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合集下载

图文中医基础理论-3-阴阳学说

图文中医基础理论-3-阴阳学说

2.阴阳对立制约 (1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 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 互斗争、相互制约。 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 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 发生发展和变化。 (2 )举例: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有 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 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 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1、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 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 )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即阴阳之中复有 阴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 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 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 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4、阴阳的规定性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 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 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之说。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 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 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 将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 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②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 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 如人体中的阳气能推动和促进机体 的生命活动,加快新陈代谢;而人体中 的阴气能调控和抑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 生命活动,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 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即 《素问· 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
主讲人: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
?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宇宙间一切事物或事物内部都普
遍存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 面。
(古人将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类为阴阳两类)
返回目录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相关事物对立双方 )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阳-热亮 阴-寒 暗) (三).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 相关相对可分) (四) .阴阳的相互关系
长 土 脾 胃 口 肉唇 思 涎 夏
秋 金 肺 大 鼻 皮毛 悲 涕 肠
冬 水 肾 膀 耳 骨发 恐 唾 胱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生理)
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 资 生、促进 和助长 作用。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血管
血液(阴血) -当归 推动力(阳气) -人参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处在动态平衡之中。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平衡 失衡---患病 阴阳平衡者 --- 食参--阳盛鼻出血
清泻阳热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或阳,在一定条件下 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防风生姜
虚寒证畏寒 鹿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阴阳失衡 患病
调整阴阳
药物(阴阳)
四诊(搜集病史)---八纲(阴阳辨证)--治则--方剂方药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6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交感
阴阳 对立
阴阳 互根
阴阳 消长
阴阳 转化
阴阳 自和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阴阳交感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
阴阳的最初涵义: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为天地、上下、明暗、寒热、动静等。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说文解字》: “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
第二节 阴阳学说
5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说作为哲学思想逐渐形成
《国语·周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传·系辞上》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二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阴阳学说
18
(二)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 指阴阳“一分为二”,即对待、相反的关系,是事物或
现象固有的属性。
对待相反—阴阳的基本属性。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寒与热。
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抑制
如,水能灭火,动静相制等。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人体发生疾病:阴阳失调 ➢“制约太过”阴↑→阳↓ 阴胜则阳病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为阴。 呼吸微弱,多属于阴;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
切诊
以脉位分,寸为阳,尺为阴。 以脉动过程分,至(起)者为阳,去 (伏)者为阴。 以至数分,数者为阳,迟者为阴。 以形态分,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 为阴。
2、证候分阴阳
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 里、虚、寒属阴。
“阳胜则热”是指阳偏胜会引起热 象。由于阳主热、主动,所以阳盛则 热。临床可见发热、面赤、心烦等。
“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会损 伤阴液,引起阴的不足。由于阴阳之 间存在着对立制约的关系,阳盛制阴 太过,引起阴的损伤,出现口渴、尿 少、尿赤等。
阴偏胜是阴超过正常水平引起的病 理变化。
阴偏胜的病理变化是“阴胜则寒” 和“阴胜则阳病”。
应用
解释自然现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 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 气。”王冰注:“阴凝上结,则合以成 云;阳散下流,则注而为雨。雨从云以 施化,故言雨出地;云凭气以交合,故 言云出天。天地之理且然,人身清浊亦 如是也。”
解释人体 生理:气血关系;兴奋与抑制关系。 病理: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背腹分阴阳:背属阳,腹属阴。
脏腑分阴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
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上(胸腔)属 阳,肝、脾、肾位于下(腹腔)属阴。
(二)说明生理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说明病理变化
▪ 1、说明疾病发生 ▪ 2、病因分阴阳 ▪ 3、概括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3)阴阳转化
病证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发生转化,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 可以转化为阳证。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 之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源自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窍:
肾在体合骨。 肾——骨 肾其华在发。 肾——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耳
4、液: 6、志:
肾在液为唾。 肾——唾 肾在志为恐。 肾——恐
7、通于冬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血

生血

生血
统血

血液生成 血液运行
血液 心—肝
神志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五脏 — 肺
生理功能:
主气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位置:
生理功能
1、主气
(1) 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自然清气 水谷精气
肺脏
宗气
元气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2、表现: (1)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2)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小结:交感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互藏是交感 的动力根源,亦是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是阴阳之间最普遍 的规律(对立统一),说明了事物之间相反相成 的最基本关系。 消长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是在阴阳对 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 根互用及消长转化来维系的。
制约太过
阴盛则阳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 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阳虚则阴盛 制约不及
阴虚则阳亢 阴虚---手足心热, 五心烦热
阳虚---畏寒怕冷
(二)阴阳互根互用:
1、涵义: 阴阳互根,比如:上下,寒热。
阴阳互用,比如:气血。
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 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天气―云
(2)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阴”和“阳”:
本体阳:是指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气
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
本体阴:是指对人体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
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
(四)事物、现象阴阴属性的划分 阳 阴 运动的 静止的 外向的 内守的 温热的 寒冷的 无形的 有型的 兴奋的 抑制的 明亮的 晦暗的 上升的 下降的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二、阴阳概念的形成 三、阴阳的特性 四、阴阳的关系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的概括
《黄帝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 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阴阳的特性
• 1、普遍性 • 2、阴阳的相对性:
(如昼夜、上下午)
• 无限可分性 • 3、阴阳的相互转化性
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正常
阴偏衰 阳偏衰
(虚热) (虚寒)
•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 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 病理变化。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 2、归纳药物性能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沉降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 间的运动变化。 •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 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
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 收敛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 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自然界
五五 五 五 五 五 味色 化 气 方 季 酸青 生 风 东 春 苦赤 长 暑 南 夏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

其哲理玄奥,反映着宇宙的图式。

其影响且远且大,成为人们行为义理的准则。

如当今博得世界赞叹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理论和实战经验的总结,其将阴阳义理在军事行为中运用至极,已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

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1.阴阳的哲学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

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

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与矛盾的区别:阴阳虽然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但是它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有着根本的区别。

这种区别表现为:(1)阴阳范畴的局限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对立都是矛盾。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1.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阴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消长6.阴阳转化7.阴阳的自和平衡1.阴阳一体观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3.互根互用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1.生理功效 4)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血液都经过百脉会聚于肺,吸 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血液输送全身。实质: 助 心行血。
主治节 --- 是指肺气含有治理、调整肺呼吸及全身 之气、血、水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
第33页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生理特征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
中医基础理论
心气
血脉
全身
第26页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效
1)主血脉: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B.
中医基础理论
血脉
第27页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效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功效。
中医基础理论
第28页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效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中医基础理论
第29页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1.生理功效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场所, 经过肺呼吸作用,
不停地呼浊吸清, 吐谷纳新,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气体交换, 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
第5页
概述 二、中医学特点
1.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统一 人体本身统一 人体身心统一 人与社会统一
2. 辨证论治
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搜集症状和体征,经过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1.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阴阳的内涵:(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代表爭忧厘性]!陆着貝体争切说明』 水火为阴阳之征卷口不指貝怀事切.(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 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 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 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阴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的一体观2. 阴阳对立制约3. 阴阳互根互用4. 阴阳交感互藏{5. 阴阳消长6. 阴阳转化7. 阴阳的自和平衡 1. 阴阳一体观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① 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 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 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 对立制约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3. 互根互用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 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 交感互藏交感一一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一一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沙漠中雨水少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1 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 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 保持着动态平衡
2 内容: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 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 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 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③药之作用 升 浮——属阳;如桑叶 升麻 浮萍 降 沉——属阴;如石决明 牡蛎 磁石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阴阳 其有哪些特性 2 阴阳的相对性包括哪些内容 3 试述阴阳之间的关系 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5 试述阴阳学说在阐释病理方面的应用 6 试述阴阳学说在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
2 确定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
2依据阴阳理论确定的治法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 太极图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 白昼——属阳 夜晚——属阴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鸡鸣 平旦
上午——阳中之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3 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 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正 邪的含义: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ppt课件
阴寒偏盛,损伤阳气—阴长阳消 “阴胜则阳病”
⑵此消彼长:即 阴阳消消-阳阴--阴长长阳制约不及
阴虚 火旺(阴消阳长) 如:疾病
阳虚 阴盛(阳消阴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类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举例:
阴阳交感
⑴自然界 天之阳气下降 阴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地之阴气上升
⑵人体 男(阳) 女(阴)
媾精 诞生 新的生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阴阳双方 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而导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 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⑶此长彼亦长:即 阴阳长长阳阴---长长阴阳
得当
互根 互用
补气(阳) 补血(阴)---阳长阴亦长 如:治疗
补血(阴) 养气(阳)---阴长阳亦长
⑷此消彼亦消:即 阴阳消消阴阳--亦亦-阴消消阳
不及
互根 互用
气虚(阳) 血虚(阳消阴亦消) 如:病理
血虚(阴) 气虚(阴消阳亦消)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观察自然万物和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被运用到中医学中,成为理解和分析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重要理论。

阴阳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阴阳理论。

《易经》中认为,宇宙万物在生命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

阴主寒凉、内敛、负极、静态,阳主热燥、外露、正极、动态。

阴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基本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被运用到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分析和诊断上。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是通过阴阳的失衡来表现出来的。

阴阳失衡可以表现为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互损等病理变化。

例如,肝火旺盛、阴血不足导致头晕目眩、口苦口干等症状;脾阳不足、寒湿内生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通过运用阴阳学说,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阴阳学说在中医治疗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阴阳的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治疗疾病的核心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运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应用温补药物调理脾肾阳虚的患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阳气,从而治疗腹泻、食欲不振等病症。

阴阳学说不仅适用于人体生理病理的解释和治疗,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

例如,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来预测气候的变化,从而指导农事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阴阳学说也可以被运用到心理学等其他领域,例如阴阳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等。

总之,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万物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阴阳学说被广泛运用,既可以解释和诊断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又可以指导中医治疗疾病。

阴阳学说不仅适用于中医学,还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 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 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表现为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 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 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 前提和条件。 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 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 为相互资生、促进的过程。 如:气与血、兴奋与抑制、组织与功 能。
脉象分阴阳 部位:寸为阳,尺为阴 至数:数为阳,迟为阴 形态:浮大洪滑为阳 沉小细涩为阴
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真要大论》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 期。”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归纳药物的性能
• 天地:宇宙和自然界 • 道:道理或规律;纲纪:法度 • 万物:众多的事物;父母:代表根源 • 生杀:指生长、发展、衰亡、毁灭 • 神明:物质世界的无穷变化 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阴阳的特性
普遍性 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 互对立而又联系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 运动、变化过程中。
阴消阳亦消 阳消阴亦消 阴长阳亦长 阳长阴亦长
阴阳平衡,阴阳双方在彼此消 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阴阳的 平衡是相对的。 事物就是在绝对的消长、相对 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发生发展 的。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指阴阳矛盾对立的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 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 化为阴。 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灵枢〃论疾诊尺》 “故寒甚则热,热盛则寒。”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单选题]1关于阴和阳的概念描述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 ,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江南博哥)D ,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掌握“阴阳的概念”知识点。

B. [单选题]2.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掌握“阴阳的概念”知识点。

[单选题“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阐述的阴阳关系是A •阴阳消长B •阴阳交感C ,阴阳转化D.阴阳对立E ,阴阳互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A.对立制约 夜夜午午午平平上中下前后B.互根互用C.互为消长D.平衡协调E.互相转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

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6.“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
(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
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消长
6.阴阳转化
7.阴阳的自和平衡
1.阴阳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
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互根互用
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
“阴消阳长”的过程。

自然界阴阳消长示意图
6.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阴阳互藏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条件:“极”、“重”、“甚”。

即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甚生热,热甚生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体现的是阴阳转化。

7.自和平衡
含义: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平衡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之间的关系图示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①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胃气-气血津液)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胃气)
②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③功能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兴奋(阳)抑制(阴)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阳阴
色泽鲜明晦暗
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
症状热、燥、动寒、润、静
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涩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
其它…………
总之,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1)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为总则
(3)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作用方向升、浮——阳
沉、降——阴
【A1型题】
1.《内经》中关于区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指的是()
A.寒与热
B.水与火
C.明与暗
D.左与右
E.动与静
『正确答案』B
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
D.偶然的
E.量变
『正确答案』B
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其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对立制约
E.交感互藏
『正确答案』D
4.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
A.阴消阳长
B.重阴必阳
C.阴长阳消
D.重阳必阴
E.阴阳互用
『正确答案』A
5.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内在依据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
E.阴阳互藏
『正确答案』E
6.下列各项中,对人体阴阳划分不确切的是()
A.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B.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C.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D.腹部为阳,背部为阴
E.心为阳,肾为阴
『正确答案』D
7.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盛阳病
『正确答案』D
8.所谓“阴中求阳”的内涵是()
A.壮水之法,以制约阳亢
B.扶阳益火之法,以制约阴盛
C.在补阴剂中适当佐用补阳药
D.在补阳剂中适当佐用补阴药
E.阴阳双补
『正确答案』D
9.属于阳的症状为()
A.语声低微无力
B.少言而沉静
C.呼吸微弱
D.多言而躁动
E.身寒喜暖
『正确答案』D
10.下列药用五味中属阳的是()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E.辛、淡、咸
『正确答案』D
【B型题】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1.“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论根据是()『正确答案』B
2.“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理论根据是()『正确答案』D
A.寒甚生热
B.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阳胜则阴病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3.可以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C
4.可以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