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必要性

㈠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㈡实验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

㈢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把握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梯度,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

㈠低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遵循鼓励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途径与灵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实验的活动的兴趣,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以贴近而非远离学生生活的童趣事物,作为探究发现的生成点,并贯穿实验活动的全过程”、“实验方法儿童化而非成人化,使探索性实验蕴含学生的情感价值和认知价值”、“实验内容新奇化而非平庸化,激发探究动机和求知欲”都是教师们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

㈡中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

1、注重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2、注重扶放结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⑴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要领。

⑵指导学生规范化的操作。

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

⑷指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⑸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课外应用。

3、把握难易梯度,注重保护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

㈢高年级阶段的培养的重点

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安排全过程探究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以及探索性的实验原则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实验做出思考,选择所需材料和仪器装置,然后实施探究方案,并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

美国小学科学课"课堂上的科学故事"案例二则

案例1:冰

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早晨,因为在两天前下了一场大雪。低温使一切都变得冰冷,冰雪覆盖了所有的一切。

住在本地的威尔森先生一早就起来,准备好以后,就向他任教的小学走去。他看到许多冰棒倒挂在屋檐,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放出光辉,很让人喜爱。于是他伸手打断了其中几根较长的冰捧并将其带入他的三年级教室。

学生们在厚厚的冬装之外还另加了丝巾、手套、和棉帽,陆续来到教室。他们都坐到自己的坐位上。完成学校早上例行的事务以后,威尔森先生来到教室窗户外窗台前,在那里他放置了早上拿来的冰棒。

他把这些冰棒拿给学生们看。问道:"你们看我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东西的?"

孩子们大叫着说早上他们到处都看到过这些东西。有的学生注意到曾在树枝上看到倒挂的冰棒;有的曾在屋檐上和遮阳蓬上看到过。还有一些学生今天早上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冰棒。但使大家都感到兴奋的是威尔森先生已经把这些冰棒带到了课上。他描述了他如何伸出手去到较低的屋檐下漫漫地将其弄下来,试图不让它们断掉。

接着,威尔森问道:"你们在这些冰棒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它们很长","它们是冷的","它们是坚硬的","它们是尖的","当它们融化时就要开始滴水","如果你用它刺人,就可以对人造成伤害",……

"现在,让我们趁它还没有融化之时,对它进行我们的探索",威尔森说道:"你们的问题是什么?从这些冰块中你们想要发现什么?"

一些学生想要知道它融化之后能流多长,其它同学则想要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果现在让它融化掉,那么它的重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我们能否把它们再恢复成现在的样子?"

"它们的味道怎样?"

……

然后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中来。

……

案例2:两盘水

一个二年级教师在教室里陈列出两盘水。除了一盘水用盖子盖着而另一盘没有盖之外,其它情况都完全相同。当师生共同用不同方法确定两盘水完全处于相同状态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这两盘水放好,以待下周上课。当老师在星期一早上来到教室之时,他们发现没有盖盖子的一盘水的高度比盖盖子的一盘要低。老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也许是有老鼠出来喝了",一个学生猜想到:"它是否从洞中出来过?"

"也许是教室管理员上周末渴了"另一个学生坚持道。

"我们怎么能验证这个想法呢?"教师问道。学生们检查老鼠洞口是否堵好,告诉教室管理员他们正在用水做实验,然后再一次把两盘水放好。

然而,这一次还是,没盖盖子的盘子里的水少了。这样,全班同学便得到一个结论。他们的结论如下:如果你放下两盘子水,其中一个是没有盖着的,那么没盖盖子的那个盘子里的水就会减少。

……

二、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上面两个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生动、精彩的科学故事,而且这种故事恰恰是发生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上的!而且它已经置根于小学科学课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已经并正在对美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产生着深刻影响。如果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讲,我国和美国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二者都包括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几个门类的内容。但不同的就在教学方法上。美国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特性是显然的,本文无意去为其做归纳。我们可以追根究底地去问: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不妨研究

一下美国科学课教学的理念和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一)美国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1)首先消除教师对科学家和科学的神秘感,回归"科学自我"。在一项对科学家的认识的公众调查中,大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看法是:科学家就是一类"疯狂的天才,他(她)们戴着眼镜,身穿白大褂,把试管摆弄来摆弄去,做着一些(常人)不可逐磨的事情"。另外有人经常把科学理解为"一种持有理解宇宙秘密的钥匙的学科",这就把科学和科学家神秘化了。教师中持此看法者也不乏其人。因而首先让教师们找回"科学的自我",形成一种正确的对科学的认识。把握科学的两个层次:一是其过程,一是其概念。科学作为一种过程意指科学家进行工作的方式。他们通常始于对他们从事的自然中的问题的探索,而这种问题本身有时也并不是那么清楚的。那么就要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一个科学问题?然后,为了得到答案,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仔细地进行观察;建立一个实验并探索其结果;进一步实验以验证他们的思想;让别人再做重复性实验以得到对结论的肯定。而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的"过程技能"不外观察、预测、推测、假设、目标的制定、调查研究和一系列想象与判断过程。科学过程并不一定就要发生在科学实验室,而却常常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日趋复杂的世界的所有领域。比如在冬天我们观察天气并据此决定我们该穿什么衣服,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就用了两个基本的"过程技能";另一个是科学的一套概念。这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重复性试验而获得的。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定义和解释。如能被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而功是一个力推动一个物体移动一定的路程(功=力×距离)。教师具备了这种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后,再带领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注重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止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强调身边的科学,把这些东西转化成象上面所说的课堂上正在发生的科学故事。

(2)对新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应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就国家科学教育状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报告,其中有两个警示美国公众,所有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坚实的数学、科学和技术基础。一个是《国家处于危急之中》(1983),一个是《为了21世纪的美国教育》(1983)。在这些报告中的一些部分里提出建立国家标准。先是数学,再是科学,最后是技术。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科学素养基准》(AAAS,1993)。该《基准》作为美国2061计划的一部分,规定了到二、五、八、十二年级未的学生在科学、技术和数学上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1996年又出版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NSES),这些标准提出获得科学知识、理解、和能力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正如科学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心环节一样"。关于教师的教学,NSES强调了以下五点:我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我们通过探索来学科学;我们通过合作来学科学;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学科学;我们通过发展学生个人的知识来学科学。这些文件和报告都促使小学科学课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合作活动达到自我建构。因而把科学课置根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学科学的同时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做科学,便在课堂上出现了这么多趣味性的"科学故事"。

(二)美国科学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美国科学课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人的理论,这四个人是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前苏联的维果茨基。

杜威教育哲学的著名观点就是"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集体的社会活动,渐渐增长其经验,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起着传递和交流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作用。因而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究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还提出问题解决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反映了他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视。他的一些实验虽然走过了头,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思,但他的思想仍是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