在缓解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